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惠家河中心小学
廖龙鹏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教什么,要求学生知道什么,记住什么,理解什么,会做什么,教师早已心中有数。但对于学生来讲还是个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知、情、意等诸方面,在多内容、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开发潜能的目的。
巧妙引入新授课的内容,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这是一堂成功课迈开的第一步。
(一)以“趣”引新、诱发学习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教学,教师常常需要将枯燥无味的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情境。即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引入的方法是,全凭教师的一张嘴给学生讲述一个《八戒分桃》的小故事。现在我们巧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一个《八戒分桃》的小动画故事片,放给学生看:“一天,八戒应猴哥邀请到花果山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品桃大会。悟空忙着招待客人,便让八戒带着30只小猴摘了100个又大又鲜的桃子,抬回来后,八戒对小猴子们说:你们一共同是30个人,这100个桃子吗,每人分得3 个,剩下一个就给我猪伯伯了!八戒怕小猴们不相信,还特意列了一个算式:100÷30=3„„3。悟空知道了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嗑头不止。这一下把小猴们弄得莫名其妙。”学生们看到这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动画片兴奋不止,同时又激起了他们强烈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趣中悟理,此时,教师指出:入戒是怎么欺骗小猴子们的?悟空指责八戒不老实的理由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余数除法》。结合应用题教学,还设计了“小白兔采磨菇”、“八戒分西瓜”、“骄傲的小乘号”、“熊妈妈分苹果”等故事情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只要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就不会感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感到愉快,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厌学为乐学,达到学而不倦的境界。
(二)以“旧”引新、诱导学生主动思考
以旧引新,运用知识更迁移的规律,从旧的抽象到新的抽象。引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好从直观到抽象的桥,铺好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路。如何运用好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学习搭好桥,铺好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高年级学生已不再满足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他们需要增加有启发诱导作用的图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们克服已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在教学中没有急于利用电教媒体展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是在微机屏幕上首先出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讨论热烈、发言积极,纷纷说出各自的不同想法。此时教师抓住这个契机,直逼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用多媒体计算机依依再现圆的面积公式的多种方法的推导过程,同时渗透了数学的极限思想。课堂教学已完全从过去的,重知识的掌握,到重知识的推理,学生想出了多种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最好的发展,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把握时机,促进发展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组织学生的练习活动,信息量大,交互灵活而及时。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打破了 “齐步走”的局面,实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节课时,安排了课堂练习。在练习中,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把练习的分层要求称为“试试你的本领”、“小小擂台赛”、“过五关,斩六将”等。学生每过一个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就会及时作出评判。在判断的形式上,讲究多样性和趣味性:对于正确的回答,如跳出些小动物来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以图文、动画、声音的形式给予鼓励,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对于错误的回答,将以提示、指导、建议等形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如“还需努力”、“再加把油”等。
为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学生只有在全对情况下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练习。,因为“不服输”是孩子的特点,他们对那组未能通过的题会在认真检查的基础上发现错误,加以改正,对知识掌握的更深刻,在以后的练习中会更加认真细心,从而逐步达到正确、迅速的目的。
三、开放学习,获取知识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调、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多媒体教学的引进,使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学习的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如在教学《九加几》时,安排一组三角形式题,9加1再加几,要求学生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简便。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猜想”、“帮助”模块,设置按钮。供学生选择使用。“猜想”模块:学生认为哪两个数先加就可以点击它所在的三角形的边。如果判断是正确的话,电脑会显示:正确,先算9加1比较简便。并用加深连线的方式来表示计算过程。如果判断错误的话,电脑会显示:先算这个不简便。“帮助”模块:在学生做题之前点击它,起到提示作用;在学生做题后点击它,起到概括作用。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人机对话的方式加上动态的连线过程,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深刻的体会到先凑十再加几简便。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演示,参与交互。由学生把握演示的时机,由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在充分观察、操作、思考的基础上,主动地发现、探究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充分地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上的学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空间,自主精神得到体现,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姓名 张 丽 芳 工作单位 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通讯地址 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联系电话 2251708 电子邮件地址 nxzhanglifang123@qq.com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张丽芳 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751100 【摘要】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还给我们一线小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它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应用 思考 【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已经默默的在我们农村小学“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几年来,它不仅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它还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成为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改变了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是,当我们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日臻成熟和使用次数越来越频繁时,我们也从多次的应用中发现了问题,进而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平日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一、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与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好迎合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真正实现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多样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色彩与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情境编成童话或小故事,用动物做主人公,给学生营造一个童话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加减混合》一课教学内容时,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如下多媒体课件: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你们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我们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说:愿意。师出示速算题:(略)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1道题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在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单纯的设计口算题,而是利用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着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展开,使他们在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限制,对于某些数学概念,仅靠教师的讲解及教具的演示,在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搭桥铺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辨与综合。实践证明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概念的形成就越清晰。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角的概念,课前我就准备好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教具,先让学生指出这些实物教具的角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借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组实物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找出实物中的角在什么地方?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猜想后运用多媒体技术验证将实物组成的两条边在实物图上分解出来,接着把实物等图形移走,留下了组成角的几条线段,这样将角的非本质的表象移走,抽取出角的本质定义。