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学科带头人国培总结(郑小育)
2010国培四川农村英语学科带头人个人总结
宣汉县新华中学:郑小育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相关文件精神,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国培计划(2010)-农村英语学科带头人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此项目由全国重点大学西南大学承办,西南大学培训学院具体实施,是全国最高水平和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之一,是国家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举措。通过研修使我们学员了解和把握当前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趋势和动态,加深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正确的课改思路、教学理念和师德观;特别是运用英语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与国际接轨的英语学科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热点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并掌握具体的处理方法。
从2010年10月17日到2011年1月17日,三个月的研修培训飞逝而过,培训中的点点滴滴令仍我感动不已,感叹于培训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从去时的激动、期望到现在的充实与收获,以前总觉得教学理论是纸上谈兵,没法在现实教学中实施,此次听取众多专家的讲座,使我感受到了科学的教育理论可以使英语教学大放异彩,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真是感受多多,收获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自觉遵守研修纪律,做好党员示范作用。
这次培训共分为3个大的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影子研修阶段和教学反思及论文答辩阶段,在研修期间,我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培训时间安排,不迟到、早退,尊重培训教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听讲,课间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师生互动。我撰写学习计划2篇,教学反思3篇,上课教案3篇,说课教案2篇,观察报告3篇,调查报告1篇,课例分析2篇,心得体会3篇,总结3篇,制作课件2件。在教学反思及论文答辩阶段,我撰写了1万3千字的论文《农村初中英语电化教学的实践探究》,接受指导导师文和平老师面谈3次,修改电子文档5次,发放书面调查650份,面谈学生108人,查阅参考文献16本、收集资料10份,在1月6日的论文答辩时,得到评委教师的一致好评,论文成绩为优秀等级。在11月5日上午,在西南大学荟文楼B601教室为四川英1班的学员上了一堂教学观摩课
二、专家引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为了使培训取得实效,西南大学请了部分优秀的教授为我们授课,还有进修学院和教科所专职的教研员,更有来自教学一线的英语骨干教师。在10月19日上午,西南大学王小佳校长讲授了教书育人的三件事——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思维、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的人格变得高尚,思维变得敏捷,知识与能力更富有。并结合古今中外伟人们成长的经历,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为我们诠释了何为责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黄学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技能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型的教学方法。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黄学军教授刘颀老师给大家做了《英语语音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的专题讲座。她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详尽地讲解:英语语音教学的状况及问题;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语音教学效果的对策。她指出了常见的语音错误,并帮大家深层次分析了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学员积极主动充当“靶子”,当众发音,让老师和其他学员来发现和评价语音上的问题,共同提高。韦静老师给大家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及活动设计》的专题讲座。她指出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转换学习方式,要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要在活动中学习。韦静老师系统地给大家介绍了初中英语教学之中的语法内容和英语语法教学的步骤。她重点给大家讲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活动设计、活动的技巧以及如何集思广益,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律、提高兴趣、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
西南大学黄宇老师做了《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的讲座,词汇和语音教学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难点,但黄宇老师的词汇教学课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词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一一讲解,个个击破,收效很好。学员们积极参与互动环节,来自各个地区的参培教师针对自己的地区差异进行了词汇教学的探讨,讨论激烈,各抒己见。宴奎教授关于《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感到在科研方面和专业成长方面应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宴奎教授首先明确了写作论文的要点:基本要求、写作过程、论文结构以及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并结合四川农村初中的英语教育现状给参培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研内容,指明了专业成长方向。
肖丹教授的讲座——《外语教学方法及任务型教学设计》,让我们感慨颇多,收益很大。她以简单明了的开场白和一口标准、流利、悠扬悦耳的普通话道出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心声——教育发展的方向:
1、新课标与课业的压力;
2、理念与行为的矛盾;
3、对机制的无赖接受。像朋友促膝聊天一样,立马让学员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共鸣。接着,通过与学员的交流互动,肖教师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指明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1、从盲目的生活到明白的生活;
2、从技术熟练者到实践反思着;
