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

时间:2019-05-13 04: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

第一篇: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二)本章的学习目标如下: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本章教学建议

(一)注重探索结论

(二)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

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掌握。

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三)注重联系实际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关于证明

一般情况下,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有以下步骤:(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分析证明命题的途径,这一步学生比较困难,需要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求写出分析的过程。有些题目

已经画好了图形,写好了已知、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一项就可以了。

四、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5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1.1 全等三角形

2课时 11.定

11.质

小结与复习数试

三角形

角的平

2课时

全等的判

6课时 分线的性

3课时

2课时 测

第二篇:全等三角形

复习提问 通过前两个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所讲的知识,通过问题3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然后设疑,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二:讲授新课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探究 首先提出

问题1:两个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课件演示,会很容易作出恳定的回答。

问题2: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不是一定要六个条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它们是否全等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角”和“边”的角度分析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各有几种情形。引导全班同学首先共同完成满足一个条件的情况的探究,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对满足两个条件的 情况进行探究,并在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比较各种情况。最后由教师在投影上给出满足一个条件和两个条件的几组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就会得到一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是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

问题3:两个三角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能保证它们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得出可分为四种情况,即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告诉学生这一节先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相等时,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对于此问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的,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各画一个边长分别为2、3、4的三角形(当然在这里要先给学生讲清楚已知三边如何画三角形,并且让学生牢记此种画三角形的方法),学生画好之后剪下来,同桌之间进行比较、验证,看它们是否重合。同时教师在投影上给出两个边长为2、3、4的三角形,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会看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它们是全等的。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之后,还要给学生讲清楚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即:先要写出在那两个三角形中,然后用大括号把全等的三个条件括住,最后写出全等的结论。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对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还不熟悉,所以教师在此要强调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三:题例训练 例1是两道填空题,需要补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讲解此题时关键是让学生看清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已具备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把所缺的条件补上即可。通过此题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教案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___。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要点诠释:(1)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________,重合的边叫做_________,重合的角叫做_________。(2)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_的位置上。例如,△ABC与△DEF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EF,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诠释: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有下面两种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5)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要点诠释:

(1)没有“SSA”、“AAA”这样的判定定理。(2)“HL”定理是直角三角形

,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3)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另两个条件即可,而这两个条件中必须有一边对应相等。能够完全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

。(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角的内部到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诠释: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注意在证明中用到这两个定理,如何把文字叙述转化成数学符号:例:如图

怎么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OC是∠AOB的平分线,PD⊥OA于D,PE⊥OB于E,∴PD=PE

怎么运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PD⊥OA于D,PE⊥OB于E,PD=PE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例1.如图,△ABC≌DEF,DF和AC,FE和CB是对应边。若∠A=100°,∠F=47°,则∠DEF等于()

A.100°

B.53°

C.47°

D.33°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例2.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

类型三: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3.已知:如图所示,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塔台,若要求它到

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试问: 可选择的地点有几处? 你能画出塔台的位置吗?

【变式2】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º

AP

N 2 BFC

类型四: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4.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得到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边角边公理

B.角边角公理;

C.边边边公理

D.斜边直角边公理

【变式】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模型中的∠A和∠B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量角器,只有一把刻度尺,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说明∠A和∠B是否相等。

1、总结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4)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

2、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1)先指明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研究问题;

(2)按边、角的顺序列出全等的三个条件,并用大括号括起来;

(3)写出结论,让两个全等三角形中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顺序对齐;

(4)在证明中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

3、常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1)作公共边构造全等三角形;

(2)有中点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中线法);

(3)有角平分线,向角两边引垂线或通过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4)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构造全等。

第四篇:第十二章 全等 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二章 全等 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2、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感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在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以及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设想

解决推理入门难是本章的难点,除了教科书作了一些安排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只有学生自己思考了,才能逐步熟悉推理的过程,掌握推理的方法。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共同活动,不要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课堂上多提些问题,并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注重加强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时教学中注重突出重难点内容,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分配

12.1全等三角形………………………………………1课时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课时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3课时

