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

时间:2019-05-14 15: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

谢谢主席。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还是个人理想为主。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以下定义。什么是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社会需求又名社会需要,是人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主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大学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优质部分,理应合理配置。因此我方的判断标准在于哪种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大学的设立本质出发,大学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关口,它主要培养有能力的大学生,向社会输出优质的人力资源,因此大学是为社会所服务的教育机构,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从本质出发,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应以社会需求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使就业岗位合理分配,使得教育和社会良好的结合,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一昧的追求个人理想。我们不反对追求个人理想,但个人理想的追求也应该建立在社会理想社会需要的大前提下。因此以社会需求为主的就业是在满足了国家的大我下再去实现更好的小我的无私选择。

第二,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出发,自身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大环境。社会需要是每个人择业时务必要考虑的大前提,有需要才会有发展。社会需求给个人理想提供了机会,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你今后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你个人理想的实现脱离了社会需求,那么你所追求的个人理想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大前提下,再结合个人理想,才会真正的实现个人的价值。第三,从对就业形式和就业发展情形出发,就业的形势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个人理想不能很好的适应整体的就业形式和时代发展方向,而以社会需求为主是可以很好的适应时代选择的。合理的配置社会需求资源,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就业压力,使得就业发展稳定,给国家带来了高效的利益,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观众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讨论这个话题。先让我们来明确辩题中几组关键概念。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上的追求。社会需求是指社会为了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我方观点简单来说就是:“大学生初入社会就业应优先考虑社会需求,再结合自身去就业,这样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据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以下的问题:

1热衷热门行业,使得各行各业人才分布不均,无法完全发挥个人价值。2热衷沿海和一线城市,东西部与大小城市发展不平衡。

3大学生觉得就业难,其根本原因便是过分注重个人需求,缺乏对社会的认知。

因此我方认为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两方面论证:

从社会方面来看:

1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制药、生物等行业。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去基层工作的给予补贴和福利,引导大学生向各领域输入人才,使人才平均分配合理发展。国家及企业开始转移发展重心到二三线城市以及西部,如腾讯新浪等企业已融入成都高新区,鼓励大学生就业,使东西部发展平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业,是响应了国家号召,执行“十二五规划”,符合当今社会主旋律。

从个人来看:以社会需求导向就业更能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社会形势的评估,为今后的选择打下基础。了解社会需求会有更多的选择,是大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积累经验,挖掘潜力,使之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国家、社会、企业根据社会的需求推出的优惠政策更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还能实现个人满足,社会人才资源良好分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第三篇:以学为主感受

观看“以学为主”课例感受

2016年12月5日,通过网络学习了观看了“以学为主”课例后,感受颇深。变被动于主动,这样把学习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能使其逐步引向深入,更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学习成果显著,往往包含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首先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个典范,可以为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提供参考,得到启发。

新课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思考,做到精准备课,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样在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及时点拨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给他们自己去理解、品味、感悟,用情境呈现问题,创造开放的学习坏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能全盘替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使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不是传话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集体中的一员,应积极实践,努力做好点拨、激发指导工作,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积极参与,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达到以学为主的目标。

第四篇:电子商务就业社会需求调研报告(精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急需.这就为我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电子商务方面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对高职市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专向调研,并结合教学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一,调研工作的目的1,了解单位或部门是否重视电子商务的开展;

2,掌握单位或部门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学历层次要和能力要求;

3,明确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

4,寻求与外界开展产学研的合作机会;

二.网络调查结果分析

(1)电子商务活动在单位中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在单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视.在有效问卷中,有53家单位选择“重视”,3家单位选择“不重视”,2家选择“不清楚”,重视程度达到91.4%..但在这些单位中,目前电子商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只有29家电子商务在岗人员为专业人才,至少有19家单位电子商务在岗人员为电子商务重视情况,非专业人才.以上数据说明:电子商务虽在社会中受重视程度较高,但社会上电子商务该岗位用人不专,就这点来看,学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必要的,而且前景看好

