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4: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

究》结题报告

第十中学 李智敏

一、课题介绍

《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课题是于2002年7月申报并批准的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行动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的子课题,我校主抓教科研的领导和所有生物教师都参加了这个子课题实验的研究,并且在初一至初三年级进行了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课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整个社会活动,其意义是划时代的。为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陈至立部长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作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报告,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们认为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手段,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

现代电教媒体以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演示仪及投影仪为主要设备。比起传统媒体,其传递信息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再现更容易。现代电教媒体最大的优点是能使教材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使远化近;小化大;高速变为缓慢;整体与局部结合。运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高,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生物在生活、学习和其它领域都应用广泛,起着其它知识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应用生物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使人类智慧达到辉煌境界。仅仅死抠课本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生物教学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生动直观,深入浅出,喜闻乐见。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另外让学生参与课堂软件制作,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应用价值

(一)信息化的普及,其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共享,使生物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具有广泛性,教学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等特点与优势更能显示出来,决定了它代表着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极具应用推广价值。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四大支柱”的要求,即教育要让学生建立起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生物课件应用于生物课堂顺应了这四大要求,更能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获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适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要求,有推广的必要。

(三)在信息技术逐步普及的情况下,生物课件的制作有着广泛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基础。

(四)随着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生物软件应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在生物课件制作方面,我们把以下几个转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1)化微观为宏观: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观察到一些生物学现象。如:细菌、病毒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观察到的,一般中学根本就没有这种条件,但我们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微生物,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化快速为慢速: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快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把它制成课件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如青蛙捕捉害虫,整个过程只有1/20秒,肉眼是看不清楚的,但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慢慢地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清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同样能够化慢为快,把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生物学过程在几分钟内播放出来,如花的开放过程等。

(3)化抽象为形象:自然学科中的很多规律是抽象的,但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观察时,无法看到这些规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不利于教学。如《光合作用》,即在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欢快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二)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在生物软件应用于课堂方面,我们主要把如何使用作为研究的内容。

四、实验对象

秦皇岛市第十中学被试,选取初

一、初

二、初三每个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初一平均年龄12岁,每班65人,初二平均年龄13岁,每班63人,初三平均年龄14岁,每班65人,四个班为实验班,四个班为对比班。

五、实验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实验法、调查法、座谈法、对比法、经验总结法等综合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了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共同实施———阶段评价———补充修正———推进实施———终结评估等环节,稳步推进实验进程。实验中注重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时发现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六、实验研究情况

整个实验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调查研究阶段,(2002年9月2003年9月)本阶段主要工作:

1、我们向领导汇报申请开题情况并得到批准,召开了课题小组成员分工会议。

2、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因为本课题的研究需要课题组的成员自制课件及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理论知识。为此在课题实验研究前,课题组成立了软件制作培训小组,拟订了15课时的培训计划,由计算机教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累计五周的课件制作培训,主要内容是(1)文字处理能力。(2)INTERNET网操作能力:要求能熟练利用“雅虎”、“搜狐”等搜索擎在网上查找信息资料;学会收藏、下载、复制等资料收集的方法,记录与本学科有关的各类网址,收发电子邮件等。(3)综合能力训练:利用网络资料制作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上课;利用INTERNET网为学生答疑。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3、本阶段还完成了对学生进行生物软件方面的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实验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

1、本阶段制定了制作软件计划与实施计划,制定了课件制作的几个基本原则:(1)、简洁性原则。课件制作要注意文字简洁、图片精要、动画得体、不要过于花哨。(2)、便捷性原则。课件制作要界面友好,运行快捷,便于操作。(3)、实效性原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要为教学服务,能真正解决难点,突出重点。(4)、及时性原则。课件使用要及时得体,做到及时展示,及时关闭,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在实验过程中我校教师制作了50余个生物教学软件,所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评审中获奖。与此同时,学校做好了信息教育实验班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为他们更好的接受信息教育奠定了基础。教科研领导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三次课题研究方法及理论研究的指导和培训,使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独立制作课件。并把制作出的软件根据各年级的教学情况应用于课堂。另外 我校积极自行开发教学资源,由我校电脑教师和生物教师合作开发的生物资源网已初具规模。

