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第一篇: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指导思想到决策管理,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从课外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内容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发展,使体育课失去其应具有的生机与活力。

2、长期以来体育课是按《大纲》规定有计划的授课,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统一动作、步调一致的有序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课使学生紧张有余、活泼不足;被动模仿多,主动创新少,因而常常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技能的发挥。3、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科学化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引发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改进课程结构并使其更合理、更科学,使体育向课内外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并充满娱乐性、健身性、兴趣性和文化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综合上述情况,依据本校师资力量雄厚、场地相对宽松、器材配备满足需要等特点,围绕素质教育理论,本着改革、探索、创新、发展的思想,决定实施体育课选项模块教学。

二、研究的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已经经理了七次改革,每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在2000年10月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课程模式,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获得一些重视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教改经验,为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来审视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行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有脱节现象;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色彩较重,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成人化、竞技化运动内容太多,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学习评价简单化,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课程管理过分集中,不能体现地方特色。新课标改变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为现行“课程目标体系”,面对新的课程目标体系,许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主要原因是教师多年来习惯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大纲》不但规定了教学内容、进度、评分方式和考核标准,而且连辅助练习等都有详尽的规定。教师上课只要稍微安排一下课时进度就可以组织教学了。而《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以一个课程设计者的身份参加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需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选择和制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对新课程的回避和诅咒,而是正视和研究。研究如何从理论层面转向操作层面,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如何在这场改革中适应并通过自正的研究行动更好地推动这场改革的进程,每个人都要正视而不能漠视。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并建议在高中阶段重点学习一两项运动技能,发展熟练运用该项运动技能的能力。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就连我们一贯重视的学生运动技能,也有所下降。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就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那套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主张两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技术教学为中心。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回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了“基础+限制性选修”教学模式及配套的评价体系的改革。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几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对策。

四、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

本课题由我校科研处主任赵俊平总负责,尹德志为课题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配合,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指导、设计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本课题在打造学科品牌、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拟定计划(2007年4月—2007年5月)

1、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2、成立课题组:成立教研负责人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

3、制定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提高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开展前期调查,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设计相关的调查表,在学生中进行全面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5、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出的问题,针对学校现状,共同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实时调控,构建体系(2007年5月—2008年7月)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

(1)教育的解放,首先要求教师思想的解放,教育思想的改变是学校一切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研会议上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讨论和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现代进步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教师的“一流意识、科研意识、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目前,教研组十一位老师学历都达本科,多人次参加学科培训班、研讨班学习,并参加省学术会议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拓宽了视野、交流了信息,增长了知识,造就了一支教育理念新,勇于探索和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2、设计问卷调查,各子课题分组进行问卷设计。

3、搜集文献资料

4、设计实验方案,对实施课改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验方案。

5、利用传统学校优势,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篮球和足球课程,同时开设了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课,下一阶段准备开设羽毛球课

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篮球足球活动为特色,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组织篮球与足球教学活动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水平,把学生划分为启蒙型、诱导型、发展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教学中,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来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入。在教师点拨、质疑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富于创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个性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掌握篮球、足球基本的练习方法,并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较好,并对篮球和健美操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动脑、动眼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足球技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要使学生喜爱篮球与健美操,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对篮球与足球的认识和提高篮球足球比赛能力方面入手。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与足球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篮球与足球才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不断地扩大篮球与足球活动面,以往怕脏、怕累、怕伤身体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令人欣喜的是校园中出现了买体育器材的多了,穿运动鞋的多了,着运动服的多了,谈篮球与足球赛事的多了,自发组织比赛活动、参与活动多了的五多新局面,并有效推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6、在学校现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群体活动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树立地区领先的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转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打破旧框框,力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改进评价办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2)拓宽体育课程学习的渠道,丰富体育与健身的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内容与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3)实施完备的教学计划。在高一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除了五个选项科目外,还安排了田径、滑冰等内容,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高二的分项教学打好基础。高二实施分项教学后,各教学班以各个项目为核心,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主要有身体素质单元计划、选项科目单元计划和田径单项单元计划。

(4)教法手段求优化。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新颖的教法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应用启发性,创设教学环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反馈矫正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知识的传授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学生的专项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也说明我们采取的教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5)学法指导求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如:分组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6)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年级篮球与足球比赛等一系列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改变竞赛规则,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受欢迎、最有社会价值的体育项目。

