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阅读课题阶段性总结
主题阅读课题阶段性总结 ——批注式阅读教学体会
郝艳峰
本学期学校把我班定为主题单元阅读课题实验班,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我认识到了要顺利进行主题单元阅读,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虽然一切都处于学习和摸索的阶段,但我仍感到自己和学生都获益匪浅。现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简要谈一谈自己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第一,给学生自主批注阅读的空间。
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具体要做到:
1.内容自主
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第二,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学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彻的地方。第三,思维困惑处。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第四,求异创新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要敢于对课题或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
2.形式自定
形式上可分为:第一,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第二,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如用单横线表示比较重要,用波浪线或双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加着重号表示关键词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必要时还可以变换不同的颜色。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第三,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第四,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
第二,扎实高效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课堂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课中专题批注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进行一次作补充批注。两次批注由浅入深,去伪存真。但课外阅读量较大,一般只要求批注一次。
3.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
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像作业本那样全班上交批阅比较麻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互评:第一,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第二,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互评可以取长补短,让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更趋于合理和科学化。
4.课末扩展批注
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拓宽途径选择合适的批注材料。
现代语文教材论对教材外延的界定更宽泛了,一切教和学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教材,所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可以是教科书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包括单篇文章和整本书。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掌握批注的要领,这样做可与教学同步,既照顾了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阅读需要的不断加强,批注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课文,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大阅读面。这时,就可精选一些课外读物用于批注,它们可以是学校印发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规定的名家名篇。那么如何在众多作品中选择出用于学生批注的材料呢?我认为可遵循三条标准:
1.文学性。选文要有文学性,没有文学性,就不能进入语文的视野。文学性强的作品能够以自身的文学艺术魅力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境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因此,文学性是选择批注材料的首要标准。
2.思想性。选文应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被文中的某些人物或情节所感动,能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并对产生兴趣的原因作理性的思考。通过这种思考,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会因作品思想的影响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3.可接受性。选文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批注者。文章若太深,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若过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批注就无益。因此,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和他们接受程度大致适应的文章,体现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
遵循这三条标准,选择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能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为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对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进行个性化激励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批注后应该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不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自评。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大小、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且解读文本的过程本来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过程,任何观点都可能有它成立的道理,所以在具体实施评价时,应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评价,做到两个“不”:
1.不搞一刀切。学生的程度不一样,不能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各自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算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既不骄傲自满,又不灰心丧气。对程度高、批注得好的学生,评价尽可能客观些,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使他们能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防止滋长骄傲情绪。对程度中等、写得一般的学生,应鼓励其多向批得好的同学借鉴,有了学习目标,更会有的放矢。对程度低的后进生,要求他们尽力而为,多多益善,使他们觉得自己在进步,激发他们成功的情感体验。
2.不一棒子打死。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绝对地认定孰是孰非,绝不可凭教师的权威将其一棒子打死,而应尽可能求同存异。当然,学生的批注有时会出现真正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在反馈交流中修正。若不能改,就将问题悬置,学生阅历丰富后,自然就懂了。至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误读,不一定就是“不懂”或“歪曲”,它往往蕴藏着一种新的理解、新的发现。这时老师可以讲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尽量争取学生的同,及时学生不认同,只要不是完全错误的思想和观点,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学生真的用心思考了,会阅读了,这就值得肯定。
总之,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样一句话,一个词语,每个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感受也有变化。所以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当时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只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结合阅读内容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并注重对学生的批注进行检查和评价,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这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使他们终生受益。
2014年6月15日
第二篇:语文主题学习课题阶段性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阶段性总结
松山区蒙古族小学
朱国祥
通过“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要顺利进行主题阅读,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虽然一切都处于学习和摸索的阶段,但我仍感到自己和学生都获益匪浅。现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简要谈一谈自己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第一,给学生自主批注阅读的空间。
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具体要做到:
1.内容自主
