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
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
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 余映潮
小学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一个无比华美而又朴实的教学研究领域,一个可以让无数语文教师施展教学才能的语文天地。
小学阶段的记叙文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教学任务。认字识词、语言学用、朗读训练、品析训练、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构思启迪、各种表达技能训练、各类知识积累、学生气质养成等,都以记叙文的教学为发端,然后一步一步地延展开去、深化开去。
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种类较多、数量庞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仅从“叙事写人”的角度进行统计,就超过了110篇。于是它首先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艰难的课文研读的任务和锻炼的机会。
记叙文的教学研究,要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提高,需要对语文教师进行专门的教材研读技能训练或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训练来获得。如:要知晓记叙文的基本种类:通常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要知晓记叙文的基本体式:诸如新闻、通讯、传记、故事、游记、日记、书信、报告文学……等。要知晓记叙文的选材特点和构思特点,了解记叙文组织材料、构思谋篇的基本方式。要知晓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特点及其一大批有关术语。还要从教学的角度知晓如何提取和运用记叙文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等。这些,都得耐心细致地进行,在日积月累之中得到收获。
记叙文的教学研究,在现实的背景之下,就整体而言,要非常关注并落实“课堂阅读教学的创新”这个关键。
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变“提问课文”为“利用课文”。
大面积上的记叙文阅读教学,目前基本的教材运用方式就是“提问课文”,好像一篇课文的内容问清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这就是在“教课文”,或者说是“就课文问课文”。而“利用课文”则是将课文视为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的载体,利用课文中精要的资源来组织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之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下面是《钓鱼的启示》“提问课文”教法的一些典型的无效提问:
1.父亲和我在什么地方钓鱼?2.那条大鲈鱼是怎样钓上来的?3.“我”要把鲈鱼留下的理由是什么?4.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5.难道父亲不喜欢这条鲈鱼吗?6.面对十一岁的儿子,父亲竟然做出了那么残忍的决定,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不爱“我”?7.如果钓鱼的人是你,你愿意把鲈鱼放回到湖里吗?8.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进行辩论,实话实说。
这些提问,只是在导引着学生解读课文内容,有时候连“解读课文”的教学层次都达不到,废问成堆,没有深度,没有品词论句,没有精段品读,没有手法品析,没有朗读训练。有的只是浮于课文表面的提问,有的提问如“鱼到底该不该放呢”甚至还要求学生辩论,其实它表现出教师连课文都没有读懂。所以这样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一定是看起来热热闹闹而基本上没有什么训练效果的。
下面从“利用课文”的角度来设计《钓鱼的启示》的课堂实践活动:
教学创意之一:(1)课文概说训练;在概说中要有人物、事件、时间、环境等要素。(2)美段细读;第三段朗读、品析训练,美点品评训练。(3)难点解析; 朗读并讨论第10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教学创意之二:(1)用“月光”一词,根据课文内容概写“钓鱼的故事”。(2)课文美词欣赏,每位同学都要就课文中的一两个词进行品析,说说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美段读背,当堂背诵课文第10段(“转眼34年过去了”段)。(4)听教师讲课文中的守法知识并做课堂笔记。
教学创意之三:(1)根据故事内容完成课文练习二:概括“我”的心理变化。(2)300字课堂作文:诱人的大鲈鱼。
上述任何一次活动,对学生而言,都表现出或学用语言、或训练能力、或积累知识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长知识,学语言,练能力,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变“提问课文”为“利用课文”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表现阅读教学本质特点的改变,是影响一切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改变,是教学思维与教学习惯的最有力的改变,当然也是创新的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最关键的改变。
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
课标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定义,于语文教师而言应该是振聋发聩的警言,应该是牢记于心的基本理念。我们要设法从根本上扭转忽视语言学用教学、轻慢语言学用教学的落后习惯,为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实用更美好的语言学用教学形式,使“语言学用的教学是不是真正落实”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关注、运用语言学用的10种重要教学形式:
1.提炼精致的分类推进的认字识词教学;2.美诗美文或课文片段的课中读背;3.课文中的句式学用或段式学用;4.课堂上的微文写作,或将课文中重要语句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文或段的“课中集美”活动;5.变读为写的“课文作文”课; 6.学生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复述与评价;7.文言诗文教学中的词义辨析;8.在随文教学中穿插引入课外的丰富语汇;9.精短课文的语言、手法的学用;10.全新的“语言学用”课型。
下面举例说明“精短课文的语言、手法的学用”。
阅读教学之中,必须要有“写”的点拨和“写”的实践,特别是精短课文的章法与手法,现成的资源摆在教材中,那么丰厚,那么精致,一定是语言学用的绝好材料,一定让我们爱不释手。如:
对话展开式:《春雨的色彩》;自言自语式:《荷叶圆圆》;动物童话式:《夏夜多美》;春夏秋冬式:《四个太阳》;静物写生式:《小池塘》;情景描述式《草原的早晨》;风情勾勒式《美丽的南沙群岛》;游览观赏式:《三潭印月》;观察发现式:《金色的草地》;假设情境式:《走遍天下书为侣》;设事说理式:《矛和盾的结合》……可谓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满目风景。
请看下面写“家”的短文:看书
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书。我也在看书,一人手捧一本书,像捧着一只大蝴蝶。爸爸看厚厚的书,妈妈看大大的书,我看花花绿绿的书。我的书最好看:小狗叫,小猫跳,小猴树上打又闹。轻轻地
妈妈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
啊,我知道了,爸爸昨晚上夜班,工作到天亮才回家。呼噜,呼噜,睡得正香。
我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
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轻轻地笑了。
胖乎乎的小手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把画贴在了墙上。兰兰不明白,问:“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兰兰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三篇短文都运用了“情景描述”“反复渲染”的方法。《看书》叙事简明,似一幅画面,暗含对比衬托,写出了家的宁静雅致;《轻轻地》静中写动,虚实相映,句式美妙,表现了家的温馨和暖;《胖乎乎的小手》角度精致,侧面入手,以点写面,表现了家的和睦幸福,篇篇都值得学生读背、仿写、学写。
下面再举例说明全新的“语言学用”课型。
如《慈母情深》的“语言学用课”一个课时的教学创意:
1.课文朗读,在课文的语境中认字识词。
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shī hún luò pò):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疲惫(pí bèi): 非常疲劳。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龟裂(jūn liè):手足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出现裂口。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攥(zuàn):握,抓住。
母亲数落了我一顿。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数落(shǔ luò):责备。
2.课文朗读,人人动手,课中微文写作。
梁晓声说,我想要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请同学们利用、组合课文中的文句,写150字左右的短文,为课文中的母亲“画像”。写作时间8分钟,写完了就深情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学们听。
3.课文朗读,背诵课文片段。
教师指出,背诵的片段,就是给母亲画像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叙议结合的。
这个教学创意,摒弃了一切的虚话废话,立足于“利用课文”,组织全新的“语言学用”教学形式,只用一个课时,训练了班上所有的学生。谁能说学生没有读“懂”课文呢?谁能说思想情感的濡染不在其中呢?
记叙文阅读的创新教学,只有有了学生“语言学用”活动的大幅度增加,才能表现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进步。
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变“线式思路”为“板块思路”。
教学思路设计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果没有步骤分明、层次明晰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可能就是一片混沌。
