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小学生
《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小学生》演讲稿
何锦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第九周的星期一,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小学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了新一代领导层。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我们坚信,党的十九大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作为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小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其次,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然是一个刻苦求知的学生,另外,懂得珍惜也是合格中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成为时代经济发展的时尚。世界范围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民族素质之争,科技人才之争。我们提出做新时代合格的中小学生。就必须明确我们面临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时代对人才有哪些主要要求,才能去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可以预见,21世纪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品德的方面。
首先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富有团队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
其次,作为人才,还必须有时代观念,整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具有极强的负责精神和竞争意识,在道德修养上,要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明理诚信,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在知识方面
第一、21世纪是高新精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高度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时代。因此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一定量的存量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二、21世纪生产高度社会化,生产结构日益变化,生产排斥掌握单一专业知识的人,而 要求人们是通才,具有宽广的综合能力。
第三、21世纪必然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应用知识。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是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结合。尤其是工具性知识如外语与计算机知识综合掌握。如果新世纪人才不能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识,那么他们必将不会成为大有作为的人才。
三、身体健康方面
在身体健康方面主要是要有健壮的体魄,同时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健康的人才应是身体素质健壮与心理素质健全的结合体。
四、在能力方面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适应多个方面工作的能力。
第一、创造能力。必须具有开拓的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本质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新时代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第二、学习能力。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具有学习能力,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人,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第三、合作能力。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日益加强。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取得成功,不具备很强的合作能力,没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都会受到损害。
第四、竞争能力。未来社会固然需要合作,但同时也充满了竞争。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方面都充满了竞争,合作中也有竞争。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第五、抗挫折能力。激烈的竞争中充满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因此,未来人才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探究的拼搏精神与顽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必须有良好稳固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这是本世纪人才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六、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跟上时代步伐,努力学习时代最新的发展技术。包括通信、机械、交通、物流、教学等各种技术。
在明确了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特点之后,就要立志去做一个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那么现在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中学生,怎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呢,我们认为,合格的中小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小学生。有了梦想和追求,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快乐和幸福,生活才会有价值和意义。一部分学生没有梦想和追求,他们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自然就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一直处于学习的苦闷和彷徨。我们应该引导 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对自己和人生充满自信,快乐的追求品味人生。新时代的中学生志当存高远。老师说:“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杜子美,广厦千万间;须效白香山,谋制万里袭。”我们牢牢记住老师的教导,暗自定下远大的志向。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知道,光有志向是不行的,还要付诸实践。只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
2、做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中小学生。要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有了远大的志向、理想和奋斗目标,紧跟着就要有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披荆斩棘坚忍不拔的毅力、勇气和恒心。要有千难万险不回头,天大困难压不倒的大无畏精神。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应该具有这种精神,他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这种精神,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里面有坎坷和曲折,又艰难和困苦,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需要我们付出辛勤和汗水,甚至是泪水和血水,去克服它战胜它,翻过了高山,越过了大河,我们就会看到美丽的风景,取得学习和事业的成功。
3、做尊父母,爱祖国的中小学生。这也是血水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不知道尊敬父母的人,也不会热爱他人和社会,更不要说是祖国了。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加强传统教育和祖国文化教育,让学生孝敬父母,热爱自然,从一件小事做起,做孝敬父母热爱自然和祖国的中学生。
4、做珍惜友情、团结向上的中学生。无数的历史和生活向我们证明,没有强大的集体和团队,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个体。在一个国家团体弱小和贫困时,我们就没有个人的尊严,昔日的祖国,勾心斗角,一盘散沙,才出现了外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东亚病夫”的嘲笑,我们何谈尊严。只有国家强大、团体强大,我们才会有个人的尊严和快乐,现代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虽不能说扬眉吐气,但我们开始有了做人的尊严,脸上开始有了微笑。所以我们应该团结向上,珍惜友情,团结互助,才会赢得尊重和尊严。我们要做有骨气、有尊严、有朝气的中学生。
5、做吃苦耐劳的中小学生。我们要有“三苦”精神。所谓“三苦”精神,有着双重的解释:一是“学生苦学,老师苦教,领导苦干。”二是“学生在校学习要学习上刻苦,生活上清苦,心理能承受痛苦”。我们要勤学、苦学、乐学、巧学。