(2)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在这次调查中,问卷就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行着重研究.问卷中,设计者专门设计了学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三方面的问题,期望从中获取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学历方面要求不高,要求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55.1%,在大专包括高职的占27.6%,中专的占17.2%.所以,就学历对就业前景的影响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不存在优劣之分,这也说明在高职院校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可行的.其次,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上注重于技术与商务并重(72.4%)在能力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喜欢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60.3%),但在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上,更侧重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29.3%比19.0%).本次调查还就单位怎样使用刚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做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单位对这类毕业

生安排方面侧重于系统维修(32.8%),网络营销(27.6%),信息管理(19.0%),经营管理(19.0%)这四方面,如应用开发类,几乎没有单位考虑采用高职院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上数据为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后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指明了方向.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详细要求

1-网站运营经理/主管

①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

②能够制定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执行与监督;

③能够完成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 ④能够完成网站运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实现网站的战略目标、流量提升 2-网站策划/编辑

①熟悉网站策划、实施、运营、宣传等业务流程;

②熟悉电子商务运营与操作流程,能够洞悉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③对企业上网有比较深的理解,熟悉企业网站的功能要求;

④有较强的中文功底和文字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网站栏目策划、运营管理知识; ⑤具有较强的选题、策划、采编能力、归纳能力;

⑥熟悉电脑操作,掌握基本网络知识。

3-网站推广

①负责网站内容/网站网页设计/网站企划/网站营销企划;

②网站社群相关服务,内容规划及经营;

③会员维护及管理工作;

④文笔好,能够独立作市场宣传策划及文案的撰写;

⑤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工作。

4-网站开发人员

①负责页面的开发以及后台的技术支持;

②能够满足运作层对技术层的需要;

③精通ASP/PHP/CGI三种开发工具的一种,能够独立开发后台;

④精通SQL server、Access能够独力完成数据库的开发。有一年开发经验。⑤能读懂常用JSP代码,能够编写基本JSP程序。

⑥精通HTML语言,完全能够手写HTML代码;

⑦熟练掌握Windows 2000/2003、Linux/Unix其中一种操作系统;

⑧熟练掌握SQL Server,熟悉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

⑨熟悉网站的管理、设计规划、前台制作、后台程序制作与数据库管理流程与技术。

5-网站设计

①能熟练应用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css+div、xml+xsl〔不包括程序〕等编辑网页;

②精通平面设计,熟悉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工具,能够承担大型商业网站制作;

③熟悉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形设计,制作软件,熟悉HTML、ASP语言; ④具备一定的视觉传达设计功底,擅长广告创意、设计在网络广告、传统广告上的应用;

⑤对网站建设,VI的设计及应用有一定的经验,具有沟通、合作精神,有创造力。

⑥熟悉JAVASCRIPT,能够了解jsp或servlet或php,能够独立完成动态网页; ⑦掌握HTML、JavaScript,了解网站程序实现原理,有与程序员配合的经验。6-网络营销员

①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

②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

③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地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7-外贸电子商务

①负责维护并回复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外贸客户询盘; ②参加广交会、义博会、德国科隆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

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

(1)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市场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专业,就业面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是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信息业要想占领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这块阵地,急需懂商务活动的技术人才,以期尽早占领市场。这个行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除了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开发的能力外,还需要懂得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法律方面的知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冲击了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的传统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这就对各行各业的经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经贸人才懂得大型数据库技术、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技术。总之电子商务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应用管理层,这是一个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工作侧重是商务经营和商务管理。他们不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信息技术细节,但需要熟练掌握电子方式下的工作程序。另外,像企业和政府部门涉及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他们也应该了解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以及操作方式。

(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

①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因此,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EDI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到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合同、安全电子交易、分布式贸易处理、订单完成。消费者满意度等问题的数据合成分析。

②商务知识结构。作为商务人才需要了解经营中的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继承传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映时间、电子商务法律、政策、规则的趋势。

③复合知识结构。要求集管理、计划、分析、编程的能力和实际经验。这种知识结构要求学习者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的商业贸易的模式,能够在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把握电子贸易时机;了解构件销售和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知道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管理稳定的客户群;懂得如何评价各种电子商务工具,知道如何签定支持电子商务方式的贸易合同,了解如何建立支持电子商务方式的财务构件,作到同时精通企业管理和通晓电子商务技术。

