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新.doc改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动起来
——正宁县高中新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正宁一中 梁海燕
10月9日--10日,在县文化教育体育局的部署安排下,我县举办了高中新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全县所有参与新课改的老师共济一堂,交流研讨高中新课改工作。10月9日,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示范课和交流课展示。我们深入课堂,观摩学习了庆阳一中、庆阳二中几位老师的示范课,之后分学科进行交流;10日在县局会议室参加了全县高中新课改交流研讨会,聆听了专家们的学术报告。通过这次交流研讨活动,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庆阳一中梁平老师的精彩报告,他重点阐述了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这个观点与我的感想不谋而合。
高中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还课堂给学生?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动起来”的意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扮演历史角色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完历史必修教材一第二单元《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我将前一单元所讲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开展了题为“究竟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好还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好?”的辩论会,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利用周二的研究性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踊跃发言,可谓争得“面红耳赤”,表现极为积极。再比如,在学习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我让学生分别担任总统、议长、大法官角色,召开记者招待会,接受媒体的采访,让他们登台作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权限,产生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角色扮演中,老师进行适时的调控,使学生深刻体会各个成员所具有的政治责任和权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给学生“动起来”的勇气。古语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出现灵火”。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心智之火,尤其是教师的鼓励会带给
更多学生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和谐的情感氛围,能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调动,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关注和培养。首先,作为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要倾注满腔热情,课堂上要充满激情,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本学科的热爱,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其次,教师要善于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展现、演绎教材内容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有时一则美丽的童话、一个动听的故事,一句幽默的话语,甚至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词,都可能增加一堂课的感情色彩,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拉近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对能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真棒!”同时竖起大拇指。即使回答错了,我也会对他们说:“我认为你是好样的,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这说明你进步了!”尤其是对于不爱说话的同学,我也经常鼓励他们说:“说错了没关系!”这样,慢慢的锻炼他们的勇气与表达能力。所以,一堂被宽松的气氛、浓浓的激情包围的课堂,很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亲和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
性,给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机会。所谓历史情境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执教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一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讲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后,我宣布将采用雅典的民主形式选举历史科代表,同学们听后都很兴奋。我请几位想要竞选的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宣布了本次选举的原则:
1、借读生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2、没有本县户口的学生不能参加竞选。这时教室开始有了牢骚声,当我宣布女同学也没有选举权的时候,教室一片哗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我不得不再三解释这是按照雅典的民主程序进行选举时,教室才算平静下来。最后由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才选出了历史科代表。选举结束后,我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借读生、女同学谈感想,这样,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学生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坚持选择性原则,采用分类指
导的方法,区别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备课时,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较难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交给学困生来回答,并及时鼓励,给他们以信心;课后设置习题时也应做到分层练习,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的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
总之,让学生动起来,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向课堂要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在课堂行动的具体体现。我相信:“让学生动起来”将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将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提高,达到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大的效益的作用。
第二篇: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范文]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具体而言,包括:
1、道德与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用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达。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此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总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显性、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对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
