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力障碍复习教案
复习大纲
选择题:
1、教学法的分类,以下属于教学方法的思想体系的为(D)A、直观方法 B、语言方法 C、实践方法 D、灌输教学
2、以下不属于四段教学法的有(C)A、说明 B、示范 C、提示 D、协助
3、以下不属于实现教学功能的基本条件有(A)A、训练B、教师C、课程D、管理
4、启智教育课程发展在80年代强调的观念是(B)A、如何教B、在哪里教C、教什么D、为何教
5、以下属于社会性增强物的是(A)A、拥抱B、积分卡C、玩具D、活动
6、以下属于数前概念的是(B)A、整数B、时间C、币值D、计量
7、以下不属于智障儿童生活适应的内容的是(C)A、个人适应B、家庭适应C、小区适应D、学校适应
8、职业生活领域的课程内容,属于职业态度的是(B)A、工作知识B、工作调适C、生涯发展D、职业技能
9、以下不属于唱游与律动教学基本原则的有*(B)
A、实践性原则B、自主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开放性原则
10、绘画与手工的教学,以下不属于教师主导的途径与方法的是(C)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呈视法
11、以下不属于直接教学法的事实步骤的是(D)A、引起注意B、提示工作目标C、指导示范D强化完成
12、依据学科分类,以下不属于游戏分类的有(C)A、语言游戏B、音乐游戏C、美术游戏D、体育游戏
13、以下不属于流畅、精熟和维持阶段的教学策略的是(B)A、同伴教学策略B、增强策略C、消退策略D、自我管理策略
14、以下属于培智学校中年级段语文教学内容的是(D)
A、认识笔画、笔顺B、基础的读写、说话练习C、句子和日记的写作D、字词理解
15、下列不属于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学原则的是(D)A、功能性原则B、开放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16、台湾体育休闲领域课程内容,以下属于康乐活动的是(A)A、益智活动B、体能游戏C、球类运动D、民俗运动
17、以下不属于职业生活领域教学评量的是(D)
A、职业知识评量B、职业态度评量C、职业技能评量D、工作样本评量
18、下列不属于唱游的主要教学内容的是(C)A、听辨能力B、音乐常识C、欣赏D、唱歌
19、以下不属于运动与保健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是(D)A、康复训练B、游戏训练C、运动技能D、卫生常识
20、康复训练内容,以下不属于认知训练的是(B)A、注意力B、交流能力C、思维能力D、感知觉
名词解释:
1、教学法:
教学法是系统地、有目的地完成教学过程的手段和途径,包括办法与技术。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工作分析法:
指将一项复杂连锁的行为技能分解成简单的一系列行为目标,以儿童现有行为能力为起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3、刺激类化:
指在某刺激情景中所建立的行为在另一刺激或情景中仍会使该行为稳定发生(如:地点、时间、人员)
4、协同教学法:
是由不同专长的教师以及教学助理组成教学小组,先由小组共同拟订教学计划,再由教师依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最后再由小组成员共同评量学生的表现,并实施教师间交互评鉴
5、唱游与律动:
唱游与律动是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等为基础,将音乐与舞蹈、游戏、歌唱、表演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及律动训练等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感受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的一门课程
6、情景教学法:
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人、事物当中实施教育教学的方法
7、反应类化:
指教学效果的扩大效应,即一项目标的习得,达成另一项原不在课程计划中的目标(如:使用电饭锅)
8、游戏教学法:
指运用游戏的方式,将教学目的、内容融入其中,教师、学生通过游戏活动,遵循游戏的规则进行教学的方法
9、生活适应:
以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10、精熟教学法:
指将所教课程分成若干细小的教学单元,定出清楚明确的精熟学习标准,并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协助,使班级教学中大多数或全班学生均能达到预定标准的方法
简答题:
1、教学法选择、运用的依据?
(1)学生教学诊断的结果
(2)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目标与教学建议(3)学生的学习特性与能力诊断(4)学生的学习态度诊断和评量
2、情景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1)情境中人是最真实自然,同时具有鲜明、具体的形象
(2)情境充满在所有生活中,提供给教学双方最完整、最长而广的教学时空(3)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直接操作,直接见到结果,学生愿意学习(4)情境给人以暗示和模仿
3、教学前评量有哪些?
