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禄丰广通中学
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 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分层教学的现实状况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
法国政府70年代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
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
1997年9月,第11期《人民教育》发表了论文《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分层教学的行为意义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数学、英语学习差异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流失原因多种: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流失;有的学生升学无望而流失;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职业而流失;有的学生因教师的不公允对待而流失等。分层教学是解决、控制流失学生的重要途径,减少流失学生,增加了分层教学的社会效应,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符合课堂教学的原则,其原因在于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的策略,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真正作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进而是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此外,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其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目标设定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有可能获得成功与自信。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因为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学生在内心深处就意识到了拼搏、探索、进步的必然性。但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还是区别与成人的成熟的,引导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困难、挫折面前,他们更需要老师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与分层次教学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健康的心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空间。
分层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它比分优、良、中班教学更为大胆、更为具体,更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1、心理教育先导。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进行心理教育,注意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
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实施个性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激励学习动机。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方法、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
4、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小步走、小口吃、步步准、口口饱的小步教学法。
5、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精练,精讲多练,补旧学新,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6、.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差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培养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7、教师观念转变。密切师生关系,教师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兢兢业业,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激励教师自身提高。
分层教学的管理形式
分层教学班学生来源于不同的行政班,而且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时间都不多,学生常常处于流动状态,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集体文化。这样,加强层次班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对教学时间、辅导安排作适当调控,以增加教师与层次班学生交往的时间和层次班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时间,并且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同学生交朋友;另一方面,建立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如分级教学班设班委会、学习小组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通过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并加强原行政班和层次班的信息沟通交流,使两者密切结合。
管理机制上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一,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后,必须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促进、激励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见分不见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模式。
第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确保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要适应走班制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实行走班制后,由于每个学生分布于不同的教室上课,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难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在短暂的一节课里也不够熟悉学生,老师们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由于“走班制”属活动上课,老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的集体观念会日趋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为教学班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采取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干部“选聘”激励制,学生的“评价”激励制和“奖惩”制,让班干部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传递给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其次,选配热爱学生工作、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教师担任教学班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
分层教学的评价策略
建立不同学生的分类评估标准,构建不同学生相应的学业评价体系是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使学生学习成绩能逐层提高,健康向上的策略。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学生习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
分级评价也是分级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级考核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级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级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评价能够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及时发现学生优势,及时调整,允许层次间流动。
