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中段课堂教学中构建“预、导、疑、悟、练、结”即“预习——导入——质疑——感悟——练习——自结”六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做法:
一、预(即预习)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
(一)读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
(三)学——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导(即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予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激趣法、咏诗诵词法、悬念导入法。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将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导入新课后,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疑(即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悟(即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五、练(即练习)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 化,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将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2、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3、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4、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 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六、结(即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较差,需要我们逐步培养、逐步展开。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设计并提出适应具体授课情境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第二篇: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1-6年级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1-2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前置性作业:
1、动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动手:制作字卡(正面字音、字形,背面组词),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3、动脑:想想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设计能统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
交流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古诗;名言警句;谚语;在课外识记的生字、词;展示图画。
二、导入新课:
三、学生在小组中读文交流,识字交流。
四、学生班级展示。(1、读文。
2、识字交流:主要交流难读的字音,难记的字形及识字方法。)
五、巩固识字。(以游戏形式展示)
六、送字回文,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
二、复习巩固字词导入(学生活动)。
三、小组练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
四、学生在全班展示。
1、学生交流对统领全文问题的感悟。
2、展示朗读,教师适时点拨,读出感情。
五、质疑和拓展。(质疑以生字提出问题为主。拓展:进行语言训练、想象训练。)
六、书写生字。(学生自主交流写字的方法)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4-6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前置性作业:
1、动口: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
2、动手:搜集并内化资料。
3、动脑:思考统领全文的问题(要求学生的批注不少于50字),质疑问难。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与文本相关的资料等)。
二、导入新课。
三、检测整体感知情况(主要检测小组成员熟读情况,对生字、词的理解,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四、小组讨论。
1、对核心问题的理解。
2、质疑问题的理解。(小组内理解不了的问题,在班级展示时提出。)
五、班级展示及教师点拨。
1、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
2、教师点拨(教案中一定要预设点拨的内容及方法,包括:难解问题;学习方法;资料的补充。)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与文本相关的资料等)。
二、全班继续交流展示。
三、总结学习收获(知识、方法上的收获,思想上收获。)。
四、拓展训练。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片段的仿写。
2、精彩片段的赏析。
3、课外阅读及积累。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3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前置性作业:
1、动口: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
2、动手:搜集并内化资料。
3、动脑:思考统领全文的问题(要求学生的批注不少于50字),质疑问难。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名人名言、历史故事、与文本相关的资料等)。
二、导入新课。
三、学生在小组内读文交流
1、读书交流。
2、交流重点字的音、形、义。
四、班级展示:
1、读书展示交流(主要看学生读书的熟练程度)。
2、交流理解词语及所采用的方法。
五、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对统领全文的问题。
六、班级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对统领全文问题的理解。
2、学生交流对精彩句子的感悟及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并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
二、继续全班展示交流。
三、总结学习收获(知识、方法上的收获,思想上收获)。
四、拓展训练。
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生字扩词。
2、仿写句子及片段。
3、课外阅读及积累。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新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两分钟由我主持,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节的课前两分钟到此结束,请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下面把时间交给**老师。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三、班级展示,获取新知
汇报方式:大家好,我是**组的成员,我给大家汇报交流的是„„。
以上是我们组汇报交流的内容,请大家对我们的汇报进行补充和评价。
另一组上台尽量不交流同样内容。
四、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教学手记
附:前置性作业:
“*****”课前小研究
班级
姓名
组名
1、自学课本P——P页,了解***相关知识。
2、探究“*****”并填写研究报告单。
我学会的 知识我的例子
或方法我的发现我的提醒我的疑问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两分钟由我主持,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节的课前两分钟到此结束,请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下面把时间交给**老师。
一、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二、小组内纠错改错
三、班级纠错交流
四、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教学手记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两分钟由我主持,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节的课前两分钟到此结束,请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下面把时间交给**老师。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三、班级交流,质疑释疑
汇报方式:大家好,我是**组的成员,我给大家汇报交流的是„。
以上是我们组汇报交流的内容,请大家对我们的汇报进行补充和评价。
另一组上台尽量不交流同样内容。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升
教学手记
英语学科生本课堂模式
一、前置性作业
1、单词教学:听录音跟读本课新单词、新句型。
2、对话教学:了解对话的语言环境,跟读对话。
3、阅读教学:听录音,初步感知,了解大意,完成课后练习。
二、课前两分钟
复习旧知识(游戏活动巩固)
三、新课呈现
呈现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四、小组合作
小组互帮互学,完成教学任务
五、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分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共性、难点问题教师点拨。
六、拓展应用、拓展创编、汇报表演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重点、布置作业(本节作业,下节课前置性作业)
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两分钟由我主持,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节的课前两分钟到此结束,请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下面把时间交给**老师。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学,获取信息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有些可以课内完成,有些可以提前布置。)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四、班级展示,获取新知
汇报方式:大家好,我是**组的成员,我给大家汇报交流的是„„。
以上是我们组汇报交流的内容,请大家对我们的汇报进行补充和评价。
另一组上台尽量不交流同样内容。
五、教师点拨,质疑拓展
教学手记
科学学科生本课堂模式
一、前置性作业
1、收集、整理新课教学重、难点的资料
2、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二、课前两分钟
小主持人介绍本课的背景资料、小故事
三、新课呈现
呈现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四、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学目标
五、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分小组汇报,学生评价,共性、难点问题教师点拨。
六、拓展应用、拓展创编、汇报表演
可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加以拓展创新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重点、布置作业(本节作业,下节课前置性作业)
