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

时间:2019-05-13 03:4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

第一篇: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

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

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

——听 于 永 正 作 文 指 导 课 的 感 受

龙 泉 育 才 学 校

王熙凤

今年四月份,我有幸在民院学生会堂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 堂精彩的作文指导课。

作文教学内容是看图作文《一段广告语》、《哑剧》两堂作文课。这两堂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于老师精湛独特的教学艺术,而且受到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这节课,于老师展示了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风采,令人叹服的同时,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一、得心应手的基本功。

于老师语文教学基本功非常深厚。在这节作文课中,于老师的表演才能在这节课中得到充分展示。

首先利用电视上的《广告语》:(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的是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面对上述的作文提示,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推前”、“想后”后,带领学生进行表演。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试拟作文题目,一一展示题目,并立即作文。学生积极性立刻发挥出来。后面的作文当然也很好,老师点评作文时,一般是大胆的表扬学生,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并自由发挥想像。《哑剧》:于老师扮演哑剧中的老师,对学生考好了,老师露出满意的微笑;当学生没有考好时老师表现十分恼怒,大发其火,表演后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像,随之当场作文,并当场评讲,学生作文内容出奇的好。

教师是演员,在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于永正老师无疑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正是因为于老师的亲自参与表演,调动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才使这节作文课生动,在快下课时,于老师为感谢同学们,唱了两句京剧:《四郎控母》。男扮女的优美唱腔使同学们激动,使老师们激动。相信于老师的才艺会给学生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二、学生情趣的调动

这节作文课,于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棋高一着。首先是选演员。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表演,鼓励学生上台表演。选一个学生上台和于老师表演哑剧,一下子缩短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由看表演----写作文----读作文一切显得很自然,语言显得很真实。所以,在下课时,这个学生对于老师说:“感谢于老师教我写作文,这是我有史以来写得最好的作文。真希望于老师不走,继续教我写作文。”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慨。

另外一点就是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学生写好作文后,自己读作文,只要发现一个好句子,甚至一个好词,于老师都及时鼓励、加分。学生的作文于老师当堂给他打了一百五十分,当他告诉学生作文可以得150分时,学生说不相信,于老师就当场在学生作文本上打上分数。每个上去读作文的学生都是笑容满面地回到座位。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学生又怎能不愿做作文呢?

于老师先启发同学们谁都可以写名言,并举了例子:“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点评作文时——未来的科学家×××”、我们全神贯注,就成为好学生;于老师全神贯注,就成了特级教师。——未来的文学家×××”、“两个小学生,顶个于老师。——未来的教师×××”……这样巧妙的设计,含而不露地达到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结合。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处处充盈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互动与交流,教学既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又是敞开心扉的心灵对话。

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于老师注重训练内容的趣味性,训练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周密性、深刻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我最喜欢发言错误的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每次上课前总要说的一句话。看似简单的语言,不正包含了于老师对孩子的爱吗?只有对学生的爱,才使于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那么丰富多彩,才使每个学生都那么难忘。

语文姓语,学语文是为了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我们教的是语文,而不是课文。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于永正)

于永正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在他们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了解每个人的不足之处,能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给他们以帮助;表现在我不吝啬表扬,但每次表扬又不是廉价的;表现在我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我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到我时时在关注着他们。学生从我这里感受到了关爱,也就学会了关爱他人。我爱学生,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学生喜爱我,就喜爱我所教的学科。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才意味着教学上的真正成功。

三、学生观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讲地位取代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现代的教育观则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的教育主体,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内部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起作用。

于老师在以名人名言导入新课后,问学生:“要不要老师读一遍?要的举手。”结果很多学生都举手了。于老师又说:“不要老师读的举手。”没有几个学生举手。于老师趁势引导:“我最喜欢不要老师读的学生。自己读,给老师一个惊喜,好吗?加油练。”短短几句话,把学生带进读的境界。

于老师在课堂上开展的两次朗读比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一次朗读比赛选的是那些需要别人帮助的同学。