(1)评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感官与知觉动作能力、认知/功能性学业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居家和社区生活能力、休闲能力、职业能力、社会/情绪/行为状况、学习特质、喜恶情形、优势能力、转衔需求评估、辅助性科技需求评估
(2)评量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生态、未来的生态环境
4、生活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生活化与人本相结合 2.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3.直观性与亲身体验相结合 4.讲授与分层练习相结合
5、生活数学的教学目标?
(1).掌握方位、色彩、序、数、量、图形、空间的基本概念(2).具有四则运算及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应用于日常生活(3).掌握长度、重量、容积、体积、面积、温度等测量方法(4).会使用钱币及估计价格,并具备生活中的消费技能(5).具有在生活中辨认及应用时间、时段、日历等能力
6、阻碍学生参与休闲活动的因素?
-个体本身的因素:健康、心理、知识面、社交技能人际/互动的因素:同伴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7、教学后的反馈有哪些?
评量结果显示学生有进步:(1)达到预期目标,产生学习类化;(2)达到预期目标,未产生学习类化;(3)达到预期目标,依赖教师支持与鼓励;(4)已在进步中,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评量结果显示学生没有进步:(1)课程无法反应学生的需求与特性;(2)无法有效执行教学过程;(3)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被引发出来,或有其他问题行为干扰
8、工作分析实施的六个要素?
(1)教学形态:学生的能力情况及工作需求(2)教学方式:密集训练与随机训练(3)教学反馈:适当增强,积极反馈(4)辨别刺激:人为刺激与自然刺激(5)连锁方式:顺序法、倒序法、完整连锁法(6)测试与教学记录:行为测试记录、教学效果记录
9、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
1.数前概念(颜色、形状、分类、时间、空间等)2.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币值等)3.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及运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等)4.数的应用(钱币使用、计量和统计以及综合实践等)
10、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目标?
生活自理能力 简单家务劳动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11、休闲教育的意义?
1).减少闲暇生活的无聊感,丰富生活内涵
2).发展休闲行为与技能,增进对休闲生活的了解与控制 3).有助于个体身心的调适,舒缓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培养兴趣与专长,提升生活品质
5).增进亲子关系与互动,学习社会规范与社交技巧 6).有助学校至成人生活的成功转衔
12、感觉统合康复训练的教学特点?
1).根据儿童感统失调的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制定训练计划 2).运用不同的训练器材,达到完善康复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3).设计较多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刺激孩子主动参与 4).集体活动、分组训练及个别辅导交互进行
13、唱游与律动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 2)、学习简单的音乐技能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活泼乐观的情绪 4)、矫正感知的障碍和动作的不协调 5)、补偿生理、心理的缺陷 6)、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
14、绘画与手工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15、生活语文的课程总目标?
1.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2.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
(为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16、智障学生的学习特征?
• • • 1.接受能力较为缓慢,尤其是强度较弱或吸引力较低的刺激 2.学习能力较为薄弱
3.思考、理解及抽象能力较弱,在概念归纳、推理、分类、应用与评价等方面困难很大 • 4.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较低,如不善于组织学习材料,不善于使用复习策略等 • •
5.学习类化及迁移的能力较差,如不善于举一反三,不善于归类或类比 6.学习动机与兴趣较低,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论述题:
1、请分析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有效教学法——个别化重要技能模式?