3、从塑教师原有的知识经验。重庆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冯丽老师为全体学员进行了《初中英语听课与评课的方法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冯丽老师把自己的听课与评课的实践经验以及学习研究心得,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课例观摩等形式,为学员们详细讲述了如何去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如何去分析优势和不足,听课过程中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如何去学等内容。在评课的时候与会领导和老师一定要摆正心态,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相互促进。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杨晓钰教授学员们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目标达成效果不理想、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下降等问题为我班学员作了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分析与达成》的专题讲座。杨晓钰教授还给全体学员讲解了《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教学》。杨教授仔细分析了阅读课的目标达成、阅读技能的培养、阅读课教学方法等内容,特别强调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任务设置、重难点分解、活动安排、目标达成等。同时,她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了教案设计的目的,并引导学员们把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从理论的高度把学员们的学习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来自重庆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王新瑜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从事英语教研工作的丰富经验与我们参训学员就“新课程下英语教师素质”进行了平等、民主、深入浅出而富有启迪的探讨。王老师以学员为中心的讨论、引领下,自然流畅地给学员呈现出了教师走向成功的三大支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以往多次的课改中,大多是强调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并未真正提上日程。在本次讲座中,她特别指出在课改中实现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具体实施新课程应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而且必须依靠教师的课程改革,教师在课改中就应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三、心理健康疏导,阳光心态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现代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部分教师的心却越来越孤独不安,在繁华的尘世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于是就常在失落、压抑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这一切都是源自我们的心态。作为老师,我们的心情、我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自身的形象气质,更有我们的学生、同事、朋友和家人。
吴维库博士的《阳光心态》专题讲座通过大量故事和案例,生动系统地阐述了职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所必须具备的七大心态:阳光心态、积极心态、执著心态、老板心态、共赢心态、感恩心态和空杯心态,并告诉你如何通过修炼获得这些心态,以及由此给个人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维库教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故事,令学员们深受启发;一个个新颖的观点引发学员颇多感悟,学员们的思想在感悟与碰撞中也得以升华。学员观看后纷纷表示:这样的讲座很好,自己收获很大,心态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
学员们聆听了西南大学冯维教授所作的题为《师生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专题讲座。冯维教授从师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师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及原因剖析、如何应对心理问题等方面为全体学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所讲内容切中要害,语言风趣幽默,极富感染力,不时引起学员们会心的笑声,也让大家在笑声中得到反思。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样有内涵又生动的课,我们喜欢。
四、参观爱国主义基地,体验重庆红色文化
根据“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学员除参加学习通识性课程外,还可以组织交流、观摩等实践性环节。在10月27日,西南大学国培英语第一期1班全体学员开展了“走进重庆、感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为期一天的爱国主义体验教育活动。学员们在整整的一天里,不顾疲劳,先后参观了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殉难烈士陵园,以“活棺材”闻名的、囚禁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红岩魂广场和松林坡陈列室等地。1班的全体共产党员还在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齐唱了《红梅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三首革命歌曲。
通过实地的参观,给每位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更是一次彻底的精神与心灵的洗礼,深刻理解了“国旗是先烈们的鲜血染红而成”的真正含义,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必然性,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我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电视上听说过这些地方,今天参观了先烈们所坐的牢房和特务们对他们使用的令人发指的刑具,我才真正读懂了《红岩》这本书,我才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红岩精神。
五、观摩交流,影子培训提升
我们的学员来四川各地,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一些骨干英语教师,这给我们这次培训提供了现有的优秀教师资源,从10月28日至11月7日,我们的学员分成6组,每组集体备课,然后选两人说课,两人上课,两人评课得形式进行教学观摩活动,从每个学员学到一些教学精华,受益匪浅。2010年11月2日上午,“国培计划”四川英语一班的全体学员到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观摩了一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Unit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Go For It)。我深切地感受到任教的夏恬老师专业素质高,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备课详细,课件制作精彩,课堂讲解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作业布置合理,针对性强,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在影子研修阶段,在重庆市朝阳中学我听取了初三英语教师“同课异构”赛课,共有五位教师参加活动,同学科、同年级组的教师就同一节课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体现了“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的特点。课堂上,有的教师润物无声 轻灵自然;有的教师匠心独具 方法引领;有的教师循循善诱,厚积薄发,同样的课程,在不同老师的手中,展现出的是迥然不同的教学风采。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够彼此交换上课构想,借鉴不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转变教学观 通过此次培训和分散学习,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总而言之,在“影子研修”培训学习阶段,我们不仅欣赏到课堂上洋溢的那份浓浓人情味,感受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情,更领略了影子学校教师们对教育独到的理解和坚持不懈地探究精神,那将是我们教育生涯人生经历中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一定会受益终身!
