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夜雨诗意
《夜雨诗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纂集、逼仄、熨帖、憬悟、斫折”等重点词语的读音;理解“顾影自怜、改弦易辙、”等重要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理解及体会作者颇具哲理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2、在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教学重点: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教学方法:诵读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雨导入
出示夜晚课件,同时播放雨季纯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是夜晚窗外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你会联想到什么?(生自由发言)一提到雨,我们总会思绪纷飞,浮想联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夜雨诗意》,看看当代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在夜雨中会有怎样的遐想?(板题及作者)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把握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感情。3.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
三、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纂集zuǎn 蹒跚pán shān 魅力mâi 惆怅chóu chànɡ 羁绊jī bàn 蕴藉jiâ 喧嚣xiāo 逼仄zâ 炮制páo 涟漪lián yī 熨帖yù 憬jǐng悟 斫zhuó折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喧嚣:叫嚷、喧闹。
逼仄:(地方)狭窄。熨帖:妥帖舒服。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改弦易辙:变更曲调,改变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2、作者介绍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学者。糅合山川、风俗、人情、历史与主体评述于一炉的散文风格,为当代散文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他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一、读夜雨,感知内容。
雨,是自然的精彩,是岁月的涤荡,是生命的美丽、永恒!
雨,是一种心语,是一种倾诉,更是一种情怀。通过你的朗读,初步感知雨中的情怀。
1、学生有感情的自渎课文。
2.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用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对窗而立,铺开了夜雨中的想象,因此夜雨中的想象是_______和_______的。
(2)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说夜雨是旅行的大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_______的感情。(3)文章第三部分,由“旅行”联想到“________”,作者感慨,夜雨中,________________。
3、教师总结:夜雨是一首自由诗;夜雨是一首思乡诗;夜雨是一首史诗。
二、赏夜雨,体会作者情怀。
学生分组欣赏”自由诗”,”思乡诗”,”史诗”体会作者感悟。a夜雨是一首自由诗。
在夜雨中可以放飞人的想象,使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温情自享和企盼。
思考1:“夜雨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为什么“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
思考2 夜雨中,“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夜雨情景最宜家人闲谈、专心读书、思念友人、挑灯作文;
b夜雨是一首思乡诗。
夜雨会使旅行者企盼安逸,孤苦的处境使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思考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独立思考:行旅中的人们面对夜雨有怎样的不同心境?
思考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不同的人,心境不同,选择不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
c夜雨是一首史诗。
夜雨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志,有时改变历史的步伐,有时会扭转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
思考
1、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由行旅联想到了人生和历史,作者说“在人
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夜雨对人生和历史有什么影响?
思考
2、学生举例,谈谈对“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这句话的理解。
夜雨会改变人的心境,会改变历史改变人生。
总结作者感悟
雨夜让人觉得在家里有多么的温暖;雨夜让行走天涯的人更加想家;雨夜让有着雄才伟略的人更加学会思考。
三、品夜雨,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夜雨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夜雨让弱者望而却步,让强者越发坚强,夜雨悄悄的改变者历史的步伐、生命的历程。夜雨是富有诗意的,古人有语“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这种惆怅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语段,运用所学的朗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品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品读方法:从感官角度、修辞手法、用词用字、朗读语气、作者的情感表现及你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加以品读。2.结合具体语段指导学生朗读。PPT出示例句:
