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时间:2019-05-13 04:2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第一篇: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景与激趣 1.设景。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活动与交流

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生2: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一起。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同。

师:说得真好。小叮当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一样吗? 评:“分一分”是用实物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辨认物体的形状,同时又把

电脑屏幕上的“实物”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初步形成这些物体形状的表象,为建立图形概念打下基础。同时,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最喜欢被表扬,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的语气对其进行褒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请你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说。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牙膏盒长长方方的。

生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生3:我摸到了尖尖。师:有什么感觉? 生:手摸在上面痒痒的。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

生5:魔方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生6:魔方也有尖尖。

生7:我看到茶叶筒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生8:茶叶筒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生9:茶叶筒上下两个面一样大。生10:茶叶筒的面是平平的。生11:球是圆溜溜的。生12:球摸起来光光的。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评:由大概到细致的辨认,由整体到具体的感知,“摸一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图形概念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就是在这些分、摸、辨、说的活动中逐步完成。若没有这些活动,孩子们就不可能有那些生动的、形象的、极富情趣的表述。3.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师: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了。

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生3: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师:说得不错。所以我们做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预制块。

评:通过搭一搭,让学生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区分这些物体的特征,感知它们的根本区别,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是分组活动,组内四同学开始意见并不统一,发生争论,最后在事实面前达成一致。由不统一到一致,由一种搭法到多种搭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4.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二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1:我知道牙膏盒、鞋盒„„叫长方体,因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生2:茶叶筒、易拉罐叫圆柱。生3:魔方是正正方方的,叫正方体。生4: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叫球。

板书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形成表象。

师:通过看、摸、搭我们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6.游戏:看谁摸得准。

师:每组3名同学蒙住眼睛,另外两名同学一位提要求(摸什么),一位当裁判(看摸得对不对)。师示范游戏的做法,生兴致高昂地分组做游戏。评:揭示概念,形成表象,是以上活动的必然结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是这些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形 成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机。

三、解释与应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天

学习的四种形状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酉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 生1:我们坐的教室是长方体的。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的。生3:我家的电冰箱是长方体的。

生4:牙膏盒、鞋盒、酒盒、烟盒都是长方体。生5:魔方是正方体的。生6:我的玩具盒是正方体的。生7:旗杆的形状是圆柱体。生8:铅笔的形状是圆柱体。生9: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10:我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体。

生11:篮球、足球、垒球、乒乓球都是球。生12:地球仪的形状是球。生13:弹珠的形状是球。

评:“实践——认识——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学生用刚形成的图形概念来“解释”现实中的图形物体,正顺应了这一认识规律。从学生的表现看,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拓展与提高

1.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电脑出示机器人),你们能数一数机器人小叮当是由多少个长方体、多少个正方体、多少个圆柱、多少个球组成的吗?

生:小叮当是由2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4个圆柱,3个球组成的。2.师:小叮当来的时候跟老师说过,让老师在这儿准备了4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子,请你们把长方体装在红色袋子里,把正方体装在黄色袋子里,把圆柱体装在白色袋子里,把球装在黑色袋子里。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相当妙,既前后呼应,又进一步深化了本节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一举三得。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有三个特点:

1.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中,学生并不觉得“难”,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

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为图形概念的建立作了坚实的铺垫。

2.学生的活动充分。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的特急,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活而有序,活而不乱,活而有趣。

3.学生探索的空气很浓。整节课学生都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当然,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探索只能是浅显的、表面的。实物——图形——实物,再到建立较清晰的图形概念,就是不断探索的结果。同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也为学生探索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节好课。

第二篇:《认识图形》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英墩小学 蔡丽丽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要从一位大家喜欢的老朋友说起。师:你们看,他是谁? 生:黑猫警长

师:是的,一向断案如神的黑猫警长来到我们教室,咦?怎么回事呢? 师:事情是这样的。张爷爷的果实都不见了,现场只留下一串脚印,到底谁是小偷呢?(出示图形)

黑猫警长经过一番排查,锁定了四个嫌疑犯,他是谁?请看(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他们是„谁是小偷?说说理由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嫌疑犯找来了教室,你们看他们是谁? 生:正方体,圆柱,长方体.这个朋友有点陌生,他叫三棱柱。

师:现在请你们大胆的猜一猜这些脚印是谁留下的?