第三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讨论研究稿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学期我乡语文学科结合“有效教学”课堂过关活动,尝试“目标导学”的研究。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我们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导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导学方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其次,“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导学案”的编制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基础知识:包括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字词(包括会读、会写等),课后要求背诵的精美段落等。
二、基本技能:
1.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学习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者写一些小练笔。
2.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导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他们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目标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导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导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
当然,“导学案”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我相信“目标导学”之路会越走越开阔!
附:
中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初步安排
一、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可从质疑课题开始,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三、生字词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因课前学生已通过预习单对生字词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疑惑。
2.班级交流。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有侧重点地引领学习进行生字词的学习,正音,描红,释义等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
1.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可采取开火车等形式自主朗读正音,特别是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带领其他同学学习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如有必要,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班级交流。五、三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归纳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六、根据不同的课型,学习课文的一到两个自然段,为下堂课作准备。
七、布置作业。
中高年级语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初步安排
一、复习旧知,自主表达
可以朗读或听写有关词语,引导学生选用词语表达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表达上一课的学习收获。
二、精读品味,感悟语言,体会感情,品评人物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教师预设的核心问题,细细品读,提醒学生读书动笔,写出研读体会等,从而感悟语言,体会感情,品评人物。
2.小组内自主交流研读感悟,全班交流,师生补充。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或根据要求背诵相关段落。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规范化的语言,关注语言表达形式,以文为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练笔。
四、拓展延伸,自主阅读
根据课文的主题或体裁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五、检测反馈
第四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生本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生本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巧妙的语言智慧地引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蹲下去看,走进儿童的世界,走进儿童的心灵;站起来引,促进儿童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最近几年,我校大力提倡“生本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文化,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上,针对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能力。
一、蹲下去看——
1.以“儿童的姿态”营造人文润泽的课堂
教育民主是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的。他曾指出:“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成为乐园;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有些教师往往端着“知识权威”的架子,陷入自以为是的偏执中却不自知。想想,您是不是常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理解。
一位教师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学完课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消亡,你心情如何?”这时学生们表情凝重,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学生霍地一下站起来说:“老师,我感到很高兴!”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而后,同学们发出了一片嘘声,但这位老师鼓励他说:“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真好!说说你的理解吧!老师会是你最忠实的听众。”他抬了抬头,继续说道:“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消亡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它的消失是有价值的,是令人高兴的。”相信每个老师听到这番话,都会感叹这是个多聪明、多会多角度思考的孩子呀!而这位老师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营造了一个人文润泽的课堂。相信这样的课堂是受孩子欢迎的,这样的课堂会让孩子的个性飞扬。
课堂上,只有真正尊重孩子,时刻以“儿童的姿态”去思考,去亲近儿童,才能营造一个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2.以“儿童的情感”探求富有张力的教学方式
课堂40分钟怎样吸引孩子?我们需要探求富有张力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爱怎样学?我们又该怎样教?为此,我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发现受孩子喜欢的教学方式排名为:做游戏、讲故事、师生互动、进入生活情境„„ 篇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 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
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中段课堂教学中构建“预、导、疑、悟、练、结”即“预习——导入——质疑——感悟——练习——自结”六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 实践与研究。
具体做法:
一、预(即预习)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一)读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 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三)学 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导(即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予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及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激趣法、咏诗诵词法、悬念导入法。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将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导入新课后,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疑(即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悟(即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五、练(即练习)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将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2、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3、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 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4、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六、结(即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
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较差,需要我们逐步培养、逐步展开。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设计并提出适应具体授课情境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篇三: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
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教学中构建“预、导、疑、悟、练、结”即“预习——导入——质疑——感悟——练习——自结”六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实践与研究。
具体做法:
一、预(即预习)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一)读 1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 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三)学 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导(即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予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及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激趣法、咏诗诵词法、悬念导入法。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将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导入新课后,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疑(即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2 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悟(即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五、练(即练习)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将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2、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 3 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3、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4、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六、结(即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较差,需要我们逐步培养、逐步展开。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设计并提出适应具体授课情境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第五篇: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集锦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集锦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一:生本教育如何运用到语文课堂 邓特强调,生本教育就是激扬生命,激活动力。可以说每一个生命体都有提高的欲望,都有内在驱动力,就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将生命主体本身所具备的巨大能量激发出来。结合郭教授的理论和平时英姐的指导,我尝试着将生本教育运用到语文课堂中。
1.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在上现代文新课之前,我们会布置前置作业,如“读了本文你有什么疑问?有何感想?文章哪些内容打动了你?你从中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只有认真地解读文本,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才能使课堂上的讨论不流于形式,避免课堂表面的热闹。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初次感受,不干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地解读文本。课堂有太多的生成,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用心点评学生的发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明显的知识点错误;第二,观点正确;第三,观点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只点到了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第一种情况,是纠正学生明显知识性的错误。第二种情况,不是片面地给学生戴高帽子,一味地说“好”“很好”等词,要说出学生发言好在哪里?好的本质。对第三种情况,不能模棱两可,让其他学生找不到方向,雾里看花。而应该从尊重学生和知识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中肯的评价,学生会因老师的点评,在识见上有所提升,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对文本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做出中肯的点评,也是生本教育的一个体现。
3.开发家长资源,拓展延伸语文课堂。我们一直强调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任何一门科学都源自于生活,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也可以还原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开发家长资源恰好可以拓展延伸语文课堂。学生平时与社会接触少,我们邀请家长来讲课,家长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或讲述自己奋斗经历、人生感悟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家长的讲课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同时,家长上课,也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一种方式。孩子可以从别人的父母所讲授的内容中,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期待什么。这样可以促使孩子更爱他们的父母。教师和学生家长三者在活动中也增进了了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无论是语文教学方面,还是德育方面,都大有裨益。
生本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即 郭教授提到的,生本教育就是建立一个为而不争的教育成长世界。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我能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快乐的成长环境。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二: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420字)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 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 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 薄的认识。
一、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 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 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 罗列,过于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 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 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 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 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 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 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 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 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 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 思维、发展智力。
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 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 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 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 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 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 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 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 巩固发展。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有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学 生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学生互相参观试卷,然后说出自己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说了优生的名字,同样学习优的学生也有说学习差的学生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 互相学习。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 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 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 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与“生本”(1752字)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第三四小节,用心体会:弟子们是如何来找寻“最大的麦穗”的?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生自读体会)
生:“弟子们埋头向前走。……他们总认为最大的一穗还在前面呢。”我觉得,弟子们找寻麦穗是认真、仔细的。
生:从“并不满意”可看出,弟子们摘麦穗并不情愿。既然不认为它是最大的麦穗,弟子们又为什么要摘呢?弟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才是最大的麦穗,他们只会盲目地挑拨,一再地错失良机和浪费麦穗颗粒。生:弟子在寻找麦穗时很用心,很认真。但他们总认为自己见到的不是最大的,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所以一再地错失良机。
生:我从“看看”“用心地挑挑拣拣”中看出弟子们找寻麦穗是很努力的。但他们无法对麦穗作出准确的判断,虽然“试着摘了几穗”,又“随手扔掉了”。所以最后走出麦地时“两手空空”。由此,我想到:人的一生有许多机会,但如果你不抓住机会,你就会虎度光阴,一无所获。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大家都感觉弟子们寻找麦穗是认真的,具体从哪些词语感受出来呢?(学生读出相关语句)是呀,两个“看看”,还有“用心地挑挑拣拣”可以看出弟子们找得很仔细。那为什么没有找到呢?(学生又读文中句子)是呀,从“埋头”“低着头”可看出,他们的眼睛只盯着眼前,搜索寻找的范围是比较小的。而“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可看出他们对自己挑选的麦穗并不满意。而且有的是“摘了”,又随手扔掉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呀?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出示: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生:(读这两句话)他们认为自己看到的不是最大的一穗,最大的还在前面呢;以为选择的机会还很多,也许能碰上更大的麦穗呢!
