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4:0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第一篇: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黄竹镇中心学校 符永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嵌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中去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有效。

一、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创设故事化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例如,在教学“比轻重”这一节课时,教师创设了小兔搬家的故事情境:小白兔要搬家了,兔妈妈收拾了3个包袱,小熊、小猴、小松鼠都来帮忙,它们各自背哪个包袱最合适?教师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包袱。学生抢着要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小熊身体壮应背最重的包袱,小松鼠的身体小,应背最轻的包袱。但是哪个包袱最重,哪个包袱最轻呢?小熊和小松鼠,正为此事犯愁呢。在轻松的故事氛围中产生了问题:小熊、小猴、小松鼠到底该背哪个包袱?该怎样比较这三个包袱的轻重呢?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地 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同时也为学习“比较轻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心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投影出示如下情境:一天,唐僧化缘得到三个很大的烧饼,要分给他的徒弟们。孙悟空说:“我要二块。”沙和尚说:“我要三块。”猪八戒说:“我要四块。”一个比一个贪心,唐僧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使每个徒弟分到的同样多。看完投影,我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僧是怎样分的吗?”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热情高涨,形成悬念,同时激励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当然,教学中设置问题,并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引发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欲望。

三、创设有效的冲突情境,激发潜能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行之有效的情景,使学生间产生矛盾冲突,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矛盾冲突”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

师:看,三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男、女生套圈比赛,每人套10个圈。

结果出来了,老师进行了成绩记录:男生30个

女生36个。

问:你知道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 这时班中多数人认为女生套得准。

师:男生6人一共套中30个,女生8人一共套中36个,所以女生套的准。

男生很不服气,有人提出异议:老师她们女生人多啊,比总数不公平!

“是啊,老师不公平!” “我们男生人少。”

师:看来人数不同,比总数是不公平的,那么比什么就公平了? 小组讨论,得出求平均数。

通过比赛结果,引发人数不等比总数不公平的矛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请出“平均数”。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得到激发。

四、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实践感悟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分析讲解去获得。在教学中,将教学情境活动化,让学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使学生在口说、眼看、耳听、脑想、手做的多感官协同作用下,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在教学“千克、克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准备了鸡蛋、苹果、盐、大米„„等多种物品,先让学生分组掂掂这些物品的轻重,引出“重量”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相互掂掂自带的1千克物品。如: 1千克香蕉、1千克花生、1千克玉米、1千克洗衣粉„„等的重量,使学生对“1千克”物品的重量有个初步的感知。再根据掂1千克物品时的感觉,试着掂出“1千克”重的书,使学生在感官上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如何测量学生所掂出“1千克”的书的准确性呢?进而引出弹簧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及磅秤等,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及操作。最后让学生进行各种秤的使用及“购物活动”。在“克的认识”中,引出“克”的概念以后,让学生用天平分别称出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重量,例如:一块橡皮、一枚硬币、一支铅笔等。最后,让学生对一些标有重量的物品进行估计,给出合适的重量单位。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主动实践,合作交流、体验,参与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

五、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体验应用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就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捕捉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回归于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物品分类”一课时,在观察主题图之前,可以创设让学生“分作业本”的活动,语文和数学两种作业本混在一起,如何交给老师呢?当然要将两种作业本分开,这就是“分类”。并且请学生上来动手分一分。这样的事在学生身边比较的常见,这样的分类也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它却让学生获得了分类来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的乐趣。

又如通过创设“小商店”买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老板等不同的角色进行买卖活动,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不停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简单的计算。

数学课堂要让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或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快乐的学习数学,真正做到寓学于乐,乐此不疲。试问如果教师把知识裹上一层甜蜜的巧克力,我们的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其目的是引发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充满活力,数学教学才会更有效!