指明生回答。(为什么?)师:我们班小朋友有当侦探的潜质,黑猫警长想请你们做他的小助手,验证一下这脚印究竟是谁留下的,你们愿意吗?

2、印一印

师:老师帮同学们一组学具(...)印泥,橡皮泥,学习单(边介绍边展示)师: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把脚印留下 生„

师:是的,(介绍印泥,学习单的使用)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想到了什么?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取下立体图形的脚印。把取的脚印留在你们的纸上。开始行动。

学生活动。

师:好,请把东西放回原位。现在老师请同学起来代表你们那组说说用哪个

物体取下了什么图形?还有吗? 师:你来说说

学生作品展示。准备说完整话 大家都是手巧的小画家

师:那同学们现在能帮黑猫警长判断出来谁是小偷了吗?是谁呢?(渗透排除法)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证明了脚印是谁留下来的。帮助张爷爷找到了小偷。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长方体的身上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体的身上找到了正方形,圆柱的身上找到了圆,三棱柱的身上找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这些图形的身上还藏着很多秘密。他们都是图形王国很重要的成员。也就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好伙伴。有没有兴趣想继续研究他们?

生:有。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些图形,发现藏在他们身上的秘密。(板书:认识图形)

师:一起来读一遍。(齐读课题)先介绍名称再分类

3、分一分

师:孩子们,请你看看这个图形(指着长方形),他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谁知道?

指名生回答,我把这个美丽的名字记下来,如果你能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那就更棒了,好,一起读一遍

接下来请个同学起来当小老师来告诉我们其他的图形叫什么? 现在我们一起把剩下的名字记下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个新朋友,是什么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其实这些图形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的概念

师:看到新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记住他们,他们有什么特征呢?

请同学们和同桌说说你最先认识的图形是谁,这个图形长怎么样子的呢? 谁与大家一起分享

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长方形长长方方,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圆是圆圆的

评价:勇敢回答问题就是好样的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非常好

师:认识新的朋友,图形宝宝们可兴奋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啊?(开展示台,上面放图形)

师:哦,他们说,他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怎么办? 师:你们有好办法吗?我想听一听。生:把相同的放一起。

师:也就是把它们分类。嗯,好办法,关键是怎么分类?

请同学将你们小组桌面上袋子里的图形宝宝取出来,将你认为相同的放在一起。好了,同学们,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看看和你们分的有没有一样。(指名一个学生上来)

大家觉得这个同学分的对吗,把笑脸送给他。

4、纤细生活实际

师:(出示课件)这些平面图形从哪些立体图形中可以找到?

师:想想我们刚才取的脚印的时候,我们发现,从长方体的表面上找到(生:长方形)。接下来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说(师生:从正方体的表面上能找到正方形,从圆柱的表面上能找到圆,从三棱柱的表面上能找到三角形。)

师:这些图形宝宝不止在我们这些物体的表面,在我们周围到处都能发现这些图形宝宝的身影。不信,你看!(出示日常生活常出现的图形)

师:好,同学们,擦亮你们的眼睛,赶快来找找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这些图形宝宝呢? 生回答。

师:好同学们,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得完吗?找的完吗? 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指一指

师:经过刚才的了解,你们已经和图形宝宝交上朋友了吗?生:交上了。我说你指(三角形,正方形,圆,长方形)

2、猜一猜

师:现在他们的样子是不是已经深深的刻进你们的脑海。(生:是)师:那敢接受来自他们的考验吗?(生:敢)

师:请张开双眼,一起走进猜猜我是谁?