地理备课组 唐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行为来培养人才,学生要以科学的学习观(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来进行自我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应当是一个指挥棒,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很显然,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我们的改革有点“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平时的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改革再怎么好,老师和学生还是要面临一张卷子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成绩高的是好学生,对老师来说,班级成绩差就代表自己的教学水平差。最后我们又不得不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阿基米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我以为,一套科学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是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上升的支点。而这一点也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的同行也做了许多的探索,今天我就学生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思考一:看现实,找本质
镜头1:镜头2:镜头3:镜头4:(多媒体,略)《思考二:他山之石
以上的评价从表面看似乎没有瑕疵,可是深入思考,这些评价实质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学生评价观。新课改要求必须做好两个转变: 一要改变学生评价的理念。要改变评价理念,首先要更新学生观,要把学生作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生命对待,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其次,要更新评价观,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甄别与选拔,注重的是知识学习,评价态度要求冷静客观,评价整体划一;新课改要求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重视对学生的诊断与帮助,重视全面育人,态度上要充满人性关怀,评价要由单一向多元、个性化过渡。
甘肃省天水市廿十里铺中学除过考试评价之外,还从以下方面来评价:作业——作业已经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外,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开始进入学生的学习中;成长记录袋——在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创造了诸如学习活动记录卡片(分门别类记录)、每日反思语录(每晚睡觉前写)、心得体会薄(有感而发)、单元小结册、成长白描记等多种记录观测学生成长变化的方法,成为当前中小学学生评价的一大亮点。在学生的评价中,教师开始改变教学语言,更多地运用激励、尊重、赏识的教学工作语言,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写评语时,教师开始运用描述性、激励性的语言,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变定性结论为温情寄语式的叙述评语,倾注了人文关怀,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二是要改革以考试为主的学生评价。新课改倡导开放型考试,不片面追求客观、准确性,强调考试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采用考试的方式上要探索时间(不是120分钟,可以是几天)、内容(如:考试的内容的可选择性和答案不确定,不是唯一答案)、情境(如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合作完成)、命题权(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命题)等方面的开放性,要正确认识与处理考试的结果(如事后百分制度、自我纠正分数)。三是要重视和形成个性化学生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甘肃省的一些学校,在学生的评价方法上,开始打破传统纸笔测试、分数评定、重在排名的单一做法,加人口试、面试和实践创新能力等考查项目,并探索出了采用“成绩+评语+等级”的成绩评定模式(这三者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如甘肃省天水市廿十里铺中学,考试形式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可以有:选考、免考、多次重考(成绩不理想者);开卷考试有:演讲、朗诵、表演、制作、创造、背诵、研究性学习等。考试试题可以由教师命题,也可以由学生命题(经教师组合)的多样性考题;可以由学生抽签随机考试(用于开卷),有必答题、有选做题、也有一次考试的多套试题,由学生选做一套;考试时间有固定时间(期中、期末),也有随机时间(早读、自习、上课期间等,主要用于多项测试)。三.可否攻玉
(一)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论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对学生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而忽视个体差异。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改革考试制度
我们应把考试形式的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突破口。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分数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师教学得失,从而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考试以后,不排教师名次,不排学生名次,只要求教师做好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并认真讲评试卷,为学生补上缺漏的知识。
在考试命题上,注意测试的评价目标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层次相一致,力求体现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的内容上要作到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编排合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难易不同的试卷,让每个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体现评价的促进功能。我们还可将考试分为书面闭卷和综合实践题课外开卷两部分。课外开卷突出四个原则:即学生主体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科学探究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在内容上,充分考虑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在阅卷评分时,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评分时统一从宽把握。
2、开展等级评定
在评定学生时,可以把德智体美劳整合成具体的评价项目,每项分别给予优、良、中三个等级。例如,可以分为5项,第一项为思想道德素质;第二项为科学文化素质;第三项为心理素质;第四项为身体素质;第五项为劳动素质。每项素质包括5至6个子项目。评定操作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日常学习、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各项表现来评定学生。通过每周的考核结果汇总,让学生对自己一周的表现有所记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则起到激励作用,对于该周表现差的学生也是一种警戒,以促使他下周努力。评定的步骤分别为自评、集体评(利用周会课)、任课教师评(利用平时的上课记录)、班主任评、家长评五个方面相结合。每周评出优、良、中三个等级,每月一大总,向家长通报情况,学期末的“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优秀团员”也据此选拔。等级评定方法,要克服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使学生可以在若干方面争得优秀、良好。既发展个性特点,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批评、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便于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和关心他人,团结互相的好风气。