2、生物软件应用于课堂,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为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多媒体起辅助作用这一原则,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我们都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如在介绍知识成果、动物的多样性、动物行为、植物资源、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内容时,采用录像机就很好地完成。在细胞显微结构、生物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突破重点、难点,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些演示实验如观察骨骼肌收缩、心脏的结构,采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我们采取不拘一格的方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能利用形、声、光、电的变换,使直观教学、启发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另外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的应用,都可以实现传递速度的教学优化提高信息密度、知识密度、扩大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如在讲授“种子的萌发”一节时,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萌发条件后,我采用CAI系统的演示,通过慢镜头处理,播放萌发过程,增强了学生对萌发条件及有机物转化的理解。尽管课堂上只使用了几分钟的多媒体设施,但比之整堂课使用,学习效果明显。灵活多变的方法,使教师在运用多种媒体教学的同时,又把精讲与启发、问题与讨论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中得出正确结论,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体现了自主研究的模式,学习更充满激情和乐趣。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03年6月2004年8月)

1、本阶段主要进行各阶段总结,课题组对两年来开展的各项实验活动和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了归纳。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

2、学生应用软件综合能力测试,完成了学生应用生物软件的心得体会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七、实验结论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软件应用于生物课堂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下三方面更说明了这一问题:

1、生物的微观性。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软件展示,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

2、生物的运动性。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尿的形成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了教学过程。

3、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课件则能在瞬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海底世界的奇妙、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如不借助媒体运用课件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生物课件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4、利用多种媒体用生物课件进行教学,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教师教的思想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进步、教学手段改进,达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从问卷调查和综合能力测试的结果看,无论在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对比班和实验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体现了自主研究的学习模式,学习更充满了激情和乐趣。运用这种多媒体系统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简单表述如下:

1、重视生物课件的应用,更重视生物学科的特点

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生物教学中去支持生物教学,我们必须考虑结合生物教学特点,才能实现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追求教学媒体的多样化,追求技术的表面形式,“为技术而技术”,忘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是如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生物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坚持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实物性”原则。再完善的技术展示也只能作为实物的模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活动的多变化决定了直接观察研究生物更有利于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体验。

2、重视课件的功能,不追求形式化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课件的制作与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许多教师在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ware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常常追求课件形式的优美,技术运用的充分,如注重图片的大量插入,动画的大量运用,色彩和背景的多变等等,这些形式上的优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但长期使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新鲜感、兴奋度会不断下降。所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服务性,即技术的运用要为学科教学服务,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规律,使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

3、重视课件的适量使用,不追求多、乱 教学媒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与中介。各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一定的作用,都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适量使用媒体,不要过多过滥,不要喧宾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把握好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的合理使用,切忌过多过滥。必须恰到好处地、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的画面应简洁、明快,高度突出主题,使学生能迅速抓住要点。适量的图、文、声、像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反之,过分夸张的声音、动画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有些直观的内容则不必滥用课件,例:初一生物“叶的形态”一节内容浅显易懂,用实物进行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一节多媒体课件。

4、重视集体合作开发的力量

课件常常是为某节课、某一单元的教学服务。课件的可塑性低,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人开发的课件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是不同的。在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个体独立开发的课件大大地促进了生物学教学,提高了生物学教学质量。但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技术水平欠缺,常常要较长时间才能开发一个较成熟的课件,所以要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将教师既分工又合作制作的课件组合起来,形成以教材单元知识组合课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文件包”。

5、重视课件在教学中作用的同时,不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生物课件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生物学,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的舞台,学生的认识也才能深入发展。不能以信息技术代替实践活动。

6、重视课件在教学中作用的同时,要端正思想 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普遍存在着公开教学运用多,平时教学展示少;另外求新求异的形式多,转变教学理念的少等。推动生物软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每一位生物学教师都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

九、以后的设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课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课件,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生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是有机的结合,结合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只有积极行动起来,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下功夫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使电脑、光盘等现代媒体成为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缺乏现代科技素养的教师将越来越不受欢迎,甚至会失去在教坛的立足之地。教育是走向未来的通行证,而未来永远属于那些今天就已经把自己准备好了的人们。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责任感抓住机遇,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做出贡献。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 ;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传统课堂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四、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长乐学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小语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小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解决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总结出小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收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教育内容,构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

2、探索有关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学习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实验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专业成长;丰富我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4、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具有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学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研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4、研究教法。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的名师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科学取舍,学习优点,为我所用。三是立足于自己课堂的学情和教材,研究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是开展上课、观课、议课等活动,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模式,在学区内加以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1.4—2011.6)

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针对“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由参加过骨干教师脱产培训的李昌荣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开展“语文课题有效性”师生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与分析,最终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2、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困惑。

(1)教师对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等设计持不同的看法:认为40分钟一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合作交流会不会影响课堂质量,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体现。

(2)语文课堂教学如果突出了“工具性”,就会失去“文味”,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间的平衡点难以拿捏。