1.针对学生需求而设计个别化且相关的课程 2.参考当地的社区生态 3.使学生能参与未来的生活情境 4.符合学生生理年龄的重要活动
5.整个课程内容的结构涵盖生活的各个领域 6.结合教学需求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7.零推论(真实情境下教学,不作任何假设)
8.以环境调查与替代性活动/辅助性策略确保学生的参与面 9.强调使用自然刺激、自然后果与自然时间表 10.有计划地运用类化技能到各种活动与环境 11.以学生在各种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评量教学效果
12.家长或监护人全程参与系统化设计、执行与评量教学过程 13.与个别化教育计划过程息息相关
2、请分析智力障碍者总体就业状况及其原因?(1)
劳动参与率低,失业率高,失业周期较长 从事行业以服务业居多,其次是制造业 就业薪资较一般平均薪资低 主要靠亲友、学校介绍工作
(2)
A、雇主方面的原因
-具备的职业技能与需求不符担心发生意外
-对智力障碍者的偏见及刻板印象工作责任方面:不准时、缺乏主动性、无法持续工作等个人社会技能:沟通能力不足、情绪波动大(易怒)等家庭影响-社会舆论
3、请分析智力障碍教育教学目的的决定因素及需要澄清的问题有哪些?(1)、社会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第十九条 个人的需要:个人发展、就业、生活等 个人的身心特点:身体素质发展、认知发展(2)、智力落后教育不是劳动教育
智力落后教育不是看孩子的教育,教师不是看护 智力落后教育不是放纵的教育 智力落后教育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4、分析生活数学的教学建议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教学内容低而少 2.教学方法简单而实用 3.教学手段直观而形象 4.教学活动丰富而多彩 5.教学环境功能性、生态化 6.教学安排多循环、小步骤 7.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8.注重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
教案设计:
1、以生活语文为主题,为培智学校三年级学生设计一份关于《认识四季》的教案
2、以劳动技能为主题,为培智学校三年级学生设计一份关于《打扫卫生》的教案
第二篇:第六章智力障碍学生
第六章智力障碍学生
1.人群中,智力障碍和智力超常的人数大致相等。2.现有的智力测验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3.难以掌握生活自理技能属于智力障碍在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特征。4.适应性行为是否存在明显缺陷也要通过标准化的测验了解。5.一般来说,智商分数越低,智力障碍的程度越重,发展潜能也越低。6.并非所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在面相上都会表现出痴呆的特点。7.唐氏综合症患者通常有较为一致的面部特征。
8.智力障碍的程度越严重,伴随其他障碍,如自闭症、癫痫的可能也越大。
9.约3/4的脑瘫儿童伴有智力障碍。
10.智力障碍儿童中,较易被早期识别的是智力落后程度较重的儿童。11.导致智力障碍的因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12.学习成绩差并不一定是由智力障碍导致的。
13.智力障碍儿童也是有着独特才能和潜能的个体,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取得适合自己的最大发展。
14.智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的分心行为既可能与他们的智力缺陷有关,也可能由不当的教学方式引起。
15.智力障碍儿童有意注意的缺陷比无意注意的缺陷明显。
16.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讲解时呈现的形象直观的事物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一定要与抽象知识及时结合。17.智力障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8.并非每个智力障碍儿童都会在某一个领域有出色的记忆力。19.智力障碍儿童虽然愚钝,但他们也能理解别人对他们的情感态度。20.智力障碍儿童倾向于用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1.智力障碍儿童也需要成功的体验。
22.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智力障碍儿童,经常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表扬。
23.少数智力障碍儿童也会因受到他人唆使或管教不当而犯罪。24.智力障碍儿童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较易感到自卑。
25.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不意味着所有时间都在普通班级和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
26.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必须降低要求。
27.虽然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能力差,但他们有权利在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
28.在普通学校,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9.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不是提高其学习成绩。
30.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测验分数低于智力障碍的临界值,并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的缺陷,才会被诊断为智力障碍。
31.在智力测验工具中,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是最常用的权威测试工具。32.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的明显缺陷,且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3.智力障碍人士在人群中占的比例约为2%。
34.在标准化智力测验中,智力障碍的临界分数大约是70。
35.在标准化智力测验中的成绩低于平均分2个标准差以下,通常被认为是智力存在明显缺陷。
36.美国智力落后协会从1992年起主张根据所需要的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进行分类。
37.传统上人们根据智商分数对智力障碍进行分类,如智商分数为59分,通常被认为是轻度智力障碍。38.唐氏综合症是由基因缺陷导致的病症。39.约有3/4的脑瘫儿童伴有智力障碍。
40.脑瘫儿童的运动障碍与其智力水平间没有必然联系。
41.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日常环境中所需要的技能,尤其是离校后需要的技能的课程,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功能性课程。
42.将复杂或多步骤的技能任务分解为一些较小的,更容易学习的子任务,然后分步骤教学,这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任务分解方法。43.在讲解应用题时,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帮助智力障碍学生理解题意,这是教学中的直观演示方法。
44.教智力障碍儿童去超市购物的技能,可以将这一技能分解为:进入超市、选择商品、携商品至收银台、付钱、收起商品离店这5个步骤,分步骤进行教学和练习。这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任务分解方法。
45.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普通学校需设有资源教室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个别化的评估和辅导。
46.智力障碍定义的要点包括:智力功能的明显缺陷;适应性行为的明显缺陷; 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47.适应性行为的缺陷是智力障碍的一个核心特征,适应性行为可以概括为三方面:概念、社交和实用适应技能。
48.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包括:记得慢,忘得快;易记住形象直观的内容,难以记住抽象复杂的内容;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有出色的记忆。
