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用心呵护未来最美的声音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我对音乐教学开始是满怀信心,就像大学里对未来的憧憬那样从未被打破过。记得那一天是初一年级一班的一节音乐课。根据我的教学计划,那一节课是让同学们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本来也没事么,一切正常进行,可是就在调节课堂气氛环节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
二、情景描述
那天是七年级一班的音乐课,在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且做了有关船歌的精美课件。由于教师没有多媒体,所以我通常都是用笔记本给学生做课件,放在书架上给学生观看,为了每个学生都能看见,每次我都把课件上的字体调到最大。那天我照样提前走进教室先把电子琴、笔记本等准备好,等上课铃声一响,开始正常的师生问好,接着我用青年友谊圆舞曲来导入,边放青年友谊圆曲,边提问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三拍子的舞曲的特点,等学生说出三拍的特点后,我告诉学生这节课让我们再学习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让我们比较一下同样是三拍子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等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以后,我让小学生听了一首帕瓦罗蒂 唱的《桑塔露琪亚》。
突然有个学生举手,就问他怎么了,他竟然提议给大家唱一首歌,唱的什么歌曲我现在都不知道,大家也许很怀疑,但是我确实没听出那天他唱的什么,我只知道那天他压着嗓子用低沉的声音学着美声的感觉演唱了一首流行的歌曲,同学们都在笑,课堂一时不能所控,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捣乱那么会影响课堂纪律。假如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插点有气氛的话题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同学,我发现他很无奈的低下了头,脸红红的失去了刚才的自信。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我把他的行为认真的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他是因为太喜欢音乐,急于求成然后去模仿。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都知道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是出于变声期的年龄,这个阶段是从童声过渡到成人声音的变化时期,在这期间孩子可能出现嗓音低沉沙哑、音高不易控制等现象,要注意保护嗓子,不能大喊大叫、大声唱歌,更不能模仿成人歌唱或者是压着嗓子唱歌,应该避免嗓子过度疲劳。正好这节课要讲有关变声期的知识。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该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帕瓦罗蒂呢,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唱的歌很优美别具一格,否则,同学们怎么会被你逗笑了呢。你能用真是的声音再为大家演唱一遍吗?”他很羞涩得站了起来,又唱了一遍,并且唱的认真富有感情,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等学生平静以后我接着说,这个同学非常有音乐的天赋,在你们这个年龄能喜欢美声唱法真是不简单,老师特别欣赏他,但是你们现在的年龄还小,嗓子正是脆弱的时候。要想以后唱的更好啊你们得先学会保护你们的金嗓子。接着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的第45页。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变声器知识。然后说同学们想不想有一副金嗓子啊,学生一起回答想,那以后还吃不吃辣条了?还在不在走到大喊大叫了?学生一起摇头。这时我真的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冲动一棒子将其“打死”,我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小看这位同学,你们可知道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很少有人喜欢美声唱法。这位同学能喜欢美声唱法这是你个人
对音乐的突出表现,但是想要唱美声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阶段首先先要保护好嗓子,为以后的歌唱打好基础。
那么音乐的来源是什么呢?这时我提示引导大家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来源于生活,大家哭的时候怎么哭啊?对着自己的同桌哭一下试试,学生开始呜呜的哭起来,学玩学生就开始笑,顿时课堂气氛达到顶峰。我让学生用哭的感觉来唱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试唱,那位同学也更加有了兴致,积极参与到了表演地行列。结果可谓丰富多彩,有情绪比较欢快的,有情绪比较抒情的,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多彩的个性和丰富创造力。与此同时我急时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能体验到创作中地乐趣,体会到创作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地。
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鼓励:多数同学能把今天学习的歌曲《桑塔露琪亚》完整有感情的唱出来,这说明同学都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只要同学多听、多比较、多动脑,相信同学会唱出更动听的歌曲。在《桑塔露琪亚》的歌声中愉 快而顺利地结束了本课。
三、分析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使人的创造性、创新思维潜能力得到开发。作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善于创新、善于发掘、善于鼓励、学会欣赏。本案例中,一个过早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触动了我对音乐教学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在变声期保护好嗓子,这也是以个讲变声期知识的大好时机。但这种时机往往也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及时抓住这种时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成为音乐课堂中的“有心人”擦亮眼睛,在教学中寻找和捕捉有利于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利时机。本案例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轻松、有序、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应主持大局,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并用亲切、幽默、委婉的言语营造和谐、有序、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最大限 度的获取知识。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2、正确看待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
本案例中,该同学过早的模唱美声,其实是他内心喜欢唱歌的表现,体现了 他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歌唱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结论
