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子:当今语文教学的境况,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改革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的局面,然而,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将富有人文性、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甚至变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播种机”,学生则成了“知识的仓库”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在学语文课上享受到求知快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看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之策略 紫金县临江镇澄岭小学 江友群
摘要 数学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为数学服务,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操作 故事 游戏 生活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抽象到直观、理性到感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去创设情境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畅所欲言,当得出了种种猜想后,再让学生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剪、拼、折等活动,通过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系,最后引导他们把梯形转化 成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实现了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兴趣浓厚,如果能够把故事的创设引入到数学课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可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一年级《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就地取材,用讲台当汽车,找12名学生上来乘坐“公共汽车”,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5人。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很快就编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说出了解题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这样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既激发了学 2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使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如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先算一个组需要几瓶水,2 ×5=10(瓶);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了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2]《河源市优秀教学论文选萃》
(二)小学版
第三篇: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真实的场景或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能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呢? 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良好心理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害怕说错,因此都不敢说,这时,教师应当在恰当的时机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用些鼓励的、表扬的、积极的话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从进教室那一刻起,就要以良好的情绪来营造和谐、愉悦、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可心领神会地想办法,如拿实物,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提问时学生说错或说不出来时,教师应宽容地多加鼓励,师生之间的愉悦的、互动的交流,使学生愿说、乐说、会说,并且能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为学生今后有效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表演中领会英语
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
演对话,使学生有互动的机会。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入角色,进入状态,体验情境,从而开发和挖掘学生们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突出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品质。通过创设对话表演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内化所学知识,同时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助人为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达到乐中演,乐中学的真正目的。另外,通过情境表演对话,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堂上的成功又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更好的进行了教学。
三、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们理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简笔画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避免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在讲到besides和except 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仅用语言来描述似乎不够,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能更直观的帮助学习,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区分两个同义词表达的不同范畴,利用这种展示学生即刻就能明白。然后让学生在体验情景的基础上展开语言操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把
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的语一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生活,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情境反映的生活细节中去认识、学习、激发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老师教学中应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大自然,从生活中摄取某一特定的情境,作为学生观察、感受的客体,从而使学生自然在特有的氛围中使用英语。如在课堂上设计的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让学生讲解有趣的经历,同学之间用英语展开对话、交流,提高语言的中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模拟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已经广泛运用,这也实现了
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实而又全方位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背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有序化、形象化、趣味化、令人赏心悦目,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极大地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能
够很好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总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小学生眼看、耳听、口说(唱)、手
写、感受情景等各种教学手段,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刺激学生对英语的总体感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既有知识性,又富趣味性的音像资料辅助教学,创造与重视语言客观环境,特别是通过听一些欢快的儿童英语歌曲或者观看一些益智的英语动画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模仿的积极性,提高总体感觉刺激效果。要尽量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注意倾听英语课上同学们的发言,并给予恰当的回答;鼓励他们在业余时间也要多渠道培养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家时多听录音磁带、英语广播节目,接触地道的英语,利用影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听力训练。要让学生养成在听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动,进行或跟踪、预测,或判断、归纳和整理的习惯,使学生做到当语句中断,也可以对说者表达的话进行推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晴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路.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3)
[3] 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10(7)
[4] 沈正南.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J].中小学英语教
第四篇: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论文)
姓名:张敏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留光村608号 邮编:453314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敏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想了又想,后受一本书上的启发,上课时,我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 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2001年,我参加渭滨区“教学能手”比赛中,我的讲课题目是:《重庆谈判》。当讲到毛泽东出乎意料到达重庆进行谈判这一事件时,我打出了一张毛泽东到重庆机场的幻灯片,并配之一段深情的描述:“‘毛泽东来了,毛泽东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山城沸腾了。这时,风含情,水含笑,山城人民无不为毛泽东的弥天大勇所感动。”一个历史情境的创设,把共产党真和平、蒋介石假和谈的真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时区历史教研员李彦琴老师事后对我说:“那段太精彩了”。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校倪淑芳老师在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以“烽火戏诸侯”组织学生讨论:“烽火戏诸侯”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游戏骗局最终害了谁?为什么说害了周幽王?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哪个故事相似?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学习中,又穿插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
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第四、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第五、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第六、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七、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第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
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第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 8
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9
第五篇: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素材,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