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洪89涛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教学案例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教学案例:自然灾害
通榆八中
李洪涛
一、教材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主张“问题解 决”式的探究性学习。地理学科的高效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问题”是 探究的重要驱动力。一是老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在对问 题的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一个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散性地提出问题,这将会提高综合思 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 生实现从“学答”到“学问”,“教学相长”。“自然灾害”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收集 大量的相关材料,辅以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我想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学生自己寻找资料,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辅以学生身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真切体验。通 过学生尝试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在 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拓展对自然灾害--地震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关键: 由地震这一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自己寻找相关资料, 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和交流工具,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 的学习效果.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回放汶川地震视频片段,引入学习主题:“自然灾害” 提问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有多少? 自然灾害怎么分类?为什么会发生地 震?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大家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自 己动手去收集资料,试试多提提问题,加深“自然灾害”内容的了解.(二)、过程: 师: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我们刚学过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内容。
1、最主要是气象气候灾害:
1、旱灾;
2、三北地区冬春的风沙;
3、东部沿海地区夏秋的台风;
2、地质地貌灾害:
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5、三北地区的荒漠化;
6、地震;
7、崩塌、滑坡、泥石流。
师:如果我们以地质灾害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一种灾害为例,从地震这一主题出发,我们到底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如:看到地震,我就想起1976 年的唐山地震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2008 年 5 月 12 的汶川地震等等,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强烈的地 震? 此外,我们还可以提很多的问题。
(三)、学生尝试: 师:下面,我们就以地震为例,学生交流并展示交流地理知识:
1、明确地震有关知识:(1).地震的概念地震成因分类---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2).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和房屋结构;(3).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我国的主要地震带(4).板块学说 4(5).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措施(6).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措施
2、汶川概况
3、过渡: 师: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地震离我们很远,而实际上,只是烈度小,我们感觉不到而已。生:(让学生谈自己看过汶川地震介绍片段的感受)师:今天我们去研究它,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认识它。
4、学生范例启发: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其他班级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通过多种手段获取资料,来解决学习中的这些问题:(PowerPoint 展示:)(1)地震波(P.S)是如何传播?(2)为什么会产生地震?(3)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左右、上下)?(4)地震怎样预报?(5)地震预测为什么很难?(6)地震发生前会有哪些前兆?(7)什么是水库地震?是否有人为地震?(8)为什么地震发生前动物比人要敏感得多?人类在这方面的感官退化了?(9)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10)如果此时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11)地震发生时会有什么连锁反应?(12)3级地震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 每一级地震的能量差是30倍左右。也就是 1级和2级地震能量差30倍左右 以此类推,2级和3级地震能量差也是30倍左右 5 以上的是其班他同学的从地震这一主题出发提出的问题,我们还能提哪些问题。师(布置要求):(1)、分组讨论;(2)、每组至少提4--5 个问题.(3)、把问题记录下来,最后进行交流;(4)、时间为15 分钟。生小组讨论(此过程中老师作适当的个别指导)师:请每一组派代表将提出的问题报一下。师:请问题提的最多的小组交流,其他组作补充。生:各组交流(老师作适当的鼓励)。
师(小结):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多问题有一定的 研究价值,有不少问题想法新颖,思路开阔。每一组的每个同学从所提的问题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探究分析。课下把研究的角度确定下来,每组同学可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并记下来,加深“自然灾害 ”内容的了解。
第二篇: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人们通常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又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这么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教室上课前的备课。地理是一门综合类学科,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例如:在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借用一些关于酸雨、温室效应、全球沙漠化危害等的影像资料,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讲长江、黄河时关于干流、支流、和流域这些概念时,有的同学这三个概念弄不清,此时,教师不妨站在讲台上向两侧平伸胳膊,解释到:“从我的头到脚相当于河流的主干,我的两条胳膊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触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一个问题就这样被肢体动作和简单的几句话解决了,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士讨论互相学习,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宫宝霞
地理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1、老师。
高效与和谐是课堂教学的表征,内层动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能动”,这完全依靠于教师如何去组织教学,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短板问题不解决,课改永远走不远。此刻很多教师在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技艺的精彩与精湛,其实如果没有营养深厚的教学思想的根的输出,教学技艺的花朵就会繁华落尽凋落飘零。所以,抓实课改,让教师头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学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根本。
2、学生。
让学生自主能动。要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后,让学生逐步从内心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授渔”“展示”。“放手”就是要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力避做保姆,教学中不去大讲特讲,不去精雕细琢,不去挖地三尺。也就是关注点不要总在自我怎样去教,而在学生怎样去学上。“授渔”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去学习。这需要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实现,在学习中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感受一点点进步中的快乐。超多的自主性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应自主学习到哪些,透过几个层面的学习基本到达什么程度,遇到有深度的问题怎样办等等。如果学生能日常化地去做,坚持去做,他的自学潜力会呈几何级增长。“展示”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求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碰撞、展示。这个过程很重要,老师的提升更重要。如何说得少说在点子上,这才是看老师潜力的时候。
3、教学管理者。
