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方法
浅议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方法
摘 要:根据新形式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阐述新课程下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化学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字: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兴趣
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的尝试教学的改革,但由于升学考试成绩还是决定是否能升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大家都还是很害怕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因而在授课中都难以避免传统模式的授课,把“活学”化学变成了“死学”,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加强训练等形式来应付考试。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要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学习成绩。
一、引导探究学习模式构建
探究学习,就是指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也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探究,在选择实验内容让学生探究时,首先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要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作为教师要善于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在传统上大多采用如下流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然后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实验。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觉得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学生按三至四人分成小组,第一阶段让学生讨论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教师巡回视察,各小组展示的装置并总结装置中的注意事项(如棉花、伸入大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等,教师此时没有指出),第二阶段是制取氧气,开始前教师适当提醒:让学生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部分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后各小组利用自己的装置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制取两瓶氧气,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那些非正常的现象,大家一起研究改进的具体方案。如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使水槽中的水变为红色,从而得出试管口放置棉花的原因,此时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的导管中有水柱上升,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有收集到气体,从而认识到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必要性。通过这样一节课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许多道理,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其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是内在的,学习目标是自觉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是自定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是自我监控的。
由于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适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注重挖掘出适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这是决定自主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元素、分子、原子等就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所选的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例如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金属回收的重要性,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等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能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成能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于、乐于、善于主动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兴趣的构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乐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兴趣丰富了人的心理生活,能推动人积极地采取行动。当一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的去学习,这样,学习的情绪高涨,劲头更足。我们在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对他们要有吸引,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有些东西能燃烧而有些不能,化学能把普通的铁变成金子吗等等,兴趣对初中生更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乐此不疲,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克服一般的学习困难,一旦克服困难完成学习,又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反复进行快乐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逐步提高意志力,形成坚毅的品格。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全体参与,能够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一个有质量的问题,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成功的操作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佩服,得到教师的赞许,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激起他再次探索的欲望。一次认可也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学生产生自信和自我肯定等等一系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种良好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就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改变教学方式,不但能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经之路,在改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等当今社会成员所必须的人文精神。通过精心设计化学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化学教学质量。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刘建
(河南工程学院 郑州市
450007)
摘要:
高职学校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差。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改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高职化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 提高 注意力
信息量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化学是轻化工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学生有了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相关的印染、化纤、环保等专业的专业知识。针对基础较差、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高职学生的化学课教学任务?我认为重在改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在心理学上,注意有两种解释:即广义的注意和狭义的注意[1]。广义的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狭义的注意是指导致对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有选择性;二是有心理努力。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教师上课,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并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注意品质,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关键。1.1 利用暗示
教师上课时,应提前到达教室,给学生一个上课前的心理准备过程。特别是老师服装上,或者是发型有新变化时,更应该提前到达教室,使学生最快适应新的变化,稳定学习情绪。1.2 利用心理物理刺激
化学课的内容,特别是物质结构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应该利用教具,如分子轨道模型、分子模型等,或者利用投影、多媒体等手段,以及教师讲课时的语调、节奏的变化,给学生一定的物理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1.3 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教师上课的内容虽然来自于教材,但有知识的扩充和延伸,不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课下的复习巩固,更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但当有些学生听讲与记笔记相冲突时,要求他们以听讲为主,课后再补充笔记。提高听课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应牢记每堂课的教学的任务,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二是有周密的计划和严谨的组织,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包括知识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三方面。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上课时,教师必须牢牢记住并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就向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制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可以适当的插入生产、生活中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事件或“趣闻”,以调节课堂气氛,但不能单纯为了讲故事而开“无轨电车”。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所谓巧设“问题情竟”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竟之中的过程[2]。大致可分为:不协调—设疑—探究—沉思—发现—解决问题等步骤。“问题情竟”的设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产生探究行为,设立“问题情竟”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每节课的内容来确定,并且,提出的问题必须新颖有趣、具体,要有启发性和适当的难度。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提出为什么电子可以绕核高速旋转?电子绕核高速旋转与月亮绕地球旋转有什么相似之处?因为学生已有月亮绕地球旋转的知识,所以他们就很容易接受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讲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不同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规律了。另外,还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堂课内容的安排,要有适当的难度和信息量
所谓难度就是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讲课内容要以教材为依据,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智力发展。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从高中走过来的,虽然基础不太过硬,但有一定的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巧妙地运用高中已有的化学知识,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但要避免知识单纯的从复。另外,要有适当的信息量,即每堂课内容安排、容量、信息的多少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不能内容太单调、贫乏,信息量过少,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不能安排内容庞杂,信息量过多,使学生难以接受,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智发展水平,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容量,特别是增添一些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方面的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至用,以增强学生学习好化学课的自信心。
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途径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社会知识经验的形成、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而个体对人类社会知识经验的学习、掌握则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1]。在这两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性活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直接基础,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化学性质的实质,只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再从实验结论中验证理论,完成从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学习过程,使学到的知识达到质的飞跃。将学生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突破难点,阐明重点,浅者深入,深者浅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整个教材的编排结构,了解知识点难易分布的情况。在讲课过程中,做到突破难点,阐明重点,浅者深入,深者浅出。对学生已有的或者浅显的知识,要讲出它深层的道理和内涵,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中学物理中已经讲过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即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创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如果在讲课时,再简单的重复该原理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不同结构,引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概念,从而揭示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在化学变化中的内涵,使知识深化。