第二篇:2013“国培”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班学习总结
收获与分享,一次令自己震撼的精神之旅
——2013“国培”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班学习总结
安徽省肥西三河中学
胡俊生
2013年8月5日,带着几多疑惑,几多兴奋,风风火火乘车赶往淮北师范大学,参加2013年国培计划——安徽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脱产置换研修(2013)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班的学习。整个行程用了6个小时,清晨出门,直到下午3点钟才匆匆赶到到了淮师大,由于班主任董奇峰教授等人的精心安排,报到、安排住宿等一切井然有序。温馨的提示和亲切的问候,让我在这高温酷暑中体验了丝丝清凉。
一进入宾馆,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看学员手册中的“研修日程表”。课程和活动的内容安排非常丰富。看来这次学习并不轻松。我特别关注了一下培训目标:
1、能把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得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更艺术;
2、能够把课堂教学技能锤炼得更纯熟,更高超,更得心应手;
3、能够了解到一些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并能将之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当中,提高论文质量;
4、通过课程学习和成果交流,形成可共享的案例与教学资源,从而能够制定出一份比较切实有用的专业发展规划。看了这样的目标,的确值得期待。希望自己通过3个月的培训和实践研修,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上述目标。
本次学习总体分为三大阶段:理论研修、影子学校实践研修和返岗研修。目前为期三个月的理论研修和实践研修已经圆满完成。现将
研修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聆听专家,研修理论
(一)、走在研修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路上
8月6日,培训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今天上午9点,举行开班典礼。所有语文班的学员计三百多人济济一堂,冒着酷暑拥挤在一个没有空调的附中多媒体教室中。除了热,就是热。明显感觉自己身上已经有了些许馊味。但是按照董齐峰教授的箴言: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安心参加培训吧。下午3点开始,按照培训日程安排表上所说是“学员教育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享”,其实就是每名学员自我介绍。班级成员到齐应该是49人,但是到今天下午为止,仅到了32人。大家在介绍自己时,风格各异,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困惑。当然也有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采。令人难忘的细节是董奇峰教授的随机点评。他能根据随机上台发言学员的相关信息,机智地加以点评。或幽默,或风趣,或简略展示思想,或睿智点评时事。董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本色语文的特色:从语言中感受语文的真正魅力。
从8月7日开始,密集的各路专家、教授和来自一线的老师就来到我们身边,引领我们进入了所谓的“魔鬼训练营”。
8月7日,上下午各安排了一位当地的名师为我们作报告。上午是淮北一中的陈超老师,他讲座的主题是:为学而教——确立“学情”视角,探索“促学”之路。陈老师是淮北市的学科带头人,多年承担文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他理论联系实际,从如下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一,理念转身,以“学”为本;其二,路径探
索,学情把握。从整个讲座的内容分析,我的总体感受是陈老师试图从我们目前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入手,深入剖析教学现实窘境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自己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无论教学的哪个环节,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在具体设计课堂教学时,围绕学生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三个方面深入把握学情。听过讲座后,我深有感触。扪心自问,我以前的教学有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过?是否真正落实了分析学情的任务?回想起来,真是汗颜。
下午,安排的是淮北杜集区实验中学的徐平谷老师的讲座。他的主题是汇报他在参加华师大学科带头人培训的见闻和感受。他们的培训内容跟我们这期的安排大致相当。从徐老师的介绍中,我明显可以感觉这次的培训跟往常的不少继续教育的培训还是大不相同的。按照参加培训的其他学员的讲法,就是我们以往参加的不少培训都是更为关注的交费和考勤,至于学习效果还在其次。而本次不同,培训费用由财政部承担,住着宾馆,给我们开展讲座的大多是全国各地知名的大家。更为重要的是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有理论的阐述,更有为期一个月的影子学校的实践研修和为期五个月的校本研修。徐老师最后还具体汇报了他学习后的体悟和运用。他的体悟和训后的实践,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提炼。这些内容有待我回去后认真反思和总结,以更好地增强本次培训的效果。
