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4: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郭玉莲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同搭了漂亮的“花架子”,只中看不中用。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就像“菊花加糖糖过量”一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薄。

4.形式丰富多彩,但性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从我校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促使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

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研究使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时更加规范,合理,驾驭学习情境更加自如。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本校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进行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预期的研究突破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实践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畴: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

3.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一致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灵活性原则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4.科学性原则

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

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1.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有丰富的经验作指导

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他们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研究、积累,我们是很有信心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

3.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作为指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左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4.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积极投入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究中来。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现实的教学情境已被许多学校和老师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教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且关于本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已有一定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所以,本课题研究有很强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有效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 ”,是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从而改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行动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提高我校教师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克服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误区,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克服三维目标的不同步现象,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的有机统一。

3.以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载体,正确处理新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构建新课堂教学模式。

4.我校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技巧,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明晰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标准,不断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从课程实施的微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抓住关键环节,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突破口,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

首先要研究合理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研究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寻求适合我校学生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

三、课题研究的举措、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研究举措

1.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们能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努力探求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并能结合实际教学反复实践与验证,最终形成个人教学能力和特色,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3.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有效情境学习的意识与参与情况。

4.问卷法。了解学生对有效情境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5.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6.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惠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和高年级10个班的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步骤

我们是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酝酿这项研究课题。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商讨研究课题计划,健全实验研究制度。

2.分析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有效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1.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有效教学情境”研究的意见。

2.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3.深入课堂了解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存在的误区并对存在原因的进行实践、研究、分析。

4.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途径、方法,调整上阶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做进一步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以便形成一套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理论体系。5.完成“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进行成果汇编。2.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3.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4.课题成果鉴定。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情境创设意义的深层认识,掌握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策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二)课题的最终成果

1.《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调查问卷。3.优秀教学设计 4.优秀教学反思 5.优秀教学论文 6.优秀课例集锦。

7.课题研究过程图片集锦 8.结题工作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组成员:梁冬梅 李冬梅

课题负责人:郭玉莲

课题主要成员:冯淑惠 郭东玲 寇燕 王娟 寇强

(二)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郭玉莲

全面主持课题的申请、开题、实施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条件。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主要成员

冯淑惠: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资料的搜集、整理,带领组员共同学习。

郭冬玲: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资料。

寇燕、王娟: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撰写案例分析并作好课后反思,收集过程性资料,积累经验。

寇强: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研究活动的拍摄工作以及进行阶段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S】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美国学校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J】 李钰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 孔企平教授 4.《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N】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崔允漷 5.《教师之友》【J】 钟启泉教授 6.《有效教学十讲》【N】 余文森教授 7.《教育理论与实践》【M】 张璐 8.《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J】 李吉林 9.《有效教学情境的特征》【J】 王志利

10.《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J】 许琦

第二篇: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李振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基于我校存在的不足,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促使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

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研究使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时更加规范,合理,驾驭学习情境更加自如。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本校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进行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预期的研究突破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1.有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有丰富的经验作指导

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他们对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研究、积累,我们是很有信心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

3.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作为指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左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4.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的,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积极投入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究中来。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现实的教学情境已被许多学校和老师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教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且关于本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已有一定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所以,本课题研究有很强的可行性。

五、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是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从而改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行动研究。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提高我校教师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克服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误区,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克服三维目标的不同步现象,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的有机统一。

3.以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载体,正确处理新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构建新课堂教学模式。4.我校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技巧,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明晰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标准,不断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从课程实施的微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抓住关键环节,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突破口,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

首先要研究合理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研究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寻求适合我校学生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

七、课题研究的举措、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研究举措

1.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们能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努力探求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并能结合实际教学反复实践与验证,最终形成个人教学能力和特色,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3.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有效情境学习的意识与参与情况。

4.问卷法。了解学生对有效情境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5.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6.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民族小学数学教师和10个班的全体学生。

八、课题研究步骤

我们是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酝酿这项研究课题。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商讨研究课题计划,健全实验研究制度。

2.分析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6年3月)1.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创设教学情境”研究的意见。

2.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3.深入课堂了解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误区并对存在原因的进行实践、研究、分析。

4.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方法,调整上阶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做进一步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以便形成一套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理论体系。

5.完成“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1.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进行成果汇编。2.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3.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4.课题成果鉴定。

九、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情境创设意义的深层认识,掌握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策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二)课题的最终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优秀教学课件集。3.优秀教学设计。4.优秀教学心得体会。5.优秀教学论文 6.优秀课例集锦。

