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学习阶段性总结
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学习阶段性总结
洛城街道屯田小学 2011年1月
为了构建学生向往和喜欢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乐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大量阅读,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和成篇背诵,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感受语文的美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组实践了主题阅读学习。对教材进行整合,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阅读学习活动。
一、课文单元整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主题鲜明,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去写。针对此特点,对每单元进行主题学习。
课前预习:精心设计学案,学生自己回家预习。课内探究:
1、交流学案中学生不会的,不懂的内容。
2、带领学生对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师生根据学案共同学习课文;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交流共享;老师针对学生疑惑之处再进行点拨指导,最后总结提升。必要时适当补充阅读材料里的相关内容。
课后训练:
1、适当布置巩固性作业,注重了小练笔和语文实践性作业。
2、老师针对本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单元反馈检测,帮助学生巩固好基本知识点;
二、围绕每单元主题开展阅读。
(一)主题学习的书目(针对每个单元专门配置的主题阅读丛书)
(二)课外书目:
《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等。
三、主题阅读采用形式
1、随堂用十分钟时间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补充阅读。
2、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交流,如演课本剧、朗读、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补充交流读后感受、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讲实例或故事„„
3、充分利用读书笔记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主题剪报并张贴上墙,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5、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丛书,做好读书笔记。
三、主题阅读学习收获
进行单元整合学习,既有大胆阔斧的取舍,又有精讲点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主题阅读学习丛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了学生们喜爱阅读、善于交流、与大家共享的习惯。小组合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让没有生命的铅字活起来,不爱说话的学生也随之交流起来。拓展了阅读,由原来围着课本学课本到现在跟着课本走出去。
四、存在的问题
对于好学生来说,这样的形式比较受欢迎,同时对拓宽知识面也很有效。但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跟不上大队伍的步伐。为了让主题阅读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发现、总结、反思。
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学习阶段性总结
洛城街道屯田小学 2011年7月
“主题阅读学习”以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凭借,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主题阅读学习”让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轻松,得心应手;让每一个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爱读书,语文能力不断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主题学习”,实现大量阅读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学习,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阅读,最后感悟点什么,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读得多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但是,有效的课外阅读很难实现,应该在课堂上实现大量阅读。[在大量阅读中,学生得以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素养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主题阅读学习”给我们的启发
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改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不少问题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还存在费时多、教学过于繁琐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以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语文教学。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主题阅读学习”实验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将学生的“学”落到实处是前提。
“主题阅读学习”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学”——学会,会学。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我们看到,“主题阅读学习”课堂有鲜明的特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了依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学情——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是课堂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支配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规划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教师的引导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习得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阅读教学的提速、增容是关键。
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使“主题阅读学习”课堂,在教学模式上、结构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实现提速,教学必须由繁琐走向简单;大量的阅读内容引进课堂,学生的自主阅读得到了有效保障。
从阅读教学的“量”入手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可能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分年段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课堂上要读什么、读多少并不明确,各套新课标实验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在“量”上也没有本质的变化。与此相关,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容量上继续延续了“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基本格局。“主题阅读学习”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将大量阅读引入课堂,通过阅读教学的提速(教材学习)、增容(加大课内阅读量)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方面,课堂阅读量的增加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探索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条途径。
(三)要重视自学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主题阅读学习”实验中,学生个体的自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结合得很好。“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视语文的实践性,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教师讲得少,学生才能有实践的机会、自学的时间。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自学,合作学习成为需要;合作学习开展得好,使自学的效果更有保证。这不仅体现在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上,还体现在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上。我们看到的合作学习为什么常常是“无效劳动”?大多是因为教学设计还没有做到从学生的“学”出发,不是带着需要合作学习的任务“合作”,不是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时候“合作”,使之流于形式。
三、“主题阅读学习”的收获
1、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自主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乐于探究,努力发现和求知的心理倾向。
2、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来共享阅读资源和成果。
3、能自由、流畅地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切实提高了学生课内阅读的效率。
4、培养了学生对信息(阅读资料)的处理能力,包括收集资料质疑能力,分析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研讨的氛围,培养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6、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提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实现厚积薄发;让生活走进课堂,把学习语言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学习阶段性总结
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蔡各庄小学 刘志玲
为了构建学生向往和喜欢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乐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大量阅读,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和成篇背诵,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感受语文的美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本学期,我们班继续实践了主题阅读学习。对教材进行整合,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阅读学习活动。