第二篇: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业务讲座材料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富强中心校教导处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下面,谈谈对“数学情境”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成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儿童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认同,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常常是昙花一现,往往只是在知识引入时创设一个情境,一旦导入教学内容就弃之不用。这样的情境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引入的一个“情景”,局限于引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已,随着“情景”的结束,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消退,对整个课堂教学无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其三: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思考。

二、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

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大连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事实上,我们去买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三、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八种。

1、图像情境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由此可见,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所有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8的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3只,右盘5只的画面。根据所供画面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再根据画面提问“可以怎样列式?”由此引出新课内容。由于动画新颖有趣,贴进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导入新课:小企鹅与小花猫赛跑。小企鹅嘎嘎的叫:“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小花猫长!“到底谁跑的路线长呢?我们大家帮它们计算一下好吗?”孩子们嚷:“我们只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不会计算圆的周长。”教师及时导出:“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孩子们顿时作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一年级教学《6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或电视课件。并向同学们说: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他表示祝贺,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景,你们数出的客人、桌、椅、盘子、蛋糕都是几?(6)。从而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6的认识”。

2、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如:三年级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一道趣题,让学生质疑安琪今年9岁了,她高兴地告诉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过了9个生日,爸爸“唉”地叹了口气,我今年36岁了,也只过了9个生日。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显然学生对爸爸只过了9个生日,产生了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如在讲授《对称》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看,在数学乐园里,飞机、蝴蝶、树叶它们都说:“我们是一家子”。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呢?

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问题情境不仅新课导入时需要创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创设,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加法的实际运用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画有不同颜色、不同只数的兔子图,然后问学生:“图上关于兔

子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兔、黑兔,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数出兔子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9只,右边6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8只,黑兔7只)后,算出总只数。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旨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活动情境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

如: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教师将学生4——6人分一组,每组桌面上有学具、折扇、钟面、半圆的纸片,小方巾、三角板、红领巾、小棒、吸管……教师让学生动手分类,(分两类。物体表面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情况,在黑板上或平台上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把它摆在一边,打上“?”每个人将物体表面有角的拿着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孩子们议论开了,尖尖的,手顶着有点痛,教师指出这叫顶点(课件出示红点)。还有两边直直的滑滑的,教师指出这叫两条边。那么这两条边都是从哪儿引出的呢?(课件演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课件接着出示,从顶点起将所夹的部分向后涂上颜色)再让学生用手指一指学具中的角。学生通过摸,看,指,初步认识了角。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有的教师曾经进行过尝试。课始,便以创设“小商店购物”为基本活动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在讨论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

样,整堂课都融入到活动之中———自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填写发票的思考中。这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4、操作情境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一些抽象的知识上,要抓住关键,巧妙设计操作情境,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如《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有关物体质量的单位,但他们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用秤称一称1克和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的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感知。然后教学“1000克=1千克”时更应巧妙设计,让学生把2袋500克的砂糖与1袋1千克的砂糖分别放到天平的两端,发现指针正好指着刻度0,天平平衡了,由此再得出“1000克就等于1千克”,学生就很自然地接受了,通过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了真实的经验和感触,同时也使问题更生动、直观。

5、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如:四年级教学《循环小数》是,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过马路时常出现的红灯、黄灯、绿灯的情境,公园里、娱乐场所、广告牌常常出现的霓虹灯的情境(也可将这些情境先摄像,再放出来)然后提问: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孩子们结结巴巴说先出什么,再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而且总是不停地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依次、重复、不断出现”八个大字,并提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现象吗?学生议论后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依次、重复、不断出现,还有学生说:每周按周一、二、三、四、五、六、日依次重复不断出现。那么数学王国中有这种现象吗?那我们来试做两道题,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再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先让学生先猜猜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情境自然就把学

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又如:六年级教学《比例尺》时,教师拿出一张在长城脚下的照片,放在平台山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边说边用手比划:长城就这么长吗?我就这么高吗?学生说:不是的!是把实际距离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从而导出。

6、故事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分数比较大小时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四分之一。”结果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切了六分之一给了八戒,连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

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7、知识情境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是老师的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旧知识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必要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不要千篇一律。

如五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就必须先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接下来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只是将“万级”迁移到“亿级”就行了,以此让学生感到新课不新。