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战争,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恢弘、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提示:(1)划横线的词语要重读。
(2)语速由舒缓到急促,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当然”处语速再次由舒缓到急促,最后的短句要读得雄浑有力。
五、议写法,书写雨中感受。
过渡:《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象《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文章是靠什么打动作者的呢。
1、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找出这样诗意的句子加以阐述)
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2小练笔的:写写你自己雨中感受。
.你淋过雨吗?在雨中笑过、哭过吗?喜欢独自撑着伞在雨中漫步,还是喜欢在夜里倾听雨的精灵的轻歌曼舞?你不想讲讲在雨中的心情和故事吗?以“雨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话。
3、学生展示所写段落,师生共评。六.教师总结
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在作者笔下,夜雨具有一种魅力,能使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能使游子停止前进的脚步,使人回
到一种原始状态,夜雨因人而着色,人因夜雨而生情。(板书:夜雨因人而着色,人因夜雨而生情)
教学反思:
优点:《夜雨诗意》这篇散文是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于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听雨”(导入新课)——读“夜雨”(整体感知)——赏“夜雨”(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品“夜雨”(品析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夜雨”(通过练笔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情感)。思路还是清晰的,环节之间的衔接很紧密。
不足:本文是一篇散文,语句优美,寓意很深,教师应对诗化的语言的还原比较,重点做一些讲解,也就是在生动可感的形象化描述的背后,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经过想象,可以把它换作直白的抽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这一点我做的不到位。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老师引导的不够。
《听听那冷雨》
余
光
中
教学目标
1、缘景探情,学习本文截取生活画面表达深沉情感的方法。
2、理解冷雨的深刻含义,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幅描写雨的画面的体悟,学生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画面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如何选取生活画面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手 段 多媒体投影 教 学 方 法 诵读式 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来听一段雨声,说说你听完的感受。学生的答案一定五花八门。为什么本文的作者听雨的感受是“冷”呢? 明确:表面含义:此时春寒料峭,这是季节给人的外在真实感受。
所谓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哪些语言能表达作者凄冷的心境?
二、画面品读。究竟作者因何而凄凉,作者在文中有着含蓄的表达。1.独立完成:本文的冷雨从春寒料峭的现实起笔,经过时空交错的回忆,到文章结尾处又重新回到了现实,通过一个个画面描述了听到冷雨时的凄凉感受。请你试着从文中寻找三个你认为最经典、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画面,完成以下任务单。提示: 什么景物 景物特点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选取的三个画面间有何关连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互点评。
3、全班研讨:小组间交流,.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①品雨:杏花、春雨、江南。让严寒中有一丝温暖。这典型意象出现在作者的梦中,更烙印在作者的心中。无论仓颉造字还是杏花春雨,无一不显示作者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文化情结,作者对语言、对诗歌有着深深的眷恋。②听雨:瓦屋听雨(在大陆),听到的是古老大陆的柔婉亲切,是单调耐听的音乐。日式的古屋听雨(在台湾),黄梅雨霏霏不绝湿黏黏、台风雨浪涛翻滚铺天盖地、雷雨滂滂沛沛、秋雨雨打芭蕉秋意弥漫,是回忆的音乐。通过两种雨声的对比,后者比前者更凄楚迷离。引发作者对故国的怀念。③惜雨:伞下听雨。台北长高,台北公寓时代来临,听雨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唯有伞下还算是个好去处,但还得“雨不倾盆,风不横吹”。可这听雨的方式太过浪漫,并不适合追忆的老者。钢筋水泥阻断了昔日的相思,青瓦下听雨竟成了一种遥想。真可谓,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从在故乡的怀抱,到远离故乡追忆故乡,再到忆而不得,任白发疯长,故乡愈加遥远,连遥想都是那样的奢侈。与故乡最后牵连也被切断,而心之所系的回忆也日渐模糊,人生之痛莫过于此啊。此时是作者痛定思痛下的回首,这个画面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深沉的家国之痛。
总结:
三个画面,从色彩上讲,一直是灰蒙蒙的,如黑白片。季节上,这雨声从春到秋再到冬,而作者的也由意气风发的武陵少年变成了去国怀乡的中年男子,最后终于变成了听雨不得的白发长者。三个画面层层递进,情感渐进深沉。4.那么究竟作者想通过本文表达怎样的情感?