3、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针对教师的困惑,学校及时组织了科研讲座,坚定了教师开展研究的信心和决心,鼓励教师踏实走好科研之路,并在结合学习李炳亭老师《高效课堂22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

老师们在研究中制定了高效课堂的五步教学法步骤: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3)提炼问题、合作探究(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5)拓展提升、有效训练

4、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5、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李昌荣老师任组长,王宗琼老师任副组长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二)初步探索阶段(2011.7—2012.1)

1、开展网上专题学习,名师课堂录像观摩交流活动。进行课题研讨。

2、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此阶段,学校在语文学科中实施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践证明,“五步”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益: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各自更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成为了现实。

(1)提高了学校领导对办学思想的认识。

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领导办学理念的认识,从“课堂让学生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研究理念,延伸到学校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更以课题的核心观念为指引,不断更新办学思想,落实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行政积极带头投身课改,无论是最早涉足实验的,还是中间加入研究的,都满怀热情地投入,带领教师开展“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对“高效”理念深入学习、理解,结合实验操作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的细节,对高效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形式进行了完善。

(2)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把与专家的交流学习作为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后盾,专家先进的理念与指导,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更充分发挥教科研精兵强将的作用,让他们通过上研究课、总结交流、组织探讨等形式,推广实验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通过深入学习与大胆尝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深入实践阶段(2012.2—2013.1)

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总结出可以操作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五步法。

1、在研究中学。

学校积极为教师实验创造条件,提供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定期观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破解迷团,指明研究方向,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多次安排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优势与不足。认真组织好研究课,做到课前同级几位教师同备一节课后集体讨论,一位老师执教后开展组内评课。在一系列的培训中,教师对实验的热情高涨,在学习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自身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在研究中教。

学校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期初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就把课题研究纳入其中,如每周均开展“三课”(达标课、示范课、展示课)观课活动,周四进行评课、议课;每学期组织几次全学区高效课堂研究课,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课例;教师在学校营造的浓厚研究氛围中,坚持开展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课堂实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适应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钻研教材教法、讲授表达的能力。

3、在研究中提高。

随着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对语文教学五步设计的目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们开始重视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语文科如何确定每课的“主题”?如何“直奔主题”?如何设计主线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研究课中作了展示。其他教师在学习模仿中有了新的感悟,从开始的套用模式到学会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地进行改良与创新,使得教科研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比过去更从容、更自信。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3.2-2013.6)

(1)汇集资料。课题组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总结,所有过程资料由专人负责整理、收集和归档。

(2)课题研究资料归档,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在学区范围内的各个学科推广研究经验。

七、研究成果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从申报立项到现在经历了近两年多时间,尽管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得到了县教育局教研究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整个研究工作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构建了高效课堂的五步教学法步骤: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 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 3提炼问题、合作探究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 5拓展提升、有效训练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学”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本中,理解材料内容,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对文章精华进行吸收、消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必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出简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疑”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口味,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引导、鼓励学生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表扬质疑行为,激发学生较强的探究意识。

当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时,他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就已经具备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一次思想上的交流,是激发新思维的保证。

3、提炼问题,合作探究——“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好中下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先由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见解或学习心得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针对文本内容及体裁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成果。学生在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自然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并且在交流中又会获得新的感悟,达到共赢的目的。

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点”

适时点评是课堂高效的关键点。“点评”就是“点拨”与“评价”,这是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的两种教学行为。如何“点拨”?

一是把握“点”机。课堂是动态的,变化莫测,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该出“口”时要封“口”。二是遴选“点”招。如“点”而不“拨”、“拨”而不“透”、点破点透。三是锤炼“点”语。课堂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点拨不到位,不能一语中的,关键是语言组织上出了问题,平时琢磨得比较少。作为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

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

5、拓展提升、有效训练——“练”

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语文教学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两年多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多次承担研究课和参加县级各类观摩、评比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宣传与学习,老师们了解到了做课题的步骤、方法与途径,通过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领域小课题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的老师逐渐变成了一个思考者、研究者,对于每天都要遇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不是靠多年教学形成的一种本能来解决,而是以研究的眼光,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2011年5月我校吴玲老师在肥东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表现突出,获撮镇片一等奖,肥东县二等奖;席春燕老师获语文教师电子白板教学比赛撮镇片一等奖,肥东县二等奖。课题组老师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县级获奖并发表。课题组最终编写了一册《教学案例集》,一册《优秀教学设计集》,一册《教师论文集》、一册《教学反思集》。

八、本课题反思与展望

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两年多来,我们虽然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以待今后弥补。