7.课堂实录的影像资料。8.结题工作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组成员:姚兴盛

陈爱平 课题负责人:李振华

课题主要成员:郭利文

曹国芳

张臻

王俊玲

安利荣

(二)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李振华

全面主持课题的申请、开题、实施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条件。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主要成员 郭利文: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资料的搜集、整理,带领组员共同学习。

曹国芳: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资料。

张臻

王俊玲: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撰写案例分析并作好课后反思,收集过程性资料,积累经验。

安利荣: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研究活动的拍摄工作以及进行阶段小结。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S】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美国学校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J】 李钰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 孔企平教授 4.《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N】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崔允漷 5.《教师之友》【J】 钟启泉教授 6.《有效教学十讲》【N】 余文森教授 7.《教育理论与实践》【M】 张璐 8.《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J】 李吉林 9.《有效教学情境的特征》【J】 王志利

10.《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的误区与对策》【J】 许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

3、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

4、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5、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研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自2001年1月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的四环节论中,首要其冲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体现了现代建构

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问题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我区钦州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因此对于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实验动向。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少学校课改初期就开始研究,也有一定的经验,为什么还要研究它,不觉得有些过时了吗?我们是研究过,但教师做得怎样,这应该是关键之处,如果,我们研究的很好,但老师却不管不顾,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没有显现出课题研究的价值,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不能说是成功。因此,我们研究本课题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摆设,只中看不中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离。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泊。如何设计生活味浓,数学味强的教学情境,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5、如何合理的创设数学情境

通过课堂研究,是教师掌握合理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深刻理解合理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培养出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研究合理创设数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

及方案进行完善。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

有效的教学措施。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进行情境创设作用研究,研究合理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课题教学的作用。

第二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情境创设类别及情境创设方法研究,怎样合理进行情境创设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第三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分年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整套适合农村

小学使用的数学情境素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培养出一批科研型教师队伍,并形成案例集、论文集和情境创设素材

集。

七、课题管理

1、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成员例会,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题,总结经验。

2、每学期初,小组成员交流研究计划,落实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的配置。

3、加强信息化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开通课题研究专用博客(http://lxsxktz.blog.sohu.com/),及时发布课题信息,方便课题组成员适时交流。

4、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每学期对课题研究进度和成果进行考核课题

8:“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来源:本站 | 作者:罗玉婵 | 日期:2011年5月13日 | 浏览497 次] 字

体:[大 中 小]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第一,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国外多是在普通教育研究的前提下对课堂提问进行的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结果中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独到之处”较难突出出来,也缺少对在数学课堂中收集的提问材料作纵深向研究。一般教育学意义下的提问研究及其结果也能“关照”数学课堂提问,且有较大的积极性意义,但这类研究及其结果对数学的“依赖性”不强,只有基于数学的课堂提问研究才能直接诊释和直面理解数学课堂。

第二,国内在教育学背景下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并不多于国外。在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上虽然较多,但大多数均是在国外一般课堂提问研究基础上结合数学课堂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国内在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包括一般性的提问研究)多把注意力放在提问的技巧研究上,似乎有了好的提问技巧就会产生好的提问。如果把所有的课堂行为做思考,它们都具有两面性,即“艺术性”和“科学性”,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研究应走出“技巧”的误区,而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行为来研究。

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无论是数学课堂提问研究或者其他学科的课堂提问研究多属在提问的量性研究方面,也就是说,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什么学科的课提问多少次,哪种类型的问题提问多少次以及抽象层次上的课堂提问的功能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方面的研究能从一定的角度能反映出课堂提问的意义,但是,很难将课堂提问的历史存在的意义和与其他教学行为相比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意义揭示出来。

(二)、目的及意义。

第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就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改革课堂提问方式,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大多数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问题没有科学性,学生则没兴趣也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其实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维,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可以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来唤起他们的注意。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点拨,使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能把握要点,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提出问题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因此,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何谓“问”,它是教学内容和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的好,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二,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数学的提问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这说明: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提问有意识的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若不注意方法技巧,学生便会对教师的提问不明其意或不知从何答起,这样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了,有时反而会误导学生,严重挫败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因为,有效的提问是增强数学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丢弃不恰当的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课题的界定。

第一,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课堂提问是组织数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