3、连一连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连连看。我们连的时候,需要谁的帮助呢? 生:尺子。

师:这个习惯真棒!连好的小朋友可以举手。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考验,老师相信你们已经和这些图形宝宝交上朋友了,他们是?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长方形来自。。正方形来自。。三角形来自。。圆来自。。

师:其实这些图形宝宝身上还藏着很多秘密,我们没有发现。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课后一起去研究,然后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你的小伙伴,好吗?

生:好。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 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第三篇:《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何筱良

记录、评析:郑彦芬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

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培养估算意识,会测量并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积累学习几何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你们喜欢跑步吗?(生:喜欢。)老师邀请大家观看一场有趣的比赛。(课件出示:金龟子和蜗牛赛跑,金龟子从起跑线出发围着跑道跑一周,而蜗牛没有绕着跑道跑,是从操场中间穿插跑过。)让学生判定:蜗牛犯规,猜出金龟子从起跑线出发沿着跑道跑了一周又回到起跑线,这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跑道的周长(课件演示)。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评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有趣的、声形俱佳的动物赛跑情境,并把周长的含义融入其中,让学生初步明确什么是周长,恰到好处地引出课题,彰显了情境的设计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宗旨。]

二、创设活动,体悟周长

1.指一指。

(1)你能指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教师分别在黑板上一笔画出叶子和海鸥图形。)

(2)能指一指每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吗?(学生边说边指。)

(3)学生在课本上描两片树叶图形的边线。(教师投影展示并订正)

师生小结:从起点开始绕了一周以后再回到起点,这样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摸一摸。

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个实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并摸摸它表示周长的边线。

3.量一量。

师: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去裁缝店做裤子,缝纫师要为你量腰围,知道什么是腰围吗?

生:腰一周的长度。

师: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生:50厘米。

师:细了一些。

生:100厘米。

师:粗多了。

生:70里米。

师:老师的腰围大约是70厘米,估计下你同桌同学的腰围。(学生估计)要知道估计得准不准该怎么办?(量一量)请同桌互相试着测量腰围。

(学生自己学习测量的方法,并相互测量腰围。)

师生小结测量方法,并要求学生回家以后用学习到的方法测量一下自己的头围。

4.探一探。

要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探索出:用细线围绕树叶的一周作上记号,然后拉直细线,测量出长度。)

5.算一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三只小蚂蚁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分别绕着这三个图形的边线爬一周,谁最先爬完一周?(根据教材第45页第二题改编)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五个活动,让学生经历指、摸、量、探、算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实现了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含义,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在怎样测量腰围教学中,教师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找到测量的方法,这比手把手地直接告诉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价值取向。]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1.摆一摆、说一说。

师:(让学生用8根小棒围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有8根小棒那么长。

师: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学生。那么除了用数小棒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生: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先量出一根小棒有5厘米,那么8根小棒就是40厘米。

师:太棒了!你会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

2.移一移、比一比。(根据教材第45页第3题(2)改编)

教师移动正方形中(如图1)的两根小棒,变成不规则图形(如图2)。问:移动小棒后,图形的大小有变化吗?

3.师生小结:比较图形的周长不能只看图形的大小,还要仔细观察,通过量一量、数一数,或者移动的方法,才能够比较出周长的长短。

4.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看看是否一样长。(第45页第3题(1))

学生操作比较后汇报。(略)

[评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孩子的智慧生在手指尖上。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改变了课本上的练习形式,设计让学生摆小棒、移动小棒来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由易到难,使得比较周长的方法更直观、更灵活多样,在指导比较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发展了空间观念,实现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第四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实录与评析(范文)