(7)完善考试与评价体系。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促进身心发展,而不是象竞技体育一样,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指标,去追求运动成绩和竞赛的名次。通过考核促使学生重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要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身体要求,做了规定:每个选修项目一般每学期安排2—3个考核内容(占30%),每学期安排2—3个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占20%),学习态度占20%、意志品质占10%、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占10%,理论采取答卷和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占10%)。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资料整理,成果推广(2008年7月—2008年10月)

1、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成果。

2、课题组对开展的各项实施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和总结。

3、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

4、在研究后期,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题总结、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材料准备情况,完善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以备课题管理部门的验收和交流。

五、成果与分析

1、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积性尝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性尝试。

(2)“基础+限制选修”学习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自我意愿及发展的内在需要,尽量满足其兴趣爱好,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大大强化了学习积极性,共同的兴趣成为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家自觉地克服困难,提高和完善技能与技巧,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发展需要。87%的学生认同了这种教学形式,81%的学生对所选项目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76%的学生认为技能得到了提高。篮球与健美操教学班座谈话会上有学生说:从不会三步上篮到能熟练地运用自如,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就更有兴趣打球了。

(3)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对教学内容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参与这个核心,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重新优化组合,在教学上并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改变约束性强的班级授课制,创造了以共同爱好与需要为基础、以选项相同的学生分班授课制。这既拓展了更为广泛的授课时空,又使教学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大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锻自练习惯。

(5)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评价与考试体系。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加强

由于在实验研究中,要求行动者参加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1)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研究以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各种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及担任裁判工作,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参加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锻炼,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我校运动队参加比赛成绩突出。2008年8月学校田径队参加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第六名,我校近几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几十名学生。

4、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

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有了新的领悟和新的发现,同时又由于这一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个性,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能,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参加的教师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应尽可能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和重新选择要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选修课不流于形式。

2、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学生自主学练,不使之失控,是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建议自主学习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核心作用,教师不应让学生自无锻炼而听之任之,要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3、选项教学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技术评定的依据无权威性,多为教师自定,如何改进须加强研究。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由教务部门牵头组织编写分项教学的校本课程,避免随意性,明确教学内容和评定标准。

4、分项教学由于教学内容集中,具有技术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特点,同时打破了原班级单位而重新组合,教学对象具有层次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百分比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论证,评价手段有待改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靠性有待加强。

6、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教学的反思,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做好准备。

第二篇:《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结 题 报 告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方栋良

我校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极不协调现象而造成的高耗低效后果所进行的实践性研究。从2006年2月开始,至今历时四年半,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及过程

2006年2月——8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制定并论证了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行动研究,跟踪指导;个案研究,辐射验证‛的研究策略,通过专题讲座、批注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点评等形式,帮助实验教师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思想。2006年5月19日,我们借我校第二届教育科研工作会之机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议,开始了课题研究的攻坚战。

1、对低年级、中高年级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形式、方法、操作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语文整体教学的重要基础(2006年9月——2007年8月)。

我们在对各年级的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定位单元主题,形成整体教学主线‛,‚沟通内在联系,设计对应的整体教学策略‛,‚放眼单元整体,统筹安排综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瞄准目的任务,确定具体、可操作的三维目标‛,‚总结回归主题,构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横向备写,平面展示,确保教学、训练的序列性、有效性‛的单元整体备课操作策略,完成了‚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的研究论文和1——5年级单元整体备课案例集锦。

2、阅读教学课堂操作策略研究,即对各个年级、各类课文、各种课型、各个课时教学基本要求做了系统研究——为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提供基本的遵循(2007年9月——2008年8月)。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局面,但对于最基层的广大老师们来说,他们还是极希望有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遵循。所以,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以让学生享受童年母语阳光绿洲幸福,夯实母语双基为目标,形成了‚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操作要求‛。这不仅可以为广大 1

基层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提供基本凭借,而且也使各个年级、各类课文、各个课时的教学之间沟通了内在联系;使教学形成有机整体,母语双基落实得到了基本保证。它使广大教师解除了盲目从教或无从下手的困惑,较好避免了阅读教学单篇孤授、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使我们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实现了有价值的突破。

3、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研究——为学生的表达准备好恰切的语言材料和生活素材(2007年9月——2008年8月)。

反思近几年我们大力倡导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发现,积累是大量的,可价值是甚微的,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的应用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组织积累活动,缺乏动机性、目的性、指导性,更没有整体性;学生没有积累的兴趣,被动应付,为积累而积累,积而无用,积而不用。为此,我们提出了进行‚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积累‛的主张,并形成‚课内外联系激活积累;学科联动整合积累;围绕主线指导积累;读写结合应用积累‛的双积累活动策略。完成了‚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起来‛的研究论文。