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握批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第二,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学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彻的地方。第三,思维困惑处。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第四,求异创新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要敢于对课题或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
2.形式自定
形式上可分为:第一,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第二,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第三,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
第二,扎实高效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课堂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课中专题批注
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进行一次作补充批注。两次批注由浅入深,去伪存真。但课外阅读量较大,一般只要求批注一次。
3.批注的检查、交流、互评
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像作业本那样全班上交批阅比较麻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互评:第一,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第二,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互评可以取长补短,让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更趋于合理和科学化。
第三,拓宽途径选择合适的批注材料。
现代语文教材论对教材外延的界定更宽泛了,一切教和学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教材,所以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可以是教科书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包括单篇文章和整本书。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可先从课文入手,逐步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掌握批注的要领,这样做可与教学同步,既照顾了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阅读需要的不断加强,批注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课文,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大阅读面。那么如何在众多作品中选择出用于学生批注的材料呢?我认为可遵循三条标准:
1.文学性。文学性强的作品能够以自身的文学艺术魅力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境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思想性。选文应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3.可接受性。文章若太深,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若过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批注就无益。
遵循这三条标准,选择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能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为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对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进行个性化激励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批注后应该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不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自评。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大小、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而且解读文本的过程本来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过程,任何观点都可能有它成立的道理,所以在具体实施评价时,应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进行个性化评价,做到两个“不”:
1.不搞一刀切。学生的程度不一样,不能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各自特点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算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既不骄傲自满,又不灰心丧气。对程度高、批注得好的学生,评价尽可能客观些,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使他们能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防止滋长骄傲情绪。对程度中等、写得一般的学生,应鼓励其多向批得好的同学借鉴,有了学习目标,更会有的放矢。对程度低的后进生,要求他们尽力而为,多多益善,使他们觉得自己在进步,激发他们成功的情感体验。
2.不一棒子打死。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绝对地认定孰是孰非,绝不可凭教师的权威将其一棒子打死,而应尽可能求同存异。当然,学生的批注有时会出现真正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在反馈交流中修正。若不能改,就将问题悬置,学生阅历丰富后,自然就懂了。至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误读,不一定就是“不懂”或“歪曲”,它往往蕴藏着一种新的理解、新的发现。这时老师可以讲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尽量争取学生的同,及时学生不认同,只要不是完全错误的思想和观点,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学生真的用心思考了,会阅读了,这就值得肯定。
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同样一句话,一个词语,每个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同样的文字,同样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间,感受也有变化。
“语文主题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结合阅读内容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这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使他们终生受益。
2017年6月30日
第三篇:主题班会课题
主题班会课题:男生VS女生
教师:曾红萍
本课是作为起始年级的高一年级形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表演,使同学们了解到班级规范的重要性,对自己现在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学生情况:
1、学生刚由初中升上高中,在心态上还是初中生的心态,还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中生,他们还没充分了解高中学校的班级规范。他们还未深入地思考过自己的行为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但他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思考过程。
2、同时,作为高一的学生,个体生命意识已经觉醒,已经不适合师长说什么、自己做什么的受教育方式;作为教育者,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应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教育。班会目标:
1、运用丰富多彩的学生自我组织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笑声当中领悟到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本课的核心意义在于使学生有一个平心静气地反省自身的机会,在反省和与同学们的交流中,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教学安排:1课时 活动流程
一、导入主题
播放歌曲《青春纪念册》:
(齐)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男)我是主持人:„„(女)我是主持人„„(齐)欢迎大家来到高一(*)班班会现场。
(男)相信你们,会不枉此行——因为我们班上有一群热情开朗、志存高远、勇敢正直的男生,大家说是不是?
(女)别忘了,班上还有一群活波可爱、积极上进、多才多艺的女生,大家说对不对?
(男)„„不知道你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没有:男字七画,女字三画,男与女相加,刚好为整十,纵观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极目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其实只有俩种简单的组成,即男与女,男与女相加,便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
(女)对。万物分阴阳,天地分乾坤。人类也一样,因其生理、性格、气质等差异而分为男和女。这看似简单,又很复杂。比如说,有了差别,就有了高低较量。不信,我们看看男孩女孩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二、自由辩论“男生强还是女生强”
男生选出5个组成一队,女生同样。双方各举出班中同学所擅长的优点,围绕主题辩论8分钟。最后由学生投票得出胜负。
三、集思广义
刚才大家的一番唇枪舌战非常精彩。不过看来,打了个平手。不如这样,我们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男生强还是女生强?
(大家发言:男生和女生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各有千秋,男生擅长抽象思维,女生偏向于形象思维,大家在不同的领域自然会各有建树)
对,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男生、女生的差异,就不会刻意求全,庸人自扰了。那么,同学们心目中男生÷女生是什么样的呢?