8月11日及以后的几次课程是董奇峰教授对专业能力和文本解读的专题讲座。这么多课例和众多的文本解读,信手拈来,哪一例不是在反映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呢?董教授对文
本的解读都有独到的见解,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积淀,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他对余光中《乡愁》诗的解读,令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原来解读文本还应该这样:深入研读文本,从文本中具体的字词句入手,结合作者的经历,对作品作出合理的解读。而不是人云亦云。我从教十余年,对这首诗也多次上过。但基本都是随大流,侧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故乡的爱、对祖国的爱。扪心自问,关键的是自己还没有真正深入研读文本,往往更多情况是依赖教参和市面上流行的教学设计。这些其实只是概念上的知识,自己实在是没有真正消化,以致在教学时迷失了自己。
从20号开始,我们边听讲座,边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先后进行的课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孤独之旅和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当天先是梅老师对该课的教学设计和制作的课件进行解读,侧重教学过程的说明。接着,刘老师进行了无生上课。最后由董教授对他原来到某中学上课的课件进行解读。梅老师的设计主要突出了新课程理念,围绕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和情感美来解读诗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目标和作业的设置,都分别设置了基础性的和发展性的。这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刘老师的课充满激情,教学基本功扎实。对文本的解读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董教授的解读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本节课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再熟悉杜甫这个人;积累几个词语;使用汉字,我和杜甫差多少;前人的观点,你同意吗。最值得学习的是董教授对教材的处理,立足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地方有效提出,这
利于学生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之后,我们的讲座和研讨活动具体关注到各类文本的教学和作文教学。仍然是各类专家、老师齐聚。如关于作文教学,有来自江苏师大的魏本亚教授以互动的讲座形式,引导我们思考了初中作文教学。大家共同探讨,提炼出当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学生普遍没有生活、语言贫乏、思维不开阔、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作文的模式化训练。据此,魏教授提出两个观点:
1、作文就是游戏;
2、作文是为生活服务的,作文必须与生活对接。然后结合实例围绕学生写作的各个过程,详细进行指导。听过讲座,深感作文教学有效性原来是有章可循的,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如何评改、如何通过阅读来积累等方法,可操作性很强。扪心自问,自己以前的作文教学真正有效实施了吗?以前基本都是围绕应对中考特点,随意写,随意改,缺乏科学性,这当然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帮助不大,甚至起到反作用。
也有来自亳州和寿县的一线老师与我们探讨作文教学问题。两位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想方设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两位老师不约而同提到了在作文评改时自改互评的问题。其实,自改互评的提法由来已久,也有不少老师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但是限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要求和学生评改意识的不足,我校在曾经坚持过一段时间后,早已经流产了。我们学校要求在每月的月查月报中,规定语文老师自己评改作文的数量,同时还要根据老师评改作文的认真程度评出等级。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则不统计到老师的个人评改作业业绩
中。而这一检查结果会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为了这养家糊口的绩效,谁还去组织学生自己自改互评呢?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自己抓紧多改几篇,多写一些评语。但是,教育是良心活。现在想想,单纯为了迎合检查而放弃了教学探索,真的贻害无穷,误人子弟。其实,我们可以在注意配合检查的同时,自己再尝试进行一些探索。关键是如何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这点需要深入思考!