4、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研究——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探讨进行口语交际指导的方法、途径(2008年9月——2009年1月)。

口语交际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对此,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专题内容且与习作紧密相连。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形成了 ‚整体设计,随课铺垫‛,‚规范指导,整合训练‛,‚拓展延伸,鼓励表达‛ 的指导策略。

5、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习作及评改教学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2009年3月——2010年2月)。

但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讲,我们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无非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二是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长进。所以,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围绕习作演讲,围绕习作阅读,围绕习作积累‛的整体教学思想。

第一,倾力搞好单元整体备课,为高质量的达成单元习作目标做好设计上的准备。具体做法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二,系统落实各个教学环节,按照统筹设计上好阅读指导课,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步步为营的组织好演讲、背诵、复述及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导向生活积累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高质量的达成单元习作目标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三,悉心上好习作指导课,帮助学生有机整合日常学习中积累的语言和生活材料,水到渠成的达成习作目标。课堂上,我们一般设计为如下环节:连接口语交际,开门见山入课——解读习作要求,定位习作方向——构建习作提纲,整合写作素材——出示范文引路,突破重点难点——交流写作初衷,相互启发借鉴。

第四,用心上好习作评改课,指导学生自评自改自悟,攀登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

6、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研究(2007年9月——2009年8月)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和实现语文整体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对此,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是建立小学生语文一日学习常规研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认真态度。二是创新‚读、思、划、注、批‛五步读书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三是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7、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建立了语文教学资源库(2007年4月——2009年8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是我们在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立项的一个实践性课题研究,它借助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

1、形成了1——5年级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案例集锦(上下册共80个单元,约180000字)。

2、完成了研究论文‚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现已被收入由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主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一书中。

3、2008年春,莱州市教研室开始在全市推广我们的单元整体备课研究成果,成为了莱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规范之一。

4、‚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作为莱州市教研室王春锡主任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母语个性化教育与评价研究‛子课题,课题结题后成果参加2007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选,荣获二等奖第一名。

5、2007年9月,在烟台市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会上,我校陈燕老师以整体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此基本要求为依据,与莱州中心小学邹吉红老师联手执教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精读课文《

7、怀念母亲(1、2课时)》、略读课文《

8、彩色的翅膀》,表现精彩,不仅赢得了与会老师们的阵阵掌声,而且受到了教科院沈院长的高度评价。

6、2008年8月,贺旭娣执教《狼牙山五壮士》被评为烟台市小学语文优质课。7、2009年11月,姜德清为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为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执教‚习作评改‛公开课。

8、方栋良撰写的研究论文‚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起来‛发表在《山东教育》2007.11。

9、陈燕撰写的论文‚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中享受母语阳光‛发表在《山东教育》2009.10。

10、陈燕撰写的论文‚让新课堂绽放‘生命’色彩‛发表在《烟台教育》2009.11。

11、建设起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库。

12、山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经省课题组组织专家鉴定后圆满结题,课题研究成果获二等奖。

三、讨论与思考

1、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研究,确实能有效地解决整体教学的绝大多数设计问题,为优化教学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必须循序渐进,如果急于求成,将事倍功半,不但解决不了优化教学的问题,而且会增加老师们的负担。另外,对于中高年级的单元导读、综合性学习、词语盘点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项目的教学设计研究还未涉及。说明该项研究还不够全面,有待日后的继续完善。

2、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只是为一线老师提供了一个基本借鉴,我们衷心地希望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以整体教学思想为指导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对于中高年级的单元导读、综合性学习、词语盘点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项目的课堂教学研究还过于缺乏,这将作为今后我们研究需努力的方向。

3、研究中,广大老师迫切希望的是能给予一定的操作模式,这样有所遵循,可避免乱头无序,不知所措现象的发生。我们也认为,应该有模式,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它所反映的是起码应该是一种前进的方向。先有了模式,才能有创造,有发展。我们希望有模式,但反对模式化。

2010.6.15

第三篇:高中体育与健康

学科:高中体育与健康

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教师

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

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至今的各个版别均适用。

内容选择:

1、短距离跑——400米跑(第七章P106)

2、接力跑——4×100米跑(下压式)(第七章P106)

3、跨栏跑——起跨过第一个栏(第七章P111)

4、跨栏跑——栏间跑(第七章P111)