8、课前情境

为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创设的情境。课前对学生的煽情活动。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地探索和研究。记住:情境是为教与学服务的,用好了就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能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并非易事。纵观大量的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理解创设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在课堂情境创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努力:

一、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却是一个包袱,一件苦差事,难以继续下去。因此,在新课的导入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主要可以通过激情有趣的开场白、趣味数学题、数学谜语、数学故事、小实验、小比赛等形式来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新课。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

师举例: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生1: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生2: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当青蛙数量增加时,学生的出错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参与热情也高涨了,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创设这样的游戏或竞赛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竟争意识,又能使他们易于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一上课,教师就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记录内容如下:

“学校三年级共转来30名新同学,四年级转走了25名同学;小红的妈妈做生意,七月份赚了6000元,八月份亏了2000元。”这些现实情境所呈现的问题都是小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想过用数学语言如何表示。现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不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问题,而且这种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三、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现实中一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学习主题不明确。情境中出现太多“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内容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观察常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一位教师在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教学中,用flash制作了动画课件“小动物盖房子”。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觉得那座房子很漂亮。生2:我觉得墙壁应该刷成绿色。

生3:不能让小松鼠搬石头,因为石头太重了,应该请大象来帮忙。

生4: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生5:我发现小猪扛木头时累得满头大汗,应该请别的小动物帮帮它。

……

十几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我们都知道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解决“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的问题,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这个情节,本来的目的是让学生数出各种小动物、物体的数量,再进行比较。而教师在这里却花费这么长的时间让学生讲自己发现了什么,会对后面解决重难点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吗?这样的情境显然是不恰当的。

四、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大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在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首先提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凭借生活中的印象回答“是”。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分组演示和交流,否定了答案,从而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接着我又提问“三根小捧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呢?”这个问题虽然难度大了一点,但学生很乐意去思考,大家都动手去实践,去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必须富有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起学生广泛的思考。

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这一知识时,教师抓住学校正在开展跳绳比赛的契机,创设情境如下:

六年(1)班有4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体育课上,王老师拿来20根跳绳,请问他该怎么分给男、女生才公平呢?

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平均分,男生10根,女生10根。”马上就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这不行,这样不公平,男生人数多,可是分到的绳子却和女生一样多。”许多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这时提问:“那你能想出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分配方案吗?”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在这里,教师创设了有挑战性、有思考空间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总结,使“学”与“思”结合,“思”有所得,“学”而不殆。

总而言之,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难度要适宜,兼顾对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注意时机,在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课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像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但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的过程又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古板无趣。如果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操作活动的情境,那么概念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活泼、易如反掌了。例如,在教学《相交于垂直》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交于垂直,现在要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想在家门口到对面的小河边修一条路,怎样修最省料、省工?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帮老师设计一条最佳路线。学生分小组动手画,画出多条路线后测量,最终发现垂直的线段最短,也是最省料、省工的路线。这样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到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在教学中设置“画一画”的操作情境,既能强化学生首次感知的体验,又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建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探索热情。

三、创设情境,巩固知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学中可以适当采用竞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乘、除运算,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实际练习中采用“找朋友”“夺宝藏”等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通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四、设情境,应用知识

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数学科本身又是一门枯燥、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多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课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教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等识和经验。创设有效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杨振钟(1987.03-),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本科,二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使每一位教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利用这种情境来提高学习质量,是每个教师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问题。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情境、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都离不开有效的创设情境,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下载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情境,让数学教学更有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四川省剑阁县鹤龄中学 杨 杰【摘 要】新教材特别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关键......

    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5篇模版)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永胜县星湖中学 子 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思考 宁化一中 刘敏华 [摘 要]高中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本文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的可......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枫香九校 肖智忠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

    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类别:小学教学论文 科别:数学 题目: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作者姓名:谭凡星 联系电话:所在单位:阳东县雅韶镇溪平小学 *** 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摘要]:课堂......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推荐阅读)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5篇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庄溪小学 张廷元 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成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儿童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