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时间:2019-05-13 00: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第一篇: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 ——以河北省高校招聘的企业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资料,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地方院校学生的培养,提高其就业能力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就业能力,企业需求,差异分析,对策研究

一、课题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0,多万人。

这意味着将有,63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使得今年的校园招聘在起动期便寒意阵阵。

基于此背景,我们着手展开实际调查,从对石家庄市多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和我省多家用人单位需求入手展开切实调查由此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二、课题意义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学校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找出适当的方法及有针对、有意义的教学策略培养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及合理规划未来发展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提出不同的需求使用正确的招聘标准科学的招聘手段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成长、锻炼的平台。正确认识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优势、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所长 人尽其才。

三、企业招聘现状

企业招聘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即如何找到一种既节约成本又可以获得满意度高的方法去选聘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据资料显示去年有将近,630,万的大学毕业生这无疑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然而企业招聘的压力也很大受企业招聘环节不完善的限制使得招聘的大学生与企业的真实需求不符中小型企业在相同的需求条件下较大型企业竞争力差然而顶尖人才的数量有限„

四、调查问卷摘要

该问卷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方便 易懂 易填 有趣 紧扣主题 注意质与量的平衡结构合理 层次清楚 逻辑性强 避免大幅度的跳跃。

Q1、决定企业对大学生应聘者取舍的重要因素有最多可选,3,项

1,综合能力

2,学习成绩

3,技能资格证书及荣誉奖励

4,参加的实践活动

5,学校或教师的评价

6,学校社会知名度

7,其他 Q2、企业应该主要注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最多可选,4,项

1,学历

2,英语水平

3,专业技能

4,实践经验

5,工作态度

6,工作能力

7,沟通协作

8,可塑造性

9,形象气质10,其它,,, Q3、企业对普通话的要求

1,较高

2,一般

3,没有

4,特殊要求,(按岗位的要求而定), Q4、企业对英语知识或口语的要求

1,较高六级

2,一般四级

3,没有

4,特殊要求,(按岗位的要求而定)Q5、企业对新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是

可多选

1,业务相关内容业务流程、技能、技巧等

,2,规章制度安全常识,, 3,综合素质

团队意识

敬业精神

工作效率等

4,企业文化 Q6、企业是否愿意学校依据您的要求进行“订单”式人力培养 1,愿意

2,不愿意

3,可以考虑

Q7、您认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方法是

最多可选,3,项

1,提高自身技能

2,调整择业期望值

3,提高职业素质

4,加强职业培训

5,拓宽就业渠道,6,提高专业知识

,7,提高综合能力, ,,,,,五、调查结果分析

(数据说明共调查,76,个数据 其中有效数据,76,个有个别缺失值。调查的变量包括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招聘环节考虑的因素、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大学生的培训内容是否愿意订单培养对大学生就业的合理建议五个方面)我们应用,SPSS,数据挖掘与分析软件对收回到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处理

得到以下结果

1、在影响企业对应聘者取舍因素中90%的企业都提到了在招聘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弱其次他们会参考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房地产、餐饮、太阳能等服务型行业。26%的企业会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种证书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特别是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例如信息咨询公司、钢铁、机械制造、计算机、化工、证券投资等行业。但是企业深知学习成绩并不能准确代表实际能力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例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用人单位反映现在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大多都能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一级证但是他们最看中的是实际应用能力。至于学校的名气校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只有个别企业较重视。

2、市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以下六项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流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身体素质、思维素质。在企业较注重的大学生素质方面80%的企业非常重视学生求职与工作的态度心态决定命运良好的态度是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素质与修养。所以大学生需注意培养良好的心态。60%的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工作能力很重视然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70%的企业都忽视忽视了大学生的可塑性对大学生的发展潜力不够重视。90%的企业对于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普通话水平、形象气质等均没有很高的要求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即可除非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如外企、网络公司、客户服务等公司。建议大学生如果想在本专业业发展深造需深度学习强化专业技能。3、70%以上的企业都会对新进入的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包括业务培训

团队意识

企业文化

企业规章制度等

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4、73%的企业会考虑根据自身需求与高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但目前只有,20%的企业愿意这么做对于遇到的阻碍与困难需要社会、企业、高校与大学有效沟通协调。,5、企业角度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在被调查对象中63.2%的企业建议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技能与综合能力35%左右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调整择业期望提高专业水平。另外,20%的企业认为加强职业培训以及扩宽就业渠道有助于解决此问题。以上数据分析均经过,T,检验在,95%的臵信度水平下P,值小于,0.05代表性较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大学生及高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必须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充分、高效的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在扎实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兴趣及特长、基本的人际沟通、素质与心态的培养。