王荣生和胡明道这两位语文界大牌的到来,将我们的理论研修推向了高潮。王荣生教授围绕教学设计的两大方面——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环节的组织进行了一天的讲座。他的讲座,是对自己思维的洗礼,理念的碰撞。动摇了自己以前教学时的所谓坚守,以前还真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整天的学习,充分了解了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立足起点和终点,在过程中搭两三个台阶。这看似简单,实则教师的教学机智、理论素养等都蕴含其中。
9月12日胡明道如约来到淮师大。先是示范课,接着是专题讲座。示范课是《最后一片叶子》。讲座有两个专题:其一,让生成因预设而丰富;其二,课堂教学实施行为浅议。胡老师认为:生成因预设而丰富,预设因生成而精彩。她提出预设的根基与本源是文本的解读与发现和学情的预估与应对;预设的框架与内容包括设定目标、架构环节,着眼细节、精心策划。同时,胡老师采取正反对照的方法,具体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实施行为。她对课堂教学的不当行为进行了罗列和归因分析。从而引导我们进行有效甚至是高效教学的实施行为。
在这里,她仍然围绕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这两大要素进行了详细的例证。说服力强,可操作性强。
(二)、走在研修教科研的路上
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我们培训的侧重点也不断发生变化。因为我们是安徽省农村中学的学科带头人。所以,光会教学还不行,还必须精于教学研究。因此,我们的课程也安排了一些关于指导教学研究的内容。
8月8日,我们迎来了江苏连云港高师硕士生导师李明高教授。他利用一天的时间为我们学科带头人班和教学能手班共同作了《走向研究:丰盈我们的教学生活》的讲座。李教授的讲座意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研究意识,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他提出了我们参与培训的关键词:洗脑和充电。具体提到了两大问题:我们为何走向研究?我们如何走向研究?李教授结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研究需要底气,需要眼界,需要规范,更需要品质。我对阅读需要底气,要广泛进行阅读深有感触。平时工作中,往往由于俗务过多,没有充分进行广泛阅读,从而造成有时虽然对某一问题心有戚戚然,但是这稍纵即逝,没有形成文字留下来。现在想来,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没有深入阅读,自身的底蕴不够。特别是理论积累上的不足比较明显。这段时间真的要充分利用好,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
来自淮师大教育学院的王家云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研讨: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他用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近些年
安徽省省级立项课题的特点,具体指导了课题申请及相关表格的填写。听后充分认识到,在课题申报的过程中,真是细节决定了成败。王教授提到的很多细节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这些内容现实针对性非常强。
而来自阜阳颍州区教研室的许文标老师,则为我们带来了“草根化的语文课题研究与教育写作”的专题讲座。这次讲座立足点是一线教师,突出“草根化”。听后感觉,课题研究也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特别是在申报市级以上课题时,更有了信心。对于讲述教育叙事,自己之前写的很少。听后思路更清,目标更明。其实,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入文。
二、自我反思,收获成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理论学习,自我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是自己理论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经过专家的点拨和启发,加上自己的反思和提炼,本人在研修过程中,先后完成了数篇论文的写作或者构思。完成的有: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情研究例谈;例谈2013版教材阅读部分新变化及高效处理策略。第一篇参加了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第四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的评比,而第二篇已经被《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编辑初审通过。另外,还有几个选题和教学实录正在进一步构思和搜集整理素材之中。
其次是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有所提高。以前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唯教参是从。没有真正对文本进行阅读,从而也就很少有自己的阅读体会。正因为如此,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就无从谈起。自己以
前的教学态度可以说是非常认真,但是路子不对。今后的教学,首先必须是自己的深入阅读文本,合理解读文本,然后再研究学情和目标,设置主问题,让自己的教学预设更加合理有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想方设法促成教学的生成,真正上出语文味。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修,各路专家很多观点让我思路明晰,心灵震撼。第一阶段的学习正是战高温、斗酷暑的时刻。然而,身体之热是外在的,专家的讲座让我的内心也激情澎湃,真的可以算是一次精神之旅。不过,好戏还在后头。接下来,是分享与收获的实践研修阶段。
三、收获与分享,在梅苑学校实践研修的日子
2013年9月中旬,我们学科带头人班一行18人,在淮北师大文学院董奇峰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淮北市梅苑学校。这所学校的新校区斥资数千万元打造,教育教学设施一流。来之前,便听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淮北市也位居前列。软硬件跟我们学校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因此,我是带着景仰的态度来到梅苑的。既想从指导老师处习得真经,更想深入学校日常管理探得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措施。为期一个月的实践研修,弹指一挥间,很快过去。刚找到了一些感觉,就匆匆结束了。无尽的遗憾只好留在心里。但回首这匆匆走过的这一个月,深感收获颇丰。
(一)、实践研修活动基本情况
班主任董教授事无巨细,精心安排,有效指导,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如下四个实践环节:
实践研修的第一个阶段,我们18人一起参与到梅苑学校常规的
语文教研活动中。先根据我们学员各自的特点,确定了每个学员的指导老师,然后共同拟定“同课异构”比教学研讨活动的具体方案。确定12名教师分别上执教两篇散文《我的老师》和《湖心亭看雪》,确定两名教师执教两篇说明文《生物入侵者》和《落日的幻觉》。听课后均充分进行研讨,既指出各自特点和亮点,又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评课的实效性强。