“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作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提供的是终结性的结论,则学生在考试中考得好的,受到积极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自信;考得较差的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这样的教育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学生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在评价学生时,应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多把尺子“丈量”学生,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正发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分层教学的支撑核心
分层教学的支撑核心是课堂有效教学。离开有效教学,任何班级模式、教学模式都不能取得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根本。有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理解、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工作必须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才算是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的备课必须从仅仅研究教学内容的传统圈子中突围出来,要更多的研究学情、教法、学法;一切教学管理的措施,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是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的转变。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氛围,是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心智。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应付的顽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更多常态的课仍然是在知识传授的老路上重复。通过全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真谛。
具体的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换言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最后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再有,初、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有其发展的身心方面的共同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能力、特长、天赋、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的确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重个体发展,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有效教学实施的基本保证是制定学校可行的教学常规。教师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平衡,这既有教师本人因素,但更有教学管理上的原因。有了新课改下可行的规范,实施有效教学就有纲可依,常规到位,督察到位,强力推进,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差。因此,必须动真碰硬,一抓到底,促使执行教学常规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第二篇: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 张成群
一、教育现状的分析
皇台底中学是一所具有辉煌历史的名校,特别是在布局调整之前,全县中考状元每年出自皇中,曾创下全县前10名皇台底中学有9人的好成绩,全县前50名、前100名的人数在县属中学中也是遥遥领先;当时,邢台市区及下县的学生都慕名而来,为了能进皇中学习托后门找关系,可以说是生源多,基础好。布局调整之后,实行划片招生,皇台底中学承担着南石门、羊范、太子井3个乡镇的义务教育,随之面临着学生生源变化,基础差异增大,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让学生能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07、08年学校曾尝试实行了分层教学,设A、B、C三个层次班,实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各得其所。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教学的课堂改革没有成功,全县各学校现在也基本不认可、不再运用。我认为其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没有问题,问题是:在初中3年的学习期间,学生的基础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仍然按初一入学时的分层基础,对变化的学生没有做出相应的分层调整,3年一成不变,也就是只分层不调整,没有做到真正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另外,分层教学无形中也给师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A班的师生有一种优越感,与B班相比处处有优势,有高高在上之感;B班的不少师生被戴上了“差生”、“二类教师”的帽子,沾上了“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之嫌;C班大都是问题生,流失较严重,到毕业时所剩寥寥无几。面对分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我市及外地多数初中学校采用的平行班教学,我校也将A班减少为2个班,其余12个班为平行班,力求消除分层教学的弊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走分层走班之路
从近两年我县与临城、内丘三县联考成绩来看,我校与其他初中学校的差距之大令同行们震惊,昔日的全市名校,如今却名列倒数,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痛定思痛,深思多日,我认为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或许是我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出路。对分层走班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和认识:
1、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是以学定教,分层施教,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方法和策略,着眼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分层施教”就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施行教学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2、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训练辅导、检测评价等方面都要因人施教:A层次侧重如何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依据“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B层次侧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强基础、勤训练、习方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C层次侧重管理和激发学习兴趣,依据“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一技之长,帮助学生走特长发展之路。
3、分层走班教学的活力 分层走班的活力是“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学生”,使“走班”成为学生选择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让学生领悟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这一深刻的道理。学生分层、选班可按照“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定期流动,管理保障”的原则进行。“教师指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潜力等实际情况,向每个学生提出分层、选班指导意见;“学生自主”就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层次和班级,并允许学生进行试听;“定期流动”就是每学期期中、期末根据学生的学情各进行一次层次、班级的选择调整;“管理保障”就是加强对分层、选班的监督和指导,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学生。