通过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3、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远教资源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正方体的体积》时,因为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记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于是(过去我们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总是再三强调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强制学生机械记忆公式,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历,不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面的面积总和。)我利用加工后的远程教育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正方体的体积》课件,运用不同颜色的面的闪烁、飞入,形象具体的演示了长方体的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特点抽象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长×宽+长×高+宽×高)×2;而正方体的六个面我用三种颜色的面板飞入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抽象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边长×边长×6;以此来帮助学生领悟、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4、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8加几”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参加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递进,学生情趣交融的氛围中。学生也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这样的启发,既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上,用在板书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工作是要讲究效率的,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动向,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只靠教科书、黑板、粉笔是比较困难的。当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后,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它能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例如:在练习、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习题精选” 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根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情况,在这一时段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已经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这样,既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多媒体技术既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又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闰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等疑难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师传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查找“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内容,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
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什么图形。(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组,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组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组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据此,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曾经风靡一时,众多教师在设计新课时,把追求课堂的热闹当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制作精美、画面逼真的课件纷纷亮相于课堂,使人眼花缭乱,真伪不辨。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物极必反,当这种“风”过后,教师们冷静下来了,理智的思考了。这几年,我观摩了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公开课教学,也曾多次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无论是别人的课堂还是自己的教学阵地,每次观摩、使用后我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反思。我个人认为在电教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应该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整个教学思路。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是为了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只有驾驭它的教师自身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课,并在课堂上有效使用它,它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应该取决于教学思想和设计的需要,教师在使用时,要为它择好“路”——什么内容适合用?选择怎样的形式去用?用多长时间等。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如果运用课件演示,学生就无法感受到物体的面的实际大小,今后估计一个物体的表面有多大时就没有了一个正确的表象标准,因此答案就会和实际相差甚远;如果运用实物教具情况就会好一些。
误区二: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自操作。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楚的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演示过程中仅仅调动的是学生的视觉器官,我们知道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的,这种参与往往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体会更深、理解更透彻。记得我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就犯了上述错误。我在教学前从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网上下载了课件,课件制作对角的度量过程演示的是直观形象、惟妙惟肖;我以为学生看了这样具体的演示一定会使用量角器量角了,结果让我大跌眼镜,课堂上学生只关注了动态形象的画面,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注意到怎样去量角的过程。如果我先用量角器给学生师范怎样量角,再让学生亲自用量角器去量角,效果会好的多。
误区三: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不要其它的教学形式。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我们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必须树立整合思想,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的相互代替。例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显然不如用尺子亲身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来掂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等更具时效性。但在练习巩固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练习形式,使练习形式多样化、典型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又如:在演示知识的动态过程时可以借助课件,但在总结知识的整体脉络时用黑板效果会好一些。
总之,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专心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多媒体技术用在该用的地方,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远程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新课导入时,运用多媒体能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数学解决问题审题时,运用多媒体能明理导行促进思维;在相对抽象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把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开发潜能。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准辅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目的。
一、新课导入时,运用多媒体来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时,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开始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车轮都是圆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接着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车轮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出现轮子是椭圆的行驶场面,同学们都喊着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观看形象得生动的各种不同车轮运动的动态演示,已经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教我适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车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已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又愉悦的心理状态。这样,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又如,我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建筑物的圆锥顶、机械零件、农民堆谷、吊车堆煤等多种实物图,使学生体会到圆锥体就在我们的身边;再用直角三角形旋转成体,使学生感悟锥体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去掉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圆锥的共性,激起学生认识圆锥、探求圆锥特征的欲望。
二、新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增长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依据。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规律,新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图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让学生分别说出1/
3、2/
6、3/9的含义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中。通过这样一组变化,把抽象的分数与具体的图形相对应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了,而分数阴影部分的大小没变,因此1/
3、2/
