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教案之纪年纪时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之纪年纪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合作讨论、梳理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美国的唐人街,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
二、纪年、纪月、纪时的具体方法
(一)古代纪年的方法
1.学生展示关于纪年的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如下 :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2.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以2018年为例,天干:年份减去3再除以10的余数5为戊,地支:年份减去3再除以12的余数11为戌。故而2018年为戊戌年。
课堂练习: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挑选一个小组学生展示关于纪月的预习成果,其他组补充总结如下 :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挑选一个小组学生展示关于纪月的预习成果,其他组补充总结如下 :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四、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计时方法,同时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更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五、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梳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列出表格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完成下列习题
(1)【2008年宁夏卷】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2)【2008年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第二篇:传统文化之地理知识教案
传统文化之地理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常识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理常识对于古代人的作用。
2.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积累、背诵关于地理常识的诗词、名句,感受其文化影响。教学重点:
理解地理常识的相关知识,积累关于地理常识的诗词、名句,感受其文化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猜猜这是谁?----诸葛亮。诸葛亮可以说是天文地理通晓的天才,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文,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古代地理常识,主要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
二、地区名
【陇西】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代。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 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汉书》有《西域传》。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泛指北方。社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个越族的合称。《吕氏春秋·恃君》:“扬、汉之南,百越之际……多无君。”
【瀚海】也作“輸海”。含义随时代而变。①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说指今内的呼伦湖、贝尔湖。《史记匈奴列传》:“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術临瀚海而还。”②泛指我国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③指沙漠。皇甫冉《送客》:“城下春山路,营中海沙。”④唐都护府名。贞观中置瀚海都护府,龙朔中以燕安都督府改号瀚海都。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洛阳、淮阴、衡阳、江阴。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这五岭是南岭山脉的主体,位于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各省之间。《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成。”毛泽东《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走泥丸。”
【三秦】项羽灭秦以后,以秦的关中之地分封秦朝的三位降将章邯、司马欣、董为生,因称三王或其所辖地域为“三秦”。《史记·曹相国世家》:“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泛指陕西关中一带。杜甫《冬至》:“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秦。”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三楚】地名。战国楚地为“三楚”。《汉书·高帝纪》注引孟康说: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后用以泛指湘、鄂一代。西楚约为今准河以北,泗水、沂水以西的地区;南楚北起淮水、汉水,南包江南;东楚跨长江逾准河,东至于海。项羽灭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
【三关】古人对三个重要关口的总称。但各朝代所指不同。①东汉指上党关、笑、石陉(xng)关。②三国时指阳平关、江关、白水关。③南朝时,义阳(今河南信阳)南的平靖关、武胜关、黄岘(xian)关总称为“三关”。④五代日时,把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总称为“三关”。⑤明代以今河北境内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山西境内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明代的“三关”是屯兵重地。
【九寨】古代的九个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何谓九塞,大汾、冥距、荆阮、方城般、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淮南子·地形训》中“冥”作“渑”,“殺”作“殺阪”。
【三都】 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三、政区名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又称神州赤县,对中国、中土的泛称、别称、美称。上古时,炎帝以火德王,炎帝统辖的土地叫赤县;黄帝以土德王,黄帝统辖的土地叫神州。黄帝打败了炎帝后,统一起来就称作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为天下九大洲之一,下又分九州,即九州中国。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国】 西周直至汉初,天子统治的地域称为“天下”,诸侯王统治的地域称为“国”。战国后期,较强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汉初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如韩信被分封到齐国,立作齐王,后又改封到楚国,立作楚王。现在指国家。【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州】相传大禹治好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尚书・禹贡》记为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东汉末以后,州成了郡以上的、级行政区。隋代废都存州,有时又改州为郡。明清时改州为府,所以有“充州府、青州府、扬州府”等名称;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其余散州隶属于府。