于老师读了课文后,问学生:“谁第一?”学生说:“于老师。”于老师接着说:“我不同意。我读了多少年了,几十年了,才读成这样。冠军应该是两个组长,同意不同意?”于老师的谦虚,鼓励了学生,增强了学生读好书的信心。

四、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于老师的课上,他不是把现有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于老师坚信,“书忌耳传”“学贵自悟”。因此,他摈弃了传统的烦琐分析的教学形式,而是以学生的朗读训练为主线贯穿整堂课,让学生通过读,联系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学生“读”的目的性更强,更加科学、有效,只是在学生悟不出或出现偏差时适当讲解和点拨。为了让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于老师没有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句名言。“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是于永正老师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于老师说:“只要我们找到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与人的认知思维规律,并把这二者紧密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取得高效率、高质量。”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使我对新大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最后,我想以于老师的一句话表达我对教育的认识:“教育事业说道底是爱的事业。

第二篇:于永正(本站推荐)

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在报刊上,经常见有人引用爱因斯坦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不知这句话出自何处,也不知翻译得是否准确,但当我联系到自己时,觉得此话说得颇有些道理,值得深思。不要说数理化,就拿我最喜欢的语文学科来说吧,忘掉的东西就很不少。从小学到师范学校,12年,读了24本语文书,绝大多数课文内容忘掉了,许多课文连题目都记不得了。忘得最惨的是老师的分析、讲解——几乎一句也没记住。如此说来,24本语文书白念了?语文老师白教了? 不是。

那么,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能使我们不假思索地缀字成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

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回顾在学校的12年的语文学习,我最感谢老师的是让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不会有上面的一切,自然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我还要感谢我的小学老师培养了我的书写能力,并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应该说,是读书、写作、书写的习惯(顺便说一句——还有唱京戏、拉京胡的爱好),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守护了我的精神家园,成就了我的教育人生。一个人,一旦成了读、写的“奴隶”,他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语文。

不妨再说得远一点,我的老师还给我留下了众多的爱好和好身体。12年的学习期间,老师给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我读书时,老师没有布置任何家庭作业,更无寒暑假作业。读初中和师范时虽有晚自习,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习——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便是读书、写作,或者画画、练字。那时没有练习册,更无“哈达卷”,星期天和寒暑假,完全属于自己。我感谢我的老师给我留下了读书、写作的时间,给我留下了发展个人爱好的空间,给我留下了睡眠和锻炼身体的时间,给我留下了一个好身体!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大约我也是的。假若老师没给我留出课余的时间,哪里有时间读书、写作?哪里会有我的今天? 我的语文老师的经验告诉了我什么?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

我教语文,第一,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有了较好的语感。第二,十分重视写字。学生写不好字,我觉得是块心病。第三,我特别喜欢教作文。学生也特别喜欢写作文。多数学生留下了读写兴趣和初步的读写能力。老师善读、善书、善写,才华横溢,是最直接的激发兴趣的因素!我读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仿”——把纸蒙在张敬斋老师写的字上描。张老师的字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把张老师写的范字描洇了,他就为我们再写一张,我们就再描;老师不厌其烦,学生乐此不疲。每篇课文,张老师一朗读完,我们就兴趣盎然地哇哇模仿,直至成诵。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要善待学生。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受张老师影响,我们全班学生在小学阶段全部临摹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老师的批改很简单——画圈儿!写得好的字,画一个红圈儿,特别棒的画双圈儿!每天的写字作业一发下来,我们就比谁得的红圈儿多。谁要得了双圈儿,那是天大的奖励!全班同学都会为他高兴。我们的书写兴趣,完全是老师的红圈儿激励出来的,并在不断地获得红圈的过程中巩固的,以至于一辈子爱上了书法,练了一辈子的字。1984年暑假我去西安旅游,在西安碑林见了玄秘塔碑,肃然起敬,激动万分,不由得双膝跪下!是呀,在这神圣的、不知启迪了多少人的智慧、塑造了多少美的心灵及人格的伟大艺术品面前,不应该顶礼膜拜吗?