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其实,所有听雨的场景,如美玉脆竹楼、纤手弄琴键、梅雨湿苔藓、狂风挟热浪、斜雨打芭蕉等,都写出了作者内心凄迷的感觉。内心落寞,才想去听听竹楼的古老的音乐;内心惆怅,才想去寻找冰冰纤手带来的低沉的安慰;身处异乡,内心孤独,才想去感受日式屋瓦的雨韵。落寞、惆怅、孤独就是余光中先生痛苦心灵的写照,也是余光中的乡愁的诗性注解。
三、课堂小结
“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风雨中”,雨水汇聚了诗人的泪水,雨声在倾诉诗人的哀怨!诗人余光中以其对雨的独特感受,化雨成泪,在绵绵的季雨中,抒发了悠悠的乡愁,更表达了对祖国难以割舍的文化恋慕。此刻,我们才真正领略到了他是“用整个生命和修养”在听雨。那雨声,不仅打在地上,物上,更是打在读者的心上。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情怀,这情感或轻轻浅浅,或缠绵深重。无论何种都是独特而珍贵,而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笔表现出来。听雨,听的是一份心境,人在画中,情在言外。当我们行走在人海中,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是否也迷失过自己?抑或也在寻找曾经失落的梦幻清影?
四、课后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2.背诵《乡愁》。乡愁
小乡愁是我母亲在那头
长乡愁是我新娘在那头
后乡愁我母亲在里头
而乡愁我大陆在那头
时
一在枚
小
小这的邮
余
光
中
候
票
头
大
一在张
窄
窄这的船
后
票
头
来是
一在方
矮
矮外的坟啊
墓
头
现是
一在在
浅
浅这的海
峡
头
湾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二、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评析。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三、在评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教师范读。接下来进行分析诗歌。
1、翻译全诗。
2、分析诗歌。问: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 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
问:但紧接着作者却写了“巴山夜雨”之景,这是否偏离了作者在首句所创设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巴山夜雨点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相隔千里,而且处境惨淡,透露出羁旅之苦。巴蜀多秋雨,这本已使身为异乡之人的作者倍感神伤;而恰在此时,又得妻子千里家信,此时,诗人该有多么伤感呀!)问:但作者是否一直延续这一感情进行抒写呢?如果不是,又写了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个词语可看出这种转变?(“何当”,何时,什么时候。“何当”是个表示愿望的词。诗的后两句,紧扣“夜雨”,顿生想像,遥想他日重逢,剪烛夜谈,回忆此时面对这“巴山夜雨” 的情景。这两句是最为人称道的设想“奇绝”之句,它好就好在将“未有期”的现实与剪烛共话的想像联结在一起了,不仅写出了重逢的欢乐,感情的深挚,而且通过遥想将来,排遣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痛苦,使全诗多少带有明朗轻快的情调,形成了半是悲哀,半是温暖的深长情韵。)小结,板书。李商隐——-(问答)——友人(亲人)离愁 写实 衬托——眼下的孤寂、虚写——何当、却话——思念
3、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有怎样的画面在你的面前闪过。接下来用文字把它们表述出来。(设计这一步骤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诗歌不能只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想像,去体会诗中丰富的意境。)
4、齐读全诗。
四、分发赏析资料,深入分析写法上的技巧。(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有意重复使用了“期”字和“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这可以说是这首诗为人称道的“奇绝”之二。重复“期”字,意在强调诗人滞留在外、前途未卜、归期无定的愁苦;重复“巴山夜雨”,更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表现,它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回还往复的意境美,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见后秉烛长谈的画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这种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书的回环往复之妙,恰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回环往复之美。是作者有意打破常规的成功尝试。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往复;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意境上看,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深婉、隽永,余味无穷。)
五、学生共同欣赏所收集的李商隐诗歌。(让学生通过收集李诗,加深对李商隐和他诗歌的了解。)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
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声声慢
李清照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明确: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
——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
——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问四: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追问五:“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6)小结。
5、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6、感受艺术特色。
——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7.有感情的背诵
第二篇:夜雨诗意
《夜雨诗意》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纂集、逼仄、熨帖、憬悟、斫折”等重点词语的读音;理解“顾影自怜、改弦易辙、”等重要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理解及体会作者颇具哲理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2、在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教学重点: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教学方法:诵读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走进作者。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考考你们。请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他是谁? 1.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生于内地,中年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的作品有:诗歌《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