【郡】春秋至隋唐时的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在边境设县,后来逐渐推行到内地。战国时,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比县大,逐渐形成了地方行政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廷任免,发给俸禄。秦朝以后,历代都有郡,只是区域变小了。隋唐时期,州郡迭该。宋代废郡,改为府。
【县】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大国往往把新兼并的土地设县。战国时,各诸侯国边地繁荣,才逐渐产生都、县两级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郡县制,县隶属于郡。以后,县的上级单位或是府,或是州、军、监、厅。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坊】隋唐时期,在京城、州县设坊,坊设“坊正”进行管理。唐代都城长安城内,除皇城外,共有一百零八个坊,坊内有店铺、佛寺,主要是居民区。每个坊都筑有高墙,四面或两面设门,供人出入。这样以来,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形成了一种封闭管理模式。唐代长安的坊又称“里”。唐代后期、五代至北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店铺侵街的现象,坊市结合,不再设坊,先前严格的坊市规定不复存在。
四、山川关隘名
【江河】许多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史记・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则指黄河。
【河南、河北】河北,指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全境。河南,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也指河套以南地区或作为县名。
【河内】黄河以北(中原一带的黄河以北)具体在现在山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西南。【河外】黄河以西,今日陕北一带; 【河东】黄河以东。
【西河】又称河西,和河外指的一样,黄河以西的地区。
河东和河西是以山陕交界的黄河来划分的,河南和河北则是以中原地区(今河南)的黄河来划分的,因为黄河走了个“几”字形。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史 记项羽本纪》:“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江左】即江东。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晋书·王览传》:“奕世多才,兴于江左。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淮左】淮水东面。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关】明清之前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清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内】关内指函谷以内。《史记.高祖本纪》:“兴关内卒乘塞。”也指唐代行政区划名,为十道之一。
【关外】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函谷关歌》:“请君忆时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如后汉杨震,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关中】地名。相当于今陕西省。指“四关”之内,即东函谷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山东】①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又名“关东”。《史记·苏秦列传》:“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②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五、重点深入,小组合作学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关山月 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言虽简而意实多,“苍苍”突出关山“月”的特色和夜晚月色朦胧的状态。B.第二句写关山之地榆叶尽黄,让人备感秋意,为全诗定下凄清的感情基调。C.第三句写月轮运转,月光皎洁,照耀着远处的大海,突出月夜的空阔明净。
D.第四句作近距离的定点描写,“上”与“长”两字写出月光的动态美与情态美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关山月李端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关山月李端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E.第五句写戍卒因“水冻”而不断移动帐篷,照应首句“露湿”,说明月夜露水之多。2.我国古代对“阴”、“阳”有多种解释,请将下列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两项选出来: A.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如阳坡。B.凸出为阳,凹进为阴,如阳文。
C.隐蔽为阴,显露为阳,如阴沟、阴谋。D.人世为阳,冥间为阴,如阴司。E.山北为阳,山南为阴,如衡阳。F.水北为阴,水南为阳,如江阴。1.CE 【解析】(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5分。)选三个及其以上不给分。C项,“照耀着远处的大海”错误,“海”指“瀚海”,即西北大沙漠,不是指大海。E项,“说明月夜露水之多”错误,这句诗通过露水结冰能够压倒帐篷来表现边塞的苦寒。2.EF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主要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的古代地理常识,知识点比较多而杂,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多背诵总结本节课知识,在平时阅读中搜集整理与地理常识相关的文化知识。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下限时练习。
2.搜集整理五津、九边等与地理常识相关的文化知识。
第三篇:教案1年纪
入学教育
教学要求: 1 观察图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学的友爱,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2 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3 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学交谈的态度。4 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和执笔姿势。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相自我介绍。
1、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小学生了。班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和你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一块儿上学,一块儿放学,你们高兴吗?
2、学校里除了有同学,还有喜欢你们的老师呢,我呀,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想知道我姓什么吗?认真看:”走 赵”.谁知道这是什么字?对,我姓”赵”.你们叫我什么呢?真聪明,咱们班有没有姓赵的同学呢?
3、老师介绍完自己了,谁再来介绍一下自己?注意介绍自己时,先起立,双手下垂,放裤缝两边.(示范.)
4、学生自我介绍.随即表扬回答好的学生。
二、参观校园.随机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公共设施的教育。
三、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教育。
你们喜欢咱们的学校吗?告诉你们,咱们学校叫“同幅西路小学”咱们学校 是区一级学校,是一间不错的学校。你们作为本校的学生,感到幸福吗?自豪吗? 谁来说说刚才咱们参观校园时,你都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谁还记得我姓什么?
二、指导看图.(封面)
1、请大家拿出语文数.认识"语文"二字。
2、图上有什么呢?这个蘑菇房子是谁家的呢?你怎么知道的?两只小兔在干什么呢?兔妈妈会对小兔说些什么呢?