作业设计

教学文本

第五篇:“全等三角形”单元小结与复习

“全等三角形”单元小结与复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B=∠E,增加下列条件后,还不能断定△ABC≌△DEF的是()

A.BC=EF

B.AC=DF

C.∠A=∠D

D.∠C=∠F

2、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F,∠B=∠D=30°,∠ACB=∠AED=110°,∠DAC=10°,则∠DFB等于()

A.50°

B.55°

C.60°

D.65°

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中点,DE⊥AB于E,DF⊥AC于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4、如图,AB=AC,BE⊥AC,CF⊥AB于F,BE、CF相交于D,则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①和②

D.①②③

5、如图,△ABC≌△A′B′C′,且∠A︰∠ABC︰∠ACB=1︰3︰5,则∠BCA与∠BCB′的比等于()

A.1︰2

B.1︰3 C.5︰4

6、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2︰3 A.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对应相等,则斜边上的中线也对应相等

B.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也相等

C.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也相等

D.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和其中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

7、AD是△ABC的角平分线,自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F,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8、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2=∠3,AC=AE,则()

A.△ABD≌△AFD

B.△AFE≌△ADC

C.△AFE≌△DFC D.△ABC≌△ADE

9、如图,AB//CD,AC//BD,AD、BC相交于O,AE⊥BC于E,DF⊥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10、如图,D为BC的中点,DE⊥DF,E、F分别在AB、AC边上,则BE+CF()

A.大于EF

B.小于EF

C.等于EF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D.与EF的大小无法比较

11、已知△ABC≌△DEF,A与D是对应顶点,B与E是对应顶点,△ABC的周长为18cm,AB=5cm,BC=6cm,则DE=________cm,EF=________cm,DF=________cm.

12、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cm,则EF边上的高为________.

213、△ABC中,AD⊥BC于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条件________,若加条件∠B=∠C,则可用________判定.

14、BM为△ABC中AC边上的中线,若AB=2,BC=4,则中线B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2004·绍兴)如图,在△ABC中,CD⊥AB,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不要在图中添加辅助线,字母)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ABC中,∠C=90°,BC=16cm,∠A的平分线AD交BC于D.且CD︰DB=3︰5,则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2分)

17、(8分)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CE.

18、(10分)如图,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BD=EC,求证:AB=AC.

19、(10分)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的DE的长就是AB的长,请说明理由.

20、(10分)小明在墙上钉了一根木条,想检验木条是否是水平的?聪明的小华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如图,做一个三角架使AB=AC,并在BC的中点D处挂一重锤,自然下垂,调整架身,使A点恰好在重锤线上.那么BC就处于水平位置,你能说明理由吗?

21、(12分)如图,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求证:AB=AC+BD.

22(10分)如图,在△ABE和△ACD中,得出以下四个论断:(1)AB=AC;(2)AD=AE;(3)AM=AN;(4)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以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D+∠B=180°,求证:AD+AB=2AE.

答案:

一、选择题

1~

5、BADDC

6~

10、CCDCA

提示:

2、∵∠ACB=110°,∠B=30°,∴∠CAB=180°-110°-30°=40°.

又∵∠DAC=10°,∴∠DAB=50°,∴∠DOB=∠DAB+∠B=80°,∴∠DFB=∠DOB-∠D=80°-30°=50°.

5、设∠A=x°,则∠ABC=3x°,∠ACB=5x°.

∵△ABC≌△A′B′C′,∴∠ACB=∠A′CB′,∴∠BCB′=∠ACA′.

又∵∠ACA′=∠B+∠A=4x°,∴∠BCB′=4x°,∴∠BCA︰∠BCB′=5︰4.

8、∵∠ADC=∠1+∠B,∠3=∠1,∴∠ADE=∠B.

又∵∠1=∠2,∴∠BAC=∠DAE.

又∵AC=AE,∴△ABC≌△ADE.

10、延长FD到G,使DG=DF,连结BG、EG.

先证△BDG≌△CDF,得BG=CF.

