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

时间:2019-05-13 04:0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

第一篇: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

认识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

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性,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创造”这一词使用频率愈来愈高,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就会发现,这应该说是件好事。可是回过头来看看,又会发现一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成果并不多,“轻描淡写,换汤不换药”者居多。魏书生的一些做法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

魏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大凡听过他讲课和报告, 或与其交往过的人,都不觉得他有什么奇, 有什么怪。他看似一位十分平凡的教师和领导者, 然而却有极不平凡的远大抱负和教育智慧, 他的高明和过人之处在于: 人云亦云他不云, 人不敢想他敢想,人不作为他有为。从他的成长过程来看, 基本走的是一条“自我发展, 追求卓越” 的道路。

谈到教育改革,许多的教师都致力于改革,但是改来改去,也没有改出新花样,是什么原因呢?就主观原因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束缚着他们的手脚,制约着他们的改革,这就是旧的教育思想。魏书生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教育思想就语文而言,主要是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知识总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渠道等等。”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集多家之长,涵盖广泛,又具有个人独特的风格,用一句话概括,即“自主创新+民主科学”。魏书生的教育改革首先改革的是教学思想。魏书生认为教学是师生沟通、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群具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魏书生把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他的教育改革不是改教师要怎样教一堂课,而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魏书生认为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能力。他的看法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这也是魏书生能够实现语文教育自动化的奥秘所在。

魏书生教育理念的实践上创建了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许多教师在依靠经验进行教学的时候,魏书生的教学实践却是依靠理论。经验可以解决某一个问题,而理论可以解决一大片问题。魏书生自己也说:“我的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把教与学的规律搞清楚了,人人都可以有上百种方法把学生教好。”魏书生为自己的教学奠定了五方面的理论基础: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教学论基础、系统理论基础、哲学基础。魏书生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实践上,魏书生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魏书生从两个方面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一方面,交给学生自学教材的方法。引导学生画知识树,教给学生自学一本语文书的方法,实行六步教学法;教给学生自学一类文章的方法,总结出“集中读,比较读,找出异同,抓住规律”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自学一篇课文的方法,总结出“四部八遍”读书法。第二方面,教给“三结合”的自学方法,听说读写结合,语文课学习和语文学习结合,学与用结合。围绕自学,魏书生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在教给自学方法上,魏书生经常告诉学生,任何好方法都不可能是一种能适用于所有人的模式,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适合于你的个性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魏书生的管理观念是“民主与科学”。魏书生的教学管理活动与传统的教学区别是民主,他做什么决定都会与学生商量,进行民主表决。传统的教学管理的弊端是用强制的手段把师生管住。他的民主管理尊重师生的主人地位,建立完善的民主机制,形成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他的管理又是科学的,有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建立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他采用的是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魏书生认为“创新不是遍地挖坑,而是往深处钻井”,“拿起眼前可为的平平常常的事业,自已瞧得起自己,全身心的钻进去,看到里面的无限广阔,发现他深层次的规律,越干越高兴,越快乐”。创造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更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创新还需要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魏书生的创新论,包含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人文社会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魏书生切实把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作为一门艺术来表现。对自主创新认识深刻,执行到位。“ 有作为的人, 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我们在魏书生身上要学习的正是他的创新精神。

第二篇:军事院校创新教育改革初探

军事院校创新教育改革初探

摘要:院校体制调整后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组训方式,这种生长干部的培养是由两所院校联合培养来完成的组训方式,不仅产生了校与校之间在人才培养连续性的问题,而且在人才的素质、能力形成性训练上也存在教育训练内容的相互衔接、强化、递进等问题。要实现训练内容的连续性、衔接性、递进性,就必须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军事高等教育规律,加强院校之间的协调、协作,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避免教育训练内容上的重复与疏漏。