提问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严重影响了有效的教学。

第二,我们分别对我校区三、四年级的156位学生和8位数学老师进行了开题前的问卷调查。学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学生调查问卷设有16道题,老师的调查问卷设有8道题,都是涉及课堂提问方面的问题。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我们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其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题:认真听老师提问时,你是否能听懂老师在问什么?学生选择A能听清听懂的占41%,选择B有时听不明白占57%。第三题:你有兴趣或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生选择A有兴趣的占45.5%,选择B没有兴趣的占2.6%,选择C一般的占51.9%。第五题:你觉得老师提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难度如何?学生选择A基本适合我的占67.9%,选择B偏难的占9.0%,选择C偏易的占21.8%,选择D根本无法回答的占1.3%。老师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题:你认为课堂提问设计在整节课中重要吗?老师选择A非常重要的占37.5%,选择B重要的占62.5%。第八题:你备课时有没有对课堂的提问进行专门的思考?老师们都100%选择了C(有时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更加强了我们迫切开展课堂提问设计研究的决心。数学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它不在于提了什么问题和多少问题,而是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是否有意义,所以进行有效课堂提问设计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配合状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却出现不敢、不愿意回答,或答非所问的情况,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调查,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及其成因,彻底转变课堂包办代替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便于我们针对师生双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深入研究“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提供明确的主向。

(二)、教师提问的技巧及策略的研究。、“提问” 包括提好的问题和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要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三)、教师评价的研究。

提问是和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不应重提问而轻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有激励性的,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既要让学生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回答“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想回答问题的愿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评价的方式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小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研究。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

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要突出学生为主体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提问设计的有关理论。(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1)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要点。(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方面运用的新方法、取得的新经验。(3)调查数学教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课题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课堂观察法。对课堂的教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提问技巧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教学实践法。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教学中进行新的提问方式的尝试,在摸索中寻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技巧。

5、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数学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曾参加过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他们都是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都对课题研究有着较高的热情。

2、课题组每周都开展科组活动,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等。结合存在的问题,组织和安排下阶段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平台。

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①、科研例会制:包括每两周一次课题研讨会、每月一次读书报告会、每两月一次课例研讨会。②、课题阶段检查制:对课题研究做好过程性检查工作,不定期对有关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查,了解试验进展情况,督促课题过程性研究的开展,及时进行过程性研究小结,为结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由课题组成员做课题中期研究报告。③、科研成果档案制:强化过程管理,对在试验中所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作品及时整理、归档,并有专人负责,作为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

4、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给教学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保障。领导亲自进课堂,亲临指导教学研究,为营造学校的研究氛围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作用。

(二)、预期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

①、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数学提问的价值,不断深入探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感悟到的知识通过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教学观念,做到每节课在备课时就认真设计好提问,通过反思、总结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②、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问的愿望和要求,教师能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课堂上学生能在提问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

2、理论研究成果。

①、《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调查报告。②、成立问题资源库,收集有关的教案、课件、论文、案例及平时的资料收集等。

③、评选出优秀的论文、教学设计、课例并汇编成集。

3、队伍建设成果。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六、特点与创新之处。

(一)、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有些教师误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看似热闹,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思考,有的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设计有效的提问,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能力。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没有疑问、没有形成认识冲突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二)、分对象、分层次性的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师提问,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对答如流,省时省心。但总叫那几个人,“圈子”划得太小,时间长了,其他学生知道应答无份,就处于消极的状态。这样,老师就像一个导演,好的学生就像演员,学习成绩一般或教差的学生就像在观看演戏的观众,没有参与的趣味,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有一种老师只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壶不开提哪壶”。显然是为了提起学困生的注意,让他们跟上来,但往往占去很多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节奏松弛。当老师跟他们“周旋”时,其他学生也成了“观众”,或因问题索然无味,对听课失去了兴趣。有的老师提问“学困生”是惩罚性的,让你不努力,寒碜寒碜你!学生答不上来,老师一通批评、挖苦、讽刺,有时搞得哄堂大笑,课堂成了老师的“发火场”,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有的老师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有的问题过难、过偏

或过于笼统,使学生无处下手,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三)、提问设计不流于形式,具有启发性。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偏离了课前预设,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问设计,能使学生开发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掌握知识。启发学生要从三方面着手:1)体现启发性要在发问形式上下功夫。发问要有新鲜感、新奇感、幽默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真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是问一个概念可以正问也可以反问,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明问也可以暗问,可以实问也可以虚问;同样是一个思考性问题,可以编成因果性的思考题,还可以编成解释性,评价性,分析性,推理性,综合概括性的思考题等。2)体现启发性要在发问时机上下功夫。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3)体现启发性要在情景性上下功夫。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的。应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问题应与具体学科,具体知识点相联系,否则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不能追求那种忽视问题本身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纯粹性问题。根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而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其主动探索未知。

七、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一)前期准备(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查看搜索国内外相关的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明确选题的方向。(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2、推敲研究题目,确定课题研究题目及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负责人:潘世满)

