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时间:2019-05-13 04:1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第一篇: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称呼我啊?

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握握手。叫我于爷爷,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 :于伯伯。

师: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轻了,降一辈,由爷爷变成伯伯了。(笑声)

生3 :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 永正叔。(生笑)

师:握握手!啊哟,多像我的侄女呀!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几秒钟后)

生4 :于永正好!师: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生5 :于永正!

师:到!在下便是子永正!(笑声)同学们,他叫我于永正,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是个符号。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叫我于爷爷、于伯伯,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齐声):可以!

师:据我所知温岭天平小学特别强调读书,同学们读了大量的课外书,背了好多古诗。最近呀,我搞了一张试卷,据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出的,而且是专门给六年级的小学生出的。专家说,这张卷子可以测试你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说明你的知识很渊博。(板书:知识渊博)我认真地把这张卷子看了一下,发现这张卷子并不难,特别是对你们太平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 小莱一碟。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来,都可以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你们愿不愿意测试?

生:愿意。

师:有不愿意的吗?

生1 :老师,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了不好的!

师:嗯!她讨厌考试,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问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呢?

生2 :说实话,每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考试的。可是仔细想想,考试好像对我们也有益,所以我有点愿意,有点不愿意。

师:握握手,说了真话。她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就猜想你们当中肯定有又想考试,又不想考试的。你呢?

生3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生笑)

师: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真好!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有愿意考试的吗?

生4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觉得平时自己在班级里是读书比较多的,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渊博。

师:噢!她想证明一下自己,很自信。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试的,虽然说我是打灯笼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开书店的,我阅读的也比较多。人们常说,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

师:握握手!虽然你引用的这个歇后语不好听,但是这个歇后语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而且,我赞同你说的观点,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较愿意考试的,虽然我的知识不是特别渊博,但是我觉得考试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这种态度好。听见没有?证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识渊博,那时自己是一个鼓励,增强自信心。你呢?

生7 :我既喜欢考试,也不喜欢考试,喜欢的是那种另类的考试。

师:另类的?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说考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课内知识。因为课内知识要死记硬背,比如默写什么的,而课外知识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考课内的。

师: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读课外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好的,最后一个。

生8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启发,从中知道哪些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师: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咱们下面考一考好不好?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试一试,行吗?

生(全体):行。

师: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书: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细心到什么程度?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5 分钟。

(发试卷,生赶做)

师:好,时间到。(收试卷)成绩马上就可以公布了。(师边翻着试卷,边自言自语:怎么回事?坏了!真坏了!楷糕,楷糕!发现一个,终于发现一个!)咱们班谁姓赵?叫赵一帆,请站起来。

师:赵一帆,请把卷子读一读。(投影仪投出试卷内容)

生:(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要求:先填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再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

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三至九题略? 编者)

十、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

(全场哄堂大笑)

师: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赵一帆你请坐。全班只有赵一帆按要求做了。老师不是说了,第一要细心,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要求多明确啊!要求是先读每一道题然后再做。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想说?

生1 :我觉得出试卷的教授简直神了!他想到我们心里去了。一般我们拿到试卷就写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开始就让我们读一遍,然后再做。但我没按要求做,其他题目有诱惑人的感觉。

师:诱惑?你被诱惑了?是吗?你呢?

生2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我以为下面还有,已经翻过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题没仔细看就开始写了,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哈哈!被人给“耍”了!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测了!这话很深刻呀!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你就会思考得更多!你呢?

生3 :我觉得出这张卷子的专家就是您? 于老师。

师:没错,我故意说是专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来就是一个专家。我是说,您设下的这个陷阱是够深的。(笑声)

师:听见吗?他认为我设了一个“陷阱”,而且是很深的。(笑声)

生3 :首先,您说要细心,要按要求做。一般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不会注意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这就是我们的弱点,而您在最后写上只做前面的一、二两题,而且您要求是在5 分钟之内做完。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就只能“哗哗哗”地做,5 分钟时间做不完怎么办?当听到您在阅卷时说“糟糕、楷糕”时,同学们以为名字忘记写了,这就说明您太聪明了!(生笑)师:我太聪明了!哈哈哈,感受很深刻。你呢?

生4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而到不了终点;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儿,该怎么吃呀?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卷就像谢张天(生3)所说,陷阱太深了,每一个同学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师: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好!你说!

生5 :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招聘公司也出过这样的试卷,结果许多人落聘了。当时我觉得那些人好笨呀!为什么他们会没看清呢?现在自己也这么做,我也觉得自己好笨呀!而您于教授好聪明!您很会利用人之常情来给我们编这样的试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利用了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生6 :刚才同学们几乎把我的想法都说完了,可是我还是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话。他说,明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现在我才知道,您这位老师有名在哪里啦!您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刚才说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细心,二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您说的这几句话完全是在引诱我们走进那个很大很大的陷阶。

师:不!我是真的在提醒你们要按要求做,恐怕你们上当,怎么反而说我的陷阱越来越深呢?(生笑)

生6 :也许您于老师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5 分钟内做完。我们就在想,既然只有这5 分钟,那就只能快点做,根本没有想过要看后面。如果说是以前考试的话,我都会去看后面,因为平时考试时间多。可是现在只有5 分钟,谁还会去管下面的题目?谁知道您说的要细心、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利用了我们的心理。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师:是吗?我题目出得不够妙,是你的话说得妙!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赞叹声)

生7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有发现您于老师这么阴险狡作?(生笑)

师:听见吗?他说我“阴险狡作”。

生7 :您于老师设下的陷阱是环环相扣,因为您先是说要细心,然后说按要求做,后来又说在5 分钟内做完。原来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见后面第十题“只做一、二两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师:你既然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为我看题目有十题,又说只做一、二两题,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来。

师:哈哈!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来!要说的同学太多了,这样吧,下面我请赵一帆来说一说。

生8 :我和大家一样地觉得老师的陷阱挖得比较深。也许有人想我比较聪明,其实不是我比较聪明,我只是记清老师的话,要细心而且要看清每个字的要求,我当时就想老师肯定是有陷阱的。

师:噢!警惕性变高的。(生笑)

生8 :还有,我以前做试卷一般先把整张试卷中每题看一下。师:噢,你有一个好习惯!

生8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一般比较聪明的,为什么这次都没有看到最后一题?为什么除了我一个,其余都没看最后一题呢?很奇怪唤!(生笑)

师:大家很有感受,考试以前有想法,考试当中也有想法,考试以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想不想写下来?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感触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先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议论文。请你们拿起笔来,就今天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师:好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2 :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生大笑)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对吗?

生2 :是的。

师: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2 :加!

师: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第二,我不是在骗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生2 :怪我这支笔!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 用《 到底怪谁?》作为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生习作,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语)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呢?出声音读作文。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为只读三次,而是反复念。如果你写好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可以轻声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写好的同学请按叶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谁来读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指定。(一女生走到讲台前)

师:(师在该生耳边嘀咕了几句)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读。(生犹豫)

师:指定一位平时跟你过不去的男同学。(笑声)

生:平时跟我过不去的男同学多着呢!

师:女同学也行!生:还是男同学吧!让我看看!师:看看谁不顺眼。(笑声)(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讲台)师:平时得罪她了吗?

生:我没有得罪她,是她乱讲。(生笑)

师:等会儿,你要感谢她的,因为她给了你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喜欢作文吗?

生:还成。

师:还成,说话很有分寸。这一次作文写完了没有?生:写完了。

师:来!读一下。生:题目:《 智力陷阱》。师:听见了吗?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多好的题目哇!读!

生:一张试卷,一个智力陷阱。这就是于老师出的试卷。于老师出的试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我们这群“猴子”,当然除赵一帆外,以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师引进他挖的不浅的陷阱。

师: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这句话写得好,就这句话该加5 分。继续读。

生:谁知他这是害我们!

师:“害”字加引号吗?

生:没有。(生笑)

师:大家说要不要加引号?生(全体):要。

生: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太轻“敌”。以为陷阱很浅,走过去没关系,所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

师:晦,这个破折号用得好,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继续!

生:被牵进“陷阱”,还以为不但会顺利过去,而且会被称之为勇者。谁知这是白日做梦。朋友,做事千万要三思而后行。知果草草了事,不但会被人骂,而且要赔钱。这钱可是血汗啊!

师:同学们听见没有?这钱可是血汗呀!继续!

生:不扯远了。就说近的吧。比如做作业,如果不做好,不但会被老师骂,也会被家长骂。

师:暂停!“骂”在温岭是不是批评的意思?

生:是。

师:那就好!(生笑)

生:看,如果不三思,要惹多少祸。最后一点,我要提醒大家,做于永正老师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生笑)

师:这是教训,做我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最后这句话好,虽然有.点扯远了,但是中心明确,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该按要求做。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形散神不散。起评分100 , 再加5 分,105 分!

生:谢谢老师!

师:请你再来指定下一个同学。(继续在学生耳边嘀咕。这次于老师要求指定一位作文写得好的人来读。)生:那就找我好朋友啦!师:你好朋友是哪一位?

生:钟可歆。

师:读,什么题目?.生:《 粗心的惩罚》。

师:“粗心的惩罚”,粗心可以惩罚我们的。题目好!

生:歌手“刀郎”不是唱过一首歌叫《 冲动的惩罚》吗?现在我没有感受到“冲动的惩罚”,却感受到了什么叫“粗心的惩罚”。

师:哎!(生笑)这个写法好呀,由别的事说到了今天这个事,这叫什么写法,大家明白吗?这个写法是很高明的!读!