所谓“线式思路”就是这样。它是阅读教学中从课始问到课末的教学思路,是以教师的提问带动对课文内容进行解析的教学思路。其弱点就是千篇一律且活动形式单调,无论多么热闹的课堂,最主要的活动只是“问”与“答”。
而“板块思路”不是这样。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它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教学的过程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
“板块思路”的本质特点在于:第一,它建立在对课文教学资源的提炼上;第二,每一“块”都有一个指向明确的训练目标;第三,每一“块”的教学都是学生集体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第四,每一“块”都追求学生活动形式的变化。
一言以蔽之,“板块思路”的核心理念是,让课堂中的每个教学“板块”都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如果说变“提问课文”为“利用课文”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是教学重点的突现,那么,变“线式思路”为“板块思路”就确保了学生有真正的课堂实践。
没有学生集体进行的大量有质量的实践活动,就没有课堂教学的高效。
下面我们一起感受《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意。
实践活动之一:默读训练,学生读课文做旁批,话题——“这一段很重要”。
实践活动之二:语言训练,朗读、背诵文中写花、写溪、写洞、写石的美句。
实践活动之三:精读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细读描写“外洞”“内洞”的段落。
活动一是“文意理解”的初读,“这一段很重要”的话题牵动对全文中“段”的表达作用的品析,“旁批”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思考。这是学生占有大量时间的静读。
活动二是“语言学用”的美读,教师在充分提炼课文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积累了4个方面的美句。
活动三是“选点品析”的深读,对两个段的品读,无疑是以训练学生能力为着眼点。
……
在“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这个话题面前,我们还可思考很多的“变”。如:变“碎问碎答”为“活动设计”,变“泛泛而问”为“精读训练”,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变“反复预习”为“当堂训练”,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变“小组展示”为“集体训练”,变“热热闹闹”为“有动有静”,变“平俗手法”为“高雅教学”等。
如果有了这些变化,各种文体的课文教学都会闪耀着“高效”的光彩。
第二篇: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创新
————课改与洋思理念的践行
一、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的影响,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目前最大的危机是缺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忽视对课堂教学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认。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理解与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要更加注重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旨在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出发,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对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所谓课堂教学创新是指以创新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创新性学习是相对于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来说的。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重视获取知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它重视思维过程,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不仅能吸收新信息,而且能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创新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高层次表现,它涵盖了学习的创造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是通过学习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使学习主体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变革现实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最终所形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学习的能力,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叶澜语)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并且从过程中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创造性的特征。
三、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创新应以发展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运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指导教育。通过对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基本策略和评价改革的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转变和更新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努力形成融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性为一体的我校办学特色。
四、课堂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学民主是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正如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
2、探索性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映了教学相长,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创造能力的统一性等教学规律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
创新性教学的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变式”教学,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而灵活地对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品质。
5、独创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独创,而教学过程的独创性却集中在教师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上。教学中保护和培养这种品质,必然对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发展创造力有重要的作用。培养独创性,教师应当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消除盲目从师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直抒己见,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法或作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
6、培养非智力因素原则
教育工作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证明,学生心理品质中的智力因素,固然影响着他们创造才能的发展,但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往往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发挥它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五、课堂教学创新操作要点:
1、课堂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
(1)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习。
(2)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目标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感受学习之乐,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它应是认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整合。认知目标应遵循基础性、普及性和阶段性。情感性目标应体现渗透性、趣味性。社会目标体现交往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①、合作参与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专制、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性的师生关系。其次要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畅通多向交流的渠道,形成群体学习的“场”效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和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让每个学生参与
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再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认知任务,达到课堂效益的提高。
