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

时间:2019-05-13 04:2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之我见

盘县实验小学 丁献超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决定课程的知识、社会要求、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等这些关键因素都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必将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的获取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必须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习者有更高的素质,在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为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工作乃至社会交往的工具。其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这就必然会使信息技术与个学科融为一体,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习者必须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如上自然教材《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学生有的根本没有见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很难去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录像、剪辑、课件制作等手段,把整个日食、月食的过程制成一个完整的动画,让学生亲眼目睹一次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这时候再来对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了观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丰富而卓越的学习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量巨增,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陈旧率加大,有效期缩短。另外,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此带给人们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一切领域内深刻而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环境下,人们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得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出一批批多技能、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穿插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或较抽象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导工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市场有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这样,也就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模拟、测试、评定等。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这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从外界相互交流、探讨教学方法,获取教育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许多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信息技术作为提供资源环境的工具。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拓宽了知识面。如自然教材《太阳系》一课,在学习完成太阳系的组成后,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的资源库中,自由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行星资料。这样,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学生获取了比书本上更丰富的信息。

5、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具有一定情境的学习资源,再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如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要想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且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它不仅仅是教师用来做教学演示,而且还要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象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学科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需要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配置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充当的是工具的角色。从必要的课堂教学演示,到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从语、数学科到音、体、美教学,都可以将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网络教室中。

2、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和资源库。软件能提供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学校利用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的环境能促进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几个方面的培训:

(1)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2)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

4、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学校要要求教师参与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的研究,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进学校,加强交流,吸收外校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5、全面推进整合。学校应将信息技术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个教师的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第二篇: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研修培训心得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一些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是最佳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信息技术研修心得四: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心得体会(1277字)

这次远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远程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们有能力更好的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十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2.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信息技术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们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我想说,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受益匪浅。73岁高龄的朱玉民教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朱玉民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乡愁》和《斑羚飞渡》。《乡愁》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飞渡》使原本抽象的飞渡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以前学生如果不带笔记本,我会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一顿,然后考虑到从教学楼来机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让学生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发现没有带笔记本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够挨一顿训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我改变了做法,我指定了规则,如果你违反了规则,那么我没有必要责备你,第一自己生气不值得,第二学生也不高兴。只要让学生回去拿笔记就好了

然后对于作业的问题,我今天强调了,所有人必须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须交。

最终54名同学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还是有一些起色的。当前自己的信息教学还显得比较原始,没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作为支撑,每次的课堂显得比较散乱连贯性比较差,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就不能践踏,否则学生也没有遵守的价值,有的时候惩罚是没有意义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暴跳如雷,慨叹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呢,然后情绪大为低落,甚至没有了教学的心情,这都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严师或者说严厉,并不是说做人苛责,而是说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教学虽然需要灵活,但是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无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无从跟上你教学的脚步了,教学任务布置的越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越细化,整个课堂就进展的越顺利。在很多规定的支撑下,信息技术课会更加有条不紊的实行下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合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使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学习时,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能够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能够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水平、内化*。所以,要准确理解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仅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的创新水平达到整体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5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以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个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点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点、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点,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使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持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实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能够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协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学生年龄结构小,形象思维水平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能够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能够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来说,兴趣是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四、提升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擦一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用云信息技术会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对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识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就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星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使他们更快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他们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校学习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水平、创新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实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不过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7月28日下午听了金立志老师的演讲,我获益匪浅。因为我是一位地理老师,对于地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地图,而利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地图,学生对地图就会有感官认识,而我也可以更详细的讲解。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视屏、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它只是辅助工具,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不能过度的依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7

信息技术广泛影响着整个社会,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课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我自己本人也喜欢用课件来上课。在课件中插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播放课件的形式上课比较受到学生喜爱,而且节省许多时间。不过在制作课件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烦恼,邱老师把我们制作课件中有疑问、有烦恼的地方挑出来,一一演示给我们看,比如:如何将图片背景透明化?如何搭配色彩?如何在PPT中插入视频?我的很多困难都在这节课中得到解决。以前也听说过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却不了解,不过现在知道微课是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家的时候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难题,微课的特点是:1、知识内容小而精,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2、视频长度短,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3、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有利于自主学习。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就类似于一种导学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慕课,即大型开放在线课程。是由许许多多地数字资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了解知识。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受益匪浅。73岁高龄的朱玉民教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朱玉民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乡愁》和《斑羚飞渡》。《乡愁》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飞渡》使原本抽象的飞渡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以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个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点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点、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点,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使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持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实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能够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协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学生年龄结构小,形象思维水平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能够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能够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来说,兴趣是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四、提升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擦一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用云信息技术会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对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识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就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星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使他们更快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他们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校学习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水平、创新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实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不过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合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使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学习时,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能够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能够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水平、内化*。所以,要准确理解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仅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的创新水平达到整体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

以前学生如果不带笔记本,我会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一顿,然后考虑到从教学楼来机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让学生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发现没有带笔记本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够挨一顿训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我改变了做法,我指定了规则,如果你违反了规则,那么我没有必要责备你,第一自己生气不值得,第二学生也不高兴。只要让学生回去拿笔记就好了