课堂上也许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对于发生的事情,教师一定不能依据自己的性子来,开心就好好处理,不开心就冷落带过。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保护嗓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重点。通过这个案例,希望教师同仁能够从中吸取一点经验,学生唱歌跑调或难听是小事,嗓子的保护是大事,希望每位音乐教师都能尽量的保护好孩子未来的最美丽的声音,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音乐课堂教学推向一 个新的阶段!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剧《猫》赏析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校音乐公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事物都出现了它的多面性。大家所听的音乐也不单一是中国的民族音乐了,各种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外国的流行音乐,比较时尚的说唱音乐,纯娱乐的通俗音等,都大量地出现在我们音乐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接受和了解优秀音乐作品,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二、主题:
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三、案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 ,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教学策略】
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欣赏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2、音乐剧《猫》DVD光碟、《如果·爱》VC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白毛女》舞剧视频。【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式导入
师: 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 《如果·爱》片段
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1.什么是音乐剧? 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问题1: 融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将音乐、舞蹈、话剧道白的特殊魅力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从而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问题2: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其中,音乐源于地道的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舞蹈综合了爵士舞和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开了音乐剧时代到来,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当时家喻户晓,流传全球。课件展示: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及其他们的海报和剧照。
(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剧大部分能说出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欣赏音乐剧《猫》 1.作者简介: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钢琴教师之家,就读于马格德林学院。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巨星耶稣基督》
师:《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2.剧情介绍(戏剧元素)《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好的剧情能够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像。通过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故事是来源于生活,《猫》的世界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猫》的社会就是一个现代寓言。)
3.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播放《猫》中的舞蹈视频。
(学生讨论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通过《猫》视频展示,同学们对音乐剧中舞蹈的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对舞蹈表现的人物进行介绍,舞蹈使人物具有可视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4.音乐剧《猫》中的音乐元素
与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
师: 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播放《回忆》两个视频
回忆(1)这首歌曲感觉唱完了吗?歌声表达的是他什么样的心情?(有意犹未尽之感,音乐表达了孤独、无助、凄凉的情绪。)
你想一个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辉煌的时候,背叛了自己亲人,而当她年老色衰,以这样一副丑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这两者之间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欢聚的兴奋中,她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当时暖融融的氛围,猫儿们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她,我们的女主人公内心肯定非常复杂,孤独、无助与凄凉。
领袖猫同情地向她伸出手,但她没有看见,暗然地离开了。
回忆(2)领袖猫告诉猫儿们,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是现在,也包括过去那些不能遗忘的事情,月光下,杰里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杰米玛唱起了《回忆》,猫儿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悲天悯人,宽大为怀。(音乐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由其最后全体猫儿们起立的一刹那,表达了猫儿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企盼,盼望幸福的降临。(歌曲:《Memory 回忆》)
(说明:《回忆》在剧中出现了四次,因演唱者不同或是演唱时的心境不同,使得每次聆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体会音乐在烘托人物形象上的作用。)5.舞台美术
据介绍,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绝大多数制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面貌,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首先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妆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形象逼真。课件展示:其中一些猫化妆前后对比
舞台效果,在前面的舞蹈和音乐片断中已经感觉到了舞台效果在剧情的表达及人物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通往九重天》这一段,舞台效果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纯洁的白猫维多利亚首先对魅力猫表示同情,杰里可猫们终于原谅了她,接纳她回到族中。领袖猫选择魅力猫是今年获得重生的猫,猫儿们欢送她登上了通往九重天之路!播放《通往九重天》视频
(观看《通往就重天》片断,学生深深的被导演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效果折服。小小的舞蹈居然能隐藏如此多的“秘密”。)6.欣赏改编成电影的音乐剧 播放《音乐之声》、《红磨坊》视频
(体会音乐剧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以音乐来述说故事,满足视听上的享受,魅力四射的舞蹈,配合着眩目的舞台效果。很容易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和喜爱。)
四、课堂小结