写字如此,读书、作文也是如此。在中学,李晓旭老师夸我的作文“有老舍风格”;在师范,我写的第一篇作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赵维仁老师不但在我们班读,还拿到别的班读(赵老师教两个班语文),这对我是多么大的鼓励呀!从初中,我对语文的兴趣就变成了志趣——想当作家!从此,读、写不断,读、写的习惯伴随我终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学要把兴趣留住。兴趣是和习惯连在一起的。

我的老师还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天才难有。我的一个朋友的外孙女到国外读书去了。他说:“我之所以最终同意让外孙女出国学习,就是为了让她有充足的睡眠。”多么无奈而又发人深省的话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充足的睡眠,有健康的身体吧!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使我明白了,分数不等于人才。我们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从不把学生的空间用作业填满。

年轻的时候,不会教;会教了,又老了,退休了。我虽然退休了,不能身体力行了,但,我寄希望于带着思考教书的年轻一代!

第三篇:《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读后感

《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读后感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我们的指导老师房龄刚主任让我们每人都要读几本关于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他给我们推荐了《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一套四卷本。拿到书以后,我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主要是有感于于老师五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辛苦劳作、且持之以恒,正如原教育部人事司司长丁焰先生所说:“于永正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

于永正老师是徐州市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在全国小语界享有盛名。是我最崇拜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他坚守杏坛五十余载,扎根课堂,躬身实践,用无限爱心与无穷智慧润泽儿童的生命成长,将平凡的工作演绎成传奇,让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上缤纷绽放。他虽然已经驾鹤西去,但是却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今天我又一次捧起他的著作,他那谆谆教诲和对孩子慈祥的面容仿佛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一位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一位老朋友,他一直践行“儿童的语文”,要蹲下身来看儿童,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对每一位同学都是公平公正的,他的这种教学思想也一直影响着我,每一位儿童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我们要好好呵护,爱惜每一份纯真和童心。

于老师教学艺术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他的爱是对学生的鼓励、理解和欣赏,他那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不就是最好的体现吗?他使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方式:语言的鼓励、对学生摸一摸头或拍一拍肩膀、激励的眼神、耐心的等待、物质的奖励等等都是对孩子的肯定、表扬和激励。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于老师教学《草》这首古诗时的教学设计。古诗应该怎样去教,在今天语文课堂上仍然是一个难题,但是,于老师却能抓住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已经掌握的知识促进新诗的理解,在古诗与儿童经验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学生感受和领悟古诗文本。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小朋友,今天学习的这首诗谁愿意背给奶奶听?(生纷纷举手,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讲台前)现在,我是你奶奶。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人笑)

这是一个充满情趣的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在复习巩固的环节,于老师先后扮演了妈妈、哥哥、奶奶,指定学生扮演孩子,特别是扮演奶奶这一角色时,年纪大,耳朵聋,文化不高,“孙女”耐心的讲解,得到“奶奶”的夸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又一次复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学中玩,玩中学,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

于老师真是位语言大师,他上的课不仅生动幽默,而且又富有情趣。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学习的榜样,我默默的下定决心,要向于老师学习,做一位儿童喜爱的老师,眼里有学生的老师。我还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校的年轻语文老师们去读一读,让她们也感受于老师纯真有爱的教学风格和扎根于小学语文这块沃土无私耕耘的人格魅力,这都是需要我们学习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于永正老师的精彩讲座

于永正老师的精彩讲座 ——关于作文课的三点思考

一、要把作文课上得有意思

最关键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当孩子们愿意做的时候,就有意义了。童言无忌,不要轻易用有意义来限制孩子。1、选材有意思

情动而辞发。比如我讲植物“六月雪”的习作时。就是在经过学校植物园时,见了然后猜花名,植物师傅夸我“好眼力!”,我也如此夸学生“好眼力!”,然后叫学生排队上来看颜色,看花瓣,看个够。还有我把歇后语编成故事,你不觉得很多歇后语其实就是一个故事吗?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是怎样给鸡去拜年的呢?它想了些什么呢,怎么说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的外貌怎样?让学生想象描述,她怎样吆喝自己的西瓜?她的嘴肯定是能说会道,把“稻草”说成“金条”)2、老师要有素材意识

