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棋进课堂的探究与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围棋进课堂的探究与教学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中期,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普及围棋;(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青少年围棋普及运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三棋活动。)这些举措让这一中国古典文化为造就下一代发挥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特色。”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智慧体操,是战斗的游戏,是变化的艺术,是趣味的科学围棋活动过程中,学生追溯围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在布阵收官、黑白两子激烈搏杀中体验人格与意志品格的较量。围棋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围棋的教育功能,使围棋进入课堂。
二、本课题在国内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围棋不单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活动。围棋,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中国著名围棋运动员聂卫平在2008年全国国际竞标赛说过,围棋应进小学课堂。目前围棋进课堂的实践已普及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我国的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目前我国对围棋进课堂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教学实践证明学围棋的孩子更聪明。学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让孩子更早地接触复杂的计算,学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更早地学会通过推理预知结果,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记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弊端:师资力量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硬件不完善,动手能力差等。今后还需对围棋进课堂的理论及实践做进一步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围棋的教学,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强化孩子们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关键词语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围棋: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课堂:是指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
围棋进课堂:是指把围棋确定为校本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二>、支撑性理论
1、应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心智,调节情趣,让学生在围棋课堂中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才能。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天真活泼,凡事好问好学。“好动”、“好强”、“好胜”都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求知欲强这一特点,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围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围棋知识,并从中获得学习围棋的乐趣。
3、围棋教育的特点
学习围棋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教育界专家经过长期科研与测验认为,学习围棋对孩子有诸多好处。
① 开发智力。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每一着棋都要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判断后才能落子。一旦下出未经思考的“随手棋”,胜负的天枰都将会倾斜。所谓“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下围棋,能有效帮助孩子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② 陶冶情操。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围棋中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围棋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孩子在下棋时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对手对自己品格素质的认知。下围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高尚的道德品格。
③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围棋盘上始终都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战斗,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注意力的分散和松懈。对手的每一着棋,都要认真的评估和判断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应对。下围棋对孩子集中注意力有极好的帮助。
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强大的对手,每一着棋都有可能会面临困难的境地。孩子必须学会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独立提出问题,继而独立解决棋盘上的纷争。下围棋能有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所谓“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即开局时按常规手段形成态势,而最终要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仅是平庸地跟随对手是不能获胜的,所以,在棋盘上必须要出奇出新,下出令对手非常为难的着法才能赢得胜利并赢得对手的尊敬。
⑥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在棋盘上的胜负世界中,让孩子在胜利中获得快乐,在失败中品尝痛苦。一次失败就是一个挫折,经得起挫折,才能成为高手。
围棋进入小学课堂,学校本着“启智慧”“塑情商”“通兵法”“晓历史”“明国学”“交睿友”,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围棋的乐趣,使自己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课题的实践意义
围棋作为一门课程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不仅具有一般学科的普遍的育人作用,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独特功。它凭借自身的特点,集开 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于一身,其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更促进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自我校围棋活动开展以来,围棋这一智慧体操培养了学生持久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将围棋课程与教学相结合,真正体现了“活教育”思想。因为这理念中有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与围棋教学是一致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围棋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实。我们将在今后的围棋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围棋进入小学课堂,但目前围棋的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一些具体细致的有效措施。对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围棋进课堂”基本理论的研究。
2、“围棋进课堂”兴趣培养的研究。
围棋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其教育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切实充实了学校传统的以“语文”“数学”为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辅以快乐教学法,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习得围棋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围棋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在“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当中,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题 的课堂,教师充当“管理者”、“引导者”等角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围棋课中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理解,消化围棋知识,从而把课堂建设的更加民主、和谐、宽松。
研究重点:在“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围棋进课堂”旨在培养学生对围棋的兴趣,从而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学生的德智体美得以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围棋进课堂”的有关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以利于对围棋教学活动实施的正确把握。
研究的难点:“围棋进课堂”学习模式的建构
围棋是一种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如何把围棋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一种“以棋育德、以棋促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围棋棋文化,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黑白世界,将围棋文化教育与学生学习、学会做人等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是“围棋进课堂”的一项难点。