3、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因为组织参赛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如校园歌手大奖赛、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运动会、书法绘画等比赛,都是培养特长生的好机会。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设立一定数目的“奖章”,如体育活动,我们就设“体育章”,文艺活动就设“艺术章”;学习竞赛活动就设“学习章”,生活自理活动就设“自理章”。活动结束后评比、总结、奖励。评出“单项积极分子”。再如保洁、劳动、值日、体育、图书管理,经典诵读等多项活动的积极学生,都作为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奖励,扩大奖励面。
另外,对于个人特长的认定,我们应该把结果认定,同平时形成性的认定相结合。而且更加重视日常的、多项、多次的活动组织及表彰奖励,因为培养学生提高素质是在平时细致的教育过程而不在最终。
(二)针对不同的学科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学生学科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是新课改的最直接的实践者。各学科应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建立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学科评价体系。各学科评价方案中都应该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操作细则、学科成长记录、学生过程性评价初评表和过程性评价总评表。应该坚持综合评价和学科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学科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综合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尝试建立了“学生发展性个人成长小档案”
“成长小档案”能比较充分地展示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反映学习的努力、进步和成就,使每位学生获得自信。①评价的主体多元互动性:成长记录袋中有一些内容是学生自评、互评自己满意的作品;还有教师日常评价、家长平日和假期评价等内容,让学生在与伙伴交流、与家长、教师对话中不断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②评价内容多样化:一张试卷、一份与课文有关的联想材料、一份调研报告„„成长记录袋中评价内容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优势和不足,对孩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成长状况都进行了记载,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③评价过程的开放性:成长记录袋所记载的材料不仅仅是学生在校内学到的,而且还延伸到社会、家庭中。为使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其个性正常的发挥,提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评价自己。
2、尝试期末考试免考制
平时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免试学生只需要经过如下程序:①个人和家长提出免试申请②班级民主推荐③平时作业综合评定为A。这是给学生的荣誉,激励了学生在平时努力学习,也实行了过程性评价。
3、尝试“学科发展性评价”:
①评价内容上从听、说、读、写和学习行为五个方面采用等级评价方式来认定,除了知识点要掌握外,还关注学生听、说、读、写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情感的养成,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口试,对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参与合作均进行评价。②评价方法上注意测试性评价(测验、听写)与非测试性评价(观察、提问、抢答、小组讨论)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改进学习计划。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考试结果不满意,教师应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了原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并给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种“延后式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结束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但是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是泥土我们要把它烧成砖瓦,是矿石我们把它百炼成钢,是金子我们让他闪闪发光,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会人才辈出、百花满园。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具体而言,包括:
1、道德与品质。
2、学习能力。
3、交流与合作。
4、个性与情感。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达。
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纪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此外,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收集和分析放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总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显性、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第三篇: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授田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四月十九日,我们迎着春风,闻着一路花香来到了授田英才学园。在这里,我们听了李莉老师、张洪艳老师、高静老师的课。三位老师的课讲得都非常的精彩,我也受益很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节课是张洪艳老师讲得《桥》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李莉老师讲得是《桥》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一篇课文的讲解是由两位老师共同完成的。《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这两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很到位。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对本篇课文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表达方法一一作了指导。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使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对文本的解析能力很强。其二,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授田老师采用的是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一样的,有导入激趣、前置自学、交流互学、点拨指导、内省反思五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之间都紧紧相扣。这两节课听起来,教学目标特别清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整堂课听起来非常的有条理。其三,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到位,能够导之以学。特别是李莉老师的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能够随着教学环节的依次进行,教学情境的变化语调也随之发生改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处理课文内容时,“老汉揪出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这一揪,揪出了什么?”随着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见,教师语言也影响着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节课,我们听了高敬老师的课《四个太阳》,这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活力四射、精彩无限。这堂课所采用的模式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处理识字时,在游戏中学,在学中做游戏,激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当中,教师也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引导。这堂课我也有个疑问,在学生学习当中,孩子们用到了电脑,需要在电脑中打字,有的学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打了一两个字,教师又应该做怎样的指导呢?