生:全国名师于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作文公开课。在位子上我就思考,老师会让我们写什么呢?是《 公开课》还是其他什么?是不是要列提纲呢„ „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一定是有关公开课的!一般来说,上作文课是让同学们先说“从几个方面写," “注意什么”等等,再让同学们写。可是,于老师居然说要考试,什么知识渊博卷,作文会开课要考试,真是大姑娘上花桥? 头一回。

师:嗯!这个歇后语好听呀!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好听多了。(生笑)很生动!因为这个歇后语加5 分。

生:当时,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点头说好,我哭丧着脸想:好好的考什么试啊?好不容易双休日了,又考试!考不好又得“竹笋妙肉”!

师:嗯嗯,停下来,“竹笋炒肉”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竹片打屁股。(生笑)

师:是我们当地流行的吗?

生:嗯!

师:这个比喻好!再加5 分。

生:当试卷发下来后,我看都没看就先写上性名。这时,于老师又说:“限时5 分钟”,我一听,“刷刷刷”下笔如流水,就稀里糊涂地写了大约5 题左右,当做到“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无论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 个,我心里那个急呀!考试考不好啦!偏偏于老师又说:“停!交卷!”我们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试卷传了上去,同学们都理怨自己速度不够快。你猜结果怎么着?这试卷最后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而我们班只有赵一帆过了这一关? 细心关。

师: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 “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加5 分,用词准确。继续读!

生:我心里那个气啊,于老师再三提醒让我们按要求做,要细心。可是我是这么想的:“这很正常。大多数老师在我们考试前都会说这类话的。”谁会想到这是一次另类考试啊!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你们说这次考试难吗?一点也不难!可是为什么全班只有1 个人做对了呢?这就是因为不够细心。如果把这份试卷给全校的同学做,有10 个人做对已经很不错了吧!中国的教育始终如一:死板。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粗心,考试之前不审题的坏习惯。

师:批评我们老师啦!很深刻,我代表老师,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学的批评,好好反思!

生:如果中国的教育注重素质、心理、习惯的培养,我坚信这次考试,所有人都会过关的!今个儿给大家提个醒,粗心的惩罚比冲动的惩罚还要厉害。

师:起评分是120,再加15 分,一共135 分。(生笑)

师: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吗?(生笑)

生:有。首先我来听你的课非常荣幸,其次呢!我觉得这次考试吧,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人生当中最难得,也是最难忘的一次。

师:祝贺你,掌声!下面请蔡佳枉同学读一读。

生:于老师,还是我来拿话筒吧!我看你拿着挺吃力的。

师:(面对听课的老师)老师们啊!这就是太平小学学生的素质!她见我拿着话筒挺累的,就自己拿,多懂事!

生:《 到底怪谁》。我真的好后悔,于老师这只“老孤狸”(解释:“加引号”,笑声)给我们出了一张卷子,最后一题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害得我看也没看最后一题,就做到第三题。我到了这地步只有在“陷阱”里大叫后悔,不过仔细想想,这到底怪谁呢?第一,这份卷子我之所以会做错,是因为自己没看清题目才造成的;第二,“于孤狸”(还是加引号)先前也说过要看清楚题目,问题还是在我自己;第三,于老师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在卷子上设了个“陷阱”,把题目出得“另类”了点,卷子是我自己做的,又不是于老师写的,我干嘛怪他呢?综合以上三点,我得出一个结论,于老师没什么错,怪只怪我们自己太粗心了。如果说于老师是只“孤狸”的话,那么他就是聪明的、老谋深算的“孤狸”,而我们不就是由于粗心而误入陷阱的兔子吗?如果老师们都像于老师这样,那我们岂不都是很聪明的学生了吗?总而言之,干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细心才能干好事。(插白:我还没写完)

师:话还没写完,但这已经够精彩,够深刻的了!

生:于老师,我还想说一下。

师:说。

生:其实,我在班里的地位不是很高,习作水平只是一般。而你这回真是高估我了!我只不过口头表达能力好一点,说得好听一点而已,平时只是有勇气爱发言,其实这回您真的高估我了!(生笑)

师:这回,我又进入了一个陷阱。(生笑)你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比较起来,可能说的更好一些,我也承认。你认识很深刻,很会归纳,你以后会更厉害的。我真的不是高估你了,你真的很优秀!

生:起评分是多少呀?(生笑)

师:135 分!掌声鼓励!

生:好朋友钟可歆,我跟你的分数一样高!(生笑)

师:对不起,想读的同学还有很多,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最后请赵一帆来读,看她怎么写?她的感受肯定跟大家的不一样。

生:我想先说个开场白,这是我们班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说的。

师:好!

生:就是觉得我这一次写得很差很差的。因为毕竟这一次我跟大家都不一样,心里有点紧张,而且这次作文时间好像有点短,而我平时写的作文比较长,所以这次于老师叫我读真的是抬举我了。希望老师多多给我指教,我很高兴得到老师赐教。(生笑)

师:能用“赐教”一词,说明你的语文能力非同一般。读吧!

生:大家不要笑我。

师:大家喜欢你才笑。读吧!(生笑)

生:《 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

师:神话发生在她的身边,题目好不好?加上5 分,读!

生:今天,我到温岭中学上课,是全国名师于老师给我班同学上作文课,心情好激动!我在途中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模样,是高的还是摇的,胖的还是瘦的?

师:是丑陋的还是英俊的?(生笑)

生:可一到台前,竟发现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老爷爷,而且奇怪的是一上课就给我们做试卷。于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细心,看清要求,只有5 分钟的时间。我一听,想:老师肯定有什么“陷阱”设在这张试卷里,我做试卷时一般都先审题。于是,我认真看了看所有题,结果发现最后一题让我们只做一、二两题,果然设有陷阱啊!想完我就动笔写起来。不一会儿,老师就收了试卷,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被“骗”吧!可老师一边看试卷,一边连声说:“糟糕、糟糕”, 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莫非中间又暗藏玄机?可老师说我是唯一看清要求并按要求做的人,其他同学都没按要求做,真是神话。哎!“按要求做”,真是重要啊!上课要按要求做,做试卷要按要求,几乎所有事都得按要求做,如果不按要求可能就乱套了!开汽牟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不惨了?审题是我平时的习惯,可今天却因为这个好习惯按要求完成了试卷。看来只要大家人人按要求去做,神话就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今天这堂课不只是使我明白了怎样写作文、做试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

生:老师,我结尾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生: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得潦草;当然,字也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如果说涂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140 分!

生:老师你太高估我了,我只有几句写得比较好。

师:你不要太谦虚了,只要有一句好就值千金;一个字好也值千金。“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一个“绿”字,那不值千金了!掌声鼓励!(另一生提醒:老师,你刚才忘加分啦,应该是145 分。)师:唤,对不起,你真细心。回校以后,大家修改一下,抄在作文薄上好吗?下课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后会有期!(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说说《考试》的习作教学

于永正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 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同一班学生参加了同一项活动,为什么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写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深。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比如说参观菊展,光看不行,还得会想。这种菊花为什么叫“玉佛座”? “佛座”是什么?一想,佛座是“莲花宝座”呀!再看呀,这菊花多像白莲花呀!难怪人们给它起了一个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这就叫想。这样的观察才叫真观察,思考才会有感受。如果再引导学生注意菊花以外的世界? 寒风遭咫,万木凋零,那么对菊花的感受会更多、更深,写出的文章会更好。这次习作--《考试》,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本来学生对考试就很有感受了,因此,上课开始,就让学生以“考试”为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对考试的态度。学生们畅所欲言,妙语连珠。各自发表了对考试的看法,很全面,也很辩证。有些意见很有见地,也切中肯綮。这实际上是口语交际--真正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留心,它的切人点是很多的。接下来的“考试”--用学生的话说,是另类的考试--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着更强烈的感受。不论你是否按要求去做,都会有较强烈的感受,这是意料之中的。当学生有了较深刻的感受,你不让他倾吐,他也得倾吐,真的会“如鲤在喉,不吐不快”。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写前感受的交流也是现实的口语交际。由于说的动机有了,说的话有了,再加上学生有着很好的语文素养,所以又一次出现了精彩的场面。接下来,便趁热打铁--写。我请的第一个读作文的人是一个“不喜欢作文”的人。我在指定者的耳边说的话是:“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来读。”言外之意是找一位作文水平一般的人,甚至是较差的人。没想到,这位学生写得竟是这么好!可见,“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必备前提之一。--要有感而发,这是这次习作体现的第一个理念。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彰显个性,还得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对话”首先昭示的是平等、民主、尊重,不是形式上的你说、我说。这就要求老师要“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平等、民主,老师先要体现出来。否则,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学”就不会存在,学生的潜能也难以得到开发,个性也难以得到张扬,课改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这是我努力体现的第二个理念。希望老师们看我的课不要太注重形式和教学设计,主要看我的课体现没体现课改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感谢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今天,课堂上展示的是学生们的昨天,我只不过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罢了。

第二篇: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称呼我啊?

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握握手。叫我于爷爷,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 :于伯伯。

师: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轻了,降一辈,由爷爷变成伯伯了。(笑声)

生3 :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 永正叔。(生笑)

师:握握手!啊哟,多像我的侄女呀!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几秒钟后)

生4 :于永正好!师: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生5 :于永正!

师:到!在下便是子永正!(笑声)同学们,他叫我于永正,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是个符号。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叫我于爷爷、于伯伯,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齐声):可以!

