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由于高尔夫运动低冲击、无身体对抗、安全系数较高等特征,在开展高尔夫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做法无疑是不科学的。为了降低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风险,为高尔夫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就针对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从躯干、上肢以及下肢入手分析了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和损伤机制,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归纳了高尔夫教学中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常见原因,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对高尔夫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高尔夫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高尔夫运动属于一项低冲击、无身体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安全系数比较高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但是这并不代表在运动的过程中就不存在运动损伤,实际上,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每年约有60%的职业高尔夫球手与40%的业余高尔夫球手仍然会遇到运动损伤的问题,并因此对运动训练的开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运动损伤事故仍然是高尔夫运动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开展高校高尔夫教学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却由于高尔夫运动低冲击、无身体对抗、安全系数较高等特征,就忽略了对于运动损伤问题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很少针对运动损伤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导致运动损伤问题成为了目前影响高校高尔夫教学质量与成效潜在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等,对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高尔夫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此来进一步降低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风险。
一、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检索收集与整理分析和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在开展高校高尔夫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常见于如下部位:
一是,躯干部位的损伤。躯干部位的运动损伤主要为背部损伤或者是下后背损伤。背部和下后背运动损伤是高尔夫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尔夫运动中,全挥杆动作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动作。全挥杆动作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瞄球准备、上杆、下杆以及击球和随挥早期、随挥后期几个部分。其中,主要发力是集中在下杆和击球时期,在随后的随挥早期和随挥后期,学生的身体将会以髋 部为轴,随着挥杆动作完成的惯性而产生旋转。此时如果出现用力过猛或者是击空的问题,就容易造成过度挥摆,在过度挥摆是在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是长时间练习,休息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就很容易因此而造成腰部损伤。除此之外,在击球瞬间的剧烈扭转有可能使得学生的身体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出现胸椎后关节空间位置紊乱以及肋椎关节的错峰或者是半脱位,导致急性背、胸部疼痛等问题,并有可能会因为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出现,引发慢性背部损伤。
二是,上肢部位的运动损伤。上肢部位的运动损伤多见于肘部、腕部以及肩部。肘部和腕部之所以会出现运动损伤,据分析是因为,在高尔夫挥杆的过程中,学生的手部与球杆接触保持的最为贴近,而且在挥杆的过程中,手腕的控制对杆头轨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整个运动过程最后传至杆头。因此,学生在进行挥杆练习的过程中,在最后阶段,手腕需要承受很大的力量,一旦力量的传导不够顺畅,就会造成运动损伤。而肩部运动损伤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挥杆的过程中,需要身体的整体协调运作,此时,学生肩部距离球杆的位置是仅次于腕部和肘部的。如果在上下杆的过程中,学生肩部的转动不够灵活,挥杆的动作就会因此受到牵制或者是阻碍。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往往就会造成击球失误的问题,击球失误则会因为力量释放不到位而反作用于学生的身体,被作用的身体部位,也就是肩部就会出现运动损伤。
三是,下肢部位的运动损伤。下肢部位的运动损伤相对于躯干部位和上肢部位的运动损伤来说,发生率是相对较低的,常见的主要是膝部损伤、踝部损伤。高尔夫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膝部损伤和踝部损伤,是因为在高尔夫挥杆的过程中,膝部和踝部需要承受身体因为扭转惯性或者是抑制惯性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支撑力量不足,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损伤的问题。
二、运动损伤的成因
通过文献分析、教学观察和学生访谈发现,在高尔夫教学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安全意识差。高尔夫球教师和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对于高尔夫运动创伤的认识,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差,忽视了高尔夫运动损伤对身心所造成危害和出现的可能性,在思想上麻痹大意,从而成为了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运动技术不规范。在开展高校高尔夫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高尔夫技术动作要领的领会不透彻,以至于对于动作技术的掌握不够规范,出现动作僵硬、协调性不够,甚至是错误动作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出现。
三是,运动量过大。在开展高尔夫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或者是学生由于盲目追求教学训练成效,运动量的安排不够合理,常常会因为运动量的安排过大,超出了学生所能够承受的范围而引发运动损伤。
四是,场地环境欠佳。如果开展高尔夫教学训练活动的环境过于嘈杂,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心烦意乱,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也毫无头绪,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链条,常常会给运动损伤的出现埋下隐患。
五是,身体素质差。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顺利完成挥杆动作,并进行长时间的动作练习的前提。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缺少有效的体能训练,就常常提高运动损的发生率。例如: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群无法承受太大的运动负荷或者是灵活性较差,在遇到碰撞或者是扭转时,就常常会引发膝关节损伤的问题。
六是,准备活动不科学。因准备活动不科学造成运动损伤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准备活动不充分,使得学生机体各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活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唤醒,仍然处于消极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高尔夫教学与训练是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第二种情况是准备活动过量,使得学生的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此时,如果开展高尔夫教学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大负荷或者是高强度的联系,就很容易因为机体疲劳而造成肌肉劳损、关节疼痛等运动损伤问题。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常见的部位和致伤的原因,为了降低高尔夫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特提出了如下几点预防措施:
一是,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高尔夫教学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首先就是要从思想上入手,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等方式,让高尔夫教师和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必要的预防知识,促进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
二是,注意高尔夫运动技术和技巧的正确掌握。在技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技术动作,尤其是挥杆动作的规范性,学生一旦出现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问题就要及时的给予干预和指导,以确保学生对于高尔夫运动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正确、规范掌握。
三是,注意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的安排。这里主要指的是运动量的安排。针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安排时,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并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后续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渐提升运动量。
四是,要注意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营造。尽可能避免在过于嘈杂或者是喧哗的环境中开展教学,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给运动损伤的出现带来可乘之机。
五是,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工作,根据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个人身体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
六是,要注意做好科学的准备活动。要做好科学的准备活动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体质水平和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活动量不宜过大,但是同时也不宜过低,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相适应。除此之外,而且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尽可能的与教学内容有所关联和衔接,以确保准备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航.浅析高尔夫运动的损伤与预防[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2]胡来东,甄子会,郭凡清.从运动安全角度对各项目损伤特点归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3] 李淑媛,孙久毅.高尔夫运动相关损伤的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4] 阮哲.世界高水平高尔夫运动员挥杆动作中肩髋关节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对在校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许是他们最主要的运动时间。由于缺乏对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容易导致身体的一些部位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教师在教会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如何教导学生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笔者根据几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教师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使之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病史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症,掌握哪些学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注意这些学生,以免发生意外。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适合此运动,身体不适但碍于“面子”不愿告诉老师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必要时进行劝导,要及时和这些学生沟通或者通过家长的反映,进行辅导,以免发生意外。这类学生我就碰到过,她原来身体健康,在课前也没有告诉她身体不适,但在练习中发生了意外,下课后她才告诉我她近来身体一直不适,但碍于“面子”就没有告诉我,教育后她也知道自己的错。但从这件事后,我就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进行了解掌握,再也没有出现过同类问题。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使身体器官和肌肉组织能够达到锻炼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异常
准备教学内容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合适的难度会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有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学生练习没激情;难度过大,学生没信心,易受伤。所以内容准备要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安排。
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手段。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厌学心理,容易引起意外事故;不合理的组织更是引起以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练习前抛实心球时,学生间距不够或不在口令下统一进行,很容易发生事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分。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法带领学生学习和体验,更要密切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保证教学正常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
五、即时有效的放松整理。
锻炼后,要注意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及时消除疲劳;进行自我或相互按摩。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更不能用冷水浴,用温水浸泡,有益于消除运动疲劳。如发现身体异常,立即报告并尽快去医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以便迅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六、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
场地是一堂实践课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等等。
上课前老师要检查场地器材,特别是要检查器材的摆放是否合适,例如: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投掷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时常出现,为此平时要以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加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教师要认真做好运动场器械设备的管理,从而使体育教学中的损伤减少,让体育的真正作用得到发挥。
第三篇:浅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范文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摘 要:本文归纳了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了运动损伤的意义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相应的参考。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 预防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
