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转型论坛优秀心得集锦
初中语文课堂转型论坛优秀心得集锦
古林镇中学语文教研组
编者按:
2012年10月23日,借初中语文课堂转型论坛分赛场的机会,古林镇中学语文教研组每位成员悉心聆听了论坛发言者的精彩论述,带着学习后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学习心得,以下是其中的几篇: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背后 ——心中永远要有学生
陈烈燕
报告厅里听众散去了,但精彩的论坛并没有随着论坛的结束而结束。说实话,这次在我们学校进行的论坛是近年我听过的印象深刻的论坛。因为论坛将我区近半年来的热点问题以论坛者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说出了论坛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理解与思索。而当论坛者与观摩者的思考发生碰撞时,不管这个碰撞是争执还是共鸣,这才是论坛成功的真正意义。
论坛的角度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的转型思考并不是联盟学校的专利。每一个教师其实都是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者,不是吗?“五步三查”“预习指导案”等在课堂教学转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其中心都指向“以学定教”。每一位论坛者所揭示的教学方式都是紧扣“学生的预习”“小组的建设”和“课堂的展示”。论坛告诉我们,要想课堂教学真正高效起来,是永远离不开这些方法的。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如一位专家说的,要上好课并不难,只要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我想这些也正是课程标准更通俗的说法吧。
“假如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去了“生命”的色泽,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回归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点,我们身为师者,我想:我们既不能做自由的“牧羊人”,也不能做善意的“布道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成为语文教学这片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呵护者。”这是毛平阳老师论坛中的一段结束语。他的论坛中心是《语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将师生的对话提高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的高度。我觉得说的非常对,生命意识才是心中有学生的最好表现。教学中的生命对话正是心中有学生的最好体现,也正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背后的实质——心中永远要有学生。
这才是我听完论坛后思考最久的问题。一个只有教师自我的人,他能关注学生预习与否,能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吗?教育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独特的世界,只有心中有学生才可以在课堂教学转型中更好地运用教学方式,否则一切所谓有效的方式永远是一句空话。语文教学应该还学生的天真与诗意,让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心灵约会,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灵动和美丽,“以学定教”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当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那么教学的春天就一定到来了。【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老师】
让语文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教学论坛”小记
王琴儿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次论坛讨论教学转型的目的就是想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缺失语文味的现状,还学生主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建构的不同设想,让语文教学呈现丰富多彩的风格,让语文教学独具个性地摇曳在改革之路上。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异彩纷呈,一与执教者的语文情怀和性格有关,二与执教者的观念和教学风格有关。执教者承载着阐释语文内涵的任务,剖析语文,理解语文,运用语文,传达给学生美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这一过程中,不管是诗意语文,还是实用语文,都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语文教学只要敢想,敢做,就能打破现在传统的“串讲法”,把僵化的贯讲法移除出课堂,呈现多彩的局面。
聆听了本次论坛之后,笔者更确信,如何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根据教材对选文功能进行最恰当的定位,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促成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要靠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异构”上作出智慧的判断,以建设性的教学实践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作一点一滴的积淀。让我们语文老师都追求了一个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感悟生命的涌动,促进生命的成长。
语文课堂转型需要创造力
张昕
上周在我校举行了鄞州第三协作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论坛活动,参赛教师们的发言给我很多关于课堂教学转型的启发。
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竞相尝试,如火如荼百花齐放,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本人也积极参加各级课程培训,教学中尽力实践学习所得的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深感教改的必要,也确实尝到了教改的甜头。虽如此,在工作中,总感觉今天的语文教学现状跟国人的语文教育理想还有距离。语文教学改革还需深入下去,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期待转型。
来自第三协作区的各校同仁的精彩发言,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转型途径。比如,高桥中学的毛老师给了语文教学以准确定位——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毛老师说语文老师不能只做自由的牧羊人和善良的布道者,要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老师,要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富有诗意。说的真好。反观自身,也许我是个负责任的老师,也还算受学生欢迎,但远不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语文老师。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仔细梳理知识点,仔细斟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凡此种种,似乎做得很好了。毛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只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创造力。首先备课需要创造力。在准确把握教材后,我们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觉意识去“肢解”课程内容,根据学情构建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融入自己的“魂魄”,而不是唯教参是瞻。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特定时空中特定的知识体验及其动态生成,充分考虑其个性差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作者甚至是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精神交往和心灵融通,还学生以一个个鲜活的青春生命和参差错落、摇曳生姿的“学习生态”。为了保护学习主体的灵性思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生趣盎然、充满诗意,亟需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工作中激发更大的创造力与智慧。论坛活动虽然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却是深长的,我也将更努力的去走好前方的路。