(4)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

目前,电子商务师的标准已经制订完毕,正着手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在制订的《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将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工作的人称为电子商务师,并将电子商务师的职业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专门人员”。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将其设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电子商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应在取得学历证书外,还应获取“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职业资格证,这种“双证书”制度就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就业率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学校培养方向有偏差。对于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来说,一定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其就业前景以及要掌握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也要尽量与社会接轨,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也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方面,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机操作,只要在这两方面都有改进的,相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辩论赛:环境保护以什么为主(材料)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文明被提到重要地位的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有着深厚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把人类能够涉及到的世界,统一在客观的自然物质之中;把人类生活的现实环境即社会,统一在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交错运动的辩证关系体系之中。

从人类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视角看,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类一直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同时,为了有效率地实现这种变换,人类也一直在不断地设计和创造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本质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人文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尽管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劫掠、杀戮、暴力、强权、野蛮、不合理,但如同恩格斯所说,人类还是在这条道路上不畏艰难地为“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为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正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而阐发的。

第二,我国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紧密联系:从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到十八大报告再次警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

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

因此,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党高瞻远瞩地把生态文明提到了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红线”

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笔者认为,这实质上确立了生态文明在“五位一体”中的基础作用,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生态文明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中国要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辞中明确强调“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二,生态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这是因为在这一领域的相对而言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会比较小,而且这又是目前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领域。可以先完善生态环境立法,试行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领域的政治决策中,让人民群众对涉及生态环境的政策及项目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生态文明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动听的歌声、壮美的画卷、优秀的文化创意及丰富的旅游项目等都来源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四,生态文明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群众对乱砍滥伐森林的关注就可见一斑。而且据调查统计,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解决方案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我党首次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统筹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绿色发展是以绿色技术体系为物质基础,以改善环境问题为价值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强调对生态环境有利技术创造的绿色产品,这种绿色产品具有生态环境价值,既能改善环境,又能实现经济价值。而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通过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具体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技术的利用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则是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目前最大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减排为定量标准来衡量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关系。

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对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急需构建一整套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其中核心就是改变现有的“唯GDP至上”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评价体系,把单纯的强制性环境约束指标转变为有效衡量生态文明发展的考核标准,从根本上优化GDP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在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协调的区域环境保护制度、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制度等。

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还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以环境税、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环境经济手段,来实现最小成本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我国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上做出的一定成绩便是充分的验证。这对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进行了有效控制,为实现生态文明奠定了微观基础。

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说。[1]

此间专家指出,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建专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

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共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五年前的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

“„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许耀桐说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也叫做:自然法则。

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自然规律”乃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即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但能利用。它可离开人的实践活动而发生作用,不直接涉及阶级的利益。现代自然科学揭示的规律大体有两类,即机械决定论规律和统计学规律。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自然之道〉里就充分说明的自然规律。

自然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对自然界的解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自然又称大自然,是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不包括人类社会在内。

广义的自然界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它既包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也包括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

例子

以人为本”不是索取主义。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是最终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但也不失为一种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警告。恩格斯有句名言:“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诚然,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可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还远未完成。有时候,我们与自然的矛盾就会非常突出,这是一个不诤的事实。但是,它不能成为我们一味向向自然索取资源的借口。

下载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什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

    以读为主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以读为本” 李亚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读一本书要认真,仔细的多读,书里的含义就自然而然的领悟到了。只有通过真情实感的......

    经济以农业为主

    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西瓜、小麦、水稻、玉米等,2012,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5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7元,在全县乡镇综合评比中位列第四。......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打造体育优质高效课堂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

    以学为主的名言

    都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其实,学无止境,人生在世就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学为主的名言,希望能帮到你。1、经验是知识之父。——英国2、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

    大学生就业应更注重个人理想还是社会需求

    谢谢主席,大家好! 看待一个辩题的前提是明晰辩题中的概念。在这个辩题中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基于现实情况理性地对未来设定的奋斗目标,而社会需求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实体......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 ——以河北省高校招聘的企业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化研究论文

    摘要: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社会需求差异化的关系,探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并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