5、背越式跳高——腾空与落地(第七章P119)

6、足球——头顶球(原地向前头顶球)(第八章P152)

7、足球——传、接、射门组合练习(第八章P154)

8、足球——传、接、运、射组合练习(第八章P154)

9、足球——“二过一”战术(第八章P157)

10、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变方向运球(第八章P163)

11、篮球——“二攻一”“一防二”战术(第八章P172)

12、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第八章P185)

13、排球——侧面下手发球(第八章P188)

14、排球——传球与低网扣球组合练习(第八章P191)

15、排球——“中一二”进攻战术(第八章P192)

16、排球——“心跟进”防守战术(第八章P192)

17、技巧——手倒立、前滚翻、侧手翻、转体90°、俯平衡、直腿后滚翻、挺身跳组合动作(男生)(第九章P207)

18、技巧——左脚在前变换步、右脚变换步、前波浪、上左脚成俯平衡、前滚翻成并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

衡、半劈腿、经单腿跪立、迈步含胸伸臂、前腿站立组合练

习(女生)(第九章P208)

19、游泳——爬泳(自由泳)(第十一章P286)

20、游泳——仰泳(第十一章P290)

第四篇:高中体育与健康

高中体育与健康——利用体育锻炼纠正心理缺陷(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授内容为高中《体育与健康》第一册理论知识部分内容,原课题为《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分析: 书本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专业术语较多,如:感觉、知觉、认知能力等等。这些内容对没有系统学习心理学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如老师去讲透、讲深,就不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书本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阐述也是平铺直叙式,也没能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不利于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 用学生身边的‚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缺陷‛替换原来理论性强的‚高中生心理特点‛。用实用性较强的‚利用体育锻炼纠正心理缺陷‛替换原来的‚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二、学情分析 所授班级为我校高一(10)班,该班班集体已初步形成,学习气氛较好,学生求知欲强。但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如有的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一遇考试就恐惧,而不能正常发挥。有的做事鲁猛,粗心。等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高中阶段常见心理缺陷的特点及表现,懂得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纠正心理缺陷。

2、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发展作用的认识,从面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说明: 第二个教学目标是书本教材所定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本人拓展的目标,因为第一目标实现后,老师稍加引导就能很自然地实现第二个目标。

三、设计思路

1、在选择、整合教材内容时,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强调所授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所用教学手段要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的形成。

五、教法与学法

整节课的内容以心理医生为心理患者进行诊断、开运动处方为主线展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既是病人,又是整节课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角色扮演、提问、诱导、激励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体验做医生的乐趣的同时,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讨论、探究讨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承上启下导入正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不仅于此,体育锻炼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能有效地纠正人的各种心理缺陷。

(二)活动讨论:我是一位心理医生。

1、看病: 老师列举并板书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缺陷:紧张型、胆怯型、虚荣型、急躁型。同时给同学们讲述活动方法。老师叙述不同心理缺陷的表现。如:我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可一到考试的时候很紧张,很多知识点都会忘掉。学生根据老师描述的症状及特点,相互讨论,判断出心理缺陷的类型。师生共同总结各种心理缺陷的特点(老师板书)。

2、开运动处方 学生根据各种心理缺陷的特点,讨论哪些运动能纠正该种心理缺陷。老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如:性格急躁的人主要是没有耐性,什么运动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和韧性? 老师对学生推荐的项目进行分析,师生共同归纳出这类运动项目的共性。学生根据归纳的共性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并与老师在黑板上列举的运动项目进行对比。

(三)小结

1、小结本次课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从事体育活动,针对性的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提醒学生要运用体育锻炼有效地纠正心理缺陷,要注意运动的强度、质量和时间要求。

(四)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找出有助于自己心理健康的体育活动。

七、预计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对不同心理缺陷类型进行判断,并能对症下药,开出科学的运动处方。学生能自主地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诊断,并自觉、积极从事体育锻炼,运用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调整及纠正。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出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授教的对象是初中八年级二班全体同学,他们的年龄为15-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欢体育,但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这个班学生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安全意识的作用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的知识,使自己在运动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好运动前的预防,运动中的保护能力,避免损伤

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知识,有效减轻痛苦。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播放体操、nba、乒乓球几段比赛录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比赛录像中一些受伤场景,告知同学运动损伤是比较常见的,随后要求同学分组相互讨论并提出平常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有哪些,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就什么是运动损伤、如何预防、如何处理等扩展讲解。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