②、分层激励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学生层次往往存在三个差异,即学生基础有差异,接受能力有差异,行为习惯有差异,如果对全体学生按同一目标,同一练习来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分层异步激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学习效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质量检测各方面均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课前分层设计、课中分层教学、课后分层辅导、作业分层完成、测评后分层激励。
③、创新性学习的导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初步养成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听课、作业、讨论、交流、自学、计划等学习方面的良好态度、技能和习惯,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感的领悟,割除“以讲懂为中心”的教学弊端,采用以熟练为前提,会读为基础,读懂为原则,读透为目标的“三位(即识、读、诵)同步”教学法。英语学科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教学手段,突出听说能力的养成,采用“英语六步教学法”,即A、设景;B、导读;C、操练;
D、朗读;E、归纳;F、运用;数学教学采用“导——行——知——行”的模式,即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其操作程序为:A、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启发导入;B、行,动手操作,多向交流,主动参与;C、知,揭示规律,形成共识,建立认知结构;D、行,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巩固深化。其中以行引知,以行促知。音乐教学采用“引——赏——评——析”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引析激趣、赏析演练、评析表达、简析评述。美术教学采用“四激”教学模式,通过“激趣——激活——激动——激励”四步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
(3)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备课时,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组织形式、反馈形式,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创新的程序设计。
我们根据认知构建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及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理论,从师生两个层面着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激励、控制过程,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性程序。
(1)、明确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做到明确、具体、适度、留有余地。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
(2)、整体感知。创造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德、审美等内容有个简约的、大概的了解。
(3)、深入探微。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对教材内容作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纵横联系的学习与探索,使学生弄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技能,陶冶情操。
(4)、优化发展。在整体感知、深入探微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情趣、美感等方面扩展、延拓、生发开去,变换角度、方法与形式,从不同层次去分析、理解、思考、记忆。
(5)、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把一堂课的内容以恰当的形式简要地进行概括,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形成知识网络。
(6)、模拟创新。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3、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策略
(1)基础知识策略
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础和起点。这一策略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注重展开学科知识教学的全过程:
①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②重视知识之间内部联系的教学。
③重视知识横向拓展、知识重组的教学。
④重视知识运用的教学。
⑤重视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教学。
⑥重视知识探索的教学。
(2)环境与行为策略
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高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①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题思路时。②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热情鼓励,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二是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问质量。
③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可以把评选“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地评价。“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引入竞争机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注意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
④设计有创造因素的作业。课堂作业要有层次,允许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尽可能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围绕新知识进行引申和拓宽,进行变式性练习、强化性练习、对比性练习、开放性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运用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想象和创造。
(3)情感与思维策略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双方心理双向交流的动力和支柱。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知识的学习不在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特别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创新学习之路铺路架桥。①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在理智闪光的同时予以情感投入,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
②重视运用联想规律和知识迁移规律,加强对知识的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教师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意识。
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改革
(1)、以创新性学习标准为主的评价取代过去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
①要由过去主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
②要有过去主要注意传授和学习形成了的知识,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③要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为更注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评价质量。
④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变为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发展。
(2)、激励导向性的评价。
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
②注重发展性评价。以纵向评价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③以激励导向为主,以多元化的素质教学目标为标准。
总之以多元评价取代过去的单一评价,做到自评、互评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借鉴课改和洋思经验的精髓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
第三篇: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教师承担着为民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首先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创新理念,不断以自身的创新行为,推动学校“走创新教育之路,做创新型校长,当创新型教师,育创新型学生,建创新型学校”。笔者认为,创新是教育的担当,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要建设创新型学校,就要立足课堂,从课堂教学创新开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虽然新课改已进行几年了,但由于受“师道尊严”和“升学率”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敢真正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担心课堂乱了,授课完不成,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因此,上课还是“应试教育”模式,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民主和创新是个摆设。只有我们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求知心理,自觉地参加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去。由此升发到“快乐的学”中去,产生浓郁的创新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首先,教师要学会“宽容”和“倾听”,这是建立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所需要的。如在不影响整体学习前提下,允许学生的“童心”小搞笑出现,允许学生的“胡思乱想”。教师要放下“长者”身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用“童心”去体验,用“童言”去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其次,教师要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培养学生能动性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他们的需要,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充分“备好”学生,要有针对性、新颖性的设