2、应届毕业生要合理定位分析自身优劣势认清自我在就业与继续深造开拓眼界中做出慎重选择。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基层做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树立远大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3、高校要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臵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给予师生更多的自由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共长”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力度组织学生实习或实践保证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发展需要同步进行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新型人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此我们仅对企业提出几点建议,1、中小企业应重视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招聘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克服部分招聘过程中过于重视简历而忽视交流、以偏概全的问题面试者仅通过是否在校担任职位或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做出草率的判断。

2、合理调整对大学生的期望值。

企业应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加强对他们就业的培训和指导。企业招聘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大学生的求职心态一种想“赢”但又保持谦虚的态度。

3、企业为培养和吸收新型人才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合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与高校合作为了自身利益和科学管理企业需要一批有能力的经理层人士企业需要寻求技术指导者和职工教育基地来维持在市场上不败的地位。因此企业应主动的进行订单式培养培养对口人才为企业提供有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即“来即能用用即能战”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重点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案例已有先例如东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宁夏理工学院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员会合作令人遗憾的是普通高

校的大学生一直都不太被看好。对于理工类院校企业提供软硬件开发设计平台以及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材料为学生自主研发工作提供设备支持对于文科类院校重在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积累社会经验等。总之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并不是学生、学校或者企业单方面导致的问题。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高校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着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的原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高校的角度找出存在问题参 考相关资料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能力,社会需求,差异化,普通高校

一、项目背景 每年有数百万的毕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本科学生经验少缺乏各方面锻炼企业纷纷反映学生能力低。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而社会需求却没有增加甚至有些公司出现裁员的现象。另外企业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组织重组而大学教育模式教育计划不变或只有较小的变动使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很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和就业难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明白归根到底是个人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服从个人的一厢情愿。因此我们对河北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需求的差异化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二、调查项目介绍

该项目于,2010,年,3,月,4,日申请成功并在,2011,年,3,月,17,日正式结题。依据营销调研的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适应性、经济型、动态性六原则我们调查了石家庄市以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多所普通高校师生。下面从针对高校学生调查的方面展开我们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向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32,份成功回,424份。其中男生,204,人女生,220,人男女比例约为,1:1。在被调查的,424个有效人数中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大三学生人数最多占有效人数的41.5%大四占有效人数的,24.5%。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调查问卷如下

Q1,您认为您所上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如何 1.合理

2.理论课程太多

3.实践课程太多 Q2,您认为课堂所学的知识实用价值如何

1.足够实践应用

2.一般

,3.不够充分,很多实操技能课堂没有涉及,4.只能依附考试,根本不能实际运用

5.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Q3,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1.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 2.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3.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4.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渠道不畅通 5.大学生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不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Q4,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方法是最多可选,2,项

1提高技能

2.调整择业期望值

,3.提高就业能

,4.加强职业培训, ,5.拓宽就业渠道

Q5,请问您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按重要性依次排序为,1、2、3…… 工作薪酬提升空间

城市规模

家庭因素

专业知识的应用

工作氛围,工作的稳定性

Q6,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工作哪些证书比较重要最多选三项

1.英语四六级

2.计算机等级证书,3.奖学金证书,4.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 ,5.“优干”、三好学生”等证书,6.驾驶证, ,7.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 Q7,您认为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最多选三项, 1.学习成绩, 2.专业技能,3.,考试证书或技能认证,4.综合能力

,5.实习经历, 6.学校名气, ,7.发展潜力, ,8.思想品德

Q8,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是限选两项 1.基本解决问题能力,2.沟通协调能力, ,3.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4.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5.专业知识和技能

Q9,请评价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

我们应用,SPSS,数据挖掘与分析软件对收回到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处理得到以下结果

1、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学校设臵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是否合理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并就课堂知识的实用价值性给予客观评价。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80%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太多理论课的实用价值一般或缺少实际操作技能课。

2、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对目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了解。其中,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经验竞争力弱和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40%左右的学生认为就业面临问题是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沟通了解不够信息渠道不畅通。

3、在此次调查中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就业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职业培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但只有,1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适当调整择业期望值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4、每个人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都不相同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大学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让同学们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大学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

大学生在择业时会总体考虑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是提升空间、工作薪酬、工作氛围、工作的稳定性、专业知识的应用、家庭因素大学生对城市规模的因素考虑最少。

