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为初中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作者:常 兵
单位:河南省淮阳县黄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本文中,结合自身实践,不仅谈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这些作用,而且也谈了如何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些目标。意在能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推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多媒体教学融合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于一炉,既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软件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兴奋,从而增强他的直观印象。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相应的云的图片,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本的注释形式早已被学生所不齿。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呆板的注释形式呢?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这个愿望。我采用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软件,将这篇课文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1]。
如教学名著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五、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例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首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落实生词,教师可以再把学生找到的生词呈现在屏幕上,再由小组交流读准,并对这些词进行分类,(如文中用法特别的词、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像给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S]。
[2]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C]。北京: 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常兵: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第二篇: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广泛运用,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能延长信息作用的时间、扩大信息进行的空间、拓展信息传输的渠道而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语文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初中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软件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兴奋,从而增强他的直观印象。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相应的云的图片,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本的注释形式早已被学生所不齿。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呆板的注释形式呢?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这个愿望。我采用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软件,将这篇课文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激发求知欲。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散文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作品,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而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是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所选画面都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这样,由于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再现媒体,使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画、配乐为之朗读的欲望,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所以我选配了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试配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朗诵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爱莲说》时,伴放悠扬典雅的古筝曲《出水莲》,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伴放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有时也可用对比鉴赏画面及内容,让学生体会风格各异的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袁宏道的写景散文《满井游记》时利用配乐朗读,然后再配画、配乐朗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让学生比较体会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样学生很能自然地感受到《满井游记》的欢快喜悦之格调及《小石潭记》的沉郁寡欢的语言风格。当学生理解后,再播放与之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纵情朗读。
五、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教学名著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五、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地方使用,怎样使用发挥作用最大,是我们每一个任教者都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避免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形式化,有效地发挥电教媒体尤其是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驻马店市一高分校 王海青
摘要 :
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的运用还存在许多弊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21世纪我们跨进了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样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的全面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等为一体,融合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于一炉,既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效课堂效果的实现。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软件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产生兴奋,从而增强他的直观印象。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文章虽然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云的形态,但是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该是多媒体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相应的云的图片,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课本的注释形式早已被学生所不齿。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呆板的注释形式呢?多媒体课件实现了这个愿望。我采用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软件,将这篇课文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 3 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如教学名著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五)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影像、图像和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弊端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是一种时尚的潮流。屏幕上变化着的动画,直观欣赏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优化了一些课堂的结构。但随着多媒体使用的日益盛行,它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
目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老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流程过于哗众取宠,浮于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程序化、简单化,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不能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创造的空间,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多媒体教学过程如果过于程序化简单化,也就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必将使教育以新面孔走老路。
(一)教育手腕先进,教育思想掉队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根底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需充分发挥 4 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应用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些教师只是借助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却依然墨守着传统教育的陈规,教师仍然是解说的中心,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承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仍然我行我素,只不过是将“人灌”变成了“机灌”,换汤不换药。
(二)公开课必用多媒体,虚有其表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明显优点,因而 “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场面普遍存在,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的课件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用、交互功用、网络功用的优势得不到表现,有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整可以完成的,这样大材小用,形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媒体必需遵照“低本钱、高效能”的准绳,但是很多人恰恰违背了这一准绳。
(三)视听替代朗诵,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受限
多媒体课件极大水平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起了学生兴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运用多媒体的语文课上,很难或者很少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语文教学就是要培育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才能,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况且有的文章是非读不能明其真理的,只要在重复朗诵的过程中才更容易使学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言语,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言语的朦胧、含糊美,假如用详细、生动的画面去替代,会毁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好意境。
(四)教学墨守成规,学生思想受限
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就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剖析、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呈现百花怒放的场面。因而,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整吻合,以至会有全新的见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本人设计的答案上来,常常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想。答案的单一性使本来丰厚生动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这是与语文教学的理念南辕北辙的。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言语中,包括板书、眼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言语表达方式,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作风和做学问的研究肉体,从而遭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作风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以身作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短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和熏陶。
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前不久,听到一则消息,某地方进行教学展示活动,由于当地缺电,恰巧在这一天停电。所有的展示课都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延期……可见,我们的课堂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这些现代工具局限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那么应该还其辅助的作用,该收手时就收手。我们应该是人控制机器,而不要变成机器控制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对课程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因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学生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
