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1:3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本站推荐)》。

第一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本站推荐)

《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湖北省石首市横沟市镇中学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令人愉快的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当今有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我校当前课堂现实情况,提出了以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任务(1)课题研究背景

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 还没有解决好),有的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潮流化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教师在课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强求一律化和平均化的发展,统一目标,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只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共性一面,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这一面,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严重。通过教学检查、校本教研等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课堂的观察和调研,我们发现:

1.教师重视优生,轻视合率生,放弃后进生,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2.教师常常因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一下课就随着批改作业翻过去了,没有认真进行反思,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二。

3.教学方法呆板,重教轻学,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三。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永远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厌倦,使学生麻木。

4.教师教学艺术缺失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四。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5.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五。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倾听的习惯不够,往往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或者学生汇报时,其它学生没有意识去听,去思考,去交流,这样造成师生,生生交流的渠道不畅通,那么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不会高的。

6.学生课堂纪律涣散,教师抓不住学生,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六。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倾听、发言、思考、练习不能构成和谐共进氛围,达不到预期目标。

7.学生知识积累达不到课标规定的量,知识运用能力缺乏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七。

(2)课题研究的任务

1.“立足课堂,强化研究”,着眼点落在课堂教学上,以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实践有力支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追求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拓展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实证践性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指导思想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指导下,以教材教法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为途径,以推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切实提高高效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师生和谐共长的目标。

2.课题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反思学习理论 单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教师反思学习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诚如考尔德希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的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校本教研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校本教研过程中的各种有意识干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通过构建反思线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养教师发展性的反思能力。

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之课例研究要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同论为方法论,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校教育过程中各要素及其组合最优化为基本特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突破目前课堂现状的局限性,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2.优化课课堂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科研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教材研究;2.教法研究;3.课堂研究; 4.模式研究;5.学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观察研究、课例研究、叙事研究等),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1)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收集课题管理实施意见。

2.课程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1)课题开题,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2)并初步归纳低效教学现象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总结、提炼一些理论依据。(3)构建优化的研究教学模式,探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3.深入研究与经验推广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1)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对课题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3)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4)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5)召开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会议。

(6)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4.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3)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七、课题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叙事、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和教学课例集等。

八、课题研究组织实施与管理办法 1.组织能力保证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学校设立该课题领导组织,指导组织及工作组织等三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人员、任务、时间三落实,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学校行政、有关处室人员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起组成的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指导组:邀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专家及学术造诣深,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过硬的教研能力的专家、教研员指导课题研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咨询,跟踪指导,掌握实验的研究方向,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及总结会等。

工作组:由教科室牵头,各教研组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全员参与,集体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课题研究报告等。2.管理措施:不断健全学校课题管理的职能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成立课题组,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语、数、英、文综、理综、体(音、美)六个实验组。各组结合本组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组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3.评价措施:成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小组,对每位老师的研究工作的成绩进行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按照实施方案步骤定期对学生发展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测、评价,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研究进程。

九、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拨付专项研究经费,用于考察学习、科研培训、学术交流、报刊资料和出版专辑等,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资料积累。

2、网络保障: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成为师生交流、展示的平台;使研究课题纳入学校总课题管理系统。

3、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障

本课题组的主要参加者有省、市级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有主动接受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和指导者,都能注重课题研究的规范运作,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在课题负责人的统一安排下,能保证研究时间。

十、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覃光汉

组员:廖 荣 刘件良 盛天华 潘德平

2.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组长:潘德平

副组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组 员:全体教师 3.指导组

上级课题主管部门专家、教研能力的专家、教研员

第二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的呼唤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可是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教育思想观念的陈旧,教师方法的老套,使学生变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压抑甚至泯灭了孩子应有的灵性,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好奇心,造就了一大批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书呆子,以至于学生厌学,逐渐成为学习后进生,那种教师拼命灌、学生拚命学,题海战术、苦学多练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观念及其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改的要求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场变革面前我们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作出明确的回答。

3、现实的反思

新课程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农村小学部分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遥远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实际工作中应纠正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引导教师反思并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观念更新