49.导致智力障碍儿童记忆缺陷的原因有:理解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对学习材料缺乏兴趣。
50.智力障碍儿童思维能力特点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方面均较为落后;思维刻板,缺少变通;思维缺乏连贯性、条理性。51.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意义包括: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学习正常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普通儿童学会理解和尊重差异。
52.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包括:情感体验正常;情感状态较为笼统、简单; 情感表达较为直接。
53.智力障碍儿童的意志特点包括:缺少主见,易受暗示;缺少目标; 缺少对自身行为的监督与调节能力。54.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效的教学对策有: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同伴帮扶。
55.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其教育目标相对于普通儿童来说需要: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非学术型课程依智力障碍儿童能力调整要求;增加功能性课程。
56.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提问、考试来了解智力障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7.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有效反馈的三个特征是有针对性的、积极的和经常性的。
58.任务分解、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反馈和经常测评是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
59.要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决定能力,可以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自己的行为; 确立个人的目标;自己做选择。
60.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功能性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职业、日常生活和自我决定。
第三篇: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第四篇: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很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语言对于智障学生意义重大。本文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照顾个别差异,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语言训练的环境,全方位、多渠道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引言】:智障儿童由于其大脑发育功能受阻,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语言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发音不准、构音障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困难,词汇贫乏,语法结构不完善等。由于这些缺陷导致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不仅缓慢,而且发展的水平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语言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智障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在教学和康复训练中,如果能根据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采用集体和个别化训练手段,采取情境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结合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改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从而提高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活动,思维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把思维成果固着下来以便再利用。由于语言具有抽象性,通过学习语言就可以训练思维,所以语言不仅是思维的有效工具,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力量。思维发展了,儿童的智力水平也会随着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人类学习语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正常的听觉系统,同时还要有正常的思维和良好的发音器官。正常儿童总是先掌握口头语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的专门训练才逐步掌握书面语言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但由于智力上的障碍,或者听说功能差以及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语言的发展要比正常同龄儿童缓慢,学习起来也更加困难。笔者虽然从事特殊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但真正接触智障教育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通过对这些学生了解和实际教育教学,感觉到他们在认知活动和实际动手能力上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通过对本班和其他班级学生的评估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在语言上存在语义不全面、句子不合语法,词汇贫乏,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口头表达能力差以及口吃等现象,有的智障学生除了咿咿呀呀的发音外,甚至不会说话。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难题。
虽然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但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促进心理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要坚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在训练中,补偿每个学生的缺陷,发展学生的生活技能等。笔者根据本班学生语言特点,进行了语训康复的大胆实践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以课堂教学作为语言训练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力量 语言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语境,更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而一个班级就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大集体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语言训练这一活动中来。同时这些智障学生在语言缺陷方面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利用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音器官的训练