六、课题实验的假设、研究的主要目标
1、课题实验的假设
(1)通过“围棋进课堂”的实践活动,在小学普及围棋知识,使得学生“启智慧”、“塑情商”、“同兵法”、“晓历史”、“明国学”、“交睿友”,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2)通过“围棋进课堂”的实践活动,丰富小学生文化生活,辅助提高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3)通过“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围棋的兴趣,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研究的主要目标
攒通的应试教育以获得高分为目的,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溺爱孩子的现象,孩子有所求,家长必有所应,因此孩子自己很少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忽视实际解决问题的培养是传统教育观念的重大误区。如何通过围棋进课堂和围棋教学,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和培养个性的优秀工具,提升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主要目标。通过围棋的教学实践,培养儿童灵活的辨形、计数能力,理解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养成文明礼貌,不怕困难,自信心强,乐观敬业的道德素质,是我们“围棋进课堂”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
七、课题研究方法、步骤的设计
1、两年来,我们在围棋教育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的实践中,充分挖掘围棋的德育功能,把围棋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有效的德育载体,先后举办了“围棋与做人”、“围棋精神之我见”、“围棋文化ABC”等系列主题教育,涉及到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进取精神培养等等,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实际,能为学生所接受,也更能收到实际效果。
通常,我们把一个大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这样每周就会有一个小主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大的主题具体化,每一周的活动目标明确,避免了空泛和笼统。例如去年的“围棋与做人”主题教育,第一周是“学校学礼仪”,通过“围棋名人的之道”故事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学棋要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棋要友谊第一,以棋会友;学棋要爱棋,把棋视为作自己的朋友和伙伴。第二周是“学棋讲诚信”,通过“各抒己见”论坛活动,学生达成了共识:围棋对弈要讲诚信,明里暗里采用“犯规”动作,即使赢棋也不光彩。从培养学生的围棋诚信意识引申出去,教育学生以诚待人,以信待人。凡事讲诚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才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往。第三周是“学棋树人格”,通过棋技培训和棋艺比赛,体验挫折和成功,知道信心是胜利的关键,遇到挫折不气馁,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才能转败为胜;使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面对困难 挫折以及成功后的戒骄戒躁。第四周的表彰和小结,“获奖学生感言”环节则让学生从伙伴的发言中明白了要虚心好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努力学习同学的长处,多渠道多方位地获取棋艺;懂得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道理。
2、围棋课堂教学是围棋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围棋教学,学生不但懂得围棋知识、技能,而且传承了围棋文化,陶冶了性情,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围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是学校围棋教育工作的常规。多年来,我校围棋拓展教学,设普及班和提高班两种模式。一二年级普及班的围棋课程排入课表,一周上课一次,做到人人学围棋。在普及的基础上,根据家长意愿和学生围棋水平,分设提高班,对孩子进行分层训练,特邀菏泽市曹州棋院专职教练执教。为了不断提高围棋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编制了围棋拓展校本教材。教材涵盖了德育、文化传承、知识传授等内容,兼顾了围棋的教育性,竞技性,趣味性,对以往仅仅介绍知识与技能的儿童围棋教材来说,我校围棋教材是一个突破。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围棋教育内容,使围棋教育在促进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是我校近两年开始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我们先要求教师个体在学科教学中自主探索、累积经验、撰写案例,在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实实在在的案例研究。我们从中领悟到围棋活动是一项独立思考、专注投入、反思复盘、不断进取的智力体操,须“三思而后行”。这种严谨的思维模式除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外,还能促进学生对各学科学习过程的计划、操作进行反思,因而下棋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思维更有条理。这对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根据不同学科,渗透不同的围棋教育内容,努力挖掘教育因素,它不但为围棋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为学科教育改革寻求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不仅扩宽知识面,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八、前期研究情况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聘请菏泽市曹州棋院专业的围棋教师,并在学校成立围棋教学管理小组,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加活动,在校园内也积极开展围棋各项比赛活动。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听课有备而来,明确分工,课后及时评课讨论。研究课后,执教老师要写一份教学案例,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及时整理相关材料,形成系统资料,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开展研讨和交流。
九、保障措施
分层、分级管理运行,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1)成立围棋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科研室成员、大队辅导员,围棋专职教师等组成,定期组织学习研究,保证课题正常进行。
2)聘请专业的围棋教师,协调社区、家长等校外一切有利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3)管理、教学、科研各司其职,进一步挖掘围棋教育功能,走持续发展之路。
落实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围棋教育规范要求。1)在行为规范常规中制定围棋教育规范要求; 2)为围棋拓展课制定棋规范要求;
3)为围棋校外交流、竞赛、升级升段中制定棋品规范要求。
十、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2、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培养能力
3、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协调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使两者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教师目标:
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源远流长。
2、提高围棋技能,拓展思维,陶冶情操。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礼仪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通过围棋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敢于独创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三)、学生目标:
1、培养特长、陶冶情操,开发智力、锻炼能力、提高身心素质和身体健康,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2、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
(二)具体目标:
1、在第一年基本达到低年级普及,实现围棋进课堂。完成对教师教练员的初级培训工作(学校、教师)。
2、在二年之内力争做到在省市围棋竞赛中取得好名次。(学生)
3、成立科研小组,充分认识围棋进课堂的重要性,争取在二年内能够使学生各学科成绩、智力因素及品德修养等都得到明显提高。并对此做出细致而大量的数字统计,以充分证实围棋进课堂的重要性。(教师)
十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月元月
1、制定创立围棋特色学校具体方案。
2、开展宣传活动,使师生和家长认识到学习围棋的重要意义。
3、组建机构,明确分工,制定制度,聘请专业人士。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至今
1、低年级推广、普及围棋课教学,实现围棋进课堂工作。
2、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选拔有浓厚兴趣和爱好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培训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经验教训,奖励有成就的师生。
十二、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机构
围棋特色教学总负责:王振中 负责领导:苏一哲
围棋特色教学总教练:徐君生
围棋特色教学教练员:屈箭飞、徐任、邓小周、吴自群 成立围棋教研室,设置组长一人,组员兼职教员4人,专职教师1人。
(二)、职责分工 围棋特色教学总负责:
王振中:负责学校特色工作的设计及总体实施工作 特色校实施组成员:
苏一哲:负责围棋特色学校的教学组织及对外聘教师的协调管 理。对外联络工作。负责科研小组工作,并对此做出数字统计,以充分证实围棋进课堂的重要性
徐君生:负责围棋特色学校的教学组织。对每个学生建立学生学围棋档案,每个学年要制定计划,期末有总结,每月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学生跟踪材料记录。配合围棋课堂教学,巩固围棋二课堂活动成果。负责围棋特色学校学生活动的组织为今后的少年棋类竞赛做准备。围棋特色教学教练:
十三、特色形式
围棋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协调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1、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围棋正式进入一、二年级课堂教学,学校专门配备围棋竞技室,每周每班授课一课时。
2、学校结合曹州围棋院组织编写适合小学生围棋学习的教案。
3、为配合围棋课堂教学,每周三下午作为围棋小组活动时间,继续巩固围棋教学活动成果。为今后的少年棋类竞赛做准备。
4、本着边实践,边探索的进取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争取在二年之内研制一套切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适合课堂教学的小学围棋课本教材。
5、对每个学生建立学生学围棋档案,每个学年要制定计划,期末有总结,负责围棋教学的领导每月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学生跟踪材料记录。
6、任课教师定期写出有关专题论文,以促进完善教学工作。
7、定期聘请围棋协会同志到学校进行教学讲座,有计划地选派围棋教学的专人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
8、在校全体教师中间还要进一步学习如何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有关材料。展开怎样通过围棋课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科研讨论会,促进该项工作在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
9、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向家长广泛宣传围棋进课堂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及社会的认可。
十四、制度管理
1、领导参与制度。
学校班子成员定期要到特色实施组参加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实施开展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专题研讨制度。
各特色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围棋特色教学开展交流、反思。针对实施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特色工作的实施水平。
3、教师示范制度
实施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围棋特色研究的深入,组织参加实验的老师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活动
4、家校联系制度。
为了使围棋特色工作得到家长社会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各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创建特色校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5、经费保障制度
学校根据创建特色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定围棋活动教室配备相关教学设施,确保创建特色工作的正常进行。
6、奖励制度
参加围棋课教学及管理的教师课时按正常课时计算;同时,学校通过对特色实施情况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第二篇:物理高效课堂习题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物理高效课堂——习题教学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三物理备课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
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分化现象,总是从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开始的。由于没有一种有效的习题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从做不起习题开始,然后慢慢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出现两极分化。
因之高效的习题教学可以起到深化、活化知识,巩固概念、规律,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面对试题无精打采的样子,有些教师则干脆把物理习题课当做是自习课,让学生做练习册或是发张试卷让学生去做,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看着班级纪律的人。还有些教师会讲评一些考试的试卷,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做做评讲,这种做法虽然较前面那个教师要好,但也只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被动地听,形式单
一、枯燥无味。学生也许听得了这一道题,但是却不会这一类题的解法,没有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习题课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活化、深化所学知识,而且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反应的过程包含着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造,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种形如“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认知结构,由于学生与新物理理论的相互认识而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出现不平衡,经过学生的习题训练,应用物理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又获得反馈信息,重新调整从而创立新的认知结构。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获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思考,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使已有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3、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物理习题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会单纯的解题模式,而是应在自身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形式,调查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论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3、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的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的形式。
4、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
5、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疑质疑、交流展示方式的组织和引导的要点
6、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法,物理学科特点,应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形式高效学习。
7、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步制定物理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8、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效课堂习题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1、探究适合农村中学,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习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意义:
1.改变以往物理习题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的现象,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成长的乐土。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献终身学习。
3.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使之成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有关物理习题课堂有效教学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堂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反思式”研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反思极为重要,为此教师
要经常通过反思教育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使教师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意识、反思是一种能力、反思是一种习惯”。校本研修将成为教师浓度学习和知我反思的载体和平台。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制定,形成课题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申请书,撰写开题报告。
2、由课题组成员通过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调查报告及分析,反省不足,以备下阶段找出应对措施。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与研究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中旬)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同课异构”教学大赛,研究课等。
3、学校组织公开研讨课,改进实践习题教学模式课中存在的问题
4、形成高效习题教学课堂模式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课堂评价体系,组织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5、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形成有特色的物理习题高效课堂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下旬——2015年6月上旬)