一、课文单元整合。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主题鲜明,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去写。针对此特点,对每单元进行主题学习。
课前预习:精心设计导学学案,学生自己回家预习。本学期共设计了6个导学案。
课内探究:
1、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创建生本课堂,充分交流导学案中学生不会的,不懂的内容。
2、带领学生对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师生根据导学案共同学习课文;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交流共享;老师针对学生疑惑之处再进行点拨指导,最后总结提升。必要时适当补充阅读材料里的相关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老舍那一单元时,师生共同搜集了有关老舍的作品、生平、生活、兴趣等等许多知识,不但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老师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后训练:
1、适当布置巩固性作业,注重了小练笔和语文实践性作业。例如写了:读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都能有很深的触动,并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
2、同时也老师针对本单元基础知识进行单元反馈检测,帮助学生巩固好基本知识点。
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学习,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阅读,最后感悟点什么,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读得多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但是,有效的课外阅读很难实现,应该在课堂上实现大量阅读。
在大量阅读中,学生得以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素养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主题阅读学习”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学”——学会,会学。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我们看到,“主题阅读学习”课堂有鲜明的特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了依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学情——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是课堂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支配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规划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教师的引导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习得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围绕每单元主题开展阅读。
(一)主题学习的书目。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在学完课文后我又搜集了季羡林的《我的母亲》、《纸船 寄母亲》等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来进行主题阅读。使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课外书目:
《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等。
三、主题阅读采用形式
现在学生的课时比较紧张,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多,因此我开动脑筋利用一下几个方式进行主题阅读。
1、随堂用十分钟时间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补充阅读。
2、每月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交流,如演课本剧、朗读、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补充交流读后感受、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讲实例或故事……
3、充分利用读书笔记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主题手抄报并张贴上墙,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5、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丛书,做好读书笔记。
四、主题阅读学习收获
进行单元整合学习,既有大胆阔斧的取舍,又有精讲点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主题阅读学习丛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了学生们喜爱阅读、善于交流、与大家共享的习惯。小组合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让没有生命的铅字活起来,不爱说话的学生也随之交流起来。拓展了阅读,由原来围着课本学课本到现在跟着课本走出去。
五、存在的问题
对于好学生来说,这样的形式比较受欢迎,同时对拓宽知识面也很有效。但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跟不上大队伍的步伐。为了让主题阅读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发现、总结、反思。
第三篇:语文六年级主题学习3
3、母亲河
单元教学目标: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写字14个,积累常用词语20个。
2、理解“风采、气概、磅礴、消逝、清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体会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抒情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故事二首》理解为什么称黄河、长江为“母亲河”,体会母亲河雄伟磅礴的气势、迷人瑰丽的景色,了解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理解课文的写作脉络,初步知道什么是“横向写”什么是“纵向写”。
6、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朗诵会,在活动中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收集、整理或创作有关母亲河的作品,提高朗诵能力,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单元重难点:
1、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体会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抒情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故事二首》理解为什么称黄河、长江为“母亲河”,体会母亲河雄伟磅礴的气势、迷人瑰丽的景色,了解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理解课文的写作脉络,初步知道什么是“横向写”什么是“纵向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长江之歌》、《古诗二首》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目标:
1、学生自学《长江之歌》、《古诗二首》的生字新词。
2、在自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思路:
1、学生自主集中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或做上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标出,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课内提出,共同解释。
4、三读课文,在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课文的大意。
5、字词过关
课上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重点指导:师生共同就难写、易错的字进行交流并做重点指导。例如: 易错的字:磅
礴
羌
仞
簸 易混的字:仞----韧
磅---膀
易读错的词:磅礴
哺育
荡涤
羌笛
浪淘
6、听写
师读,生默读。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全对者得三分。由小组长负责记分。不过者课下再进行二次、三次......过关。
7、朗读关 组内朗读、评价。教师给小组成员朗读分工;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朗读过关。不过关者课下由小组长继续进行过关检查。
教师抽查。如果朗读不符合要求,小组内的分数将被扣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三峡之秋》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目标:
1、学生自学《三峡之秋》的生字新词。
2、在自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思路:
1、学生自主集中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或做上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标出,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课内提出,共同解释。
4、三读课文,在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课文的大意。
5、字词过关 课上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重点指导:师生共同就难写、易错的字进行交流并做重点指导。例如: 易错的字:曳
漾
宛
易混的字:峭----俏
狭----峡
宛----婉
易读错的词:累
曳
6、听写
师读,生默读。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全对者得三分。由小组长负责记分。不过者课下再进行二次、三次......过关。
7、朗读关 组内朗读、评价。教师给小组成员朗读分工;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朗读过关。不过关者课下由小组长继续进行过关检查。
教师抽查。如果朗读不符合要求,小组内的分数将被扣除。
8、单元字词、朗读综合评价 全体听写、指明朗读,综合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精讲《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赞美长江的什么品质及这样赞美的原因。教具准备: 《长江之歌》歌曲
一、导入。
二、课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1、读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你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
2、学生质疑。
3、疏理问题,归纳以下两个有价值的问题:(1)赞美长江的什么?(2)为什么这样赞美?