5、在当今时代普通高校大学生经常忙碌于各种证件的考核可是那些证件真的有用吗对此我们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英语四六级证书非常重要其次是专业上岗资格证40%31%的大学生认为计算机等级证书很重要再次是奖学金证书、各类荣誉证书和驾驶证体育、文艺类证书最不重要。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考证只是学习过程的锦上添花而不是全部更不能成为学习的目标。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考证热潮。

6、市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以下六项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人际交流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身体素质、思维素质。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选择出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两项能力或素质。45%的学生认为在以后工作中最具竞争力的是综合能力40%左右的认为是发展潜力和专业技能20%左右的认为是实习经历、思想品德和考试证书或技能认证最后少数认为是学习成绩和学校名气。, 普通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选择出自认为最为欠缺的两项素质。其中,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相关的实习或工作经验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能力的学生占,10%只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相关结论及解决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整合一手数据与二手资料结果表明,,1、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注重各科目的考试以及考取相关证件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自身素质修养最终不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2、普通高校课程设臵不太合理实践课的比例相对理论课较少。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方面学校资金力量有限抑或资金安排不合理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愿花费人力、财力培养人才寄希望于学校或者从其他企业挖掘人才。

3、目前多数大学生没有清晰地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盲目的、机械的学习不会挖掘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忽视了相关能力培养与锻炼。

4、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合理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把提升空间和工作薪酬摆在重要位臵而忽视了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和锻炼能力。,,,,,,,,,,,,,,,5、普通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过于空洞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对就业状况仅限于求职择业技巧、写好求职信等浅显层面的了解。而且由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少等因素不能全面、有效指导学生就业。,,,,,,,,,五、解决方案

1、方案调整应试教育培养模式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有针对性专业教学改革专业结构和课程设臵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从而激励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注重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大实习教育环节的学分和学时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接触、了解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感知、适应社会的需要。

2、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人单位过多地反映在学生的能力不足态度不认真。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扬长补短要经常组织多种学生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力求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3、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合作培养人才。注重信息间的有效沟通不断完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新型人才学校为企业开发产品提供新创意等使学生了解企业 的运作程序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4、普通高校加强注重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大学生及早做好生涯规范在夯实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计划的进行其他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范围,关注政府社会企业对大学生吸纳率,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培养,增加就业指导专业教师,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

5、大学生必须合理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大学前期为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与任务,充分、高效的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兴趣特长的培养,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锻炼社交、沟通、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做人诚信、有责任心等综合素质。

6、应届毕业生要合理定位,调整期望值。不要把目标一味的锁定在大城市、高薪水上,要学会合理的衡量企业需求与自身的发展需要,分析自身优劣势,认清自我,在就业与继续深造开拓眼界中做出慎重选择。树立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化研究论文

摘要: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社会需求差异化的关系,探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并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需求差异化进行研究。通过问卷方式获得了23位就业大学生的问卷,将这23份问卷作为总体,把13种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探索和冒险的能力、挑战逆境的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自我实现能力、规划人生的能力、爱的能力作为变量,分别用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来表示,用xij表示第i个样本在第j项能力上的得分(100分制)。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抽取,前4个公共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7.17%,即前4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指标77.17%的信息量。因此,在这里我们抽取4个主成分,上述13项指标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F2,F3和F4并可得到初始因子截荷矩阵。根据分析结果:x1,x3,x4,x5,x6,x8,x10,x11,在第一主因子Fl上有较大载荷,Fl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探索和冒险的能力、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x2,x12在第二主因子F2上有较大载荷,F2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和规划人生的能力方面的信息;x7,x13在第三主因子F3上有较大载荷,F3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挑战逆境的能力和爱的能力方面的信息;x9在第四主因子F4上有较大载荷,F4反映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创业能力方面的信息。

我们以特征值的贡献率作加权系数计算各样本总得分,即:F=46.262F1+12.490F2+10.462F3+7.956F

4二、数据分析结果

影响学生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F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探索和冒险的能力、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自我实现的能力F2: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和规划人生的能力;F3:挑战逆境的能力和爱的能力;F4:创业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F1,F1反映了学生专业素质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式构建

(一)大学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能力的作用途径研究

从现实的许多实例来看,现在许多高校的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笔者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着力加强:(1)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构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2)高等教育内容应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学生能力,完善大学生能力结构。

(二)社会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能力结构建构

(1)接受已有知识和学习新兴知识的能力;(2)提高实践知识的能力,即将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3)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将知识转移;(4)提高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参考文献:

[1]任士宏.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1999,(03).[2]刘清亮.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4).