1、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成功经验并形成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人员通过教学实践,对如何高效完成习题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探究高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1)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去学习。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物理习题教学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养成了一定的习题做题习惯。
(二)教师业务水平普遍提高
(1)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习惯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让我们物理教师感到虽说条件有限,但只要我们创造条件,教育科研活动还是可以开展进行的。
(2)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随着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校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市、县级优质课大赛、市级电教学术论文评比,参加“同课异构”大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3)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物理教师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注意以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内涵,课题组教师先后撰写了10多篇具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
(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实验工作在我校物理备课组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师业务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我校学生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兄弟学校的赞扬和认可。
九、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推广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尝试性地解决了“如何高效开展物理习题教学活动”,“如何引领教师学生进行高效习题学习活动”等普遍性问题,并且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物理习题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本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兄弟学校的关注和赞同,积极对外推广介绍取得的成果,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充分体现和全面提升我们的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使课题研究工作向更广更深处迈进。
第三篇:《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对待师生关系,对待教学关系,对待自我和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四种变化。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透析近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性课堂本质把握的缺失,片面地追求动态生成的情境,试图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成性知识,无视生成的价值追求和生命发展,无意中步入了新理念的误区。再加上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产生了答非所问、重复雷同、貌合神离等现象,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立足于力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迅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中。
二、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辐射作用,进而推动我校数学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 1
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初步形成一整套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支撑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系。
三、研究步骤、方法与措施
1、筹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1月)
①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②撰写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本小组实验方案。
2、课题启动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1月)
举行开题会,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确立各子课题组,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3、课题实验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2月)
①2006年2月,各实验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②2006年3月-2007年12月,各实验班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组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确定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4、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对比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四、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研究目标——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次次的假设、研究、讨论、求证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学会的和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围绕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求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由此我们得出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课题组成员的育观念不断更新,在学过程中,由原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传递反馈;从原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转变为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念的更新带来了工作的动力,我们学习名师专家的先进理念及优秀教法,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努力付诸实施。全体老师人人争上实验课,他们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更
注重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去感悟。其中胥春梅老师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多次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课前“认圆”;课中“画圆”、“剪圆”、“折圆”;课后“赏圆”。三次动手操作的教学片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突出对圆的本质认识。这样把“听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荣获市级竞教一等奖。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课中,我们从典型的学生身上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讲出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独立的思想,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在表演比赛、游戏中既能表现自我的个性,有创造性,也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相互帮助,优化学习效果。从实验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所学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对所学内容有独立的选择性,在小组活动中善于讨论,善于总结归纳小组意见,自主学习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学习成绩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总之,我们的研究还很粗浅,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探索,深入领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理论精髓,为推进素质教育而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第四篇:“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4年5月
一、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学语文教学逐渐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机械生硬的灌输教学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向追求学生全面语文素质的提高转变。在这些方面,各地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和教研成果,其中不乏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做法。但就整个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浅层化、高能耗、低效率等倾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打好自己精神底子的深度来把握;教师的教学理念趋向于追求短期效益,教学方法上或过于讲究程序,或随意散漫,没有从心灵上与学生的深入的交融与沟通。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的讲解和作业的训练任务,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应付课堂和课本,这样的语文教学与时代精神,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首选课题。我们试图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课题为教改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推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