走到哪,哪都可以写成作文啊!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还有我把公益广告的声音,用它来写作文,这个人的衣着打扮、长相、声态,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写对话要分段,提示语要写好,要写得具体、形象,提示语的变化,可以放前,放后,放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有写作文的素材。

二、命题要有意思 1、聪明要点化 聪明是老师点击出来的,“好题文一半”,好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在训练中练成的。要有“训”的意识。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是因为学生精彩而精彩,如果老师精彩就不对了。比如“同桌”的话题,如果关系好,就可以写《我和我的同桌》;如果关系一般,就可以写《井水不犯河水》;如果关系糟糕,就可以写《不准越过三八线》或《边界之争》。题目本身就有激情激趣的作用。2、评讲作文要激励学生

一定要把闪光点放大,通过这个告诉学生怎么写,善于倾听。要学会评改,非改不可的改,可改可不改的放过去,保护孩子。评改要有意思。

3、作文教学要放长线、钓大鱼

所谓放长线,要做好三个积累:语言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感 受。语文课要少讲多读,熟读成诵,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好多情况下,公开课、观摩课被感动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学生未必理解。所以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我坚决反对做练习册,只要孩子书读得多,作文就会写得好,不怕考试。语文要少做题多读书。题目做多了没有用的,如果非做不可,可以挑选做。人人去做他该需要做的题,不要做他不需要做的题。好生可以做难的,差生就只做基本题,如看拼音写汉字,给字组词等,保住底。后面难题不做。现在作业很难因材施教,我们得思考,怎样因材施教呢?

①关键是读课外书,写日记。日记可长可短,不要批评学生。只要他记了,就是好日记。一个星期写七篇,哪怕他六篇都只一句话,但只要有一篇日记像作文,就可以。一定要有一篇像作文,不要让孩子觉得压力过大。其实小孩子很讲道理,你只要把道理跟他讲清楚,他就会听你的。要处处思考,教育是很不容易的,是很细心的。

②要积累生活,适当地搞些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孩子带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这是值得思考的。

③要积累感受,一个人要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必须要有感受,要感受很多,“和谐”师生,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必须要经历生活,才能有感受。老师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塑造了孩子的人格——请身正为范!

三、要千方百计让孩子获得成功

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产生真正的兴趣。真正的兴趣在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取得的。这种成功需要强化。如有个差生,我的要求是没有一个错别字,不要我改,结果他写了五次,全班给他唱首歌。要不断地表扬学生,他们努力去做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而我的初中老师就鼓舞了我的一生。说我的作文像老舍的文章。其实不能与他相比,但老师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我,我在课余时间投稿,(到现在都没发表)然后奔图书馆,把老舍的所有文章都找来,“幽默、平实、但淡而有味——老舍”,用最平实的语言去表达意思,如语文有“但是”就不用“然而”。教学也应该是这样吧。记住:激励、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一定要好好用。

平平淡淡才是真 点点滴滴总关情

——听课的感想

听了贾志敏和于永正两位老师的课和讲座后,我的感想很多很深,首先是想:为什么他们能成为一代名师呢?为什么他们总是强调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呢?为什么他们的课堂丰富多彩,活力和内涵并重,趣味与知识齐生?然后我又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有时会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累?为什么不能扎根普通岗位老老实实地教书育人?为什么我的课堂有时会生气、发火、死气沉沉?

当然,我也在两位大师的身上找到了答案,总结起来,就是两行字: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总关情。只有内心的平淡,外在的点滴才能造就一代名师,才是教育的永恒。

对作文教学的启发,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作文教学的范围要缩小,层层递进

综合两节示范课,两位大师都是把作文的题材缩小在一个场景内,或一个范围里。比如贾志敏老师他就是把一段错乱的话排列,然后扩写。学生有内容、有素材、有针对性,所以老师好指导,学生也好操作,本来作文是一种写作能力,能力都需要练习才能操作。