关键词:军校教育 改革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08-001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之一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为社会发展越来越强劲的推动力。江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还指出:“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跨世纪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江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军队院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培养创新人才是应付军事斗争,打赢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管理制度以及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大胆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1、军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取科学、艺术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军校学员创新潜能,启迪学员创新思维,塑造学员创新品格的新型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军事领域最具有竞争性和创造性,最需要革故鼎新、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创新,对于我军的跨世纪发展至关重要。军事理论的创新,军事技术的创新,战法的创新,关键要有一大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高超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军校教育要高度重视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2、军校教学的创新改革迫在眉睫

从目前我军院校教育的现状看,军校学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偏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创新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1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长期以来,在军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考试仍然是管理学员最有效、最简单的手段,无论是考试课或考查课,专业课或基础课,核心课或一般课,最终都是用考试来督促学员学习,用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学习质量评估方式影响下,多数学员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应付考试。学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2教育方式中还存在以灌输为主的现象。

灌输式教育虽然传授的也是各种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员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案,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实施教学,只要求学员被动接受书本中现成的知识,很少鼓励学员主动地投入学习,启发学员独立思考,也缺乏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不利于教会学员学习方法、培养学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2.3教学管理上大一统教育。

在军队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对我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给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军队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构建和完善军队院校创新教育体系。按照创新教育要求培养的军事人才,既要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良好的全面素质,更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军事院校创新的观念

3.1教育观念上的突破:

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训练任务的转换要求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转变。为此,应统一思想,更新观念,确立“打牢基础、跟踪前沿、优化结构、突出特色、针对有效”的教改指导思想,明确学院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注重把教员从繁重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把学员从繁重的应试课堂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

3.2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构建特色鲜明的针对性强学科专业体系。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加快新增学科专业建设步伐,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使之更加适应部队和院校教学的根本需要。

3.3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突破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围绕培养高素质新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方式,系统设计培养过程,制定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推行本硕博连读。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应届本科毕业生跨专业报考研究生,实行跨学科交叉培养。积极探索校(院)际相互承认学分、联合育人的新路子。重视抓好尖子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防建设培养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4教学内容改革上的突破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根据各层次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注重加强工科专业的数学基础和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设置科技创新学分,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从三年级起进入课题研究。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的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加快教材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体系。

4、加强院校教学层次管理,充分发挥各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教学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涉及到学院各个部门和层次,只有充分调动各层次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层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益。

4.1突出院校教务部门的作用。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教务部门要从全局上对教学及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和计划,制定明确的教学总体目标和各个学科的具体目标及教学评估标准,规范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学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督查和管理作用。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激励与竞争机制,按纲施教,依法治教,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活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正规化水平。

4.2强化系(部)的作用。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系(部)在教学管理中作用,使其教学管理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体制,要充分吸收我军及地方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下移教学管理重心,下放职权,明确系(部)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4.3发挥教研室和教员的作用。

教研室是直接组织教员实施课堂教学的基层单位,教员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教学质量的形成更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教研室和教员对教学有直接的管理作用,这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环。

4.4发挥学员队的作用。要明确学员队干部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能,坚持队干部跟班跟课制度,及时掌握教学情况,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严密组织非正式课程教学,参与对学员个性评估的实施以及培训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张剑云、贺平.论创新教育与教学改革.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增刊

[2] 卢淑琴.创造性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中国高教研究,1999(2)

[3] 李国祥、张新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安徽师大学报,1998(3)

[4] 欧创皋.创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探索.中国电化育,1997(11)

[5]袁健康.军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6]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孙德彪.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N].光明日报,1999-12-29(5)

第三篇:致力教育改革创新

致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一所建校仅九年的新学校——扶沟县直高中,生源并不理想,能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希望很小。但经过县直高中三年的培养,很多原本与大学无缘的学生实现了升学成才愿望。自2004年以来,县直高中是扶沟县唯一连续六年保持升学人数和升学率双增长的高中,2009年高招,该校取得了一本上线18人,二本上线156人的好成绩。扶沟县直高中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呢?校长丁俊峰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决不放弃一个学生,启动自信,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深掘潜力,强力补差,精细管理,学生1%的希望就能变成100%的现实!”