2.他是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学者;他深度研究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创造了糅山川、风俗、人情、历史与主体评述于一炉的“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开启一代文风;他考察了欧洲96座城市,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他多次做客“百家讲坛”解读创作体验;他连续三届担任青歌赛综合素质评委;他入股徐家汇身家过亿,是最具商业头脑的文人;他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他是?余秋雨(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掌握重要词语,理解并体会作者颇具哲理的语言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3.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
三、检查预习
扫除障碍 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纂集zuǎn 蹒跚pán shān 魅力mâi 惆怅chóu chànɡ
羁绊jī bàn
蕴藉jiâ 喧嚣xiāo 逼仄zâ 炮制páo 涟漪lián yī 熨帖yù 憬jǐng悟
斫zhuó折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喧嚣:叫嚷、喧闹。逼仄:(地方)狭窄。
熨帖:妥帖舒服。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改弦易辙:变更曲调,改变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四、整体感知
1、学生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概括出课文的段意。第一部分(1~5):夜雨让人产生想象,让人产生思念,让人温馨。第二部分(6~10)通过夜雨写出人,特别是游子的家园情结。第三部分(11~16)夜雨的魅力在于消融一切张扬的东西。
2、小组合作,体会作者感悟。
雨夜让人觉得在家里有多么的温暖;雨夜让行走天涯的人更加想家;雨夜让有着雄才伟略的人更加学会思考。作者余秋雨驻窗望雨在三部分内容中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呢?
提示: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夜雨情景最宜家人闲谈、专心读书、思念友人、挑灯作文;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夜雨会改变人的心境,会改变历史改变人生。
“远离烦忧”的美好,即排除了世俗干扰,想象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行为会格外温情;意志战胜懈怠,即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令人感慨的必然与偶然关系,即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和历史的曲折令人思索,深可寻探。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人有多种活法,有的忙忙碌碌,为名利所累,但我们一旦卸下包袱,在夜雨写、所营造的氛围中,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雨打芭蕉,未尝不是另一种活法。没有谁规定必须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平和温馨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2、《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象《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文章是靠什么打动作者的呢?(文中写雨的句子确实寥寥数笔,如“窗外夜色中时紧时梳的雨声”“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但作者就是用这几笔勾勒出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三、美读文本,体会情感。1.结合具体语段指导学生朗读。
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战争,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恢弘、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提示:(1)划横线的词语要重读。
(2)语速由舒缓到急促,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当然”处语速再次由舒缓到急促,最后的短句要读得雄浑有力。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语段,运用所学的朗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品读。
四、主题全解
在作者笔下,夜雨具有一种魅力,能使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能使游子停止前进的脚步,使人回到一种原始状态,夜雨因人而 着色,人因夜雨而 生情,这或许就是历史。
五、写法借鉴:
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五、课外延伸,尝试创作。1.仿例句的手法写一段话。
例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2.你淋过雨吗?在雨中笑过、哭过吗?喜欢独自撑着伞在雨中漫步,还是喜欢在夜里倾听雨的精灵的轻歌曼舞?你不想讲讲在雨中的心情和故事吗?以“雨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话
教学目标:
1、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魅力。
2、把握行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夜雨所赋予的含义,感悟人生的另一种境界。教学的重难点: 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文题全解
1、题目解说:《夜雨诗意》是一篇散文,单看“诗意”二字,就让人有种飘逸、浪漫、空灵的感觉,而 这一切感觉负载在“诗意”这个表象上,作者会有怎样的遐想呢?
2、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学者和散文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二、课文分析: 学生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概括出课文的段意。第一部分(1~5):夜雨让人产生想象,让人产生思念,让人温馨。第二部分(6~10)通过夜雨写出人,特别是游子的家园情结。第三部分(11~16)夜雨的魅力在于消融一切张扬的东西。
三、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想想:作者在夜雨中联想到了哪些情景?有什么感受?
2、读第7、8自然段回答:一般的旅行者在夜雨中有什么心境?文中提到的法显、玄奘 等历史人物在夜雨中有什么壮举?作者有此感悟到了什么?
3、读第12、13自然段思考:这些文字写出了夜雨有怎样的作用?作者有夜雨的魅力联想感悟到了人生、历史具有什么特点?