三、带着问题自读诗歌
1、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同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可以大声地读、默读、轻声读)。在文中做好批注,你读懂了哪句诗,可以边写体会。
2、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把你读懂的诗句的体会和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本组的小组长发挥组长的职能,协调好本组成员积极交流)。小组内成员能解决的,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呆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2、汇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读懂的诗句或解决的问题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抓住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赞美?(引导学生抓住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流去,流经全国十一省市,长江水源源不断,所以说她的源泉是无穷的)从文中的哪一句诗句理解到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2)赞美长江有母亲的情杯。(理解情怀)为什么这样说? 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了这一点?(抓住用甘甜的乳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比喻、拟人)“你”当作母亲。甘甜的乳汗比作长江水。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些诗句呢?指导朗读(感激和赞美之情)。
(3)赞美长江用磅薄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只是一条江流,水如何推动时代的局限呢?(请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法与朗读。
a、长江三峡大坝的水电站,是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电力发达,推动时代的发展。
b、货轮运输,带动经济的发展。
c、清水灌溉花的国土地,长江两岸的鱼米之乡,促进沿江两岸的农业发展。d、哺育各族儿女,儿女们推动时代的发展。长江的精神(默默奉献)影响着中华儿女们。
(4)同学会发现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a、反复的诗句,为什么反复?该怎样读这些诗句? b、押韵。
c、对应写:出示以下对应句子。
雪山走来 东海奔支 乳汁哺乳 臂膀撑起 无穷的源泉 远古走来 未来奔去 清流灌溉 力量推动 母亲的胸怀
五、指导朗读
1、这样一首抒情诗歌,在我的视角里,丁丁说他怎样朗读?老师也豪情满怀想试着朗读,同学们,想听老师读吗?好,献丑啦!(老师范读。)
2、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读,你一定会读得非常棒的,请同学们先用心领会诗歌,再将自己读得比较有感情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或前后桌听一听。
3、学生练读。
4、汇报朗读:a、指名读,评价读;b、男女生分小节比赛读;c、小组赛读。
5、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乐曲,一起来背诵这首诗歌。
六、课外链接
1、读一读,想一想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怎样的感情?
2、汇报交流
七、拓展延伸
1学完本课后,你想在我的视角里写点什么?(拿起笔动手写吧)(学生汇报)。
2、《长江之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好吗?(放磁带)。(会唱的同学大声点)。
八、课后作业
1、学唱《长江之歌》及其他赞美长江的歌曲。
2、课外收集赞美长江的诗句。
3、在学习之余,关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系列片《再说长江》,丰富对长江的了解。板书:
长江之歌
(赞美、依恋)
母亲的情杯——哺育
推动新的时代——灌溉
短文链接:
《早发白帝城》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四课时
精讲《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三峡秋景的美。
2、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效果。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三峡之秋》,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美景的呢?(板书:早晨、中午、下午、晚上)
二、学习新课
1、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景物的语句,体会一天中不同时间三峡的特点。
2、学生随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1)、那作者是怎样把三峡的秋天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充满生机的呢?
(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2)你能在文中找到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吗? A、学生快速读文,画出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并说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三、短文链接
作者笔下三峡的秋天真是色彩明丽,气象万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歌颂我们的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在作者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
1、快速阅读短文,思考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2、小组交流黄果树瀑布的特点。
3、找一找,画一画,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小练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能把一处景物写具体、生动、活灵活现吗?
