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立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动手又动脑、低耗费、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要我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会学,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个体全面的发展。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鉴于此,我校确立了《对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
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不尽人意。“有效教学”乍看是极其普通而久远的命题。但是,在分数至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一命题却变得很复杂,充满了疑虑。任何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是好的,是有效的,是高效能的。然而,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怎样实现有效教学?今天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更具有现实性、紧迫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现状
很多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课堂教学的春天。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却发现我们是在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当今的课堂教学似乎还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还十分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必要的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牵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并不多。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
(二)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谈不上生成智慧了。更谈不上通过课堂教学,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四、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与探索,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三)通过搜集资料和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转变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加强领导,保证我校创建有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特成立创建有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各学科创建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组长:郝国栋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及总体安排 组员:郭学玲、齐建敏、杨克珩
六、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的思路是重建课堂,我校指定了课改实施方案,分别从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一)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把握有效教学的含义。比如:(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
(二)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研究。
(三)学生学习思维、心理、情感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实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四)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导学”来促进学生有效的“互学”。内容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七、研究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课堂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法。它由听课和记录,整理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三部分构成。这种听课方法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堂环境、课堂教学条件和课堂气氛等的观察,通过重视记录教师的导入和过渡语、教师的提问,教师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情况的反馈,学生的提问,学生独特的见解,学生的典型错误,学生听课表现,小组活动,各项活动所用时间等方面,分析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法及效果。
(二)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三)个案研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明显的差异性个案,做针对性研究。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五)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六)行动研究法:制定教学方法策略并实施操作,建立行动计划,行动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及时修正。
八、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13、3)
1、成立课题,学习、收集相关资料,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完成课题方案设计; 完成开题论证。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4——2014、6)第一阶段阶段目标:(2013、4——2013、6)
1、初步实施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实验课等课型实施研究;
2、课堂有效教学的早期准备。第二阶段阶段目标:(2013、9——2013、12)
1、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课型实施研究基本成型;
2、整理有效教学优质习题、有效教学经验小论文; 第三阶段阶段目标:(2013、3——2013、4)
1、整理完成新课讲授方面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小结。
2、整理完成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小结。
3、整理完成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小结。第四阶段:深化研究(2013、5——2013、6)
九、预期成果
1、素材资料库:本课题研究的各种调查方案和数据。
2、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
3、形成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第二篇: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范文)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育 才 学 校 崔 保 录 2010年5月26日
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新物质的合成等。它同农业发展、工业生产、能源开发、材料合成、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创造财富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时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
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四单元课题
二、元素: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是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
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三、学生讲课,家长反馈情况
在中考前的复习阶段,我将初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实验探究五大部分。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总是记不牢固,或是记住了不会用。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采取了一种新鲜的办法。我要求老师讲完课后,学生复习、写教案。回家后给自己的家长讲课(把当天的课讲给父母听),直到学生家长听明白为止。再由家长打电话将听课的感受和听课的效果汇报给老师。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家长的听课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家长的配合意识。就这样,家长为自己孩子的成长而高兴,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喜悦。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将需要记忆的知识记牢固了。同时应用知识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复习效果和效率都大幅度提升。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确保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不能忽
觉性,才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三篇:浅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黄巧沉
【摘要】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板、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关键词】教学方法 职中生 质量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较少,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靠“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负担重,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把学生从死板、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改进教学方法要有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教育思想正确,二是业务能力充实,三是对学生要有深入了解。
1.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正确,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任务。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出有社会 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健康身体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毕业生。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力争“上好每一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升入高等学校或参加工作,都能有继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有专业技术特长。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明确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才会主动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
2.充实的业务能力