以上是我学习的几点感受,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找准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改正,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有时间多给自己充充电,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李俊燕2013、4、26
第四篇: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新的体育课程规范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员要充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让学生参与学习进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学生的主体位置并不是自然具有的,它需求体育教员经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发明各种有利条件,不时唤醒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看法,让学生动起来。那么,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在教学进程中,我主要经过以下几种方法,促使学生动起来。
一、激起兴味——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实质不在于教授身手,而在于鼓舞、唤醒与鼓舞。”教员对学生的兴味不要等候,而要自动反击,擅长唤醒。一旦兴味被激起、被唤醒,学生的心就会动起来,就会自动参与教学进程,纵情运动,从而喜欢体育,爱上体育。
1.创设情境激趣。
体育教材有些内容单调有趣,这就要讨教员在教学设计中,充沛发扬发明性思想,对教学内容停止适当打破、创新,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实际活动中,创设适宜学生参与的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活动角色中去。如在队列教学时,师生共同创设“开车自驾游”情境,选出一名学生当导游,其他学生当游客,导游针对旅游进程中出现的不同路况作及时解说,游客依据解说状况,变换不同的队列队行:路途坎坷——蛇行行进;路途平整——双车道行进;进隧道——单车道行进;出隧道——分队行进。这样结合生活实践,以情境贯彻教学进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味,学生很快进入活动角色,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握 了教学内容。
2.设疑激趣。
巧妙的设疑既能将知识性、理想性、兴趣性的东西融为一体,又能启示学生思想,唤起学生的猎奇心,开启学生的探求欲,让学生凭已知探求未知。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提问重在引导,贵在善问会问,让学生带着效果学习,为把握 重点、打破难点埋下伏笔。如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回想:在电视上看到的背越式跳高姿态是怎样的?跳高进程需求怎样的体力分配?然后继续设疑:如何取得与提高这些力气?什么样的跳高角度比拟适宜?如何取得比拟理想的角度?最后我将跳高技术举措停止示范。学生的兴味立刻被激起出来,自动积极参与教学进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义务。教员要留意设疑要把握 好“度”,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疑如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让学生以为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如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让学生觉得太复杂,不能激起他们的兴味。理想的设疑如同 悬挂高度适宜的桃子,既不万无一失,但跳一跳又摘失掉。因此,巧妙地设疑不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而且能诱导学生生疑,启示学生解疑,到达知疑的目的。
二、培育实际才干——让学生的“身”动起来
1.自编游戏。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适当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育学生的实际才干,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技艺。如俯卧撑教学比拟单调,学生兴味不高,在教学进程中,我引导学生创编一个游戏,激起大家的参与热情。我过度放手,让同窗们自在发扬创想,最后分歧决议创编“太空车”游戏。全班同
窗自在结合,分红十组,每组四人,呈正方形图案俯卧,并依次将自己的双脚搭在下一人的后背上,组成一个四人双手撑地,不用脚着地,身体悬浮着的“太空车”,四人喊着口号共同做俯卧撑,同一时间里做得多者成功。全班同窗积极举动,共同参与,气氛异常热烈。同窗们做着自编的游戏,兴味十足,举措规范有力,充溢着动感,弥漫着青春的生机。学生身体动起来的同时,自主协作肉体、实际才干也失掉进一步提高。
2.自制器材。
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存在着运动器材缺乏的状况。在教学进程中,我指点学生运用理想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改造或折叠,自制成复杂的体育器材,既处置了体育器材缺乏的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入手才干。如把废旧的篮球、足球、排球中填上沙子、废布等东西,缝受骗前,变成了实心球;在废旧轮胎上涂上几种颜色,用铁链衔接,固定在支架上,变成了练习身体平衡的铁索桥;把旧报纸揉成小球状,用细线将几个小球成球形缠在一同,然后在外面套一个塑料袋,再用透明胶粘牢,一个平安、适用、多功用的纸球就制形成功了。此外,还可用纸制成双截棍、纸飞机、纸炸药包等。经过制造器材,学生培育了思考 才干、选择才干、入手协作才干,身体素质也失掉了进一步提高。
三、培育观察才干——让学生的“眼”动起来
1.注重教材插图。
教材上插图很多,具有直观、笼统、生动等特点,能突出举措技术要点。教员在教学进程中,应充沛应用这些插图,切不可让这些资源闲置、旷费。学生能看懂插图、运用插图,不但能加快知识技艺的把握 ,而且能培育观察、剖析、综合才干。因此,教员要指点并教会学生看懂插图内容、举措的先后顺序、举措的路途及要求,协助学生释疑解难,完成课堂教学义务。如教学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举措时,如能适时地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剖析举措要点,学生就能更直观地了解“抬头、上体前倾、翻腕、腹部紧贴杠”的举措要领。所以,教员要经常练习学生读图、析图,培育学生对插图的直观感受才干,增强学生的笼统记忆才干。