4、分层走班教学的理念
分层走班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支撑,努力打造高效、快乐课堂。我认为分层走班教学要树立以下六方面的理念,即“六三”理念:一是确立“三个”层次目标:学会,会学,好学;二是树立“三个相信”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多方面的成功;三是抓住“三个”着力点:课前备课到每一个学生,课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课后辅导到每一个学生;四是建立“三个”保障机制:目标机制(积极的期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条件机制(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写一写”,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获得成功,动力机制(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激励下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五是落实“三个”课堂要求:课堂上要增加学生思维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主观能动性,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六是树立“三个一”的办学思想: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耽误,一切皆有可能。
5、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
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采取团队综合评价的方式,即每个年级分为两个级部,教学业绩、常规管理只评价到级部,不评价班级和教师个人。学校根据级部的整体成绩和常规工作表现,将职称指标、评优评模指标、绩效工资等考核评选下放到级部,级部民主协调分配,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单打独斗不是英雄的氛围。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比学赶超,人人创先争优不拉后腿,人人献言献策出力立功,共谋级部大跳跃,大发展,成就级部,成就团队,同时也成就自己。
分层走班教学在我省的邯郸新兴中学等学校已成功实施,在我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校园革命,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挫折,这需要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这场改革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变则通,学校也将随着课改的大船而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再续皇中的辉煌,再创邢台县、邢台市名校的目标。
第三篇: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对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想,枞阳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枞阳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在学业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整体优化。2013年枞阳中学从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2014年下学期又将高二年级的地理教学纳入走班教学。走班就是保持原有的行政班不变,根据学生上学期数学、英语、地理期中及期末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把学生分成C、B、A三层,将相应行政班的每个学生按成绩、学习潜力和学习态度等重组教学班级。学习困难的组成A层教学班,学习优秀的组成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在不同教室配备最相应老师同时上课。的确,分层走班教学,能让行政班学生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分享更多的教学成果,师生的变化也比较大。以数学为例,13年下学期枞阳中学自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以来,组织了月考与期中两次大型考试,数学成绩C层学生更为优秀,B层学生能迈大步,A层学生不落伍,A层与B层均有部分学生冒了出来,达到了优秀学生水平,行政班的数学均分差距比以前大为缩小。期中考试4个C层次班级数学150分的有7人,140分以上有49人;9个B层次班级130分以上有23人;2个A层次班级100分以上有13人。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能比、拼、赶、超,引入竞争机制,教学相长,共同追求卓越。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能力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信心。数学教学组织有序、科学、高效,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得到了学生赏识、家长肯定、教师的支持、社会的认同。
枞阳中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上已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在未来的征途中会演绎更多的精彩,这势必为新高考开辟广阔天地。特别是为新高考的综合六选三走班以身试险,带领大家在新高考来临之际摸石头过河。为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点个赞。
但我认为,分层走班实际上还有很多的挑战。如果不能跨越,分层走班最终将流于形式而劳民伤财,师生疲于奔波,无功而返。
首先,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学校是否能承受?进入像枞阳中学这样的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都是县内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都是老师、家长的“掌上明珠”,他(她)们到了学校后经历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历练”后,被考入“A”班,进入所谓学困生系列,这叫他们及他们的家长心理上如何能承受?三年后的高考现在还不得而知,要是平稳过度,大家无话可说。如果出现了波动,尤其是出现下降,那么学校的领导将背“千古骂名”于一身,谁敢“担此重任”?
第二,枞中将某次月考和期中考试的学生成绩进步作为分层走班教学的收获,我觉得有失偏颇。不同的考试,试卷的难度系数不一样,成绩有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况且,不同的考试,命题老师不相同,监考力度,阅卷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考试成绩。如果认为分层走班教学在几个月后就有多大的效果,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最终可能是“欲速而不达”。第三,在教师管理方面。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分成ABC三等,老师是否也要将他们分成三等?尽管枞中领导在介绍他们的走班经验时说把最好的老师调到A班,相对差点的老师去教最好的学生。我想问,这不也是将老师分成ABC三等了吗?如此这样,学生及学生家长答应吗?老师自己答应吗?我想,学校在老师绩效考核这块也要大费一般周折而“吃力不讨好”的,因为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第四,老师每节课都“同课异构”,他们能做到吗?我对他们的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当然,我不是在怀疑枞阳中学老师的能力、态度和敬业精神。就以我听的一节地理课为例,说的是农业地域和农业区位因素,三位地理老师同时上课,用的是同一篇教学设计,但不同的是三位老师所选用的是不同难度的例题和习题。A等生、B等生、C等生选用的例题和习题从易到难,但通篇教学设计里都没有学情分析,甚至根本就没有提到学生这一块,但三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关注了自己的学生。既然学生有ABC三等,为什么教学设计里不提到学生的差异?在这样一种向全市公开的观摩课都没有注重这样一些细节,那么平常的“同课异构”能“异”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不一定要走班,在同一课堂上同样可以实现分层。
在地理教学中,同一课堂可以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地理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应以A、B层次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中心,同时兼顾A、B层次学生的个别辅导,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