6、3/9的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这时,教师进一步追问:1/3怎么会等于2/6呢?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把1/3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2/6,所以1/2=(1×3)/(2×3)=3/9同理得出2/6=(2÷2)/(6/2)=1/3,3/9=(3÷3)/(9÷3)=1/3。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这样运用信息技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思考,让学生概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圆的面积公式时,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在数学解决问题审题时,运用多媒体来明理导行促进思维。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是“审题”,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媒体,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是,创设按题意配制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例如,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间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离还是相遇,是解答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上述的抽象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掌握有关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要素。
四、在相对抽象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圆内“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想象不出。我们就用电脑显示:从圆心同步作出许多条半径(直径),然后又把它们“收拢”,合并为一。这样,便于学生想象:同圆中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
又如教学圆锥体的高,电脑动态演示“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直观、透明、省时,再通过外移,有效地区分了圆锥的高与母线。圆柱与圆锥中底面和高的动态选合,使学生轻轻地掌握了“等底等高”的概念,为体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把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开发潜能。
人是有理智的,有情感的。因此学习既有理智支配,也受情感、情绪的影响。人的心理作用既有有意识的,还有无意识(潜意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要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发潜能,就能提高记忆斩、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同时环境是暗示信息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结合起来,开发潜能,使学生既提高学习效果又学得轻松愉快。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配以解说和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对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疑问,通过课件演示都迎刃而解。学有余力的学生还通过网络了解年、月、日等其它知识,有点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国科普网”找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传递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介,正确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同传统手段的结合,更好地满足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尤其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适时辅助,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资料:
1.邱小军:《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
2.孙成刚:《浅谈小学数学益智性、实用性习题编制策略》 3.刘念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忧思录》 4.赵春蓉:《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最优化》 5.宁宝成:《循循引导 促发思维》 6.庞银珠:《创设情境 激发思维》
第四篇:关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思考
关于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参加课题研究以来的一些经验扼要地介绍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的同时,提出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
数学教学
运用
一、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是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结合的结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就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开始就要保证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又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生动、形象的情 景。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有一张矩形桌面,现在工人师傅把它锯掉一个角(运用多媒体演示锯的过程),会得到哪些图形?
2、运用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绘画图形、解题板书、演示操作等教学过程,使用到较多的小黑板、模型、投影仪等,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有些简易图形、演示操作并不直观明显,对学生学习帮助不大。计算机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资源整合、操作简易、交互性强,可使这些教学环节占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可以通过作多边形的对角线或在多边形的边上任取一点,再连接多边形各顶点或在多边形内部任意取一点,再连接多边形各顶点或把这一点取在多边形的外部等)让学生与我们一起感受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达到理解记忆的同时,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使得当堂的知识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 巩固与拓展、延伸,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巧妙地掌握辨析概念,突破难点。
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往往更难辨析清楚、记忆深刻。如果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以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后通过这一端的伸缩使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来一水平线,再通过两端水平线的伸缩不仅使学生了解直线的形成,还能引导学生想象出来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段把这两个亮点连接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伸 缩,有长度、可度量。最后,出现一幅综合图(集射线、直线、线段于一图),让学生进行辨析并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数出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多少条。这样不仅辨析了三种线的不同特性,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利于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只能是似懂非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经验,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课件演示: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的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的前进,…这样学生在一片笑声中领悟到车轮只能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再让学生用圆的特点这一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那就简单多了。
4、运用多媒体,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即电脑模拟和实物操作演示、平台显示“联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易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从反比例函数y=k的图像上任一点分别作坐标
x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的问题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矩形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矩形的长和宽与双曲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结论的得出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与性质的学习,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y=ax2向左或向右沿x轴方向平移︱h︱个单位长(h>0时,向右平移;h<0时,向左平移),再向上或向下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长(k>0时,向上平移,k<0时,向下平移)5 便可得到y=a(x-h)2+k的图像,由此,再得到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也就不困难了。
5、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和具有时代感的学习素材,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教材、实物教具。教材中的信息量较为有限,一个知识点只能提供一个例题或几个图形,且几年不变,信息容易过时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的实物教具制作麻烦,时间花费较多,数量必然有限,精确性也较低。此传统教学环境下对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提供都是远远不够的。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个世界性的知识信息库,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这些信息是可以及时更新,即学生可以通过上传新的信息和有创意的作品而丰富信息库。
比如:在“轴对称图形”的一课教学中,教材只提供了南京中山陵的外形图。如果只依靠教材,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教材中的例图并不是 学生生活中所能常见的,缺乏真实感,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而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航空、航海、植物、人体、动物、装饰材料、建筑物、图案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从而完整、全面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的运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在数学课堂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与新课标中的“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相吻合。但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它虽然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显著作用,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 它毕竟是一种新事物,我们对它的理解难免有偏差,在教学活动中容易使用不当,要恰当地运用好它,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把握上课的进度
由于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我们在运用时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而把课上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让师生在“手忙脚乱”中过完45分钟,然后听到“这节课过得真快,就是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当听到这样的话时,是不是应该感到难过,需进行反思。其时,我们在课上要适时地“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想一想,思一思”,不能让多媒体替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多媒体还会有生命力吗?
