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时间:2019-05-13 04:1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第一篇: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了三个月有余,作为实验区的一名基层教师,通过这三个多月的教材使用与实践,明显地感觉到:新语文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老师的自学和创新;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将是一大考验。记得开学初,是那么的无助、迷茫、无所适从,一切从0开始,加上几次到外校听课、学习,总算挣扎过来了。现就暑假的培训和这段时间来的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及点滴体会。

一、课改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关键

曾几何时,语文出现了怪现象:好学而不易学好,好教而不易教好。面对历年的中、高考,家长不满、社会不解、教师疑惑:语文到底怎么啦?语文的出路在哪?于是,有人抛出了“误尽苍生皆语文”之说,甚至提出“消灭语文”的过激言语。分析后不难发现,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有诸多弊病:过分关注大纲、关注教材;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容器,而教师只是教书匠„„所以,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从教师开始。教育部马司长说:“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洗礼。”因而,教师应当树立如下观念??新型的教学观;科学的评价观;全面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师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

二、新课标与大纲比较 《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有:

1、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新课标对《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2、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3、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4、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语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主体部分。语文课程目标,则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其实,课程目标大致与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和“教学总要求”相对应。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一共有十条。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有所侧重;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但这只是相对侧重,并非绝对的,因为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总目标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1、它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关于阅读方面,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把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却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

四、关于阶段目标

1、阅读方面 阅读在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上说,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所以,在教学中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第三,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而且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此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应密切关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语文的知识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在语文知识的要求和表述方面,课程标准有较大变化,认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即语言直觉能力,而语感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可能获得发展。在培养语感上,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积累,首先从阅读的数量入手,提倡扩大阅读面;规定课外阅读量。其次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该适当提倡。

2、写作方面

课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总体上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难度。首先,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着“我口写我手”的精神,而不象旧大纲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要求。其次,标准还贯彻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标准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对初中提出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但主要也是从写作的实践角度出发,而非传授写作知识。可以看出,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学会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文章,互相评改作文,交流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总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3、口语交际方面

过去的大纲,是把听和说分开的,所以才有“听说读写”的提法,2000年的修订大纲将听和说合成“口语交际”,但在表述时仍是将听和说分开的,现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的理念明确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人际交流的素养。”即重视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的,这已不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标准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即重在实践,重在参与,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4、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办法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具有问题意识,这是前提;应突出自主性,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这是基础;要求学生人人主动积极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保证;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应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目的。

五、关于观念的转变

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程观

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应重视语感、发展语感,让学生有话说、放心说、开心地说、有时间说,应以讨论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去说,而不是加以限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应关注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不是一二个或浅层次的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的动,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对于答案,求同的时候,更要求异,不可强求统一、标准;应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应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学科的三维目标。

2、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3、树立全面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法律地位的人,总之,学生是有情感的、有潜能的、有个性的、独立发展的人,而不是被管的、不懂事的、任意摆布的人。老师是学生的伙伴,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4、树立现代的教师观

教师必须是导师,起引导作用(学习、方法)、诱导作用(培养兴趣);教师是合作者(与学生对话、交流)、设计者(课程教学的设计,如教材、教学、课题的设计、评价)、研究者(有创新精神)、学习者(学习、培训、继续教育)。以前,总是说“教师本身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个观念现在已落伍了。教师应是涓涓细流,不断吸取,才能汇众成河。

六、关于新教材

七年级新教材文美意丰、删繁减难,易激发学生兴趣,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新教材选取新文、美文,大大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育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忆读书》,引发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的《我的老师》以及《美猴王》、《犟龟》、《山中避雨》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教益丰厚,且题材广泛: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家庭琐事、科技生活无不反映,体裁多样: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科幻故事尽收眼底;时代性强了,可读性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近了,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课后习题的设计既重基础,又重灵活,激发了学生思索的兴趣。同时,“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新颖、活泼,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新教材设计了“说特征,猜同学”、“采仿任课老师”等较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各种活动趣味性、实践性强,又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因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七、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

新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基础,减轻理论知识的繁琐记忆,注重实践,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新教材的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自觉地学习。因而主动性成为这种学习方式的一种特征。新教材有力地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新方式。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对旧教材而言,新教材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不需作过多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课后习题也由原来的八个减为四个,而且侧重于学生的感情体会。这样的设计编排,极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八、新教材体例清晰,重点突出,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便于教师理解和使用,更利于教师创新教学。

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广阔空间,教师便有机会能动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转变角色、引导示范”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如《美猴王》一课,由于根据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各种动画西游记,连续剧《西游记》更是老少皆知,家喻户晓,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讲故事,而教师不必代劳,只须点拨。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学习中。

