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的好处
“小班化”的好处
2012年9月,我校新入学高一新生在编制班级的时候,实行了“小班化”原则,每班32-35人左右,经过了近三个月的实验,全体高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小班化”的好处。现将教师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行“小班化”的原因
长期以来,班级人数达60左右的“大班管理”,问题很多。大班管理的直接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照的程度降低,而且,大班管理强调学习过程的整齐划一,容易忽视学生自身的差异与个性,对学生自身发展和提高,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及社会品德的形成是不利的。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照顾不过来的现象很多,这才有了“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思路,其实现在对这种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了质疑。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二高中的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实施“小班化”教师既弥补了大班管理的不足之处,也让更多学生充分享受到了教育管理的资源。二高中适时提出“小班化”教学,走在了阜新市教育的前沿,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二、实施“小班化”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好处
1、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频率密度加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师上课时,班级里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听课状态都会被注意到,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溜号,打瞌睡等现象,而且每个学生上课被提问到的机会很多,几乎可以达到每堂课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对于学习精力不集中的学生,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教师上课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这是大班管理基本做不到的。大班型里面,大部分的学生是配角,而且学生整体的听课状态明显不如小班化的学生。小班型的高一各班级,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因为他们得到了关注,也就是得到了尊重,他们能够主动的学习。
2、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学生。教师不仅仅可以培养学习好的同学,也能够关注学习不好的同学,注重个别差异成为现实。教师有个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条件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哪方面强,哪方面弱,及时对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交替使用,优势互补,这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又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批改作业可以不再走马观花,或者只批阅部分作业,因为学生人数减少。教师可以精细的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特别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面批和个别辅导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指导。教师可以很快的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的给与指导和督促,对比于大班型中只有考试和个别时候成绩差异才引起教师和班主任注意要高效的多。实行小班化教学后,高一各班学习状态明显有进步,各班几乎没有不学习的学生,原来初中不被关注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指导。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小班化教学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面,提问面较之大班型班级授课要大很多,因此小班教育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特长得以重视,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小组活动的增多,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上每个学生发言,动手操作机会的增多,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鼓励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时间,更优越的占用学习活动空间,如:学校社团活动的大力开展,让更多学生培养兴趣,学习了一项技能,更培养了特长。
4、班级管理细化高效,效果明显。小班化后,班主任能关注到班级每个学生。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更严更细,和学生和家长谈话沟通次数增多,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管理上了一个档次。让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信心,而且有决心。班主任可以深入到班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教育。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步。班级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班主任便于开展德育教育,养成教育。高一两个月来,各班都很快的进入状态,和实行小班化是分不开的。
5、小班化教学更利于课堂改革。我校实行新课程改革三四年的时间,也存在很多疑惑和问题,小班化教学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新课改改革要求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班化教学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小组建设,小组培训是大问题,小班化后,小组减少,培训建设教师可以及时跟上。新课改中,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大班型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教师也无暇关注,小班化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现在高一各班新课改课堂模式已经全面开展起来,而且效果明显。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逐渐进步。对于低起点的高一学生来讲,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总之,小班化后,让学生们充满了快乐和自信,面向全体,注重素质,发展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小班化中得以体现。小班化后,让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都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育管理得到强化,让每个教师也有了自豪感和责任感。相信,“小班化”会使二高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好处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好处
赵五湾中心小学——刘艳