1、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往往表现出为了课题研究而学习。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到周周集中学,天天要自学,月月来交流,建立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

2、如何使亮点更亮,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如何系统地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做好与现行教材的有机整合,形成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面对诸多困难,课题组的成员将坚定不移地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学校将继续努力为老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教师也要重视资料整理工作,对实验经验进行理论升华。让教师体验课题研究的价值,品尝成功的乐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新审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把教科研的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把教育科研的热情变为切实的成果。走出一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路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 李冬青

张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 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应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其次,心理学家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达成如下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一)如何设计、使用导学案。

(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借助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和如何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思想观念主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先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三)经验总结法:为了促进实验与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分课题准备、课题实验、课题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法,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动员、培训。在此阶段,学校相关领导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课题研究总动员。

3、学校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杜朗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基本掌握了他们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和课堂教学流程。随后,李冬青老师为实验教师解读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介绍了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并带领实验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学习,让实验教师了解了学案导学的作用、初步掌握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最后,通过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初步掌握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阶段:

1、实验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在此期间,实验教师积极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主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每星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每学期通过讲研讨课、观研讨课、说研讨课、评研讨课等形式进行集中研讨。

2、定期请相关领导深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课题组根据领导的建议,及时修改研究方案,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研讨课的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既总结了实验经验,又锻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课题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每位实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经验材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归纳整理出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独立自学—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二)形成了导学案的制作模式

导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导学案上。第二板块是学习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独立自学;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点,为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 ②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疑问;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独立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④检测反馈,通过一些典型习题,检测学生的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三板块是总结评价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分成六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出示学习目标。第二环节是依案自学。第三环节是讨论展示。组织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环节:点评归纳,精讲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有时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有时将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解决)。第五环节是检测练习。第六环节是总结评价。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 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其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六)物化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校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自学意识,更不知道怎样自学,总是依赖老师讲授,对学习参加实验后渐渐有了自学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了依案自学的能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这一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大大提高了。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共编写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三十余篇,说课稿近三十篇,评课稿二十余篇,撰写论二十余篇,其中,案例《小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边》分别获湖北省优秀案例二等奖和三等奖;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乘法的分配律》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索》《浅析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分别获市级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学案导学,教学因你而精彩》和说课稿《解方程》发表在《襄阳教育》上。

我们整理了一本《教学案例及反思集》、一本《说课评课文集》、一本《论文集》、一本《培训总结资料集》。

八、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

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3、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有些教师的导学案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修改就直接经学生用。导致课堂教学思路与导学案脱节现象。

我们的困惑:

1、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

2、如何让每个教师都能静下心来,精心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这两大困惑,也将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结题报告

宜阳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宗伟(***)所在单位 :宜阳县白杨镇

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科研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发展趋势。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当前基层语文教学发展状况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流派众多,大多基层教师没有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没有对这些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归纳、总结,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课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课改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习惯已经成

为当务之急。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课改浪潮的呼唤。

3.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需求

(1)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2)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果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思考、尝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针对以下课堂目标进行了研究: 1.恰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2.合理建构课堂教学 3.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 4.简洁有效的引导课堂朗读

5.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 6.自然巧妙的课堂评价

7.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应用多媒体手段,达到的声情并茂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2.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4.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

广泛的接触各种教学流派的课堂教学理论,认真的汲取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力争达到具体教学经验与课堂教育理论的融合,并进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进行议课、评课的教学反思活动。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课堂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整合

具体的教学经验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片面的,必须进行使其与教育理论进行有效“整合”。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认真积累具体课堂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方法和措施是:

1.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同学科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

3.引用借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检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4.渗透融合:汲取理论精华、完善经验不足,显示效益。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白杨镇

绩得出实验结果。

2.4 统计学法:运用统计学法对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果。

2.5 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具有动态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研究做局部的修改与调整,使实验顺利进行。

在近一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这项课题研究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态,努力使取得的成果也更加深厚严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不单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2.当前众多的语文教学流派

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情感派。

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导读派

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以宁鸿彬为主的要代表思维派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管理派

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

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

以洪镇涛为代表语感派

特点: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人口,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主 十能教学法:育能人,练能力,设能项,编能序,排能课,分能级,记能分,评能称,标能号,建能会。

五、研究方案:

2014年11月,在上级教科所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学科研究》这一课题,并通过宜阳县教体局评估,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六、研究过程

1、宣传发动

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指向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熟悉,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课题的意义、过程和方法。为此,要求课题组成员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而对课题研究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打下一个铺垫。