当然,由于新教材在教学上较灵活,教师的备课量就增加了不少,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因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考虑不同的教法等。

九、反思、商榷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东西。比如,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研”要求学生课外应自觉学习,课内才能积极发问,才能做到课堂上的深层次的“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回答问题。然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完成小学的教育而升入初中,能力较低、基础薄弱,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连简单的回答问题都不能,更不用说深层次的动。比如在一班,往往一堂课下来,学习较好的同学会觉得很轻松,上课气氛非常活跃,一节课很快就过去,并且受益非浅。但仔细思量一下,其实一节课就是这些能自觉、认真地读书的学生的专利,甚至是表演,而另外的那部分同学的学习效益恐怕就不如人意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不乏有社会因素。曾经有家长打电话来,说“我的孩子身体较弱,头脑不好,你们不要对他那么严格。他都不会了,你们还不多讲点?”还有,区里有个作文比赛,要求应打印,且复印6份。我让学生去先写,指导后再反复修改,大多数同学改了4、5遍。而有一个家长居然说:“我女儿在小学时参加比赛都是老师准备好的,现如果要自己动手就不让她参加。”当然,这样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的,但起码看出社会对课改知之甚少。其实,这样的上课情况并不单单在一班出现,在其他学校也一样。前阶段在民族中学、山腰中学、美发中学听课时,发现几乎有这样的共同点。一个班级的学生数或多或少,但真正能主动学习的同学并不多。特别是在民族中学听课时,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上课时被提问到的人次很多,但重复不少,其中有一个同学被提问了5次,真正被提问的同学不超过12人,而这个班的学生数只有47人,算是较小的班级了。因此,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另外那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恐怕是问题的关键。

其次,我们现在班级的人数较多,有130人左右,若按要求作文应“八大八小”,且必须全批全改,恐怕有相当大的难度。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法,比如,在班中做“学习园地”、“谁与争锋”等墙报;课前两分钟的演讲;课外查资料、背诗词;名家名作阅读;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四人一小组的讨论及作业检查;田字格抄写;采访任课老师等,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但同样的,只有一部分同学会感兴趣,做得很好,其他同学就未必会认真对待。由此,我想新一轮的课改在农村是任重而道远,如何能够使另外的那一部分同学学有所得还值得慢慢去探讨。

第二篇: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为手段、是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我认为,如果教师只把眼光放在教材这一点上,新课程的实施就有可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教学过程,成为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活动。从这一点来看,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应当是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的首要条件。没有教师的变化,不会有课堂的变化,不会有学生的变化,也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变化,就更不会有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反过来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者淘汰,新课程不需要歪嘴的和尚来念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尽早尽快地完成职能转变。教师转变得越早,转变得越快,教学之路也就拓得越宽。

下面,我就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从备课方面来谈一谈教师应发生的转变。

在备课中应完成二个方面发转变:

一、变“散兵作战”为“集团进攻”

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是“散兵式”的教学,形式上是单师对群生,内容上是一堂课里讲一段教材。教师只须当好教材的“疱丁”,按部就班,依次分解,点滴内容马虎不得。不必去管教材的总体目标、也不必去管教材的单元框架,只要多讲点、多读点、多背点,小眼网密密捞,成绩就会上去,任务也就完成。

而新课程讲究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主体。教材的内容增多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教师的管理和开口发言的机会缩减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面对每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几十种富有个性的思维,一个教师有点穷于应对了。

而我们的方法是采取“集团进攻”的策略,即走以教师群体面对学生群体的教学之路。我们市的具体做法是:在刚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市教研员李春满老师就给各区、各校布置了承担不同单元的教学设计的编写的任务,然后在全市的教师大会中进行交流。而我校的几位化学教师受李老师的启发,更加注重集体备课,集中我们几个人的智慧,共同交流,共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法。在上课前,我们几位教师分别拿出讲课的思路和方法,横向比较,相互借鉴,设计好探究知识点的关键性问题。有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完全一致,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关键是在课后,我们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中的心得,反思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假设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原定的方法不适用,我们再采用其他教师的方法进行尝试。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以改善。教无定法,重在实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备课时,如何正确使用好教材呢?

二、变 “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不仅反映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把关注点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学内容上,为达到这种目的,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所能做的只是想办法如何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对教学内容几乎没有选择权。

“用教材教”则是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教学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知识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新教材可以视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岗位上,风风雨雨地一路走来,和老教材相依相伴了三十余载,咋一接触新课程,还真的有些不适应,去年我第一次接触了新课程,一个学年下来,总觉得有很多教学的细节不够完善,假期闲暇之际,再次捧起新课程解读,心里多了一份喜悦,一种收获的喜悦!