计课堂程序,多给学生参与机会和展示机会,真正使学生变为“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喜悦。如:举办一次知识抢答赛,让成绩差的学生当一回评委,成绩中等的同学作为主考官,成绩好的同学进行竞赛抢答,这就避免了“常规”知识抢答赛中所出现的尴尬场面。通过有序的组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表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只要学生努力了,教师就应该毫不吝啬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旧式僵化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在学习新课前,应采用各种新颖的方法导入课题,如猜谜语激发兴趣、诗歌诵读法等等,促使学生产生最实现、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一下子被抓住了,深深地吸引到了课堂上。对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化繁琐为简化。如教师在教学“赢”这个生字时,很多学生都记不住,此时,教师就将“赢”字结构解编成歌迷诀:亡、口、月、贝、凡,让学生多读几遍,学生便能记住。这些喜闻
乐见的灵活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有些课堂上师生激情飞扬,课堂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好课,课堂氛围是和谐的,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能够放飞激情,把爱投入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和孩子们的零距离相处,从而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让课堂和谐完美,让学生思维拓展、想象无限。比如《口语交际》课,首先,让学生快乐地说,让学生自己组织实验、自己选择学习材料,不受教师经验的局限。如:一年级下册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问题,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里的一只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小动物们纷纷来祝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吗?用这些词说一说,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学生在“我们是自己学会的”这充满自信的声音中轻松地学习了知识。其次,让学生有机会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一是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二是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等形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
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三是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教师应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学困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开放的课堂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优秀教师往往根据所服务的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情况,结合所完成的育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定教,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创新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次,一道发散性思维的题,我的思维就不开阔,没有转换思维的角度,怎么也做不出来,于是请教一位名师,她说:“我们的思维不能只在一个方向,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果然,她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其次要创新教法,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法。在一次期末总结交流会上,一位老师的方法很有创新。他说:在测试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前一次考试前十名的学生,不答卷,而是让10名学生在其他学生答卷过程中找出典型的错误,将错误写在黑板上,交卷后,师给出标准答案,这十名学生改卷,老师讲写在黑板上的典型问题。他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还让老师自身节省出了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一举多得。
五、营造创新的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集中
体现。如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引发学生好奇。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引发学生好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诱使学生出错。有一次,学生的口诀记的不熟,我就说:“同学们,你们来考考老师,看看老师的口诀记的怎么样”。开始,我都说对了,忽然,学生说:“七九……”,我说:“三十六”。结果,我发现学生愣了一下,然后说:“老师你说错了”。这一插曲加深了学生对口诀七九六十三的记忆,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的。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地准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们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类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的。”……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而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真的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有问题,才会
有创新,有发展。创新没有止境,创新教学更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我今后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努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坚持教学创新,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我的学生思维活跃、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课堂教学创新谈
课堂教学创新谈
时代发展呼唤着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迎来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学。创新是人的本性,但明确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创新习惯,需要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培养。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地方,更应当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园地。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 本人有一些个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脑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事。在民主动员号召之下,每一个人之创造力都得到机会出头,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教学民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才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创新的的火花才会时时的爆发出来。
(1)加强互动,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
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往往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
如《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旅行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体会当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必须用五星红旗来交换时,“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③教学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此时“我”用国旗交换面包,你们会同意吗?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可第一桌的一个小男孩却举起手来表示同意。课堂上一片哗然,我先是愣了一下,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抓住这个生成点,组织学生分成两大组,这位小男生持同意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的观点,另一些同学派个代表持不同意交换的观点。一会儿生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生甲:我同意交换,生命是革命的本钱,没了生命,国旗还有什么意义。
