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3 04:2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学习心得》。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学习心得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面积》教学心得体会

《组合图形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是前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感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即计算客厅的面积;二是针对这一组合图形的特点,安排了三组提示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有两种分割法和一种添补法。之后给了学生探索的空间:还有别的方法吗?课后的练习一共有三5题,都是生活中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位为有效地计算组合图形面积。难点定位为通过一次割或补转化为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以生活情境为主线,预设了这节课的教案。整堂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双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中我首先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置了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充分给学生时间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堂中我只是在一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失误又将问题抛给学生提示解决问题,与学生合作完成知识方法的总结和归纳。问题由学生发现,由学生在讨论中解决,学生自然会记忆深刻,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二、体现了重学习方法也重过程的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知识,“渔”是方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对知识渴求的学生来说,要的不是你知识的金山,而是你点石成金的手指头。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比技能技巧更重要。本节课我认为并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几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分割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割补、转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策略,学会转化思想。当学生真正获得了策略的知识、方法的知识的时候,就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三、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来死搬硬套教材,而应把学生推到学习活动的中心。本堂课我创造性地对教材实施了“由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过程”的加工重组,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我先从生活中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问题从生活中来,然后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基本图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相关旧知的复习是必要的,是为新知服务的,并不是老师牵强地要他们复习;在分割组合图形时,先不给出数据,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也在深处理解了一个组合图形有不同的分割方法也就是可以有很多的拼图方法,然后给出一些条件选择分割方法,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寻求最佳求面积的方法”这个思维策略思想,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地计算方法,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把教材中的内容更加生活化、练习前后安排更加层次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生活与教材紧密联系,创造地使用了教材。

四、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本节课我在探究新课的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客厅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在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说说思路,并给其他学生以提示后,我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在合作学习的提示中特意加上这样一条:分工合作,人人参与,每人写出自己的方法。合作学习时要填写汇报单,所有的组在书上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出了第四种方法,有三个组还有创新的方法:一个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倒着拼成一个长方形,另一个是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还有一个利用割补的方法。从汇报单上可以看出学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索中或者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飞着思维,张扬着个性,在互补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估算能力

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估算有利于学生理解测量的特征和过程,并积累分局问题确定精确度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估算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估一估客厅面积,再实际算一算。学生把估算的方法与大家交流,我先肯定地告诉学生估算得只要有道理都可以!再进行有效引导:哪个估算的值更接近准确值呢?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是没有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内容设计缺乏弹性。对于本节课来说,如何设计弹性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呢,课堂上又怎样操作这些设计呢?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时,虽然要求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可是总有几个学生坐享其成,不积极思考,怎样进行有效地合作呢?

三是练习题分梯度设计,但在课堂上进行时怎样能分开进行呢?尖子生解决难题时是不是学困生要做其他的题目而不用听呢?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图形的平移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并能说出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掌握平移的方法,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

3、体会平移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评移的方向和距离。难点:判断平移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图形的评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能判断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距离的方法,并能说一说,填一填。

三、出示学习指导

1、认真看书例1,观察图中的“→”长方形怎样从1到2,移了几格?

2、认真看例2,它与例1的平移有什么不同,它又是怎样从1移到3的呢?(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开始看书自学。

(一)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

是: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 出示检测题2名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完成

(二)做一做

练习六第一题1、3小题

要求:要看清图中的’’“→”方向,认真数方格

1、指名板演

2、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

(一)更正

师: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和你的答案不一样的请举手。(指名上台用红笔纠错)

(三)讨论,议一议

1、看第一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看第三题,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师:谁能说说判断物体平移距离的方法

先确定一点a,再数平移后a移了几格。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展示

3、评正确率,板书

4、师: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图形的评移……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六、当堂训练

练习六1题(2题

图形的评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评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怎样判断物体或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 板题:图形的平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二、出示学习指导

三、1、认真看书例3,弄清题意后,思考怎样移,注意顺序,重点看黄色字体。

2、认真看例4,思考:这四个图形能一次移到图(2)吗 ?应该怎样移,有几种移法?

四、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开始看书自学。

(四)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

师: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 出示检测题2名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完成

(五)做一做

练习六第3题

要求:要看清题中黄色字体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

(一)更正

师: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和你的答案不一样的请举手。(指名上台用红笔纠错)

(二)讨论

1、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师 :谁能说说怎样画平移 图形? 师强调:(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前,先要确定图形中某一点的位置,画新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长度与原图形每条线段长度要相等。

2评正确率、板书

3、师: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画评移图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六、当堂训练

练习六第4题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定稿)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

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

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UID9481 帖子1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1970-1-1 最后登录2010-6-9 查看详细资料

TOP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掌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有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都是相应的对应点)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4、教学画对称图形。

(出示课文第4页的例2)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让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5、完成课文第4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3)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1、第1题。

设计轴对称图形,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通过设计图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2、第2题。

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

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调整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些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广济镇南留小学:王维新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1)

教学内容:教材P1~3,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具准备: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图片。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5 + 26 888.3 + 103 0 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说明: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完成第6页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①1、2、3、4、5,-

1、-

2、-

3、-

4、-5

②有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

1、-1、2、-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

个。

如1、2、3、4、5,-

1、-

2、-

3、-

4、-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

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说明: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这是对这道习题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的结果。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种情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正数与过去所学过的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

2.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

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4题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 正号

-负号

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大于0。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总说明: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

课始,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4”这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课中,利用学生随意写的5个正数和5个负数,引导学生观察,以前学过的整数(除0外)、分数、小数都是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增加一个负号,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本课的读数教学也很有特点,注意赋予读数以新的内涵。如让学生在读过南极气温、水沸腾的温度后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感受,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数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原来没有生命的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数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再如,让学生在读数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成对地读数:

1、-1……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负数与正数是对应的,理解负数集合与正数集合同样无限;有序地引导学生读正数或负数,1、2、3、4、5,-

1、-

2、-

3、-

4、-5,让学生感受负号后的数越大,值越小,理解负数、0、正数三者间的联系,完成小学阶段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内容 例3例4练习一6~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1800 +2700-900 +37002、练习一6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31、情境引入。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如下表。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3000 +4200-1800 +2700-900 +3700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1)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2)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题中数据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读写正、负数的指导。

(2)完成后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二)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

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1)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2)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3)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如果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

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分组汇报。

4、试一试:

分步出示数轴:

(1)画出直线后,标出表示0的地方;

(2)向右等距离标出1、2等点,向左等距离地标出-

1、-2等点;

(3)学生填出空格中的数;

(4)从0开始,分别向右、向左按顺序读一读各数;

(5)-2接近2,还是接近0?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

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及说出想法。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7题。

独立完成填空,再说说想法。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到正数、负数的例子吗?

2、练习一第8题。

从存折这一页的记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完成后汇报,集体讲评。

3、练习一第10题。

在这张表中的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

再说说每站的上下车人数。

这里的0表示什么?

4、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 第9题。

下载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轴对称图形 一、学习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绘画、设计、创造美的图案,提高赏美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使学......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个数除以10,100,1000 „„引起小数点移动变化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引起的小数点移动变化规律 2,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会进行总结 3,学生能运用发现的......

    五年级数学教案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4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练习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五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

    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全套教案,共70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2007至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

    五年级数学教案(大全)

    《容积和容积单位》 年级:五年级 授课教师:闵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 掌握升和毫升间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