其二,那就是授课的层次化。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差优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三,那就是练习、反馈检测的层次化。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分层达标检测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A两层学生感到不足,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6月12日,受学校委派,在 副校长的带领下赶赴山东烟台二中,考察学习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
上午,烟台二中张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座谈中,张副校长交流了学校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设想,畅谈了个人对于分层走班教学、高校课堂的看法,回答了我们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有收获,收获很大。
目前,我校已在一、二年级实行了分层走班教学,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一种优生培优、差生补差的教学,是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现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举措。
1、分层走班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分层走班教学贯彻了教学的基本原理——层次性原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
3、分层走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述: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承认学生学科间存在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处在相同“最近发展区”的生生交流、师生双边沟通有“共同语言”,彻底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施“因材施教”。这就是分层走班教学的要义。
而新的高考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关乎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将来要选择专业。目前很多学校在尝试,有更多的学校在观望,并无成型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我觉得,“怎么选”,“怎么管”,“怎么教”“怎么评“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转自http://blog.163.com/yxezfzh@126/blog/static/***65444105/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默认分类 2010-09-25 18:15: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不能“以分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以认知评价为主,忽视对良好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一刀切”,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定量”,忽视“定性”;评价过程单一,强调静态,忽视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评价结果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了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是“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评价项目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仅重视认知评价,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信心、习惯、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见表
三、表
四、表
五、表六);二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淡化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各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四是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我们的理念是:着力于多维评价,着眼于长远发展。分层次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及教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1)考试评价:要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标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实验中,平时月考检测实行“分层式”,各个层次考题不同,即“一卷三层”,就是一份试卷中分为A层必做题,B层必做题和C层必做题,但都应体现双基。期中、期末采取“统一式”,作为层次班流动评价因素之一。
(2)学生成绩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方面,自评:互评:师评=3:3:4;主要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潜能及其它能力;先定量得分再化为定性结论的优秀、良好和合格三等。定量方面,原始成绩的四次平均分。
(3)教师绩效评价:①行政班评价:行政班平均分×50%+行政班及格率×30%+行政班优秀率×20%=行政班综合得分。②层次班评价:层次班平均分×50%+层次班及格率×30%+层次班优秀率×20%=层次班综合得分。③层次班教师评价。定性方面,师自评:学生评=5:5。定量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同层:(2个班期中综合分+2个班期末综合分)÷4=学期综合分,异层:(1个班期中综合分+1个班期末综合分)÷2=学期综合分 二是提升幅度分,同层:(2个班期中进退分+2个班期末进退分)÷4=学期提升分,异层:(1个班期中进退分+1个班期末进退分)÷2=学期提升分
同时,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还设立加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老师实行加分奖励制度。也就是对每学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制度,并以此作为该教师年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每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教师、在一些重要杂志和学术报刊发表文章的教师、学部举行的命题比赛、解题能力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等等,都可以加上相应的教学分值。
表三:教师课堂观察检核表
项
目 说
明
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1、参与有关的活动
2、初步理解
3、真正理解并掌握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1、积极
2、一般
3、不积极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1、经常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1、能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1、强
2、一般
3、不足
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能
2、一般
3、很少 表四:看我今周的表现
姓 名
班 级
周 次
上课认真 ☆☆☆☆☆ 完成作业 ☆☆☆☆☆ 与人合作 ☆☆☆☆☆ 活动中表现 ☆☆☆☆☆ 自我整体评价
家 长 观 察 在孩子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情况前打√
()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数学教师和同学。()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堂的表现。()乐于完成家庭作业。
()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说明:表中涂星部分由同桌操作,“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部分由家长操作并签名。)表五:学习情况学生互评表
姓名: 是 不是 学习态度
他/她喜欢上数学课吗?
他/她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他/她上课认真吗?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
他/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吗?
他/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学习策略
他/她喜欢查阅数学资料吗?
他/她在课后跟同学讨论数学吗?
在小组活动中,他/她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吗?