老师补充:兔妈妈可能告诉小兔,要爱惜这个课本,小朋友,你们也要爱惜这个课本,不要撕书,不要在书上乱画,要不,兔妈妈可不高兴了。
上面的小姑娘在干什么呢?看来,小姑娘也特别喜欢上学。
3、看后封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看,他们多喜欢读书呀,以后,我们也要向这些小动物学习,做个爱读书的孩子。
三、看入学教育的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从哪儿看出这是学校呢?
2、图上的老师、同学、家长在干什么呢?
3、文明礼貌:
小朋友,进学校,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问声早,礼貌用语要用好。
四、进行路队和做游戏的训练。
1、路队:(快、静、齐)站路队,快、静、齐,走起路来真神气,挺胸抬头甩开臂,整整齐齐回家去。
2、做游戏。
做游戏,要注意,安全第一要牢记。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秩序争第一。
第三课时
一、课堂常规训练。上课儿歌:
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静静坐在座位上。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二、指导看第二幅图。
1、大家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观察画面,了解语文课。
师: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他们呀,在上“语文课”,我们这一节上的是什么课?对,就是“语文课”。师: 看图片,黑板上有几幅图呢?分别有什么?注意,用上有„„有„„还有„„ 师:下面这两个字谁认识?谁能大声读给大家听? 师:这两张字卡上除了有字外,还有什么?(汉语 拼音)。汉语拼音有什么作用呢?当你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时,一看汉语拼音,就知道怎么读了。即使再难的字,也会读,你说它的作用大不大?语文课除了学汉语拼音、汉字外,还要学习有趣的课文、练习听话、说话,可有意思了。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
3、图上的同学是怎样听课的? 听课: 身坐直,脚放平。看前方,专心听。
三、课中休息。
伸伸手,弯弯腰,抬抬头,就坐好。
四、训练举手、上下课师生问好。
举手: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在张口。声言要响亮,态度要大方,吐字清楚受表扬。上下课师生问好:
上: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起立,老师休息。同学们再见。第四课时
一、复习“上课准备、坐姿、文具摆放、举手、上下课师生问好”常规。
二、指导看图。
1、第三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图在怎样的看书呢?
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眼睛和书本保持1尺左右的距离。坐姿儿歌:
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第四幅图。
谁在干什么呢?他是怎样写字的?
写字姿势:作业本放平,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儿歌:
写字时,身坐直,头要正,肩要平。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胸离桌边有一拳。
第四篇: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教案
一 欢欢喜喜过大年
转眼间马年就要到了,这次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商量好一起去小猫粉粉家迎新年!
小猫粉粉可高兴了,因为她又可以好好的款待森里的小伙伴了!为了这个盛大的聚会小猫粉粉早早的就开始准备了。根据森里的传统,并且能给大家营造一个热闹的过年氛围,小猫粉粉开始了做了精心地准备工作。
首先,它将房屋彻彻底底的打扫了一遍,自己动手剪了精美的窗花,还央求山羊老公公给她做了几个大大的灯笼,然后请小鹿姐姐给她写了一副春联,经过几天的准备,小猫纷纷家变得更漂亮了。
终于到了小伙伴们约定的日子,这天小猫粉粉一大早就在门口迎接她的小伙伴们。
最先来到粉粉家的是小猪黄黄,粉粉热情的接待了黄黄。
过了一会儿,小兔紫紫和熊猫绿绿也陆续来到了。
小猫猫粉粉热情的将他们请进屋里。
正当大家都要进屋的时候,小蛙青青穿着漂亮的衣服蹦蹦跳跳的来到了粉粉家门口,大家见到青青可高兴了。可小猫粉粉又有点替青青担心了,因为她知道小蛙青青是冬眠动物,她担心青青会受不了这么冷的天气。
小蛙青青看出了粉粉的担心,对大家解释道:“你们大家都在欢欢乐乐的迎新年,我一个人在家里睡太无聊了,我也好想跟大家一块迎新年,过年的氛围太强烈了,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所以请山羊公公给我做了漂亮的耐寒衣,这样我就不怕寒冷的天气了,所以大家都不用替我担心了。”
听了青青的话,大家才放下心来,粉粉开开心心的将大家迎进屋里。
小伙伴们在一块玩的可开心了。
不一会儿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小猫粉粉将早已经准备好的饺子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饺子看起来可诱人了。
在大家就要动手吃饺子的时候,小猫粉粉说:“能回答我的问题谁就吃第一饺子,好不好啊?”大家一致同意,粉粉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过年要吃饺子啊。听了粉粉的问题,大家都快快开动他们的脑筋。
小猪黄黄第一个回答:“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但目前我就记得一种了。话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并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这时小蛙青青也也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说:“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你们都不知道吧?”青青得意的笑了起来。
粉粉看了看黄黄和青青说:“你们太棒了,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做个总结吧!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话还没说完,热烈的掌声就响了起来,小伙伴们牢牢记下了这个问题。小猪黄黄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说:“我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我先吃第一个水饺喽!”说完拿起筷子就要吃。
熊猫绿绿一把抓住了黄黄的手,说:“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才算你聪明,才可以吃第一个饺子,你敢不敢啊?”