3、开展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负责人:刘翠芬、梁再仿)

4、拟定通过课题方案,召开数学教师会议,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负责人:罗玉婵)

5、上交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罗玉婵)

6、及时编订课题研究需要的各种表册。(负责人:罗玉婵)

(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月)

1、通过网络、杂志等资料,以科组活动的形式,学习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观念的转变等理论知识及学习有关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文章。(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2、实验老师制订个人研究计划,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课后做到及时评课,相关老师进行意见反馈并做好记录。(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3、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地的名师课堂的观摩。(负责人:视具体情况而定)

4、以学习、研讨、个人尝试、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理论结合实践开展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学实验的效果。(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5、通过调查、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改进。(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6、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以上资料一份。)(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

7、做好优秀教学课件及优秀课例的收集工作。(负责人:辛海燕、潘伟连)

(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

1、针对第二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验证,实验老师总结经验,并开展交流会议。(负责人:潘世满)

2、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地的名师课堂的观摩。(负责人:视具体情况而定)

3、选定实验老师上一节课题研究的汇报课,科组进行集体备课,课题组领导组织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负责人:谭少兰)

4、收集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负责人:辛海燕、潘伟连)

5、做好结题总结工作,完成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结题申报。(负责人:罗玉婵)

责任编辑

评估。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意义:

(1)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满堂灌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构建一种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必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意识。创设情境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2).从情境创设的特性作用来看: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课“活”起来。这也是符合学

生的学习特点的。

我认为:过去数学课堂中知识呈现方式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课堂显得毫无生气,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数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题的界定: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作如下界定: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

步或发展。

“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

“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观近几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切入的为多,而从实践的层面,如何引导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将情境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使之常态化,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研究得还比较少。

(二)本课题预计研究工作突破

1.通过反思新教材实践效果,找出新教材生活情景教学设计的不足与不成功的地方,并提出优化方案。

2.贴近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理论依据

(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建构知识,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建构中的作用。

(三)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四)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首先要研究合理有效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

(二)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生活情境创设”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生活情境创设”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2、理论研究: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逐步实践

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4、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5、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

6、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材料或活动情境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2.趣味性原则。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3.开放性原则。

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4、科学性原则

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5、思考性、探究性原则。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

6、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创设的教学情境将对他们的思维起到触动,产生共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研讨活动。初步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构想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制定课题计

划,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4年2月.):以实施班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此方案,将另外班级作为对照版进行过程性分析,不断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1年8月—2012年5月)

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做好实施的起步工作。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第一阶段实验研究,并进行初步尝试。

2、第二阶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的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2013年5月——2014年2月)

邀请上级专家教学领导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理论和业务讲座,提高我理论业务水平,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加大研究的力度,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健全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准备结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科学检测活动效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撰写结题报

告,申请结题。课题实施条件和保障

1、本课题是在研究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当今发展趋势及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后确立的。主要参考《教学观》、《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教学法》等。

2、我具有本科学历,从教10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事数学教学,有责任心、事业心,有较强扎实的数学业务知识,有改革精神,不因循守旧,原意为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能力的提高做出不懈的努力。

3、目前,是科研为先导的时代,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我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等设施,为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的开展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教学设施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

(一)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论文、课堂教学实录等。

(二)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三)结题报告。成果呈现方式:

1、教案设计;

2、公开课;

3、课题实验报告;

4、相关论文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2、实践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调研,发现:学生不是缺少学习的资源,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是在老师们的反复组织教学和奖品激励下被动地去学。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认为,只有创设极富童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在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下,在老师逐个递进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也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有效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学情形。2.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通过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生活化的情境,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数学综合能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另外,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所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在国内,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少学校课改初期就开始研究,也有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没能很好的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不全面。很多教师认为创设情境就是课前导入,实际上创设情境应贯穿于课堂始终。

2.只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忽视数学的本质。低效的情境常常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热闹的生活场景所吸引,而缺失了数学思维的含量。

3.教师习惯性“越俎代庖”。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创设情境的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比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而学生一脸茫然,因为学生缺少有关平均速度的生活经验,就像一个小朋友没有吃过冰激凌,却让他形容冰激凌的味道。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广大教师提高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意义的认识,避免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误区,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研究与实践,依据小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特点,找到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

(3)通过研究与实践,继续探索和完善有效教学情境的模式,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最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研究内容:

把创设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情境作为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认真研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问题二:教材中有哪些不合适的情境,如何改进?