教学管理理念——新。扶沟县直高中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管理理念,他们找准学生的薄弱处全力补差,充分发展其所具备天赋的智能层面。在搞好传统教学的同时,该校于2007年与河南省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示范名校郑州一中联办了卫星远程教学班,运用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原汁原味地引入了郑州一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和郑州一中统一作息、统一考试,从而快速提高了教学质量。2009年该校理科卫星班高招成绩格外喜人,全班报考87人,一本上线13人,二本上线63人。教学管理定位——准。针对学生生源差,优秀生源极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得法的实际,扶沟县直高中在教学管理中实行了三大举措:

(一)是重视学法指导。从高一入学起,任课教师就预习、自学、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以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强化基础教学。从学生基础抓起;学校对教师备课提出狠抓基础的要求,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启动激励工程。学校采取请励志专家作报告、学生做演讲、写决心书、学习挑战书、集体宣誓等形式,千方百计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奋起拼搏。

教学管理措施——实。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1)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作业当天完成。(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对课堂实行显性监督。(3)突出卫星班教学,培育新的增长点。学校抽出专人负责卫星班的管理,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向卫星班倾斜。(4)自习课不准讲课,不准占用公共自习课。(5)作业布置和检查做到“五必”:即任课教师布置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6)月考—段考—期末考重效果。学校要求三级段出月考、段考试卷,备课组把好质量关。(7)实行“奖学金”制度。

扶沟县城关镇一中

校本教研为学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育科研工作是衡量学校建设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扶沟县城关镇一中坚持学科特色化、个性风格化、教学常态化的教研观点,采用“研、训、教”一体化的教研方式,夯实了教育发展的底气,凝聚了教育发展的人气。近年来,该校30名学子获县探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86名学子在全国中学生个性化阅读大赛上获奖,172名学子在省、市各学科竞赛中获奖;32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案例大赛上获奖;13名教师在全国第二届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上获奖;8项科研成果在河南省教育厅获奖;承担完成了1项教育部规划课题、8项河南省规划课题、4项市重点课题;69位教师在国家、省、市观摩课、优质课中获奖; 96篇教学论文获得省奖,123篇教学论文获得市奖;25篇教育教学论文刊登在国家CN刊物上。

几年来,该校坚持开展了读书修身、学科教研、课题研究、两个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每周星期五下午第四节,全体教师集中在会议室,学习教育类报刊、上级所发的学习材料,然后教师谈体会、谈感想,写心得笔记。学校专门为教职工发放了笔记本,定期检查,定期上传到教育论坛。该校坚持以学科组为单位,搞好学科的特色教研。学科备课组每周五天的集体备课,教研组每周两次的教学研究,让校本教研充满了活力。教研组每周两次的教学研究,为每位教师搭建起“实践—学习—反思—研究—实践” 的平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自由论坛”,学校周五的“主题论坛”,成为该校教研的新亮点。

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而“研、训、教”一体化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的培训,提出了树“四心”、练“三功”、过“三关”、争“三优”的要求,借助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互动参与、课例研究、专业引领,把培训与教师的实践、研究融为一体。“研、训、教”一体化中的专题讲座、观摩课、听课评课、教学特色展示等教研活动;试题命制、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研究学生个案、评论教育现象、读书心得等形式;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市教研室先后在该校召开了两次科研现场会。

校本教研给学校带来新气象。教育部新课程个性化教学实验学校、李阳疯狂英语实验学校、全国第一届中小学读书活动组织奖、省文明学校、省科技示范学校、河南省“纵横汉字输入法”团体赛一等奖、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市规范化示范学校、市安全管理示范学校„„一张张证书、一段段佳话,把城关镇一中推向了先进的行列!