江苏淮安市季桥镇中心小学(223200)季腾飞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索——认识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师:同学们,请欣赏《西游记》。(课件展示:片头曲中随着一声“俺老孙回来啦!”孙悟空乘云而来。画面定格在孙悟空变出一只桃子,膝下缠着四只可爱的小猴)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什么数?生1:每只猴子得到这一个桃子的四分之一。师:哎呀!你想到了分数,真了不起,我们今天就来继续认识分数,好吗?(板书:认识分数)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2:将这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它的。(板书:平均分)师:他说得真好。谁能再说说?(学生回答后完成板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师(强化):这里的“它”是指什么?生3:一只桃子。【评析:故事引入,让学生乐于探究。在故事中,学生既温习了上学期所认识的“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又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师:孙悟空神通广大,“变”,他将一只桃子变成了——一盘桃子!现在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别急,请先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这样你会说得更棒!【评析:由一个桃子变为一盘桃子,这是“一个整体”的平滑嬗变,整体内涵的多样性变化呼之欲出。】师:你们想知道猴弟弟是怎样想的吗?(课件展示猴弟弟的想法:我想盘子里如果有4个桃子,那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师:你知道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吗?生4: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我是这样想的:把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只猴子可以得到其中的一份,每份就是这盘桃子的。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课件展示:将这盘(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这是一份,是这盘桃子的,这也是一份,也是这盘桃子的„„每只猴子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得更出色?„„(生回答的同时板书:将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师:这里的“它”又是指什么呢?生5:四个桃子。【评析:猴弟弟的想法——一盘桃子可能是4个,是对“一个整体”内涵的第一次挖掘,是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有效承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课件演示,强化谁是谁的四分之一,抓住了分数的本质,精准到位。】师:请看猴三哥的想法。(课件展示猴三哥的想法:我想这盘子里可能有四袋桃子,那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师:谁知道猴三哥得到了多少?生6: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拿其中的一份,每份都是这盘桃子的。师:你想的不错,还有谁想和他比试比试。(生回答后,完成板书:将四袋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师:现在这里的“它”又是指谁呢?生7:四袋桃子。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一起说):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这是一份,是这盘桃子的,这也是一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每只猴子都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都得到了这盘桃子的。【评析:猴三哥的想法——不是4个桃子,而是4袋桃子,这样借猴三哥的想象,将4个小整体构成了一个大整体,是对“一个整体”内涵的第二次挖掘,也是对学生逐步理解整体的四分之一的有效拓展,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在活动中得到逐步提升。】师:快看,猴二哥急得瞪大了眼睛,我们看看它的想法。(课件展示猴二哥的想法:我想要是有——12个桃子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师:他会得到这盘桃子的几分之一?你是怎样想的呢?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小棒进行思考。生8:每只猴子得到这盘桃子的,因为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师:瞧,他说得多棒,掌声送给他,好吗?师生(一起说):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这是一份,是这盘桃子的,这也是一份,也是这盘桃子的„„每只猴子都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之后安排学生用小棒操作,并相互说一说)师:同学们,我们好好看看,每份不是3个吗?为什么却仍然只是这盘桃子的呢?生9:因为每三个是一份,整盘桃子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它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每份仍然是这盘桃子的。师:我没明白,谁明白了?请说一说!生10:将12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虽然是3个,但每份却仍然是这盘桃子的。(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将12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评析:猴二哥的想法——12个桃子,借猴二哥的“贪吃”,数量上由1变为4,又变为12,这是对“一个整体”认识的智力挑战,借助课件分析,构建了相当于4小袋(每袋3个)的场景,从而让学生对大整体下的小整体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是非常灵动而深刻的一个环节,同时也见证了教师上一环节“4小袋”安排的独具匠心。】师:唉,我们的猴大哥会有什么想法呢?(课件展示:猴大哥抓耳挠腮的困惑场面„„)师:猜一猜猴大哥会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1:每只猴子得到这盘桃子的。因为将一盘8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只猴子得到一份,每份是这盘桃子的。生12:可能是16个桃子,每只猴子也还是得到这盘桃子的。师:谁再大胆猜一猜。生13:可能有400个桃子,但每只猴子得到的依然是这盘桃子的。【评析:猜测猴大哥的想法——理性而成熟,这是对“一个整体”内涵的第三次挖掘,也是对学生理解一个整体的检阅,是认识高度上的一次升华。学生现在已经不太在意盘子里桃子数量的多少了,注意力已经很好地转向于整体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师:真没想到你们会有这么多的想法,这时一向很聪明的孙悟空可就被搞糊涂了。为什么他们哥四个猜想桃子的数量不同,却都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呢?你能给孙悟空一个满意的解释吗?小组讨论一下。生14:这盘桃子不管有多少,但都是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四份呢?生15:因为有四只猴子。师:也就是不管盘中有1个桃子、4个桃子、4袋桃子,还是12个桃子„„我们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完成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师:这里的它是指谁,这个整体可能是什么?生16:四个桃子,四袋桃子,12个桃子。师:你们认为一个整体除了可以指桃子还可以指什么?生17:4个苹果、400个苹果、4万个苹果。生18:一个kfc、一箱kfc、满满一卡车kfc。师:一个物体可以当成一个整体,几个物体合在一起也可以当成一个整体。【评析:这个环节的讨论和思辨,十分及时和必要,在分析猴子四兄弟得到桃子的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去除了数学认知的表象——盘子里桃子的具体数量,探寻到了问题的实质——不管多少,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后一环节通过对“这个整体可能是什么”的追问,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一个整体”内涵的认识。】