数学教学是学校三大工具学科中的一科,相对于语文和英语教学而言,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最为抽象难学。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以前的教学形式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曾产生过不少差生。如今,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它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使我在教学中认识到,小班化教学体现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在探索与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这种优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参与意识,引导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的学习感到吃力,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我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了自己的手掌宽,一扎长和1厘米的手指宽,要求学生们记住它们的长度,把它们称为自己“身上的尺子”,随后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估测和测量活动,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宽、走廊的长等,学生的情绪高涨,用米尺量啊、测呀,非常感兴趣。学生们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习起来轻松多了。等学生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学生说:“本来我以为1厘米已经很短了,可是我认识了毫米后,知道还有比厘米更小更短的长度单位。”还有的学生说“我现在身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的尺子,估计物体的长度就更方便了。”
二、实施不同组合,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教学,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合作能力。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创设多种情境,促进学生乐学
课堂中寓教于乐,既要注意“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由于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可以对每个孩子施之以爱,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新课程也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四、采用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发挥群体效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及时的评价。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虽说我们赵五湾小学在小班化教学方面先走了一步,使我们较早尝到了它的甜头,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刚刚开始,我们将在小班化数学教科研这一光辉灿烂的领域不停地探索和研究。为自己学校也为兄弟姐妹学校探路。
第三篇:关于小班化
关于小班化教学及管理的感受
2010年我校因学生数量锐减而开始实行小班化,对于小班化,通过学习及实践,我有几点感受。
一、小班化在学校方面,是一种理念的彻底更新。实行小班化教学及管理,是学校每一个老师都应有的理念,具体由学校制定实行办法,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的小班化理念,并形成许多步调一致的做法。如班级采用分组形式,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这样,在学校形成一种小班化管理的氛围。
二、分组方式。小班化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分组合作式学习。班级学生五至七人一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每组尽量按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均衡分组,以形成势均力敌的竞争条件,分好组后,明确组内成员的职务,拟好组名及小组的口号。之后小组就在学习、卫生、遵守校规校纪等方面进行评比并定期表奖。
三、课堂学习方式。小班化的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组内合作学习,加分制的方法,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知识。
四、精心布置课前预习,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否则,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展示预习情况,自学成果。
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的墙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如名言板、班级论坛、作文展台、书法作品以及其他方面的才艺展示,如摄影、绘画、剪纸等,让学生尽可能的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信心。
实行小班化特色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关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目前大多数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生在校期间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放学后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尤其到了初三,我们便会感受到因课排得过满而带给学生的烦躁不安,甚至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细想一下学生生活,怎一个“苦”字了得。老师们也常常抱怨,某某学生学习不用心,讲过多少遍的知识也不会,甚至刚讲完的题考他都不会。学生说累,老师更因为学生的不用心而感到身心疲惫。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的因素有很多,但繁重的课业负担也是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失去学习兴趣,将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总是被别人安排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永远成为了学习的仆人,即使考上了高中,已习惯了耳提面命式学习的学生也便难以适应高中老师放手式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便开始不适应,迷茫,成绩下滑,有的学生甚至一蹶不振,曾经的好学生销声匿迹了。出现这种情况,难道不是教育的罪过吗?
我认为初中阶段应该是学生大量地汲取知识的时期,每天被课本知识困住的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信息基本中断,每天“唯有教科书”,此种情况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学生因长期不充电,易产生对课本知识厌倦的情绪,没有了源头活水,也便没有了思想,没有了创造力,在语文学科上的表现是阅读理解能力差,畏惧写作,在无奈的情况下
写出的作文也往往千人一面,缺乏立意和语言上的创新,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到的好文章凤毛麟角。学生思想浅薄,不热爱读书,即使有时间的时候,也没有了读书习惯,书被束之高阁,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他的发展肯定是极其有限的。这难道不是一件悲哀的事吗?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任凭老师家长如何苦口婆心,学生依然无动于衷,缺点依旧,不思进取。在我们抱怨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想过教育好一个学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影响外,还离不开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能力主要来源于阅读,读书是一种思考和认知的过程,学生不断用知识去丰盈、充沛自己的内心,最后,认知到了骄傲自满的缺陷,于是学会了自谦低调;认知到了道德伦理的尺度,于是学会了原则礼法;认知到了自由的局限,于是学会了对自由的把握;认知到了苦难挫折的必然,于是学会了坚韧坦然地面对;认知到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学会了诚实敬重。读书,会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平衡能力,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而一个不经常读书的学生,思想深度有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老师与家长的教育,自然与他的思想难以接轨,学生也便难以教化了。试问,学生离得开阅读吗?
