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教学看“课标”

时间:2019-05-13 04:2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高考教学看“课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高考教学看“课标”》。

第一篇:新课程高考教学看“课标”

新课程高考教学必须在“课标”上做足文章

——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的高中毕业生,将按新课标的要求参加高考。新高考必然与新课标互相呼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根据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的观点,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是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体系,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三是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我们认为,和以往的历史高考相比,2007年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考,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全面考查不会变,我们历史学科的复习备考要紧扣这些基本要求;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2007年的历史高考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在备考视野、目标、任务、路径和策略上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探索。为此,我们对2007年的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有了一些新想法、新建议,希望能够给老师和同学们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一、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巩固探究学习成果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基础;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因此,高考复习必须在课标上做足文章、下足工夫。1.落实课程目标,探索历史课程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和途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确定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对知识、能力与方法,教师们的复习备考还是比较有经验的,这里不多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共写了三段话,根据专家的概括,大致包括三个层次:(1)个体方面: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2)国家观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以及由此升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人生理想;(3)国际观方面:国际视野、全球文明和开放意识。对此,我们一定要设计相关的专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能使学生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思想和观念,又可使学生在分析、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时有一个基本的方向、意识和路径。从测试的角度说,目前的训练应该定格在“知道了”(注意并记住了相关的历史事物和观点)“接受了”(对相关的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认同或否定)这两个层次就可以了。例如:这是近代某位民族英雄的两句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问:①这位民族英雄是谁?②根据你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概括列出他在领导禁烟工作方面的主要功绩。③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本题就考查了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决心、历史功绩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正确的荣辱观的“知道”“接受”情况。另外,2006年厂东高考历史题第3l题“《四库全书》与狄德罗的《百科全书》”题的三个设问,对探索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途径所做的尝试也很具启发性。2.巩固探究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探究学习”,指的是教材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 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方法和所提供的材料,独立自主地思考、探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探究学习的理念在高考命题中早有体现,如1998年全国历史高考的“巴黎和会”题,2005年全国文综卷的“民族主义”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类试题应该会有所加强,不仅材料题中会出现,其他题型也有可能出现。因此,在备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对新给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判断。下面就岳麓版新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中“综合探究课”的有关探究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作一初步整理,供大家复习备考时参考。如第12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注意英国君主立宪(议会君主制)政体具有议会至上、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国王调节稳定社会的基本特征。第18课“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应该注意梳理:维新派曲折的君主立宪之路;清政府迫于形势的预备立宪活动(《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一方面继续强化君权,另一方面也以法律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限制君权,人民的合法权利也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为有限的认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统治,共和宪政的实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二、学习历史学新观念。审视历史学科的相关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的高考也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历史复习必须从新的视角指导学生重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从新的视角审视历史学科的相关问题,更新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质量。1.以文明史观梳理历史线索,搭建历史专业知识结构

新课程摒弃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呈现历史知识的范式,以世界文明演进线索来叙述历史的发展,这样不但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而且知识系统更合理新颖。从纵向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文明(知识文明)发展的基本历程,我们可以用这种眼光来重新审视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横向来看,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应的人类文明史就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对应新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一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历史(必修二),其主线是“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二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的重要内容”的历史(必修一),其主线是“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三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及其重要内容”的历史(必修三),其主线是“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 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历史新课程有3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和6个选修模块41个专题,都采用模块加专题的方式来呈现历史内容,同时将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以此为基础搭建历史知识结构。2.树立多元和开放意识。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新课标强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如必修一要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必修二要求“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必修三要求“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等等。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要求我们在认识和了解历史现象时,要有更宽阔的视野,抛弃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如民主政体因各国历史传统、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而形态各异,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都是两国国情的产物,都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天生非常完美,也不能以资产阶级早期革命时代民主制度的不完善而否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本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与多样性和多元化相一致,必须要有开放的意识,理性地、宽容地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多方位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事物,理解和对待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不能走极端。将多元化的理念运用到历史高考中的探索与尝试在近几年也有所体现,如1999年全国高考中“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题和2005年上海高考中“明治维新评价”题。