(二)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品质: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
乐;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两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开展推荐优秀畅销书活动,由语文科代表不定期地向全班同学推荐最近出版的优秀书籍,写好推荐理由,上墙公布。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将知识适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教师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学生主体。教学中知道什么地方该点拨,什么地方该放手让学生自学。
2、学生能自主学习。自己收集跟课文相关的资料。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自己提出课文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师生共同释疑,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成立课题组,做好研究前的培训
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我校于2003年3月份成立了阅读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组,由杨维诗、吴希举、杨文娟、杨少敏、刘明才、胡宁、肖述全等七位老师组成。由语文科组长杨文娟任课题组组长,聘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杨锡垒为顾问。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语文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华师一附中、沙洋中学、孝感中学等学校听课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模式’”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已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二、三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课题组老师能熟练地运用前两年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校语文老师中。进行课题结题工作,课题组老师向全校老师上汇报课,整理三年来的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三)语文阅读题常见术语
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目前已检索到的有关论著及论文附后)
2、实验研究法:课题组老师按“主动探究模式”的要求备课,然后在一个教学班实验教学效果。并将实验的过程录下来,课题组老师共同评课,肯定优点,找出不足。顾问进行点评,指出哪方面应进行改进,怎样改进。
3、观察法,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能主动的收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能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问题,能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达成学习目标。
4、经验推广法,课题组每个阶段研究之后,都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让全校每位老师都能较好地应用“主动探究模式”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目标。
(一)树立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消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比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索。
(二)寻找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彻底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于无疑处质疑,于有疑处探究解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不唯书,不唯上,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想象丰富,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三年来,课题组杨少敏老师上的《再别康桥》和《项脊轩志》均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孙延敏老师上的《读<伊索寓言>》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名,陈瑜老师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杨文娟执教的《沁园春·长沙》和杨少敏执教的《守财奴》在潜江市中语会年会示范课活动中获得表彰。肖述全老师上的《美腿与丑腿》、陈瑜老师上的《胡同文化》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一等奖,胡宁老师上的《<名人传>序》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二等奖。杨文娟老师上的《归去来兮辞》《拿来主义》《祝福》,老师上的《 》《 》,老师上的《 》《 》等观摩课,都受到学校领导、市教研室胡修金主任和全校老师的好评。
课题组组长杨文娟撰写的《巧用分组讨论法,构建动态教学时空》的论文获《文学教育》杂志主办2005年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二等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获全国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论文项一等奖。吴希举老师的《 》,老师的论文《 》,三年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地按计划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人员分工明确。保证(每周星期五下午二、三节课)单周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双周由课题组老师轮流上课,然后评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每一学期末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每一学年每位老师能够写一篇论文。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1、三年来,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师有时讲课的语言不够精练,点拨不到位,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标准的精神,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大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附:参考文献
1、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马笑霞著:《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蒋成 禹著:《语文课解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曾祥芹著:《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5、曾祥芹、韩雪屏主编:《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曹明海主编:《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7、韦志成著:《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李德成著:《阅读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9、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1、卫灿金著:《语文思维培养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12、朱作仁著:《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施良方、崔允淳 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4、查有梁、李以渝编著:《数学智慧的横向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单秀法、刘化绵著:《现代科学思维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赵树智、宋汉阁主编:《科学的突破》,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刘永振编著:《数学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9、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王朝闻著:《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第五篇:自主探究动态式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性结题报告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动态式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性结题报告 高峪初级中学课题组 执笔 张辉臣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经历了制定方案、理论学习、具体实施这几个阶段。