扶沟县城郊一中

规范管理谱新篇

新学期以来,扶沟县城郊一中用《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来指导办学,严格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为目标,更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创建和谐校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也是应尽的职责,结合学校实际,该校研究制定“以抓好德育工作为前提,以抓好规范管理为主线,以抓好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成立学校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严抓落实。在校务管理上,该校坚持以法治校,落实校长负责制,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该校严格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教师认真备课、听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都符合基本要求。教师做到不拖堂,不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晚自习每天为2课时,结束时间为20:20,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不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收费辅导班。他们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考试命题科学合理,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随意提升考试难度,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和编排座位。学校课程相关资料不向学生收费,没有强迫学生订购各种教辅材料、学习用品等。

在学生管理上,学校坚持免试入学原则。认真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有完善的学生入学、转学、休学等制度。有完善的控辍措施。有学生请假、销假制度。《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常规等规章制度张贴公示,并能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会组织健全,并正常开展活动。

在教职工队伍管理上,该校认真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持证上岗,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岗,按照岗位聘任教师,在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

学生的人格,不歧视、侮辱学生,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选聘上岗,合理安排班主任教师的课时工作量,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落实班主任待遇,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保障教师权益,不安排教师在双休日、节假日上课。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没有教师接受有偿家教。

扶沟县大新一中

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塑造人

人是被环境教育着的,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是办学的重要内容。扶沟县大新一中就是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实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寸土地能育人”。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始建于1985年的大新一中,初办时只有两个教学班,10名教师,100名学生,15间房舍。房屋破旧老化,绿化面积少,路面崎岖不平,小雨泥泞难行,大雨满院流水,成为近年来制约学校工作开展的瓶颈。该校经过多次论证,决定以“统一规划,提升品位,净美和谐”为指导思想,每年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校园环境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大新一中:已建各式大小花坛10个,栽植绿化树木36棵,硬化水泥路面3800平方米,贯通南北下水道近300米,使校容校貌有了较大改观,尤其初春景色宜人,红花灿烂,草儿青青,树木葱郁,各式建筑错落有致,进校园宛如置身百花园中,给人以美感,处处尽是宽松、和谐。大门口右侧墙壁上的校风、校训清新醒目,令人启迪。校园的花和草坪都有小提示牌,提醒学生爱护一草一木。老式教学楼前有一个大型雕塑,名为博学,清雅而又大气,深邃而又警醒。教学楼窗明几净,前面的雕塑——希望之星,昭示学生要胸怀大志,有真知才有希望,体现了该校处处皆育人的特色。

修缮教室,发挥其教育主阵地之效用。去年,他们挤出资金对教室进行了改造,全校18所教室全部进行了内粉刷,统一在教室后新建了黑板,这样每个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面的黑板用于日常教学,后面的黑板是学生彰显才能的舞台,各班都设计了自己的特色阵地。如“评语栏”、“班级黑板报”、“学生作品展”等,教室左右墙壁张贴了名人名言。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在教室内安装了闭路电视、有线广播,学生在教室内可以直接聆听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授课,使教室成为教育的主阵地。

为改善办学条件,他们加大了教育教学设施投入。学校投资新建了标准的篮球场,购置了高档钢化玻璃篮球架以及六对功能不一的健身器材,修建了6个高标准的乒乓球台,并对场地进行硬化,方便师生工作学习之余,强身健体,体现了人文与和谐。近年来,该校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建造了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远教播放室,组建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装上了光纤线路,方便师生及时接收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教育动态。

扶沟县实验幼儿园

筑起校园安全“绿色屏障”