2、教研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能够有效达到研究目标,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严格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新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教学理念。(2)求真原则

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研究、实践中学学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追求最佳教学创新实效。

(3)人本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4)发展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因此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的研究策略,以求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原则

学生素养是综合性的,创新只是评价的一个维度。在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创新品质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

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创新品质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6)开放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共同切磋探讨。

3、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中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理论进行整合(1)恰当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整合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应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建构教学计划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学习项目、形式。精心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建构,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3)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① 激发学生的积极

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的实验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处于困惑、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

②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整合式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能力低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不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会影响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对整合式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及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教学能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③ 组织实验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靠自己独立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实验小组,发挥合作探究作用,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组的合作实验为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疑问,不作过早解释,把大家的疑问进行综合,然后指导合作探究。同时合作实验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探究结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讨论与交流,再经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澄清事实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释进行反思,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问题的答案与教师总结出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仅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原认识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获得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形成新知识,使思维能力获得进一

步发展。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由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自我的反思,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合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我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改变过去重结论、重分数的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初步探索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为教师提供了探索教改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价值,在组织方面,注重增加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在教学环节上,注重教学与个别指导的统一。实践证明,本课题研究在落实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组织者、实验者、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几年来,学科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实验论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来都得到了快速成长。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积累了大量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余映潮教学艺术研究》、《课例研究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课题研究,并在学校赛课等,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验。

4.课题研究期间,赵宗伟、张幸利、王战和、李辉、刘志敏、闫世明老师先后撰写了相关论文,分别在学校和镇语文教学教研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赵宗伟、张幸利、李辉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交流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多次获奖。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对课文进行图、文、声、情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接受了艺术熏陶,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

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裂,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循环,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4、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激发了教师科研激情,提高了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成长。

九、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初步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此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白杨镇

5、《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01

6、《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7、《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8、《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10、王君、余映潮博客

第五篇:腐乳制作结题报告

课题:腐乳的制作

小组成员: 饶泽高, 刘文韬, 沈鸿伟, 肖友资, 言哲.实验目的: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3.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实验原理: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实验设计: 1.选取材料;2.制腐乳坯;3.让豆腐上长出毛霉;4.加盐腌制;5.加卤汤装瓶;6.密封腌制.实验相关内容负责:1,材料准备:沈鸿伟

2:实验报告:刘文韬 3,实验过程拍摄:饶泽高或其它 4,实验操作:全体成员

实验设备及用品:

有盖玻璃瓶,小刀,粽叶,卤汤,酒精灯,食盐,保鲜膜,酒精,两种含水量不同的豆腐,平盘。

实验具体步骤:

1)将有盖玻璃瓶和小刀用开水消毒

70%2)将两种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3)将两种豆腐块分别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4)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定期观察,如下图

第一天稀豆腐

第一天70%水分豆腐

第二天稀豆腐

第二天70%水分豆腐

第二天70%含水量的豆腐中有几块发霉了

5)过2-3天去除包裹在平盘的粽叶,准备腌制。

6)将长满毛霉的两种豆腐块分层整齐的摆放在两个相同瓶子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增高而增加盐量。放置8天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并将卤汤分别洒在两种豆腐上,用酒精灯加热灭去两个瓶口的细菌,密封保存。

接下来是每天的观察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1)仪器用开水灭菌不彻底,导致杂菌感染豆腐。2)将豆腐块装入瓶中时,速度太慢,导致杂菌感染豆腐。3)撒盐量过少,导致毛霉没有完全除去。4)撒盐量过多,导致味道不好.实验结果

制作出来的腐乳闻起来很臭,卤汤味较淡,咸味控制得还可以,但总感觉味道有点怪。

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传统腐乳制作的过程以及发酵原理,培养了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虽然做出来的腐乳尝起来不怎么样,但是实验过程让我们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和合作的快乐。

下载《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软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1日 学校名称: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 江洪涛 研究成员: 王朝智(组长),李佳煜,古海薪 吴茂兴,贺子恒,江伟东。......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和实践》课题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仁荣中学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已有一年,我们组承担的子课题《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和实......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

    快乐语文课堂教学题研究结题报告(5篇)

    “快乐语文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让快乐充满语文课堂 湖北省谷城县南河镇小学 张治民 李承华 目前高效课堂建设之花已经开遍每一所学校,在追求高效的同时,我们结合我......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七方镇罗岗中学 英语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的确立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的......

    软件课题结题报告五篇范文

    篇一:软件项目开发结项报告第六组 项目开发结项报告 catalog目 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 ............................................................. 3 二、项目的完成情......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