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贺霞)
探析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金堂县安邦小学 贺霞 ***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活跃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中不同环节的情境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生成精彩感悟。本文将常用的创设情境的八种策略概括出来。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法、策略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教材和身边的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意识和能力,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中去,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触发情感、道德感、美感等体验,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情境创设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其常用策略有:
一、用丰富的活动引入情境。
阅读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态度。好的导入如优秀的演奏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易受外界影响,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新课,运用唱歌、讲故事、猜谜语、打擂、演练、竞赛等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唤起求知欲望,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视其物、如见其人,自然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的教学情境。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将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变成国王选继承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们想象三
个月后国王会选怎样的孩子当继承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王二小》一课,在学习这一课前,我先教学生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在上课时,用歌声把学生带入当年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王二小的敬爱,对敌人的仇恨。学生带着这种爱憎分明的感情,学习课文更加认真。更深刻地掌握了课文的主旨。实践证明,必要时运用一下唱歌、游戏、竞赛等形式,可以收到激发兴趣、强化注意力、陶冶情操等多项功效。
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适当联系生活,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会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例如在执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课时,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小金鱼拨水、麻雀在窗台唱歌、小狗啃骨头,同时让孩子们用“啵”、“叽叽喳喳”“咔嚓咔嚓”等拟声词来模仿这些声音,再出示“叮当、哗啦、嘀嗒„„”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再现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种声音的情景,并描述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由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到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再由生活中的情景到自己运用书面语言表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体会中领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运用中体悟课文的宗旨“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三、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抽象思维不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实物具有直观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实物进行的对话较真实、贴切、实用。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孩子们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有时在教学课前,先让学生做一个与教材有关而又有趣味的实验,这既使学生感到新鲜,又能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称象》这课的重点理解称象的过程。在执教这一课时,老师用水盆和玩具象为学生演示称象的过
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原理,再请学生复述课文中称象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称象的过程,也轻松地理解了“称象的原理”这个难点。
四、用音像资源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把音乐的情感与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再借助图画或音乐以及视频资料,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美好和谐的场景或氛围,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涵养美感,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渲染课文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感知文本,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同教学活动的“催化剂”,能创造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效。例如在执教《草原》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欣赏一段草原的风光片,用美丽的景色吸引孩子,让孩子们自己来谈谈感受,用自己的话去描绘一下草原,然后再走进课文,细细去品味老舍先生的优美语句,学生一定能感受得更加深刻。
五、扮演文中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将课文内容还原成真实的情境。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讲述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与文中人物达成共鸣。在执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和乘客的内心,老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这位少年让其他学生来扮演乘客进行问答。扮演乘客的学生可能会问:你到哪里去?你怎么会一个人旅行啊?你身上怎么会伤痕累累?„„扮演少年的学生会用书上对少年身世和遭遇的介绍进行回答。从而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课文对少年所受虐待的描写,让学生对少年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之心,进而理解乘客扔钱和少年捡钱之举。
六、用激情的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教师的语言很有感染力,如果充分运用入情入理、声情并茂的富有感召力的描述, 常常把学生带到既定的教学意境中去,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给予学生情感教育和美的熏陶,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在诗
歌的教学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用诗的语言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绘,学生自会陶醉其中。教《我站在铁索桥上》时,随着教师激昂的朗诵,诗中的壮阔画面和雄伟气势就能给学生以深切的感染,当以高亢的语调读到“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啊!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时,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课前,教师要反复体味、揣摩教材内容,朗诵时才能以神运声,以情运调,把感受和体验融汇于语流之中。这样,学生在语流信息的反复作用下,就能随之情迁意动,思绪纷扬。教学中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配上音乐和图片,其效果会更佳。
七、用巧妙补白补充情境。
由于有些教学内容在表面上情感因素不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巧妙运用想象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想象弥补教学内容中的感情留白,才能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迟到》课文中写父亲给我送东西那个细节很值得品味,当时父女二人都沉默着,但这种沉默中深深地父女之情在流淌着,怎样把这种留白的情感表达出来?我引导孩子联想父亲和女儿当时想说什么写下来,在孩子们都深入思考并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之后,老师再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将两种角色的心里话串联起来,营造出父女对话的情境,深刻地体会朴素文字背后的父女情深。学生写的对白非常感人:孩子,爸爸对不起你,我不该打你那么狠,你还疼吗?——爸爸,我错了,我不应该惹您生气,我再也不赖床了,我一定会改正这个缺点的;小音子,爸爸打你也是为你好呀,你能明白爸爸的一片苦心吗?——爸爸,您打了我为什么又给我送棉袄呢?您肯定还是非常疼我的,那您能不能下手轻一点呀;孩子,快穿上棉袄吧,着凉了我会更难过的!——爸爸,你带来的棉袄好温暖呀,就像您给我的爱,虽然不易察觉,但时时在我身边„„像这样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表达了许多文章里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他们是不能写出这样充满真情的文字。
八、用画龙点睛的结语拓展情境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很重要,而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情境创设也很关键,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