6、做会学习的中小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注重优培补差。常言说,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虽无定法,但有定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这是大家都应遵守的,具体到怎样实施这些定规,则要根据自身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但要注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并使之成为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同时更应注意自我的培优补差,因为差科是考试的大敌。一门差科有时可以决定全盘皆输。平常最理想的成绩是在各科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两门占优势的学科才能保证录取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7、做守纪会学习的中小学生。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纪律是优化学习环境,保证大家都搞好学习的保障。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纪律,整个校风学风就好了,学风校风好,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就好了,不用说教学质量就会随着提高。作为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地去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学校日常常规去做。全校上下一盘棋,将日常行为培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良好的习惯形成你的个性特点,这是一个学生能否成才的关健。有的学生认为,我违纪老师没发现,认为这是占了大便宜,其实这种便宜不能占,谁占得越多毁得越很。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什么叫“嬉”,小自由就叫嬉,贪图安逸就叫嬉,学习松懈不刻苦就叫嬉,谈情说爱,偷拿别人钱物,比吃比喝比穿戴,行为怠慢、拖拉作业这便是嬉,我们千万不能让这个嬉毁了我们的美好前程,不能让这个嬉毁掉你终生的宏伟理想,这是每个学生应十分警惕的!
有句格言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影响心态。性格和心态决定命运。这是不争的道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学生的座佑铭、警世钟,可以说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将终生受益无穷。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中学生还有不少相关的要求,比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全面发展等等都很重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处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时代是人生历程中最美好的时节,青春是短暂的,它稍纵即逝。希望你们把握美好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希望以后母校、家人、亲戚都以你为荣,成为大家、成为濠头人民的骄傲。
今天,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濠头乡学校教导处
何锦杰
2017年10月30日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历史性开创性重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思想,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思想。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应当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忠诚履职,做政治过硬的表率。政治过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只要我们党是有力的,党和国家的目标和意志是确定的,战略定力是坚强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坚如磐石。特别是党和国家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领袖把舵领航,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以许党许国的绝对忠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
乐学善学,做本领高强的表率。在实践中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本领高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八个方面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这八个方面的本领缺一不可。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和充电器,为大家在实践中的“热运行”提供了“冷思考”的机会。实
践是课堂,希望大家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把党校学习的收获运用好、转化好,向群众取经,向实践学习,用高强的本领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刻苦钻研,做懂行精进的表率。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不但要有“万金油”的妙用,也要有“金刚钻”的专用,不但要有“杂家”的广度和眼界,也要有“专家”的深度和视角。身处新时代,更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进一步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守土尽责,做勇于担当的表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实践中彰显出来的担当精神。不管是在哪一个层级的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身上那种迎难而上的韧劲,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那种“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决心,都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所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精神,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而不是当“绅士”,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当“鸵鸟”,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而不是当“逃兵”,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找“替身”,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而不是当“好好先生”。前不久,中央印发了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担当作为者撑起了保护伞。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刻领悟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下的理论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进入21世纪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智慧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正确的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用五年的时间让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
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全新的视野和条件
“全新的视野”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还体现在根据新的实践提出的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举措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即将复兴的历史方位,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指导思想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制度属性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奋斗目标方面,提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战略布局方面,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制度保障方面,强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力量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优势;在精神力量方面,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在外部环境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共产主义迈进,是党的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这些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践行“四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放在14个基本方略的首位,这个首位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篇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中华民族历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三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导读: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十九大报告中包含哪些重要内容,有哪些亮点?