他/她在学习中会想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总评
很好,我要向他/她学习。
不错,我相信他/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他/她需要努力,需要帮助。
填表人
表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表。
姓
名: ☆☆☆☆☆ ☆☆☆☆ ☆☆☆ 自觉预习
专心听讲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
能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填表日期
上课大胆踊跃发言
6、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课前准备、班级管理、课后辅导、作业收发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个别学生时常上课晚点、忙着赶课、心情浮躁。铃声响了,人数到不齐,物品带不齐,作业收不齐,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课后要找个别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也找不到人。为此,学部就如何加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职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专门召开研讨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从而对“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具体办法是:(1)自备学习袋。针对刚开始分层时,经常有学生忘记书本,文具等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专用塑料文件袋,把分层上课所用的一切物品放在里面,即使遇到上室外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遗漏学习用品。
(2)分层选干部。B层、C层次班分别推选举一个班长和两个学习长(每个行政班1个),A层次班每班一个学习长。他们负责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3)分层上晚修。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住宿班的学生如果回行政班上晚修,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晚修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4)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首先,班主任除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发短信汇报学生学情一次,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第三,兼任分层学科科目的班主任有义务对班级内非自己所任教层次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必要指导。
三、“分层走班”,师生越走越精彩
1、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C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下等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A、B层学生分别调到B、C层,逐步实现了“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2、逐步改善了非智力因素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解放”了优秀生,也“解放”了中等生,更“解放”了学困生,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作业,中等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从学习困境和学习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见表七)。表七:分层前与分层后学生课后疲劳发生率对比表
观察人次 早期疲劳率 显著疲劳率 总疲劳率 分层前 384 51.8 10.7 62.5 分层后 384 32.6 1.3 33.9 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值
-19.2 -9.4 -28.6
表中数据说明,分层教学学生疲劳率的发生比传统教学要低得多。所以,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有效值大幅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满意程度,A、B、C三层均达95%以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前后,例如C班已由75%提高到96%以上;自评能力提高程度:分层前后,如B班则由70%提高到90%以上;作业减负满意度:分层前后,A班由58%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习惯,通过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同学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例如,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作业的习惯,课上自觉提问的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分层备课时针对各层学生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讲解思路、寻找规律、讨论疑难、分析错误的机会,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强化,肯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的进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学生在比较平等、轻松,没有压迫感的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所以“问题”意识日益得到了强化,养成了肯问、好问的习惯,提高了会问、善问的能力,既能“有疑处见疑”,又能“无疑处见疑”。
4、全面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分层走班”教学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年的“分层走班”教学,正逐步朝这个目标迈进。现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各层次的学生压力减小,身心愉悦,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力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值。从下面数据对比中(见表
八、表
九、表十)可以看出,六年级上学期三次测试各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表八:六年级数学期初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50%)及格率(30%)优秀率(20%)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C2 36 36 100 88.6 C3 29 29 100
C4 29 29 100
C5 29 29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4 33
0 B4 23 23
0 A1 16 16
0 21.1 A2 13 13
0
年级平均 314 314
表九: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4.5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9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3
B3 33 33
B4 24 24 100 62.5 A1 16 16 37.5 0 A2 12 12 年级平均 313 312
表十: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7.3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3 32
B4 23 23 100
A1 16 15 63.4 60
A2 12 12 100 25
年级平均 312 310
因而B层每学期结束后都有部分学生升入C层,甚至A层也有个别同学直接升入C层,C层队伍不断壮大。还是以第一批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六年级为例,经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各个层次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四年级刚分层时的起始成绩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A层的进步特别明显,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19.5分,及格率提高了,优秀率提高了;B层的教学瓶颈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9.8分,及格率提高了15.6个%,优秀率提高了,从而在4个B层次班中又扩展出一个C层次班;C层的优生率大幅度提高,95分以上的学生占85%。所以,现在A层和B层学生正明显减少,特别是A层学生,现在每个班只有11至12人,形成了倒金字塔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分层前的第四和第五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36人次;而分层后参加的第六、第七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99人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获奖等级上也有了突破,共有4人次获全国二等奖,2人次获深圳市特等奖。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通过“分层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摒弃了“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的数学质量观,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数学人人都能学”以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础”的数学质量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9月以来,参加“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老师,共撰写经验总结或案例70余篇,交流或获奖论文十余篇,有45人次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辅导员证书,2人次获深圳市优秀教练员证书。现在,“分层走班”教学不仅成为高段数学老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学部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和源动力。
四、“分层走班”,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思索
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实施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在学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师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招留生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分层走班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它有着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目前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深化,还有一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提升,以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班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模式、数学学习中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模式。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实验教师,以更为敏锐的理性和更为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分层走班”教学的深化研究实践中去,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开辟一条光明之路、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