学生安全一直是扶沟县实验幼儿园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扶沟县实验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安全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依法办学,对本园安全工作力求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全力为师生树立一道快乐、平安的绿色保护屏障。该园多次被评为周口市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市一级幼儿园、市文明学校、市饮食卫生先进单位,连续4年均被评为周口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建立健全制度,狠抓工作落实。该园成立了以谢平园长、王林青、宋玉霞副园长为正、副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组,并制订安全工作规划方案。领导组成员各负其责,每周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并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岗位责任分工,做到层层落实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实行安全责任挂牌制,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全园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该园狠抓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领导组成员对教职工个人安全责任范围及区域做到日日查,时时抓,进行检查评比,评比实行百分制,每周安全例会公布结果,根据奖惩制度,奖励安全工作模范个人,对因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做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落实防范措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该园多次举行有关幼儿安全教育方面的各类演练活动评比,大班老师所设计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被评为市级优质课。各级段利用看宣传挂图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该园还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预警预案体系,设立了安全工作联络员,切实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安全领导组成员轮流检查验收各岗口值班记录、安全工作日志记录。该园还就安全工作还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门卫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值班巡查制度、学校隐患定期排查制度、食堂卫生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十三种制度,并放大上墙。在“安全活动日”、“安全活动月”期间,该园通过标语、板报、征文、演讲等形成举办各种活动,召开安全教育月动员会,1000人次以上,悬挂横幅4幅,专题讲座10次,文艺演出4次,举行演练活动10次以上。

创健康校园文化,做绿色安全乐园。为创建绿色校园,该园定期检查维修大型玩具,对锅炉、电力设施等定期请有关部门进行检修;教室内大型电器设有报警器;园内设有消防栓,班级、宿舍、伙房配有灭火器;大门口、楼梯口、厕所、锅炉等均设有明显安全警示语;幼儿食堂门口设有“闲人免进”警示牌,该园对饮食安全工作更是狠抓不放,食物定点采购,从购置食物到加工都有一套严密的操作程序,切实做到幼儿食堂安全卫生干净。

扶沟县包屯镇二中

春风化雨催桃李

近年来,包屯镇二中紧紧围绕强师兴校的目标,结合校情抓管理,立足实际促教学,全方位实施强校方略,努力打造育人平台,教学质量逐年攀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口碑。该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市规范化管理学校、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感染心灵”。该校从细节育人,让德育无痕,开创德育教育工作五条线:学科渗透线,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自主教育线,充分调动校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校园文化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了以“公民道德规范”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捡起一片碎纸,净化一次心灵”等活动,着力营造“文明校园”、“安全校园”、“诚信校园”、“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文体活动线,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社会教育线,发挥社会教育组织作用,依托包屯镇种植、养殖示范园区,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大教育网络。

“没有改革,学校就没有发展”。该校在教学上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一是切实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抓好七、八年级任课教师的新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工作,使他们尽快理解新课标、领会新教材、掌握新教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实施“六个一”工程,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好看的粉笔字,练一口流畅的好口才,写一节优秀教案,上一节优质示范课,写一篇优秀论文。三是各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业务学习活动,每周每教研组安排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

研教学业务。四是坚持学校领导听课制,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提出教学的对策,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该校时刻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广泛宣传消防、交通、饮食卫生、用电、用气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继续与包屯派出所联手,维护校园周边秩序。组织“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专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升华学生的安全意识。该校举行的“安全教育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09年第五期、《周口日报》等新闻媒体曾作过报道。

扶沟县县直幼儿园

积极打造卫生安全和谐园所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脆弱群体,社会敏感性强。扶沟县县直幼儿园把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当前该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细处着手,把握每个细节,精心呵护幼儿的健康!该园多次获得“省级学校安全单位”、市县“安全文明校园”、“示范性幼儿园”、“饮食安全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孩子的健康是家园共育的首要任务。扶沟县县直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饮食卫生管委会,每周一召开专题会议,健全制度,建立健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园内饮食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分解到人,提出明确责任兑现奖惩办法。该园制定了《炊事班长工作职责》、《炊事人员工作职责》、《幼儿伙食管理制度》、《伙管人员工作细则》、《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与考核、评模评先挂钩。日常工作中,他们将责任具体化。一是食堂工作人员对室内外环境卫生落实“四定方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措施。值日领导和保健医生一天一检查。二是库房、操作间实行每日值日制度,填写值日记录,值日人员每天清理,每周彻底扫除,做到了防鼠、防蝇、防火、防盗、防投毒。三是食堂库房内设置了专用货架,餐饮具专人负责,每天实行“五过关”,即:洗、涮、冲、消毒、保洁。四是幼儿所用餐具由各班教师负责清洗、消毒。建立良好的卫生安全监督机制,实行“生产线”式的管理。他们制订了“生产线”式的管理模式。即:每周由园领导班子、炊事班长、保健医生制定营养食谱,并公布于每周食谱专栏,每天根据食谱定点采购→班长根据食谱验收所购物品的数量、质量→从业人员根据食谱进行加工→各班教师根据幼儿食欲评价反馈饭菜质量→定期召开伙委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提高。同时,他们严把食品购物关,建立了购物登记制度。一是购买新鲜食品,不腐烂、不变质。肉类食品采购时均到有卫生许可证的场所定点购买,并索要质量检测报告等有关证明。二是他们专门印制了进货记录表,凡是食堂进的每一种原料都可查到进货时间、地点、购物人姓名、卖主姓名及签字等。三是采购待加工的食品经过仓库管理员验收,质量合格、数量核实后方可入库,并登记签字,以备查对。四是防止交叉污染。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做到生、熟食品用具分开使用。所用的刀具、菜墩、面板、桶、盆等用具均有明显的生、熟标记。