3.贯通中外古今,把握历史学科的相关问题

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是新课程体系的另一新特点,它打破了旧课程体系的中外割裂、古今分列的局限,在同一个模块中既有中国史的内容,也有世界史的内容,既有古代的内容,也有近代和现代的内容,使我们能够从时间、空间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整体印象。如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践,便是受西方民主思想和实践影响的产物,如果把中外历史内容关联起来进行考察,问题就看得更清楚。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如果把古代、近代、现代贯通起来,就展现了一个从专制到民主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这样来观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思路就开阔多了。中外关联的试题在近几年历史高考中也有成例,如1999上海历史高考就有这样一道题:“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位同学学习时说:20世纪中,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此题围绕社会焦点设问,很有现实意义,考点涉及了历史学科的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等内容。又如2006年厂东高考历史题第3l题,即“《四库全书》与狄德罗的《百科全书》”题,将二者的成书背景、编书的目的和各自的影响作中外对比,考查学生对法国启蒙思想和历史发展差异的认识。4.重视历史问题的新论断,更新相关的学术观点

新课标强调历史课程要关注学术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新教材在论述一些 重要历史问题时,也呈现了很多新提法、新论断,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和整理,从而更新相关的历史认识。如岳麓版教材中有许多问题与表述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1)在论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时说:“自宋以来,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2)在指出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的同时,肯定其“提高了清王朝行政效率”。(3)对五四运动的意义进行了充分阐释,认为“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是一次广泛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4)关于中国抗战的作用,则明确指出:“因为中国战场的存在,使得日军未能与德军配合进攻苏联,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也使得日军未能马上武力南侵,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5)对近代民主政治有充分反映,肯定了民主政治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作了全面阐述。其中美国在1868年通过的有关叛国罪的修正案,对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有重要保障作用。(6)新教材克服了以往扬革命抑改革的成见,将改革与革命并列,充分肯定了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7)关于第一次世界爆发原因,新教材认为是对市场的争夺、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世界性大国的出现和科技成果在军事上的运用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的。新教材还增加了一战对精神领域的影响,认为一战使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进而对诞生于西欧的曾经引为自豪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忧心忡忡,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8)对罗斯福新政作了全面肯定,认为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干预经济时代”,同时“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转变”。(9)在分析二战的影响时,增加了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的内容。(10)在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指出是“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的同时,也肯定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11)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明确指出南宋时“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经济重心的所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12)对明清盛世经济实力是这样概括的:“当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其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3)在论述洋务运动时,明确指出安庆军械所制造的实用蒸汽机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14)提出中国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标志,并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5)在分析全球化成因时,认为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全球化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等。(16)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作了全方位的高度评价,在肯定他们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的同时,认为进步思想家的观念是“倡导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并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三、发挥历史学习评价的功效,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 合的评价。„„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和历史考试等各种方式;另外,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这些学习评价方式和能力要求,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操练,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高三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重新温习、反刍已学过的历史材料,巩固并提升探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关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思维和能力,我们认为聂幼犁教授提出的“四种意识”可供大家参考:一是证据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包括取得历史证据、认识历史证据、评估历史证据和凭证据阐述观点的方法和能力;二是历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即是要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进行考察和评说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是多元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包括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以及不同个体、不同社会经验、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四是发展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即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这些都是现代公民必需的意识、知识和能力。2003~2005年的上海高考试题如“民国初期学生心目的伟人的讨论”题、“上海市貌的变迁”题、“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南京条约》抄件等六幅图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和“儿童眼中的社会”题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体现了对学生“历史专业意识”的测试,值得参考。

四、讲究备考策略,努力实现备考的最优化

在复习备考时,我们认为不需要什么都另起炉灶,以往复习备考时积累下来的实践证明是实用的、高效的策略,现在仍然很有用,如“学”(学生自主地学习)、“教”(老师科学合理地教授)、“考”(老师精心设置试题让学生练习)这个“老三宝”。对微观上的问题,备考时可以用“老三宝”,如学习和掌握某个历史知识点、理清某个历史发展线索、理解某个历史概念和结论、阐释某个历史观点、解答某个历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等;对宏观上的问题,也可以用“老三宝”来落实,如把握课程学习的知识范围和目标、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和阶段特征、理解历史观点和论断、墙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颗的能力、提高历史专业语言表达水平等内容。面对新教材,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以下两个方面还是值得注意: 1.专题归类,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