一方面在本专业知识上要学得深入,另一方面知识要广,要博览群书,同时还要学习教 育学、心理学。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掌握教材重点,抓住关键,才能深入浅出,课堂上才能灵活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3.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除通过平时作业、座谈了解学生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注意了解学生。要研究不同 年龄学生的特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上述三个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具体地说,改进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只是启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发 学生热爱本专业知识。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活跃思想,主动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思考、分析、综合、推理、讨论等,激发学生为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方法,提高其思考能力,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
(2)讲课“少而精”
教师要做到讲课少而精,首先应博览群书,掌握丰富充实的知识。防止对较简单的问题 大做文章,既要考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要考虑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的全面配合。
所谓“少”,一是指讲课内容要少而精,二是指讲课的时间,课堂45分钟不能都由教师讲解占用,从上课到下课一直“满堂灌”。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在开始上课到接近下课时都不太集中,真正集中的只有中间的一段时间。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把主要内容讲完。教师做到讲课少而精,就可以使学生有时间多练,让他们有阅读地练,有做题地练,有实验地练,由浅入深地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地练。这样有利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科与科不同,章节也不同,讲练又不相同,不能作统一规定。在一节课中,无论讲练怎么配合,必须是教师的“讲”起主导作用。教师教授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才能做到教师讲的正是学生所需要的,避免无效劳动。
对于教学改革的认识也要防止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为自己教法尽善尽美,考虑不出问题来,认为没有可改的。这样就容易固步自封,不能前进了。教法的改进是无止境的,是无尽无休的,一定要精益求精,不断地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认为自己原来的教法一无可取,应完全推翻。这也妨碍前进。应该是把自己的经验整理一下,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对教学改革工作要看得远,我们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个方面的人才,在改进教法同时,有不断提高认识,多参加生产实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外,改进教法,减轻学生的负担,绝不是放松学生的学习。正因为学生的负担减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更需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打好自学各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基本技能。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才能谈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从总结自己的经验出发,要根据教学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加以改进,不能照搬别人的,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师生的共同活动,启发学生用旧知识去接受新概念,让他们不单“学会”,而且“会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作者:张彬
第四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江山市横渡小学 俞金华
最近,学习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两份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笔者思索万千,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目前,中国的教育正处于改革的阶段,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时期!与此同时,旧式的教育方法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这此阶段我们必须讨论一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要点!然而,我觉得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重点。
我们需要了解 课堂,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性情的主要场所。它的主体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的形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此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在一个屋子里聚集着年龄悬殊,程度不一的学生,教师对每个学生个别施教,教学内容和进度各不相同,教学时间没有统一安排,教学效果一般都很低。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和中国封建时代私塾的教学就属于这种组织形式。
在我们了解课堂的同时,我们需要去应对课堂中的一些问题,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首先,要上好一堂课,务必做好一系列课堂准备,课前优化备课,则能使上课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在课前优化,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手中的各教学器材充分地利用!比如现在我们每个教室几乎都引进了多媒体,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好这方面!利用好多媒体,对每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多媒体有利也有弊!对于低年级段的教师来说,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来让学生更加了解学习!而高年级段,多媒体这则应尽少利用!据调查,在高年级段使用多媒体,容易使学生雾里看花!因为许多教师使用了多媒体之后,在课堂里,只要点动鼠标,这种的做法无疑是让学生更加难以消化!课堂是需要绘声绘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高度集中!但是多媒体利用不好,则更加容易让学生失神,那么就适得其反了!在课前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选好主要教学目标,课中的主要活动设计,学生习得能力的教学环节的搭配以及时间分配,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前设计很重要!在课前计划中,就要好好的考虑到咋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能力形成,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一堂课,没有几个精彩的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对语文来说,课中活动,有多媒体图片音乐欣赏、有趣味朗读、有知识竞答、有精彩演讲辩论、有趣味问题探究、有情景模拟、有课外知识链接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教师在设计课中活动时,应该立足于教材特点(是便于进行思维训练还是进行知识积累还是进行情感熏陶)立足于知识消化来设计合适的课中活动。课中活动是一个兴奋点,激发了这个兴奋点,学生便“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既能活跃情感,又能激发思考、习得能力。这是备课阶段应该适当考虑到的!
本人觉得,融洽师生关系,也是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师生关系的处理,可以调整好课堂学习气氛。这种气氛,可以使我们有效地调动学生配合我们课中的活动,所以我们很需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使课堂的气氛是活而不乱,热烈而又有秩序,学生思维活跃而又不瞎胡闹,时刻围绕学习中心内容积极展开思考。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一定不好,而乱而无序的课堂也难脱失败的结局。调节课堂气氛手段多样,但是无法说出一些具体做法,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与每节课的实践中,体味学生的内心需要,去摸索实践,教师只要心中有调节好课堂氛围的想法就是成功的开始,具体如何做,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课型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
新授课内容处理,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了才会长久记忆,不用课后花时间去死背,而不理解的东西抛给学生,课后花再多时间也掌握不好,切忌囫囵吞枣,不论是什么学科皆是如此。经常听说某学科的绝招是老师上课不用讲,只是给学生指出重点画下来,然后就安排背诵,虽然一时对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会有些许效果,但是这根本是在僵化学生的思维,培养没有思维,只会死读书的机器。所以说这是典型的死板的应试教育的做法,令人深恶痛绝,请大家一定要避免。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内容接受上的困难,借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分析等能力是教师工作的本分,必须认真对待。其实,好的方法反而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觉得你的方法很有效,就会敬仰,因为你没有给予太多的包袱!
培养一部分优秀生,使教学质量提高,并不是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个人觉得尽量不要在课后布置作业,在课中练习就已经足够!那么我们就把这部分工作设计在课堂中,课堂练习,只是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可以一次性大面积检验,因为要考虑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问题,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分层题目,必做题全体都要做,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接受程度强的学生,这部分题也可以作为浏览选做题,不必强求统一,有难度题部分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选做就可以了,这样更能强化优秀生。另外在练习时很重要的一个提高效率的做法是,展开速度比赛,教师要根据问题情况,要求学生限时作答,不能散漫的去做,江苏省泰州泰兴市洋思中学提出的“每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我认为倒没有必要,但是在课堂练习环节像考试那样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那就是限时、脱书,凭自己掌握的情况独立作答,久而久之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独立、限时、高效完成自己的各种任务。
其实,任何一堂课从细节上推敲,都可以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师只有善于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只有及时通过学生的效果反馈,才能明了自己教学的不足。只有不断地反思调整,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探索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手段才灵活多样,教学才能称作艺术,学生掌握的效果才好,课堂效率才越来越高。所以教师重视评测,重视教学反思、重视教学案例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课堂四十分钟是短暂的,课堂四十分钟涉及的问题却是无法穷尽的,教师只有永不停息的探索,他的课堂才越来越精彩。
2010-7-15
第五篇: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工作报告会心得体会
张陇琴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 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