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小学
贺文亮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可供开发),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教学对象分层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通过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对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每一个班级,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结果必然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实施教育和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测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情况、兴趣程度、家庭背以及一切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学生分为A(特优生)、B(优等生)、C(待优生)三个层次。分层的结果只用于教学活动,不能公开,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学生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分层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分层。A层的学生一般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优秀,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中的所有生字、组词、以及语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还要阅读一些稍具难度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质疑的品质,帮助他们向A层转化。对于C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时,A层学生目标要求是要能熟练背诵课文,掌握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及词语,展开想象续写故事。B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故事,明确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掌握课后生字和词语。C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要学生能够流利的颂读课文,会写一类字并组词,会认二类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教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个学会都能达到自己的分层目标。
三、教学方法分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与组织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分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安排朗诵训练,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对C层的学生,教师要都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读一段课文或者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B层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分组朗诵课文并相互评价。对A层的学生,由于他们基础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新知识已经了解,重点是解答他们的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存在的问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要额外布置一些高质量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总之,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教育理念的改变。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原有的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原有的教学法已经轻车熟路,在实施新课程时难免“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些什么。这样的反思,才能不断总结成绩,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才能实践好新理念、教好新教材,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新课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反思
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仅仅是因为学习方式的单一,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情绪;更重要的是不能完全体现语文课程的特殊规律,单纯的接受性学习难以发挥语文课程多重的育人功能。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反思这节课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多样化地、富有个性化地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品悟新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质。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是这样做的:在讲完课文后,他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邱少云和战友们都潜伏在浓密的草丛中,当大火蔓延时,为什么别的战士身上没有着火?”这一问,如同一颗炸弹,把同学们问得目
瞪口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课堂上教师反复启发,学生还是无法回答。最后老师只好把答案告诉学生。课后,这位老师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并在科组集体备课会上和同事交流,认为学生无法回答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老师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第二年,还是这位老师,还是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当老师讲完课文后,还是提出那个问题,学生还是没办法当堂回答。这时,老师趁机布置课下作业,让大家课下找资料解决这个问题。下课后,学生们分成小组,策划解决方案,纷纷行动,到处查询有关资料,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个小组找到了相关资料。下一节语文课上,发言的同学汇报说:“一本介绍志愿军战斗英雄的书上说,当时战士们早就想到敌人会打燃烧弹,所以出发前都把衣服浇湿了,战士们是穿着湿衣服趴在草丛中的,所以身上没烧着。”老师问:“那么,邱少云为什么烧着了呢?”学生回答说:“邱少云是通讯兵,为了保护身上携带的文件资料,他没有把衣服浇湿,所以着火了。这反映了邱少云为了革命需要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这一席话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样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语文整体素质。
二、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的学科。新课标倡导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密切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在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可以反思这节课有没有把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情景、生活经验带进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在教学《军神》时,为了让学生切实地体验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师引导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大家一般都有过身体被檫破或被打针的经历,当医生在手指上扎针化验的时候,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而刘伯承呢?他进行的是一次什么样的手术?用书上的话说就是:“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这样的手术又是在什么样情况下进行的呢?没有使用麻醉剂。结合我们的经验,想象他在承受着一种什么样的痛苦?让学生体会。“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在生活中,我们用力撕崭新的垫单,能那么容易就撕破吗?而这里却是被“抓破”了,可以想象,刘伯承在手术台上承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他坚强的意志决不是常人所能够做到的。让孩子充分的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悟、去领会。由于能把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情景、生活经验带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甚好,学生感触颇深,对刘伯承佩服得五体投地,久久不能释怀。
三、对生成性课堂的反思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即生成。传统的教学重预设,轻生成。新课程理念在重视预设的同时,也重视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也在变,常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节
外生枝的教学情境。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教学情境、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如果是对课堂教学有积极作用的生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如果课堂上的生成的问题,教师一时无法解决,也不必惊慌,不必回避,可以存疑,不妨把问题留给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她:蜘蛛结网捕食蚊虫,为什么它自己却不会被蛛网粘住?备课时并没有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于漪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坦然承认自己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她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在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竟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一次教学活动结束,总有那么多生成性的资源,或是收获、或是遗憾、或是感悟、或是困惑,是正面的促进,也可能是负面的迁移。如果我们把课堂生成的资源经过思考和处理,经过分析和选择并在第一时间作为教学反思记录下来,肯定会给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研究活动带来丰富的素材,会使我们以后的课堂更精彩。
四、在教与学的错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