师:据我所知温岭天平小学特别强调读书,同学们读了大量的课外书,背了好多古诗。最近呀,我搞了一张试卷,据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出的,而且是专门给六年级的小学生出的。专家说,这张卷子可以测试你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说明你的知识很渊博。(板书:知识渊博)我认真地把这张卷子看了一下,发现这张卷子并不难,特别是对你们太平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 小莱一碟。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来,都可以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你们愿不愿意测试?

生:愿意。

师:有不愿意的吗?

生1 :老师,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了不好的!

师:嗯!她讨厌考试,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问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呢?

生2 :说实话,每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考试的。可是仔细想想,考试好像对我们也有益,所以我有点愿意,有点不愿意。

师:握握手,说了真话。她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就猜想你们当中肯定有又想考试,又不想考试的。你呢?

生3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生笑)

师: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真好!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有愿意考试的吗?

生4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觉得平时自己在班级里是读书比较多的,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渊博。

师:噢!她想证明一下自己,很自信。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试的,虽然说我是打灯笼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开书店的,我阅读的也比较多。人们常说,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

师:握握手!虽然你引用的这个歇后语不好听,但是这个歇后语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而且,我赞同你说的观点,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较愿意考试的,虽然我的知识不是特别渊博,但是我觉得考试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这种态度好。听见没有?证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识渊博,那时自己是一个鼓励,增强自信心。你呢?

生7 :我既喜欢考试,也不喜欢考试,喜欢的是那种另类的考试。

师:另类的?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说考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课内知识。因为课内知识要死记硬背,比如默写什么的,而课外知识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考课内的。

师: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读课外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好的,最后一个。

生8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启发,从中知道哪些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师: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咱们下面考一考好不好?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试一试,行吗?

生(全体):行。

师: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书: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细心到什么程度?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5 分钟。

(发试卷,生赶做)

师:好,时间到。(收试卷)成绩马上就可以公布了。(师边翻着试卷,边自言自语:怎么回事?坏了!真坏了!楷糕,楷糕!发现一个,终于发现一个!)咱们班谁姓赵?叫赵一帆,请站起来。

师:赵一帆,请把卷子读一读。(投影仪投出试卷内容)

生:(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要求:先填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再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

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三至九题略? 编者)

十、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

(全场哄堂大笑)

师: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赵一帆你请坐。全班只有赵一帆按要求做了。老师不是说了,第一要细心,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要求多明确啊!要求是先读每一道题然后再做。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想说?

生1 :我觉得出试卷的教授简直神了!他想到我们心里去了。一般我们拿到试卷就写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开始就让我们读一遍,然后再做。但我没按要求做,其他题目有诱惑人的感觉。

师:诱惑?你被诱惑了?是吗?你呢?

生2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我以为下面还有,已经翻过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题没仔细看就开始写了,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哈哈!被人给“耍”了!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测了!这话很深刻呀!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你就会思考得更多!你呢?

生3 :我觉得出这张卷子的专家就是您? 于老师。

师:没错,我故意说是专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来就是一个专家。我是说,您设下的这个陷阱是够深的。(笑声)

师:听见吗?他认为我设了一个“陷阱”,而且是很深的。(笑声)

生3 :首先,您说要细心,要按要求做。一般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不会注意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这就是我们的弱点,而您在最后写上只做前面的一、二两题,而且您要求是在5 分钟之内做完。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就只能“哗哗哗”地做,5 分钟时间做不完怎么办?当听到您在阅卷时说“糟糕、楷糕”时,同学们以为名字忘记写了,这就说明您太聪明了!(生笑)师:我太聪明了!哈哈哈,感受很深刻。你呢?

生4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而到不了终点;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儿,该怎么吃呀?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卷就像谢张天(生3)所说,陷阱太深了,每一个同学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师: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好!你说!

生5 :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招聘公司也出过这样的试卷,结果许多人落聘了。当时我觉得那些人好笨呀!为什么他们会没看清呢?现在自己也这么做,我也觉得自己好笨呀!而您于教授好聪明!您很会利用人之常情来给我们编这样的试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利用了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生6 :刚才同学们几乎把我的想法都说完了,可是我还是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话。他说,明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现在我才知道,您这位老师有名在哪里啦!您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刚才说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细心,二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您说的这几句话完全是在引诱我们走进那个很大很大的陷阶。

师:不!我是真的在提醒你们要按要求做,恐怕你们上当,怎么反而说我的陷阱越来越深呢?(生笑)

生6 :也许您于老师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5 分钟内做完。我们就在想,既然只有这5 分钟,那就只能快点做,根本没有想过要看后面。如果说是以前考试的话,我都会去看后面,因为平时考试时间多。可是现在只有5 分钟,谁还会去管下面的题目?谁知道您说的要细心、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利用了我们的心理。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师:是吗?我题目出得不够妙,是你的话说得妙!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赞叹声)

生7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有发现您于老师这么阴险狡作?(生笑)

师:听见吗?他说我“阴险狡作”。

生7 :您于老师设下的陷阱是环环相扣,因为您先是说要细心,然后说按要求做,后来又说在5 分钟内做完。原来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见后面第十题“只做一、二两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师:你既然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为我看题目有十题,又说只做一、二两题,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来。

师:哈哈!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来!要说的同学太多了,这样吧,下面我请赵一帆来说一说。

生8 :我和大家一样地觉得老师的陷阱挖得比较深。也许有人想我比较聪明,其实不是我比较聪明,我只是记清老师的话,要细心而且要看清每个字的要求,我当时就想老师肯定是有陷阱的。

师:噢!警惕性变高的。(生笑)

生8 :还有,我以前做试卷一般先把整张试卷中每题看一下。师:噢,你有一个好习惯!

生8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一般比较聪明的,为什么这次都没有看到最后一题?为什么除了我一个,其余都没看最后一题呢?很奇怪唤!(生笑)

师:大家很有感受,考试以前有想法,考试当中也有想法,考试以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想不想写下来?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感触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先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议论文。请你们拿起笔来,就今天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师:好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2 :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生大笑)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对吗?

生2 :是的。

师: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2 :加!

师: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第二,我不是在骗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生2 :怪我这支笔!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 用《 到底怪谁?》作为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生习作,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语)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呢?出声音读作文。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为只读三次,而是反复念。如果你写好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可以轻声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写好的同学请按叶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谁来读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指定。(一女生走到讲台前)

师:(师在该生耳边嘀咕了几句)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读。(生犹豫)

师:指定一位平时跟你过不去的男同学。(笑声)

生:平时跟我过不去的男同学多着呢!

师:女同学也行!生:还是男同学吧!让我看看!师:看看谁不顺眼。(笑声)(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讲台)师:平时得罪她了吗?

生:我没有得罪她,是她乱讲。(生笑)

师:等会儿,你要感谢她的,因为她给了你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喜欢作文吗?

生:还成。

师:还成,说话很有分寸。这一次作文写完了没有?生:写完了。

师:来!读一下。生:题目:《 智力陷阱》。师:听见了吗?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多好的题目哇!读!

生:一张试卷,一个智力陷阱。这就是于老师出的试卷。于老师出的试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我们这群“猴子”,当然除赵一帆外,以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师引进他挖的不浅的陷阱。

师: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这句话写得好,就这句话该加5 分。继续读。

生:谁知他这是害我们!

师:“害”字加引号吗?

生:没有。(生笑)

师:大家说要不要加引号?生(全体):要。

生: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太轻“敌”。以为陷阱很浅,走过去没关系,所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

师:晦,这个破折号用得好,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继续!

生:被牵进“陷阱”,还以为不但会顺利过去,而且会被称之为勇者。谁知这是白日做梦。朋友,做事千万要三思而后行。知果草草了事,不但会被人骂,而且要赔钱。这钱可是血汗啊!

师:同学们听见没有?这钱可是血汗呀!继续!

生:不扯远了。就说近的吧。比如做作业,如果不做好,不但会被老师骂,也会被家长骂。

师:暂停!“骂”在温岭是不是批评的意思?

生:是。

师:那就好!(生笑)

生:看,如果不三思,要惹多少祸。最后一点,我要提醒大家,做于永正老师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生笑)

师:这是教训,做我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最后这句话好,虽然有.点扯远了,但是中心明确,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该按要求做。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形散神不散。起评分100 , 再加5 分,105 分!

生:谢谢老师!

师:请你再来指定下一个同学。(继续在学生耳边嘀咕。这次于老师要求指定一位作文写得好的人来读。)生:那就找我好朋友啦!师:你好朋友是哪一位?

生:钟可歆。

师:读,什么题目?.生:《 粗心的惩罚》。

师:“粗心的惩罚”,粗心可以惩罚我们的。题目好!

生:歌手“刀郎”不是唱过一首歌叫《 冲动的惩罚》吗?现在我没有感受到“冲动的惩罚”,却感受到了什么叫“粗心的惩罚”。

师:哎!(生笑)这个写法好呀,由别的事说到了今天这个事,这叫什么写法,大家明白吗?这个写法是很高明的!读!

生:全国名师于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作文公开课。在位子上我就思考,老师会让我们写什么呢?是《 公开课》还是其他什么?是不是要列提纲呢„ „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一定是有关公开课的!一般来说,上作文课是让同学们先说“从几个方面写," “注意什么”等等,再让同学们写。可是,于老师居然说要考试,什么知识渊博卷,作文会开课要考试,真是大姑娘上花桥? 头一回。

师:嗯!这个歇后语好听呀!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好听多了。(生笑)很生动!因为这个歇后语加5 分。

生:当时,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点头说好,我哭丧着脸想:好好的考什么试啊?好不容易双休日了,又考试!考不好又得“竹笋妙肉”!