新课程已采用模块加专题的方式采呈现历史内容,形成了全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岳麓版历史教材是采取“单元”和“课”的形式编排和呈现历史知识内容的。因此,我们就要变“单元”和“课”为大专题和小专题来复习,通过古今为经、中外为纬的纵横结网,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以岳麓版《历史》必修二为例,全册书的五个单元就是五个大专题,每一课就是一个小专题。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有六课内容,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古代生产体系的形成”“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区域经济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的 商业与城市”“明清时期的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六个小专题来处理教与学,而每个小专题又可再分若干个问题来仔细学习。这六个小专题,既是并列关系,从不同方面共同反映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概貌和特征,又有递进关系,反映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这一单元是古今纵向论述的。但是,有些模块和专题往往是中外纵横论述的,如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8、9三课是讲近代欧洲(经济)文明的起源——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第10、11、12、13、14五课是讲近代欧洲(经济)文明的辐射——对中国走入近代在经济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是“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一个典型,是马克思关于“殖民侵略的双重历史使命”的中国版。2.整理主干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主干知识外的新知识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大历史事件构成历史知识的主干,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整理和联结。此外,根据去年和今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有些题目与教材的主干知识基本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某个历史知识范畴的延伸或拓展,如2005年广东高考第26题“扬州经济”题和2006年的第26题“周人饮食生活”题。因此,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新材料,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城镇面貌变迁、民族融合、民俗风情、社会民生、宗教文化、神话传说、文物遗址等,材料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表格、照片,要多样化,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以利于学生学习的正迁移,举一反三。这其实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至于补充材料的难度、多少等,得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水平来定,量力而行。

(作者地址:梁哲/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524048;梁仁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528300)

第二篇:从导课看新课程理念范文

从导课看新课改理念

姜堰市白米中心小学吴银根

【案例1】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24时记时法》导课

师:孩子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准备好了。好,上课。

出示钟面(3时)(不是课件,就是普通的教具钟面)

【案例2】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中心小学夏青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导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

“我欣赏静悄悄地学习。”(夏青峰语)

什么是静悄悄的学习?怎样静悄悄地学习?

静悄悄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较少干预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虚拟的种种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纳新知,合作学习确实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但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良好习惯的养成。尤其是数学学科,抽象思维是重要训练目标,过多的干预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蒙蔽了学生的眼睛,阻碍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静悄悄的学习应该是准备好了的自主学习。“准备好了。好,上课!”(张齐华语)学生在学习前必须有所准备。既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如各种学习物品的准备,也包括精神层面上的准备,如必要的知识储备,迎接挑战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有所准备。用心研读教材,用心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用心预设教学流程等。

准备好了的静悄悄的学习应该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效的学习。两位特级教师看似简简单单的导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真正把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享受静悄悄的学习。

【案例3】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刘沿革《周长》导课

师:每周一上午我们北京各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南京也是这样吗? 生:是。

师:有一天升旗仪式过程中,小强突然晕倒了。

生:啊?

师:你们这儿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生:没有!

师:老师赶紧把小强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大碍,小强的体质比较差,只要坚持锻炼就行了。

师:爸爸为小强制定了一份锻炼计划。

出示锻炼计划:每天沿操场边线跑一圈

创设情境:三种不同的跑法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边线(周长)。

【案例4】南京市成贤街小学王学其《公顷和平方千米》导课

师:介绍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历史。(东南大学和南师附小离玄武湖很近)

出示情境图:玄武湖占地400公顷。

师:孩子们,对哪个词感到陌生?

生:公顷。

师:公顷是什么单位?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面积单位。因为用了“占地”这个词。

师:为什么用公顷做单位呢?

生:可能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玄武湖太大了。

师:公顷是大面积单位,是土地面积单位。

揭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升旗仪式是每个小朋友最熟知和最向往的场面,玄武湖是南师附小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旅游景点。两位特级教师采用这样的导课方式,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和心灵。(刘沿革老师的升旗仪式时学生晕倒的情境设计似有商榷之处,但肯定源于生活。)

有些老师抱怨生活中缺少鲜活的情境资源,有时胡编乱造,有时机械照搬,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和生活这个大舞台。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要善思考,用心思考。思考学生,思考教材,思考生活,思考自己。思考是教师睿智的体现,思考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思考是教师一生的目标。教师思考了,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深刻地思考。

【案例5】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小学刘松《乘法分配律》导课

师:我叫刘松,来自浙江。这位姑娘,你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

生:可以。(生自我介绍)

师:我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吗?

