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林佳玲)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桐坑中学 林佳玲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努力去追求或探索。学生对学习的东西是否感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初中历史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可获得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历史老师不懈的追求。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是一门艺术。下面本人结合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趣味性 艺术性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说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改变了传统教师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它集音频视频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多媒体技术目前适合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与利用。它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平时教学中,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历史本身具有逝去性的特点,历史图片将某一历史事件定格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讲到《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以“我国境内人类活动”的图片导入新课,这幅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比如讲到《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提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商代的大型器物——“司母戊鼎”,这幅画就非常直观地展现出“司母戊鼎”的规模宏大,可以让学生看到青铜器的组织严密,做工细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讲究开头,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一个好 的开头,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出现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让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一开始引入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做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平中有奇、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我在认真准备历史的预备课时,和学生交流了“怎样认识历史”这个话题,通过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之后,我认为:这一节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能得到无数的益处,历史虽然会成为过去,但它能启发我们。所以,这节课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许多历史故事吧?看谁能讲出大禹、秦始皇、刘胡兰、曹操、诸葛亮、岳飞、秦桧、郑成功、戚继光分别是出现在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呢?”这问题一提问出来,顿时引发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我先后请出几位同学发表意见,尽管他们的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准确,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也及时地进行讲解,指出了以上历史人物分别属于什么时期。通过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像治水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受到了后世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像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我们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比如我们应该做像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讲好插图,引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太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幅插图都详细讲解,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的需要挑选插图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若经教师讲解,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材的内容。如我在讲解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商鞅变法”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革命家的才华和气魄,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改革和变法的不容易,因为改革或变法正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样对插图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的理解。学生也就能明白了“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认识。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辩论。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的确,这一场历史性的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秦孝公认为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了,也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四、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习新知识,对学生巧设疑问,以疑激趣我认为也是一个教学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学生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述“甲骨文”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认识到中国文字形成的深远影响,以及甲骨文的出现对文字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文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哪个同学能说出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当学生作出“甲骨文”的正确回答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说出甲骨文出现的时间?”,此时又有学生回答“商朝”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有哪些,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等。继而我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记事?”„„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巧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了甲骨文出现的意义。
五、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少不了情感价值观的体现。所以在教 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共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我在讲述《秦末农民起义》一课时,我告诉学生“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当听到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以失败告终,学生们为陈胜吴广的安危担忧; 当又了解到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激发了后世千万人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学生们又欢欣鼓舞。对“秦末农民大起义”这故事情节具体和生动的讲述,不但使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犹如身临其境,还让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加深了记忆,掌握了重点和难点。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辩论赛,历史话剧表演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的仔细思考,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艺术性,使学生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增长学生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荐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真正达到学史使人明智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范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让初中生乐学历史
朱光金
摘要:新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高兴地、自觉地投入学习;紧抓历史活动课不放松,能使同学们欢呼雀跃,调动学习热情;复习时设“卡”子,让同学们深知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认为是炒“剩饭”,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关键词:导入新颖紧抓活动课设“卡”
业内人士大多数认为学习好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加上近几年的教育培训,我改变了一些教学观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种说法不科学。学习既然是一件苦差事,谁愿意呢?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否则,很多教育行家为什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
更何况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还有世界历史,该学习记忆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本来这些东西纷繁复杂,又枯燥无味,作为一个担任历史课教学的教育人怎样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到历史学习中来,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把本人的教学经历记下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新颖导入。
对于七年级初学历史的同学,我在上第一节课时,把他们略知一二的历史故事(他们大多很感“冒”)提出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例如:
1、现在我们地球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国家是何时、如何建立的?是什么人建立的?什么是国家?
2、我们男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下象棋,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的字样,这来源于什么历史典故?
3、电视剧《大汉天子》写的是哪位皇帝?真实的历史人物与电视剧的人物有何异同?
4、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诸葛亮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
5、《隋唐英雄传》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6、《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为什么一百零八将要上梁山? „„
这一系列问题故事,听老师说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将会全面了解与掌握,同学们顿时喜形于色,兴奋不已!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自然界中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一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随后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时,我叫大家只思考不回答,而真正要回答的问题与此相关:我们人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就有吗?人类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这时同学们马上绕有兴趣地投入到第一课的学习中。
对于一般的历史课,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会平淡无奇地开始一课的学习,总是会想方设法,设计一个耳目一新的导入,把同学们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我会这样导入:大家看过电视剧《鸿门宴》吗?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之下?项羽武功高强,为什么败在刘邦手中?
