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成长与发展总结
2011年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总结
贾冬云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这是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即要求我们必须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向一个专家型教师发展。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想、知识和理论,通过反思与实践,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就自己的专业成长,说一下完成情况.一、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对待事业要爱岗敬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为人师表。这四个方面是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一直以来我都严格围绕这四点要求自己,平凡,我要不为工作所累,无怨无悔,脚踏实地地当一只红烛;伟大,是我从事的工作本身是教书育人,我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有保障。
二、加强学习、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作用,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为此,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来,阅读了《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课程与教学论》等近十本教育理论著作,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我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阅读习惯。经常与同事展开教育思想讨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艺术,要上好每节课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听课入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回来和有经验的老师反复讨论交流,从中找出优缺点,自己备课时选择性地加以利用吸收。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但我喜欢学习不怕别人来听课,学校每次组织的公开课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让信息技术合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后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建议和意见,并做好总结。
三、反思让我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的价值在于诉诸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进行改造和提高,所谓“和改变世界联系起来。”教学反思不仅需要将结果反馈于教学实践,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而且,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为进一步反思提供条件和准备。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越来越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要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我们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时时注意反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我坚持写教学后记,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力争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四、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由于我校学生的
学习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积极,但中等生、基础薄弱的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教学效果不会理想。所以,在分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的讲解历史知识,和学生有呼应,授课效果比较理想。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虚心向专业教师求教,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上课时,我坚持每堂课上多做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投入更多的关注,以保证他们不落下。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我基本胜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我要继续考虑的问题。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是我所作的个人专业成长小结。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⒈教师成长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问题不同。例如,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个问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教学组织与管理、备课是否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一般都新教师,他们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自下而上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吗?同事们如何评价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由于这种生存忧虑,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如何教育好他们。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教师过分看重校方或同事的承认造成的。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学生管理得老实听话,因而,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⑵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出常以此为据。一般来说,老教师更关注这类问题。
⑶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但新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就连老教师也很少自觉关注学生的差异。我们认为,能否自觉关注学生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工作中应扮演“对话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这种观点属于西方教育理论流派中的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
C、实用主义D、批判理论
2.专业的核心特质是指其必须具备 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和()。
A、专业规范B、专业规划
C、专业团体D、服务理想
3.台湾学者蔡培村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外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行政管理和()。
A、工作时间B、学校气氛
C、工资制度D、办公条件
4.教师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交往性原则和()。
A、自由性原则B、功利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D、渐进性原则
5.在以下关于反思内涵的说法中,属于错误理解的是______。
A、对思维的思维B、对认知的认知
C、与自我的对话D、对于理论的学习
6.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同事合作中,教师同事间的关系应该是()。
A、批判性互动关系B、表面的礼貌和亲密关系
C、一团和气D、相互恭维和谦让
7.初任教师与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比,主要的不同是()
A、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案例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
B、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居多,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明确知识居多
C、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包含更多的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
D、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以策略知识为主,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
8.按照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教师的不良情绪是由()引起的。
A、诱发事件B、教师自己对事件的认知
C、教师压力D、角色冲突
9.作为一种专业,必须具备三项核心特质:一是具备一套“专业知识”;二是具备一种“专业自主权”;三是具备一个()
A.专业协会B.专业规则C.专业地位D.服务理想
10.休伯曼等人论述了教师发展领域里“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成长”模式的特征()
A.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主体
B.教师通过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而获得专业发展
C.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也是次要的D.教师通过参加正规化的教育和培训来实现发展
11.正如游泳者也许不知为何能在水中浮起,骑车人不知为何车子不倒一样,教师实践知识大多是不可言说的,尽管教师可能已经习惯了某种教学技能,但他们未必能将这些技能表述得很清楚,这说明教师实践知识具有()特征
A.经验性B.个体性C.缄默性D.情境性
12.教师的()能力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亦即“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
A.移情能力B.判断能力C.反思能力D.交往能力
13.“教师的工作是没有结局的故事”,这一论断说明教师工作具有()的特征。
A.评价标准多元B.目标模糊C.反馈滞后D.无边界性 14“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意味着教师扮演着()角色。
A.认知促进者B.知识灌输者C.行为训练者D.学习引领者
15.教师专业化的直接动因是()
A.教师职业仍然是一个“边缘专业”或“半专业”的事实
B.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C.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与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
D.教师职业与医生、律师等职业相比待遇非常低
16.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
A.教师成长=经验+反思B.教师成长=实践+对话
C.教师成长=经验+合作D.教师成长=情境+反思
17.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发展的主体。
A.学校B.引领人员C.教师D.学生
18.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的事。
A.职初教师B.中老年教师C.骨干教师D.全体教师
19.()是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
A.文化素养B.理论素养C.专业素养D.教学素养
20.教师的行动研究具体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三个要素。
A.教师发表 B.教师教学C.教师行为D.教师参与
21.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A.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B.职业道德、专业思想|C.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D.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22.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就是()。
A.教师专业能力B.教师专业精神C.师德D.教师专业知识
23.对老教师提供(),消除由职业危机感带来的心理压力。
A.专业知识B.发展平台C.专业支持D.发展空间
24.要关注专家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会,以提高工作自信心。
A.表现B.展示C.发展D.充电
判断题
1、教师应该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能力,成为研究者。对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
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最终形成的规划文本。错
4、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要尽量与学校规划相一致。对
5、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对
6、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态度、学科追求、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研究。对
7、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规定,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必然指向实践性教学。对
8、教师可以通过拜师、阅读和研修等方式获得专业支持。其中阅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是最好的知识旅游,是最好的精神出差。对
9、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间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对
10、教学的勇气在于教师有勇气保持自我心灵的开放,实在力不从心就放弃。错
11、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对
12、科研信息的加工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的一环。错
13、教师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经验、人生教训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是一本活教材,关键看教师怎样利用。对
16、科研是我们每位教师份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对
17、参与度高的就一定是高效的课堂。错
18、有的教师认为,搞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家、教育家及科研部门的事情与中小学教师无关。错
19、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对
20、从校门到师门,从学生到教师,这是新教师人生旅程的一个根本转折。对
简答题
1.“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有何不合理之处?