师:嗯嗯,停下来,“竹笋炒肉”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竹片打屁股。(生笑)

师:是我们当地流行的吗?

生:嗯!

师:这个比喻好!再加5 分。

生:当试卷发下来后,我看都没看就先写上性名。这时,于老师又说:“限时5 分钟”,我一听,“刷刷刷”下笔如流水,就稀里糊涂地写了大约5 题左右,当做到“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无论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 个,我心里那个急呀!考试考不好啦!偏偏于老师又说:“停!交卷!”我们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试卷传了上去,同学们都理怨自己速度不够快。你猜结果怎么着?这试卷最后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而我们班只有赵一帆过了这一关? 细心关。

师: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 “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加5 分,用词准确。继续读!

生:我心里那个气啊,于老师再三提醒让我们按要求做,要细心。可是我是这么想的:“这很正常。大多数老师在我们考试前都会说这类话的。”谁会想到这是一次另类考试啊!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你们说这次考试难吗?一点也不难!可是为什么全班只有1 个人做对了呢?这就是因为不够细心。如果把这份试卷给全校的同学做,有10 个人做对已经很不错了吧!中国的教育始终如一:死板。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粗心,考试之前不审题的坏习惯。

师:批评我们老师啦!很深刻,我代表老师,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学的批评,好好反思!

生:如果中国的教育注重素质、心理、习惯的培养,我坚信这次考试,所有人都会过关的!今个儿给大家提个醒,粗心的惩罚比冲动的惩罚还要厉害。

师:起评分是120,再加15 分,一共135 分。(生笑)

师: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吗?(生笑)

生:有。首先我来听你的课非常荣幸,其次呢!我觉得这次考试吧,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人生当中最难得,也是最难忘的一次。

师:祝贺你,掌声!下面请蔡佳枉同学读一读。

生:于老师,还是我来拿话筒吧!我看你拿着挺吃力的。

师:(面对听课的老师)老师们啊!这就是太平小学学生的素质!她见我拿着话筒挺累的,就自己拿,多懂事!

生:《 到底怪谁》。我真的好后悔,于老师这只“老孤狸”(解释:“加引号”,笑声)给我们出了一张卷子,最后一题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害得我看也没看最后一题,就做到第三题。我到了这地步只有在“陷阱”里大叫后悔,不过仔细想想,这到底怪谁呢?第一,这份卷子我之所以会做错,是因为自己没看清题目才造成的;第二,“于孤狸”(还是加引号)先前也说过要看清楚题目,问题还是在我自己;第三,于老师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在卷子上设了个“陷阱”,把题目出得“另类”了点,卷子是我自己做的,又不是于老师写的,我干嘛怪他呢?综合以上三点,我得出一个结论,于老师没什么错,怪只怪我们自己太粗心了。如果说于老师是只“孤狸”的话,那么他就是聪明的、老谋深算的“孤狸”,而我们不就是由于粗心而误入陷阱的兔子吗?如果老师们都像于老师这样,那我们岂不都是很聪明的学生了吗?总而言之,干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细心才能干好事。(插白:我还没写完)

师:话还没写完,但这已经够精彩,够深刻的了!

生:于老师,我还想说一下。

师:说。

生:其实,我在班里的地位不是很高,习作水平只是一般。而你这回真是高估我了!我只不过口头表达能力好一点,说得好听一点而已,平时只是有勇气爱发言,其实这回您真的高估我了!(生笑)

师:这回,我又进入了一个陷阱。(生笑)你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比较起来,可能说的更好一些,我也承认。你认识很深刻,很会归纳,你以后会更厉害的。我真的不是高估你了,你真的很优秀!

生:起评分是多少呀?(生笑)

师:135 分!掌声鼓励!

生:好朋友钟可歆,我跟你的分数一样高!(生笑)

师:对不起,想读的同学还有很多,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最后请赵一帆来读,看她怎么写?她的感受肯定跟大家的不一样。

生:我想先说个开场白,这是我们班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说的。

师:好!

生:就是觉得我这一次写得很差很差的。因为毕竟这一次我跟大家都不一样,心里有点紧张,而且这次作文时间好像有点短,而我平时写的作文比较长,所以这次于老师叫我读真的是抬举我了。希望老师多多给我指教,我很高兴得到老师赐教。(生笑)

师:能用“赐教”一词,说明你的语文能力非同一般。读吧!

生:大家不要笑我。

师:大家喜欢你才笑。读吧!(生笑)

生:《 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

师:神话发生在她的身边,题目好不好?加上5 分,读!

生:今天,我到温岭中学上课,是全国名师于老师给我班同学上作文课,心情好激动!我在途中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模样,是高的还是摇的,胖的还是瘦的?

师:是丑陋的还是英俊的?(生笑)

生:可一到台前,竟发现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老爷爷,而且奇怪的是一上课就给我们做试卷。于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细心,看清要求,只有5 分钟的时间。我一听,想:老师肯定有什么“陷阱”设在这张试卷里,我做试卷时一般都先审题。于是,我认真看了看所有题,结果发现最后一题让我们只做一、二两题,果然设有陷阱啊!想完我就动笔写起来。不一会儿,老师就收了试卷,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被“骗”吧!可老师一边看试卷,一边连声说:“糟糕、糟糕”, 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莫非中间又暗藏玄机?可老师说我是唯一看清要求并按要求做的人,其他同学都没按要求做,真是神话。哎!“按要求做”,真是重要啊!上课要按要求做,做试卷要按要求,几乎所有事都得按要求做,如果不按要求可能就乱套了!开汽牟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不惨了?审题是我平时的习惯,可今天却因为这个好习惯按要求完成了试卷。看来只要大家人人按要求去做,神话就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今天这堂课不只是使我明白了怎样写作文、做试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

生:老师,我结尾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生: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得潦草;当然,字也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如果说涂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140 分!

生:老师你太高估我了,我只有几句写得比较好。

师:你不要太谦虚了,只要有一句好就值千金;一个字好也值千金。“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一个“绿”字,那不值千金了!掌声鼓励!(另一生提醒:老师,你刚才忘加分啦,应该是145 分。)师:唤,对不起,你真细心。回校以后,大家修改一下,抄在作文薄上好吗?下课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后会有期!(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说说《考试》的习作教学

于永正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 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同一班学生参加了同一项活动,为什么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写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深。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比如说参观菊展,光看不行,还得会想。这种菊花为什么叫“玉佛座”? “佛座”是什么?一想,佛座是“莲花宝座”呀!再看呀,这菊花多像白莲花呀!难怪人们给它起了一个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这就叫想。这样的观察才叫真观察,思考才会有感受。如果再引导学生注意菊花以外的世界? 寒风遭咫,万木凋零,那么对菊花的感受会更多、更深,写出的文章会更好。这次习作--《考试》,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本来学生对考试就很有感受了,因此,上课开始,就让学生以“考试”为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对考试的态度。学生们畅所欲言,妙语连珠。各自发表了对考试的看法,很全面,也很辩证。有些意见很有见地,也切中肯綮。这实际上是口语交际--真正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留心,它的切人点是很多的。接下来的“考试”--用学生的话说,是另类的考试--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着更强烈的感受。不论你是否按要求去做,都会有较强烈的感受,这是意料之中的。当学生有了较深刻的感受,你不让他倾吐,他也得倾吐,真的会“如鲤在喉,不吐不快”。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写前感受的交流也是现实的口语交际。由于说的动机有了,说的话有了,再加上学生有着很好的语文素养,所以又一次出现了精彩的场面。接下来,便趁热打铁--写。我请的第一个读作文的人是一个“不喜欢作文”的人。我在指定者的耳边说的话是:“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来读。”言外之意是找一位作文水平一般的人,甚至是较差的人。没想到,这位学生写得竟是这么好!可见,“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必备前提之一。--要有感而发,这是这次习作体现的第一个理念。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彰显个性,还得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对话”首先昭示的是平等、民主、尊重,不是形式上的你说、我说。这就要求老师要“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平等、民主,老师先要体现出来。否则,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学”就不会存在,学生的潜能也难以得到开发,个性也难以得到张扬,课改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这是我努力体现的第二个理念。希望老师们看我的课不要太注重形式和教学设计,主要看我的课体现没体现课改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感谢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今天,课堂上展示的是学生们的昨天,我只不过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罢了。播撒趣味因子 收获性灵文字

——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 张敬义

近日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歇后语编故事》,眼睛为之一亮。于老师以他独特的童眼、纯真的童心、浓郁的童情、风趣的童言,巧妙地把“歇后语”与“编故事”勾连在一起,经过他亦庄亦谐的智慧点拨,孩子们变得情趣高涨、想像力丰富、语言幽默风趣„„我真真的感受到他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用心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

一、以听、说歇后语为先导,激起儿童的表达欲望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形式,又称俏皮话,包含着趣味因子与智慧元素。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指出本意。由于它表达事理明白、生动、诙谐,具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特点,因此为人们所喜爱。说话、作文适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加说话和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如果说笑话让您捧腹大笑,那么歇后语会让您嘴角微翘,浅浅一笑,暗暗叫妙。师:我非常喜欢茅村实验小学,同学们背诵古诗非常有名。提起我们茅村实验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提起我们五一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提起你们的王校长,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笑声)