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要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图解、模具等帮助学生领会、理解。对于每节、每章的难点、重点,教师要舍得化时间讲解,必须引导学生攻克难点,扫除学习上的障碍。要抓住重点突出讲解,例如化学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讲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限度的。内容抽象,既是化学中的难点,又是重点。讲这部分的内容时,必须从热力学基本概念入手,讲透讲好每一个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自发过程。在讲自发过程这个概念时,可以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铁生锈为例,揭示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力就能进行的过程的实质。用铁锈不会自动分解成铁和氧的事实讲明自发过程的重要特征——不可逆。为进一步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打下基础。另外,教师上课时,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联想记忆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3]。
7积极开展双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过程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
7.1单向沟通,即教师单向讲授,缺乏反馈。也就是“填鸭式”教学,效果最差。
7.2 双向沟通,即教师讲解与向学生提问相结合,能部分反馈授课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教学效果。
7.3开放式沟通,即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的沟通,又在限定的条件,允许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沟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7.4全开通式的沟通,即教师作为班集体的普通成员与所有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一堂课往往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替使用。一般来说,讲授新概念时,宜采用前两种沟通形式。上习题课、复习答疑课时,宜采用后两种沟通方式。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由于一个班的学生,有时成绩差别很大,课堂上师生沟通方式更应该灵活运用。在上课时,教师应充分重视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的作用。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根据学生的神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说话的语气及表情。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当你学会运用二十一种不同的声音说“出去!”、“进来!”时,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开展的好,可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快完成知识的转化。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强调课堂安静、绝对依从教师,教师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生理疾病敏感,而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反应迟钝。传统的教学秩序观,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创造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应该进行改进。教师应该树立现代的教学秩序观[3],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自由发问、讨论或者切切私语。也就是当学生学有所得或者疑惑不解的时候,允许他们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高职学校的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于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困难,难免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采取多鼓励、多启发的方法,鼓励他们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大胆发表意见,允许出错。鼓励他们对教师发问或同学之间设问,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在上复习、答疑课时,更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而不能简单地给出问题的答案,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心中有学生,勤于钻研教材,认真备课,遵循教学规律,多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参考资料]:
[1]燕国材.心理与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6-44 [2](美)E·阿伦森著.社会心理学入门[M].郑日昌,张珠江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3]孟兆森.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6 Choosing Best Teaching Method on Classroom, Improving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hemistryTeaching Quality
Abstract:The student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have universal relatively poor knowledg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eachers how to chang teaching train of thought and choose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mprove attention information
psychology health
第三篇:探寻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探寻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集中注意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更多地强调学生用语文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语文问题,主动地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语文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利润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问题情景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应有利于学生面对适当难度,经受锻炼,尝试成功,借此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学习效率
文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程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探寻科学方法,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语文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同学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高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运算,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功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函数、立几、解几等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旋转体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四、鼓励大胆质疑和猜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在学习小学会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使他们在学习中“再创造”为此应以学生的语文现实为基础,让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努力的证明,这样的教学,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去,因为只有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他们才有所思,有所为。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与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发现语文活动,从而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联系,因为猜想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语文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听同事说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非常值得一看,于是在寒假闲暇时间,我阅读了此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也自觉把书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与日常教学经验相对照后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它给予了我们行动指南,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帮助我们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更促使我们反思然后改进。
本书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告诉我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有效教师。1.课堂的有效管理
首先,建立课堂的规则。开学的第一堂课,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会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集,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画的“趣”和“美”。随后我会下发学习通知书,明确美术学习的工具,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遵守纪律、带齐工具、勤动手脑。
其次,师生合作。我会带领学生整理美术学习材料袋。整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铅画纸、手工纸、彩色卡纸、宣纸、复写纸、刮蜡纸、皮纸等多种绘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最后,情感交流。我会带领学生阅读美术书、参观美术教室,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将学习画画、泥塑、纸工等美术本领,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美好的学习愿景。
有效的课堂管理,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维护和管理,例如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方法的运用等。2.明确目标,清晰授课
要想成为有效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方针、目的,分析单元主题目标,合理设计课时计划。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例如阅读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论书籍,研究每一册教材,合理制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我经常购买一些书籍自学,例如钱初熹著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程明太著的《新编美术教学论》等,曾令格主编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了解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学习有效的美术活动设计。
课时计划是一个系统过程,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备课时,首先要系统把握单元目标(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其次要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使课时内容、三维目标等,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完成上述两项后,清晰授课便是落实的环节。清晰授课需要教师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使要点易于理解,难点得以有效分解,使学生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概念、方法等。这一切需要教师不断修炼,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涉及情感、态度、组织、经验等方面。3.有效的策略,多样化的教学
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是构成课时计划的骨干,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则是骨干上的血肉。因此要想成为有效教师,必须学习多种教学策略,例如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提问的策略、认知学习策略等。学习为了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策略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合,合理恰当的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例如师生交互、小组合作、各种游戏、比赛、实验、研究等。4.巩固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愉悦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信任和信心,计划和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因为当教师向学生靠得越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也就有越多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目光交流、声音的变化、身体的移动等。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还应改注重鼓励和评价。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帮助学生整理作品集、展示学生作品等也是鼓励、表扬的有效方法。美术学科也应该有测试,包括美术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测试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小组竞答、书面测试、主题绘画等。
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因此关键点便落在了“有效”两字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努力研究课堂行为和方法、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第五篇: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度还存在欠缺,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区别,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时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做的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力争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如看书,独立围绕思考题看,寻求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都有待于我们的自主运用。
4、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