2.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发展关注的重点有何不同?
3.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4.如何理解教师反思?
5.教师同事合作有哪些基本路径?
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7.初任教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1.请结合下述材料分析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案怎么没有用了
再过三天,我就要登上讲台,正式开始给学生上课了!这个暑假,我把新学期要上的课备了一大半了。这三天,应该对第一天要上的课好好再磨一磨。我认真研读了“教师参考书”,并且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可用的资料太多了,怎么办呢?网上这类课的教案太多了,选哪一份仔细看呢?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在多媒体教学上多下功夫:找图片、听录音、看影像„„要准备一些故事,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要设计一些活动,以备时间过于充足后让学生有事情做„„更要把课堂中每部分时间好好安排一下„„唉!备好一堂课,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六年级二班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心情一下子烦躁起来。走上讲台,环视了全班,我大声说:“上课!”孩子们一会儿就安静了。“我叫张××,这学期给大家上语文课。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学生也很听话,真好!突然,有个学生举手,我让她站起来,她说:“张老师,您刚才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我一下子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怎么会这样,然后,下面的教学有点乱套:后面要讲的内容提前讲了;漏掉了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不按照我的设想来回答问题、完成活动;本来就是个简单问题,学生一直在讨论;教学时间恐怕不够了,后面还有很多内容要讲„„一边上课,一边想着怎么让学生回到我的计划轨道上来„„总算,下课铃声响起,内容刚好讲完,真险!
课后,我一直在琢磨:课备得这么详细,上课怎么还这样如履薄冰,到底还有哪些没有准备到呢?学生真的不好应付,太活跃了,怎么去引导呢?这堂课,成功吗?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2.下面的材料节选自某大学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生撰写的教育自传,请运用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一: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一篇课文,里面有一个成语“婀娜多姿”,当时老师教我们读a na duo zi,就这样我一直就这么读着,直到有一天爸爸检查我背诵课文时,跟我说:“你怎么连字都读错了,背会了又怎么样?”我也很吃惊,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啊!最后经字典证明爸爸是正确的,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对老师这个神圣的称谓产生了怀疑。
材料二:从初一到初三的历史课都是李老师教。只要一上他的课,教室就变得像菜市场一样,同学们有睡觉的、吃东西的、聊天看杂志的、下棋打扑克的,更有甚者在他的课上还有吵嘴打架的。李老师也管不了这个班级,他管纪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去理会他,所以李老师一般都是站在讲台上望着窗户或天花板讲课,任由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大喊大叫。
材料三:当时我们每周一早上要由值周老师带队检查个人卫生。包括指甲呀,红领巾呀,校服呀,还要看脖子洗得干不干净。我因为小时候总在海边玩所以晒得比较黑。有一次检查时带队的女老师说我脖子没洗干净,要扣分,我跟她反复解释我周末才洗的澡,但她根本不听,最后她跟我班主任商量了一下用班级里拖地时装水用的那个铁桶打来一桶凉水让我当着她的面洗,结果我搓了半天什么也没搓下来,最后那位老师什么也没说悻悻地走了,而我气得哭了一节课。
论述题
1.试述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
2.教师需要专业发展,并且只有教师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内涵提升,使各项教育改革真正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教育界推行的各种专业发展工作成效却比较有限,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3.试述师生交往、对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第四篇:2016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_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2016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_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最新的教学趋势来反思个人目前的教学方法,开展科研活动,下面是第一公文网小编整理的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就会产生教师职业的倦怠,怎样走出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第二次成长呢?聆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几点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读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要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内省,它是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主改革的体现。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的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即课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即课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即课后反思。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科学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这是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获取自身专业化发展,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可以这样讲,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机械的教师。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另外,“教育叙事”研究也是当前备受专家推崇和教师认可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所谓教育叙事就是记叙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能追忆、提升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到那时就会发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相关推荐: 新教师成长心得
第五篇: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措施
课题组成员
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措施
(1)制订规划。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为成员制定专业发展的规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读书自学。成员要积极参与系统学习初中政治(思想品德)学科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等读书活动,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网络平台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3)专题研究。成员要积极参加确定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负责人深入到各成员的课堂教学中,定期听成员的随堂课,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纠正;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汇编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
(4)参加活动。负责人带领成员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相关比赛,承担学科的培训,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