2、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后进的转化

三、理论与实践价值

当今社会,“发展”已成为衡量质量与效益的主要标尺,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学校由过去的一统发展变为今天的主动发展,特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优化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

研究教学质量,总离不开研究两个关系:即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教育质量的载体,学校通过它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通过课程及其各种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教育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全面的教育质量是由这两方面的充分程度来加以表征与反映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每一个学习者的发展。我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定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申了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提高教育,关键在课堂。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农村小学要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育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在更高的发展层次上体现教学质量的水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滋养理论。

和谐地处理上述的“两个关系”,和谐地促进上述的“两个发展”,正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内涵,也是我们分析教学质量,确定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的价值取向。

四、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质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活动在遵循教育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基础上,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培养学生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

质量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质”是过程,“量”是结果,过程决定结果。“质”的过程性决定了质量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现质与量的统一,才能保证质量。

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 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这里说的“有效”是“教师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教学质量模型的构成是多维的,涉及的要素是多元的。所以,构建教学质量的大厦,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多因素的。这就需要和谐地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本课题研究范围就是在农村小学正常的教学时间里,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后进转化工作,使学生的发展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与肯定。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质量观(1)质量是发展的

有三层含义:一是以教育发展为核心,为教育发展服务。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教育质量问题。三是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2)质量是多样的

教育质量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以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等。

(3)教育是适宜的

适宜性教育质量观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只要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高质量人才”。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否则,无异于传统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彻底屏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使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助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是以上四大教学因素的作用和关系更加清楚、明确和稳定。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和传统教学设计思想最大的不同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自始至终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则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有效地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实现“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

3、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思考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六、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明确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理解“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含义;

(2)、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并真正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3)、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学困难的教师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发展、进步的原则、方法,制定出转化的指导策略,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正确认识课程 正确认识教学 正确认识培养目标(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行为 转变教学手段 转变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评价(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4)、后进转化的研究

转化途径 转化方法 转化策略

七、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正确认识课程,正确认识教学,正确认识培养目标,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2)、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自觉地教学行为上来,转变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评价。

(3)、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推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4)、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做好后进的转化。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转化的原则、转化途径、转化方法和转化策略。

2、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等不尽合理,教师需要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本课题研究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推进。

目前国内的许多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很少关注到农村小学。农村小学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的局限,与城市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人否定孩子受到的是不平等的教育,农村小学缺乏优秀的课改骨干教师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不切实际。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其被动地等待被人的研究成果,不如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去,研究成果不仅为我校教学服务,也为兄弟学校提供借鉴。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发展,让教育能够均衡发展,让整个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八、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

了解国内外在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的现状、趋势,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构建本研究课题的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这种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3、教育经验总结

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使感性认识专为理性认识。

4、个案研究

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收集相关个人资料,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的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提出校正方案或提供正确的指导策略,帮助其解决问题。

九、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2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成立子课题组,并制订子课题组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7年3月~2009年7月

其中(1)2007年3月~2008年1月

初步形成各学科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形式和手段。

(2)2008年3月~2009年7月

初步形成各学科在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和策略。

3、第三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1月

总结验证试验成果,汇编本课题研究成果集,并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对课题是施设计划保障条件的论证

1、课题主持人与核心成员的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担任本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全部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全部具有大专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有6人;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1人,青年教学标兵1人,教学骨干2人。他们长期从事于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学水平高,善于总结,勤于笔耕,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发表、获奖,层次高,数量多。

2、本课题研究有坚实的基础

我校十五期间承担市级课题《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于2006年6月圆满结题,并得到市、区专家充分的肯定。学校于去年进行了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的实验工作,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效果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参与,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教研室专家的肯定与赞扬,也为本次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课题研究有充分的条件保障。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科教研组长担任组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

(2)、发挥专家组作用。积极聘请南京市教科所、区教科室、区教研室的领导、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指导研究、诊断教学以提高研究的水平。

(3)、合理安排工作量。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专长,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课时量,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参与研究工作。

