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期间赠与行为的性质

时间:2019-05-13 04:5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恋爱期间赠与行为的性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恋爱期间赠与行为的性质》。

第一篇:恋爱期间赠与行为的性质

试析恋爱期间财产赠与的性质

给女友买辆丰田车 分手后索要购车款

重庆晚报讯 热恋期间男方给女友买了一辆车,两人分道扬镳后,这车该归谁?日前,市一中院给出了明确的 说法:既然车的所有人是女方,车就属于女方。恋爱期间,花钱买女友欢心,属于无偿赠与,所以女方没有还车、还钱的义务。

法院介绍,2011 年年初,小李邂逅了在酒店工作的小艳,两人一见钟情。2011 年 8 月,小李为了讨得小艳的 欢心,花 31 万元买了一辆丰田轿车,登记在小艳的名下。

去年 3 月,两人关系闹僵。由于小李在用这辆车,去年 4 月,小艳告到重庆九龙坡区法院,要求小李返还车辆。去年 7 月,法院判决小李还车。

至此,两人关系彻底拉爆,从此分道扬镳。去年 7 月,小李又起诉到重庆沙坪坝区法院,称小艳不当得利,要 求对方返还车款 31 万元。

法院开庭时,小李称自己之所以将车登记在小艳名下,是因为买车需要贷款,而银行要求买车人必须在重庆有 产权房。自己在重庆没有产权房,需要借用小艳的名义办理按揭贷款手续,所以才将车的所有权登记在小艳的名下。但小艳认为,这车就是赠与自己的,并非是借名办按揭。

重庆沙坪坝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小李自愿将车登记在小艳名下,买车时两人的特殊身份关系,不能排除小李存 在赠与的意思表示,小李不能证明小艳是不当得利。

去年 9 月,重庆沙坪坝区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小李的诉讼请求。小李上诉,日前市一中院维持原判。

因参加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女嘉宾孙雅莉与鄂皆豪相识相恋,后分手。鄂皆豪为此起诉孙雅莉返还其作为彩礼赠送的宝马车。昨天上午,朝阳法院一审宣判,判决孙雅莉返还鄂皆豪宝马车款28万元。鄂皆豪诉称,去年9月,他参加《非诚勿扰》节目,期间结识孙雅莉,后私下确定恋人关系,并商量结婚。本着结婚目的,鄂皆豪应孙雅莉要求买了一辆宝马登记在孙雅莉名下。法院审理认为,《非诚勿扰》节目本身就是为男女双方寻求结婚对象而举办的。两人在参加该节目期间相识,并很快确立男女朋友关系,可表明双方交往之初具有缔结婚姻的意图。孙雅莉称自己未见过鄂皆豪的父母,但根据鄂皆豪提供的合影照片,可以认定孙雅莉与鄂皆豪父母见过面。在孙雅莉和鄂皆豪朋友的电话录音中,孙也多次提及与鄂结婚的情况。因此可确定双方曾表露出缔结婚姻的意愿。法院认为,鄂皆豪在此基础上为孙雅莉购买的宝马车属贵重物品,与恋爱期间男女朋友赠送的一般性礼物有区别,具备彩礼性质。因宝马车已登记在孙雅莉名下,从车辆价值及使用时间等,法院酌情判处孙雅莉返还鄂皆豪大部分车款。

案例一:

恋爱期间的开支主要有三种:1.彩礼;2.车、贵重衣物等礼物赠与;3.礼尚往来互赠的小礼物。

一般的赠与只要交付,就不能随意要回,除非受赠人有以下三种情形: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在这三种情况下,赠与人才可以撤销赠与。