实践研修的第二个阶段,我们18人分头跟随指导老师听他们的常态课,课后相互切磋,围绕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与研讨。在这个阶段,本人真正发现了指导老师的闪光点。我的指导老师是语文教研组长,她的教学机智和理念的新颖,让我叹服。
实践研修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学科带头人班全体学员共同观摩名师课堂。观摩的课分别是西园中学李宗玲老师执教的《蝉》和丁艳艳老师执教的《综合性学习:开生活之源,激写作之情》。从这两节课的观摩,我进一步感受到名师的风采。特别是对他们处理教学内容的策略和调控课堂的能力颇为欣赏。
实践研修的第四个阶段,继续聆听专家的讲座。在实践研修的空隙,董教授不失时机地为我们 “充电”。分别请来了两位“大家”:《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张蕾女士,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严华银教授。让我们在实践研修阶段,进一步获得理论的支撑和理念的提升。
(二)、热情参与,广泛收获
1、全面参与听评课活动。
在短短的一个月研修时间里,粗略统计一下,本人共听了不同类型的课达20节。其中有示范课、常态课和汇报课。听课的过程中,本人总是认真记录下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从“教”和“学”这两个层面深入观照每位老师的课。听课后,本人都第一时间认真反思,根据第一阶段理论研修时聆听专家讲座所得,用教学理论来反观这些老师的课堂,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总结其值得改进的地方,然后让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评课呈现出来。
自己的思考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狭隘的。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便利用评课等研讨活动,认真思考并记录下其他老师对课的独到点评。然后在休息时间里,将这些点评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两相比对后,深感自己的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开阔。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感觉自己现在对文本的解读、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的调控等都较以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以前教学时,基本是抱着一本教学参考书和一本教案设计书,将其奉为圣旨,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文本的基本内容是教授了,但是它适合我自己的学生吗?以前自己对学情的思考和把握太少,由于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想法,课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里的插曲《再也不能这样活》,歌中唱到:“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急急匆匆,赶路搭车,一路上的好景色没仔细琢磨,回到家里还照样推碾子拉磨,闭上眼睛就睡呀,张开嘴巴就喝,迷迷瞪瞪上山,稀里糊涂过河。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是啊,自己的教学不能再没有迷迷瞪瞪、稀里糊涂了。我要通过“前思后想,想好了在做”,“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来实现“一个脚窝一首歌”的教学境界。
2、深入了解学校管理细节。
在来到梅苑学校的第一天,我上午基本上是在早读课便赶到学校,下午也基本是等到学生放学才回宾馆。由于时间的保证,让我在这一个月里,也大致了解了梅苑学校的一日常规,了解了他们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
梅苑学校的管理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养成教育。首先是他们重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深入学校的任何角度,都干净整洁,并根据校园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安排了大量的宣传画和宣传语,特别是围墙的墙壁,一组梅的图片与相关文字,让学校的文化底蕴尽显。其次,他们在校园广场的显要位置,设置了一系列的宣传标牌,这些标牌上既展示了各个班级的口号,也展示了各类优秀学生的照片和介绍,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另外,教职工的示范带头作用也让我印象深刻。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不但学生整齐列队,神态严肃地面向国旗,而且全体教职工也在学生队列前整齐列队,全程参与整个仪式。这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给人这里的教育不着痕迹。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主动分享,共同提高
这里的分享包含两个层面:通过听课后评课或研讨实现与“影子学校”同仁的分享;课余时间通过当面或网络的平台进行切磋实现与同伴的分享。
其一,与梅苑学校同仁的分享。
在日常的评课和研讨活动中,本人都积极发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反思情况充分表达出来。有的虽然不够成熟,但那些都是我在教学理论的引领下,结合课堂实践效果总结提炼出来的。自我感觉这些想法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教学之路更加平坦,也会给我的同仁们以启发。下面是自己在研讨时的主要观点呈现:
纵观自己所听的20节课,风格各异,亮点频出。比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课堂主问题的精心设置,教学环节的有层次设计,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等,都是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也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当然,瑕不掩瑜,从20节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共存的问题,值得反思,值得深入探究。总结一下,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课件的过多预设问题。有几位老师在备课时,将自己的课件内容预设过多,特别是一些结论性的文字过多。这就造成,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可能更精彩,但是教师爷只好把自己的预设内容展示出来。这一方面打消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课堂的生成。
2、不少老师在备课时,未能充分研读教材中的助学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和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未予重视。这就造成其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有出入,甚至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
3、不少年轻教师不重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需要简洁,但并不