(4)、增加实验投入。学校将尽全力改善研究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更新,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4、本课题研究有资金保障。

本课题研究初步预算16000元,其中课题组会议、培训学习费1500元,专家指导、咨询费3000元,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等费用2000元,教学硬件添置费2500元,研究资料、材料等费用2500元,研究成果考核奖励费4500元。

5、实施课题研究的措施(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课题组的成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主要采取以下的学学方式:一是向书本学习,课题组的成员要以自学为主,并做好一定数量的资料摘抄;二是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以及本学科的管理办法;三是重视公共资源的学习与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新课改的动态、观点、案例。

(2)、立足课堂,事事研究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题研究指由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离开课堂,我们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课题组的成员要将平时的每一节课作为自己的试验田,只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点子,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穿心,大胆探索。

(3)、及时总结,深化研究

总结时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手段的研究奠定基础,铺平道路,使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性论文

各子课题组成员针对教学中、研究中的所得所失,积极总结,感悟、反思,从研究者的角度撰写论文参加校内论文评比,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比,向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投稿。

2、研究报告

课题组核心成员要善于用教学实践来验证研究目标,对各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报告。

3、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及研究成果集

学校组织各学科课堂教学示范课,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区课堂教学展示、评比,并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篇: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课题个人总结

自从确立了《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课题以后,我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找准目标,有的放矢。

由于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教学工作常规的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以及对中小学生辅导必须具备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课堂提问技巧技能、教学观察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学习方法指导技能、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技能等。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需要,选择了“指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做法和体会”的选题为主攻方向,使研究目的明确。这是因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顺应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的需要。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课题研究人员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基础教育》、《政治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有效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等进行了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课例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上。通过学习,确立了新的课改理念,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并自觉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视为已任,努力改进和优化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1、动手实践——活动性学习

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化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化学模式,但要避免为操作而操作,以免使学生成为“操作工”。动手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在综合运用练习中

深化概念。倡导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我们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教材、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政治教学活动应努力丰富学生对政治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政治知识得以沟通的活动。因而,政治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政治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正如《课标》所提出的“自主探索”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探索,使政治学习成为探究性学习,注重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从自己的政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历、探索有关政治结论。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我们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政治思想与方法,认识政治知识与经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我们倡导互动的合作交流学习,势力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合理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培养合作的技能、指导合作的方法、优化合作的对象、精选合作的内容、重视合作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动性学习成为学生 2

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五、阶段性研究成效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六、研究反思

通过长时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下一阶段还须不断地加强。

1、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还在实验中,我也还在不断实践,不断在教育教学中总结成功与不足,不断探索。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四篇: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初步探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从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等五个方面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总结出:只有在《新课程标准》前提指导下,根据音乐教学现状,用新的思维模式,新的教学理念,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来指导和培养孩子学音乐,才能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真正为同学们所喜欢,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学质量 主动性 愉快教学 情景设置 激励机制 开拓思想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发展了音乐感受能力,丰富了情感的体验,陶冶了高尚的情操。音乐课堂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教材的使用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摆在广大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音乐课堂教育不是要把学生们培养成音乐家,不是要培养尖子生,而是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全体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为目标。如果把音乐课上成纯专业技能课,忽视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就会形成要唱歌就必须会识谱,要唱的准确就必须练习听力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把音乐课当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学生当做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的做法,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或是表面上对一部分学生有一些效果,但却因此削弱了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使他们对音乐课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应该以快乐的音乐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理解音乐。音乐课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更多的是对学生精神上的熏陶。当学生能够主动地体验、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震撼与感染,比起一味的听老师枯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约束他们,不妨抛弃那种老师教集体唱的机械模式,而是放手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己大胆的唱唱、做做。可以借助音乐特长生的力量,来带动全体的学生。先让他们为全体同学表演自己的专长,请同学们自己来当评委,再调动起来所有的学生,充分让学生们参与音乐课堂的活动,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这种好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将不再厌倦音乐课的枯燥。他们从音乐课的表演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教师在这里只是扮演了一个指挥家的角色,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彼此的创造与表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此时,如果在有目的的讲解一些和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有关联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训练,就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点主动权,抓住“动”与“静”的结合。“动”要有秩序和规律,要在气氛热烈、情绪饱满的情况下,使学生勇于发问,让他们有成就感和轻松感;“静”不是死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运用两者结合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零距离接触中打开孩子们的心灵。