二、合理猜想——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师:听说孙悟空回来了,众猴兴奋地从四面八方跑来。现在每只猴子还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吗?为什么?生1:不可以,因为现在不是四只猴子而是许多猴子。师:那现在每只猴子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几分之一呢?猜猜看。生2:我猜这里有18只猴子,每只猴子将得到这盘桃子的。生3:每只猴子将得到这盘桃子的,因为我估计这里有100只猴子。生4:我猜这里是10000只猴子,每只猴子将得到这些桃子的。【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来理解几分之一,整体没变,但猴子数量变了。通过学生对猴子数量的不同猜测,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几分之一的另一个要素——平均分成的份数。】师:照这样说下去,我们能说完吗?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生5:有多少只猴子就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多少份,每只猴子就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分之一。师:你的概括能力太棒了!

三、分层闯关——平行练习中不断深化理解师:不好,妖怪来了,孙悟空立即迎战,可是妖怪掳走了猴弟弟,孙悟空立即追了上去。它来到一扇石门下,石门上出现了——(课件显示:要想救人,必先闯关。孙悟空和众猴在第一关的门口急得抓耳挠腮。)师:孩子们,让我们助它们一臂之力吧!第一关:“想想做做①”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第二关:“想想做做②”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师:想好了吗?谁来试试。(反馈书中练习后,进行适时延伸: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阴影部分)师:第一幅图谁想说?第二幅呢?为什么?师:不管两个小正方形是否连在一起,都是六份中的一份,也就都是这12个小正方形的。师: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未来的数学家非你们莫属!连过两关,有信心过第三关吗?【评析:2个小正方形位置的简单调整,克服了学生认知的定式,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将所学知识与分数除法建立了初步的联系。】第三关:“想想做做③”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第四关:考考你的眼力。请你想一想,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师(质疑):为什么都是这个大正方形的呢?生1:因为整个图形的大小没变,阴影部分的大小也没变。师:你能说得这样好,我为你骄傲!【评析:借助熟知的平面图形,大整体中还有小整体,在变与不变的冲突中,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五关:(课件出示:一盘象棋)象棋是我国的国粹,是一种益智游戏,它一共有32个棋子。你能从棋盘中找到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生2:黑方有16个棋子,占这盘棋子的。生3:红马占红棋子的,因为红方一共有16个棋子,其中只有2个马。师;经过一阵激烈的厮杀后,棋盘上还有12个棋子,其中黑棋4个,红棋8个,现在你们能得到这些棋子的几分之一呢?怎么拿呢?(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电脑上演示)【评析:象棋是国粹,让学生开放性地去寻找棋盘中的分数,从而明白在业余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各种棋子数量不尽相同,整体也可以不断变换。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竟然有学生说出几分之几的知识点,十分可贵,一下子让数学知识在棋盘上如孙悟空一样能“七十二变”了。】师:同学们,你们用善良和智慧打败了妖怪,将来必是杰出的人才。瞧,石门开了,我们的朋友回来了。(课件演示:孙悟空手拿横幅:聪明的孩子们,俺老孙谢谢啦!)