是说越少越好。有的老师甚至一节课下来一个字都未写,完全依赖多媒体了。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好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回忆起本节课老师的思路、所学内容的重点,如果仅凭大屏幕的一闪而过,学生是不会达到上述效果的。
其二,与学科带头人班同伴的分享。
在去影子学校的课余时间,包括周末,我更多的是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国培”同学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当然,这时的研讨气氛更为热烈,形式更为多样。研讨的地点也不拘,有在学员房间的,有通过班级博客或QQ群等网络媒介的。研讨中,由于环境相对更加融洽,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一触即发,思想的火花就不时闪现。在这样的场合,我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心得和盘托出。不过,在我分享自己教学得失的同时,也收获了同伴们的得失。
时光匆匆,三个月的研修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深感收获巨大。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专家的引领和贵人的相助。而这更多地集中在董奇峰教授一人身上。董教授的敬业精神,睿智思想,扎实的理论功底,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我;董教授的热情帮助、有效点化,让我顿时茅塞顿开。有了教授的引领,我将更坚定地前行。同时,在与淮师大和梅苑学校的一路同行中,我通过分享展示了自己,也通过全面参与收获了教学与管理的宝贵经验。有了以上这些,我深信:今后的路定将更加坚实!今后的人生定将更加精彩!
第三篇:国培心得. 学科带头人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2)
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短期集中培训总结
宜宾市宜宾县泥溪镇小 hmj
2012年10月,我很有幸在西华师大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2)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短期集中培训”。十天的学习时间匆匆而过,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了自己的观念。现将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一小结:
本次培训先后听了冯文权老师的《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鲍正荣老师的《科学教学设计与理论》、刘少江老师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徐猛老师的《以活动为载体的科学课程教学》、陶建鑫老师的《学校科技活动开展》等讲座,其间还在文丰玉老师组织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行了科学地质考察。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认真记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感悟与反思,在这次培训中,我领略了教育专家们的风采。他们的讲座让我记忆深刻,我不但学到了一些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专家们的身上学习到了做人的独特风格,尤其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唯上、只唯书,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多研究学生多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弘扬学生的个性,能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直到现在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他们的讲座,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阐述了教育教学中的理念、行为、科研、评价等领域,或深刻,或睿智,或宏观,或微观,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清晰了不少。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进步,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涅槃。这次培训我也从同学的发言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使我深受教育。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鲜而专业的教育理念,我将把这些运用于我的教学中,勤奋踏实,积极科研,提高课堂实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的创新,努力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享受快乐的学习境界。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知道自己肩负着为其他教师引领的作用。因此,我将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无论是制作教学课件、出试卷,还是做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都走在教师们的前面,为他们做出表率。进而带动其他教师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真正担负起学科带头人的重任。
第四篇:国培总结—中育中学
国培(2015)学校工作总结
中育中学
2015年,“国培计划(2015)送课下乡”项目落户东丰,我校有幸成为十所项目校之一。作为偏远农村学校,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专家请进来面授的机会更是难得。国培把优秀教师带到项目校家门口,把优质课带到师生面前,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倍感荣幸,并深知机会可贵。
借“国培”契机,我校以提高教师疑探教学实践能力核心、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以及探索学习小组建设为重点,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配合培训团队,认真开展了国培(2015)送教下乡活动中的“诊断示范”和“研课磨课”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按照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部署,国培共分五个阶段进行。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明确指出:全校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各尽其责,出色完成国培团队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教学校长王新全主抓此项工作,教导处全面负责,班主任积极配合。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确保我校的国培工作顺利开展。
二、思路清晰,工作扎实。