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成功的原因应及时总结、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不成功的原因应及时反思,想想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当时自己紧张所致,语言表达失误还是操作失误?是自己这方面知识欠缺或技能不过关?是由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本身出了问题,而自己当初并未曾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只注重教师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怎样学?是备课只注重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习的主体——学生?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反思并写课后记,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总之,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准确把握小语新课程理念,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课堂教学,才能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界定层次及目标。A层:以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B层:B层对A层来说具有知识上的包含关系,即在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提高层次;C层:在B层的基础上,更充分地释放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 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各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得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的教学目标,如《沁园春 雪》目标应达到: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②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三、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重难点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拓展性习题,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去做好,当然也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也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一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语文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语文特长;对中、困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二要分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在较高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促其尽快形成语文特长;在较低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常犯错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通过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和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通过分层目标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
第四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听了两位老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讲解,对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有了以下的感受:
1、让学生做大一些的事情。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的机会,所做的事情更大,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追求一蹴而就,做有梦的老师。
2、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
(1)追求本质,让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备课时将内容的放置范围更宽一
些,越是追求数学的本质,老师所教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越高。
(2)放慢脚步,把数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即要关注过程,关注成长的过程。
A、系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将它在教学中表现出来。
B、深入调研学生,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设计学习路径。
C、陈述教学目标。
D、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有效落实。
教师改变以往知识点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让学生做更大的事,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最重要的。
2010-12-28
第五篇:如何做好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如何做好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湖北省江陵县实验高级中学 潘芝忠 范启智 邮政编码434100
摘 要: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体现了实施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目标分层;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试分层
一、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数学作为“数学为大众”的口号已经传播到全球性运动。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每个公民的数学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数学产生了需要,教师必须教给所有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传统的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做初步分析。
二、分层次教学课题教学探索
1、教学目标分出层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紧扣教学大纲,把握好教学难度,也要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每堂课制定出3个层次的目标,a层学生达到大纲目标,教会学生掌握一个一个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法则等知识要素;b层学生达到提高目标,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内部联系及规律,把形式的、表象的、离散的知识组合成有机的、严密的结构体系。c层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高层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2、学生分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兴趣、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为最基础的小组,b层为中等成绩组,c层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应考虑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此外还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要肯定他的进步,鼓励其更上一层楼,也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3、课堂教学层次化
首先,教师要针对分层目标对本节内容的要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件,按学情设计问题,每组问题围绕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3个档次,并让学生作答时按层次对号入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讲精导,点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向目标前进。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小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决集体教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同一内容同一速度以基础题为主,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以讲为主,精选例题,具有一般数学思维。对于b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了解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c层次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强调以形助教,数形结合的方法,逐步提高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广阔性,逐步训练抽象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4、练习作业层次化
为了落实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结合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落实需要,还应提供分层次的练习题目: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分别配给a、b、c、3层的学生做,并鼓励学生跨层作业,从解题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5、单元考试分层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总是有好有坏,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考试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或者每个题型分为几个选做题,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层的同学可以选择b层的试卷,同样,b层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层的试卷。每次考试后各个层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层次,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层次。
6、个别辅导分层 对与c层次学生,教师要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可以指导其对课程知识加以深入探究,从探究中领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b层次的学生,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对与a层次的学生,可采取学生多加强基础练习,保证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能听得懂、跟得上。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7、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高中数学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又能促我们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出版社2003.[2]《《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巴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