或者这样导入:秦朝市场上,为什么鞋子销售不好?而拐杖却成了抢手货? 一时间,同学们想探个究竟,于是津津有味地预习起来,对于不懂的听讲时也更认真!第二,紧抓活动课不放松
初中生就喜欢上活动课,一遇到体育课同学们就高兴得不得了。同样,我把每学期的几节历史活动课跟其他讲授课同等对待。如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观看历史影视片”第9课“‘文革’经历访谈”等,从不跳过去不上。上第4课时,我们就看电影《开国大典》或《上甘岭》丰富同学们的课本知识,教学第9课时,请有切身经历的长辈到班上讲座,让同学们加深对文革的理解与印象。
每当上这些活动课时,同学们欢呼雀跃,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这种劲头儿时常带动讲授课的学习,让人教得轻松、愉快!
第三,设“卡”搞复习
历史课的学习,主要内容虽然平时掌握得差不多,但同学们总是有疏忽的知识点,或者掌握得不够全面。因此,对于复习课总是以一些较难而又是重点的问题导入,让同学们深知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认为是炒“剩饭”,因而在复习课中,不管是基础差的同学,还是优秀的同学,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有时在复习课突发“事件”找到一些“乐事”,放松一下他们紧张的神经。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中,有同学回忆《马关条约》或《南京条约》的内容时,中国被迫割让哪些领土,总是背得不全面,吞吞吐吐。这时,我常对同学们笑着说:“同学们,你们说他是不是太有爱国精神?真舍不得多割一点国土给日本(英国)!”这善意、委婉的批评,往往让同学们会心一笑。
只要你是有心人,让同学们愿意学习历史,快乐学习历史,办法总是有的。我相信!
第三篇: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杨振玲
如何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濮阳县农三中 杨 振 玲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以下有几种激励法,也许对我们美术教学中引导激励有所启示。
1.放大优点
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优点,那怕非常微小,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挖掘,放大其优点,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让其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指点方向
老师是要扮演灯塔、路、标这样的指导角色。生活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教师应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启迪和诱导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发掘美、创造美、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3.激发动力
人的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努力学习到将来学有所成,既有利于自身的前途、发展,也有利与社会国家的进步,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方法,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趣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面部表情与内在气质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的形象反映,好的教态, 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知情结合, 情意交替,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运用电化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四)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发挥语言艺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动听、幽默和激昂的语言, 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同样学习兴趣也会提高。还可以适当地把英语短语运用在教学中, 更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重视辅导环节, 为学生作画创造氛围。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
金牛中学
周晓兰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
摘要:刚刚接触英语的初中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兴趣成为初学英语的动力源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寓教于乐,让学习英语的过程多姿多彩。同时,我们也应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还课堂与学生,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真正的主人,主动积极的去探索语言的魅力,在做中学,学中用,让英语走进生活。关键词:兴趣 学生 因材施教 方法 积极性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对于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英语虽不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在他们的眼里,却充满了好奇,充满着对英语的期待和渴望。这些东西值得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去珍视,化作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英语学习这条道路上,坚定而轻松的走下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也证明,学生只要有了兴趣,他的英语成绩就绝对不会很差。如果让枯燥的单词记忆和所谓的课文知识点教学占据了英语课堂,就会使老师的教学越来越乏味,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困难,师生关系也因此而恶化。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兴趣的引领下,单词,对话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学生的大脑,语言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
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从童年期步入少年期,心理上独立意识增强,但需要有适当的引导。著名的心理学家苏赫姆林斯基提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才能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全方位的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创造,思维等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热爱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英语老师,应当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不要轻易去打击他们。一句不留心的批评,甚至是事实的陈述,都会深深的挫伤他们。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我通过实践无数次得到了验证的。比如你让学生做10道题,如果他全对,固然应该表扬,但如果他只做对了一两道题,你也不能马上批评。探究他做错的原因是肯定的,但我们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能做对说明你不比别人笨,下次再细心点,可能就会做四五道,再努力点做七八道我相信也不是问题!”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的指导、培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以及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只有老师真诚的去热爱关心学生,学生才会亲近老师,喜欢老
师,甚至把这种情绪自然而然的带到英语课堂上来,认真的融入课堂气氛,做好老师安排的任务而没有对抗情绪。有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积极的向老师提问。著名外语教学专家H•Schume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同学之间的情绪也会相互渗透,而使全班达到和谐、积极学习的氛围。二.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去交流,发现语言现象及规律,还课堂给学生。
语言本就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我们初中七年级教材Unit2 This is my sister的Section B 的听说课为例.本节教材要求正确的介绍自己身边的亲人,包括父母,祖父母及兄妹等。我在课堂设计的时候首先引入自己及家人的照片,一方面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家人,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那个头发花白的是老师的什么人?那个小孩子又是谁?另一方面,老师能做个表率,毫无隐晦的介绍自己的家人给学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之后学生在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时就不再遮遮掩掩。在学习了新单词以后,就让学生向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课堂气氛热烈,为之后的听以及对话练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和课堂相关的pair work,group work,chain story以及game等形式,让学生主动运用语言,并通过在班上表演的方式,刺激他们表现欲,增强自信心,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即使同龄的学生,因为遗传,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比如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担任较复杂的角色表演,而稍差的同学只需配合,能唱歌的上台唱首歌,能画画的在黑板上画画,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各尽所能。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是属于所有同学而不是成绩好的同学。再比如到了初二初三,班上因为各种原因会产生参差不齐的成绩,那就可以把学生大致分为ABC三组。在单词检测和作业布置上都分梯度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就使成绩好的能吃好,成绩一般的能吃饱,而稍差的同学也不会饿到了。