新课程所引导的新的理念正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新教材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向学生的生活开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外,还鼓励学生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例如:学习《静夜思》一课后,引导孩子观察夜空;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投身植树活动;学习《看电视》一课后,提醒孩子关注爸爸妈妈的喜好,及时把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及情感体验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用语文,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向其他学科开放,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沟通。教材安排了引导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的内容。例如:唱春天的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快乐的节日》;画自己喜欢的季节,画自己家乡;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堂内外,提供大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凭借,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乐于学习语文、乐于运用语文、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成功的学习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觉得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在读中体会和感悟。

我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谈吐之间才会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才能富有新意、出神入化,教学生命才会长久。

班主任学习体会

时间过得很快,回顾过去,随着时光的飞逝,自己踏上讲台已经整整七年了。整整七年的时间里,虽然对班主任的工作看过、听过、想过、做过也尝试着自己有着新的理解„„可从未像这次培训这样,如此详尽、透彻的解析班主任这神圣而又复杂的职业。现将我本次学习的体会归纳如下: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任务和职责、原则及特点。

以往在工作中只局限于备课、上课和管理班级等具体工作,从未定位过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培训后,发现自己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竟也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不但要把知识一丝不苟的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但要做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而且还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中,我自认为做的还可以,但在有些细节上还是缺乏经验。而且这次学习中,我还详细的了解了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这二十七个方面我会牢记在心,做到的继续发扬,做的更好。做不到的或没做好的,会按此标准来随时衡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名学生都很喜欢的班主任。

当然,新世纪需要的是新型的班主任,首要一点就是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有几句话值得我品味和学习:只有差别,没有差生;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而培训所总结的“四多”,也彻底改善了我在工作中的情绪: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新型班主任还应做到:把管理权还给学生,也就是班级管理的创新;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比如家长会的创新;此外,还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当然,与学生之间,需要变换角色,给学生机会,成为班级的主人。比如在班级中开展“纪律日、卫生日、开心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管理还要做到“管放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这就要做到创设环境、创设创造性的实践空间。

在班主任的自身要求上,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还要教给学生“点金术”。在进行操行评语的填写上要做到评语富有赏识性、创新性。

二、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在班级管理中,不想让学生被不良思想控制,就一定要让优秀品质、正确价值观占据学生的幼小心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学游泳必须先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三、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建立健康心理。

也就是告诉我们小学教师要学会当学生的心理保健医。首要一点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让学生自发的去发展心理,变为自觉的发展心理,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成功,那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其次,学些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困惑、共情即换位思考,也就是要认识小学生异常的心理现象,弄清小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当然,还要通过观察、谈话、调查、分析学会小学生心理异常简单的心理诊断,这样就得初步掌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技术。同时也应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做到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比如,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也要在工作中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在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维护上要做到学会接纳自己、认识自己;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学会情绪调控、避免职业倦怠的影响;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四、认真学习教育法律,切实提高依法执教能力。

其实,法律时刻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但要依据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还要时刻学习丰富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武装和保护我和我的学生。

在工作中做到: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做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学者;少批评指责,多关爱帮助,做一个生命过程中的善者;少走马观花,多真抓实干,做一个教育生涯中的行者。教育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惟有发展,才有职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育的真谛是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要以自身的优秀来辐射带动一支优秀团队。

五、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总结归纳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要用爱来感化生命——以博爱预约生命的明天。其次,要用心去做——做“美丽”教师,育“阳光”学生。最后,倾其所有,付出一切——让爱与知识薪火相传。

第三篇:新课改几点体会

新课改几点体会

一小学翟海峰

通过近一年来的课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认识教育对象,钻研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设计教育程序,提供教育情境;(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把具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教材、教法、教育环境、教育因素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又要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状况、主体性的发展程度纳入自己的视野,全程监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参与到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有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纳入自己的监控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在教育中,合作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4、在教育中,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四篇:历史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困惑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出现新的“繁、难、偏、杂”;如将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的模块式编写方式建立在初中教材通史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我市初中近几年使用的教材并非通史体系,造成初高中教材的不衔接;必修课教材弹性太大,教学内容过多过深,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够,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完成;学业评价过于繁琐,可操作性不强,脱离教学实际情况。其次,对新教材古今贯通、中外合编的专题模式,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跳跃性大,系统性不强,条理性不好,个别专用术语让人费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问题。例如专题七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中关于“震荡中的法国”,教科书把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的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带而过。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至少3课时才能完成。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来讲吧,时间不够;不展开来讲吧,学生不知所以然。困惑二:教材形式的显著变化与历史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 困惑三:新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与课时有限的矛盾; 困惑四: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实施存在较大困难; 困惑五:高一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要求的矛盾; 困惑六:理想课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困惑七: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之间的矛盾难调和; 困惑八:新课程的探究活动多流于形式; 困惑九:历史教学质量与评估的矛盾无法解决。