如果是基于婚约基础上的赠与,属于附条件的赠与。由于婚约解除,赠与的条件无法兑现,赠送的财物应当返还,如彩礼。关于彩礼,符合一定情形的可以要求返还。司法解释

(二)第10条规定:三种情形可以要求返还按照习俗送的彩礼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2.办理了结婚登记但确实没有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如果不是借婚姻索取财产,又不是彩礼,那么从法律上来讲就不应该返还。比如婚前赠与财产、互赠小礼物,即使没有缔结婚姻,也是不能通过法律手段强行索回的。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是附条件的赠与。当地并没有明确相应的风俗结婚是以车作为彩礼,虽然现代人结婚要求有房有车,热恋情侣互赠车也是有的事情。单纯以礼物的种类划分是否是彩礼是不正确的。其次赠与车的目的是否以缔结婚约为目的没有实际证据能证明,没有明确证据能证明双方已经走入谈婚论嫁的地步,所以法院不予支持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小李说的为了按揭登记在小艳名下这就是两个人个人的协商商定,且无相应证据,法院无法支持。案例二:

一般来讲如果只是小额礼物,那很难说以结婚为目的,大都是互表爱意而为之,就像非诚勿扰男嘉宾送花、送书、送特产之类的,如果对象没有谈成,主张要求返还,是很难得到支持的。如果是大件物品像金银珠宝、房产、汽车这类物品,那么就要看是否以结婚为目的。传统称为彩礼或者嫁妆,最典型的就是订立婚约,很多地方有先办订婚酒的习俗。婚约虽然不受法律保护,婚约也无需对方同意可以自行解除,但因订婚约而赠送财物不同于一般的赠与,这种赠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赠与,即,附结婚为目的条件的赠与。本案例与案例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男方举出了相应的证据证明双方已经进入谈婚论嫁的地步,且双方认识的过程和交往场所具有特殊性,首先这是一个婚介场所,在这样场所上,如无特殊的证明,一般都会判定双方是以谈婚论嫁为前提进行交往;其次其具有公众性,等于向大众证明了双方关系有一定特殊性。其实若单独以这样的证据是不足以证明彩礼的性质的。但结合男方其他的证据如录音,与父母的合照等其证明力就大大提高。而车子不同于一般小额物品,有些小额的物品绝大多数情况是不可能作为彩礼的,但是车子、房子差不多是对半开的可能性作为彩礼,所以法院在认定的时候十分看重双方的举证。本案例的男方的举证较充分,女方也提不出合理的反驳理由,故法院最终认定其属于彩礼性质,是合理的。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恋爱行为分析

摘 要...............................1

恋爱的定义.................................2

第二章恋爱的本质及其特征......................2 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2 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2 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3

第三章现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3

第四章大学生恋爱中常见问题及调试.........................3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爱情观............................4

参考文献...............................5摘 要

恋爱是一直是人们千百年来探索和研究的永恒主题。进入恋爱期的青年男女都存在着一股无形的内在吸引力,他们之间互相依恋,难舍难分,即他们之间存在爱情。恋爱的广义是男女之爱。完善和谐的恋爱应该是男女之间产生于人类性的生物基础上,使双方获得特别强烈的互相依恋、相互爱慕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我们研究大学生的爱情,是为了了解爱情,合理的控制它,让它为我们服务,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感情生活。而不是让爱情成为大学生求学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让英雄难过美人关。本文从恋爱的本质出发,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总结一些面对恋爱挫折时的应对办法,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恋爱迷途中,点亮了明灯。

恋爱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男女互相爱慕。

康德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我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

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认为,“恋爱”乃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强烈且浓厚的喜爱情感,是一种情感与人际关系状态;通常是个短暂时间的心理现象。

黄希庭等认为,“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特别强烈的互相倾慕”。

由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恋爱进行剖析:

第一,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

第二,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

第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

因此,恋爱是一种在性欲望驱动下,为了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受到环境因素临影响的,互相倾慕和培植爱情的过程。

第二章恋爱的本质及其特征

拉罗福什科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读过爱情字眼的话,就不会堕入情网之中。由此,我们可以先行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爱情归根结底,也是社会的产物。我们不必将爱情描述得如何神秘,如何圣洁。

仔细道来,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以及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上,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由衷的倾慕,同时,双方都渴望与对方结为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归根结底,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具体到爱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

所谓真爱难求,真正的爱情是双方感情发展的自然升华。它是一种纯洁、复杂而又崇高的感情活动,由男女双方的心灵的共鸣而产生,彼此倾慕,情投意合。在爱情的初期,双方都对于它的发展具有着自主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爱情具有自主性。而在爱情的发展过程中,男女双方始终处在了平等的地位上。并且,双方都因为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爱意,因而爱情又具有互爱性。