以学定教 言文并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之文言文教学之感
李贝
近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这一名词时常进入我的耳中。什么是转型?为什么转型?该怎么转型?我想每位老师心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疑问。其实,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转型最明显的应该是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
从去年开始,文言文教学就在中学语文界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这股热潮至今未退,它仍在升温。
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培训”,余晓莺老师特地将文言文教学作为了本次专题培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张霞儿老师提纲挈领式的开篇讲座,还是沈建军老师和刘飞耀老师的细致讲解,还是宁波大学任茹文博士的理论指导,无不围绕着文言文而展开。虽然这次的培训时间不是很长,但却让我对自己以前的文言文教学深感惭愧。
踏上讲台,至今已有六个年头,还是一名新教师。在平日的文言文教学中,我通常奏响“三步曲”——解字、释文、体情。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显得很有条理,层次分明,但我却较为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冒”,学习热情逐渐减少。究其原因是“言不及意”,“得意忘言”。“言”与“意”的脱离,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文言文非常的枯燥而无趣。10月23日下午,一行人来到了我们古林镇中学,他们是我的同行,是来我校参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论坛”的。这天,我聆听地特别认真,对毛姣娜老师的观点深有同感。毛姣娜老师以“展开双翅,鸟儿乘风翱翔”这一生动的语句为题,形象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学定教,言文并举”。教学文言文,重点就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读懂文意。其实这一步完全可以由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的注释自学完成。如遇自己难以解决的句子,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协助解决。如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就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到位。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在 “高效课堂”中实行的“导学案”。如能将导学案利用到位,既能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也能减少课堂上对字词的讲解时间,从而留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直以来,我都很赞同这句话,其实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入选初中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只要认真阅读,定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定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其实,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那在文言文教学中又何尝不可呢!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我们时常品词赏句,那在文言文教学中又何尝不可呢!只有多多品味,加强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才会不断增强,才能领会到文言文的魅力,进而爱上文言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当我们设计导学案时,在进行课前备课时,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在文言文教学中,真正实现“言文并举”。
展开双翅,鸟儿乘风翱翔。让“以学定教,言文并举”成为教师文言文教学的一股绵延之风,让学生乘着这股风展开双翅,自由地翱翔在文言文的绚烂天空之中。
【构建和谐开放有所得的课堂】
寻找新的语文课堂
——听“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教学论坛”有感
钱玲玲
十月注定是收获的季节,桂花的芬芳依然萦绕在身边,醉人心脾。“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教学论坛”在我校举行,发言教师们激情昂扬,侃侃而谈,传达了语文课堂转型的心声。聆听着教师们掷地有声的演讲,我如沐春风,感受颇多。
课堂转型教学论坛,把我从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迷途的鸟儿终于找到了翱翔的方向。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带着问题进课堂,有正对性地听课解决问题,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指挥家的角色,而是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给学生创建一个快乐和谐、自主开放、有所感悟的课堂。1.给学生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好之,乐之,就是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快乐地学习,主动地求知,那是最理想的学习模式。2.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文本中挖掘信息,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从学习中掌握方法,学生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
3.给学生一个有所感悟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应该是最感性、最诗意的学科,不像数理化,学习公式方法,语文要求我们追寻一切美的事物,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审美意识。所以感悟成了学生消化知识并获得新知的有力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悟的机会以及能够有所感悟的课堂,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转型,对于教师而言,看似轻松了,其实非然。课堂教学的转型,给了语文教师更大的压力和任务,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需要。我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做语文课堂转型的实践者。
幸福在何方
——观初中语文课堂转型教学论坛有感
龚小波
初中语文课堂转型最终转向何方,我想应该是“幸福课堂”吧!我就说说自己对幸福课堂的理解。
语文课堂的幸福在何方呢?