第三篇: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对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相关性以及勤工助学提高就业能力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勤工助学;大学生;就业能力;高等教育

一、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实习机会或者平时的锻炼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勤工助学能够提高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这也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1、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品德素质

1.1对于大学生来讲,我国现阶段国情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多参与一些勤工俭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融入社会。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还存在于我国,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很高,不平衡的发展存在于各地区之间,民族文化素质也不高,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从而大学生看到这样的状况,能够发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在所处的地位,人们观念的更新都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带动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并存,并且相互存在冲突。现代的大学生对于价值的选择和评价,会被不良的价值观直接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它并不是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领悟和理解。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使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从而可以将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起来。

2、勤工助学与大学生智能素质

2.1大学生在校期间,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占主要部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根本无法进行实践。而勤工助学就是一种很特别的社会实践过程,它能够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兼顾实践和理论,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检验和运用。同时,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而且对社会中的一些知识和管理技能进行学习。

2.2勤工助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能够教会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勤工助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中,使学生可以与社会进行交往。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很多单位和个人,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招聘的全过程,在对经验进行积累的同时,还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能够将自身的缺点进行弥补。

3、勤工助学与大学生身心素质

3.1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勤工助学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理念,这样的资助方式,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讲是很容易接受的。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生活窘迫,经济负担沉重,再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忧郁和焦虑也会同时出现。勤工助学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消除这样的自卑心理,而且还能在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这类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

3.2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生活空间扩大了,接触的事物和遇到的困难也随之增多,一些“助管”、“助教”、“助研”等“智力型”助学岗位的开拓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的信心,努力使主观所想更贴近客观实际,个人追求更贴近社会需求。通过正确认识困难到认真对待困难,再到勇敢接受困难这一过程的锻炼,将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就业能力的策略选择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

观念制约行动,认识指导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是促进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和保证。高校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21 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能够使他们获得有效资助以顺利完成学业,又可达到育人目的。可以此为契机,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劳动观念、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通过勤工助学这门“课”的学习,汲取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所得不到的营养,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2、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进一步促进勤工助学的发展

时至今日,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还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客观上造成了校外勤工助学市场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处理和纠正。为有效保障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应政策,对勤工助学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准入制度等予以全面规定,为加强勤工助学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行为准绳,也为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提供法律保障。其次,高校要以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规范有序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勤工助学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

3.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积极面向社会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首先,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内“潜力”。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契机,倡导后勤系统各单位尽量设置一些可由学生承担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勤工助学的持久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校还要充分发挥其知识和技术的优势,挖掘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管理相结合,与校办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进学生兼任科研工作助理、教学工作助理、学生工作助理等“智力型”岗位工作,提高勤工助学的“含金量”。其次,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密切合作。发挥好自身知识密集、科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雄厚等优势,找准学校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按照双向受益原则,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通过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参加勤工助学、邀请企业到校内设岗招聘等形式,使双方关系不断加强,促进共同发展。参考资料:

1.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09).2.张旭.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12).3.俞佳超.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选择[J].大家2010,(08).4.王昕.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功能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以社会需求为主

谢谢主席。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还是个人理想为主。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以下定义。什么是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社会需求又名社会需要,是人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主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大学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优质部分,理应合理配置。因此我方的判断标准在于哪种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大学的设立本质出发,大学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关口,它主要培养有能力的大学生,向社会输出优质的人力资源,因此大学是为社会所服务的教育机构,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从本质出发,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应以社会需求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使就业岗位合理分配,使得教育和社会良好的结合,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一昧的追求个人理想。我们不反对追求个人理想,但个人理想的追求也应该建立在社会理想社会需要的大前提下。因此以社会需求为主的就业是在满足了国家的大我下再去实现更好的小我的无私选择。

第二,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出发,自身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大环境。社会需要是每个人择业时务必要考虑的大前提,有需要才会有发展。社会需求给个人理想提供了机会,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你今后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你个人理想的实现脱离了社会需求,那么你所追求的个人理想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大前提下,再结合个人理想,才会真正的实现个人的价值。第三,从对就业形式和就业发展情形出发,就业的形势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个人理想不能很好的适应整体的就业形式和时代发展方向,而以社会需求为主是可以很好的适应时代选择的。合理的配置社会需求资源,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就业压力,使得就业发展稳定,给国家带来了高效的利益,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