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

陶行知曾经很形象的形容过爱情: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我们可以由此而对爱情的专一性有所了解。确切地说,爱情是由男女双方所自然维系的,只属于两人的感情。在爱情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中,都要求男女双方对对方保持忠贞

不二。同时,因为这专一性而又衍生出排他性,即爱情是排斥第三方的介入的。

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

爱情不是如昙花一现短暂,而是如亲情般具有持久性。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发展、深化以及升华的过程上。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爱,非时间所能磨灭;真正的爱,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我们由此可以一窥爱情持久的本来面目。同时,在爱情发展的过程中,它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一定过程,并且在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四.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

由于爱情的社会属性,我们可以推演出爱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因此,无论是爱情的本质,还是爱情的发展过程都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关系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

第三章现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恋爱的当代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国内近十年有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差研究指出:恋爱是当代大学生处毕业分配外最受关注的问题。一项调查表明,除10%左右的大学生因种种原因暂不考虑恋爱外,90%的人都曾积极考虑或者正在恋爱中。近几年来,虽然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比过去小,但校园里的恋人却多了。全国对两万名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表明,认为对大学生应该禁止的仅占0.9%,认为应当限制的占1.8%,认为应当真确引导的占66.4%,认为应任其自由发展的占28.8%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年龄阶段对恋爱的需求非常普遍。

纵览当今大学生恋爱的形形色色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志同道合型。这是指在理想、信念、事业、情趣等方面都基本一致,从而使双方都能得到情感满足的类型。

纯粹情感型。即双方纯粹是以情感满足为目的的追求类型。

感官满足型。即以追求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为特征的类型。

功利满足型。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荣誉、职业等为恋爱前提的功利主义类型。游戏人生型。只追求恋爱过程中带来的身心愉悦的类型。

第四章大学生恋爱中常见问题及调试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情感还不太稳定,在恋爱问题上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很多问题,这里我们一一介绍这些问题,并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分清友情和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两性交往中分清友情和爱情至为重要。友情是爱情的基础和前提,爱情是友情的发展和质变。二者有联系,也有质和量区别。大学生如何冷静、理智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真确的处理两性关系十分重要。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朋友可以多个,但恋爱对象只能有一个。第二,爱情总是和性联系在一起的。它具有“性冲动”,有时甚至可以做到不顾一切的程度,而友情则往往相反。第三,爱情具有秘密

性,具有性爱性质的情感总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友情则完全可以直率的无顾忌向人们公开。第四,如果一时分不清友情还是爱情,就把对方对他人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态度进行比较。无差异的话就不要想入非非了,有差异才可以做进一步的打算。

二、单恋。单恋又叫做单相思,它是指男女一方的倾慕感情苦于不被对方知道和接受而造成的一厢情愿式的渴望。当事人为此常常苦恼,这种苦恼给大学生生活布上了一层抑郁的色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那我们如何排解单相思的苦恼呢,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借鉴:第一,进行错觉鉴别。如果对方对你有意但有不能肯定时,不妨做以错觉鉴别,即观察反复性还要多进行对比观察,再加入一些观察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鉴别。第二,大胆表白。完成鉴别做出判断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向对方传达自己的爱意。第三,做两种准备。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结果。第四,及时转移情感。如果失败应及时转移情感,多和亲人朋友交流,莫让不良情绪影响你的学习生活。