四、图文并茂
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请大家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加以你的文字说明。(学生自由发言)
(女)„„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男)恩,大家都有自己的标准,讲得也都符合实际,被欣赏的男生概括而言就是要有以下优点:
学习好,讲信用,热爱运动,乐于关心他人,诙谐幽默,不计较小枝小节的豁达等素质。
(女)那被欣赏的女生呢,脸上要有笑容,要温柔大方,活波而不疯癫,稳重而不呆板,爱干净,不做作,有性格,刚强自信,具有时代感。五反向比较
有这么些优点的男生女生,当然会让所有的人都喜欢、钦佩。但是,在生活中,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缺点被无限放大的话,还会招来非议。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个小品,看看小品中的男生,女生。
(小品《课上,课下》上课前,偷喝饮料,上课时,打磕睡,说话,扰乱课堂,哗众取宠,贴字条,下课后,吵架)
大家议论,七嘴八舌:你喜欢小品中的男生吗?为什么?
没礼貌,乱动别人的东西,不爱学习,哗众取宠(显摆,想引起别人注意,殊不知只会更加破坏自己的形象),恶作剧,小气,油腔滑调,没正义感(助纣为虐)(女)希望我们班的男生都不要是这个样子。小品还没完呢,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同样反映女生日常行为的一些坏习惯)
大家讨论:你喜欢小品中后来这个女生吗?为什么? 那么,如果你是小品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
七、集思广义怎样才能和谐相处?
互相尊重,关心爱护,文明交往,遵守纪律
八、真诚互动
要尊重别人,首先要知道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爱好。眼睛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下面,就让我们张大眼睛,看看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声的对你欣赏的同学说一句赞美的话吧!
九、班主任寄言
同学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发言只能到此结束。我们相信班上还会出现更多优秀的男生,女生!最后,有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讲话。老师总结。
十、班会尾声
主持人:祝福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携起手来,和睦相处,共创我们班美好的明天。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课题备选主题
附件
(一)虹桥一小数学主题课例研究选题征集整理稿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2、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拨?
3、基于项目的学习课例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
二、教学资源研究
1、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
2、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2、练习课的设计策略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6、小学数学“除法运算”教学课例分析与研究(乘法运算、面积、周长、体积)
7、小学数学错例分析课课例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2、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4、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5、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
6、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
7、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呈现
8、如何提问能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9、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10、如何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说明:2012年《主题课例课题研究集锦》发布在学校“教师工作管理系统——观点报告”上
第五篇:课题总结
课题工作总结
“我要学------三段一思” 教学模式是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2010年所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历史学科的特点做一下小结。
“我要学------三段一思”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个阶段、一个反思:即第一段:学什么:锁定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心中有数,前进有方向,有目标。第二段:我来学:体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第三段:学为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验收,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知道学为所用,有成就感。一思即反思,思考所得。
2012年4月我做了一节课题展示课,即九年历史专题总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因为是专题复习课,面对中考,和新授课还不同,为了体现三段一思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第一段学什么的环节,我首先用大屏幕给出了中考说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侧重点,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在第二段我来学这一环节,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对所要复习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用表格的形式给学生列出了大概的提纲,然后由学生回忆、讨论、合作完成表格总的内容,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指正。因为九年级学生面对中考,这些内容要求学生能记、会记,所以我给出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然后由一名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来完成记忆效果的检测,从而真正的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且为下一环节学为用打下了基础。在第三段学为用的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组复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学为所用。最后还设计了一道合作探究题: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你怎么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在反思环节,我意在引导学生本节课的收获不仅仅是我记住了哪些内容,还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但由于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这本该由学生思考所得的内容就由我来完成了,这是我觉得本节课有点遗憾的地方。最后,因为本学期3月份正好的我校的科技节,所以我呼吁大家在有兴趣并且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的参与。能够和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事相联系,我觉得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意义所在。
以上是我以《两次工业革命》这节课为例谈了一下我是如何践行“我要学——三段一思”这一教学模式的,此外,我还多次参加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课题学科培训会、课题综合培训会以及听评课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的促进了课题的实施。
当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在这节课“一思”的环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把握的不是很好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