以《猫》为代表的现代派音乐剧,与歌剧、舞剧比起来,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这大概就是音乐剧能在众多舞台艺术中异军突起,广受观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同学们喜欢音乐剧,为音乐剧而疯狂。
四、评析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欣赏音乐剧。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掌握音乐剧的特点。如:在教学中欣赏两次《回忆》,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演唱者不同心情下,同样的旋律和歌词,所传达出来的感受是不相同的。这就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节课的开始部分,观看《白毛女》芭蕾舞剧和《如果·爱》音乐剧的片断,探讨什么他们的区别,在课中也有大量的视频片断,这些辅助性的做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在于加深学生对音乐剧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初中生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一些作品无法理解。在本教案中选取大量地世界经典作品进行展示,使原来深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不同作品的欣赏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分组在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理性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剧。接找让学生模仿或创作表演《猫》,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具体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剧的知识在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时间中。学生们可以在积极的创作中获得了经验,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展示和发展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
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学生回答略。)
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
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文 章来源 莲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qita/35539.htm
第四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周,我在7、2班上音乐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学唱歌曲《青春舞曲》(第一课时)。就在学唱乐谱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就是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从而也引出了本案例。
二、情景描述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喜欢,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铃声一响,我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课堂行为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导入学唱新歌《青春舞曲》的环节。我作了如下地导入:首先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维吾尔族的舞蹈。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西藏舞、傣族舞、壮族、蒙古族等。接着,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提问:“根据大家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大家说说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学生都纷纷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我概括的作了一下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维吾尔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
根据自己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可以得知,他们这时很想去感受一下维吾尔族的音乐,于是我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在欢快地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很认真的听完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学唱了歌曲。接着,我说让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我给大家伴奏,就在大家唱的高兴时,忽然听到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孙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这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将会唱的歌曲用口哨吹出动听的旋律来,并以此为傲。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整天穿着比较脏的衣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我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感受到同学们在嘲笑他。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吹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
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插点有气氛的话题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孙同学,我发现他低下了头,还用音乐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在等待“挨批”。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过人之处,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孙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吹得口哨很优美别具一格,否则,同学们怎么会被你逗笑了呢。你能再为同学们吹一遍吗?”他很羞涩得站了起来,又吹了一遍,而且吹的音准、节奏完全正确,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我庆幸自己没有一棒子将其“打死”,我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小看孙同学的吹奏,你们可知道很多好得歌曲也是这样哼唱出来得,但要唱得好听,也有一定得困难。不信你们也来试着哼唱一下。经过同学们得哼唱尝试,我让一些同学进行展示,看哪位同学唱得好听。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非常活跃起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试唱,孙同学也更加有了兴致,积极参与到了表演地行列。结果可谓丰富多彩,有情绪比较欢快的,有情绪比较抒情的,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多彩的个性和丰富创造力。
我及时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能体验到创作中地乐趣,体会到创作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地。这时,同学们沉浸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我看着他们自信和喜悦地脸庞,看到他们体验到得成功与快乐,我知道他们创造思维的大门正在被悄悄开启!