黄黄得意的说:“我就喜欢挑战,你来吧,我接招就是了。” 绿绿说:“好样的,我的问题来了,听好了哈,为什么过年的时候,我们要放鞭炮,贴春联啊?”
黄黄看了看大家,开心的笑了,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吧,下面就由我跟大家说说年的来历吧。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听了黄黄的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年是这样来的啊。眼看热气腾腾的水饺都快凉了,小兔紫紫说:“问题也回答了,我们也长了知识了,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吃饺子吧。”
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会就被大家吃了个精光。
吃完了饺子,熊猫绿绿提议大家一块去院子里放鞭炮,她的提议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都兴冲冲的向院子跑去。小猫粉粉也高兴地将已经准备好的鞭炮拿了出来。
这时心细的紫紫又说话了,“放鞭炮很危险的,我们大家一定要小心才是”。我从家里来的时候妈妈告诉了我几条小建议,我给大家说一下吧。
第一:燃放喷花类、小礼花类、组合类等烟花时,要牢固平放在地面上,避免燃放中出现倒筒现象。
第二:燃放吐珠类烟花时,最好能利用物件或机械固定在地面上。若确需手持燃放,应用食指、中指、拇指三指掐住花筒尾部,底部避免朝向掌心,点火后手臂伸直,火口朝天尾部朝地,对天空发射。
第三:燃放旋转升空和地面旋转烟花,必须注意周围环境,放置平坦地面,点燃引线后,离开观赏。
第四:燃放手持或吊线类旋转烟花时,最好用小竹竿等钓住棉线,不要让烟花靠近身体。
第五:燃放钉挂旋转类烟花时,一定要将烟花钉牢在墙壁或木板上,点燃引线后立即离开。
好了,我的话说完了,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们大家快去放炮吧。”
这次迎新年的聚会就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结束了,小伙伴们可高兴了,因为在这次聚会中,他们不仅玩的开心,而且学到了好多跟年有关的知识。
小伙伴们相约,下年一起迎接羊年。
准备材料:各色卡纸,马克笔,剪刀,毛线,剪纸,胶带,橡皮泥等
此次教具的用意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需要,现在的年过的越来越没有以前的年的那种味道,小孩子们过年关注的更多的是年所带来的物质上的收获,譬如:新衣服,新玩具,压岁钱等等,而忽略了“年”本身,譬如:年的来源,年的习俗(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以及这些习俗的来源。我觉得年作为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其发展过程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年文化”,与其有关的知识应该得以传承,而不应越过越落寞。
第二:此次玩教具作业的制作时间已快至新年,正好可以做一个新年主题的系列玩教具,算是比较应景。
第三:把自己制作的玩教具相互联系起来,以故事的形式穿插,以便于幼儿接受的形式向幼儿传递一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幼儿不仅能有情绪情感上的愉悦,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第四:故事中间穿插了一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放鞭炮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这有利于幼儿积累生活小常识,从而更安全,更快乐的成长。
第五:文中带有颜色的字体都是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小猫粉粉为什么替小蛙青青担心
饺子的来历
年的渊源
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啊
问什么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5 放鞭炮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
二 七巧板篇
一 准备材料:
橡皮泥,卡纸(七巧板模型),小刀,尺子,塑料布,纸张 二 作品
(一)人物形态
一 奔跑者
二 溜冰者
三 踢球者
四 跳舞者
五 老者
六 侍者
七 卧者
八 高傲者
(二)动物形态
一 兔子
二 海底世界
三卧兔
四 乌鸦喝水
五 狗狗
六 猫猫
七 农家小舍 三 七巧板的制作: 1 在稿纸上画出其形状 2 将七巧板肢解开 将肢解好的七巧板放在已经准备好的橡皮泥上 4 用小刀沿其轮廓剪下 5 休整成型
具体制作步骤附下图:
四 七巧板的简介:
“七巧”一词源于中国东周时代(公元前740―330年),原指与七月初七有关的一种民间的风俗习惯。一般认为七巧板源于唐代的“燕几”,也叫“股子桌”,指一种古人在宴会上用的桌子。这种桌子一套有六张,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在宴请宾客时,通常将这些桌子摆成各种图案,以增加欢乐的气氛。后来,燕几从六几变为七几,改名为“七星”,即七巧板的雏形。再往后,人们制作了纸板形式的燕几桌,这才出现了真正的七巧板。七巧板最初主要在文人间流行,后来流传到了民间。
七巧板由7块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板块――两块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两块大三角形、一块平行四边形、一块小正方形组成,可以拼排成为千变万化的几何图形,形拟各种自然事物,“纵横离合变态无穷”。它的特点是巧、变、复、朴、尖、合,渗透了中华文化的易理。七巧板不但流传于中国,近年来因为各种拼图能够启发儿童智力而被西方国家被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
通常,用七巧板拼摆出的图形应当由全部的七块板组成,且板与板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点与线的连接;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
七巧板的玩法有4种:①依图成形,即从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②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③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④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
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排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如桥梁、船只、房屋、手枪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物以及戏水的鱼、猫、狗等。