师:刚才我把你们学校、同学、校长夸赞了一番,我运用了大量的什么? 生:歇后语。

师:歇后语是我们祖国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受到我们喜爱。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听说我们班同学积累了不少歇后语,能不能说两句给老师听听? 生: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生笑)师:两头都“呱嗒、呱嗒”的,既有噪音,又有冷风,能不受气吗?(生笑)还有吗? 生: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师:心里够不安的。

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生:竹篮打水——一场空。生: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生: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师:照镜子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是猪八戒!(生笑)生:卖油条的拉胡琴——游(油)手好闲(弦)。

师:啊,多生动,多幽默啊!有意思没意思?(有意思)我得感谢大家,送了我这么多的歇后语。为了表示谢意,我再送大家一些歇后语。(投影出示歇后语,请生念)屎壳郎搽粉——臭美

屎壳郎腾空——硬充战斗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铁公鸡——一毛不拔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黄鼠狼偷鸡毛掸——空喜一场

猪鼻子插葱白——装象 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 狐狸开商店——没好货 麻雀下鹅蛋——瞎吹

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师:喜欢吗?(齐)喜欢!师:这些歇后语多有意思!今天于老师可不是白送给你们的,想请每个人选择其中喜欢的一条歇后语来编故事。其实,有好多歇后语它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比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是如何给鸡拜年?拜年的结果怎样?这不就是个故事吗?再如,“屎壳郎腾空——硬充战斗机”,屎壳郎应充战斗机的下场将会是什么样子?还有狐狸开商店,能有好货吗?大家迅速地看一看,你喜欢哪一个,你准备用哪一个歇后语编故事?如果都不喜欢,可以用你们自己积累的歇后语编。

细品于老师夸赞师生的歇后语及赠送给孩子们的歇后语是很有意思的。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形象鲜活。比如“提起我们茅村实验小学,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提起我们五一班同学,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说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是„雨后春笋——个个拔尖‟;提起你们的王校长,那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这一连串的褒义歇后语,把孩子们夸得心花怒放,心里甜滋滋的。二是风趣幽默。他所赠送给孩子们的歇后语让人读了忍俊不禁。比如“屎壳郎搽粉——臭美”,“猪鼻子插葱白——装象”,“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这些歇后语虽然是贬义的,但却包含着很多趣味因子,给学生很大的想像空间,成为编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三是内蕴丰富。有的表扬鼓励,如赞美茅村实验小学师生的话;有的规劝告诫,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有的讽刺嘲笑,如“狐狸开商店——没好货”。一个歇后语即为一个鲜明的表达主题。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学进行到这里,恰恰是学生“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了。

二、以编演故事为媒介,激活儿童丰富的想像力

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学生丰富想像的结晶。缺乏想像力或想像力不丰富的学生,必然思路闭塞,语言干瘪,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来。于老师为了激活儿童丰富的想像力,生生

合作、师生联手编演歇后语故事,课堂顿时活了起来。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结合,并邀请你的合作伙伴,两个也好、三个也行。你们商量商量,准备用哪个歇后语编故事,几个人各自担任什么角色,可以一边商量一边表演。故事的情节怎么开始,怎么发展,结果怎么样,展开想像,好不好? 生:(齐)好!师:我想选择“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编故事,打算请同学和我合作,不知在座各位哪个愿意和我合作?合作条件是:第一,大胆;第二,聪明;第三,能说会道。还可以加一条:比较调皮的。我很喜欢比较调皮的同学。冰心奶奶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师:咱们四个人演好吗?其他同学找你的合作伙伴去,商量商量选哪个歇后语,编什么故事。商量好了,再演一演,好吗?下位吧,自由结合。(师生各自排练,准备)师:你们编好了吗?(齐答:编好了)我们也编好了。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把编的故事演一演。哪组先演?(三个女生上)师:你们演的是什么? 生:我们演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各自进行剧中角色介绍:黄鼠狼、鸡大婶、旁白)。

旁白:大年初一,黄鼠狼饿得肚子“咕噜、咕噜”直叫。黄鼠狼:(弯着腰出场)哎吆,哎吆,饿死我了。(笑声)旁白:黄鼠狼手里提着礼品来给鸡大婶拜年。黄鼠狼:(用力敲门)咚咚、咚咚„„ 鸡大婶:(吓了一大跳)谁呀? 黄鼠狼:(皮笑肉不笑)别怕!我是黄鼠狼,给你拜年来的。你瞧,我还给你带来礼品呢? 旁白:鸡大婶一看黄鼠狼手里拎着礼物,便放松了警惕。鸡大婶:请进!(师插话:引狼入室!众大笑)鸡大婶:我们一起来吃饭吧!

旁白:黄鼠狼也不客气,坐下来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吃着,他一眼看到了酒瓶,便心生一计。嘴里说:“无酒不成席,咱们喝点酒好吗?” 旁白:鸡大婶同意了,可是黄鼠狼没安好心,要设法把鸡大婶灌醉。黄鼠狼:(嘴里不停地说)干杯!干杯!旁白:黄鼠狼趁鸡大婶没注意“调了包”,自己喝的是白开水,鸡大婶喝的是酒。黄鼠狼:(凶相毕露,用手掐住鸡的脖子)我要把你吃了。

旁白:鸡大婶吓坏了,连忙报警。这就验证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黄鼠狼被抓走了。师:大家看,她们演得多好呀!多么会想象,多么有创造力。掌声!想不想看我们演的? 生:(齐)想。

师:请三个伙伴上台(生鼓掌)。她们三位演“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那我们逆向思维演“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我演老母鸡(生笑),请其余三位分别介绍自已的角色。(其余三位分别扮演黄鼠狼、黑猫警长、小公鸡。)来,都戴上头饰。我是老母鸡(师戴上母鸡头饰,做鸡状,生笑)演出马上开始了。母鸡:孩子,今天过年了,我想给黄鼠狼拜年去。

小公鸡:什么?你去给黄鼠狼拜年?你这一去,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母鸡:没事的,我想给他送点礼,叫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不要伤害我们鸡。

小公鸡:如果他不伤害我们,会关照我们的话,他就不叫黄鼠狼了。

母鸡:你想,黄鼠狼的心也是肉长的,(众笑)对他多说几句好话,多送点好礼,他还不被感动吗?你不要担心,妈去去就来,(生笑)你把家看好啊!小公鸡:那好吧,小心一点啊!母鸡:没事的。你看,妈昨天在超市买了条围裙,纯棉的,出门在外的,得打扮打扮,再说过年了。(系上围裙,众笑)你看,妈还在超市买了条真丝的围巾。(师戴在头上,众笑)你瞧,这是什么?(师提起一盒脑白金)我给黄先生送点脑白金,叫他以后多多关照我们。孩子,你看好家,我去去就来啊!(师做老太太走路状退出,众笑,鼓掌)小公鸡:妈,你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呐!——哎,老妈这一去也不知道会咋样。先打个电话给黑猫警长吧!(做打电话状,告知原因)黑猫警长:(上)给谁去拜年?怎么能给他拜年呢?好,我去看看。(下)母鸡:(上)哎呀,这黄先生的家可真远啊,我走了半天还没走到。(众笑)黄先生家在哪儿呢?噢,到了,在这儿。(按门铃:叮咚!)(众笑)黄鼠狼:谁呀!(开门)母鸡:我呀!老母鸡。

黄鼠狼:哎呀,鸡大婶啊!(握手)稀客、稀客。(让进屋)母鸡:黄先生,你过年好啊!黄鼠狼:好啊!好啊!请坐,请坐。

母鸡:(对观众)你看,黄先生多客气呀!我说,黄先生变好了,你们还不信!黄先生也在变呐!(转身对黄鼠狼)哎呀,黄先生啊,你家里装潢得可真好啊!黄鼠狼:你鸡大婶说好啊,那就好!母鸡:黄先生,这是你家的大彩电吗?多少寸的?(黄:100寸。)哇噻,100寸!这么大,没见过。黄先生,这是你家的电脑吗?你买电脑干吗?(黄:上网啊,聊天啊。)哟,黄先生都上网了!黄先生,听说你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脑白金,(众笑)今天,我给你送来了脑白金,给你补补脑子,让你越变越聪明,哈哈哈,不成敬意,请你笑纳!(众笑)

黄鼠狼:(接过脑白金,对着大家,龇牙咧嘴说)我要吃这只鸡!(众笑)

母鸡:哟,黄先生,天儿不早了,我得回去了。黄先生,今后你还要多关照我们鸡!再见了!黄鼠狼:(做阻拦状)慢着,你想走? 母鸡:(做惊恐状)你,你你你„„你想干什么? 黄鼠狼:今天,叫你有来无回!母鸡:救命啊,救命啊!„„(众笑)(警报响起,黑猫警长赶到)黑猫警长:黄鼠狼,警署正式发下通缉令,你被逮捕了!母鸡:送派出所去,送派出所去!黄鼠狼:哎哟,你说这鲜美的鸡没吃到,却被这个黑猫警长逮了个正着。(众鼓掌)小公鸡:老妈,你没事了吧? 母鸡:(做发抖状)哎呀,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孩子,是你给黑猫警长打的电话?幸亏我孩子,要不,妈的命就没了,(众笑,鼓掌)这个年也过不去了!哎哟,孩子,你真好。(做老太太状下)(众笑,鼓掌)

师:同学们,你看,有趣没趣?只要展开你的想象,好多歇后语都可以编成故事。咱们趁热打铁编故事。于老师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只要你写的是一个故事,有头有尾,就是合格的作文;第二句话,如果你的故事写得很有趣,大家听了觉得很有意思,高分,绝对高分!哪一个词用得好,加分;哪一句写得棒,加分。看谁加分加得多,怎么样?写吧。边霞在《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化精神,实质上就是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像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