三、多角恋。多角恋是指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异性追求并建立了恋爱关系,是一种反常的恋爱现象。这是违背道德的一种现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对各方危害和对社会道德的冲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失恋。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认或者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给当事人带来的巨大挫折。失恋对于初恋和热恋者来说,精神打击极为严重,会出现情绪行为失去常态、抑郁消沉、心灰意懒,甚至颓废或者焦虑不安等等诸多不良状态。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消除失恋带来的不良反应:第一,端正爱情的位置。爱情只是情感的一种,我们还有友情亲情等,不要为了爱情而放弃别的情感,要多想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对自己的关心。第二,分析失恋的原因。一段爱情失败了,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整天愁眉苦脸,而是应该积极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努力加强自己改善自己,不要让下一段感情重蹈覆辙。第三,乐观豁达。失恋是人生路上一个美丽的回忆小站,就让它静静的呆在记忆的深处吧,乐观的活在现在,活出你的乐观。第四,投身学习工作,转移注意力。这是战胜失恋非常有效的方法。第五,适度的情感宣泄。注意适度的宣泄,不要放纵,可以很好的抵御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很有利。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爱情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魅力恒久的人生课题。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我国的《诗经》、《楚辞》,希腊的史诗,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基督教的《圣经》中对爱情都有相当精彩而感人的描述。《诗经》首篇《关睢》即描述一名男子追求女子的恋爱过程。而莎翁笔下著名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除了文艺作品对爱情的描写,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也对爱情有着不一般的看法。黑格尔认为:爱情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她不止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或升华。而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美貌”、“性欲”和“好感”这三种印象或情感结合而发生的。这些笔者所罗列的对于爱情的阐述,距离爱情的本质依然还有一些差距。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建立在男女性爱基础上的感情之所以是爱情,是由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所谓爱情,不单单是由人类的生理需要的冲动而互相需要,更重要的是,爱情是基于双方志趣的投契以及心灵的相通。这些,前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受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知识结构等等所制约。总而言之,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客观的物质基础以及双方所共有的生活理想上,在双方心里所形成的对对方最真诚的倾慕,并且,双方都因为这倾慕而强烈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在两性之间的崇高的感情。与友情相比较,爱情还有两性之间那生物性方面的吸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异性相吸。而爱情与好感的不同,就在于爱情是根植于男女双方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的。而好感却通常都只是单纯的感觉。

综上所述,关于爱情观,我们可以从它丰富的内涵中归结出四个要素:

一、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

二、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部分,它往往表现为灵与肉相融而为一体的强烈感情;

三、理想。这是爱情的社会苊,也是爱情的理智向导;

四、义务。这是爱情的社会要求,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责任感。以上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出社会,因此,这阶段的爱情会明显地表现为如柏拉图之恋般的不需顾虑物质基础。但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爱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只有正确树立这一意识,才能更好掌控爱情之舟。

与些同时,大学生的爱情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大学时候正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锻炼生存技能的特殊时期。因此,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不能将大学的重要任务——求知,抛开,而应当正确地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树立了了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的爱情和学业就能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刑莹,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大学出版社,万平,余飞,《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和恋爱行为调查》,湖南科技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在当今大学校园里已是见怪不怪,并且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五六十年代的大学,人们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大学不同中学况且大学生基本都已成年,所以大学不反对学生恋爱,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不文明的恋爱现象变得特别严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借这次做调研的机会就“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进行了一次较深入的调查。希望能通过这一契机,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提升文明恋爱的意识,推动大学校园文明之风。

初入大学的新生们,由于刚刚经过的高考的洗礼,心情都很放松。但是他们想象中的大学远不是像电影或者小说中写的那样精彩,很多同学对于爱情的第一印象是来自,韩国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的美好情节,灰姑娘遇到了白马王子,可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白马王子呢。于是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很多的人接受不了。于是很多的人选择逃避,逃避要面对的不如自己想象般美好的大学生活。于是很多人选择用恋爱来麻痹自己,在恋爱中找到生活的寄托。很多情侣在一起恋爱只是看到了眼前在一起,天天亲密地黏在一起。没有想过未来的日子。

很多人在大学中只想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两个人可能只是刚刚认识就如胶似漆的开始了,可是由于对对方的不熟悉,一段时间后,双方的缺点就暴露了,然后没有几天就分手了。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恋爱,也是一种不文明的恋爱。这种不文明的恋爱,势必会导致不文明的恋爱方式。他们的爱情也往往建立在貌,钱,权的基础上,视爱情如儿戏,从恋爱开始一步步学坏堕落。他们为了摆酷而逃课去约会,为了表达爱意而拿钱作礼物,为了装浪漫而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旁若无人地进行着亲密接触。这种爱情根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一段时间过后就会腐烂变质,严重时更有人会跳楼自杀。不文明恋爱不仅伤害了自己,也损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破环了大学校园的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