仅靠老师的勤奋,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效果的体现是事倍功半的,可见,要想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我们学校目前的情况来开,学生的能力很一般,大众化的学生
多,如果靠以前那种题海战术恐怕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以我们班的情况为例,32个学生,学习习惯好的屈指可数,有的学生家长都觉得难管,尽管家长也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却管不了,他本来就有厌学情绪,如果我们还用一种枯燥的方法教他们,老师付出了很多,却难以看到我们所期望的的效果。还有的学生在期末复习阶段我问他晚上学习到几点,他说家长向来不让他超过十点睡觉;还有,我听班级的一个家长说,他们当初选择我们学校的时候,遭到周围人的反对,有人说“上那个学校干什么,十中现在也不如以前了,我们家孩子上六中,我们可不去十中。”等过了一阵子,再互相交流一下新学校,平时,我们作业写到九点,他家孩子写到十点,期末我们写到十点,他们写到十一二点,从此,再也没有听到那个人反对的声音。通过这些,我想,现在家长和学生欢迎的是,能快乐轻松的学习的学校。有的人可能会想,既快乐又轻松,谁不想啊,可那只是美好的理想罢了,在现在的考试制度下,成为现实太遥远。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人做到了。
2010年,我们那一届老师去过凤城六中和大连七十一中,通过参观,听课,感觉凤城六中十分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如走廊一条条耐人寻味的励志警句,校训,尤其凤城六中的男生女生校训,各个班级的文化墙,教室内的文化建设,以及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堂上所体现出的青春的活力和求知的快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一个老师上的一节课《春望》,课前有学生的自学展示,在预习时,要求把这首诗写成一篇短文,上课时展示的同学写得非常好,有对景物的描写,有对作者苍老的形象的描写,并且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堂也十分生动活泼,教学内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的课堂效率是很高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我首先想到的是:
1、学生在学习本课前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有为小组争得荣誉的积极性,课堂上能动起来,真正的实现小组讨论,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这也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碰上作业多,时间紧的情况,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连文章都不能读一遍,别说对文章的理解了,就连查字典认识生字,学生茫然的来学习这一课,只等老师领着分析,让他讨论,发表意见,他连课文都不熟,所以也说不出什么,为完成教学任务,做过尝试的老师只能又回到从前的方法上来,老师只能是领着分析课文,记下重点。由此,我想到,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就谈不上小班化课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2、老师从布置预习到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教学模式的熟练应用。这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布置预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是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服务的。
凤城六中班额很大,每班有五六十人。
去大连七十一中的学习也让我有很深刻的感受,即使学习时间只有一天。我总的感受是:学生在学校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学生是幸福的。
每班三十几人,校园的每个角落都透露出人文的气息。进了教学
楼,在三楼的平台上,有几十盆盆栽,看了让人赏心悦目,使得教学楼内的环境十分优美,班级的走廊墙上,有每个学生的分担区编号,教室、走廊十分干净、整洁,能够看出学校在学生劳动方面的重视,这不禁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班,有时候学习任务紧,就忽略了对学生值日生工作的强调,要求也不够严格,细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工作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再说这个学校,每个班级各有千秋,从墙上就能看出来,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真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大连七十一中,也曾经历风雨飘摇的时期,从校长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学校曾濒临消亡,他们有生源学校,但是由于学校名气不大,小学生到了初中,就转到比七十一中更好的中学,学苗质量下降,再靠以前的办法,无论怎样也拼不过生源好学校,这样下去,尽管老师们都很努力,也看不到希望,也没有什么信心,毕竟,做老师的都知道,尖子生是需要一定的潜质的,眼下手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资质很平庸的学生,所以,他们不得不改革,那就是实行小班化特色教学,全校老师齐心协力,在实行了几年小班化教学之后,教学成绩由大连市西岗区倒数变为第一名,我们去学习的那个时候,七十一中已经成了大连市家长和学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因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有活力的,是乐学的,是勇往直前的。
第四篇:小班化
“让每一个学生绽放个性光彩”
——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也反复强调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科学理念。因此,张扬学生个性,已成为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封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个性,而大容量班级又使得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雪上加霜。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贯彻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小班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在新课程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小班教学下的个性化教学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潜能。小班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在和谐的班级生活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张扬,实现每个人的和谐发展。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小学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模式。农村小学已出现“小班”,但并不等于就是“小班化教育”。就我们的调查来看,农村小学的“小班”教育还是沿袭着过去“大班”的教育教学模式,“小班”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体现,“小班”学生的素质并没有优于“大班”。因此,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引进,推广先进地区的“小班化教育”研究成果,立足农村小学的实际,构建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小班化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拟定进行“小班化教育”课题研究,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
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育”,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实施,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法国小学为23人,瑞士小学为19人。关于小班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50年间发表的论述学生成绩与班级规模关系的近300篇论文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
就目前国内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也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96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97年,北京等学校相继开展此项研究工作。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此举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杭州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2010年,小班化教育追求进入国家、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构建小班化教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
2、探索小班教育资源、环境配置,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3、构建小班化教学评价系统。
4、在提高小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五、课题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3、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确定个性班级特色。
班级特色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倾向,慎重确定本班的特色。班级个性的确定建议从体育、艺术、科学三方面着手。
2、开展个性化活动。