二、创造自由、轻松、愉快、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因此,音乐课上,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与其交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今天的学生是一群思想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比过去的孩子更广、更深,他们在希望获得教师更多夸赞和信任的基础上,还要求对方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所以教师就再也不能用眼神去斥责学生,用动作去制止学生了。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导航者,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时,音乐教学过程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感情的大好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多用一些这样的语言:“这样好不好?”“我可以这样吗?”“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想的吗?”在向学生们征求意见的同时,认真听一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打开学生的心灵,释放思维的空间,在师生平等的、互动的基础上去鼓励学生。这种感情交流的过程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需要,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变化,使学生的优势中心及时地实现正向转移,将新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授同步进行。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营养,从而师生双方愉快又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教师用适时的表扬、用赞许的眼神、用会心的微笑、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来消除学生们对教师的恐惧,调动他们的内心情感,积极配合教师,一同创造出自由、轻松、愉快、融洽的教学氛围。

三、化抽象为具体,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教学的方法

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门纯粹听的艺术,它是流动的,是时间的,是抽象的。《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由此可见,音乐是不可言传的。我们见到的只是一些音乐符号,听到的只是一些强弱、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如何把这些听觉符号转换为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们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哲理,就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实物教学和创设情景的方法。

低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听”出来的东西很容易就忘记了,但“看”的效果就明显好得多。而且,针对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仅仅能维持十几分钟的特点,音乐课堂上就最好有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实物教学是最简便的,需要什么拿什么就可以,目的是让学生们再看过实物教具后,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自然就记得牢固、扎实。面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表达内心的感觉时,就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利用富有趣味性、教育性并对音乐教学起到辅助作用的现代化电子、音响设备以及环境的布置来创设一种物质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感知觉,使其参与体验。“情境”与“物境”相比,更多的是用“心”的参与。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直接或间接的经历着悲欢离合的人生百态,这些都让我们不断体验着快乐、痛苦、兴奋、忧郁、焦急、失落等情绪,这些情感体验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作品联系起来,用心去体会作曲家的心情,就不会在作品的理解中感到吃力。

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是一门表演的艺术,音乐课堂当然少不了学生的表演。优秀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到前面来表演,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及表扬,从而更加热爱上音乐课,盼望上音乐课,在表演中找到自信和满足,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但是其他大部分学生或是性格有些内向,或是害怕出错而引来同学们的嘲笑,放弃了表演的机会,没有突破就没有进步,导致恶性循环,因为惧怕表演而对音乐课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不但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利的。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铃木镇一认为,教孩子学音乐时应向父母教孩子学说话一样,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得再差,父母也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的赞赏它、鼓励她。音乐教师也不要怕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上千次失败,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的站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赏识,学生也会获得成功的快乐,并提高学习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来时,万事俱成。”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连接师生双方的桥梁,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来自教师的微笑、耐心和鼓励。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关系着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在孩子们感到害羞、不自信、无助时,我们宽容的微笑、鼓励的眼神,都应该毫不吝啬的送给他们。面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甚至避免批评,努力发掘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在孩子们感到害羞或没有自信时,教师应该用鼓励的词语鼓励他们勇于突破自己,相信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受到集体排斥时,教师应以长者的身份对其进行鼓励,并表示非常乐于和他们合作,给他们以优越感,告诉他们点滴的进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当学生们从音乐课堂中获得自尊心、自信心的满足时,就会兴趣盎然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高效的。