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细观编演故事教学片段,不难发现于老师是在顺应儿童的文化精神,追求想像、创造、自由与平等。首先,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想像的本质是现实的,而于老师让学生选择了浪漫的想像方式——生生合作编歇后语故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了起来,个个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接着,丰富感性形象。让一组同学到台上表演故事,展示他们的编演成果。孩子们编演的故事凝缩了他们的创造与智慧。最后,于老师运用示范性教学策略,与三位同学同台表演“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因有老师的导演,故事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精彩纷呈。师生同台演出除了体现一种真正的人格平等外,还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开窍。想像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火花,于老师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是小品化了的,是艺术化了的。三是激发兴趣,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习作,让习作变得轻松。冰心老人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确实如此,有些看来很淘气的孩子,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看了他们的演出,我们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挖掘孩子们的潜能,能开启孩子们的智慧。

三、以“多就少改”为策略,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

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时,要设法激发;有了兴趣,要加以保护。于老师评点学生的作文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的审阅,而主要是动用激励手段,以“多就少改”为策略,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

师:文章写好后,要好好修改,一遍一遍地念。有人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他说:“再念,再念,再念。”(学生纷纷念自己的作文)

师:我想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草稿,一定要注意听,看老师怎么评改的,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可以学习。一定要学会修改作文。(师指一生上讲台)生:我写的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读)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养了一只猫和一条狗。他们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争吵,真是不是冤家不相聚。(师:有道理。)这天,猫在睡觉,狗闲着无聊,正在闷闷不乐。突然,狗发现一个黑影闪过,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鼠。它做好了姿势,(师:把“做好姿势”改为“拉好架势”,这样更形象)只见它前腿触地,后腿弯曲,身子往上一纵,猛得一跳,按住了老鼠。这时的老鼠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老鼠的“唧唧”的叫声把熟睡的猫惊醒了。猫发现狗捉住一只老鼠在玩耍,洋洋得意,心里十分不爽,便说:“捉老鼠是我的特长,(师:把“我的特长”改为“我的事”)你瞎凑什么热闹?”狗听了火冒三丈,便和猫打起仗来。耗子趁机逃得无影无踪。怪不得人们常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师: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给你打150分。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你读得慢些,还可以给你另加20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作文。生:我写的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读)一天,王婆开着时风来到村头,(师:“时风”是什么?生:是山东生产的三轮汽车。师:那要加上引号)车上装满了西瓜。嗬!看她多时髦,搽的是“大宝”,打的是“美宝莲”,(师:“美宝莲”是口红,把“打”改为“涂”好)上身穿的是“李宁”,下身穿的是“叶绿”裙。(师:好家伙!一身名牌!众笑)那车上的西瓜一个足有20多斤。你不要惊奇,是因为王婆都给每一个西瓜都注了水。(师:西瓜还能注水?生:用大头针管注进去的)“卖瓜了,卖瓜了,又大又好的西瓜。保你吃了头不晕,眼不花,哑巴吃了开口会说话,瘸子丢了拐杖会走路„„”“真的吗?真的有那么神?”“我这是无公害栽培,连老外都吃我这瓜。”(师:夸得好,先给你加20分)“你这瓜怪有影响力。”一个油头粉面的小伙子说着,一拳把瓜砸烂,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嘴里不停地说,“真甜!真甜!像蜜一样。”(生白:这是王婆的瓜托,其实西瓜十分难吃)王婆又接着吹起来:“我的瓜,疲惫的人吃了保你精力充沛,高血压的病人吃了保你血压恢复正常。”一位孝子上了当,一下 子买了两个大西瓜,赶忙回家孝敬患高血压的二老。(生白:王婆真是缺德)买瓜的人越来越多,王婆乐坏了。俗话说:“乐极生悲。”王婆无证经营,被市场管理人员带走了。这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师:写得太有意思了,连老师都想像不出来,给你打150分。读得有声有色,再加20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作文。

生:我写的是“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读)鸡蛋先生是个爱吹牛皮又要面子的人。(师:多好啊,上来就把鸡蛋先生做个交代,这句话非常概括)一天,鸡蛋先生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当然是在吹牛),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听,他是怎么吹的:“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那可就更了不起了,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开了,而且分成了八块。”一旁的石头小姐听了,当然不服气,她说:“既然鸡蛋先生那么厉害,我倒是想和您比试比试,您看怎么样?”鸡蛋先生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师:哟,还不服气呢)再说是和石头小姐比,我肯定能胜出!(师:是个小姐噢,更没问题了)如果我不和她比,我颜面何存!(师:说话文诌诌的,颜面何存,就是老脸往哪儿放,往哪儿搁)(众笑)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比赛在三天后开始了。石头小姐安稳地站在擂台中央,笑嘻嘻地说:“小女子今天就不自量力了,请。”鸡蛋先生立马飞步冲了过来(师:飞步冲了过来,跑得挺快的噢),往石头上一撞,鸡蛋先生顿时被撞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小姐安然无恙,鸡蛋先生只好灰溜溜地跑了。(师:还没碰死)(众笑)(师:你手下留情,说明你很善良,不愿意让鸡蛋死!如果让我写,就让它死了,自取灭亡了嘛)从此,就有了个“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的歇后语流传于世。师:写得好不好?(生:好!)非常通顺,不要改动一个字,而且语言非常简练,有点文言文的色彩,你肯定读了不少的古书、古文,看了不少明清时代的小说,不然的话,语言不会这么干净的。非常好,打200分!师:还有谁来读作文?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一种重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于老师深谙此道,评点学生的作文大有三大诀窍:一是强调“念”。因为凭着语感,一念便能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就是好作文。二是重视激励。课堂上,于老师给了学生高度的评价,他的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对学生的鼓励、赏识,如春风拂面,使人愉悦,使人舒畅,激发潜能,开启心智。三是强调进一步修改完善。好文章是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透过孩子们的三篇习作,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想像力,语言极具个性。比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中狗与猫的形象粘合的多么巧妙;再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中王婆的自夸语言是多么鲜活;又如“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中的“鸡蛋”,真可谓是生活中爱吹大牛形象的典型代表。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存方式,就是一种精神载体和情感符号。歇后语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于老师采撷下来让学生闻其芳香,引导学生编织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有诸多的启示:

第一,选真撷趣——教学内容儿童化。作文,首先不是研究文,而是要研究人。儿童有儿童的特点,童眼是独特的,社会百态、天地万物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具备七情六欲;童心是纯真的,他们追求快乐、喜欢梦幻、乐于合群,处事待人简单朴实;童趣是丰富的,他们有自己快乐的王国,生活的情趣„„作文教学应顺应儿童心性,提供的习作素材要有意思,要有真情、有真趣、有真意,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保证。清人郑板桥指出:“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其实,写诗与作文是一样的道理。于老师能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用歇后语编故事),既体察学生的喜好,又注意歇后语的隐性启迪性,使习作训练与孩子们心理保持同步。不论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都富有情趣性和寄寓性,借此喻比,以小见大,耐人寻味,为儿童所钟爱。

第二,乐教善喻——教学方法趣味化。小学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以词语为零件、以思维为主轴、以兴趣和情感为动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要始终把激发儿童作文兴趣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始终。调动儿童写作兴趣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能运用娴熟的教学方法,而主要是由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决定的。教学是一种生活,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在上课。从启发选材到打开思路,从快速行文到修改作文都离不开“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之后,他们便“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了。于老师先以听、说歇后语为先导,激起儿童的表达欲望;再以编演故事为媒介,激活儿童丰富的想像力;最后以“多就少改”为策略,收获儿童的性灵文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情绪力量、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和表演才能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第三,心听智评——教学评价智慧化。评价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学会用心倾听,要能听出学生习作中的话中之意和话中之情。真正的倾听意味着肯定、认同、尊敬„„其次要学会智慧评价。评价的话不在多而在于有建设性,如“把„我的特长‟改为„我的事‟”;评价的话不在于深而在于给人激励,如“写得太有意思了,连老师都想像不出来”;评价的话不在好而在于有给人希望,如“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你读得慢些,还可以给你另加20分”„„总之,智慧评价要给学生亲和力、自信力、感染力、推动力。于老师这几点都做到了。理想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论是写实作文,还是想像作文都要注重儿童化、趣味化和智慧化。

第三篇: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特级教师——于永正 基本简历: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主要著作:

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

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基本特点: 座右铭:“以人为镜。”——唐太宗

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 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称呼我啊?

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握握手。叫我于爷爷,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 :于伯伯。

师: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轻了,降一辈,由爷爷变成伯伯了。(笑声)

生3 :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 永正叔。(生笑)

师:握握手!啊哟,多像我的侄女呀!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几秒钟后)

生4 :于永正好!师: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生5 :于永正!

师:到!在下便是子永正!(笑声)同学们,他叫我于永正,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是个符号。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叫我于爷爷、于伯伯,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齐声):可以!

师:据我所知温岭天平小学特别强调读书,同学们读了大量的课外书,背了好多古诗。最近呀,我搞了一张试卷,据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出的,而且是专门给六年级的小学生出的。专家说,这张卷子可以测试你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说明你的知识很渊博。(板书:知识渊博)我认真地把这张卷子看了一下,发现这张卷子并不难,特别是对你们太平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 小莱一碟。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来,都可以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你们愿不愿意测试?

生:愿意。

师:有不愿意的吗?