生乙:我认为不应该交换,宁愿当流浪汉也不当亡国奴。
生甲: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没听说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乙: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把国旗给别人就等于把国家给别人。生甲:国旗固然重要,可我如果连命都没了还怎么爱国呀? 生乙:用国旗交换面包等于在卖国,出卖什么都不能出卖我们的祖国。
„„
在这种民主、平等的辩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入活力,既激发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2)优化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形成一种对等的朋友关系,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技能的人: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建议很独特”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在想一想”。这些尊重性、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自由的思考环境。这就要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1)在质疑中启迪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使学生在认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可见,质疑是应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获取知识。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感情色彩浓厚的学科,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文都能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体验质疑探索的快乐。
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临近结束时,我留有十分钟时间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同学们大胆又积极,刹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扬科走进地主的食具间,仅仅是为了看一下、摸一下小提琴,为何会被打致死?”“扬科死后,为何睁着眼呢?”“为什么要写白桦树哗哗作响呢?”学生提出的问题顿时成为课堂争论的焦点,我充分利用这个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入手进行质疑。一般说来,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都是文章的“文眼”,它能深度地概括课文的内容。学生若能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质疑的话,无疑是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深刻的意义。如教学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基本上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做好了铺垫。
(2)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就必须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来准备、交流和总结。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急着让几个尖子生赶时间回答,就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倡导者认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力都更强有力。”
在教学苏教版《特殊的葬礼》一文的结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森林植被大量受损,空气不再清新,河水不再清澈,面对这种现象,你想说些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我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而是先相机组织学生展开分析探究,学生在紧张的思考探究中寻找合理的答案,思维就会更加开阔,也更富有独特性。接着让学生各抒己见,并抓住他们表述中的某些看法,引导学生评议辨析。学生越议越明,最后深深地感悟到:我们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那么象大瀑布这样的悲剧才不会再重演。“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与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这个环节借用课文空白点,构建一个激情演说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对今日人类居住环境日益恶劣的忧虑和环保责任的思考。
(3)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途径,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会学习。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改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教学中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生活领域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篇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情、真挚的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我抛开烦琐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而是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他们自由选读内容,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读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他们兴趣十足地要表演爸爸、妈妈评价巴迪的这一过程。幸运的是我没有扼杀他们的积极性,而是给予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课堂山个,“巴迪”那充满期待和委屈的心理活动,在孩子们的表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扮演严父慈母的两位学生更是博得了孩子门热烈的掌声。课堂上我听到了孩子们的笑,那是他们快乐的心声,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放飞创造想象,激发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必须借助想象,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可见想象能力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人才的需要。要开发儿童创造的潜能,发展他们的想象是一把金钥匙,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新形象便可诞生,语文教学要达到“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就是要突出想象。
如在教学《丰碑》,课文写到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借助想象,调动他们多种感官。通过对军需处长一幕幕动人事迹的回忆,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的朗诵,一个个表情动作的想象,一次次内心活动的分析,实现感性认识达到理性的飞跃,逐步体会到“丰碑”的价值,明白了“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是描写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更是紧扣课题,写他的精神是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象征着军需处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精神永垂不朽。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应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年级班务队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即将结束,在学校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按照学校和少先队总部的工作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管理、教育主线,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为使今后的班务工作更好的开展,特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4人。开学初重点抓好了学额巩固工作,使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规纪律,识别善恶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尊老爱幼,端正学习态度,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搞好个人和班集体的卫生。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勤学好问,不违反课堂纪律,还注意学生的考勤,每天做好晨检,发现学生有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主动与家长配合,在课堂或课外都严格要求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培养和选拔班干部。
本学期,我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作风正派,有一定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要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如经常佩戴红领巾、队干标志等,学习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的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三、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卫生工作。