2.注重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开展和教学革新的不时深化,各种现代化教学手腕被普遍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例如:幻灯、实物展台、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等,它可以把静态的知识变为静态的知识,使笼统的内容变得具体、笼统,使复杂的举措结构复杂、具体化。如教学蹲踞式跳远时,教员很难将那一瞬间的起跳、腾空、落地进程“定格”示范,假设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很轻易示范了。教员在制造课件时,把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举措进程,区分用动画方式停止演示,采用慢举措演示、中止、重放等手腕,将复杂的、瞬间的举措化快为慢、化动为静,全部展如今学生面前,结合解说示范,学生很轻易看清举措要点,从而使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观察才干。
四、搭建展现平台——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1.多讨论、多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讨者、探求着的固有需求。”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员要积极发明条件,把“问”的权益交给学生,把“讲”的时机留给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放开胆子、大胆提问,多讨论、多交流,让口动起来。从同伴的交流中,从师生的对话中,不时取得新知识,构成新才干,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要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必需让学生积极参与,成
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此,教员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效果、剖析效果、处置效果,并在协作交流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课堂上布置一定时间,让学生议一议:这节课我学得怎样?哪个举措做得好?好在哪里?评一评:哪个举措做得不够到位?有哪些改良措施?如在技巧组合举措教学中,教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怎样了解肩肘倒立的“一撑、二挺、三绷直”?怎样的举措组合最美?学生分组讨论后,提炼出的最优方案,各组选派代扮演示,教员适时引导,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自动探求到处置效果的方法,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2.自评、互评
新课程提出,课堂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主体位置放在第一位,应把评价的权益交给学生,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评,以及同伴之间客观、公正地互评,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取得自我展现的时机。在共同参与评价的进程中,学生相互扬长避短,能增强自决计,激起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如学习前滚翻技术举措时,教员解说示范后,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然后自评、互评各自举措的完成状况:在前滚翻进程中能否抬头?能否团身?抬头状况怎样?团身状况如何?经过有效的自评、互评,学生能及时发现效果,自觉作出相应的调理,从而使优秀学生看到自己的弱点,中等生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乏,困难生看到自己的希望。经过自评互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只能取得展现自己口才的时机,而且能取得展现自己才气的时机,自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添加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开展智力要素和非智力要素。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进程中,只需我们充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发扬学生的优势,采取灵敏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动起来,“身”随“心”动,“眼”随“身”动,“口”随“身”动,就能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完成体育课程应有的价值。
第五篇:努力让学生动起来
努力让学生动起来
——谈“尝试教学”之我见
颜 黎
学校至开学以来一直在推行“尝试教学”,刚开始我只是简单地将资料翻了一遍,以“三年级学生没有这样自学、交流、讨论的能力”将这一教学法拒之于外。直至真正地走进了张兰、何冬玲、李素文和赵丽秀老师的课堂中,我的意识才刚刚觉醒。
在参加了听课、评课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学,也开始了自己对“尝试教学”的探索。起初,第一节课的尝试,我也学着设计了自学提示,比如:
1、自学小组分段朗读课文,共同指出学员读错的字;
2、小组成员通过读课文,分别谈谈自己对文章的一些体会。其实这个内容是我这个教案中的前一部分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这节课我还准备教学会写字。但是,当我把自学提示的任务布置下去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出来了,学生因为分配段落都争论了很久,组长也不能很快地执行任务,在交流时有些学生不知从何说起等等,当然还发现了有学生在别人读书时不知道该干什么,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于是,我当堂在班上进行指导训练,最后一节课只完成了这一个学习内容,学习生字还没开始,就已经下课了。
下课之后,我再次翻开了尝试教学法的资料,把《普罗米修斯》这一课再次仔细阅读了一遍,发现我的这一目标完全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去,当然,要想达到那样的氛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我也是边摸索,边听课,边学习。经历了几堂完不成课堂任务的课的纠结,最终在上第七课《寓言两则》时开始欣喜。在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抄写,同桌互评,标出易错笔画,汇报交流,上台听写,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全班参与的目标。改变了以前老师说,同学说,其他同学听,甚至是有些同学不听的状态,在检查听写时效果好多了。在上《狐假虎威》时,我按照戴校长的方法,提大问题,让学生多谈体会、感悟,甚至让学生多质疑、提问,的确如我们设想的一样,学生一开始就说出了:狐狸狡猾,老虎凶猛但不会想办法,老虎有勇无谋等等。最后我引导学生找到了对话体会读,学生们读得很不错。在这一路摸索中,我发现,教案设计中老师说的话少了,可是老师心中的东西更多了。这要求老师对文本必须进行深入分析,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很强,对课堂中出现的瞬间问题要能及时转化成教学资源。
在这些课堂中我发现“尝试教学”最大的益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们都能在课堂中动起来,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