四、联系生活——集体总结中强化生活运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现在看谁说得棒。能找找我们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吗?生1:我们组6个人,每人是全组人数的。生2:我们组6个人,是全班人数的。„„师: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评析:分数来源于生活,更应运用于生活,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数,既体验了数学运用的价值,又享受了生活中数学之美。】总评: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可谓是文本解读准确,目标制定清晰,教学过程灵动,课堂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下面两个方面。一是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突破。本节课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要意在于理解内涵,丰富外延。“一个整体”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力求体现课堂自主探索的三重境界“唤醒主体意识、教给探索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基于上学期对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借助猴子四兄弟分桃子四次循序渐进的猜想活动,有效地通过猜想、实践、操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理解了“一个整体”这一教学重点的内涵,孙悟空对猴四兄弟都分得四分之一的不解,更是将学生对“一个整体”的理解推向了深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敢于质疑、善于思辨、勇于创新,随着一盘桃子的数量由1个逐渐变为4个、4袋、12个,学生对一盘桃子数量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正反两轮,学生对“一个整体”外延的认识又丰富了起来。当然在第二板块安排的对群猴数量的猜想,链接对应的分数,是对“几分之一”概念另一个要素“平均分成的份数”的有效强化。二是练习灵活而实效。第三板块的“闯关”练习中,前三关在忠于课本习题的同时,于第二关中作了适时的变式,克服了学生认知的定式。第四关是对深刻认识“几分之一”意义的升华。第五关及时将数学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呈现了多元思考的良好状态。课末的开放性总结,更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身边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达到了“情感共鸣、智慧共享、个性共扬”的良好效果。(责编 金 铃)

第五篇:“认识图形”教学纪实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开始。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本单元的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引入,还是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教材都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认识图形”中,教材通过“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既引入了平面图形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在引入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以后,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例如,寻找交通标志中认识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型、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1.在摸、找、描、说、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知道“面由体得”,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等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想象力、创造性、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精灵。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随着几种物体的出现说出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2.师:小朋友们快看看,在你的课桌上就有我带来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摸摸它的表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说面是光滑的,面是平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

二、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1.师:请小朋友拿出长方体,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这样的平平的面呢?

生:6个。

师:这些平平的面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你能想办法将这些平平的面表示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吗?好的,拿起长方体,自己动手、动脑试一试。

(学生各自独立操作,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请个别学生汇报。)

生1:可以把长方体拿起来,用眼睛看,就可以看到这个面了。

师:你是用“看一看”的方法表示给大家看的,对吗?

(板书:看一看。)

生2:也可以用手轻轻地摸一摸长方体的这个面。

师:你是用“摸一摸”的方法表示给大家看的,对吗?

(板书:摸一摸。)

生3:我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贴在胶泥上轻轻一按,大家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了。

生补充:也可以沾上颜料,印在纸上。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你是用“印一印”的好办法表示给大家看的,对吗?

(板书:印一印。)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说一种办法,好吗?一起仔细看看,(师拿长方体)我将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靠紧黑板,用粉笔贴着长方体描一圈,就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表示出来了。我用的是“描一描”的好办法。

(板书:描一描。)

师: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图形长什么样儿。

生:长长的、方方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作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3.师小结:刚才大家一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长方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就叫作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4.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平平的长方形和这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指个别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平面图形平平的,它是长方体的一个面。

6.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课桌上除了长方体还有其他哪些物体呢?你能从刚才那么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

(教师随机拿着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试一试吧!可以自己找,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进行。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生汇报,边汇报边板书。)

生1:我用了老师教的“描一描”的方法,在这个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了一个平平的平面图形,它叫正方形。

师:不错,我们可以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

(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作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生2:我用印一印的方法,在圆柱体的这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了一个圆。

师:你真能干,我们可以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作圆。(板书:圆。)

师:圆柱还能印出什么图形?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3:用圆柱还可以印出长方形。

师:你真棒,你能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学生演示:

把圆柱侧面印上印泥,在纸上滚动了一下,就出现了一个长方形。

生4:老师,看我的,我还可以印出正方形,像这样滚得差不多了就不滚了。

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问题?