一起学习十九大
(二)—
—
重磅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说,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32000多字,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报告第一部分),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总结成就和经验;第二板块(报告第二至第四部分),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和新时代新思想;第三板块(报告第五至第十三部分),提出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
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文献和重大成果,也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开创了新时代和新思想——一个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思想。
因此,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主题和核心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新思想的坚实基础
(一)为新时代奠定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而这十大成就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奠定了七大基础。
1.经济物质基础
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在6.5%-7%,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化率。在过去五年,已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建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2.政治与法治基础
五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3.思想文化基础
五年来,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4.社会民生基础
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其中,这6000多万人的稳定脱贫意味着他们不会再度返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关于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我再强调一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非常注重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所有贫困人口都要脱贫摘帽。2014年,全国有国家级贫困县592个,贫困人口7017万。到2016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他还曾强调,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同志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里说的‚老乡‛,指的就是农村的农民。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没有办法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5.生态文明基础
五年来,我国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6.国防和军队基础
五年来,我国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年,我们又在古田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军费管理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此次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第一,突出军事化。将七大军区改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体现了去行政化。第二,突出打仗。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对军兵种进行改革,以应对现代战争的新形势。现在,我国有六大军种‚陆海空火战联‛,‚陆‛是陆军、‚海‛是海军、‚空‛是空军、‚火‛是火箭军、‚战‛是战略资源部队、‚联‛是联勤保障部队。第三,陆军集团军由18个调整为13个,并启用新番号,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未来,我们还将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7.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
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这一突出问题是什么?就是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五年来,我们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我们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努力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五年来,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我们还发布红色通缉令,到目前为止,‚百名红通人员‛已经有48人落网。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新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为新思想奠定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也为新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一段话概括的非常好,大家注意一下这里面有 ‚四个一系列‛和 ‚两个许多‛,涉及到了思想理论问题,比如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为新思想的孕育诞生做了充分准备,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形成五大发展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五大发展‛来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方针;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来形成的强调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都体现了时代特质和新内容。
2.形成治国理政新理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2014年出版了一本专著,书名叫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但有中文版还出版了21个语种、24个版本在全球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3.形成‚四个全面‛新战略
习近平同志2014年12月13、14日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气势。
4.形成‚两个布局‛的方针举措
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布局‛构成所有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新时代的内涵实质 1.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论述非常清楚地表明:新时代来了!
2.新时代的五大涵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
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五个是‛,就是新时代的五个方面涵义,可归纳为,伟大胜利的时代、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不单要为我们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也要不断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3.新时代的必然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随随便便地就来了,而是我们在长期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奋斗,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才迎来了新时代。我们要想理解新时代的必然性,就必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萌发阶段。我们知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为没有经验,当时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是学苏联的。后来毛泽东同志发现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不行,就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独立自主地走我们自己的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也是倡导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1978年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当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说,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开始,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胡锦涛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继续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向前推进。
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和新阶段,从2012年习近平同志当选为总书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说,这么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酝酿开始到逐
步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具有必然性。
4.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的提法。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党的八大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
第二次变化,1969年党的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就使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次变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四次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有两大新意:一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愈加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对某一个方面的要求变成了现在对多方面的要求。二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因此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非常科学的,也是实事求是的。这一提法既遵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
5.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历史意义‛。
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站起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挺直了腰杆做主人。这就叫‚站起来‛。第二次飞跃是‚富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还比较穷。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第三次飞跃是‚强起来‛,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强,体现在什么方面?比如,在经济总量上,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再比如,我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国不仅经济实力要强起来,在军事、文化等方面也要成为世界强国。
其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历史。
1516年,《乌托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那么,《乌托邦》中描述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财产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劳动、大家都过着美好的生活。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那么如何实现?问题就来了。形象地说,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去求两种人:一是有权人,比如国家的统治者,劝说他们放弃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二是有钱人,说服他们把钱捐给社会。但实际上,要想说服有权人和有钱人把权力和财产交出来,建设社会主义,基本不可能。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根本没有办法实现。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是第一次飞跃,也就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主张的所谓‚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相当于埋葬了社会主义。列宁对此进行过尖锐地批评,提出了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于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进入了现实社会主义时代。