操作七巧板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被人们运用到了教学当中。
制作原因: 实用性强,可用于幼儿园的中大班的认识图形以及分类,辩颜色的教学中 可操作性强,制作相对简单,可应用于幼儿园中的手工课上 造型玩法多样,可开发幼儿逻辑思维及创造力 最主要的是可以设计一个多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形状
第二课时:用橡皮泥做七巧板
第三课时:多变的七巧板
三个课时紧紧相扣,循序渐进,一定会让幼儿有所收获。
姓名:朱素贞
学号: 2011411614
班级:学前班
第五篇:传统文化之官职变动教案
文化常识之官职变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选官制度调动的术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习官职调动的文化常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3.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教师介绍,传授古代官职调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重难点:
探究官职变动的文化常识,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官职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非常积极,课下也认真做了总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代官职任免的相关知识。
二、小组展示,教师补充
各个小组展示课下总结的任免术语,教师在点评、总结。
附:任免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三、分组探究,教授点拨 1.授官
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③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④拜:授予官职。⑤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⑥除:任命,授职。⑦授:授予官职。
⑧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⑨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⑩起:起用人任以官职。2.免官
①罢:免去、解除官职。②黜:废掉官职。③免:罢免。④夺:削除。3.升官
①升:升官。②擢:在原官上提拔。③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④迁:一般指提升。⑤陟:进用。⑥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⑦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4.降官
①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②贬:降职。③放:驱逐,流放。
④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⑤出、出宰:离开京城外调。
⑥罢:解除,免去官职。⑦免:免职。⑧废:废黜,放逐。⑨黜:贬退。5.调官
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②徙:一般的官职调动。③调:变换官职。④转:调动官职。⑤补:补充空缺官职。⑥改:改任官职。⑦出:京官外调。6.兼、代
①兼:兼任。②摄:暂代官职。
③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④领:兼任。⑤行:代理官职 ⑥署:代理,暂任 ⑦权:暂代官职。⑧判:高位兼低职。7.辞官 ①悬车:辞官居家。②解官:辞去官职。③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④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⑤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⑥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⑦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8.其他
①视事:任职。②下车:官吏初到任。③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四.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关于古代官职变化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辟: 由中央官署征召,任以官职。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出任京官。2.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一般指升官。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zhì):处罚官员。
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郡国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3、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辞去官职,卸职。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迁:升迁。
C、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废免,革职免官。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去:改任官职。
五、课堂小结
古代文化常识已经成为高考的必考题目,而中国古典文化常识的官职变动知识是高考常考项目,也是我们比较生疏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再认真,才能在考试中得到好的回报。通过这节课的专题复习,我们了解古代官职的相关知识,体验了官职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和试题形式,并且探究了相关的方法,相信在这一节课以后咱同学再遇到官职知识的相关的题目一定会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七.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完成本节课限时练。
2.结合文学常识预学案,各小组总结相关得文学常识知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