师:你真能干,我们可以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作圆。(板书:圆。)

生3:我也是用描一描的方法在这个棱角的一个面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你的发现真不错,我们可以从三棱柱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

(从三棱柱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作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生1:三棱柱可以印出什么图形?

生2:三棱柱可以印出三角形。

生3:三棱柱可以印出长方形。

生4:老师,我有一个新的发现,用三棱柱还可以印出正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比老师还聪明,一个物体怎么能印出这么多图形呢?能上台演示给大家看看吗?也请同学们跟着做一做。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对,我们不仅可以在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长方形,还可以在正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正方形,在圆柱体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圆,在三棱柱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三角形。

7.活动:用“体”描“形”。

小精灵: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下面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

(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让学生评价结果。

8.活动:实践运用。

(出示课本第5页第1题的图。)

师: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5页第1题的图形涂色。)

9.师: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才认识的平面图形,请小朋友们和这4个新朋友打打招呼,记一记它们4个长什么样,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面在体上”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的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师: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四、当个小小设计师

(多媒体出示学校的体育室,导入 “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真聪明!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未来的体育运动室。

这么漂亮的运动室用了哪些图形来设计呢?

生:屋顶是三角形的。

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

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

生:太阳是圆形的。

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

生:草地是长方形的。

师:你想用这些漂亮的平面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小组合作进行吧。并且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随着音乐分组合作拼图,然后指小组展示并汇报。)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小精灵: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

五、联系生活,触类旁通

小精灵: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小精灵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仔细地观察,将你看到的告诉爸爸妈妈,好吗?小朋友再见!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看一看

摸一摸 长方形 三角形

印一印

描一描 正方形 圆

反思: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有效?

本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引发了我对“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深入思考。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学生知识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第一次的尝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我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的时候,我只是单纯让学生看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像和动画去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图形的特点理解起来有点吃力,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课下我就一直在反思,认识图形应当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为什么这堂课的课堂气氛却这么沉闷呢?后来我意识到图形的认识属于几何知识,学生如果能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前提下去理解知识,确定会直观形象的多,这也可能是我给高年级的学生讲课习惯了那种只是讲授的方法,没有真正了解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让学生活动中去体验图形的特色是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有力手段。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我刻意在课堂中安排了许多对认识图形有帮助的摸、找、描、说、拼、印等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辅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印一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刚开始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慢慢地,在我的引导和示范下学生认为有趣多了。这些活动过程既认识了新图形,又对已经认识的图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还了解了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这堂课下来,我认为认识图形是一种载体,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不一定让学生很生硬地去记住某个特色或规律,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探究中的一种有价值的获得,而且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所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协调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对以后发展的作用。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低年级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才能好,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今后的教学我还会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多让学生满意的课堂。

我的课堂能带给学生什么?

1.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面对可爱的物体小精灵、有趣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角学具时所流露出的是满心的愉悦,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2.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①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在几个活动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了解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特点,能够正确辨认。

②在我提出了“你能想办法将这些平平的面表示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吗”的问题后,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想到了用“看一看”“摸一摸”的办法。这些可贵的思维亮点充分表明了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成果。

在学生自己或合作在其他物体的面上寻找其他的平面图形时,他们用刚才那几种办法很快就找到了图形,极易地体会到了“面从体出”。而且,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3自主学习意识的渗透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重视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在寻找物体上的面时孩子们想到的方法不够全面、精确,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下载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图形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与意图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学设计平度市同和小学 侯卫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两......

    图形认识的理解与教学

    图形认识的理解与教学 小学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部分,正确理解与把握《标准》对图形认识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与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案例与分析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好多的东西,都有些什么?(师逐一出示物品,生说名称)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我们......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宁丽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体......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反思,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育红小学 井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39页《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册认......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