要关注教育的本质,营造大环境。不跟风,不追浮名,不舍本求末,不看细枝末节。真正去事务化,工作教研化。心中有大教育、大规划,关注教学主要关注两点,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指路、伴行、搭台、评价。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8):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潜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潜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20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方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就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用心的情感体验。
此刻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务必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资料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一样的学习资料,选取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一是用心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潜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能够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
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
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
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
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个性行政区;
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能够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能够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能够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能够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简单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潜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再次,善于处理偶发事件,一要做到冷静沉着,不急不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光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所包含用心因素,善于引导,即使进行批评也不能埋没了闪光点。总之,教师用自我热切的情感去影响着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其乐融融,兴高采烈,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用心,信心是越来越强。
二、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资料,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好处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透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好处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齐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搞笑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搞笑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应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用心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仅能帮忙学生构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超多的插图,如八年级上册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应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潜力?这些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潜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第五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浅析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浅析
枝江市老周场中学 施昌新 地理专业委员会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推进“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关键词:地理高效课堂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
一“自学自测”注重导入、引导目标
“自学自测”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老师预先设计“导学案”,结合教材、插图或老师带来的挂图,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
1、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材。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或“导学案”相关问题。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精彩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图片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台湾省”时,先指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诵“乡愁”,并与音乐烘托气氛,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内心情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就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屏幕或板书黑板,把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然后学生熟读教材,可以通过看书、读图、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问题。当然,教师要备课充分,设计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有条有理。例如:在讲西亚地区,教师就西亚地区是热点地区,通过投影将历史上的多次战争资料或影片片段给学生介绍,让学生知道该地区多次战争的原因,就知道该地区为什么是热点地区;就“三洲五海”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结合西亚地区地图,在图中找出“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五海”黑海、里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并要确定它们在地图上位置,这样在考试中无
论填图还是选择都能迎刃而解。
“自学”阶段,我们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多渠道、多手段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指导学生“互学互助”做准备。
二“互学互助”小组合作、交流
“互学互助”是在学生“自学自测”的基础上,采取 “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
2、学生对“互学互助”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归纳和小结。
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这里要明确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导学导练”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检测评价
“导学导练”是在学生“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学生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1、教师要寻找有针对性的问题、难点精讲点拨。
2、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反思,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就“中国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师在设计“导练”题目要根据教学实际,有条件可以利用投影仪把区域图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简单的动画箭头在图上划分出每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例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用箭头在图上划出秦岭-淮河一线,这样更直观的把知识点表现出来,有利于他们的记忆;其他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可以通过投影来解决。不管在前面的“自学”还是“互学”中,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根据学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疑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可直接由教师集中讲授;要使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提问、讨论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明确每位学生在本组中角色的定位。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大胆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学。到那时,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 2009.4
2、《上海教育科研》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