问题三:低年级和高年级有效教学情境有什么区别? 问题四:如何发挥有效教学情境的价值最大化?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观察、问卷、谈话、类比的方法进行调查。

(2)实践法:针对课题不断在课堂实践基础上验证,并修正教学行为和策略,以提高研究的高度。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辅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4)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搜索的材料进行记录、交流、总结、提炼,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5)名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法。4.研究的创新点:

(1)加强专业学习,探讨“有效情境创设”的多种策略。实验研究中,首先注重教师的专业学习,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不仅要学习“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方面的理论专著、案例,探讨与之相关的多种策略,还要学习中外教育篇章,拓宽专业视野,让自己拥有最新理念。

(2)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为“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搭建平台。

数学素养提高了,对“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的研究才能深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①开展“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教学研讨会,为教师搭建展示、研究的平台。

②开展中心教研组“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提升的机会。

③开展“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赛课活动,感受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的多样化。

(3)注重教师体验,加强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

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建立“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工作室,成立“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协作组,把平时教学中与该课题相关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及时上传,实现思想共享,共同成长。

五、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

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是@@市@@区教研室的教研员安淑娟,她是省级骨干教师、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市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市创造学会成员、区“名师”、区“新课程课堂改革讲师团”成员,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先后于2008年、2010年、2011年参与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实验与研究》、《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青年教师培养的制度、方法研究》等课题的试验研究,并于2010年、2011年、2012年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试验成果得到上级及兄弟学校的赞同与一致好评。

参与该项试验的@老师是@@区小学数学教研员,事业心强,喜欢钻研,2014年所做省课题《抓住数学本质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研究》已顺利结项,2015年所做区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策略的研究》已申请结项,2015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执教的《因数与倍数》获省二等奖,在2014年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两位老师均是市骨干教师,中小学一级职称,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在@@市历届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老师锐意进取、见解独到,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多次在区、乡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奖。2.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主持课题全面工作)

副组长:@@(收集资料,剖析现状,设计各教研组课题活动方案)

成员:@@(进行实践研究,撰写案例分析并作好课后反思)

六、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

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均为市、区级名校,硬件设施齐全、资源设备先进,并具有完善的科研制度,详实的试验方案,能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1、资源优势:学校具有较充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课程理论及实践的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拥有相当成熟的校园网络平台。

2、经费保证:学校具备满足课题实施的经济条件,并将不断增加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真正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

七、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

1.研究安排:

第一阶段(2016年6月-7月)为前期调研、搜集资料准备阶段。调研对象主要是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调研方式可以是随机访谈,可以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教学观摩。调研结束后,进入相关资料的搜集阶段,有甄别的为实际研究操作过程搜集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权威性的资料、文献,为后期课题实施和结题工作提供广阔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2016年8月—2017年1月)为分段实验,逐一实施阶段。此阶段为课题组工作的重要阶段。我们课题组将小学一至六年级按学段分为低中高三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智能力,逐步开展研究工作,并对研究过程中教学案例和活动细节及研究心得感悟详细记录,为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2017年2月—2017年5月)为阶段小结阶段。此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因为后期结题有没有理论高度和教学实践指导意义,有没有推广价值,就取决于此阶段。我们课题组将认真全面整理前阶段的资料,归纳总结研究经验,并再次对照相关资料和文献,旁征博引,查漏斧正,然后再社会调研,实践论证,并请教相关教研专家指导,书写阶段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2017年6月—8月)为整理、上报阶段。前三个阶段工作都已顺利完成,课题组就要全面细致的对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资料,笔记加以归类整理,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袋,按相关规定整理成册,对研究过程中的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要结合阶段小结报告,补充和完善,并请教相关专家指导修正,最终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题研究报告,报送上级课题研究领导小组。2.研究举措:

(1)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知识,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更加全面、系统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基本思想。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们能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和利用,努力探求创设和利用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并能结合实际教学反复实践与验证,最终形成个人教学能力和特色,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3.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努力探索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方法和策略,收集一整套有效教学情境的教学案例,归纳整理出系统规范的操作指南,再推广到全区各个班级的数学课堂之中,提高全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将在老师有效教学情境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广,数学综合能力也越来越强。

呈现方式:主件:三份报告

附件:教学设计,反思,调查表、教学案例、论文等

下载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2010年9月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核心成员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本期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教师结......

    _小学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_开题...

    “小学品德课有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____陶赖昭镇深井小学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1981年在全国开设小学品德课以来,在教材、教法的建设和改革上......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业务讲座材料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富强中心校教导处 1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2

    三、创设教学情景要预置“参与”空间 数学学习提倡做中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自从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实施在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信息员:平利县教研室1 | 作者: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吕蒙 | 日期:2011年1月11日 | 浏览962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