扶沟县大新镇第一中心小学

让学生快乐学习

要想学生快乐,先让老师快乐;要想学生轻松,先让老师轻松。大新镇第一中心小学把“快乐学习”作为学校的办学思维,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在快乐宽容和谐的氛围中,轻松的老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起寻找真谛。

大新镇第一中心小学处偏僻村镇,交通不便,又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学校成立之初,便立足于服务社会的思想,公立住宿式学校,管理规范,家长放心;免住宿费,免学费,免课本费,而且特别贫困子女还能享受到每年500元的生活补助费,让家长及学生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从国家实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以来,该校从几部录音机,发展到现在班班有电视,办公室有电脑、打印机,电脑接入了网络,并为老师们的笔记本准备了网络接口,一个具备基本教学功能的多媒体室等。老师从一部电脑没有,短短二年,发展到了17位教师拥有6部笔记本电脑。学校自建了网站,进行社会调查,及时发布各种教育管理信息,使信息公开化。

要想学生快乐,先要老师快乐。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是一个合格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学校每周周五上午第四节为政治学习时间,学校先后自己编有《四项建设学习材料》、《讲文明 树新风》等师德建设学习材料。他们开展常规性的研讨会、能力展示会、心得体会书写交流活动等。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在学校得到充分的运用,老师们对远程教育手段使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以平常工作的指点和纠正为主,把管理过程作为重点。在老师心目中逐步达成共识,合作的效能远远是1+1大于2的。

如果你给孩子一个笑脸,孩子会以数十倍的笑脸回还你。大新镇第一中心小学班主任老师们主动设计、改造教室环境,一改以往教室里的“硬”色调,用双手来美化教室。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还远远没有定式。老师们指导、赞美、赞同他们,让他们的优点在大家的肯定中得到放大。这些积极、向上、求美、求真、求善的神经越来越活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充分发扬民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每周二下午的诗教活动,学生参与性极强,周四下午学生开展“夸夸我们班”“夸夸我自己”等活动;9月10日“我有一个好老师”活动,10月1日革命歌曲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冬季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学生会组织有:卫生检查组、防疫站、广播站、桌凳小管家等。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动手和付出中对自己树立了信心,对别人产生了爱心。

第四篇:教育改革之感想

我眼中的中小学教育

甘宇 思政二班

***

即将踏上教育岗位,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学教师,对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学期的小学支教经历也让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产生的很多感想,是以往都未能感受到的。同时,作为一名大生学生,也是经历过中小学教育的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体会现在的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存在诸多质疑。以下就是我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感想和体会。

一、教育仍很不公平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论的是过程的平等问题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虽然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但是现存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十分明显。特别是地区、城乡、阶层差异尤其明显。从2002年全社会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来看,当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从这个数字可见一斑。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就拿我支教的那所学校来讲,是一所矿工子弟校,学校师资力量相当缺乏,学校共七个老师,三个是才毕业的专科院校的艺体专业的新老师,对于文化课程的教育缺乏专业性。其次四个老老师中只有两位是师范专业,其余是矿上职工转职的。和镇上的中心小学相比,差距甚远,不管是从师资还是学校的教学条件。