走在大学的校园,情侣处处都是,用一些教授上课时候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把恋爱当成了一种攀比的游戏,看谁没有男女朋友,看谁的更优秀。虽然这话有点以偏概全,但也不可否认,这话的确指出了现在高校中的一些学生的恋爱心态有问题。不得不说,4年的大学时光是生命中很珍贵的一段光阴。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大学中可以找到相伴一生的伴侣,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一起发奋,努力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对于现在在恋爱的同学,在热恋中的同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他们在一起相敬如宾,一起努力,不希望看到他们在人们的视线中做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湖南科技学院的学生,以随机抽样(男女各60名),随机发送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共计120张,有效问卷120张。我们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我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

本次调查男生60人,女生60人,各占50%。

1、对于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过分亲密的接触50%的同学表示不太能接受应该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20%的同学认为非常不能接受,觉得很恶心。30%的同学认为这是人家的自由,不关他的事儿。

2、50%的同学认为在自习教室、图书馆卿卿我我属于不文明的恋爱行为。30%的同学认为在路上、树阴下等地方楼搂抱抱是不文明的恋爱行为。20%的同学认为在食堂相互喂饭是不文明的恋爱行为。没有人认为晚上在寝室煲电话粥是不文明的行为。

3、7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没有什么开销。2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其他的同学认为,适合自己情况就好。

4、70%的同学认为恋爱时应该AA制。但是根据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的男生会认为,和女生在一起如果不自己买单,会显得很没面子,有的女生也会认为,不让男生买单,男生会觉得很难堪,于是在这样双方的心理影响下,在现实的情况中,还是有90%的是男生买单的。虽然调查的结果现实,0%的同学认为恋爱是需要女生买单,可是真实的案例确实也存在过:男生只是因为为了骗女生的钱而与女生在一起。

5、对于大学生同居的问题,有60%的同学表示不赞同,30%的同学表示要看情况。

6、60%的同学认为一方被甩后,另一方的报复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该这么做。而40%的同学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赞同这样的做法。

7、甚至有人会为了失恋自杀,对于这个问题70%的同学直接给出了“愚蠢”的答案。也有30%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这么极端,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

8、对于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一半的同学表示不应该,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在校大学生一般正是处于青年中期(1 8———2 3岁)。随着生理上的初步成熟 ,便开始萌发性的意识 ,产生需要爱情的欲望。这种“性的意识”和对爱情的需求 ,便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行为带有客观必然性的生理基础。西方文化的大肆冲击,以至于中国的学生受到欧美性开放的影响,婚前性行为在大学生中已不是一种寻常事了。

10、90%的同学认为情侣之间没有必要整天腻在一起,应该给彼此多一点的空间。但是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的情侣天天是成双成对的。我们的调查显示是绝大部分的同学给了我们最想见到的认识结果,可是事实不是这样,我们有好的思想,可是思想不一定就决定了着我们的行为。很多情侣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侣,整天腻在一起是常有的事。

11、有90%的同学对于那些一恋爱就忽略朋友的人不能接受。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大学生的生活里不单单只有爱情,还有更重要的友情、亲情,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课业。

12、60%的同学认为因为对方家境不好而分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就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40%的同学则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13、60%的同学支持大学生婚姻政策的执行。40%的同学不支持。

14、对于男方放烟火,单膝跪地等浪漫的表白方式50%的同学觉得太过,但也有20%的同学认为很浪漫。

15、由该题答案分析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是精神恋爱,最多也是牵手拥抱。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恋爱的文明情况还是让人欣慰的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我校大学生恋爱行为整体文明,但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整体恋爱行为呈开放趋势,今日,成都大学生“工地门”事件在网上盛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文明恋爱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为客观全方位地调查此问题,我们特地对新闻系09级辅导员唐华丽老师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详见附件的采访稿)。采访后我们发现,对于大学生这个既是学生,又是成年人的特殊身份,学校对其一些不文明的恋爱行为也很是无奈,对于由不文明恋爱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倍感压力,唐老师用一句“只能疏不能堵”来形容校方的“政策”,因为这主要还得靠我们学生自身去规范恋爱行为。但是,又应怎么“疏”呢?唐老师说此后他们会加强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大“文明修身”的宣传教育。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也想出了一下建议,希望能对规范大学生恋爱行为有所帮助: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3.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主题的影片。