1.现代教学论中的首要原则是”因学定教”。而目前常见的课堂教学却是”因本定教”。这样,虽然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知识载体”作用和老师的专业特长,但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所忽略,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因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学生这一主体。因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有四个突出特点:(1)总的精神是围绕”学法”设计”教法”。(2)在教材内容处理上,并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的系统阐述,而是根据学生可能的自行掌握程度,拟定教师点拨式和启发式讲解的轻重虚实,板眼节奏。(3)在设计步骤上,先从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手,再结合本章教材的内容特点确定教学总思路,然后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4)在个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不像”因本定教”式教学设计那样,把授课中的每一句话甚至学生的具体答问预告规定出来。

2.通过观察,班级的学习小组的使用流于形式,表现在教师的要求不明确,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指导学生探究、交流的思路与方法不到位,学生不能自觉地在组内或组间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究、交流、思考等只局限在表面的、简单的、直观的内容,而缺乏深层次的思维。这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平时的训练与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3.部分教师课改的意识不浓,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理念不转变,我行我素,课改喊的震天响,应试教育做的实,这部分人严重阻碍了课改的进行。4.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向交流的状态,新课程则有所不同,它要求体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这就是新课程的开放性特点的体现。

5.由于种种原因,新教材的编写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许多内容的编写或者蜻蜓点水,“欲言又止”;或者只剩“骨架”,看不到“血肉”;或者把完整的现象人为肢解。例如人教版《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课设置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三目内容,将旧教材中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支离开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性。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又一笔带过,让学生突然接触实属突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中突然提及“二十一条”这样重大的历史问题,对其来龙去脉一头雾水。因此,这样的编排让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感觉困难。但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教师不得不翻阅大量资料,引导学生做知识的填充与联接的整合工作,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源,了解信息,自己来“组织”、“还原”这些历史,并通过了解历史学家对这些历史问题的多元性探讨,撰写有关西方政治体制比较研究的小论文,自己认识、判断这些历史。但这些事情,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农村高中来说,实在是有点难以完成。

感悟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感悟二:注重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感悟三: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感悟四:把握课标,灵活运用教材,发掘人文价值;感悟五:探索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和“高屋建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矛盾。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 3.部分一线教师不足以胜任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4.管理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考核目标单一化的矛盾。5.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干预机制不够完备。

6.新课程改革模式统一化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悖论。7.新课程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面临区域生态教育的巨大挑战

第五篇:新课改新体会

新 课 改 新 体 会

邻玉小学校:代洪春

每次听说课改,我都很茫然,认为只是说说而已,且也不知该如何下手。自从我这学期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的学习了课标以后,我才明白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让我明白课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师生观念

课改的教学理念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积极地学习;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的课堂。知道了课改的核心和课改的教学理念,又有幸亲临课改课堂,2012年3月26日到忠上小学听了3节“读练式”自主课。第一节课是徐敏老师上的《扇形统计图》、第二节课是黄泽平老师上的《认识三角形》、第三节课是喻利蓉老师上的《反比例》。他们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的课堂。他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各自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的课堂。我听着听着,心里感动起来,学生的大方让我感动;学生分析问题条理清晰、思维敏捷,让我感动;台下学生认真倾听,不断质疑,让我感动;老师们那恰到好处的引导、指点,让我感动。特别是喻老师更让我感动,她那样的年龄都积极投身于课改,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入课改行列呢?想着想着,心里充满了希望,赶紧行动起来,让自己的学生也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善于思考、善于表达、敢于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请看我现在的课堂:先让学生边阅读教材,边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要求学生各抒已见。再由代表上台讲解,下面的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想。把台上同学的问题用手指头记住,有一个问题就伸出1个指头,有两个问题就伸出2个指头,依次类推。等这位同学讲解完后,其他同学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点评。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决不代劳,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我才给予启发、引导、讲解,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二、转变师生的角色