师:是呀,机会就在一次次的犹豫中溜走了…… 反思:
文本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莲山课件教学的实效性最终是由对文本的把握和运用来检验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文本来展开个性化的阅读呢?
由以上教学片断看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仅能浮光掠影地从文中获得一点大概的印象,有的能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深入体会。如何指导并提高学生“抓关键词句来体会”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点拨。当学生回答粗浅时,我们适时追问,引导他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作深入的思考;当学生回答深入时,我们及时表扬鼓励,为其他学生提供成功的范例;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决,而要根据他回答的情况来巧妙引导。下面结合上述教学片断具体讲讲。
例如:当学生仅仅读出相关句子,说出一点儿体会(弟子们找寻认真)时,教师可追问:从这段话的哪儿来看出?/体会到?引导他找出关键词:两个“看看”、“用心地挑挑拣拣”,再读读这几个关键词,并在脑海中想象“弟子们“用心寻找”的模样(或者也可以演一演,以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便较为到位,且能“依据文本”,“有感而发”,改变阅读时的“泛泛而谈”,增强阅读感悟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在学生能依据文本理解比较到位时(第四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轻轻点拨:某某同学理解透彻,关键在于她能细读课文,并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思考,不仅理解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深刻的体会。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引导,比较实在,效果也好。因此,以上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紧扣“埋头”“低着头”感受他们找寻时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一块等等。
同时,在组织学生交流自学体会时,也要注意回答学生的层次性。如将平时阅读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放在后一点,避免他的回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影响其他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交流的不同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在点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依据文本来深入感悟。可通过朗读、找出关键词句,通过想象,让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孩子的眼前、心里活起来,动起来,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水平,同时,在不断深入的交流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充分利用“生本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四:生本课堂教学反思(3171字)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这半年来的教学工作,不禁感慨万千:有刚参加工作时的兴奋和激动,有遇到挫折时的沮丧和苦恼,有取得好成绩时的喜悦和欣慰,也有工作失误带来的遗憾和反思;有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刻,也有让人苦恼的短暂瞬间;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有取得成绩后得到的回报和谢意。这半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现将这半年来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教学常规工作:
1、备课:在备课工作中,我主要采用“自备→集体备课→再自备”的模式以及“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的方式进行。
在学期备课中,我通览教材,积极钻研新课标,研究新课标的教法,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写出每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还有助于讲课时分清楚主次、突出重点,总揽全局,居高临下,为制定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据,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了解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及早进行准备,也有利于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及参考书籍的准备。
2、上课:为贯彻落实学校倡导的生本课堂,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和展示阶段都非常积极,在每一堂课上,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我只扮演好我的导演的角色。当然,在遇到某些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时,我也讲授的比较详细,对于这种状况,我认为,还是在前置作业的设置上没有完全设置好,对于每一个问题,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应该有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的好方法,以后再遇到这种抽象问题的时候,更要注意前置作业的设置,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中,把更多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的手中,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实体和主人。我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在于,我的普通话讲的不是特别标准,正在努力的改善中,语言不够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不够干脆、不够有感染力,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学习,对于课堂管理也不够严格,学生有问题时,会出现不举手或者不站起来的状况,以后还要多向课堂管理比较好的教师多多学习,与他们多多沟通和交流,加强对自己课堂的管理能力。
二、对生本课堂的初探和反思
由于学校一直倡导生本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打造智能化生本教育的高效课堂,所以,参加工作的这半年以来,我除了研究专业知识,还对生本课堂做了一些研究。我所理解的生本,就是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而设计教育思路,一切围绕着激扬学生生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探究的平台,充分信任学生,重点依靠学生,培养学生汲取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自行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中得到能力和知识的同步发展。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但要真正落实生本教育的理念,实施生本课堂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学改革的困难是有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正视困难,科学发展,急于求成无异于拔苗助长。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积极进取,大胆尝试。在构建智能化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有以下几点反思:
1、提高教师自身的认识和素质