首先,有展示的幸福。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语言、体验、感悟、朗读、模仿的机会,在展示中加强实践,加强和同学的沟通,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认可的愉悦。
其次,有习得的幸福。语文课堂同样追求高效,追求质量。用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提升自我的愉悦。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理性的管理,让课堂的活跃,是思维的活跃,是智慧的飞扬,是语言的舞蹈,而不是空洞的嬉笑玩闹。收获知识,培养能力,让课堂充实,让学生的课堂45分钟充实,这是深层次的幸福,是来源于心底的幸福。
有律己的幸福。课堂是有序的,学生的课堂言行是有序的。心灵自由,规则严明。活跃而有礼有序的课堂,是一种美,是一种规则制约下互相尊重的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懂得谦让,秩序,尊重,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和谐气氛,塑造和谐个性,这是惠及一生的幸福。有感受语文魅力的幸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语文有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美。可以领略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可以沉醉于美文佳作的真知灼见,可以流连于故事情节的扣人心弦;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可以把学生带入梦幻般的境界,让心灵无限自由在理想的乐园里畅游,让情感无比丰富地在想象的王国里遨翔。让语文课成为文化的盛宴,学生尽享文化美食。这是只有语文才能带给学生的幸福。
有师生融洽的幸福。一个幸福的课堂必定要有幸福的老师。这样才是和谐的课堂,这样才能师生互相吸引,互相期待,呈现一幕幕精彩的课堂情境。
打造幸福的语文课堂之路何其漫长,但并不是空中楼阁,努力着让自己靠得更近一点吧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观摩心得
参加《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高效课堂,要求是;文本解读有深度,学生的学习有效度,课堂教学有节奏,定位要准,标高具有激励性。采取选手讲课,讲后说课,听课教师对讲课教师提问,讲课教师答问,专家现场评价的流程进行。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听了十堂不同类型的课例。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都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总的感觉是:
1、所有授课老师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老师全方位,多角度的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或读,或写,或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作适时的点拨。
3、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教出自己的个性,教出自己的风格,马老师授课过程中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从读到思考讨论,到学生动笔写作,井然有序。王老师在执教的课,显示出知识面极广,居高临下,属于知识型教师。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及时评价,肯定,鼓励,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都强调了阅读,注重了读的技巧。语文是语言文学,不读就不能深入文本,只有让学生读进去,才能读出来。同时,他们都重视了 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针对不同课文的不同要求,抓住要害进行解读。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一、好的课,应充满激情。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践的基础上,曾提出一个公式:交流效果=百分之七的言语+百分之三十八的音调+百分之五十五的情感。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怎样,教师的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教师上课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激情,失去上好一节课的信心,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呢?好的课,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充满足够的信心,课堂上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在这次听课过程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有老师上课时,总是精神抖擞的走进学生视野,说起话来也字正腔圆,很有激情,他们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不仅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而且还感染了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正因为有他们的激情投入,为课堂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好的课,应朴实,体现语文本色。
1、简简单单,老老实实。
语文课堂要纯朴,没有任何的外在装饰,要体现出语文 的本色,张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时,扎扎实实的抓好基础教学,有写字的教学,有理解词句的教学,也有习作的培养。
2、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在语文课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陈老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运用了“读”的功效。陈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读”。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二步,指导学生用心灵读文章;第三步:启发学生用心灵倾诉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正是因为这不知多少次的反复品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阿长对讯哥爱。
“读”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因为老师让学生一次一次的读,同学们才体会到时间之宝贵,生命之短暂,这就是语文课中读的功效。通过从反反复复的读中感悟到的东西,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
3、抓重点词语进行语文教学。
教学时,从文中找出一个能贯穿全文的词语进行教学,它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
鼓励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多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他们,我们虽然不能做到爱每一个孩子,但我们做得到不伤害每一个孩子。通过这一次的学习,给我的思想有了一次洗礼,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减少自己在语文课上留下的遗憾。
谢谢大家!