4.请学校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给学生做一次相关主题的讲座,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因为只有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引导文明的恋爱行为。

5.开展以“文明恋爱”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6.各系或各班制作相关主题的展板,进行评比。

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

1.问卷调查的题目多是对被调查着看法的调查,没有涉及到本身的问题。

2.问卷题目设置欠合理,有些题目的提问方式太直接,这就造成接受调查者不能如实填写答案,影响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虽然经过无数次地修改,但问卷题目多少仍带有一点主观色彩。

这些不足相信在下次的调研活动中会得到改进。

第四篇:浅析婚前赠与财物的性质认定

浅析婚前赠与财物的性质认定

我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随着司法进程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关系日益朝独立、自由与平等的方向发展。《婚姻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为夫妻作为平等的家庭成员,平等受到法律的保护提供了现实的法律依据。

伴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以及民众自由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在蒸湘区人民法院民事司法实践中,离婚案件的数量占整个民事司法案件的比重日益增大。本文仅针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以结婚为目的而进行的婚前赠予案件,基层法院在援引法律依据和寻找请求权基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对“婚前”的界定

一般认为婚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恋爱阶段和准婚姻阶段,在现代婚姻制度的影响下,大众普遍认为,一旦订婚,男女双方就形成了一种道德约束关系,但这种道德上的契约虽然形成心理约束力,但却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婚约并无法律强制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的规定,是当前解决婚前赠与财产纠纷的唯一成文法律依据。该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婚前赠与可以分为婚前附属条件的赠与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婚前附条件的赠与,是指以缔结婚姻目的为前提条件而向对方赠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婚姻关系无法缔结,即使赠与的财产性利益已经交付给对方,赠与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返还。而婚前不附条件的赠与,一旦财产性权益已经交付便不能要求返还,常见的例如,为建立男女朋友关系所为的赠与。

二、对婚前赠与动产的性质认定

赠与,是指财产所有权人将个人财产无偿给予他人,经他人允受而生效的法律行为。受传统订婚制度的影响,男女双方订婚时,男方根据双方事前的商定,须向女方“行聘”,即彩礼。彩礼,不以动产为限,但通常表现为动产的居多。

对于彩礼的性质认定:“彩礼”是婚前赠与物的一种,与一般的婚前赠送物相比,具有强烈的地方习俗特色及特定的目的——建立婚约关系;送“彩礼”的仪式隆重,男女双方对“彩礼”的内容认识比较明确;该类赠送不一定是出于男方的自愿,而往往是迫于民俗和习惯的压力。彩礼的具体内容依各地风俗和双方协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通常表现为动产:钱,即礼金;物,例如:首饰、被褥、家具等。正因“彩礼”所具有的这种地方习俗特色,所以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一般都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正确限定彩礼的范围,不会将彩礼的范围扩大化,而将本不属于彩礼的财物也定义为彩礼。这种因婚约赠送彩礼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倾向于归属《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的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行为。

案例1、2012年10月苏某(男)与刘某(女)经人介绍相识,苏某于登记结婚之前赠与刘某价值8000元的金器,并给予刘某家属及亲戚20000元礼金,双方于同年11月7日登记结婚,婚后没有生育小孩,未添置共同财物,也没有共同债权债务。由于婚前缺乏了解,结婚仓促,婚前感情基础较差。婚后双方共同生活了三天苏某便到异地上班,至此双方开始分居。分居期间,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甚至还就离婚的问题进行过协商,后协议离婚未果,苏某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与刘某离婚并返还苏某所赠20000元及价值8000元金器的彩礼。被告辩称:不同意离婚,20000元及金器并非彩礼,而是人情钱和赠与,不应返还。

此案争议焦点:对于原告所赠20000元及其价值8000元的金器性质认定问题,对于当事人起诉要求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根据双方或收受钱款一方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必须给付彩礼,方能缔结婚姻关系的风俗习惯;在符合习俗给予的情况之下,再按照法理学的公序良俗原则处理该类案件。在审判实践中,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避免矛盾激化。