二中礼堂的“国培计划(2015)送课下乡项目”启动大会上,梁局长和陈忠平校长做了工作动员和部署。我校结合实际,确定了“一个中心,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即:以提高教师“疑探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培养;重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展高效课堂;重视学习小组建设。
为了送教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教师提前预习。在王新权副校长组织的业务学习中,以“世界咖啡”的形式,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就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发生哪些转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按学科分为语文组、数学组、理化生组和政史地组。每个组通过热烈的讨论后,形成共识,并派代表在大会上与其它组交流。在交流中,有的老师从其它组的发言中突然又想到了更新的观点,及时补充。最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在一片热烈、融洽的气氛中,教师体验到了小组合作的魅力。其中,一位物理教师在讨论中阐明了一个观点:如果一个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这个课堂才是最有效的课堂。这位教师的发言刚落,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而旋即却是一片掌声。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巩固国培成果,教导处组织全体参培学员开展晒课、达标课等活动。王新权副校长、王建奎主任带头晒课。学员把国培中获得的新知识、新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它所有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听课,找出亮点,与众人分享;发现不足,与众人共勉。在交流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达标课上,我校十一人参与,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语文教师孙伟代表我校参加了北片学区的达标课验收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正是因为有了清晰的思路,教师们才有了明确的研培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认真对待,成果丰硕。学校工作的扎实开展,让全体教师领会到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而端正了全体学员的培训态度。
在国培计划(2015)送课下乡整个活动中,我校所有参培学员从未耽误一次培训,甚至没有一位学员迟到或早退。七年级数学教师熊艳艳,怀有身孕,行动诸多不便。在第五阶段—— “总结提升”活动中,校领导特批她可以跟教研员请假,她却坚持要参加。八年物理教师王建奎,在破冰之旅活动当天,正赶上乡下的奶奶出殡。出殡仪式结束后,王建奎怀着失去亲人的悲痛驱车45公里前往培训现场,仅仅迟到了20分钟。
国培进入“诊断示范”阶段,语文学科和物理学科计划在我校开展活动,正值我校教学楼刚刚建成,教学设备还不完善。为了能够使工作顺利开展,校长王建波同志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会议室桌椅、电子屏幕、教学一体机等电教设备,并与后勤主任加班加点,利用周末休息日时间组织人员安装,最终,在活动日前一天晚上的九点多钟,完成了整个活动现场的布置和设备调试工作,确保了第二天语文学科“诊断示范”活动的顺利开展。语文培训团队得知情况后很受感动。对中育中学给予国培的支持深表谢意。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我校全体学员秉着一颗认真求学的心,在国培路上,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汪春媛、孙伟两位老师分别代表北片学区做了一节诊断课,王建奎老师代表北片学区做了一节示范课。在“成果展示”阶段中,三位老师又分别代表北片学区做了一节展示课,侯小东老师代表学区做了经验汇报。这些优秀教师,能代表北片学区在国培活动中抛头露面,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2015~2016学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校各科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与北片学区其它兄弟校横向比较中,我校平均分有五个学科第一,及格率有六科第一,四科第二,高分率有七科第一。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不忘感谢国培,她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中育中学每个教师的心田,它让我们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出去,机会难得;请进来,谈何容易。国培送教下乡,走进我们的家门口,坐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交谈。世界咖啡加头脑风暴,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乡村教师酣畅的饱餐了一顿知识盛宴。国培(2015)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改变了理念,学会了改变。感谢国培,感谢培训团队。期待着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再次落户东丰,期待着更多的农村薄弱学校成为国培基地校。
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培训工作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知道有更重的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校愿借着“国培”的东风,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2016年3月30日星期三
第五篇:2013年四川国培研修总结模版
注:按省教育厅的要求,需完成不低于2000字的网络研修总结。请按照下面要求填写,并请注意字数要求!
训后研修提醒:“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本期项目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的服务还将延续。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在平台中进行训后研修活动,课程可重复学习,论坛依旧开放,专家会继续在线解答您的问题,平台会长期为您开放。期待您继续热情参与!希望这里一直是您成长的网络社区!希
望这个研修的家园给您带去更多的教学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感谢有您:培训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积极参与、您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时我们更希望听到您的需求,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
写下来告知我们: 在专家进行视频答疑时,最好有字幕或者问题提示,这样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同时平台开设的在线咨询希望效率能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