2、注意运用适度
多媒体固然有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一些代数方面的教学内容,多媒体仅起到板书的作用时,就不必运用多媒体。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最需要的地方适量、适度地用活媒体。如果我 们教师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作用,不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处处让多媒体唱“主角”或瞄准多媒体出图迅速,画面富有色彩及其化静为动的功能,对多媒体“情有独钟”,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做在电脑中,动静态画面泛滥成灾,这样过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也达不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不到同步发展。
3、注意不能本末倒置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制作也越来越精致,使多媒体课件在声音,文字,图画,动画方面更加出色。如果我们教师不注意把握的话,学生就会被一些冲淡主题的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所有注意力就会停留在此,而对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反而不感兴趣,这样教学目的就无法达到。
4、注意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稳站三尺讲台,就必须跟上时代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果我们教师把多媒体运用当作 傻瓜照相机的使用,上课只是鼠标的使用,只是把别人的课件演示一遍,那学生就像观看了一场“哑巴”电影的同时,旁边还站着一位没有进入角色的讲解员。这样的教学会达到教学目的吗?当然,并不是别人的课件不能用,只是要结合多媒体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合理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加以整合才能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刻苦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潜心于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提高驾驭教材,驾驭媒体,驾驭学生的能力。
总的来说,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的
课程学习方式,定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更好的实现国际化的主要方法。因此,作为基层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会更多计算机知识,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多媒体运用与课堂教学做到更好地整合,为社会、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新世纪的国际型人才。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得当,定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此论文发表在《西部教育论坛》
第五篇: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甘肃省镇原县曙光初级中学 冉勋川
【摘要】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将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在日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其弊端和理解的误区,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优势;弊端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被许多教师引入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数学由“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它通过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事物总存在两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认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一过程,那就事半功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无疑大大加深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例如,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较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但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形象演示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例: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二、多媒体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只注重课件的形式浮华即“外在美”,而忽略课件的实质即“内在美”。
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课件外在的漂亮、华丽,设计过于花哨。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干扰学生的观察,虽然教师多次给予提问引导、提醒点拨,学生依然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应该关注的对象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由于过于追求视听效果,学生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好奇感,而将学习任务抛于脑后,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二)只注重演示现象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揭示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是用电脑展示现象、传授知识,还是发挥电脑的“静”变“动”、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等功能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同教学观的体现。很多老师只给学生演示了知识结构,习题也只有结果,而没有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本该由学生自己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形,归纳总结出函数性质,如果学生没有动手画图,全是老师将制作好的图形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出示这些图形的性质。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最终导致在做题中有许多学生对画二次函数的草图无从下手。
(三)只注重电脑媒体的运用,而忽略其它媒体的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复杂的交际过程。教师那些富有人情味的亲切话语、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就能代替了的。试想如果教师成了单纯地放影员,变原先低效的“人灌”为高速的“机灌”,那电脑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试想,教师泛泛地表演课件使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独立思考,也无须主动地提出问题,最终会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和情感的麻木。
(四)只注重教师如何“教”,而忽略学生如何“学”。
现代教育模式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电脑辅助教学更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但目前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在改变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如何学的,同时也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很多老师如遇到学生提到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不符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以上这些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存在确实影响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走出误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那么如何走出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多媒体教学进入数学课堂,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教材为媒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认知的活动,这一认知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恰当地组合好各种媒体,使各种媒体功能得到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要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其实效性,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推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是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媒体的选择应实事求是,哪种媒体方便、直观、有效,我们就用哪种媒体。因此我们应该:
(一)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认为传统的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很少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有在观摩课、评优课时才忙于甚至请人代劳制作课件。作为身处课改第一线的我们,应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积极地接受挑战,努力学习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把它作为我们备课、教学改革的工具,使电脑、网络、光盘等现代媒体成为像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为教学服务。
(二)把多媒体展示变为情境创设
在现实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其中“动”是关键,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要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富有挑战性且贴切生活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对所要探讨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三)把多媒体教学中主辅不分变为优化组合
多媒体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无论是多么优越的教学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即在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者,而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恰当的体态动作都比屏幕更具亲和力,师生间的交流比学生与屏幕间交流更为融洽、更有感染力。
(四)把多媒体教学中的人机对话变为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教材,依据教学目标,用情感启发诱导学生,甚至用自己的声音、语调等体态去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自如地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有了较好的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
三、要使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实效性,必须要重视思维过程。
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直观的图形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有自主思维的空间,同时构建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而不能一味地用鼠标点击代替学生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四、要使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实效性,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静止化。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学习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能是替代,更不能赶时髦,摆花架子,只可巧用,不可滥用。我们数学教师只有吃透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才能让多媒体尽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