学生感到“言犹尽,意未了”,一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抓住教学重点和主要特点,进行高度概括,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或者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如在《小鸭子回家》的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象小鸭子在森林里还会遇到谁,结果会怎样,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或者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结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段朗读,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都要与课文主题有关。这些情境的创设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总之,情境教学法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美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智能、情感、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一个恰当的情境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探微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探微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较难也较枯燥的学科.而数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重要源泉,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17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时空环境,以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情境.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特别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倡让学生以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并在发展、创造中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重大.下面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引入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在央视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快速地猜准价格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此时我趁机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分组相互合作猜小明同学刚买的一部介于1000~2000元的新手机价格,每组只允许猜5次,看哪一组在限定的次数内猜出的价格最接近手机的实际价格.通过各组成员的讨论,得出了将区间一分为二的竞猜方法是最能接近手机的真实价格的方法,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性强的数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结合历史典故、数学文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相传在古代印度,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国王对发明者说:“作为对你的奖赏,我可以满足你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你想要什么尽管说吧!”国王和群臣都以为他会要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可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放下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放下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放下4颗麦粒,第四个格子放下8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心想,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便欣然同意.请同学们想想,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
原来,发明者所需的麦粒总数为:1+21+22+23+…+263=264-1=
***709551615.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打个比方,如果造一个仓库来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米,宽10米,那么仓库的长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而要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尽管印度国王非常富有,但要这么多的麦子他是怎么也拿不出来的.通过历史典故创设情境,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的文化价值.二、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特点之一.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所提出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主要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感官或交流被动获得的,而是通过认识主体的反省抽象来主动建构的.1.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解题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为了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高度注意,在教学中选用了这样一道题:已知f(x)=ax2+bx+3a为偶函数且定义域为[a-1,a+3],求f(x).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偶函数的定义,由f(-x)=f(x)得到,而对于如何求a,学生则一筹莫展.是直接告诉学生思路,还是铺设好台阶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教师设问:函数y=x2,x∈[0,1]是偶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函数图像不关于y轴对称.教师:导致不对称的根源在哪里?
学生:因为x的值不关于原点对称.教师:偶函数定义域有何特点?
学生:定义域必须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集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以及独立的评价、选择、反思、调节,再解决原问题便易如反掌,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了来自学习本身的乐趣和愉悦,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2.创设多角度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例题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使学生在解题中打开思路,掌握规律,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角度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图1
例如,已知AB⊥平面ACD,DE∥AB,△ACD
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求平面BCE与平面
A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法一:(射影面积公式)设面BCE与面A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cosθ=S△ACDS△BCE,设AD=DE=2AB=2,则BE=BC=5,CE=22,S△BCE=12×22×3
=6,S△ACD=12×2×3=3,∴cosθ=22,∴θ=45°.图2
解法二:如图2,延长EB,DA交于点F,连结CF,则面BCE∩面ACD=CF.A为DF的中点,取CF的中点G,则有AG∥CD.CF⊥CD,AG⊥CF,AB⊥面ACD,AG为BG在面ACD上的射影,BG⊥CF,∴∠AGB为面BCE与面A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BAG中,AB⊥AG,AG=12CD=12AD=12DE=
AB,∴∠AGB=45°,即面BCE与面A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45.图3 解法三:如图3,取DE的中点M,CD的中点N,连结MA、MN,易证面MNA∥面ECB,∵MD⊥面ACD,又AN⊥ ND,∴ AN⊥MN,∴∠MND为面MNA与面AN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又∠MND=45°,所以面BCE与面A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45°.解法四:(坐标法)略.实践证明,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式多用的训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美,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以及自信心.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质疑、反思、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让他们深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参考文献]
[1]
张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4).[2]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王惠玲.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4]张俊红.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5.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中学 樊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优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效改善教与学。创设情境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引导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家紧紧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己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具有引导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例如,“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以播放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录像,以此来使学生感受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危害,再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亲自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这样,通过录像、实验等多种形式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认识和感受酸雨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问题情境应贯穿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例如,在学习“饮食与营养”一节中,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如馒头、鸡蛋清、花生、面包、苹果、土豆等,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小组选代表汇报探究发现,如小组①利用馒头、面包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碘酒,观察变化,得出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小组②将鸡蛋清放进两只烧杯中,其中一只加入少量开水,并迅
速搅拌,发现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三、问题情境创设应渗透情感性
认识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适宜的情境,唤醒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改善教与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地面上的植物”一节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环境下的植物,感受绿色植物给人类带来的价值,随即展示资料:绿色植物面临的威胁,有一些物种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从情感上让学生自发地感悟人类与绿色植物应该如何和谐共处?进而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引入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植物、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情感性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习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更好地认知,为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问题情境创设应富有生活性