(二)要正确看待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要根据语文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需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领会能力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运用是以教师的技能为基础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前,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还要具有对不同的教育素材编辑整合的能力,以及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新教材给予教师更多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远程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多媒体有很多引人入胜的优势,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摆正其“辅助”地位,从多种渠道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坚持适当、适量的原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的初步完善和使用,“黑板+粉笔” 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此,我尝试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创设情境,激兴趣。二是感悟语言,激情感。三是对比展示,促创新。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情感 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的初步完善和使用,“黑板+粉笔” 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尝试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喜欢语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转换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知之”、“ 好之”、“乐之”这三个学习层次上,孔子把“乐之”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这也正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就必须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注重创设适合文本要求,符合学生理解层次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powerpoint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他们辨识哪幅图画是“春景”,为什么?你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中的春景。学生观看四幅图片后,表现得异常踊跃。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学生构建了通向语文学习的桥梁,促进了学生对春的了解,感知,从而引发学生对《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春》的录音,那生动活泼的画面伴随着优美动听感人的声音一页页展开时,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认为朱自清的精思妙笔实在是太传神了。当视频录音播放完时,老师还没有提示同学们应该做什么,大部分学生已经拿起书放声朗读起来。这也让身在执教的我深深地感到多媒体课件把抽象晦涩的文字信息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画面对学生理解文本,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
二、感悟语言,激情感。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语文课程主要是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因此,语文学习,重在品读、感悟。例如《胡同文化》一文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所表达的情感。我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的北京胡同的几张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图片带到文中去印证,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残破”,“下沉”,“半截”,“已失原型”,“打不上水”,“磨圆了棱角”等生动而又富有表现了的词语,再让学生对着画面品读“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再见吧,胡同。”这几句话,学生立刻就得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北京胡同衰败没落的景象。紧接着我又问:“面对衰败没落的北京胡同,作者汪老先生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齐声回答:“是伤感的。”至此,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全面的认识。接着我又问:“汪老先生对残破衰败的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是不是完全是伤感的呢?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悟呢?” 学生们顿时无语。我又赶紧把另两幅表现现在北京繁华美丽的街区大厦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再把文中“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打在幻灯片上,并出示给学生。同学们结合上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的理解立刻明白:实际上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即将消失除了伤感外,还有无奈和理解。因为胡同文化有很多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它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恰恰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这样学生不仅品读了文本,而且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引发学生对汪老先生那惊人文笔的赞叹和对自己往事的回忆。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形象直观,而且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形成语言表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展示,促创新。
语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音像交融的信息,一改传统教学单调僵化的面孔。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泼的界面以及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处于一种注意力稳定,情绪兴奋的状态,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打造高效率课堂。理解《与朱元思书》一文的艺术效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出示一组自己制作的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如“青白色的水”及“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作为一组画面;再将“比飞箭还快的江水与凶猛的波浪”作为一组画面,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并将两组画面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静相映的优美图景,学生一看便脱口而出:这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为了让学生明白“以声衬静”的写法,我把“泉水击石”,“鸟儿和鸣”,“蝉噪”及“猿鸣”同时纳入浓郁青翠的深山之中,使本来就寂静的大山因有了声音而更显出了宁静。学生在欣赏、倾听之中立刻就明白了这一写法,而且有的学生还想到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诗句。有道是: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学生通过直观画面的对比,欣赏,诗情画意了然于胸,进而激发学生对以往所学或往事的回忆,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多媒体以优美的图片与生动的动画的演示,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自觉中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美好动人的情景中学习;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欣赏品读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在图画与动画的直观对比中形成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改变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给语文教改带来了生机,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普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充分利用表象信号,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动用视觉、听觉等参加语言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识记所学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言语操练和开展课外讨论活动;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烘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声音或视频制作成课件,作为课程导入,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
例如鲁迅的《故乡》,融合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歌曲《故乡的云》,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教师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2.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能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效地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于是巧妙借用《中国石拱桥》的CAI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此外还附加一些思考题。学生们一边听着缓慢的、充满感情的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们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
3.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味,而且教师忙于板书延缓了教学进度,学生忙于笔记不能专心听课。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时实践的机会就很少。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情境、课文、图片、词组、课文朗读、板书要点、课后复习和参考答案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任意调用,反复出现。这样,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从而加快了课堂的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很多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成了一节课的主体。教师按照课件被动的“放”,学生按照课件被动的“看”,教室成了“幻灯片播放室”,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没有得到体现。这类多媒体课尽管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理念、方法仍然是陈旧的,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只不过是变成了更为先进的“机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果。
2.课件制作过于追求声像效果,忽视学生的知识需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一些抽象、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使得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甚至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声音和动画上去,而忽视了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这样,多媒体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所以,对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华而不实,追求花样,一切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3.方法手段单一,缺少情感交流。
语文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活动。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要操作多媒体设施,只能坐在操作台后面授课,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也不方便使用表情和手势来表达思想,降低了讲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就很少使用粉笔来写板书。一节课堂中的教与学并不仅限于知识点,好的板书也可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所以导致很多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堂生硬呆板,缺少情感。
无论是现代教学媒体,还是传统教学媒体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难以克服的短处,这就需要在多种媒体组合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恰当组合,特别是电教媒体的采用,不能搞形式主义,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结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和组织者,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扬长避短,使之成为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