然后对于作业的问题,我今天强调了,所有人必须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须交。

最终54名同学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还是有一些起色的。当前自己的信息教学还显得比较原始,没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作为支撑,每次的课堂显得比较散乱连贯性比较差,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就不能践踏,否则学生也没有遵守的价值,有的时候惩罚是没有意义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暴跳如雷,慨叹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呢,然后情绪大为低落,甚至没有了教学的心情,这都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严师或者说严厉,并不是说做人苛责,而是说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教学虽然需要灵活,但是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无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无从跟上你教学的脚步了,教学任务布置的越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越细化,整个课堂就进展的越顺利。在很多规定的支撑下,信息技术课会更加有条不紊的实行下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7月28日下午听了金立志老师的演讲,我获益匪浅。因为我是一位地理老师,对于地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地图,而利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地图,学生对地图就会有感官认识,而我也可以更详细的讲解。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视屏、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它只是辅助工具,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不能过度的依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7

信息技术广泛影响着整个社会,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课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我自己本人也喜欢用课件来上课。在课件中插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播放课件的形式上课比较受到学生喜爱,而且节省许多时间。不过在制作课件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烦恼,邱老师把我们制作课件中有疑问、有烦恼的地方挑出来,一一演示给我们看,比如:如何将图片背景透明化?如何搭配色彩?如何在PPT中插入视频?我的很多困难都在这节课中得到解决。以前也听说过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但是却不了解,不过现在知道微课是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家的时候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难题,微课的特点是:1、知识内容小而精,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2、视频长度短,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3、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有利于自主学习。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就类似于一种导学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慕课,即大型开放在线课程。是由许许多多地数字资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了解知识。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1

当我刚刚走进xx学院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参观计算机教室的时候,我还只是对先进完备的设备感到赞叹,而丝毫不了解今后的我将要学习什么,做些什么,在高中的学习中,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认为其全部只不过是在电脑上打字和背一些毫无用处的理论,到最后在会考试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

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一次次的走进那上大学前极为陌生的计算机教室,一次次的对着电脑细心剪辑图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编辑程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为枯燥的学科,其实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方式,无不令我印象深刻。

我初上这门课,只觉得很麻烦,用简单的幻灯片、Word文档做一些报告、介绍什么的,课上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时间花几个小时来完成,费时又没有技术含量。但随着课程一点点地推进,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与技术,而原本索然无味的电脑操作,也开始慢慢吸引着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业是搜索引擎报告,除去上课时间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完成。

我第一次发现,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Word文档,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功能;几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得分了,我利用网上找到的、老师所讲的技巧查找从前没有找到的资料,成功找到时的惊奇、欣喜,令我的所学有了意义。再之后的图片编辑、动画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组合作制成视频,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开始做的时候,也曾经抱怨太费事、太难,但当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现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烟消云散了。

虽然我的技术运用远不够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到位,但我对于电脑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收获了很多。

不单是在技术上,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还有不足,虽然相比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同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经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Word文档及幻灯片的常规使用,图片的编辑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设计编辑。而在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在第二学段初学习的'制作出游计划书了。过去也经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团安排,并没有自己了解过,更不知道钱具体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学习及实践让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计划方式,更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设计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学习内容,我认为它更加贴近于生活所需,更能培养我们的能力。

在这个以网络为主流的时代,上网浏览网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希望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有关网页制作的内容,比如自己制作一个网站等。信息技术课上,希望能讲到更多课本以外的补充知识,拓宽同学的眼界,对信息技术真正有一定的了解。再增加一些同学间合作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协作能力。课上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作业的讲评,多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讲解。除了学习操作技术,可以适当的对软件和配置进行普及性介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2

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网上学习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3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受益匪浅。73岁高龄的朱玉民教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朱玉民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乡愁》和《斑羚飞渡》。《乡愁》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飞渡》使原本抽象的飞渡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4

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回想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面对面教学,但我依然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程学习与学校学习有所不同,它是完全考自主自觉的一种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必须有端正的学习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在这次的学习中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很难用文字表述,感谢这次培训的老师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学习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几点体会。我相信,只要不断地继续努力和学习,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

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下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再以单一的黑板式和文本式来传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小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质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好,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好,都是教育教学范畴中的行为,可以说,教育教学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的能力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标培训材料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标培训材料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培训小结[5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培训活动小结 延安路小学电教处,根据区教育局电教中心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1月3日和5日的下午4:00——6:00,在学校综合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信息技......

    英语学科专题培训心得

    暑期疑难问题培训感想 黄家埠镇中 徐燕 我曾经在私立学校教过一年的高中,高中的英语教学以阅读课为止,对话课的比重占得很少。今年是我教初中的第二年,教八年级下册也是我第一......

    思想政治学科培训心得

    思想政治学科培训心得 2012年10-12月我参加了大兴进校组织的思想政治理学科培训工作,聆听了陈红,魏国娟、王立新、和乔自洁等几位专家的谆谆教导。在这几次的学习中,我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