生物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物课程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从生物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来创设学习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单细胞的生物体”一节中,如何让学生对肉眼看不见的酵母菌感兴趣?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酵母菌的运用让学生谈体会:如果没有了发酵,馒头、包子变硬,面包不再松软,酒酿不再有美味„„生活将是什么滋味?从而感受到酵母菌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融入贴近生活的、引导性的、自主性的、情感性的问题情境的教学课堂将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牢牢地吸引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爆发出鲜活的生机。
此文发表于《新课程》
2010年第10期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作为我国教育的第一外语,大多数学生至少有9年的学习时间,但真正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缺少语言习得和使用环境,是中国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应用这些知识。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要让一堂使人感兴趣的英语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从每堂课的Warming-up重要环节入手。而对于学生来讲,一堂课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以一些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故事为切入口,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2创设对话情景,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1运用实物创设对话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它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在课文7A Module 2 Unit 2 Seasonal changes中,为了让学生能在视觉上直接识别sleeve,ribbon,trousers,blazer,shorts,skirt,socks,shirt和blouse等单词,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男、女生的不同校服,课上一一向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问:What’s this?学生答:A pair of trousers.在直观的实物前,在教师的提问下开展师生间对话,尤其讲到shirt和blouse的区别时,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差异。等学生熟练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生生间的操练,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2.2多媒体展示创设对话情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适当地使用PPT进行授课,经常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教师组织情景教学提供了彩色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场景的设置,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影响下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7A Module 3 Unit 2 Windy weather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性,我安排播放一段关于台风来袭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并仔细观察画面,聆听录像中的声响,身临其境的感受台风的到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课外的自然情景延续到课内,使学生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3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学生交流语言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我们完全可利用在新教材中的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词汇,如问候、问路、购物、打电话等设置情景对话。
根据选择的会话材料,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指导,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用以致用的目的。
2.4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巩固运用知识
在英语教材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学内容感觉不够深入,如果能有所延伸,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延伸教学内容中创设任务情景,也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本中有一个听力的训练,只要求学生看八张图片,在听有关的材料后为图片编顺序,这对我??的学生来说太简单了。所以在备课时,我把听力内容打印出来,去掉了一部分动词、名词、副词等单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听边填充。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达到了词汇和语法训练的目的。在最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环节中,前一天布置回家作业时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索资料,围绕课文内容加一个故事结尾的任务。学生对此项活动很积极。在课上我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和汇总收集的资料,并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学生们根据收集资料开展了热烈讨论,等到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展示。A组是口述,B组以short play形式,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课堂教学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恰当的评价体系给以支撑,而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为了使评价能够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等方面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基本出发点是寻找学生的优点并给以鼓励和表扬。可以从内容的恰当性、语言的规范与流利性、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学生的创新意识等角度做出评价。当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信息,给予婉转的指出或提醒。总之,合适的评价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他们的发展。
4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课堂行为与知识、情感、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我们教学保持活力的源泉。在我们英语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活课堂;要关注每一位的学习动态,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和实践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篇:创设朗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创设朗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四年级组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地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创设情境朗读,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感情、点燃激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作为理解文章。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景创设的。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通过想象创设情境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膊,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这样,情景创设在朗读教学中就显得很有必须。朗读既然如此重要,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呢?创设情境式朗读可以运用图片、影像。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图片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让图片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
1、教材中的配图。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颐和园》的课文插图,分别有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三幅插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接着自读相关文段,再图文结合朗读,甚至可以让一个同学准确流利地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欣赏图片,从而加深对作者笔下描写对象的认识。
2、影像资料。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播放大榕树的录像,那真是一棵大树,枝干连着枝干,连绵不断;那真是一棵美丽的树,那么多的绿叶,绿叶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疏,有的密。那挂在树上的榕须,有的已经有碗口大小。看了这段录像,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啊”的感叹。当教学“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片段时。她让学生紧闭双眼,静听那预先录好的群鸟鸣叫声。有的鸣声悦耳,有的鸣声沉浊。听了这个录音,学生定会被那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鸟叫声所陶醉,在心中呈现了一棵既美丽又热闹的大榕树。录音创设了课文的美丽情境后,还不满足,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大榕树实景,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又产生了一幅美丽的大榕树景象。教完三个片段后,老师再指导学生朗读,轻而易举,学生个个读得美滋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