4、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有多种活法,有的忙忙碌碌,为名利所累,但我们一旦卸下包袱,在夜雨写、所营造的氛围中,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雨打芭蕉,未尝不是另一种活法。没有谁规定必须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平和温馨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5、《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象《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文章是靠什么打动作者的呢?(文中写雨的句子确实寥寥数笔,如“窗外夜色中时紧时梳的雨声”“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但作者就是用这几笔勾勒出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6、概括课文的中心: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很有内涵,多富有新意,带有较强的哲理性。语言具有浓浓的诗意和想象,既雅且新。
四、写法借鉴:
1、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五、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写雨的诗词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六、畅所欲言:
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夜雨诗意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刘士伟 编号: 审核人:田雨 上交时间:12.12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品味语言的魅力。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与价值:领悟“夜雨”的诗意,感悟人生。学习重点:领悟作者赋予“夜雨”的诗意。学习过程:
一、感悟导入: 唐朝有个伟大诗人叫李商隐,他曾写过一首诗《夜雨寄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诵)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思念,平平常常的生活时光,普普通通的夜雨天气,因被诗人注入诗情画意的思念情感而倍感温馨浪漫,生活就这样生动起来了。当代散文大师余秋雨先生面对夜雨也产生了无限遐思,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学习他的散文《夜雨诗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预习展示。
1.了解本文作者:余秋雨,1946年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散文家。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糅合山川、风俗、人情、历史与主体评述于一炉的散文风格,为当代散文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2.学习字词:
纂()集 炮()制 逼仄()贮()足 喧嚣()熨()帖 涟()漪()憬()悟
三、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课文的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自主探究
1.划出文中直接描写雨的句子。
2.划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或者与你心境相同的句子。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教师点拨:本文叙写夜雨给人带来种种美好感受和人生思念。)
四、合作竞学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直接描写雨的笔墨很少,那么在这个雨夜作者都想到了什么?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教师点拨:
1.全文蕴含了作者的感悟?
⑴夜雨情思(美妙想象,温馨浪漫,思念无边)⑵夜雨情怀(无怨无悔,离愁别绪)⑶夜雨情结(平息狂躁,消融张扬,回归真我)
2.课文直接描写雨的笔墨很少,文章是靠什么打动读者呢? 教师点拨:
一是写雨的句子虽然寥寥数笔,却很细腻,勾勒出了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二是他的文字如话家常,贴近读者心灵,使人有认同感。
五、巩固训练: 1.我喜欢(夜雨,春花,冬雪),因为它。
2.雨在余秋雨先生笔下,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阴柔美,一种怜惜无限的“诗意”,你还能说出古诗词中表现阳刚之气的句子吗?
教师点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六、测试评价:
现实生活,芸芸众生,为名为利,奔波来去,很少有时间平心静气享受自然,很少有人照顾自己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更谈不上因思考,因品味而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总是瞄准物质目标,直奔功利彼岸。来去匆匆,忽略一路风景,耳边充斥的是喧嚣,眼前漂浮的是灰尘,忘记了朴素的幸福就在身边,更忘了诗意生活就在平静的内心中。