生1 :老师,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了不好的!

师:嗯!她讨厌考试,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问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呢?

生2 :说实话,每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考试的。可是仔细想想,考试好像对我们也有益,所以我有点愿意,有点不愿意。

师:握握手,说了真话。她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就猜想你们当中肯定有又想考试,又不想考试的。你呢?

生3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生笑)

师: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真好!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有愿意考试的吗?

生4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觉得平时自己在班级里是读书比较多的,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渊博。

师:噢!她想证明一下自己,很自信。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试的,虽然说我是打灯笼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开书店的,我阅读的也比较多。人们常说,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

师:握握手!虽然你引用的这个歇后语不好听,但是这个歇后语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而且,我赞同你说的观点,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较愿意考试的,虽然我的知识不是特别渊博,但是我觉得考试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这种态度好。听见没有?证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识渊博,那时自己是一个鼓励,增强自信心。你呢?

生7 :我既喜欢考试,也不喜欢考试,喜欢的是那种另类的考试。

师:另类的?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说考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课内知识。因为课内知识要死记硬背,比如默写什么的,而课外知识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考课内的。

师: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读课外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好的,最后一个。

生8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启发,从中知道哪些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师: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咱们下面考一考好不好?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试一试,行吗?

生(全体):行。

师: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书: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细心到什么程度?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5 分钟。

(发试卷,生赶做)

师:好,时间到。(收试卷)成绩马上就可以公布了。(师边翻着试卷,边自言自语:怎么回事?坏了!真坏了!糟糕,糟糕!发现一个,终于发现一个!)咱们班谁姓赵?叫赵一帆,请站起来。

师:赵一帆,请把卷子读一读。(投影仪投出试卷内容)

生:(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要求:先填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再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

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三至九题略? 编者)

十、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

(全场哄堂大笑)

师: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赵一帆你请坐。全班只有赵一帆按要求做了。老师不是说了,第一要细心,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要求多明确啊!要求是先读每一道题然后再做。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想说?

生1 :我觉得出试卷的教授简直神了!他想到我们心里去了。一般我们拿到试卷就写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开始就让我们读一遍,然后再做。但我没按要求做,其他题目有诱惑人的感觉。

师:诱惑?你被诱惑了?是吗?你呢?

生2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我以为下面还有,已经翻过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题没仔细看就开始写了,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哈哈!被人给“耍”了!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测了!这话很深刻呀!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你就会思考得更多!你呢?

生3 :我觉得出这张卷子的专家就是您? 于老师。

师:没错,我故意说是专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来就是一个专家。我是说,您设下的这个陷阱是够深的。(笑声)

师:听见吗?他认为我设了一个“陷阱”,而且是很深的。(笑声)

生3 :首先,您说要细心,要按要求做。一般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不会注意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这就是我们的弱点,而您在最后写上只做前面的一、二两题,而且您要求是在5 分钟之内做完。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就只能“哗哗哗”地做,5 分钟时间做不完怎么办?当听到您在阅卷时说“糟糕、楷糕”时,同学们以为名字忘记写了,这就说明您太聪明了!(生笑)师:我太聪明了!哈哈哈,感受很深刻。你呢?

生4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而到不了终点;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儿,该怎么吃呀?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卷就像谢张天(生3)所说,陷阱太深了,每一个同学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师: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好!你说!

生5 :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招聘公司也出过这样的试卷,结果许多人落聘了。当时我觉得那些人好笨呀!为什么他们会没看清呢?现在自己也这么做,我也觉得自己好笨呀!而您于教授好聪明!您很会利用人之常情来给我们编这样的试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利用了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生6 :刚才同学们几乎把我的想法都说完了,可是我还是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话。他说,明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现在我才知道,您这位老师有名在哪里啦!您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刚才说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细心,二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您说的这几句话完全是在引诱我们走进那个很大很大的陷阶。

师:不!我是真的在提醒你们要按要求做,恐怕你们上当,怎么反而说我的陷阱越来越深呢?(生笑)

生6 :也许您于老师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5 分钟内做完。我们就在想,既然只有这5 分钟,那就只能快点做,根本没有想过要看后面。如果说是以前考试的话,我都会去看后面,因为平时考试时间多。可是现在只有5分钟,谁还会去管下面的题目?谁知道您说的要细心、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利用了我们的心理。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师:是吗?我题目出得不够妙,是你的话说得妙!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赞叹声)

生7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有发现您于老师这么阴险狡作?(生笑)

师:听见吗?他说我“阴险狡作”。

生7 :您于老师设下的陷阱是环环相扣,因为您先是说要细心,然后说按要求做,后来又说在5 分钟内做完。原来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见后面第十题“只做一、二两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师:你既然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为我看题目有十题,又说只做一、二两题,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来。

师:哈哈!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来!要说的同学太多了,这样吧,下面我请赵一帆来说一说。

生8 :我和大家一样地觉得老师的陷阱挖得比较深。也许有人想我比较聪明,其实不是我比较聪明,我只是记清老师的话,要细心而且要看清每个字的要求,我当时就想老师肯定是有陷阱的。

师:噢!警惕性变高的。(生笑)

生8 :还有,我以前做试卷一般先把整张试卷中每题看一下。师:噢,你有一个好习惯!

生8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一般比较聪明的,为什么这次都没有看到最后一题?为什么除了我一个,其余都没看最后一题呢?很奇怪唤!(生笑)

师:大家很有感受,考试以前有想法,考试当中也有想法,考试以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想不想写下来?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感触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先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议论文。请你们拿起笔来,就今天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师:好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2 :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生大笑)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对吗?

生2 :是的。

师: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2 :加!

师: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第二,我不是在骗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生2 :怪我这支笔!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 用《 到底怪谁?》 作为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生习作,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语)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呢?出声音读作文。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为只读三次,而是反复念。如果你写好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可以轻声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写好的同学请按叶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谁来读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指定。(一女生走到讲台前)

师:(师在该生耳边嘀咕了几句)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读。(生犹豫)

师:指定一位平时跟你过不去的男同学。(笑声)

生:平时跟我过不去的男同学多着呢!

师:女同学也行!生:还是男同学吧!让我看看!师:看看谁不顺眼。(笑声)(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讲台)师:平时得罪她了吗?

生:我没有得罪她,是她乱讲。(生笑)

师:等会儿,你要感谢她的,因为她给了你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喜欢作文吗?

生:还成。

师:还成,说话很有分寸。这一次作文写完了没有?生:写完了。

师:来!读一下。生:题目:《 智力陷阱》。师:听见了吗?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多好的题目哇!读!

生:一张试卷,一个智力陷阱。这就是于老师出的试卷。于老师出的试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我们这群“猴子”,当然除赵一帆外,以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师引进他挖的不浅的陷阱。

师: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这句话写得好,就这句话该加5 分。继续读。

生:谁知他这是害我们!

师:“害”字加引号吗?

生:没有。(生笑)

师:大家说要不要加引号?生(全体):要。

生: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太轻“敌”。以为陷阱很浅,走过去没关系,所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

师:晦,这个破折号用得好,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继续!

生:被牵进“陷阱”,还以为不但会顺利过去,而且会被称之为勇者。谁知这是白日做梦。朋友,做事千万要三思而后行。知果草草了事,不但会被人骂,而且要赔钱。这钱可是血汗啊!

师:同学们听见没有?这钱可是血汗呀!继续!

生:不扯远了。就说近的吧。比如做作业,如果不做好,不但会被老师骂,也会被家长骂。

师:暂停!“骂”在温岭是不是批评的意思?

生:是。

师:那就好!(生笑)

生:看,如果不三思,要惹多少祸。最后一点,我要提醒大家,做于永正老师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生笑)

师:这是教训,做我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最后这句话好,虽然有.点扯远了,但是中心明确,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该按要求做。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形散神不散。起评分100 , 再加5 分,105分!

生:谢谢老师!

师:请你再来指定下一个同学。(继续在学生耳边嘀咕。这次于老师要求指定一位作文写得好的人来读。)生:那就找我好朋友啦!师:你好朋友是哪一位?

生:钟可歆。

师:读,什么题目?.生:《 粗心的惩罚》。

师:“粗心的惩罚”,粗心可以惩罚我们的。题目好!

生:歌手“刀郎”不是唱过一首歌叫《 冲动的惩罚》 吗?现在我没有感受到“冲动的惩罚”,却感受到了什么叫“粗心的惩罚”。

师:哎!(生笑)这个写法好呀,由别的事说到了今天这个事,这叫什么写法,大家明白吗?这个写法是很高明的!读!

生:全国名师于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作文公开课。在位子上我就思考,老师会让我们写什么呢?是《 公开课》 还是其他什么?是不是要列提纲呢„ „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一定是有关公开课的!一般来说,上作文课是让同学们先说“从几个方面写," “注意什么”等等,再让同学们写。可是,于老师居然说要考试,什么知识渊博卷,作文会开课要考试,真是大姑娘上花桥? 头一回。

师:嗯!这个歇后语好听呀!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好听多了。(生笑)很生动!因为这个歇后语加5 分。

生:当时,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点头说好,我哭丧着脸想:好好的考什么试啊?好不容易双休日了,又考试!考不好又得“竹笋妙肉”!

师:嗯嗯,停下来,“竹笋炒肉”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竹片打屁股。(生笑)

师:是我们当地流行的吗?

生:嗯!

