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以写为主的写作课

时间:2019-05-13 04: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教学】以写为主的写作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教学】以写为主的写作课》。

第一篇:【英语教学】以写为主的写作课

第七篇 以写作实践为主的作文课

完整版李俊和专栏文章,欢迎下载并使用“百度文库”app

免广告烦恼,阅读全文免费又顺畅

现在很多老师的英语作文课,学生实际写英文的时间也就十来分钟,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分析写作规律,指导写作要领。我看到的一位老师与众不同。她在一节作文课上,领着学生写信,像专家征求学好英语口语的意见。她出了题目就让学生写,此时有学生不会写也不管。两分钟后,老师才和他们商量如何开头,结尾等。涉及到具体内容,又是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尝试。5分钟后学生基本写完了,教师展示一篇好一点的,和同学们一起做简单的研究。然后,没有做过多的讲解,教师又开始让学生写另一篇了。这位老师一节课让学生写了三篇短文,写作量之大比一般教师多很多。她在这节课上,讲解力求简洁,给范文改错,只改了三个,其实可以找出七八个。让学生练复杂句型,只反复练了一个定语从句,练连接词语时也只练了not only…but also。反思:

1、英语课应坚持实践第一,为用而学,在用中学。

这位老师的写作课上得好,关键是她把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去写,去使用。在教学中简明扼要地对需要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用很多的时间去钻研写作规则。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写作的练习上,即应用语言上。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在使用英语的实践中产生和提高的,并不是靠老师给讲会的。English is best learnt when always used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学习英语要坚持模仿为主,理论分析为辅,不要过分钻研为什么。有的老师在教授英语写作时,采取分析为主,“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态度,一味在那里琢磨规则格式,而不是抓紧时间动手写写,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最终使用英语的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

2、这节英语写作课的另一个可取之处是她让学生写的内容实现了“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有了实际交际的意义。在纠正写作错误方面,教师也很有创建。她不是有错必纠,逢错必改,而是只改动主要的错误。这种做法一则突出了重点,二来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写作和说英语一样,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胡说八道的过程。初学写作有多少错误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能动手就好。

3、重点练一招,值得学习。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使用连词时,没有罗列很多连词,而是让学生多次使用一个,即not only…but also.在学习复杂句型时,也是只咬住定语从句反复写。最后学生掌握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熟练程度好。而写作就和练功一样,把一个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第二篇:以学为主感受

观看“以学为主”课例感受

2016年12月5日,通过网络学习了观看了“以学为主”课例后,感受颇深。变被动于主动,这样把学习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能使其逐步引向深入,更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学习成果显著,往往包含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首先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个典范,可以为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提供参考,得到启发。

新课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思考,做到精准备课,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样在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及时点拨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给他们自己去理解、品味、感悟,用情境呈现问题,创造开放的学习坏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能全盘替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使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不是传话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集体中的一员,应积极实践,努力做好点拨、激发指导工作,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积极参与,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达到以学为主的目标。

第三篇:辩论赛:环境保护以什么为主(材料)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文明被提到重要地位的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有着深厚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把人类能够涉及到的世界,统一在客观的自然物质之中;把人类生活的现实环境即社会,统一在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交错运动的辩证关系体系之中。

从人类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视角看,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类一直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同时,为了有效率地实现这种变换,人类也一直在不断地设计和创造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本质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人文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尽管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劫掠、杀戮、暴力、强权、野蛮、不合理,但如同恩格斯所说,人类还是在这条道路上不畏艰难地为“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为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正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而阐发的。

第二,我国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紧密联系:从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到十八大报告再次警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

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

因此,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党高瞻远瞩地把生态文明提到了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红线”

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笔者认为,这实质上确立了生态文明在“五位一体”中的基础作用,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生态文明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中国要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中明确强调“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二,生态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这是因为在这一领域的相对而言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会比较小,而且这又是目前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领域。可以先完善生态环境立法,试行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领域的政治决策中,让人民群众对涉及生态环境的政策及项目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生态文明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动听的歌声、壮美的画卷、优秀的文化创意及丰富的旅游项目等都来源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四,生态文明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群众对乱砍滥伐森林的关注就可见一斑。而且据调查统计,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解决方案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我党首次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统筹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绿色发展是以绿色技术体系为物质基础,以改善环境问题为价值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强调对生态环境有利技术创造的绿色产品,这种绿色产品具有生态环境价值,既能改善环境,又能实现经济价值。而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通过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具体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技术的利用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则是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目前最大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减排为定量标准来衡量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关系。

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对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急需构建一整套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其中核心就是改变现有的“唯GDP至上”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评价体系,把单纯的强制性环境约束指标转变为有效衡量生态文明发展的考核标准,从根本上优化GDP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在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协调的区域环境保护制度、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制度等。