(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运用修辞手法)
现在请同学们就日常生活中身边的景物,借鉴本课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五、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按时间顺序 抓特点 运用修辞手法 早上 明丽 中午 热烈 黄昏平静 晚上 宁静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精讲《古诗二首》《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教学方法: 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
二、读古诗
1、齐读古诗。
2、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3、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4)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四、链接: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五、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精讲《古诗二首》《浪淘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小链接
1、读通读顺,用自己的画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五、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几句名言警句,希望大家牢记心间。教材第38页读一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 小链接: 乌衣巷⑴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阅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故乡的河》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说一说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写故乡的河时,作者想到了什么? 教学思路:
1、导入
2、讲授新课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1)自读课文,试着列出提纲
(2)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写得提纲点拨)《故乡的河》
1、阅读短文,思考写故乡的河时,作者想到了什么?
2、结合作者由浉河想到的几件童年往事,感受其间作者怀恋故乡、怀恋童年的真挚情感。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母亲河这一主题讲自己家乡河的故事。教学过程:
揭示本课教学内容。为下节课学生习作做铺垫 学生小组内讲自己知故乡河的故事。
每组推选一到二名讲述完整,并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的学生全班汇报。评比最佳旅行者。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写自己故乡河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1、读要求
2、选择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写前辅导
引导学生再读《故乡的河》、《三峡之秋》,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
三、练习写作。
四、自己检查后,再小组内修改。调动学生主动纠正错别字和病句的积极性。
第四篇: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有成效,也有不足。主题学习的理解与实践尚处在学习借鉴阶段,现在将目前这阶段语文主题学习借鉴的一些做法,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以课本为主体,以主题学习为辅导,以点带面。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研读文本。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整册所有课文进行整合与分类,重新确定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一般确定一篇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同时拓展阅读3---5篇此主题下的阅读材料。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不但能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扩大了阅读量,同时也能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进步习作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精讲的课文少了,需要略讲的课文多了。
二、重视朗读感悟,让课堂“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翩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地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文中的出色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出色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此外,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体现教学的开放与综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主题单元的教学也是个例子,更似“引子”,我们将引领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去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脉动。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染。进行主题单元的教学,教师更应该树立开放、综合的意识,只有如此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主题教学的独特魅力。我们把教材作为很好的范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之能自己阅读拓展读本,我们将对读本上的文章进行精心分类,哪些是精读,哪些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读,哪些可以略读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将结合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一惟实用的阅读方法。
四、趁热打铁,举一反三。
在精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应及时总结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用此方法自主、高效地学习本单元内的略读课文,同时进行相关主题下的拓展阅读。另外,学生在理解课文后,教师还应及时引导提升到总结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上。如写人的文章,一般可以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然后还可以紧跟上一个小练笔。学生掌握了各类文章的写法之后,就能够较好地运用于以后的习作当中,进步写的水平。
本学期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尚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而在语文教学方面,我的经验也很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展示,尽快的构建和完善语文主题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魏北京
第五篇: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
新学期开始,我们一年级实施了语文“主题学习”计划。一年级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识字、朗读、写字、诵读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文素养。这段时间以来,我也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共同享受、一同感动过„„阅读让我和孩子们分享了快乐!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的思想要跟上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的思想也要与课改同步。所以我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拼音教学中有很多插图极富人文性,我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一段话说出来。并鼓励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时 对知识丰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在老师的检查评比中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通过内在的、外在的激励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生活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老师根据识字教学的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1、在生活中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这样只靠课本的识字量是不够的。开学前开家长会时,我就对家长讲明了识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识字。如:电视上、食品包装上、报纸上或自己查字典认识的,也可以从广告牌上认识„„另外当孩子学了拼音之后,让孩子试着去自己读书,去广泛的接触汉字。家长并且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识字的乐趣。
2、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我会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及《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背诵的同时对字也有了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相信孩子会认识很多字的。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学生们的识字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3、课堂延伸。在学习生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出了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于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如:学生认识了“木”时,接着让学生知道二木为林、三木为森。背诵完了《画鸡》这首诗后,认识了“鸡”,接着我就把带“鸟”子边的生字全教给学生。如:鸭鸦鸡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本课的字,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面。
三、合理利用主题阅读丛书
主题阅读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仅仅围绕教材内容而设,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说是为实现“大语文”的教育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语文主题中,力求做到让题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会继续努力,让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