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自己对诗意的感受,寄托在自然景物之中吧。以花鸟草虫,山川流水,阳光白云为依托,赋予生活诗意。
第三篇:夜雨诗意读后感[范文模版]
真的爱读散文,就像一点风景,无论驻足远望还是身临其中,都如铤然一叶撩起心海涟波。只有她,矢车菊般的宁静、风信子般清芳。
夜雨中,人的思考格外的专注,天地一切归于反璞……
夜不知觉中深了下来,手拾半卷书香,萦回迂转于恍惚、无言的刹那。夜中的思考专注深远,深远中一缕哲思的韵味由然于脑海。——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我们的追求驶向何方?我们的心灵是在简单走向繁杂,还是由复杂中归于反璞?在记忆中翻找那曾在下意识中的共鸣。
夜更加深了……
携着那夜余秋雨带来的疑惑,日子默默地走着。
那个下午,坐公交车去学语文,无聊中,我望着窗外发呆。车开时,已有一个瘦弱的男生,背着一个单肩书包坐在我的旁边。我挪了挪身子,把视线移开。车子走过两站,当我再环视车厢时,视线却一下定格在男孩身上,无法回转。那男孩大概在补作业吧,他把稿纸本摊在腿上,已经写了一大段文字,正在策笔沉思。
我细细地读着、读着,像是欣赏一位名家的手稿。一瞬间,那曾在下意识中的共鸣那样强烈的振动。那笨拙的笔触、那直白的口吻、那匆忙的构思直截了当的震撼心扉。那宁静的、朴实的笔触中,天就是蓝的,树就是绿的,人就是忙碌的……一切,在心中如一条缓缓的溪水流过,给予无限的美感。
不时多久,车到站,走出车厢,宁静的夏天格外澄澈,脚步让思索拉得缓慢,拖的蹒跚。
走过,寻找,一直所疑问,一直所苦寻的答案,竟在这样的仲夏恍然顿悟。宁静的书写,专注的描画,质朴的抒发,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那男孩因不谙世事而拥有心灵上的宁静,因迫于时间而获得精神上的专注,又因阅历、素养的限制而懂得质朴的表达。原来我们所历千万辛苦而未达到的事情,竟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完成。我们反复雕琢的人生竟会忘记那本质的生命。人们在奋斗中追求着,渐渐的竟错过了片刻的宁静……
到此,我不得不将眉心紧皱。一种生命观崭新地暴露眼前,掀去了原有的朦胧,变成了肉体中那样强烈的呼唤。生命只有一次,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环境究竟湮没了多少人生光景。扭曲了多少忘记回头的人性?又让多少人迷失了真正本质上的自我?对此,我默然,默然地继续奔走,默然地回首,默然地哀叹哭泣。
感谢余秋雨——夜寒雨诗意。这其中超脱了太多太多。寻找宁静,思想专注,生命反璞。除此之外,我们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第四篇:夜雨诗意教案
夜雨诗意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刘士伟 编号: 审核人:田雨 上交时间:12.12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品味语言的魅力。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与价值:领悟“夜雨”的诗意,感悟人生。学习重点:领悟作者赋予“夜雨”的诗意。学习过程:
一、感悟导入:
唐朝有个伟大诗人叫李商隐,他曾写过一首诗《夜雨寄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诵)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思念,平平常常的生活时光,普普通通的夜雨天气,因被诗人注入诗情画意的思念情感而倍感温馨浪漫,生活就这样生动起来了。当代散文大师余秋雨先生面对夜雨也产生了无限遐思,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学习他的散文《夜雨诗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预习展示。
1.了解本文作者:余秋雨,1946年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散文家。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糅合山川、风俗、人情、历史与主体评述于一炉的散文风格,为当代散文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2.学习字词:
纂()集 炮()制 逼仄()贮()足 喧嚣()熨()帖 涟()漪()憬()悟
三、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课文的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2)自主探究
1.划出文中直接描写雨的句子。
2.划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或者与你心境相同的句子。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点拨:本文叙写夜雨给人带来种种美好感受和人生思念。)
四、合作竞学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直接描写雨的笔墨很少,那么在这个雨夜作者都想到了什么?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教师点拨:
1.全文蕴含了作者的感悟?
⑴夜雨情思(美妙想象,温馨浪漫,思念无边)⑵夜雨情怀(无怨无悔,离愁别绪)
⑶夜雨情结(平息狂躁,消融张扬,回归真我)
2.课文直接描写雨的笔墨很少,文章是靠什么打动读者呢? 教师点拨:
一是写雨的句子虽然寥寥数笔,却很细腻,勾勒出了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二是他的文字如话家常,贴近读者心灵,使人有认同感。
五、巩固训练:
1.我喜欢
(夜雨,春花,冬雪),因为它
。2.雨在余秋雨先生笔下,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阴柔美,一种怜惜无限的“诗意”,你还能说出古诗词中表现阳刚之气的句子吗?