五、突破常规,开拓思想,丰富内容,提高质量

实事求是是传统美德,解放思想是新时代的召唤。作为音乐教师,解放思想,不但要做到从旧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中走出来,还要有创新思想、创新意识,突破教材、教参,突破教学方式,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组,从而适应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育的课程和教法是陈旧落后的,信息技术含量是很低的,并且着重于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大多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照本宣科,教学方式上大都是“灌输式”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只有不断的突破常规、开拓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新能力、新方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那么,在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也是可以的。现在,基本所有的同学都对流行音乐特别感兴趣。正在热播的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主题曲《希望》,几乎每一位同学都会唱,也喜欢唱。用它来引入《桔梗谣》的学习,从中引出朝韩民谣的特点,或者作为竖笛教学的演奏曲目,是备受学生们喜欢的。因为学生所喜欢的音乐,是以符合自己的感情要求为目的的,而流行音乐正能满足学生的个人情感需要。再加上流行歌曲的内容通俗易懂,旋律清新,节奏明快,歌词内容贴近生活,社会传播媒介和社会音乐对学生们的影响较大,流行音乐才会很受欢迎。在很多流行歌曲中,不乏倡导人间爱心,提倡环境保护,表现爱国主义的内容。这些歌曲曲调优美动听,内容健康向上,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恰恰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唱好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为学生弹奏一首优美的通俗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利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还可以使他们在学校紧张、单调的学习之后,感受快乐、陶冶情操。教师不能制作教材和教参的“留声机”,要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爱好,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形成可行性的课堂教学思路,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和发展个性的原则,开拓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完成教学任务,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前提指导下,根据音乐教学现状,用新的思维模式,新的教学理念,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来指导和培养孩子学音乐,才能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真正为同学们所喜欢,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参赛学科:小学音乐

论文题目: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参赛老师:陆 顺

工作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实验学校

电话号码:***

第五篇: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教学质量doc

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2007教科研工作暨论文年会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995年,我校率先提出 “教研兴学、科研兴校”的科研方针,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2000年6月,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教研兴学”战略的安排意见》,对“十五”教科研工作做出了整体规划,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04年,出版了《我们的教研之路》一书,总结了十年来的教科研成果。2007年,新课程改革在北京市全面展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握这一契机,使我校走在改革的前列,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全体干部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总结报告分为四部分:2007课题研究推进情况总结;教科研展示月活动总结;论文年会评审工作总结;2008年教科研工作重点。

一、课题研究推进情况总结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有效开展研究活动。

我校现有国家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6项,其中包括我们2007年11月份申请下来的“提高校本教研管理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校本教研专项课题;区级课题7项。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这些课题细分为德育、教学、管理、服务四大类,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课题研究的结构框架。我校教师有较强的课题研究意识,各课题组从课题申报、开题论证、实践研究到结题报告,利用每次扎实有效的活动,努力提升我们的教科研水平。本,各课题组都在按照研究计划稳步推进。

如化学教研组围绕市级课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双主互动’模式下实施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结合所处年级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情况,以协作组为单位制定了子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关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式及不同课型的听评课活动,进行课例研究交流活动,研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最佳教学策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7年3月,张苗老师的论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获国家级二等奖;2007年11月,她的录像课获市级二等奖;吴茜、丁素霜、霍继辉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区级一等奖。

2.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07年9月份,我们组织开展了27名区级“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由骨干教师展示自己对课题研究的成果;10月份,我们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做研究课活动,共做课93节。做课的过程就是老师们互相借鉴、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术氛围、聚焦课堂的过程,更是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各年级每次月考后都要召开成绩分析会,及时肯定成绩,查找不足,研究对策。高三年级暑期开学前、期中考试后、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备考策略,很有实效性。

3.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支撑系统。

高一年级组是我校实施新课程的先行者,担负着实践探索的重任。在课改办李士宇、田小将二位主任的带领下,全组教师精诚合作,各项工作稳步实施。建立了高一全体教师和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领导参加的周六研修制度,进行集中培训,先后组织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目标导引教学”等专题培训,及时交流研讨,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除了研究教材教法,还研究试题命制,高一各协作组根据课标每个人都出一份试卷,协作组再精挑细选合成一份试卷,组内教师人人做题,把握做题用时和难度,再对试卷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实施考试,这样,对学情把握准,也提高了教师的做题能力。