于永正老师也是这样,他把一次看似荒唐的考试“耍弄”了学生一把,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内心感受,感受有了,情油然而生,自然有话要说,有话可写。我们也要学习这一点,比如单元习作是写一个人,一定要把范围缩小,让学生写老师,就写某位特点鲜明的老师,不写别的,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中,才能找出差距,才能掌握技巧。然后再铺垫到写别的人,把习作层层落到实处,步步提高。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简单讲,老师就像课堂的服务者,学生就像主人,我们教师不能喧宾夺主,课堂不能变成老师展示的舞台。

怎样让“主人”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是“服务者”的智慧和能力体现。所以老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要不断吸取优秀的营养,要能对课堂调控适度,游刃有余。看似短短四十分钟,看似老师精短的几句话,其实是老师课前的几小时,几天,几个月的付出——工夫在课前。

不能限制学生太多,否则课堂就会失去活力,失去生命。真正有水平的教师都是不怕学生的活跃的,他们会把学生的活跃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应该学习的。

三、教师也应有材料意识,做生活与孩子的架桥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教师就是要拿着“剪刀”,去裁剪生活中的素材。于永正老师的“考试”,其实是一家著名公司招聘职员的考题,他也许是在报刊杂志上读到了这则故事,就动了教学素材的念头,把这场考试稍微变动一下,搬到了课堂上,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实这个故事我也曾经读过,但怎么就没想到要把它搬入课堂呢?是因为我没有思维的那把“巧剪刀”!没有对孩子和教育那种深入生命的爱!

第五篇:于永正快乐作文

于永正快乐作文

贯彻新课标精神,倡导愉快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我们坚信,兴趣是动力,快乐是载体,生活是源泉这一主旨我们坚持快乐中教,快乐中学,循序渐进,一课一得,分类突破,全面提高。研究教学方法,多种形式讲课,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行个性研究、个体指导、因材施教。

在课堂操作上,运用成功激发兴趣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产生兴趣;指导观察,获得兴趣;角色表演,激发兴趣;电化教学,引起兴趣等等。中低年级学生通过看、玩、做、说等活动寓教于乐,高年级学生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引发学生作文需要,使学生明确为何而写,写给谁看。以快乐作文独特的魅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能够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作文教学中,开拓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在快乐愉悦的状态下让学生接受老师从用语言表达到提笔时字、词、文句组织的指导,享受成文的喜悦。我们的信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特色:一是“快乐”。快乐作文教学法设计的教学程序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是学习快乐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在快乐作文的课堂上,自始至终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教程的设计是有趣的,快乐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形式多样的。低年级学生通过看(观察动物、植物、实验……)玩(玩游戏、猜谜语……)听(风声、雨声、音乐、故事……)做(做手工、折纸、剪纸……)等活动,寓教于乐,高高兴兴地玩,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写。高年级学生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孩子们把上快乐作文当成一种乐趣,当作生活的需要,用自己的笔去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

二是“高效”。高效就是高等效率,在一般效率之上谓之高效。既速度快又质量好,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我们快乐作文课堂节奏快,同等时间内,知识一环紧扣一环,训练一项接一项。(由字、词、句到篇的训练;由诵读到积累;由小练笔到大作文;由说到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高效地思考,孩子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较快地吸收和掌握知识点。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紧张,当堂按年级要求完成习作。当堂成文,不留作业。高效追求的是结果。快乐作文课堂培训扎实,见效快。几次课后,学生不再发愁没的可写,有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期过后,学生对作文入了门,有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能说真话,诉真情,写出了有新意的作文,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

(一)快乐作文教材的七大特点

1、多种形式指导读写,循序渐进,提高能力。低年级侧重诵读、说话、写话;中高年级包括阅读和习作两部分。每课一个重点,学生一课一得,使教师轻轻松松教,学生快快乐乐写。

2、拓展在校学习内容,高于在校学习要求。本教材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编写队伍。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参照了人教、冀教、苏教、北师大等版本教材的作文内容而编写。本教材是在校内容的延伸、拓展和提高。在编写过程中充分注意了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要求,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均有大幅度提高。

