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心组织科学应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精心组织科学应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011届初三一模质量分析交流材料
昆山市葛江中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唯有优质、稳定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的长足发展,也才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省“五个严格”规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质量即生命”的忧患意识,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重管理,抓常规,教学秩序井然。
规范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我校在办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认真执行《苏州市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办学行为规范,提升学校管理水平,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的管理工作。
1.教学管理“常态化”。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一是抓教学全程管理。加强对教学“六认真”的督查和监控,尤其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坚持“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原则,继续实行行政随堂听课制,以此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积极探索“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学生质疑—教师释疑”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即时效率。在坚持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教学课例研究活动,分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及竞赛活动,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抓教学质量调研。开展学科教学全面调研和多频次小范围的专项调研,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找出存在问题,制订措施,调整策略。通过调研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领悟课标精神,明确学科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三是抓教研组建设。强化教研组长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各教研组围绕学校教改课题抓课堂教学改革,促教学质量提高。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认真执行听课评课制度,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管理“人文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成为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突破口,以加强教师基本功为落脚点,借助“苏州名校资源网”“昆山瑞博教育平台”等多个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基本功竞赛,督促教师迈好专业成长的每一步。如鼓励语文老师在布置学生作文的同时尝试写下水作文,鼓励理科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前先把题目做一遍。日积月累,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形成了学校的试题库。
3.学生管理“层次化”。一是召开学情分析会。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教导处于本学期初就着手组织相关教师从年级、班级和学科三个层面进行学情分析,旨在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并寻求科学的方法解决,为下一步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做好先期准备工作。如:为激发初三学生备战中考的决心和斗志,召开中考100天动员大会;为稳定部分学生考前紧张急躁的情绪,要求班主任细心观察、耐心疏导、做实思想教育工作;为保证寄宿学生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要求体育组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要求食堂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伙食标准。二是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在深入细致的做好各层次学生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年级组和教研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制定明确的提优补差计划,做到有对象,有目标,有落实,有成效。通过教师的勤干、苦干、巧干,认真实施此项工作,力争稳住下层
保及格,推动中层保提高,促进上层保优秀,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长足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三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教会学生学习、加强作业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五个严格”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径。引导教师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模式,精心选编、精心批阅、精心评讲、精心辅导学生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努力教会学生科学的方法,坚决制止以增加作业量整学生、抢时间、争“地盘”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二、重研究,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考命题都是原创的,不可能在哪本资料上找到现成的题目,把学生扔进题海,让学生进行重复机械劳动的结果,除了把他们累得精疲力竭就是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既然不能对学生搞题海战术,那么对老师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重点和命题思路;认真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给2010中考以启示 ,挖掘发展及继承、特色及稳定;认真回归“教材”,它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载体,其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资料等又是命题的素材。
2.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精心选编试题。作为个体的老师走入题海,其视野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个人认识上的偏颇和不足,就一定要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借助备课组集体的智慧,精选每一道练习题,出好每一份练习卷,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3.明确阶段复习任务,做到典型试题引路,专项训练提高,注重讲练结合,加强稳定考点训练,做好题型分类练习,掌握解题规律,同时在答题步骤与答题规范上加强指导与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解题过程的严密性、解题结果的正确率。
4.重视试卷分析,发挥讲评课的指导作用。评讲前,教师首先要对
试卷进行认真分析,吃透命题意图,还要根据学生试卷中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讲评试卷时,不能仅局限于该题的内容讲解,应发散性联系相关的知识点,既讲审题又讲思路,既讲拓展又讲规范,甚至还要 讲误区。总之,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务必要引导他们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提高同类题型的解题能力及技巧。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命题思路,又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所学课程的内在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二篇: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课题个人总结
自从确立了《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课题以后,我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找准目标,有的放矢。
由于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教学工作常规的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以及对中小学生辅导必须具备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课堂提问技巧技能、教学观察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学习方法指导技能、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技能等。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需要,选择了“指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做法和体会”的选题为主攻方向,使研究目的明确。这是因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顺应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的需要。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课题研究人员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基础教育》、《政治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有效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等进行了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课例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上。通过学习,确立了新的课改理念,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并自觉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视为已任,努力改进和优化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1、动手实践——活动性学习
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化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化学模式,但要避免为操作而操作,以免使学生成为“操作工”。动手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在综合运用练习中
深化概念。倡导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我们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教材、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政治教学活动应努力丰富学生对政治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政治知识得以沟通的活动。因而,政治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政治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正如《课标》所提出的“自主探索”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探索,使政治学习成为探究性学习,注重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从自己的政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经历、探索有关政治结论。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我们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政治思想与方法,认识政治知识与经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我们倡导互动的合作交流学习,势力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合理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培养合作的技能、指导合作的方法、优化合作的对象、精选合作的内容、重视合作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动性学习成为学生 2
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五、阶段性研究成效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六、研究反思
通过长时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下一阶段还须不断地加强。
1、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还在实验中,我也还在不断实践,不断在教育教学中总结成功与不足,不断探索。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第三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青岭小学
罗汝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少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我刚教这个班级的时候,上课时好多同学还没有准备好这节课该用的书啊练习本啊之类的,等我说上课了才开始稀里哗啦的拿书,更不用说提前预习了。开始我很是生气,感到不理解,上了几年的学了怎么这样的好习惯都没有养成呢,于是我就和同学们说下次在上课之前一定把这节课该上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这样会节约时间的。下次上课一部分同学听话了,还有部分同学没按要求去做。我就表扬了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下次再上课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所以说老师是最好的引导者。
二、关注留守儿童
现在农村的好多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导致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如,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时候老师就成了最好的父母,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我们班有一个男孩,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脑子好使,就是没用在学习上,有一次奶奶来接他,由于刚下过雨,路滑不小心摔倒了,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感受到了奶奶的不容易以及对自己的爱,所以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奶奶,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就上去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自己都不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是唯一的学习者。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定期开展“我想对老师说……”主题活动,让学生说自己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这样就得到学生的信任,感觉到老师的爱。每天的课外活动时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这样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我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好朋友。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小组比赛看哪组得的小红花多““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在我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时我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连平时学习不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那时起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每个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每节课都使用,我就选择用多媒体上比较好的课找机会去上。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第四篇: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工作报告会心得体会
张陇琴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 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
第五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综合体,要学好、学透并不容易。由于它在中考中所占分数较少,往往被学生忽视,不愿意花更多课余时间学习历史与社会。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使用教学策略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思想品质。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好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此,结合自身学习和日常教学实践,粗浅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吃透教材,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点。以八年级的教材为例,主要是历史知识,知识点教授较枯燥,如何是课堂变得生动就很考验教师的功底。要想上好课的前提就必须课前做好充足准备,能够灵活的驾驭教材。备课时,必须掌握教材的整体架构,明确本堂课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之前已教授过的知识和之后的要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点在历史部分中的教学尤为重要,时间相近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到前一事件的影响,又会对后一事件的发生发挥作用。教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帮组学生架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对教材研究的越深越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学生也更能够吸收知识。
第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提问要有梯度,按照由简而难、逐层推进的原则来进行提问,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为基础。提问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来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得到满足感。当然通过有梯度的提问,也可同时兼顾优生。
总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管用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