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时间:2019-05-13 04:0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第一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感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给我留下印象深刻。元旦假期,我认真品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记录如下:

黄爱华学习勤奋,终身学习的典范。

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他从走出校门,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教以后,他更是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书目,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多年来,所做的读书笔记就有80多万字。书,是他最好的朋友。学无止境,生活中的万物在他眼中都好似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而他则是那一个最痴迷的读者。因为,他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

黄爱华的教学思考灵活、深刻。

如果说,学习是成长的原动力的话,那么,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黄爱华老师说: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在教学方法上,他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

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他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美妙的课堂还来自于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便能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在“圆的认识”一课,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乐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结尾,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2、3„„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全场的学生都要说出谁是几的倍数。当最后剩下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时,他便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时,我们都可以离开教室?”学生们大声回答:“1”„„在一次全国的公开课上,当课上到这里,全场800多名教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总之,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受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启发,他上《24时记时法》时,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然后说,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的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的点,这个点用你学过的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呢?新颖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的说是0时,有的说是24时,还有的说是夜里的12时,还有的说是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

“听黄爱华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听过黄爱华讲课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丰富、全面。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用“实、活、美、趣、新、效”六个字来评价。

第二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阅读感悟

在第一次培训中,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读这本书的要求:读完之后,思考三个问题:

(1)成长经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教学主张中,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个主张?(3)教学实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课?为什么?

带着对黄老师深深的敬意,我潜心捧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数一数做的读书笔记,居然也有三十多页。

品读成长经历——与思考结伴

“经常笔耕的人,课堂教学品味与不爱动笔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P4)“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静下来思考,提炼的习惯。”(P4)[我的解读:也许黄老师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他在精力充沛的岁月中,遇到了名师的指引,有了他们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方让他成长得如此之快。我们也很幸运,现在终于可以与黄老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并坚持不懈地写下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想也一样会进步的。如果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些许的进步,也许正是思考与阅读给我带来的。没有了阅读,没有了思考,便没有了文章,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方向,感谢黄老师,重新让我拥有了读与写的冲动!]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业余时间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逐渐枯竭。我的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读书中度

过。”(P4)

[我的解读:阅读是令人兴奋的,可以让人洗尽铅华,荡涤胸中的万千尘埃。阅读也可以给人带来灵感,赋予人思考的灵性。人的性情,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愈发地舒展开来。人的感觉,也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更加地被激发出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书,然后动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多年之间,我经常有这种美妙的感觉。可这几年,为什么读书会成为我奢侈的东西?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我才能如此闲暇地沐浴在书的馨香之中,感受脉脉文字流淌在心中的感觉。给自己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行动起来,挤出时间来阅读,在有限的生命中,用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书写自己的性灵,这真是一中美妙的感觉。] “我个人体验到:教师要想从是横祸中选择教学内容,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不行的。”(P8)

“我在是生活的各个角落寻找灵感,春节联欢会,我不仅看节目,还琢磨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什么时候掀起高潮最好,如果这种结构放在我的课上是什么效果„„”(P9)

[我的解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之能,教学之用,我想这个创造与挖掘的空间还很大。而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去创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的。我还可以从中多思考,多做文章,多琢磨,这又提供了一个莫大的研究主题][由此,也引申出我最近的一个思考:在复习评研课中,只评不练,这种小组合作的效果低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复习课中出现只评不练的现象,有效吗?在复习课中,少一点泛滥的练习,多一些关键易错点的训练,然后一节复习课中空出10——15分钟,给学生当场仿照错题出题考同学,也许效果会更好,学生

也更活跃。这就成为课堂上的一个训练点了。复习课上,我们的练习练什么?不就是学生不会容易错的题目吗?复习课的模式变为:生互相当小老师,互改训练题目——上台针对难点题讲解自己的好方法——台上台下互动交流——同桌互相仿照出题考同学——互相改。这样的复习模式可以认真尝试一下。] “思考,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正是思考,让我的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还是思考,引领着我的人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P13)

“在我的生活中,思考并不是负担,它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随时随地自然发生的事。”(P14)

[我的解读:如果说这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是与思考结伴这一节。这儿,我们感受到思考火花的精彩,思考给人带来的愉悦与收获。正是因为思考,黄老师把众多生活中的素材巧妙地引进了课堂,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给数学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也启发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与数学结合起来,带进课堂,这可以成为自己创造的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这作品,便是由发现而来,由思考而来。也启发了我,引进生活中的素材来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瑰丽的数学空间,挖掘的空间还很大,而且生活气息浓厚,学生相当喜欢。甚至语文故事数学用,这片天地可开采的潜力也很大。潜下心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天地。努力去挖掘、开垦,必将有精彩的收获。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并巧妙地应用于教学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鲜活的数学,让孩子们眼睛为之一亮,也许一生中都会留下这一美妙的感觉,一生中都记得老师如何呈现这一知识点,那就成功了。] 品味教学主张——以生为本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