本学期我校承担了市、区教研活动20次,充分发挥了房山区校本教研基地校的作用,每个学科都曾做公开课,区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给予了我们深入的指导,把我校作为新课程的实验基地,区教研员还为我们请来了英语、数学、物理教材的编者来校指导,市基教研中心的政治教研员率领全市18个区县的教研员来我校视导,我校李会荣老师的课受到市区专家的高度评价,她的课将作为寒假高一老师培训的交流课;英语学科张红丹、骆焱老师的录像课还挂到了北师大教材网,在全市展示。市区教学专家对我们的指导解决了老师们教学中的实际困惑,老师们收获很大,我们期待着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学校的一大亮色。

二、教科研月活动总结

作为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于2007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开展了第三届教科研展示月活动,重点展示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

1.11月27日召开了体现学术味的高考质量分析会。我校的语文组连续三年获得同类校及格率、平均分第一名,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语文教研组长王会英老师做了《加强学科建设,探索教学方法》的经验介绍,概括了语文组“高、精、巧、严、实、恒”的学科特色,介绍了加强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十佳班主任张桂红老师,介绍了班级建设的有效措施;没有高三送考经验,却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注重学法指导,高考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翟瑞星老师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为题谈了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使大家很受启发。通过这些研讨活动,大家深刻地体会到:相同的生源,由于教师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最后的教育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老师们更加意识到必须增加教育智慧,才能收获事业的成功。

2.召开了教研组长、协作组长研讨会。12月15日教学处组织了教研组长、协作组长研讨会。三个优秀教研组的组长交流了本组的学科特色及开展教学研究的情况,李士宇主任和韩锦平主任分别进行了《有效教研——教研活动组织与策划》和《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大家深入探讨了加强教研组活动的有效形式,探索提高校本研究实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3.营造学术氛围,展示科研成果

2007年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我校有81篇论文获区级一等奖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27 篇,市级 34篇,区级20 篇。

在房山区“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评审活动中我校历史教研组、数学教研组、人生发展设计室、德育处的课题获房山区一等奖;语文、艺术、体育教研组的课题获二等奖;物理、英语教研组的课题获三等奖。

这些成绩,是老师们深入研究,积极实践的结果,这必将激励我们勇攀新高峰,取得新进展。

三、2007论文评审工作总结

本次论文年会共收论文149篇,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的比例,经过初评小组的推荐和复评小组的严格审查,根据宁缺勿滥的原则,最终评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32篇,其余为纪念奖;根据各教研组和各处室交稿情况统计以及获得一、二等奖人数合计的获将率,历史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党政办公室获得优秀组织奖。

从总体上看,今年上交的论文,呈现以下特点 1.优点:

第一,绝大多数老师撰写的的论文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刘润芳老师的论文《好读书时读好书》,对语文组的《青春读书课——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研究》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熊克云老师的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办法,很有针对性,论述条理清晰;王肖冰老师的论文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能看出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第二,老师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更加深入。张金金老师的论文《用多媒体创设优质教学情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出,在“导入”、“提问”、“讲解”、“拓展”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优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同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达到语文教学中的全方位传授、全方位感知和全方位接纳,构成语文教学的综合立体效果,实现教学信息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吴增广老师的《浅谈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函数教学的探索和反思》专业性强,学术味浓,有一定深度,对课堂教学有指导意义。

第三,调查研究的意识强。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少老师的论文能体现出注重实际调查研究的意识。如刘桂兰和张桂英老师关于离退休老同志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从年龄状况、健康状况、人员构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如何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方面有指导意义。隗燕华、朱俊芳老师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任全甫老师关于学生及教师情况的统计分析,对我们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很有参考价值。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2.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些教师的课题意识淡薄。

我们校内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研究、解决困扰教师的共同难题,如果各自为战,那就很难形成合力,不利于本组攻坚破难,存在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是不利于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的。令人遗憾的是本次论文年会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与本组的科研课题无关,凡是和本组研究课题无关的论文,本次论文年会不入一、二等奖。