课题组成员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从学习相关知识、理论入手,根据本校的基本情况,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学校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对在如何调动学生方面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和认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学会学习”势必成为未来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近几年,素质教育的理论已逐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实践,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反思当前的教学行为,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师授生从的双边关系、分析式的教学结构、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捆绑了学生思想;课外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捆绑了学生的手脚;课内课外一本教材捆绑了他们的智慧;考试评估仅凭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捆绑了他们的个性和信心。因此,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较低,这种教学所造就的的人才显然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插秧式”的,强调整齐划一,它以“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精英主义”为价值取向,新课标提倡“牧羊式”教学,它倡导“师生平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式也必须由“接受式”走向“探究式”,让学生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我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提出“动态式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旨在用新课程的理念武装教师,端正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充分主动到发展。我们在2008年5月就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二、本阶段重点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确定重点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设立的总目标,确定本阶段重点研究内容为:通过发放调查表、开展家访、组织师生座谈会、课堂教学等形式,全面掌握影响学生课堂活动的因素,针对因素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2008年4月以初一年级学生为整体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表、开展家访、组织师生座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调查内容见《学生情况调查表》。并对调查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编组。科学编排,划分班级学习小组。
第二阶段: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实施阶段
1、召开学生座谈会,明确动态式学习中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
2、课题组成员指导所任教班级开展同学互助合作式学习。
(1)、开展“互助合作”为主题的班会等教育活动。
(2)、举行“互助合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3)、落实班级学习小组及结对帮扶的互助任务。
3、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通过表扬激励、检查督促、家访谈心等形式,协助学生搞好合作式学习。
4、课题组成员通过每周一次课题研究会总结实验研究得失,撰写心得体会、学术论文。
第三阶段:2008年7月,总结阶段
1、搜集整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汇编成册,形成课题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检测学生进步情况以及本课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影响和作用。
3、总结实验研究结果,形成课题结论性的研究报告。
四、措施、方法 寓课改于课堂教学中。
课内创设“动态式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因素,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我们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6人或8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此外,在课堂上中,着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从而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
五、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通过研究实践,从课堂反映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上有所改变,通过课堂活动观察以及和班主任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消除了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合作意识更浓了。
2、实验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育理论知识,实验者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改善了青春期学生的孤僻、自私、焦虑、忧郁的不良心理状况,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4、通过对动态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分组有点滴体会:
1、分组的规则
目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规模要小一些,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能够占有足够的表现空间。
建议: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在4-6人,同时可以在小组内设立2人的小小组,便于合作的深入,交流的细化。
2、独立思考的规则
目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了解别人的思路、观点,同时也使没有考虑好的同学得到启发。但是,这些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建议:让习惯于吃“大锅饭”的孩子独立思考,最难的是第一步“从何想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和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3、分工合作的规则
目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世界上,团队意识最强的应属日本人,国际评价说:“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但三个日本人就是一条龙。”那么中国呢?很遗憾,正好相反。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
第一是分工,例如《概率》一课中,在统计盒子里图形的数量时,需要有人报图形,也需要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大家先分工,决定谁来报、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也就是让组内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和榜样暗示,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是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认物体时,每个小组有一个袋子,里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让一个学生按小组其他同学的要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物体。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物质环境。
4、交流的规则
目的: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建议:
(1)表达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提供练习的机会。
(2)尊重别人的发言
尊重别人的发言,就是“听”,就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听”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学习的技巧。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3)小声交流
小声交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教师要做的第二步:引导、监督规则的落实。
(二)科研成果
1、写出了“如何使课堂活起来”课题阶段性结题报告。(张辉臣)
2、朱婷婷获市优秀课一等奖,王占、毛秀娟、相龙喜、张辉臣获县级优秀课一等奖。
3、张辉臣的《物理创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公开发表。
六、暴露的问题:
1、由于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家长的思想又认识不上去,很少给于支持,认为课堂上学生那样做显得乱糟糟的,因此,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和配合。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
2、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教育者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对全体教师的关注较少,在下一步的实验过程中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
七、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2、对学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3、邀请专家指导,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估,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保证课题在实验过程中的连续性、科学性。
课题研究进行到现在,我们始终在不断的探索、研究、改进之中,针对上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下一步将按计划、分阶段、有侧重地扎实推进研究与实验工作。我们的工作做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对制约学生课堂活动的诸多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我相信,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正确指导、帮助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将此项实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