教师点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六、测试评价:
现实生活,芸芸众生,为名为利,奔波来去,很少有时间平心静气享受自然,很少有人照顾自己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更谈不上因思考,因品味而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总是瞄准物质目标,直奔功利彼岸。来去匆匆,忽略一路风景,耳边充斥的是喧嚣,眼前漂浮的是灰尘,忘记了朴素的幸福就在身边,更忘了诗意生活就在平静的内心中。
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自己对诗意的感受,寄托在自然景物之中吧。以花鸟草虫,山川流水,阳光白云为依托,赋予生活诗意。
第五篇:《夜雨诗意》教案
《夜雨诗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纂集、逼仄、熨帖、憬悟、斫折”等重点词语的读音;理解“顾影自怜、改弦易辙、”等重要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理解及体会作者颇具哲理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2、在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教学重点: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教学方法:诵读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走进作者。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考考你们。请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他是谁?
1.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生于内地,中年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的作品有:诗歌《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
2.他是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学者;他深度研究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创造了糅山川、风俗、人情、历史与主体评述于一炉的“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开启一代文风;他考察了欧洲96座城市,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他多次做客“百家讲坛”解读创作体验;他连续三届担任青歌赛综合素质评委;他入股徐家汇身家过亿,是最具商业头脑的文人;他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他是?余秋雨(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掌握重要词语,理解并体会作者颇具哲理的语言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悟。3.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
三、检查预习
扫除障碍 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纂集zuǎn 蹒跚pán shān 魅力mâi 惆怅chóu chànɡ
羁绊jī bàn
蕴藉jiâ 喧嚣xiāo 逼仄zâ 炮制páo 涟漪lián yī 熨帖yù 憬jǐng悟
斫zhuó折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喧嚣:叫嚷、喧闹。逼仄:(地方)狭窄。
熨帖:妥帖舒服。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改弦易辙:变更曲调,改变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四、整体感知
1、学生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概括出课文的段意。第一部分(1~5):夜雨让人产生想象,让人产生思念,让人温馨。第二部分(6~10)通过夜雨写出人,特别是游子的家园情结。第三部分(11~16)夜雨的魅力在于消融一切张扬的东西。
2、小组合作,体会作者感悟。
雨夜让人觉得在家里有多么的温暖;雨夜让行走天涯的人更加想家;雨夜让有着雄才伟略的人更加学会思考。作者余秋雨驻窗望雨在三部分内容中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呢?
提示: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夜雨情景最宜家人闲谈、专心读书、思念友人、挑灯作文;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夜雨会改变人的心境,会改变历史改变人生。
“远离烦忧”的美好,即排除了世俗干扰,想象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行为会格外温情;意志战胜懈怠,即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令人感慨的必然与偶然关系,即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和历史的曲折令人思索,深可寻探。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人有多种活法,有的忙忙碌碌,为名利所累,但我们一旦卸下包袱,在夜雨写、所营造的氛围中,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雨打芭蕉,未尝不是另一种活法。没有谁规定必须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平和温馨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2、《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象《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文章是靠什么打动作者的呢?
(文中写雨的句子确实寥寥数笔,如“窗外夜色中时紧时梳的雨声”“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但作者就是用这几笔勾勒出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三、美读文本,体会情感。1.结合具体语段指导学生朗读。
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战争,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恢弘、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提示:(1)划横线的词语要重读。
(2)语速由舒缓到急促,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3)“当然”处语速再次由舒缓到急促,最后的短句要读得雄浑有力。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语段,运用所学的朗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品读。
四、主题全解
在作者笔下,夜雨具有一种魅力,能使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能使游子停止前进的脚步,使人回到一种原始状态,夜雨因人而 着色,人因夜雨而 生情,这或许就是历史。
五、写法借鉴:
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五、课外延伸,尝试创作。1.仿例句的手法写一段话。例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2.你淋过雨吗?在雨中笑过、哭过吗?喜欢独自撑着伞在雨中漫步,还是喜欢在夜里倾听雨的精灵的轻歌曼舞?你不想讲讲在雨中的心情和故事吗?以“雨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