1.1运动损伤的概述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之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它多与体育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研究总结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治疗效果、康复时间等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也为改善运动条件,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1.2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首先,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二是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中暑、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1.2.1出血
健康成人全身血液总量在4000~5000ml左右,平均血液分配量为75ml/kg。若急性大量出血达全身血液总量20%左右,人即可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等全身贫血症状。若出现量达30%即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2.2骨折
骨折在体育运动中是常见的损伤。发生骨折当时疼痛较轻,随后疼痛较重。活动时受伤肢体则更疼,若持续疼痛,可引发休克。骨折时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发生局部出血和肿胀。若软组织较薄骨折的部位表浅,血肿渗入皮下,形成青紫的皮下瘀斑,亦可因血液沿肌间隙向下流注。在远离骨折处出现瘀斑。四肢长骨完全骨折时,骨折处会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移动肢体时因断骨端相互摩擦而出现摩擦音,这是完全骨折的现象。1.2.3关节脱位
直接暴力打击引起关节脱位者较为少见,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关节脱位。如跌倒时,只要是肩关节处于上臂外展位,用手或肘部着地都有可能发生肩关节前脱位。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是肘关节后脱位和肩关节前脱位。任何外力只要使肘关节过伸或外展致使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都能引起肘关节后脱位。如常见的,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又猛烈冲击肱骨鹰嘴窝,使肱骨下端前移尺骨鹰嘴后移,引起典型的肘关节后脱位。1.2.4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轻度影响学习,重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家庭、个人都带来不应有损失。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开展课内体育活动,对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与运动项目、技术特点、身体状况等有着密切关系。中学生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就更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如何预防呢? 3.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克服麻痹思想
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常因体育教师或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存在某些片面认识,不重视安全教育,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3.2培养稳定心理状态
锻炼者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发生有一定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恐惧、害羞、急于求成等,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原因,某些中学生缺乏锻炼知识和经验,好奇心大,好胜心强,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或冒失地参加运动,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要克服上述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心理状态去参加体育锻炼。
3.3体育场地、器材、服装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要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符合卫生要求的场所或体育场馆进行教学。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运动服要选择宽松、柔软、有弹性的运动衣,还要色彩明快、吸水性能好的服装。冬季寒冷要穿质地较厚的运动衣,夏季炎热要穿轻而薄或半袖运动衣。如果直射日光强还要戴帽。总之要避免中暑、感冒及紫外线的损害。运动鞋要选择透气性能好、尺寸合适,鞋底有弹性,鞋面要平滑柔软,结实耐用,落地稳定好等。此外还要穿棉线袜。3.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惰性,增强各器官系统功能,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年龄小,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3.5掌握动作要领和遵守纪律
技术动作错误,违反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力学原理,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前滚翻时,因没有低头而引起颈部扭伤;接排球时,因手形不准确而引起手指扭、挫伤。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估计那些动作不容易掌握,那些动作容易受伤,事先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3.6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要适合学生特点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是要注意运动器官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病后的体育活动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大。中学生活泼好动,既使出现疲劳,仍然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愿望,对此要特别注意,给予适当调整。要贯彻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3.7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倍加小心,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教学科目中,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加强保护。例如:在“山羊”或跳箱上做腾越动作时,教师要思想集中,站位合理,方法正确,保护及时。教师一般站在器械左前或右前方,一手握学生大臂,另一手扶其背腾越,落地时帮其臂上举,保证平稳落地。在球类及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顺势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以肩背着地前滚翻,切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同时屈髋、屈膝。不要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进行活动。如没有合适的场地,活动的节奏要放慢。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因长时间在坚硬的地面上跑、容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3.8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证。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此外疾病发作期,如感冒或扁桃体炎仍发热的病人也不宜锻炼,否则对恢复健康不利。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
因此,总体来说,我们对待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应当是: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损伤的早期症状,抓思想麻痹的倾向和苗头)。这样我们就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小结
4.1根据科学化预防原则,针对该运动损伤的特点进行正确的预防和处理。4.2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与运动损伤的不同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4.3要以合理而有效的预防手段进行预防,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
[2] 程法国
体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
2002、(4)[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