笔者通过对本班学生进行语言评估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构音障碍,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主要是学生各发音器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器官配合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语言训练前,指导学生集体做唇舌操,具体做法是:舌头的伸缩运动和舌根顶颚运动,舌尖的左右摆动和上翘、顶齿运动,唇齿运动,运用声韵母和两者的组合发音来训练舌头的位置。为了防止学生做舌体操的枯燥无味,在做动作时播放音乐,配上节奏,或者拍手打节拍等。
2、做好示范,模仿发音
通过评估,对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不准音的地方,然后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听清语音,仔细观察和感知老师示范时的口型、舌位和气流,再让学生对着小镜子,认真体会发音要领,领会发音方法,最后模仿发音。训练的顺序先从声母、韵母和音节的发音开始,然后模仿生字和单词的发音,最后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倡导情境教学,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对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智障学生长期生活在孤独、封闭的个人世界里,很少与社会交往,常常受到周围人群的歧视和冷落,心中充满了不良情绪和遭受挫折失败的情感,往往会使他们变得胆怯、孤僻、悲观、敏感,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长此以往,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不会说话。为此,教师要深入智障学生中间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和被接纳的喜悦,重新树立自信心,从这一点来说,特殊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智障学生创设各种语言训练和交流的环境,比如词语接龙,朗读比赛,看图讲故事等,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比如医院看病,超市购物,接听电话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说话,无拘无束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训练中一定要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在纠正后给予表扬,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一些成功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语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4、在语言训练中采取游戏教学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正好能满足他们这一需求。游戏可以营造愉悦的娱乐氛围,游戏的目的就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游戏过程和愉快过程,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智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其他无关的事物分散,所以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训的过程中渗透游戏教学,将听、说训练安排在游戏之中,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充分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很好补偿了他们的身心缺陷。
比如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辅读教材实用语文第12课的《小羊和狼》这篇课文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引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羊、狼、小猫、小狗、白马和大象的角色,然后按照课文内容,并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把故事情节完整地表演出来。通过游戏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团结一心就可以战胜凶恶敌人的情感体验,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二、根据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
智障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对学生的语言只在课堂内进行集体训练,而忽视了每个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和语言发展水平,这样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个别化训练其实就是差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矫正和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保证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获得可能发展。
探探(化名)同学由于生活在父亲沉默寡言、母亲智障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说话没人反应,讲话得不到鼓励和回报,从而导致他声音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词汇贫乏,词语运用能力差。平时说话只是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而对于稍微长一点的短语和句子,就不知如何去表述了。针对探探的语言特点,首先应增加他的词汇量。在学习发音说话时,不着急从拼音入手,而是直接对他进行字词教学,包括词义分析、词语联想、词语搭配等形式。然后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再指导他学习汉语拼音。在探探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初步掌握词语运用能力后,再对他进行句子方面的训练。先从单句开始,逐步向稍微复杂的一些句子过渡,通过看图说话、用词造句、回答问题等形式不断加强探探的语言能力。
哲哲(化名)口吃现象比较严重,当他激动或者紧张时,手舞足蹈了半天也蹦不出一个字来,不仅他自己着急,听话的人也急的满头大汗。通过深入了解,哲哲从小患有脑瘫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并伴有下肢运动能力困难。哲哲的父母亲为了这样的孩子经常争吵,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周围的人都嘲笑戏弄哲哲,这样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哲哲胆小、自卑、恐惧的心理,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哲哲语言的发展。针对哲哲这种状况,首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消除自卑焦躁的心理。笔者通过做家长的工作,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克制,为孩子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气氛;在班级里不准其他学生嘲笑、模仿哲哲口吃的怪样,尽量多去帮助和关心他。接着对哲哲进行呼吸训练和换气训练,因为口吃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换气方法。训练时让哲哲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张开嘴大口吸气,把气贮存在腹部,等腹部完全鼓起,再让哲哲把气均匀地呼出,中间要注意换气的方式和换气点,不能随便打乱呼吸的节奏。然后在语训中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即兴表演等形式指导哲哲发音说话,在生活中有意识和他对话,这样不仅能消除哲哲紧张的心理,还能对他所学习的语言得到实际运用。如果哲哲因为急躁语速过快出现口吃现象时,我就让他大声把想表达的内容唱出来,这也是缓解他紧张焦躁心情很有效的一条途径。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