毋庸置疑,我们现在的教师当年在学校学习时,接受的都是师本的教学模式,当时的学生都只是听众,教师才是表演者,在这种模式下成长的教师,无疑都已经习惯了师本模式。要想实行生本模式,教师首先要统一认识,只有教师从思想上和认识上接受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摆脱掉根深蒂固的师本模式,才能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打造出生本教育的高效课堂。教师接受生本教育理念,只是推行生本教育的第一步,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从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追求完美的自己,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课程越来越多,课堂时间越来越少,我认为,一堂课的内容再多,也能找到几个重点和难点,课上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了重难点之后,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有些知识,学生自学就可以学会的,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复讲解,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自学能力,要依靠他们,而不是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全部在课堂上讲授一遍,要有重点的给学生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真正的生本。在新课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讨论重难点、展示重难点,最后对于学生想不到的地方或者理解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再进行点拨和讲解.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行生本模式,在大多数课堂上是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的,但是教师上课时发现,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在小组内讨论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只是一个旁听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内因有可能是学生本身很内向,不善于与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勇敢地去表达,去沟通,慢慢的克服不善于表达的缺陷;教师在指导小组内的讨论时,要注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从各方面找原因,杜绝这种小组内“一言堂”的现象。
另外,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理念而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不能总是奉行“拿来主义”。课堂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生本教育,我们一直在探究和学习中,就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携手并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使我们的智能化生本课堂越来越完美。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参加工作的这半年时间,在各位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虽然每一份教案和每一堂课都全力以赴,但是我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首先,我对课堂管理不是很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非常严格,在课堂上有时候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举手或者不站起来的情况;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有少部分同学趁机聊天,不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展示时,有的小组在下面起哄;交作业不及时等等情况,这些都与我的课堂管理不够严格有关,我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堂和学生的管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其次,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有感染力、表达不够干脆,在课堂语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这方面需要像语言表达好的老师多多请教,多多与他们交流和沟通,争取尽快把这个不足弥补;再次,虽然努力研究了新课标,课时详解等资料,还需要进一步的多熟悉教材、研究新课标等,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上、知识点的讲解上更透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最后,平时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不够多,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平时比较少与学生谈心,每次谈话都围绕化学的知识来了解,比较少了解学生的生活等方面的事情,以后要多多去班里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谈心,多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
一个学期下来,发现学习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尽快的成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合格的智能化生本课堂上的教师,成为我校合格的教师。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反思五:以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999字)作为语文老师,我深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堂上认真执教,耐心引导,灵活应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堂教学中 我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轻松幽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面对教育形势的需要,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学习,在学习中了解先进经验,树立自己对课改的认识,勇于挑战经验,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组内“两杯”赛,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给学生热情洋溢的鼓励,给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合作学习、片段表演、小辩论等形式引入课堂,不仅使学习变难为易,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表演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让他们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观念、思路、途径,跳出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授课后,能认真总结,吸取教训,补缺补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还注意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更能接受老师的帮助。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还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广泛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法杂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论文,编写教案,经常进行课后反思,认真写好课后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主动多听课,一期来共听课25节,并认真参与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