再证△EDG≌△EDF,得EG=EF,则△BEG中,BE+BG>EG,∴填A.

二、填空题 11、5,6,712、6cm

13、AB=AC,AAS 14、1

15、AD=DB,AC=BC.

16、6cm 提示:

12、设EF边上的高为xcm,则×6x=18,∴x=6cm.

14、延长BM到N,使MN=BM,连结CN,则△CMN≌△AMB,∴CN=AB=2,∴△BCN中,4-2

即2<2BM<6,∴1

16、过D作DE⊥AB于E,则易证DE=DC.

设CD=3x,DB=5x,则3x+5x=16,∴x=2,∴DE=3x=6(cm).

三、解答题

17、证明:

∵FC//AB,∴∠F=∠3.

在△AED和△CEF中

∴△AED≌△CEF,∴AE=CE.

18、证明:

过A作AF⊥BC于F,∴∠AFD=∠AFE=90°.

在Rt△AFD和Rt△AFE中

∴Rt△AFD≌Rt△AFE,∴DF=EF.

又∵BD=CE,∴BF=CF.

在△ABF和△ACF中

∴△ABF≌△ACF,∴AB=AC.

19、已知:AB⊥BF于B,ED⊥BF于D,AE、BF交于点C,且CD=BC. 求证:DE=AB.

证明:在△DEC和△BAC中

∴△DEC≌△BAC,∴DE=AB. 20、已知:△ABC中,AB=AC,BD=CD,DA是铅锤线.

求证:BC处于水平位置. 证明:在△ABD和△ACD中

∴△ABD≌△ACD,∴∠1=∠2.

又∵∠1+∠2=180°,∴∠1=90°,∴DA⊥BC.

又∵DA是铅锤线,∴BC处于水平位置.

21、证明:在AB上截取AF=AC,连结EF.

在△ACE和△AFE中

∴△ACE≌△AFE,∴∠3=∠C.

又∵AC//BD,∴∠C+∠D=180°.

又∵∠3+∠4=180°,∴∠4=∠D.

在△BEF和△BED中

∴△BEF≌△BED,∴BF=BD.

又∵AB=AF+BF,22、已知:如图,在△ABE和△ACD中,AB=AC,AD=AE,AD⊥DC,AE⊥BE.

求证:AM=AN.

证明:∵AD⊥DC,AE⊥BE,∴∠D=∠E=90°.

在Rt△ADC和Rt△AEB中

∴Rt△ADC≌Rt△AEB,∴∠DAC=∠EAB,∴∠1=∠2.

在△ADM和△AEN中

∴△ADM≌△AEN,∴AM=AN. ∴AB=AC+BD.

23、证明:延长EB到F,使EF=EA,连结CF. 在△ACE和△FCE中

∴△ACE≌△FCE,∴∠3=∠F,AC=CF.

又∵∠3=∠4,∴∠4=∠F.

又∵∠1+∠2=180°,∠D+∠1=180°,∴∠D=∠2.

在△ADC和△FBC中

∴△ADC≌△FBC,∴AD=FB.

又∵AF=2AE,∴AD+AB=2AE.

下载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13.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源自于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1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

    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龙都街道吕标初中 王淑惠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全等三角形》,源自于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

    全等三角形课件

    全等三角形课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 解边边边公理的 内容,能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2.继续培养学生画图、实 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全等三角形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1.翻折如图(1),BOC≌EOD,BOC可以看成是由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旋转如图(2),COD≌BOA,COD可以看成是由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平移如图(3),DEF≌ACB,DEF可以看成是......

    全等三角形(5篇)

    里辛一中“分层互助”导学案初 三 数学课题: 全等三角形(1)备课时间:2014-02-23课堂寄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 出题人孟令震2011 9 12 ) 一.选择题: 1. 在△ABC和△A’B’C’中, AB=A’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A’B’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A(2,4)B(-2,-4),(即A.B两点是关于圆点对称的),将直角坐标系关于Y轴翻折,得A1,B1,然后分别连接A,A1和B,B1后,证AA1O和BB1O两三角行......

    全等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