第二,有的论文字数不够,浅尝辄止,甚至有些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要介绍清楚自己的研究过程,要给别人提供些借鉴,就要把它说深说透,我们要求教师的论文不低于3000字,可有的论文还不足2000字,而且是浅尝辄止,没什么新意。虽然说我们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借鉴一些理论依据是可以的,但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有的论文东摘一段西摘一段,拼凑而成;有的甚至是原文下载,连题目都没变,还有的论文连例子都是别人的,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谈不上融会贯通。

第三,有些论文缺乏新意,缺乏实践价值。

有的论文还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层面,还在说别人早就阐述过的问题,缺乏创新性,缺乏再认识。还停留在收集、整理、认知层面,缺乏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比如有的调查报告的设题计划性就不强,统计的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有些论文不像是论文,还是工作总结性的,缺少理性指导;有的只是一节课的课堂实录;有的只是一个案例分析,有的是一节上课的体会。

四、2008年教科研工作重点

回顾2007年的教科研工作,成绩令人振奋,不足令人深思。面对时代发展对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面对我校发展的新起点,经过深入的反思和讨论,2008年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寻求教科研工作的新突破:

1.理顺教研组、课题组、协作组的关系,构建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科研体系。

课题组、学科教研组和协作组是学校内的主要研究组织。三个组织在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课题组应侧重规范化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开展实验、积累材料、理论提升的方式促进教师发展。学科教研组应侧重教学实际基础性的研究,主要采用专题学习、理论研讨、课堂观摩、效果评价等方式围绕课堂教学来研究。学科协作组应侧重教材、教法的实践研究,采用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方式来研究。

2.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第一,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建设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教研组要制定一定时段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教学处对教研组目标达成度进行考核,学校根据达成情况进行奖励,逐步形成目标导引,注重过程的教研组建设模式。

第二,采取有效的教研形式。教研组要根据本组特点和建设目标,选择教研活动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研活动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要以课例研究为重点,开展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的主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这种便捷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丰富教师的专业思想,推动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第三,从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确定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普遍感到教学时间有限,再像以前那样靠加班加点提高成绩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点,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课题管理,确保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关注教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发布、认定、开题、设计、实施、结题、档案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走“实践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之路。各级课题的研究要立足实际工作需求,处理好课题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确保课题从实际问题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感到课题不太适合本组现阶段情况的可以调整,但要报教研室备案。

4.教科研工作纳入“十一五”继续教育,努力实现研训一体。

学校将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情况的过程管理,将教师教科研工作纳入“十一五”继续教育进行管理和考核。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负责10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校本课程,教研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将各类科研、教研、培训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范畴,进行学分管理。教师参加的各种校内教研、培训活动要根据出勤情况、成果情况计算学分。我们也会将各种培训有机整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5.推进岗位研究,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在全校范围内,全体教职工要继续发扬“事事有科研,人人做研究”优良传统,从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难题出发,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开展岗位研究,积极应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随着学校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校不断添置和更新教学设备,但相当一部分使用率还很低,其潜在价值还有待深入挖掘。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自觉加强对设备管理方式的研究,更充分的发挥设备效能。

老师们,我校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无不得益于上级领导、教科研部门的鼎力支持,无不得益于我校“教研兴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科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成果与质量高度统一”的科研方针,改变传统的 “时间+汗水”的工作方式,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做智慧型教师,必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的事业收获更大的成功!

房山中学教研室 2008年1月

下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工作报告会心得体会 张陇琴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范文

    三年级英语新思路新举措 北宋村小学 王云霞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已逐步普及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有效......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青岭小学罗汝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点滴体会 蜀河初中汪义元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

    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对中职院校的培养工作给予了很多扶持,这使得中职院校重新获......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综合体,要学好、学透并不容易。由于它在中考中所占分数较少,往往被学生忽视,不愿意花更多课余......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三店街宋寨小学胡尚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它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自己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在座的各位起到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