第五篇: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并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积极结合社会需求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就显得极为迫切了。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从事高校声乐教学相关工作经验,对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社会需求;结合随着我国不断的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刺激着我国各教育体系逐步的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平台,在素质教育提出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在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学也向着改革创新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音乐人才的要求也相应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进一步促使着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意识不高,因此,使得音乐人才综合素养不够,而通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对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提升我国音乐人才的综合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存的不足之处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就现阶段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在长期的执教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在一段时期内,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一些教师会因为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产生教学懈怠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通过这些教学经验,对学生传授声乐知识,并没有及时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对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新,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同时,也有一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视自身的教学任务完成度以及教学目标达到度,往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多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完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声乐教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也同样不利于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有一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通常为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单方向的对学生进行声乐重视传输,教学课堂缺乏互动性,使得本来实践性以及交流性极强的声乐教学,向普通的文化课教学方向转变,使得高校音乐教学水平不佳。

2.不够鲜明的教学特色,脱离社会发展。

事实上,我国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特色声乐教学构建的重要性,有很多的学生对声乐教学的认识不够,重视度不强,使得高校声乐教学往往流于表面①。尤其是一些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组建,而是单一的借鉴其他高校开展的声音教学特点,使得高校声乐教学出现了同质化相象,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无法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声乐话题相结合,忽视了社会发展以及时代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的真实需求,造成高校声乐教学偏离实际。

3.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脱轨。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自身缺乏准确定位的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对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以及音乐审美教学十分的忽视,导致学生在声乐表达的环节里,没有注入自身的情感,同时也缺乏音乐活力②。另外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所产生的价值,偏向于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产生极大的偏差,在这种错误、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下,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极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大受打击,学生声乐学习效果不佳③。

二、高校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特点

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对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十分必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要遵循并突出以下几项特点:首先,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应当要突出创新性特点,教师在开展声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创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例如引进心理学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性化”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掌握学生心理变化以及心理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声乐教学活动④。其次,要重视系统性特点,要能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声乐知识系统性,形成一个以西方先进声乐教学为主导,以中式唱腔为辅的科学性、综合性知识系统,帮助学生综合发展⑤。

三、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的有效途径

1.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受到教学环境条件限制比较大,一些声乐教师在实际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严重与时代相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高校应当要积极打破现阶段声乐教学传统限制,积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以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声乐表演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步向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理念方向转变⑥。同时高校还需要改革现有的声乐教学法,将传统选修课模式,向着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帮助学生在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另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各音乐教师带头,举办多种校园文化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节日庆典表演、美声比赛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对自身的声乐演唱、表演能力进行审视,及时查漏补缺、改进,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⑦。

2.重视课堂氛围构建,打造声乐教学特色。

高校声乐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实际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⑧。声乐教学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例如我国较为知名的星海音乐学院等,其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就是它的教学特色,学生所接受的培养方式不同,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声乐技能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⑨。当然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办学环境、师资条件等,无法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这时高校可以采用“一对三”、“一对六”等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实现小组教学,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⑩。

3.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

目标是开展一项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活动来说,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推动声乐教学不断前进,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和保障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对声乐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此次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结合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的要去,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将表演与技巧、实践与唱法相结合,树立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从而积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同时高校声乐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相结合輥輯訛,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尤其是在课堂教学里,当结束声乐理论知识教学活动后,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练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发声练习,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掌握一定的发声经验,从而逐步成长,对其音乐素养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声乐教学在遇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多种挑战,积极分析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总结高校声乐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过程中改革创新的途径,以此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音乐人才。

注释:

①李丽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商情,2015:237-237.②马兵.“美声大众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美声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J].艺术评鉴,2017(16):76-77+108.③姜程,姜子威.“校团合作”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7(8):172-174.④王雅宁.基于创新视阈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戏剧之家,2016(23):190-191.⑤陈可可.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构想[J].戏剧之家,2017(13):248-248.⑥汤飞宇.论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J].艺海,2014(4):144-146.⑦王克永.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以河池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7(2):108-110.⑧李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3,26(3):288.⑨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⑩唐博.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音乐文化的紧密结合———以新化山歌传承人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为例[J].

下载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5篇范文

    针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多方努力,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材料工程类属于理工科类,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材料工程科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到全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_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最终定稿)

    材料工程类属于理工科类,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材料工程科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到全面......

    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报告

    “思政课”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所 在 学 院:专 业 班 级:负 责人:联 系 电 话:指 导 老 师:提 交 时 间: 2016.08.28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能力实证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文献检索能力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韩东亮(1990―),男,汉族,管理学硕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摘 要: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网络文献检索能力,该研究以安徽大学的本科生为研......

    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5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观众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讨论这个话题。先让我们来明确辩题中几组关键概念。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在物质......

    基于高校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人才市场化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

    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研究的论文(合集五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人才就业制度改革也对现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