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P38)

[我的解读:为什么我们的课堂需要采用小组加分的形式来控制学生积极学习的状态?这是一种知识本身之外的激励手段。况且有时候会因为加分的状态影响上课的时间和思维的连贯性,这种方式是否太过了?我们需要寻求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而黄老师教给我们一种很棒的做法,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最好这个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一种方式方法。因为生动的情境蕴涵着对知识的深刻阐述,便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主体参与决不是可以自发形成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数学全过程中,关键在教师。„„主体参与决非是简单地让学生举举手,动动口,你起来,他坐下,而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实现过程。”(P16)

“要从教教材变为如何有效地用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我们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在数学教育中教育孩子做人。”„„

[我的解读:看完黄老师的教学主张,我感觉他的思想精髓应该包含在“以学论教、发展为本、活化教材”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中。如果说我更认同哪一个教学主张,我则认为主张里边的“以学论教、活化教材”最令我欣赏。“以学论教”应该与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定教”是一致的。而真正要做到这样,那么需要一定的智慧与艺术。要达到‘以学论教’的高度,则更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需要很多细节的支撑。比如教师全方位的知识底蕴,巧妙的智慧引领,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语言,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并得以应用。而“活化教材”,更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不断用智慧的双眼,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生活化数学,边废为宝。把生活融入孩子的学习中,把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引进数学课堂。另外,关注细节,这是追求教学新境界的一个体现。只有充分关注细节,才能让更多的东西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度与品质。再有,语言的修炼,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则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关注,长时间的培养与修炼。总而言之,“以生为本”,就是教学的方向与出路。] 品茗教学实录——以问题来带动点拨

阅读了黄老师十几个精彩的教学实录,掩卷沉思,我真的很难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感觉每一个都是精品,每一个设计都有扣人心弦的地方。这充分显示了黄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有些甚至是多次执教,而每一次的设计都不一样。如《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都充分体现了黄老师追求卓越的教学态度。

其中,我感觉很值得我学习的是:以精巧到位的提问来带动课堂的点拨,这让我颇受启发。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点拨之处就是巧问、问到知识的关键之处,问到知识的关键点上。下面就是精彩的问题点拨摘录:

1、导入之问:“为什么8号球员在离底线最近的时候,却不射门,而要把球传给10号球员射门?”

2、新授之问:

“红领巾上有角吗?有几个角?”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跟小组同学说说。”

“老师想在黑板上画一个角,怎么办?”

“请大家向这位同学一样,找一找,再指一指,我们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再举手回答。”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要看什么?”

“找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请大家在本子上画一个角,并画上角的记号,并标上1。” “你能在你画的角上再画一条线,变成一个有三个角的图形吗?” “同学们,这个用小棒摆成的角,大家看不清,怎么办?”

“这个小棒摆成的角放在展示仪上放大后,小棒变粗了,变长了,角变大了吗?”

“请大家先用小棒摆一个角,接着让他变大些,再大些,然后再小些。”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3、练习之问:

“一张正方形的纸有几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呢?”

“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而且还要学会验证,猜想、验证是许多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你们想不想做实验来验证一下呀?”

“小组活动要求:

A、先猜一猜,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 B、动手剪一剪。

C、把剪后的图形贴在表格相应的格子里。D、给图形的角做上记号。”

其次,同一个内容,每一次不同的教学设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黄老师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勇气。有人说:艺高人胆大,也许黄老师就是这样。每一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如:《倒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再次:结尾活,让人很欣赏,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个方面。殊不知,一节课精彩的结尾,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激发的一个很好的引领。这方面的范例,在黄老师的课堂中,俯拾皆是。如:说约数与倍数来离场;写百分号再用百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

第三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笔记

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一、个人成长

他在书中说‚写东西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确,很多时候,我也曾萌发一些不错的想法,当时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时间时我再来整理,往往被一些琐事打岔就搁浅了,最后不了了之。看来动手去把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实施,写得过程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这一行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笔耕不断,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还是应该坚持去写教学札记。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也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主张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很多,粗粗阅读,以下几处印象较深:

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三、教学体验

黄爱华老师把教育工作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他认为创造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能经营好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书中黄爱华老师所提倡的‚创造性‛,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不及的,更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同时数学学习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思维过程,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对数学美的反映过程,从而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学习,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高效地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研读着他的一个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黄老师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它使数学的课堂上也充满了灵气,这样的教学过程因此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了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充分展现个性的过程,成了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

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过这本书后,我有这样的感受,研读了这本书,胜过了我十年的教书生涯,这本书是宝贝呀,这不经让我想到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

第四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我最大的感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

一、个人成长

他在书中说“写东西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确,很多时候,我也曾萌发一些不错的想法,当时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时间时我再来整理,往往被一些琐事打岔就搁浅了,最后不了了之。看来动手去把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实施,写得过程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这一行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笔耕不断,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还是应该坚持去写教学札记。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也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主张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很多,粗粗阅读,以下几处印象较深:

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三、教学体验

我借鉴前辈的数学游戏上了一节公开课《比较数的大小》,共试讲了三节,其间遇到的课堂生成花样百出,此时更体现黄爱华老师所提倡的“创造性”,只有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能经营好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研读着他的一个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黄老师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它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生命的内涵,它使数学的课堂上也充满了灵气,这样的教学过程因此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了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充分展现个性的过程,成了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

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过这本书后,我有这样的感受,研读了这本书,胜过了我十年的教书生涯。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2

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知识,赋予数学现实意义。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在《数学课程标准》里早就指出。创设情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把新的概念与已有的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和把握知识。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情景,能使学生知道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案例中,黄老师提到足球比赛中为什么要“下底传中”呢?等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角的知识不仅认识了角还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自主探究,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智慧。在上《 20 以内进位加法》一课时,在教授 8+5 时,总是纠结于是让个别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去分享他的方法,从而建立模型,推广应用,还是让每个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前者的教学方式学生易懂,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后者相比之下平静一些。看了黄老师五年级《找规律》一课后,他的设计和想法让我不再纠结。在前者的这种方式下,很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然不得而知。我们有理由为他们感到不安。为此,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议是: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师建立在学生自身经验、兴趣与动机基础上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表现。“以学生为中心”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主体上的,即关注学生的经验和自发需要、兴趣,把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

创设智慧的课堂首先自己要有一颗充满智慧的脑袋,多读书、读好书,不在假期,督促自己平时多读读名家名师的书籍,多汲取养分,让自己驶向智慧的彼岸!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3

读一本书容易,但像黄老师那样把读书看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享受并为之付出心血却不容易。要想使梦想成为现实,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和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我缺少的正是这种毅力。尤其身为教师,必须不停地学习,今后我要向黄老师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

在书中,黄爱华老师介绍了许多教学主张,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三大观点。

黄老师的数学课上,处处能够感受到与生活的联系。他总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并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黄老师始终认为:“细节可以体现一个老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此话不无道理。

研读一个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黄老师那些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他给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了生命的内涵,他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精神交流关系,教学过程因此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了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充分展现个性的过程,成了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

这本书,对我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黄老师创设的有些情境可以直接借用,也有的可以适当改变,或者根据他的思路进行创新。这样,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多了欢笑,多了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第五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它记录了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应该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时间不是我们施舍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必须的知识,我们不能吝啬课堂的时间,要把时间还给他们。

结合我校的课堂改革,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还学生“动”的时间,给他们操作的天地。

操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通过操作,也可以降低抽象性知识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黄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他们获得了与众不同感受,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用处。这样,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获得必需的知识,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

二、还学生“读”的时间,给他们审题的余地。

讲解题目,有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讲了几遍学生还是目瞪口呆地看着你,对你摇摇头;作业中,强调了多遍的注意点还是出错。这时,与其自叹理屈词穷,埋怨学生不踏实,不如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读一读题。读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读通了、读懂了题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审清了题目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读”是解题的一个步骤,也是一种解题的技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一定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教给他们读的方法。

三、还学生“想”的时间,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准备集体评讲时,学生们也会请求我再给一点时间。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能很快作出反应,有的学生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眉目。教师不必为这种参差不齐的思维速度感到束手无策,其实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十个手指还有长短呢,更何况几十个不同的学生。从学生的请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需要的是时间。

四、还学生“说”的时间,给他们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举例的时间,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且贴近他们的生活,便于理解;给学生说算理的时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说算式的时间,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给学生说解题思路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即使说出错误的想法也绝不是浪费时间,反而可以帮助大家改掉错误的知识,加深印象,透彻理解。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这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过分压缩学生动的时间、读的时间、想的时间、说的时间,这样将适得其反。教学设计要游刃有余,教学过程要合理控制,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获得必需的知识,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黄老师在书中讲到“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研究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技巧的、慎重的发出教育的信息,也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效应。精妙的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百分之七的语言加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有时候无声的身态语言,比有声语言更耐人寻味。

今后我将会把这些读书中的点滴收获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充满智慧!

下载黄爱华与智慧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爱华与智慧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我获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全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

    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

    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 在《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中,开篇谈到他的成长之路,黄爱华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他说人与人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与所不为。他每年......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800字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800字。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笔记(5篇材料)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笔记 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

    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 我于几年前听过黄老师的一节课,对这位特级教师尤为佩服。黄爱华老师的课上的生动、形象、扎实,是一位技不惊人誓不休的老师,看了黄爱华老师写的书......

    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和智慧 ----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 宝应县城中小学王新甫 每次出去听课或参加培训,不少专家教授经常提到黄爱华及《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令我对......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心得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心得 2008年十月份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聆听了黄爱华、吴正宪、华应龙等大家的课堂实录和精彩报告,并挤进人群......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的随笔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心得 南川西路小学 李莉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