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鼓励:多数同学能把电视经常播放的音乐和刚才同学所唱的旋律哼唱出来,这说明同学都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只要同学多听、多比较、多动脑,相信同学会唱出更动听的歌曲。在《青春舞曲》的歌声中愉快而顺利地结束了本课
三、分析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使人的创造性、创新思维潜能力得到开发。作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善于创新、善于发掘、善于鼓励、学会欣赏。
本案例中,一个调皮的学生触动了我对音乐教学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哼唱,这样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但这种时机往往也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及时抓住这种时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成为音乐课堂中的“有心人”擦亮眼睛,在教学中寻找和捕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利时机。
我通过对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正确看待学生的闹,鼓励学生的创造。
本案例中,该同学表面上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出,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3、创新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才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本案例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4、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5、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四、小结
课堂上也许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对于发生的事情,由于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想法,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更好,也希望与大家共同切磋。通过这个案例,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从中可以吸取一点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抓住教学契机,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共同致力于音乐课堂教学,把音乐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五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任课教师:惠钟
一、案例背景
在本学期中我在初二年级的音乐课时。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学习第三单元《雪域天音》(第一课时)。就在拓展引导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就是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二、情景描述
那天是我上初二3班的第一节课,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喜欢,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铃声一响,我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课堂行为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导入学《雪域天音》的欣赏环节。我作了如下地导入:首先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藏族风俗习惯以及饮食建筑的图片,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藏族。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西藏舞、傣族舞、壮族、蒙古族等。接着,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提问:“根据大家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大家说说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学生都纷纷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我概括的作了一下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藏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
根据自己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可以得知,他们这时很好奇,于是我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藏族的歌曲。”在欢快地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很认真的听完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学唱了歌曲。接着,我说让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我给大家伴奏,就在大家唱的高兴时,忽然听到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杨”“ 建”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这两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鬼喊鬼叫,并以此为傲。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成绩也中等,但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是班上的捣蛋鬼所以同学们都爱看他的笑点他。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捣乱那么会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
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我一脸阴沉默不作声,带着严厉的目光投向了“杨”“ 建”同学,可是我瞬间被石化了,只见“建”同学“老油条”般装出一副知错的模样,然后双手“啪”的拍响,然后再把另一只手轻轻地放在脸上表示自己掌嘴!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过人之处,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建”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 的“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唱的歌很优美别具一格,否则,同学们怎么会被你逗笑了呢。你能再为同学们唱一遍吗?”他很羞涩得站了起来,又唱了一遍,并且唱的认真富有感情,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我庆幸自己没有一棒子将其“打死”,我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小看“建”同学,你们可知道很多好得歌曲也是这样哼唱出来得,但要唱得好听,也有一定得困难。不信你们也来试着哼唱一下。经过同学们得哼唱尝试,我让一些同学进行展示,看哪位同学唱得好听。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非常活跃起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试唱,岩同学也更加有了兴致,积极参与到了表演地行列。结果可谓丰富多彩,有情绪比较欢快的,有情绪比较抒情的,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多彩的个性和丰富创造力。
我及时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能体验到创作中地乐趣,体会到创作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地。这时,同学们沉浸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我看着他们自信和喜悦地脸庞,看到他们体验到得成功与快乐,我知道他们创造思维的大门正在被悄悄开启!
三、分析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使人的创造性、创新思维潜能力得到开发。作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善于创新、善于发掘、善于鼓励、学会欣赏。
本案例中,一个调皮的学生触动了我对音乐教学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哼唱,这样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但这种时机往往也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及时抓住这种时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成为音乐课堂中的“有心人”擦亮眼睛,在教学中寻找和捕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利时机。
我通过对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正确看待学生的闹,鼓励学生的创造。
本案例中,该同学表面上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出,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3、创新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才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本案例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4、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
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5、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四、小结
课堂上也许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对于发生的事情,由于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想法,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更好,也希望与大家共同切磋。通过这个案例,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从中可以吸取一点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抓住教学契机,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共同致力于音乐课堂教学,把音乐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