环节

1、欣赏几段比赛录像,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通过体操、nba、乒乓球几段比赛录像的观看后,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分组相互积极讨论,回答出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有哪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进一步展开讲解学习。

环节

2、理论与案例结合,提出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运用讲解法,讲解运动前、中、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讲解时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运动安全预防的重要性,比如,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学生着装必须合理,穿牛仔或过度紧张的衣服就可能运动受限,还有不能佩戴坚硬物品在身上。举例:有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前没有把口袋的钥匙拿出来,最后导致在立定跳远时让钥匙插进了腹部,等等一系列的实例,还有一些发卡和胸针都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在这时提出问题,假如吃完中饭我们就去篮球场打球赛,这样做对吗?就这个问题通过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更便于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环节

3、拓展学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为了更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投影播放一些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片段,让学生直观的学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

4、图片展示和模拟受伤情景,实践操作处理运动损伤。

最后用幻灯片形式展示各个部位受伤简易处理图,让学生直观上认识到运动损伤如何处理的常识,随后制定模拟受伤情景,让学生实践操作处理运动损伤。

七、教学特色

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现场准备好红药水、棉签、纱布、绷带等教具,通过模拟受伤情景,同学们现场亲手对运动损伤部位进行简易操作处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八、预计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使自己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本节课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为学生打下了安全运动、强身健体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损伤后如何处理等一系列能力。

体育运动中,如果处之不当或因一些外部原因,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知道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或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如何冷静正确处理对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温州中学 罗进近

课题成员:洪秀善 刘伟 虞黎明 郑艳丽

摘要:

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认为需要做出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设计的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古老”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大胆探索,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 创新教学 教法 学法 教学设计

正文部分:

一、引言

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明显滞后。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圭臬,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重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散乱,随讲随止;教学过程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本差异,用固定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实施新课程目标,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 发展。

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在于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更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语文教师转,围绕着语文教材和教师教案转。这种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主体 意识和主动思维的发展,大大阻碍了语文学科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要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尊重语言的继承性、持续性和语言所具有的思想性,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尊重传统与教学创新的统一,充分发挥个性化的文言文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使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联想性结合起来,真正地发挥语文在重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中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文言文创新教学研究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于文言文教学,传统的务实型教师注重基础字词句的落实,侧重要求学生从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五个方面去达标过关。但是,学生对老师陈旧的、干巴的、灌输式的教学难以产生兴趣,尤其对枯燥的文言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不太熟悉的现象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步入“变”的轨道,并让其在“变”中生出奇效。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最容易“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 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组织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会学生触类旁通。

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对于字句的翻译,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讲清知识要领后,就要让学生去活动,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如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教师首先发挥“导”的作用,从古今语言运用规律上讲清楚什么是词类活用,从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明确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区别。如让学生比较“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事不目见耳闻”(《石钟山记》)中两个“目”的解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然后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比谁找得 多,找得快,找得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在积极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

3、突出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情感。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突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产生共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新需要,引发出的一种创造性动机或愿望。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动量。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它是整个创新过程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其与思维关系上来讲,就是使人们的思维具有一种对于现有条件、状况重新思索的冲动和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结果,思维发展同语言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条理性、清晰性、准确性、简练性正是其思维的直接反映。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古代劳动人民思维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最直接的体现。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能表现出现代语文教育对古代优秀思维的继承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 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密切的作用。

1、在主体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主体性学习,主要表现在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几个方面。独立性,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生活的精神。而自主性,应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并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研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和创新意识中所具有的最大特征———独创性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认识到主体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独立的思维习惯,来激发由此而产生的创造性。

《工之侨献琴》文言的难度并不太大,学生完全可以在书下注解的帮助下,对原文的意思做出准确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以标准译文的讲述为重点的话,显然会压制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和兴趣。因此在教学的策略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培育自主、合作、互动、探究性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化解重点难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全程教学。如:对于文言意思的理解,可以通过个体自译,同桌对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对于章节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短剧,也可以举办自由评说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教师从作断纹、作古,埋诸土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造假的喜剧、爱假的悲剧、助假的闹剧,从而得出有爱假的,才有造假的,根除造假,先莫爱假的结论。这样才真正地体现了主体性学习的宗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主体性精神成了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再现。学生在这堂饶有趣味的文言文课中,不仅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习得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相对独立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主进入文言课文的情境,领会其中的深奥之妙,并升华为一种领悟力和理解力,也许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开始。