前苏联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其社会主义发展有很大弊端,就是‚苏联模式‛体制僵化,生产发展很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此后,社会主义出现了很大危机,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并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得到了新生。那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进行和发生了五个社会形态或者是说五个社会制度。首先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人人平等,人人也自由,但生产力极为低下,食不果腹、衣不御寒。从原始社会向前发展进入到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还是不足的,这样就产生了阶级,即奴隶主阶级统治与奴隶阶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的。从奴隶社会后来又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有一定自由的,社会生产也发展了,但是形成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专制统治。之后,人类社会又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比起封建社会来说,生产力更是发展,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一些权利,但从根本上说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制度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我们要建立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在1917年的苏联就已经建立来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呢?因为,1917年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当然很有意义,但从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社会现实后,在生产力方面、体制方面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社会主义没有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开始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开始超越资本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确实是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我们分析的新时代的内涵实质。
(二)新思想的内涵实质 1.新思想的形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段话清楚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在形成了。
2.新思想的定位
如何看待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这段话是对新思想的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党的又一个新的指导思想。
3.新思想的‚八个明确‛
对于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明确‛。新思想的结构就是由这八个方面组成的。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新思想的‚十四条坚持‛
新思想总共有‚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5.新思想的‚四个伟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也就是伟大梦想。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用伟大梦想将其他三个伟大串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
——伟大斗争。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讲到斗争,不是所有的斗争都是伟大的,之所以称其为伟大斗争,就是因为我们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些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伟大工程。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只有推进这个伟大事业,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
——伟大梦想。这个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目标问题。在十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在发表讲话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一是更接近了这个目标,再一个是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四个伟大‛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说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离开了党,离开了这个伟大工程,其他三个伟大都会落空,根本不可能实现。
6.新思想的主旨核心是‚四个自信‛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号召全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也是新思想的主旨核心。
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走下去,并最终能够取得胜利。这个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
呢?因为我们现在碰到很多问题,有的人要我们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有的人鼓吹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我们要做到道路自信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我们自己的路。
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有自信。习近平同志很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对于这个制度,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曾经做了一个分析,‚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现在进行的制度建设是按照邓小平同志1992年提出来的时间表进行的,也就是在2020年前后我们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要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化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一种自信。中华民族有5000年多文明发展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优秀文化中,我们讲的是‚大同世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如果不讲文化传统,离开了深厚积淀,就没有土壤,那只能沦为肤浅。
三、新时代新思想的前进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而这一新征程主要分两个时期推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还有三年时间,我们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任务。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五项要求: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且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41.30万亿元,到2020年要翻一番达到80万亿元,而我们现在已达到80万亿元。
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有一个具体指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全国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到2020年要倍增超过两万元。而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23821元。
第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时间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共有30年,分为两个阶段推进。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
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阶段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中心内容都是实现现代化,第一阶段是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在成熟程度上所有区别。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阐释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近70年。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国家。1964年第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被理论界称为‚第五化‛。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一方面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另一方面体现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词汇,就是五个规定,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富强是指经济强盛;民主是指政治进步;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谐是指国家、社会、人民团结一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是指生态建设,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宜居。这五个规定,总体上对应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演进发展。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
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放开初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定只有两个。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增加了一个规定——‚富强‛。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到党的十七大又增加了一个规定——‚和谐‛。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之前,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四个方面的规定。那么,党的十九大在这四个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美丽‛,强调生态方面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由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定就变为五个。
以上就是我围绕新时代新思想这一主题主线解读的十九大报告内容。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
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从发展阶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奋斗目标看,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国际地位看,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这些重大变化,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又体现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新时代,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在此基础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要时刻不忘初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生机活力。在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人民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找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发生“左”的错误,背离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对历史经验和我国国情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概括,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根据这一论断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平衡是相对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否则就会制约发展全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今天,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