二、选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课堂设计。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学的外语教学可以运用网络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融合于PPT课件之中,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以我们的数字英语1-100的教学为例,我选用了一首非常激情四射的歌曲 《I can count to 100》,学生一听到这个歌曲,全身细胞都调动起来,大声的跟唱,直到下课,还哼哼着数字歌。
2.选取贴近学生的素材,提升他们的兴趣。
只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材料,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话语权,发表更多的看法和观点。以七年级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听说课为例,我首先在PPT上显示出一张大的日历表,问学生:whose birthdays are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有三四个学生站起来,我首先说Happy birthday to you!然后教授January这个单词,并让这几个同学依次作示范读。以此类推,所有同学都分配在了这12个月中,这样每个同学都感觉自己的生日受到全班的关注,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得之后的学习效率都非常高。3.运用直观教学,让课堂生动起来。
教育心理学认为,直观教学是理解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重要方法。直观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我们可以灵活的选取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并让学生充分的参与直观过程。比如在教单词的时候,如果是水果,就可以利用实物:“What’s this? Can you guess?” 可以用有色口袋包住,甚至可以
让学生闻一闻。“It’s an apple/banana/strawberry…”学完单词以后还可以分享水果。如果是大件物品如computer/TV/guitar/piano…,那就可以利用模象直观,利用电脑图片去显示实物,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实物与单词之间直接的联系,而不再通过汉语作为中介去思维。同时,形象的直观过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组织学生的注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总之,应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四、课内外活动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和胆量,我在班上实行值日生每天三分钟的daily report 或者叫做talk show。内容自选,可以是介绍人物或者喜好,可以是短小故事等,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出来。很多同学对此很期待,很早就开始准备,课后也常常找我改稿,指点等。这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成立English club,组织一些活动,如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赛,如单词拼写,作文大赛,演讲比赛,听力大王,抢答比赛,辩论赛等,让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参与,英语的学习也就有了生命力,像孩子一样茁壮的成长起来。
寒暑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的好时间。但如果好好利用,就能学习玩耍两不误。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几本好看易懂的小说,英语杂志、期刊等,让学生自选读物,自己购买,即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等。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到放假就抄单词抄课文,枯燥而无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受伤。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有效益。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当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凝练英语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为初中英语趣味教学的深入开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山东外语教学》 1989年04期
[2] 教育心理学
[3] 英语教科书 人教版
[4] 刘玉娇、《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英语周报,2001、3、2版 [5] 尹爱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英语周报2001、4、6版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1、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综合学科的课程要开足上好,综合学科老师不能随意让课,也不随意让主学科教师留学生补课。学校将通过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平常的随机检查等形式全面了解综合学科实施课程计划的情况。
2、综合学科教师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随堂课中不允许出现乱课、差课现象,行政将进行随机听课制度。
3、在功能教室上课的教师要提前组织学生到场,确保40分钟的上课时间。
4、各综合学科组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本学科内容的活动,既可以是面向全校的,也可以是面向某个年级,要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5、各综合学科组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将在学期过程中,对每个综合学科进行一次随机的质量检测。
6、承担困难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保证及时到岗,确保课堂纪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刘松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在刘松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刘松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钱守旺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习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钱守旺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的讲解法和谈话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时
代学生的需要,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我主要运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测一测。课堂大舞台,展示都精彩。先教后学,当堂训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学写历史小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把其中最优秀的小论文送往市地教育部门参赛,二年来已有多篇学生小论文在市地获奖。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四、历史剧表演
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们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当然这很花时间,事先得准备一段日子,教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主题,必须体现书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我们表演的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如:汉武帝的皇冠,张骞手中的汉节,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学生自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类似上述形式的做法还有许多,如带学生去花洲书院参观,举行历史图片展,展开社会调查,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更多的准备工作放在课余时间去完成。既保证了教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