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实际运用,为了更好地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语言成果,只有把学生带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参观、访问、踏青、游览等校外活动,扩大他们的生活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与人交往中丰富语言,扩大词汇量,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在学生学习了动物这一章节后,笔者把学生带到了动物园去游览,在参观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名称以及这种动物的样子。同学们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而且每看到一种动物,都争先恐后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和样子。活动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让学生把游览的过程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出来,或者用问答的形式说出他们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巩固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又培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快乐成长。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根据智障学生身心特点采取科学而合理的训练方法,促进他们的思维、智力乃至整个心理发展,为他们尽早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编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6 ②陈亚萍
智力落后儿童语言训练尝试
社会福利
2004年第3期
第五篇: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教学复习重点
《智障 复习重点》
第一章 智力障碍概述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 ●我国的定义
①1987年: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②2006年: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间歇、有限、广泛、全面的支持。●美国的定义
① AAMD(1983)第八版: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②AAMR(1992)第九版:智力障碍是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③ AAMR(2002)第十版: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二、智力障碍出现率:3%
三、智力障碍分类 ⑪级别
①轻度(四级)②中度(三级)③重度(二级)④极重度(一级)⑫支持程度
①间歇的:零星的、视需要而定(失业、生病)
②有限的:经常性、短时间(语言沟通、人际关系、学习数学、短期就业训练)③广泛的:持续性、经常性(在工作、居家生活中需要得到长期的支持服务)④全面的:持久性、需求度高(各种环境,或终身需要)
四、智力障碍教育发展历史 ⑪起源 伊塔德:第一个采用个别教育的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以儿童的需求为中
心,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⑫发展
塞甘:1837年,在法国巴黎创立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学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障碍教育专门机构之一。1846年,出版《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这是最早的有关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训练的论著。
蒙台梭利:将塞甘的感官训练方法加以修订成为蒙台梭利教材教具。第二章 智力障碍成因探讨
一、出生前的原因
⑪遗传因素:唐氏综合症、苯丙酮尿症 ⑫先天获得性异常
二、智力障碍的预防
⑪一级预防: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及围产期保健、健康教育 ⑫二级预防:产前筛查与诊断、随访与监测 ⑬三级预防:新生儿筛查与诊断、早期治疗
第三章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现与鉴别
一、常用筛查工具
⑪丹佛发育筛查测DDST(0~6岁)
由104个项目组成,分为:个人-社交能区、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区、语言能区、大运动能区。⑫画人测验
(6~12岁)⑬瑞文测验
(5~75岁)
一般可团体施测,对于幼儿智力障碍者以及不能自行书写的老年人可个别施测。⑭团体儿童智力测验
(9~17岁)
与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结构与内容相似,由语言量表和非语言量表各五个分测验组成。
二、智力结构理论 ⑪因素分析理论 ⑫结构理论 ⑬信息加工理论 ⑭多元智力理论
三、智力测验(筛选)
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坚定)⑪比西智力量表与智力年龄
盖塞尔发展量表
⑫斯比智力量表与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⑬韦斯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
四、适应行为评定 ⑪比较普遍的观点:
①适应行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 ②适应行为具有年龄特征;
③依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适应行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⑫适应行为与智力的关系
①适应行为与智力的不同之处
⒈适应行为主要涉及个体的日常生活行为,智力被认为是抽象思维能力及某些认知能力。⒉适应行为强调个体生活中的非学业方面的表现,智力更侧重学业方面的能力。⒊适应行为强调某些能力的运用是否恰当,智力更强调个体是否具有这些能力。⒋适应行为具有相对性和波动性,智力比较有稳定性和一致性。②适应行为与智力的相似之处 ⒈一些学者认为,智力的实质就是适应。
⒉适应行为量表分数与智力测验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五、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⑪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6个月——14岁的儿童)⑫适应行为诊断量表
(DABS)(4——21岁)⑬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3——12岁儿童)⑭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⑮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3——12岁儿童
韦小满)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与注意(例子分析)⑪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①加工速度慢 ②辨别能力低
知觉特点:
1、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
2、知觉不够分化,联系少(知觉分化性:颜色视觉发展缓慢。听知觉分化水平低,如对于脚步声的辨认,知觉联系少,不易在不同物体之间建立联系)
3、缺少知觉积极性【感知物体时,缺乏应有的好奇心。不能或不善于对存在条件发生变化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识别(知觉恒常性差)】
4、感知图画的特点
• • • 不深刻、不全面
不能正确感知画面所表达的主体图象或图画中的景物
不能正确理解图画中人物、景色,以及人物和景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把握不住图片中的主题,造成看图说话十分困难 ⑫注意发展的特点