2009.12 4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植入式”教学法浅谈
摘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的主要发生场所是课堂。因此,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对学生的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有所帮助。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阐述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植入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植入式;情境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的教学是最多姿多彩、能以各种教学形式呈现的学科,没有之一。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笔者倾向于“植入式”教学法。
“植入式”教学法一:情境的植入
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情境植入,相信每位教师都不陌生。情境的植入也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但笔者的情境植入,又和大部分教师的情境植入不一样,因为笔者是通过多媒体的音效、影像等手段,为学生塑造与当堂所学的课本内容相融合、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或场景的。通过这种情境的“植入”,让学生在气氛的烘染下进入课文,体验情感。
比如,在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十一课《竹林深处人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提前搜集并下载好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在课上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堂上,有风吹过竹林的呜呜声,有山麓间望去的满眼绿,有竹坞深处的山村人家,有竹林丰收的喜悦之感。于是,学生马上被茂密的竹林、竹乡的富饶美丽吸引,满怀热情地被笔者渐渐带入课文学习中。
“植入式”教学法二:音乐的植入
多媒体教学中本来有音效、图画的配合,但笔者仍把音乐的植入单独提了出来。因为笔者认为,与其他方式不同,音乐在教学中是极富内涵的一种语言,它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宣泄、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心灵的享受。因此,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笔者有时会选取音乐植入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聆听歌曲来引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自我共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中,笔者就选取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母亲》,虽然歌曲有点老,但歌词很切合学生的实际:“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饺,有人给你包„„”阎维文演唱的深情动人,歌中的片片话语也勾起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联想,很多学生都感动了。然后,笔者适时引出课文,开始讲解朱德和母亲的故事。有了歌曲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植入式”教学法三:问题的植入
课堂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听课”上,还要引导他们思考。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忆读书》中,笔者刚上课就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读书,上课读书,下课也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但你知道别人是怎么读书的吗?你知道名人又是如何读书,有所成就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冰心是如何读书的。”笔者利用问题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自发地就会进入课文中探索。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转型专题小结
我的语文课堂转型,从自主学习开始
——“聚焦学生学习,实现课堂转型”专题小结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以趣激学,让学生产生自学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的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得的导入方式,创设一个宽松、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和表演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上课,把语文知识组织成一个个的小游戏,学生就会感兴趣、爱学。
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山羊和小熊>>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同学们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深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生们在表演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是为生活来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脑、动手,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语文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意思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会说话的灯》的时候,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灯的图片,在课上大家交流、介绍自己的图片内容,并让学生说出每种灯在生活中的用途,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认识了各种灯,还了解到它们的用途。
(三)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学校、社会、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我们在教中就可以从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在开心的体验中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析、记忆字形、学习生字,学生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出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以后,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后,他们会感受到开心快乐。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生活。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开放教学地点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真实的活动来接受语文知识。例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出房间,到外面多看看,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字、听到的话记下来,到课堂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阐明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
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要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主学习顺利、有成效地进行。学贵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形成,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正面评价,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用,可指导他们制订适度的学习目标,做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但要把握尺度,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给学习感到有困难的学生以足够的肯定信息,要时时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调动他们“我能行”的内驱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愿望。教师要做到使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与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小培养起来。在教学过程通过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要点doc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研 讨
A 预习课 预习课基本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理质疑、互助互学、建立笔记、养成习惯 程序:
一、个人预习(学生独立完成)
1、读三至五遍课文;批注;完成读、背、记。
2、摘抄、整理字、词、句及文学常识。
3、概括: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
4、提出疑问3-5个。
5、练笔(小片断:仿写、心得体会)。
二、小组交流(组内互帮互学)
小组内生帮生、兵教兵解决基本问题; 组员交流、共享、记录本组的预习成果; 组长记录好本组仍存在的疑问;
教师巡查、指导并为修补导学案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集体展示(全班交流互评)
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学习收获、存在的疑问等; 各小组互补学习内容,学生边听边在预习本上查漏补缺; 教师及时做好点拨、指导、校正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学案检测(达标测评、夯实基础、评价反思)
针对重要知识点设题检测,落实基本知识,及时评价反思。
B展示课 展示课基本要求:
问题有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分块展示、大胆讲解、修正补充、评价提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程序:
一、出示目标、重点、难点及要展示内容的全部相关问题(导学案);
二、组内研讨全部问题(先个人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小组分块重点展示(先板书,再讲解);;
四、或质疑问难;或学生评价补充,或教师点拨提升;
五、各小组总结本节学习收获;
六、达标检测;评选优胜。
C导学案
导学案基本要求:目标问题化、重点习题化、难点层次化、资源节约化 导学案的理解:
(一)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
(二)导学案应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导学过程
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知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如果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索,那么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出这两条线索。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及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
(三)导学案编写应注意:
1.编写导学案要坚持集体备课,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五统一”:统一学习目标、统一学习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有预习笔记本和纠错本、统一达标测评;
2.编写导学案的程序是:同级同科教师说教材——主备教师汇编导学案——课任教师增补完善导学案。
3.编写导学案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时间分配、导入语、过渡语、追问语、预设问题、小结、达标测评及教学反思;使用双色笔,做到“两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如下:
(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2)学习目标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
(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4)学生重点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4.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凸显“三量”: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5.体现“五侧重”:侧重学生学、侧重服务于学习、侧重学法指导、侧重能力培养、侧重学习过程;
6.遵循“五个原则“:实用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其中要注意:
(1)应为问题思考留有空间
一是为问题它可以方便学生作解答之用,但更主要的意图是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既便是这些空白不需要作答,只有留有空白,才能给予学习者思考的空间,就象作画一样,留有飞白,才能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否则,学生在学案引导学生中不容易把握问题关键和重点。(2)每个活动应展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
阅读应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回归整体”的阅读规律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7.使用导学案方法是,师生共享导学案,同级同科共享导学案,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师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