这种越是在需要的地区越是得不到投资和发展导致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发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在城乡、地区、阶层差异日益拉大的今天,要想跨越城乡、地区、阶层界限,实现跳跃,从而过上更为康实的生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但现实状况是教育公平现状很不理想。然而社会的稳定,往往依赖于各种差异之间的和谐、融合与流动。假如一个体系内的差异扩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差异之间的界限森严到不可流动的地步,这个体系必陷入混乱和崩溃。通过教育,处于弱势的群体获得了通往较高层群体的渠道,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会有益地降低对现状的不满。反之,如果没有了教育这个通路,或者教育不公平,通路走不通,这个群体便会找不到一种改变自身状况的方式,社会失去了自我调节的机制,以至矛盾无处化解、不满无处释放,于是混乱便不可避免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

二、教育理念存在严重偏差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不定向的非专门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然而,如今的中小学教育只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以升学人数的多少为尺度的;评价教师的业绩也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为指标。导致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呈现出 “教育产业化”的奇怪模式。学生就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每一个都是按照相同的模式和方法生产出来的,每个产品都是一样,产业化的教育必定只能生产同一个型号的学生,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发展的人。自学生一进学校,教师就开始把他们当做专才来训练和塑造,强迫学生按教师的意愿行事,使学生难以通过主体的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自身的素质,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思维都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毫无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都是会学习的机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得运用于实际操作只是的人才。

学校为了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个健全的社会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学校还应培养良好的品德的社会人。而现在许多学校往往忽略这一点,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教育。导致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行为品质问题的产生。

在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制定人才标准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导致学生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社会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迫于压力不得不狠抓学习。学生的资料书堆满了书桌,没日没夜的拼命学习,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更是学习负担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这样一个以学习成绩作标准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许多不顾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他们的主观愿望,向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更加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根本没注重身体锻炼,很多学校更是删减体育课,艺术课等,导致现在我国的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不良。其次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很不理想,沉重的学业负担代替了童年应该有的玩耍的快乐,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特别是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最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各种各样的不是他们年龄阶段该承受的知识。过于沉重的学业负担严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带,导致近些年来“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更甚至因为学习自杀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多,学生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教学理念已经延续了多年,要改变也不是一时能办到的,特别是在这个以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前提下,高考中考都是一个坎,要想改变这个现状,从根本上是改变整个社会,整个教育体制的指导理念和思想。学校,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健全人格为教育目标,培养社会合格公民。

三、教育改革落实不到位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G.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有意义的转变是教育改革所期望看到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我国提出教育改革,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些年了,但是反看这些年实行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何区别呢?不过是给应试教育披上了一个比较好看的外衣。面对钱学森先生“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杰出人才”的追问,我们不得不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中国十几亿人口都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这和我们的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完全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生只会死板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学习能手,但是动手创造力不行。国人也认识到了应试教育存在的严重弊端,因此提出了素质教育。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基本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爱心、创造力、自我心理调控力这三种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 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但是现在的许多学校对于素质教育要么就是“有名无实”只是一个口号,要么就是单纯地强调美育和体育,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而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素质教育提出已经有些年了,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模样,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要想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四、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