①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②注意特性的发展: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与转移
注意发展特点
1、注意的发展水平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不易受预定目的支配,外界的无关刺激对他们往往有很大的吸引力。)
2、注意的稳定性差
3、注意的广度狭窄
• 影响:反映迟钝,学习速度慢,动作笨拙
4、注意的分配差
• 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但却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外部刺激的变化转移注意队形,很容易分心。• 常常顾此失彼,一边听一边写有困难。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⑪感觉记忆 ⑫短时记忆
唐氏综合征 特点:①广度小②不同识记材料的记忆广度有所不同③个体间差异大
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
1、识记缓慢,容量小,保持差,再现不完整2、2记忆的编码加工过程不完善(智力落后儿童缺乏记忆的主动加工过程,只是机械地重复,输入的信息多数只能停留在“短时记忆系统”)
3、记忆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
4、意义识记差,机械记忆相对较好
▲往往只能记住事物或现象的纯粹外部的某些特征 ▲“白痴学者”,如南京有个男青年被称为“活日历”
三、语言的发展 ⑪语言理解 ①词义理解
②句子理解:随着智龄的增长,智力障碍儿童对句子理解的能力逐渐提高,但发展速度缓慢,较难理解复杂的句子。⑫语言表达 ①语音发展 ②词语发展
③句子发展:发展顺序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陈→疑→被→否→被疑),但发展速度缓慢。④语用发展
四、思维的发展
⑪定义:思维是指人脑对周围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通过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推理等方面表现出来。
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前运算阶段(2—
6、7岁):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还没有
运算的可逆性和守恒性。
具体运算阶段(6、7—
11、12岁):具有运算的知识,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形式运算阶段(11、12—
14、15岁)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1、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
在学习和理解概念时,往往局限在自己经验范围之内的、与概念相联系的个别具体事物和具体情景上,常常把具体事物的形象当作概念来使用; 思维的具体化过程发生困难,即不能在大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论或原则应用到具体事物上,也不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弱智儿童只知道做,不会想.”
做事情或回答问题时常会产生思维的不连贯性和分散性.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倾向于固守特定的情景联系,形成的心理定势不易改变,行为方式难以修正.
思维刻板、僵化,影响学习迁移。
3、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性
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与现实要求进行比较,也不会检查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否符合预定的计划和目标。
⑫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①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顺序与正常儿童一致,但速度较慢。
②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终达到的水平低,无法发到与正常儿童相同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普遍表现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第六章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行为与社会适应
一、⑪常见的情绪问题 ①抑郁 ②害怕 ③易怒
⑫常见的行为问题 ①社会性问题 ②注意力问题 ③攻击性为 ④强迫行为与怪异行为
⑤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特有的行为问题
离家出走、偷东西、戏弄他人、破坏公物、玩火、多疑 ⑥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特有的行为问题
自我刺激、自我伤害、侵犯或破坏行为、爆发性行为
二、智力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矫正 ⑪生物学因素(药物治疗)⑫认知因素
(心理治疗)⑬环境因素
(行为干预)
三、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特点 ⑪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低
⑫社会适应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⑬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不平衡 ⑭社会适应能力个体间差异大
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⑪训练内容
●社会行为技能: ①自我调节 ②社会举止 ③参与群体活动 ④自我意识
⑤关注自己的外貌 ⑥性别行为
●社会适应课程: ①个人适应 ②家庭适应 ③学校适应 ④社区适应 ⑤职业适应 ⑫训练方法
①真实情境教学
②任务分析法:是一种把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分解为一个一个简单的步骤或步子,然后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基本的理论假说:儿童的学习是一种累积性行为,学习任务能够被分解为一个个特殊的行为。
第七章 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⑪概念
是对学龄前有发展迟缓或有发展迟缓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教育与支持的过程。⑫作用 ①减缓婴幼儿发展迟缓状况,促进儿童在各发展领域上的进步,包括生理、认知、语言、社会适应及生活自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独立生活。②预防并降低衍生的障碍。
③降低教育成本,减轻社会负担,最大限度地降低学龄阶段对特殊教育的需求。④提高家庭的能力,以满足孩子的需要。⑬原则
①生活化原则 ②个别化原则 ③兴趣原则 ④合作原则 ⑭形式
①以家庭为中心 ②以机构为中心 ③融合教育(5)目的
增进家长照顾障碍儿童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障碍儿童身体发育、认知、沟通、社会或情感以及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减轻障碍或迟缓的影响 减少社会依赖
减少儿童就学后对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需求的程度,降低教育成本。(6)对象
学龄前智力障碍儿童、发展迟缓儿童、可能发生智力障碍的高危儿童。
第八章 智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的基本格局:以普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为补充。
⑪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1~2人:1986年《法》 ⑫资源教室
⑬普通学校的特殊班8~15人
益处:①方便智力障碍儿童就近入学,在普校享受特殊的教育服务。
②充分利用普校的教育资源,开展更广泛的教学训练。
③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回归。⑭特殊学校
班额8人,入学年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最大不得超过9岁。