3、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实现快乐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写。本教材创设了激发兴趣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如:创设情境,产生兴趣;降低难度,培养兴趣;指导观察,获得兴趣;角色表演,激发兴趣;课堂实验,提高兴趣;指导观察,获得兴趣;电化教学,引起兴趣;组织交流,引发兴趣;动手去做,获得兴趣;评价激励,发展兴趣等。通过激发兴趣,实现快乐作文。

4、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从读到写是作文的基本规律。本教材安排的“佳作欣赏”等栏目,体现了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学生可从精美的文章及优秀的作文中学习观察,学习积累,学习写法,降低难度,实现快乐作文。

5、讲知识教方法,指导与练习结合。本套教材注重讲练相辅,教会方法培养能力,针对训练要点,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写作方法,学生当堂练习,逐步形成能力,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方法、技巧,产生成功感,进而实现快乐作文。

6、强化口语训练,口述与笔写结合。能否把自己的见解、感觉和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都是反映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本套教材体现了由说到写的作文过程,训练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作文内容要真实。引导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实现快乐作文。

7、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提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本教材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写有新意的作文,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快乐作文。

(二)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培训教材共八册(三年级至六年级各两册)。

阅读,既是语文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最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特别是把课外阅读也列入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阅读的教学策略、评价建议和阅读总量要求。与此相应的是,各种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数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阅读教材日益丰富,阅读试题的题型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组织名师编写了快乐阅读教材。快乐阅读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分上下册),共八本。每册十二课。可以和快乐作文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项目。

每课分快乐大风车、快乐导航塔、快乐练兵场、快乐加油站四个栏目。快乐大风车有读记千字文、巧记成语、读背谚语,旨在词语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快乐导航塔从阅读要求、阅读点拨,每课有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学到一种阅读写作的方法。快乐练兵场有三篇短文,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练习中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快乐读经典、阅读链接,让学生读懂文章的写作方法,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快乐加油站,给学生提供名人名家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故事,以及写作的技能、技法。

快乐阅读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循序渐进,同步衔接。

三年级从阅读段落开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高年级了解文章的技能技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每一课的训练都是从读文章中学到一种写作方法、技巧,然后用这种方法、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3、精选材料,轻松训练。

快乐阅读教材所选材料与新课标的标准和快乐作文教材相得益彰,结合紧密。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训练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阅读写作的方法,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4、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本教材注重古诗词的积累,成语、词语的积累,格言、警句的积累,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养成五官开放地阅读,独立地阅读,有速度地阅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5、内容丰富,门类齐全。

本教材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从内容看,选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贴近生活,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门类齐全。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基本功,对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都有很大的帮助。

6、迁移延伸,体系完整。

快乐阅读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知识衔接紧密,把握了阅读的阶段发展、迁移延伸、体系完整。学生在读中练,练中悟,悟中写,提高了欣赏和写作水平。

(三)快乐作文教材的四大优势

1、适用面广

本套教材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而编写。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参照了人教、冀教、苏教、北师大等版本教材的作文内容而编写。囊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想象等小学各种习作体裁。是在校学习内容的延伸、拓展和提高。适用于全国各地的使用。

2、实用性强

本教材每次依据习作要求,训练学生一个重点。教给习作知识、技巧。注意读与写,说与写,做与写,讲与练,观察与写作,积累与运用的联系,给每个学生创造朗读、讲话、观察、习作的机会,实用性强,便于操作。

3、趣味性浓

本教材以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为基础,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创设情境:或实验,或观察,或游戏,……学生在乐中学,乐中说,乐中写。真正达到快乐学习,快乐作文的目的。

4、系统性强

本教材注意知识、能力、情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下载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 堂 精 彩 的 作 文 指 导 课(于永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永正说写指导课《劝戒烟》课堂实录

    于永正说写指导课《劝戒烟》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两节说写课。(板书:说写课) 今天听课的老师很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要一展民主路小学的风采,要说得......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于永正简单语文

    1、简单语文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语文最早我是从崔峦先生那儿读到的,他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后来,张庆先生也说:语......

    于永正名言

    于永正老师给新老师的20条贴心建议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

    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名师于永正

    名师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 欣赏一片习作(一)(描写景物片断) “细雨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

    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老师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备课观点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