三、婚前赠与不动产的性质认定

婚前不动产赠与系财产变动中的另一种情形,由于赠与物的特殊性,不动产赠与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产权变动的问题,而不动产物权变动应该遵循物权变动的法律规定,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六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登记。

案例2、2011年5月原告刘某(男)与被告王某(女)经人介绍相识,并于2012年11月登记结婚,婚前,原告将由自己出资购买的一套商品房登记于被告王某(女)名下。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合多次发生争吵,加上婚后一直未生育子女,矛盾进一步加剧。最后,原告向法院起诉离婚,双方为房屋的所有权发生争执。原告主张该房属个人婚前财产;被告主张该房已由男方赠送于己。

上述案件,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在司法实践当中,除法律有例外规定,对于已经进行合法变更登记的不动产的所有权权属认定,主要依据的是不动产登记簿,即登记簿上的权利人为该不动产物权的合法所有权人。

社会制度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不能脱离这个过程,不回避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这是新时代司法工作者应有的自信,正视现实但不逃避现实,才能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五篇:浅析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

浅析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

避税是指纳税人试图滥用法律形成的可能性,通过法律所未预定的异常的行为安排达成与通常行为方式同一的经济目的,谋求法律规定外的减轻税负的行为。明确其法律性质,不管是对征税主体还是纳税主体来说,都有利于他们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

一、学界观点及浅析

从目前来看,学者们对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分歧仍然很大。对于避税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违法、合法和脱法。

(一)避税行为是违法行为

只有部分学者持该种观点,他们认为避税行为违反了税法的宗旨,违反了量能课税的税法原则,并且因为部分纳税人的避税行为导致在相同或者类似情况下,其他未采取避税行为的“合法”纳税人比采取避税行为的纳税人多交纳了税款,造成了纳税不公,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

但该观点问题不少。税法的宗旨主要体现为保障税收三大职能的有效实现,即保障有效获取财政收入、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和保障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三个目标。而这三个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政府的任务,不应该成为纳税人的负担。要求纳税人行为符合税法的宗旨,无疑是把税收职能实现的任务置于普通纳税人身上。

(二)避税行为具有合法性

认为避税具有合法性的理由是避税行为并不违反税法的文义规定,且是私法上适法有效的行为,选择何种行为方式是纳税人的行为自由。另外,对于纳税人种种避税行为,法律都是无能为力的,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不准做出这些避税行为,亦即“法不禁止即可为”。

因为避税行为越演越烈及其导致的税收功能的发挥存在严重障碍和避税规制的现实必要性,而渐渐被多数学者所摈弃。虽然摈弃该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也掩饰不了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基本赞同该观点。

(三)避税是一种脱法行为

所谓脱法行为,是指行为虽抵触法律的目的,但在法律上却无法加以适用的情形。脱法行为的本质,在于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实现一定的行为目标,同时达成法律无法对其适用的目的。

该观点认为,避税行为既不是合法行为也不是违法行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按照该观点的说法,避税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因为它并没有触

犯某种法律规范,因而它并不违法。但是,不违法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合法的,因为,它虽然在形式上并没有触犯法律,但在实质上,它是有违法的宗旨和税法的基本原则。然而,这种说法却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合逻辑性的缺陷。根据持该观点学者的说法,避税行为不违法,也不合法,它是作为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而存在的,但是这样一个中间状态是否存在却是值得商榷的。

二、避税行为法律性质新探

笔者基本赞同避税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的观点。其合法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合法的根源在于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

也就是说避税行为合法的前提在于该行为并未被法律明文禁止,即所谓 “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具体在税法上即是“无法律则无课税”或“租税是法律的创造物”。所以,避税行为合法性的基础就在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法定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征税主体必须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即国家必须依法征税,国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而以道德的名义要求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第二,纳税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从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看,一方始终是国家或代表国家的税务机关,另一方则是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国家拥有立法权力,可以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单方面决定产生、变更、终止税收法律关系。但是,在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情况下,只能将避税认定为合法行为。

据此可以看出,避税行为是否合法,不应由学者们作价值判断,而是应该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定,作出事实判断。法律不作规定,只能将避税认定为合法行为。