自从我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观”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后,收获了很多感动。你看,五(3)班的讲台上执教的常常是学生,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46人,人人都当过“老师”,不管是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五(3)班的讲台都是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的平台:台上的“老师”时而边读边勾,时而边讲边写,时而边讲边画、时而边讲边问„„你再看台下的同学,他们专注地听分析,边听边比出了1个指头,2个指头„„等台上的同学刚讲完,有的同学说:“我对你的讲解有疑问,你可以给我补充说明一下吗?”有的同学说:“你的讲解思路不清晰,把我搅晕了,你愿意听听我的讲解吗?”有的同学说:“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一个问题,有时会有3-4个同学讲出三、四种不同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常常让我感动,因为有的方法我都未趁想到。

比如:在教学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解决问题的例3时,学生就从不同角度得出了多种解答方法。

例3:小丽买蘑菇。叔叔的菜摊上还剩6千克蘑菇,27元就全部卖;阿姨菜摊上还有12千克蘑菇,52元就全部卖。如果两个菜摊上的蘑菇质量是一样的,哪个的更优惠?

学生一:我用每千克蘑菇的价格来进行比较。(1)叔叔的蘑菇每千克的价格是:27÷6=4.5(元)(2)阿姨的蘑菇每千克的价格是:52÷12≈4.3(元)因为4.5元>4.3元,所以小丽买阿姨的更优惠。

学生甲质疑:你为什么算阿姨的蘑菇每千克的价格时,要保留一位小数呢? 学生一:叔叔的蘑菇的单价只有一位小数,我算阿姨的蘑菇的单价时,也只需要保留一位小数就可以比较了。

学生甲:你的解释我很满意,谢谢。学生二:我用6千克蘑菇的价格来进行比较。

(1)叔叔6千克蘑菇的价格是:27元。(2)阿姨6千克蘑菇的价格是:52÷2=26(元)

因为27元>26元,所以小丽买阿姨的更优惠。学生乙质疑:你为什么用6千克蘑菇的价格来进行比较

学生二:叔叔菜摊上的6千克蘑菇刚好是阿姨菜摊上12千克蘑菇的一半。12÷2=6(千克)

学生三;我用12千克蘑菇的价格进行比较。

(1)阿姨12千克蘑菇的价格是:52元。(2)叔叔12千克蘑菇的价格是:27×2=54(元)

因为54元>52元,所以小丽买阿姨的更优惠。

学生丙质疑:你为什么要用12千克蘑菇的价格进行比较。

学生三:阿姨菜摊上12千克蘑菇刚好是叔叔菜摊上的6千克蘑菇的2倍。6×2=12(千克)。

教师:你们能给这些方法取上好记的名称吗?

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分别取名为:一份数法、扩倍法、缩倍法。教师: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用6千克蘑菇的价格和用12千克蘑菇的价格来比较简便。

教师: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生五:我的最大收获是,解决问题时,不能看到信息和问题就开始解答,要分析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而简便些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对又快的解决问题。

学生六:我最大的收获是,这类问题中,如果信息与信息之间成倍数关系,选择“扩倍法”或“缩倍法”更简便些,今后在遇到问题时,要多分析、多思考。

教师:对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全面分析,就会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都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三、转变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我们学校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对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给大家树立了很好 3 的榜样,以后要继续坚持。”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肯定。再例如:“这个小组长真不错,已经把小组的工分好了。”这是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的介绍。用这些贴切的激励语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要做好这点,我们认为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只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及时觉察学生发言的准确性,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即时评价。学生讲得好地方教师应该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使其他学生懂得欣赏别人,从中得到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其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 所以新课改的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承认与肯定。这样的课堂常常会给我们很多感动,很多新的体会。

下载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课改的若干认识和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教学体会

    为改革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一传统模式,我在教研工作实践中,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现将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制定教学目标课前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

    新课改专题培训体会[推荐]

    新课改专题培训体会 叶 爱 钗2011年10月21日,我们远赴山东xx观摩学习了山东省xx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早上,高一段段长就其课堂的操作和管理做了报告。报告指出,该校的课堂模式是......

    新课改教学体会

    新课改教学体会 ——音乐新课改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愈觉得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

    高中英语新课改体会(范文模版)

    高中英语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

    高中政治新课改体会

    高中政治新课改体会一、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诸城市龙都街道孔戈庄小学罗敏;金丽娜【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03-01当前,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以......

    新课改培训体会

    一、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去年开始我省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今年八月安康市组织了为期三天的课改培训,经过短暂的三天学习,听专家的讲座,受益很大。是一次思想的洗礼,经过学习,我对课......

    新课改专题培训体会

    新课改专题培训体会旅途·前方·在路上金晓丽披着7点的晨辉,踏着6点的晚霞,山东,是一个遥远的名词。温州到山东,是一段让人绝望的距离。我们在路上……旅途中的生命亦如大风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