生:可以。

师:这位小伙子,你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

生:可以。(生自我介绍)

师:我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吗?

生:可以。

师:孩子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话合并成一句话?

生: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都可以成为刘松老师的朋友。

刘松老师的导课可谓是一箭双雕,既是对“乘法分配律”的有意铺垫,更是对师生关系的生动诠释,即师生是朋友,一对人格平等的朋友(成为老师的朋友前提是学生同意),一对相互学习和进步的朋友。

课堂本质上是师生双边的课堂。课堂上两个重要角色师和生,都有着无可取代的目标和任务。正如闫勤老师所说的“动车之道”:“动车之所以速度快,是因为动力源不只是车头。同样,课堂上动力源不只是老师。”

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使课堂上的动力源更多。

拉近师生距离,除了从心理上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定位。

注:本文选取的案例均为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课堂实录

第三篇: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课标)

信 息 检 索 作 业

姓名:王杰

院系:信息技术院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

1、模拟检索:

结合您现在所学的专业,选择一个跟您的专业有关的检索课题,完成以下模拟检索过程:

(1)题目名称:分析主题内容,写出所属研究课题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不少于100字);(2)列出拟采用的中外文检索词(选择中外文各3个以上检

索词,包括同义词、缩写及全称等);

(3)

(4)列出选择的检索数据库或搜索引擎; 分别对每个数据库或搜索引擎写出检索式、检索途径

(例如:主题途径、文摘途径、题名途径、关键词途径、著者途径、等等);

(5)找出不同类型相关文献(例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成果等等)3篇,并按标准参考文献格式著录。

作业要求:

独立在网络环境下完成上述检索过程,如作业中答案相同均视为无效作业。

请于2012年6月10日前将作业打印件交到图书馆保安服务台。

第四篇:学课标

学课标,通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王和中心校

李俊琴

9月12日----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2014学课标,通教材教师全员培训。认真聆听了薄老师的“依标托本,凸显语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彩讲座,仔细品读了李莉老师的教材解读,观摩了崔老师高效、扎实的精彩课堂,我耳目一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二阶段时对学生在识字写字中还没有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对阅读要求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高年级了,我要根据高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目标,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五篇:2018年高考课标3文综政治试题(模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I卷)

文综政治部分

12.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我国2013~2017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数如图5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

A.民间资本投资逐年增长 B.企业投资回报率逐年提高 C.企业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D.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就业岗位缺口逐年加大

14.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A.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15.某国2013~2017年对外贸易差额变化如图6所示。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该国平衡总体贸易收支的是 ①降低进口关税,扩大成套设备进口 ②制定配套政策,引进国外高新技术 ③完善产业体系,减少关键零部件进口 ④优化旅游环境,大力吸引海外游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6年以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赴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区,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协助总结各地经验和做法,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督性意见建议。民主党派的上述做法

①创新了外部监督的形式,提升了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

②发挥了民主党派自身优势,推进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

③贯彻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增强了民主监督的针对性

④彰显了民主党派的协商功能,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60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多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

①积极履行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②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③意在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④体现了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20~21题。

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职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2025年中国买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14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由于违规开发矿产资源、偷排污染物屡禁不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17年2月至3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察组就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根据党纪国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干部予以行政撤职和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通报强调,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抓紧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

2018年3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明确规定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务院行使的职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2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10分)(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文?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10分)(3)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6分)

下载新课程高考教学看“课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高考教学看“课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识字教学课标解读

    识字教学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辅导要点 课程标准学习基本理念: 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总目标: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

    课标4范文合集

    课标解读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刘贤英 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如何......

    说课标稿

    《细心研读,轻松驾驭》 澄城县城关一小 王晓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题目是“细心研读,轻松驾驭”---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

    课标常用字

    A:阿、啊、哎 4哀 5唉 6埃 7挨 8癌 9矮 10艾 11爱 12碍 13安 14氨 15俺 16岸 17按 熬 25澳 B 26八 把 34罢 摆 42班 板 50半 帮 58棒 保 66抱 杯 18案 19暗 23......

    说课标

    说课标 ——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应该对教师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搞好课堂教学应该深入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

    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汪 丽 红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2)重视......

    课标心得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莞城步步高小学 王淑英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

    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用心思考,受益匪浅。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学会放手,欣赏创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