[4] 吴军民
避免学生意外损伤的七项措施 [J].中国学校体育
2005、(1)
第四篇:预防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探讨
预防小学体育卫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探讨
摘要:当前国内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因缺少应有的体育运动生常识,所以假如小学生有受伤的状况发生,变极易导致不可避免的痛苦与麻烦出现。尽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难防止完全没有受伤的情况发生,可是我们尽可能的使用适当的对应措施预防与减少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损伤的产生,这是目前教育界体育教师们在教学中不可逃避的重要问题。对此,本文将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预防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分析探讨
一、关于运动损伤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运动损伤,是近年间体育教育中衍生出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指的就是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里运动者身体出现的各种损伤。常见性的运动损伤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挫伤、韧带拉伤、肌肉拉伤、骨折、扭伤、脑震荡)。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个案并不少,如某位学生由于足球比赛导致脚踝扭伤;又如某学生在田径运动集训中,由于未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致使韧带受伤等。
长期以来,因为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导致小学生意外受伤的运动损伤经常出现,因此产生的经济纠纷与民事诉讼也与日俱增,如此一来,不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为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及心理压力。
二、预防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
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让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进而增强体质, 同时让学生的身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实现德、智、体的全面性发展,为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而服务。但是如若在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不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就会发生各种运动损伤意外事故,轻则对伤者的学习与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重则能导致残疾,更甚者可危及伤者生命。由于运动损伤为集体和个人造成的莫须有损失,不但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提高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也会导致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所以,全面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工作,提高预防工作的积极性是让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形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运动员自己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因素。
2.不懂得规避运动中的意外发生,从而导致因为运动而造成伤害,缺少相关知识,教师没办法在学生运动时给予危险提示与教育,所以造成了学生经常会因运动而受到损伤。
3.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是必要的。热身运动能够使人体微微发热并起到对学生的大脑神经与肌肉的刺激,使身体每一个器官都处于运动状态,明显提高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热身运动时让身体的每个部位从静止的状态逐渐发展到即将运动前的紧张状态,让身体充分做好即将承受剧烈运动的准备。
4.除学生自身以外的其他原因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如:天气环境,比赛方式,教学方式,场地等。
5.体育教育的实质应该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进行递增式教育,体育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教学大纲时既要达到教学目标又要注重学生安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完全掌握,杜绝潜在的危险。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训练应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切莫急于求成,对于一些强度较大的身体运动应当安排在体育课最后部分进行适当的训练减小伤害的可能。
6.教师应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男生和女生运动量的多少,身体承受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适当教学,不能违反体育教学“安全第一”的原则。
7.面对不符合安全运动要求的天气状况、运动环境、运动场地、运动器械、防护器材、服饰等应及时停止体育课程或者更换环境,避免带来严重的后果。杜绝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能。
四、有效预防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建议策略 1.加强运动损伤防范意识
小学体育老师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强关于运动安全的意识,在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以及体育比赛中,摒弃粗心大意、险中求胜的思想,落实贯彻防范运动损伤为主的宗旨,弘扬优良的体育精神。
2.科学编排体育课程、体育训练以及体育比赛
体育教师以小学生的实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与已有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根
据,编排最优化的体育课程,预估什么动作不易于操作,什么特具技术性的运动动作会导致损伤发生,对所要教授的课程要胸有定数,对可能发生的状况预先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让体育训练与基本技能教学得到全面性的加强。
其中体育教师对运动负荷需要把握有度,进行适当的安排,特别要堤防某些体育运动对小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局部承受能力以及预估万一学生发生损伤后的安排,切勿一味沿用单一的训练方式,容易增加局部承受压力。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跃与好动,即便身体已是疲劳状态,由于天性使然,仍对体育运动展现出浓郁的愿望和兴趣,就此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遏制与调节,切勿操之过急、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适当控制运动量。教授新的运动动作时,必须给予规范的示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先分解后连贯教学的教授原则。
3.运动前必须有充足的准备活动
进行强烈的体育运动之前,都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按照即将授课的内容或比赛内容决定,准备活动不仅需要普遍性的还需要有专项性的,必须让准备活动与授课内容契合。体育运动教学中,负担量比较大的与易伤的身体部位,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此外,要决定准备活动的量,必须掌握好班级小学生的不同特点,还要注意天气情况、课程训练的具体情况或比赛的实际情况。通常来说,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运动基础薄弱、所需运动时间比较短、天气较为寒冷等情况下,准备活动量就可适当的大一点;反之,准备活动的强度就需要适当的小一些,时长短一些。对于易伤的身体部位,准备活动需要更加严谨些,整套的准备活动必须有序进行,切勿操之过急,活动量,以身体开始发热、微微出汗之时最为相宜。最后,准备活动完毕时间距正式体育运动授课时间1-4分钟最为合适,体育课中如果间歇时长过久或转到别项运动训练时,也需要补做相应的准备活动。
4.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保护,在带有器械的体育训练与一些体操训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繁复而多变的、动作比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失误或是跌摔都是常见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小,发育未完善,肌肉力量比较弱,而且判断力与控制力也不足,在学习新的动作之时,教师应当时刻给予足够的注意,及时提供保护与帮助。