师:这个比喻好!再加5 分。

生:当试卷发下来后,我看都没看就先写上性名。这时,于老师又说:“限时5 分钟”,我一听,“刷刷刷”下笔如流水,就稀里糊涂地写了大约5 题左右,当做到“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无论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 个,我心里那个急呀!考试考不好啦!偏偏于老师又说:“停!交卷!”我们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试卷传了上去,同学们都理怨自己速度不够快。你猜结果怎么着?这试卷最后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而我们班只有赵一帆过了这一关? 细心关。

师: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 “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加5 分,用词准确。继续读!

生:我心里那个气啊,于老师再三提醒让我们按要求做,要细心。可是我是这么想的:“这很正常。大多数老师在我们考试前都会说这类话的。”谁会想到这是一次另类考试啊!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你们说这次考试难吗?一点也不难!可是为什么全班只有1 个人做对了呢?这就是因为不够细心。如果把这份试卷给全校的同学做,有10 个人做对已经很不错了吧!中国的教育始终如一:死板。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粗心,考试之前不审题的坏习惯。

师:批评我们老师啦!很深刻,我代表老师,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学的批评,好好反思!

生:如果中国的教育注重素质、心理、习惯的培养,我坚信这次考试,所有人都会过关的!今个儿给大家提个醒,粗心的惩罚比冲动的惩罚还要厉害。

师:起评分是120,再加15 分,一共135 分。(生笑)

师: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吗?(生笑)

生:有。首先我来听你的课非常荣幸,其次呢!我觉得这次考试吧,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人生当中最难得,也是最难忘的一次。

师:祝贺你,掌声!下面请蔡佳枉同学读一读。

生:于老师,还是我来拿话筒吧!我看你拿着挺吃力的。

师:(面对听课的老师)老师们啊!这就是太平小学学生的素质!她见我拿着话筒挺累的,就自己拿,多懂事!

生:《 到底怪谁》。我真的好后悔,于老师这只“老孤狸”(解释:“加引号”,笑声)给我们出了一张卷子,最后一题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害得我看也没看最后一题,就做到第三题。我到了这地步只有在“陷阱”里大叫后悔,不过仔细想想,这到底怪谁呢?第一,这份卷子我之所以会做错,是因为自己没看清题目才造成的;第二,“于孤狸”(还是加引号)先前也说过要看清楚题目,问题还是在我自己;第三,于老师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在卷子上设了个“陷阱”,把题目出得“另类”了点,卷子是我自己做的,又不是于老师写的,我干嘛怪他呢?综合以上三点,我得出一个结论,于老师没什么错,怪只怪我们自己太粗心了。如果说于老师是只“孤狸”的话,那么他就是聪明的、老谋深算的“孤狸”,而我们不就是由于粗心而误入陷阱的兔子吗?如果老师们都像于老师这样,那我们岂不都是很聪明的学生了吗?总而言之,干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细心才能干好事。(插白:我还没写完)

师:话还没写完,但这已经够精彩,够深刻的了!

生:于老师,我还想说一下。

师:说。

生:其实,我在班里的地位不是很高,习作水平只是一般。而你这回真是高估我了!我只不过口头表达能力好一点,说得好听一点而已,平时只是有勇气爱发言,其实这回您真的高估我了!(生笑)

师:这回,我又进入了一个陷阱。(生笑)你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比较起来,可能说的更好一些,我也承认。你认识很深刻,很会归纳,你以后会更厉害的。我真的不是高估你了,你真的很优秀!

生:起评分是多少呀?(生笑)

师:135 分!掌声鼓励!

生:好朋友钟可歆,我跟你的分数一样高!(生笑)

师:对不起,想读的同学还有很多,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最后请赵一帆来读,看她怎么写?她的感受肯定跟大家的不一样。

生:我想先说个开场白,这是我们班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说的。

师:好!

生:就是觉得我这一次写得很差很差的。因为毕竟这一次我跟大家都不一样,心里有点紧张,而且这次作文时间好像有点短,而我平时写的作文比较长,所以这次于老师叫我读真的是抬举我了。希望老师多多给我指教,我很高兴得到老师赐教。(生笑)

师:能用“赐教”一词,说明你的语文能力非同一般。读吧!

生:大家不要笑我。

师:大家喜欢你才笑。读吧!(生笑)

生:《 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

师:神话发生在她的身边,题目好不好?加上5 分,读!

生:今天,我到温岭中学上课,是全国名师于老师给我班同学上作文课,心情好激动!我在途中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模样,是高的还是摇的,胖的还是瘦的?

师:是丑陋的还是英俊的?(生笑)

生:可一到台前,竟发现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老爷爷,而且奇怪的是一上课就给我们做试卷。于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细心,看清要求,只有5 分钟的时间。我一听,想:老师肯定有什么“陷阱”设在这张试卷里,我做试卷时一般都先审题。于是,我认真看了看所有题,结果发现最后一题让我们只做一、二两题,果然设有陷阱啊!想完我就动笔写起来。不一会儿,老师就收了试卷,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被“骗”吧!可老师一边看试卷,一边连声说:“糟糕、糟糕”, 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莫非中间又暗藏玄机?可老师说我是唯一看清要求并按要求做的人,其他同学都没按要求做,真是神话。哎!“按要求做”,真是重要啊!上课要按要求做,做试卷要按要求,几乎所有事都得按要求做,如果不按要求可能就乱套了!开汽牟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不惨了?审题是我平时的习惯,可今天却因为这个好习惯按要求完成了试卷。看来只要大家人人按要求去做,神话就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今天这堂课不只是使我明白了怎样写作文、做试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

生:老师,我结尾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生: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得潦草;当然,字也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如果说涂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140 分!

生:老师你太高估我了,我只有几句写得比较好。

师:你不要太谦虚了,只要有一句好就值千金;一个字好也值千金。“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一个“绿”字,那不值千金了!掌声鼓励!(另一生提醒:老师,你刚才忘加分啦,应该是145 分。)师:唤,对不起,你真细心。回校以后,大家修改一下,抄在作文薄上好吗?下课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后会有期!(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心有所感,不吐不快

――说说《考试》的习作教学

于永正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 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同一班学生参加了同一项活动,为什么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写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深。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比如说参观菊展,光看不行,还得会想。这种菊花为什么叫“玉佛座”? “佛座”是什么?一想,佛座是“莲花宝座”呀!再看呀,这菊花多像白莲花呀!难怪人们给它起了一个这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这就叫想。这样的观察才叫真观察,思考才会有感受。如果再引导学生注意菊花以外的世界? 寒风遭咫,万木凋零,那么对菊花的感受会更多、更深,写出的文章会更好。这次习作--《考试》,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本来学生对考试就很有感受了,因此,上课开始,就让学生以“考试”为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对考试的态度。学生们畅所欲言,妙语连珠。各自发表了对考试的看法,很全面,也很辩证。有些意见很有见地,也切中肯綮。这实际上是口语交际--真正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留心,它的切人点是很多的。接下来的“考试”--用学生的话说,是另类的考试-- 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着更强烈的感受。不论你是否按要求去做,都会有较强烈的感受,这是意料之中的。当学生有了较深刻的感受,你不让他倾吐,他也得倾吐,真的会“如鲤在喉,不吐不快”。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写前感受的交流也是现实的口语交际。由于说的动机有了,说的话有了,再加上学生有着很好的语文素养,所以又一次出现了精彩的场面。接下来,便趁热打铁--写。我请的第一个读作文的人是一个“不喜欢作文”的人。我在指定者的耳边说的话是:“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来读。”言外之意是找一位作文水平一般的人,甚至是较差的人。没想到,这位学生写得竟是这么好!可见,“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必备前提之一。-- 要有感而发,这是这次习作体现的第一个理念。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彰显个性,还得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对话”首先昭示的是平等、民主、尊重,不是形式上的你说、我说。这就要求老师要“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平等、民主,老师先要体现出来。否则,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学”就不会存在,学生的潜能也难以得到开发,个性也难以得到张扬,课改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这是我努力体现的第二个理念。希望老师们看我的课不要太注重形式和教学设计,主要看我的课体现没体现课改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感谢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的老师们,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今天,课堂上展示的是学生们的昨天,我只不过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罢了。

第四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第五篇: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草》片断赏析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生: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生: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这一句点拨得好。]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

[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如下图。)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师:说说你画的意思。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他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评:这就叫循循善诱。](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又改为下面的样子。)(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生: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顺手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众笑)[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哇?

[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哇?学生回答,因为草很顽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摹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以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下载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永正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实录 于:衣着革履,西装革履,改一改,改成西装革履,比我穿得好,活得休闲,西装革履,听见吗?接着读。 生:一个夏天的下午,车站上排满了人,一位穿着时尚女裙,穿着高跟鞋的女青年,被那......

    于永正《月光曲》教学实录

    于永正:《月光曲》教学实录 第 一 课时 (上课铃声落,师生问好之后,片刻,教室里响起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 师:(深沉地)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

    于永正教学实录[最终版]

    《圆明园的毁灭》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

    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于永正教学实录——《水上飞机》 第一课时 师:今天学一篇课文,看老师写~板书课题:水上飞机 生:齐读 师:谁能把这种飞机和其他飞机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也就是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生:指......

    《考试》教学实录--于永正

    《考试》教学实录--于永正(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

    经典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考试》(

    经典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考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

    于永正《狐假虎威》实录

    于永正老师教《狐假虎威》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

    于永正拟声词作文实录

    于永正作文课 (拟声词习作教学实录) 课件出示《小英雄雨来》片断,指名读。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出“象声词”,说明什么叫“象声词”,及象声词的作用。 师:要把文章写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