⑮送教上门:重度、无法进入学校
二、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目标 ⑪培智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⑫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⑬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⑭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⑮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三、针对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课程组织形式 ⑪发展性课程
⑫功能性课程
⑬生活经验性课程 ⑭生态课程
四、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课程结构
⑪《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障碍儿童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
⑫一般性课程体现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
⑬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20%~30%。
⑭新的课程结构特点
①以儿童生活为核心而设计的课程。
②明确了潜能发展和缺陷补偿的具体科目和课时,为智力障碍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提供了学科依据和课时保障。
③沿用了九年一贯的课程设计方式,整体建构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课程,保证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④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基础课程与潜能发展课程、缺陷补偿课程相结合。
五、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课程设置的原则 ⑪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⑫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⑬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⑭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⑮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⑯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第九章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
一、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原则(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什么适用于这种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制定的,也是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①科学性原则 ②功能性原则
③补偿性原则:指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工作应有计划、有系统地补偿学生的身心缺陷,促进其康复和适应社会生活
④直观性原则(形象化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形象性的教具如利用图画、图表、实物、模型、幻灯、投影、电视等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和技能。(直观教具:实物、模型、图形图表、语言动作直观)
⑤小步子原则
⑥个别化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每个智力落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训练,使每个智力落后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个体间差异:程度、形成原因、学习能力、神经活动类型、需要兴趣)
⑦巩固性原则
⑧情境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参与其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而且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收到良好的效果(思维固化、刻板、不利于迁移)
⑨激发兴趣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⑩充分练习原则(也称过度学习原则:指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智力落后儿童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要细心指导,反复练习,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记忆方面原因)
二、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
⑪任务分析法: 是一种把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分解为一个一个简单的步骤或步子,然后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基本的理论假说:儿童的学习是一种累积性行为,学习任务能够被分解为一个个特殊的行为。
⑫谈话法 ⑬演示法 ⑭模仿法 ⑮参观法
⑯巩固练习法
⑰情景教学法: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置教育场景,并将学生置于该场景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完成情景中的具体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或定义: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人、事、物中实施教育、教学)
⑱伙伴帮助法 ⑲个别指导法
⑳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来向智力落后的儿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矫正缺陷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用:促进身体发育;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促进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扩大其生活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智力为主的游戏教学(文字游戏、图画游戏、角色游戏、数学游戏等)和发展体力为主的游戏教学(竞赛性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0)康复教学法
(11)单元教学法
一种按照教学内容单元的划分,来组织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的方法,他打破了传统的分科的教学模式,把智力落后儿童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综合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特殊课题(单元)
单元教学原则
• • • 学生的需求为依据
参考学生家庭、社区、社会的需要 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上
(12)多重感觉教学法
也叫视-听-动-触教学法,一种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从多方面感受教材,接受信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 理论依据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起点是感官对该事物的知觉。如词汇教学:写——读——抄写——组词、造句和作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