这里所说的教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二是教师的个人品德素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师德。所谓“师范”即身正为师,学为示范。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也是由此而产生的。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教师数量还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落后的地区,在数量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何来保证教师质量。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其重要地位是很明显的。一个好的建筑大楼只有有了稳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好地往上发展。中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中小学老师,特别是西部地区、乡镇地区的教师总体水平十分落后,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教育训练和学习,许多教师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是非常落后的,因此他的教学可想而知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其次,教师的个人品质问题值得重视。如今的许多教师一味地追逐个人利益,为了多赚钱搞副业,心思完全不放在教学上,对于教学知识敷衍了事,对学生不负责,教书反而成了他的“副业”,还有一些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摇钱树”,向学生要钱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一些教师个人品质存在问题。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身正才能为师,但如今的许多教师个人作风问题实在不堪。因此,在培养教师的时候应特别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和教育。要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教学。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存在也不是一朝一夕,要想一下子改变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存在诸多问题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正因为对教育投入不够造成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公平难以实现;教育投入不够,教师的个人生活问题得不到满足使其想法设法地去赚钱;教育投入不够,教育改革也不能落实到位。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还达不到4%,虽然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会达到4%。但是这个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国之发展,教育为本。只有好的教育才能有好的人才,有好的人才才能建设更好地国家。因此要想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国家得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刘克汉,论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2001.3

第五篇:魏书生学习指导之读后感

读书心得

(三)——《魏书生谈学习指导》

徐佳倩

今年寒假有幸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书籍《魏书生谈学习指导》。魏书生的教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我觉得根本的一点是充分相信、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有较多的学习机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比如怎样集中注意力,怎样训练记忆力,怎样发展思维能力,怎样计划,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复习,怎样提高复习效率等,他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优的方式。再一点,他非常注重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他和学生们形成共识:最重要的不是口号,不是认识,不是情感,而是习惯。因此学习生活力求养成习惯:坚持预习,按作息时间学习,认真听课,自主留作业,每天跑步,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双休日、日学习计划,巧用时间的“边角余料”,学会自学整册教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习惯使魏书生和他的学生们忙而不乱,紧而有序。

在这本《谈学习指导》中,我对于第五块内容发展学生观察力的艺术,印象很深。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块,把握的并不好。如何让学生观察,认真观察,自觉观察,在这本书里魏老师提出了一些较好的措施。首先观察要有目的性: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才能保证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才能发现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细节。其次,观察必须有条理性:任何一种事物本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紧紧抓住客观事物的这一性质,有步骤、有条理地去进行观察。观察还要有理解性:观察包括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感知与思维。思维参与观察活动最突出的意义,就是它可以提高观察的理解性。观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敏锐性:敏锐性,即在观察过程中,善于发现一般人所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那些东西。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可贵独特之处就在于此。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谈到由于机遇发现了青霉素的时候也说过:“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最后观察还需要复杂性: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只注意那些预料的事物现象,而且还要重视观察那些意外的情况。很多重大的发现就正是在意料之外的情况下捕捉到的。在书中,魏老师还提供了一些观察方法,让我打开眼界。魏老师结合语文教学,教给了学生很多种方法,自然观察法、定点观察法、实验观察法、间接观察法、历史观察法、移位观察法、解剖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这几种方法都是我们平时很适合采用的,但却没有自己积累过的方法,实用性很大。总之,阅读过魏书生老师的书后,我又去网络上观看了他的一些视频,让我惊叹不已,魏老师都是从学生出发。魏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世间有什么?有阳光,有鲜花,有正义,有善良,有勤奋,有自强,有开朗,有快乐从世间还有阴云,有毒草,有邪淫,有凶 恶。有懒惰,有自卑,有狭隘,有忧虑。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的一方,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这正是我最敬佩魏老师的地方。

下载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改革之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之心得体会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之 学 校:印江民族中学组 别:历教 师:吴时 间: 史 组运 江 2014 年 4 月 1 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县教育界掀起了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高潮,老师们通过认......

    学习魏书生[★]

    .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固镇三中:王敏捷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

    学院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

    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 我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为基本思路,根据社......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年11月27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增......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 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根据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分地区、分计划、分项目,开展行动计划专项督导,三年内对各地实施情况至少进行一轮督导检查;在此过程......

    教育改革之反思陋见

    教育改革之反思陋见 东河南中心校 赵建志 一、应试教育之根,难以结出素质教育之果 中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其辉煌历史可以由此上溯到大约1400多年前的隋朝,由隋文帝、隋炀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