除此以外就是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了,小学生除了获得教师的一定的监督保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方法。例如,身体失衡时,要即刻往前或向后跨步,以维持身体的平衡;由高处往下跳,应当是前脚掌先落地再弯曲膝盖,这是缓冲作用的增加等。
5.加强保健指导
小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参加体育运动训练与锻炼,需要进行定期的体检活动。有一些小学生因为自身身体上的原因不适合做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并且这部分的小学生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与定期的身体检查。对于学校运动的基础硬件,校方应实时进行检测与维修,还要做到定期的设备保养与消毒,确保其安全性,学生在运动时也必须穿着适合运动的服饰,严格杜绝不安全隐患的出现。
五、结束语
面对在校学生时有发生在体育运动与课余活动的身体损伤的问题,校方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监护人应对其予以最高关注,并以学生的安全作为教学的第一要素,让学生开心而来,安全而归,然后再发展体育事业。参考文献
[1] 韩家传.预防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12):15-16.[2]付厚洁.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的探讨 [J].速读旬刊.2017.(3):10-11.
第五篇: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摘 要: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排球运动,在排球课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损伤。通过了解、分析高校运动员排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防范意识不到位、排球技术动作不正确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时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根据损伤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排球教学质量,防止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排球;损伤;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排球运动平时排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概率很高。由于排球运动的技术特征决定了排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另外,排球运动中的动作多以倒地扑救、起跳、反应速度快和身体各部位与地面碰撞等特点,这就导致了排球运动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高校排球运动员和普修学生共100名,男60,女40。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和普修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发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达95%。调查问卷与长期排球运动教练员一起制定从而得到对论文有价值的数据。
1.2.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中获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1排球运动常见损伤部位
排球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对空中的来球做出及时的反应后,把球打向特定的目标。这就要求运动员做出快速的反应,要求身体要有爆发力。其次,由于和地面过多的接触,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再次,排球运动在完成动作时要有较高的时空感。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运动的技术要求与运动损伤的部位有密切联系。在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中,表明被调查者都有受过相关的运动损伤。
2.2踝关节部位损伤原因
踝关节的扭伤可以分成内侧韧带扭伤和外侧韧带扭伤两种,其中常见的扭伤有踝外侧韧带、踝内侧三角韧带等部位的扭伤,受伤的脚踝会出现压痛、疼痛和肿胀的现象,踝关节处会出现明显红肿和触痛。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组成。在跑动、跳跃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腾空状态时,脚很自然的有脚尖下垂内翻倾向。假如落地重心不稳,向一边倾斜或者踩在他人脚上,容易使外侧副韧带拉伤。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面积较大,韧带的纤维强韧而细密,所以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比外侧要少。
三、排球教学中出现损伤的主要因素
3.1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对运动损伤的的认识不到位,防范意识不足,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在许多运动损伤发生是可以避免的,许多教练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看得无所谓,一旦发生损伤又不去追寻原因,没有总结经验教训。运动员好胜心较强,在许多特殊情况下,在技术不熟练的状况下,用身体救球,导致了损伤。对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不够重视,没有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高校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老师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3.2技术动作不规范、错误
排球运动需要有较强的技术水平,且排球技术过于复杂,每个技术都具有不同的动作结构,在排球训练和教学中,很多运动损伤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排球的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技术上所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使技术动作违反人体的结构特点和运用技术时的力学原理,容易造成机体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初次学习排球的学生中,他们分化抑制的能力比较差,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的要领,很容易发生肢体不协调、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技术动作,因此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四、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是一项十分依赖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性运动,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的运动员因为进入大学导致身体素质极具下滑,肌肉的力量不足,柔韧性越来越差,最终无法与技术动作相结合起来,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的训练过程中。在排球专项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柔韧、耐力、弹跳和灵敏等,在排球运动中,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需结合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全面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发生运动损伤。
五、结束语
排球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了解和掌握了排球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合理科学地安排排球教学活动,规范排球基本技术,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强化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进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等.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艳芬.高校排球运动员伤情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110-111.[3] 邹明勤.对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