安全、卫生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学期来至始至终没有放松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安全措施去抓,一学期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这学期我们利用每周班会宣传安全、卫生知识,同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注意安全,不随便上楼爬高,确保学生的安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随时教育学生注意清洁卫生(个人、校园)不但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卫生也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当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已初步养成。每周进行一次班会,用奖励的方法进行表扬学习好的,鼓励学困生,多表扬少批评,认真进行家访工作,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便于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师生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共同努力把班集搞得团结、活泼,向上的好班集。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我班,后进生在班中为数不多,但较懒惰。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首先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处真诚的爱心,叩响他们心灵的门。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课外积极辅导、跟踪,多与家长联系,有利于为他们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抓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从考试来看,成绩有所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学困生的辅导还要继续加强。
六、抓好学生家访工作,加强了家校联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学困生的辅导要继续抓好,还须更耐心的辅导。
2.对学生的学风要狠抓,不能放松
3.抓好常规教育。
4.要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学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些学生的学习进步了;有些学生改了一些不良习惯。当然仍有很多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我探讨和总结。总之,我要注意工作方法,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使班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趣的踢格子活动
盼啊,盼啊,我从星期一就开始盼六一儿童节,终于盼到了星期五。我特地起了个大早,一看,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鸟在空中快乐地歌唱,仿佛也在迎接六一节的到来。
今天,我们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跳绳、投篮、夹玻璃珠……活动开始了,我们兴奋极了,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其中,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踢格子。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踢格子的场地。只见老师在地上画了三座小房子,又把房子分为三个格子,格子里放着一块小瓦片。轮到我了,我抬起右脚,左脚踏地,跳进格子后,我的眼睛瞄准瓦片,然后用力一踢,糟了,瓦片像子弹一样飞了出去,溜出了格子外。周围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啊——”一声,我失败了。我又重新开始,决定再试一遍。
可是,瓦片好像故意捉弄我似的,我连续踢了五次,每次都失败。我很不服气,心里想:不能这样就认输,我要继续努力,非过关不可。
第六次,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稳住,稳住。”我又抬起脚,眼睛紧紧地盯着瓦片,稍稍用力一踢,瓦片刚刚好踢到了第二格,我松了一口气。接着,我一鼓作气,连续踢了三下,居然成功了!我像一只小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老师笑眯眯地给了我一张奖券,我拿着奖券高高兴兴地去抽奖了。
多么有趣的六一儿童节!多么令人难忘的踢格子游戏!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第五篇:浅谈如何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如何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实验中学陈娟娟
【摘要】:正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滞后的、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崭新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过程中情感和策略的调整,让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此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尊重学生 培养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教学 精神发展 学习过程 英语教师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 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 1
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遏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大大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例如,讲到 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He often practises ________ English.A.speakB.spokeC.spoken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方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二)探索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永不满足的习惯,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地引导。
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Consider every fire alarm to be a real fire.学生对掌握其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隐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们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其本质的联系,列举出诸如:“Maybe a naughty boy can sound a fire alarm
to play a joke, and some people won‟t believe that a fire has broken out till they have seen it themselves.”之类的情形,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学习情景。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例如,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 I have.”“No, I 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就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Yes, I have.It‟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Yes, I have.I‟ll never forget it…
No, I haven‟t.How I wish to go there.No, I haven‟t.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
(二)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学生进行Speaking时,一般感到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型的基础上,给足材料,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出
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一)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在学习SEFC Book 2A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中Stephen Hawking等著名人物的传记文章,就要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性和成功因素,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发明创造,世界将会如何?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写出相关短文供学生们讨论、评价。对于那些思想意义较深的课文,一定要设计一些讨论题,使学生在整体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又蕴涵其中的意义。
(二)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例如,教完新教材SEFC Book 2A Unit 5 Geography后,可让学生命题作文The British Isles;学完SE-FC Book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后,让学生讨论: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