课题目标的实现最主要依赖于一次次的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技能性实践活动,另一种是综合性实践活动。围绕本班个性发展的目标,开展个性活动。课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所以在活动设计和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使他们的能力得以锻炼,个性得以张扬。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逐渐成为有思想,有创见,尊重真理,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人。
3、布置个性化的环境。
首先校园整体环境的布置应该体现对个性的尊重。在学校的走廊、草坪、宣传窗、墙面„„可以逐渐留下师生个性创造的痕迹。其次,班级教室的布置能充分展现本班的个性。黑板报、墙面、书柜„„都将成为展现班级和学生个性的舞台。最后,个性班专用教室的硬件建设和适当的布置将为班级个性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4、挖掘班级个性文化的内涵
班级特色的确立都必然有其可供挖掘的人文内涵,而真正对学生的心灵成长有其教育意义的并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这技能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这是教育者应该担负起的责任。这种品质的形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课题实施老师要充分挖掘本班特色项目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在特色活动的开展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逐渐形成班级学生的共识,形成班级的个性。
研究思路:
1、使小班化教育实验成为更新全体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打造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碑好,适应小班化教育和高素质、有个性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2、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
3、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
4、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小班化教育真正成为让每一个学生描绘自我发展轨迹,张扬个性,呈现特长,充满活力的大舞台。
5、通过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争取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总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通过现场会、观摩活动等方式,为下一步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借鉴。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根据实验学校及教师的实际需要,把该实验的有关经验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教学问题,深化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互连网检索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并归纳用于研究。
2、实验研究法:在实验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
3、调查访谈法:通过对参与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调查访谈获取客观详实的资料。
4、建立课题科研档案,运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分析实验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幅度。
八、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
1、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组建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
2、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3、拟定活动计划,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3年4月
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1、开展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
2、开展小班化教学交流活动。
3、学校小班化教育课题实验教师培训
4、“小班化”课堂教学现场会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各种研究成果,接受领导或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1、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材料、推广应用方案
2、课题成果展示与汇报
3、总结课题实验成果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十分重视科研情况,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学校里有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师自觉地向研究型教师靠近
本课题主持人所主持的县级课题《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在2010年12月顺利结题,同时参加了学校其它几个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课题组其他同志,大多组织、参加过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此课题都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每个人都是志愿兵。课题组成员能够科学地处理完成本职工作与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关系,在乐于研究的前提下,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的完成。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多年从事一线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科研理论基础。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管理规范。
2、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小班化教育”重在教育过程层面上更充分地体现出教育公平精神,使每一位学生提高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3、课题组建立研讨例会制度,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布置阶段性工作,进行研究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
4、加强“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管理,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第一线随堂听课,参与评课,并定期向全校教师推出小班化教育交往教学研究课,推动全校的教学改革。
5、以科学的专题研究为手段。选择专题进行攻关,从而有力推动小班化教育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
第五篇:小班化
说实话,从寒假开始备课准备进行“小班化”教学到现在,我没有很清晰的“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只是最近的紧急“训练”,突击听课,特别是教研员马老师来之后,我才开始很认真的思考“小班化”教学,似乎对“小班化”教学有了点滴的模糊的想法,不过困惑多于理解,今天写这个材料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帮助。
因为是刚接触到“小班化”改革,我想一开始失败(教学成绩和区均相差较大),应该是正常的。不管老师或者是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行动上,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面对没有经验的老师。因为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一位新教师。我知道“小班化”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提问要分层,作业要分层。可是知道理论没用,实践是关键。习惯了一堂问,习惯了集体答,这需要一个改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该是需要很多时间,需要同组老师的合作才能有成效。我们现在缺少研究的过程,其实很多东西都“浮”在表面上。一个人的能力和想法都是有限的,希望能有合作开发的机会,还有愿意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行。
还有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我个人认为坚持+方法才行。我的教学现在缺少方向,只是在表面的模仿。不过这两次的听课让我学会一点点课堂的教学方式。我在尝试中,希望有效。
面对现在的学生,我也愿意改革,我也希望自己教学轻松,孩子学习轻松,事实上“拦路虎”还不少。还有一些影响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因素存在。
首先我不赞成现在的座位,因为方便了学生报答案,对我们的听写和上课做反馈练习有反作用。其实在原来的座位上分组讨论也是成立的,我在南京听课就发现人家老师上课不分组也方便的。
其次我认为抓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很重要,课堂上学的再好,课后的复习巩固也不可缺。不过经常有学生不做作业,都是第二天补作业,而且是抄袭完成,应付任务。背诵任务也不愿意配合,行为懒惰。
再次,如果有可能的话,班级的人数再减少一些,这样有利于课后的辅导。基于我们的成绩现在是比较落后的,关键是尾巴太大,如果能分流一些,单独辅导的时间相对某个学生会变长,还有上课提问的几率更大,我想会更好些。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想法,不做交流用,也因为本人理论水平有限,只能用大白话完成写作,敬请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