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还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以环境税、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环境经济手段,来实现最小成本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我国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上做出的一定成绩便是充分的验证。这对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进行了有效控制,为实现生态文明奠定了微观基础。

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说。[1]

此间专家指出,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建专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

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共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五年前的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

“„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许耀桐说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也叫做:自然法则。

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自然规律”乃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即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但能利用。它可离开人的实践活动而发生作用,不直接涉及阶级的利益。现代自然科学揭示的规律大体有两类,即机械决定论规律和统计学规律。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自然之道〉里就充分说明的自然规律。

自然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对自然界的解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自然又称大自然,是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不包括人类社会在内。

广义的自然界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它既包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也包括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

例子

以人为本”不是索取主义。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是最终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但也不失为一种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警告。恩格斯有句名言:“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诚然,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可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还远未完成。有时候,我们与自然的矛盾就会非常突出,这是一个不诤的事实。但是,它不能成为我们一味向向自然索取资源的借口。

第四篇: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什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为辅,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2.相对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那些改变?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 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

(二)突出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留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创造性与个性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个性谈不上创造性。因此,现代教育非常重视促进学 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发展个性,对教师而言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则是鼓励各显神通,特 别是要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独立思 考,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学得更 好,一般学生也力尽所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到学习的成功。

3.请设想一下并设计一个简单的以学为主教学策略应用的提纲。“平抛运动”

(1)进入情境: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平抛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能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

(2)独立探索: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先独立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

(3)协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动手实验,实现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效果评价:学习后,要有学生个人的学习评价,还要有学习小组的学习评价。(5)形成测试:生为主体,师为辅协助完成。

第五篇:以读为主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以读为本”

李亚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学生才可以体会出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和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操。而在课堂上,这些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激发,决不仅仅是老师填鸭式的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以读为本”可以让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通过“读”,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更为丰富,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发展,真正实现与素质教育的接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一些贫困生需要参与家庭经济劳动,缺少一定的语言表达环境,语言表达能力相对的匮乏。注重“以读为本”不但可以实现老师的轻松教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一、目前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小学语文课堂仍是以讲解分析为主,教师“填鸭式”喋喋不休地串讲,分析文章以及字词句的理解意思,让小学生学得被动、枯燥、呆板。2.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应试记忆理解。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力。3.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善于表达,害怕作文写作,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二、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

(一)初读课文,识字解析激发兴趣

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先后顺序。老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做到认真初读全文,标出生字新词解析理解。学生在学习中要大胆提问、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表现能力。再速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并依据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提出一些与中心语句感兴趣的话题及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的主动性。这种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等,由“怕学”变得“爱学”。

(二)朗读课文把握基调,赏析领悟文章思想脉动

朗读课文是运用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要求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如同音乐和绘画艺术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朗读训练到位,不仅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思想有所提升,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所想表达的思想,并从中深受启发。总之,要重视开口朗读,告别“哑巴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用心吟诵,让自己的心与“文心”相共鸣。要长期坚持朗读,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感染熏陶,以形成良好语感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语文的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学生读书语感的重中之重。

(三)注重诵读,总结积累优美词句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许多人对背诵不以为然,以为这是“死记硬背”的读法,这是一种误解,小学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学习语文时,尽量发挥这些优势,多背一些,效益无穷。

好的文章就如一壶清茶,品位无穷。熟读课文,可以增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真谛,并从中深受启发,从而指导行为。

以读为本自古以来就是代代相传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盘美味的佳肴,只有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到其中的色香俱全,获取营养;一篇佳作,只有让学生进行诵读,美妙的语句进行记忆,方能领略到其妙处。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阅读。记忆性文章需要读,领略性文章需要读,鉴赏性文章需要读,写作性文章也需要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不言而语。

以读为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背诵。背诵核心语句,积累精华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都很有益处。

注重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倡导创造性学习行为,减少教师的拖沓分析来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实践,让学生能在主动阅读中提高思维及培养情感式、艺术式熏陶,开发启迪思想,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以读为本”要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初读感知,读中善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初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赏析领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必要引导、点拨,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读书中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总之,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 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新型的教学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下载【英语教学】以写为主的写作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教学】以写为主的写作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以农业为主

    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西瓜、小麦、水稻、玉米等,2012,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5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7元,在全县乡镇综合评比中位列第四。......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打造体育优质高效课堂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

    以学为主的名言

    都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其实,学无止境,人生在世就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学为主的名言,希望能帮到你。1、经验是知识之父。——英国2、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教案(最终定稿)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教案----细节描写 作文 《懂你》教案出示文题 生活中,我们曾为自己读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个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滴露珠......而......

    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5.3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

    课改下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

    课改下的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 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 王东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化教育......

    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案 以书为主版

    《翻译理论与实践》备课笔记 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 一、教学目的: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Translatio......

    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

    谢谢主席。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还是个人理想为主。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