2、深层次的文化拓展。

深层次的文化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此后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反过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重视深层次的文化拓展,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人文的环境。

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意识的翅膀。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语文学科本来就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苏轼的《西江月·明月几时有》上片对月饮酒,下片望月怀人,上下之间,以空灵澄澈之笔勾对,于醇酒饮酌之间,清风朗月之景,神游于宇宙人生之际,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你可以联想到日月光阴如梭流逝,也可以联想到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无限惆怅,甚至可以联想到李白以明月寄喜悦之情的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豪迈。学生对这种意境的个体化、具体化的想象,也就是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再现。再比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当年的愚公村气候温暖而湿润,有大片的森林,还有大象。可是好几百万年过去了,沧海变成了桑田,今天愚公村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辉煌,又遭遇了怎样的挫折,让学生以《走进愚公村》为题,畅谈愚公村的今天。学生自然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畅想愚公村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还有学生谈到违反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这些无疑是想象力给了学生创造性的动力:在自由想象的同时,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思维。

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培养文言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三)教学设计上的创新研究: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战场,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多花心思,努力在课堂教学教法上推陈出新。

1、巧设导语引人入胜。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

2、诗歌故事创设意境。

在讲解文言文时,适当地穿插补充相关的诗歌和逸闻趣事,不仅能够增强说服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达到增添情趣和渲染气氛的作用。令文言文教学化艰深为浅显,联系诗歌故事,不失为一种好载体好方式。例如讲曹植的《洛神赋》时,顺势讲出“才高八斗”成语典故的由来,定会使学生对大才子曹植兴趣大增,乐此不疲地去研究这篇形神兼备的千古美文。再如,讲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可先让全班同学齐声背诵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并告诉学生该诗与 《病梅馆记》如出一辙,在诗文中,作者一再表明自己的人才观是给人才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其顺应天性、自然发展,不可扼杀人才,并控诉了扭曲腐败的科举选才制度。让这首小诗带领大家走进龚自珍创作此文的背景和心境,了解其打破选才僵局,呼唤革新的决心。把握了这些,梅的象征意味也就不言自明了,全文的布局谋篇也就豁然明朗了。再如教学《鸿门宴》时,引导学生把握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可借助三首诗中的诗句: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景仰同时饱含惋惜);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重来,鹿死谁手难定);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羽大势已去,败局已定)。这些诗句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与人物的认识,使他们对项羽有一个比较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章创设的情景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熟语提问一石二鸟。

熟语是一种大家比较熟悉且在使用过程中约定成俗的词组或短语。熟语一般由四字组成,大多都有出处。很多熟语就是直接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巧用熟语发问,能够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能活跃课 堂气氛,可谓一石二鸟。例如,在讲完《秋水》后,当同学们在感叹河伯是知错能改的典范时,我提议学生用熟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看看大家从河伯身上获得了哪些启发。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回答得也非常到位:有说“知耻近乎勇”的;有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有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有说“末左井底之蛙”的;有说“朝闻道,夕死可也”的;有说“活到老学到老”的。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既让学生归纳了文章主旨,又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认知度,还复习了已学的熟语,真可谓是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4、编舞台剧融洽和谐。

有的文言篇目,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扣人心弦,适合搬上舞台,这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其教学参与者的功能,组织学生大胆表演。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为课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 学生表演编排的剧本)。例如,在学完《鸿门宴》后还剩二十分钟的时间,我要求学生上讲台即兴表演。令我惊喜的是,学生不仅热情高涨地再现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樊哙等人物性格活动,而且还增加了“垓下歌”、“乌江自刎”等情节。学生表现欲旺盛,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台下学生目不转睛,台上学生表演忘我投入,这种效果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吗?

下载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4年5月 一、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并......

    初中体育与健康“篮球”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案例导读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导读教师:康栋 (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中学高级 ) 【导读文本】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结题报告文/刘 伟摘 要:为了实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与大家共同分享。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

    食盐与人体健康结题题报告(五篇)

    食盐与人体健康结题报告 外海中学、高二9班、黄日锋课题背景: 我们课题选择“食盐与健康”的缘由主要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食盐并且食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经验总结 我们体育科组在2011——2012第一学年度,确定了“小学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为研究目标,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们按照计划有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附件七: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项目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解决的问题 三......

    围棋进课堂的探究与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围棋进课堂的探究与教学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中期,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普及围棋;(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

    高中体育说课稿:《体育与健康》说课稿(大全5篇)

    高中体育说课稿:《体育与健康》说课稿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