(二)避税没有违反税法宗旨和税法基本原则

纳税人只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至于税法宗旨的实现,则不是他们所应该也不是他们所能够保证的。国家应该通过科学完善和具有前瞻性的立法,以及高素质的税收征收队伍来保障合税法的宗旨的实现,做不到这一点,只能是政府的失职。纳税人有根据税法进行选择的自由,这是宪法予以保障的。宪法第56条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只是依法纳税的义务)。而且,避税是行为人利用税收法律的漏洞和缺陷的行为,它并没有削弱税法的法律地位。避税实质上就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国家针对避税暴露出的税法的不完备、不合理,采取修正、调整举措,也是国家拥有的基本权力,这正是国家对付避税的唯一正确的办法。

(三)避税产生的原因不可归责于纳税人

从避税产生的原因来看,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是经济的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税收是对纳税人财产的无偿的强制性转移。纳税人受利益驱动,有着强烈的减轻乃至免除其纳税义务的本能欲望。由于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立法者文字表达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的飞速发展,既使是最高明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也会受存在法律的漏洞、含糊、不规范和其它缺陷。税法同样避免不了这种成文法的局限性,从而使纳税人具有了规避税法的现实可能,这是不可归责于纳税人的。

(四)避税是一种私权利

除了遵守税收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规定之外,纳税人的其他行为应该是一种授权性的行为或者说是享有选择权的行为。避税行为在不违返税收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规定下,可以认定为一种纳税人的私权利,纳税人享有选择的权利。纳税人为了减少税赋都会采用比较经济的考虑才能使自己的税少交或者不交,可以采用避税、税收筹划等方式来对自己的税收行为进行计划。

三、结语

避税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人”,不管是法人,还是自然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其目的所在,国家不应该因为自身立法原因造成的税收减少问题来否认纳税人的自由。国家只能够通过自己对立法的完善来减少纳税人避税的机会,但是这个是一个长期、逐步的过程。所以在现阶段,避税仍然是一个合法的行为,不应该遭到法律的抵制。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税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程燎原, 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3]曹建明.国际经济法学[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下载恋爱期间赠与行为的性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恋爱期间赠与行为的性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医学生恋爱观和恋爱行为调查分析

    高职医学生恋爱观和恋爱行为调查分析 一、调研背景介绍 从踏进高等医专大门的这一天起,我们走进了憧憬中的象牙塔,大学不仅是学术的圣殿,是知识的天堂,也是孕育着爱情的伊甸园。......

    非法侵占公有房屋行为的性质

    在住房制度改革中,一些地方或部门的职权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多占公房,同时还想方设法多享受房改政策,这种现象在我国各地屡见不鲜。而从各地对陆续暴露出的此类问题的处理情况来看......

    浅析酒驾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质

    浅析酒驾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酒驾行为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由此所带来的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认为必须在原有法律法规对酒驾行为追究相......

    截贿行为的刑法性质(最终五篇)

    “截贿”行为的刑法性质辨析 【内容提要】“截贿”行为的刑法性质之争,完全囿于现有关于占有不法原因给付财物性质的各种理论都难以得出妥当的结论。可以通过刑法规范本身,分......

    赠与合同范本

    赠与合同 赠与者x x x(以下简称甲方)、受赠者x x x(以下简称乙方)双方缔结如下赠与契约: 一、 甲方将后记的不动产依以下各条约定赠与对方。二、甲方在2007年月日前,将房内应搬之......

    赠与契约书

    赠与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受赠人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双方议定下列赠与事宜,其条件如下:第一条 甲方将下列土地及建筑物无偿赠与乙方。不动产标示:(1)土地:坐落于_________......

    赠与合同

    赠 与 合 同赠 与 人:(以下简称甲方); 身份证号:、;受 赠 人:(以下简称甲方); 身份证号:; 甲方现有房屋一套,现一致决定赠予给乙方,并自愿制定本协议, 本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无任何欺......

    赠与协议书

    赠与协议书 赠与协议书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现就撤销赠与一事达成协议如下:甲方于20xx年10月25日以乙方某某名义购买了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