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19-05-13 04: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原社会实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原社会实践论文》。

第一篇:马原社会实践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课题名称: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

——关于贸大校园对外开放的调研

小组成员:金祖本 李本超 李佳琰 李佑宇 杨有为

张瑞 赵晓婷 包楠 郑鹏翔 岑佳容

指导老师:管淑侠

一、调查背景

从7月开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禁止外来无自控力儿童入校,此举引来附近幼儿家长的反对,双方为此发生冲突,数次惊动110。此事一经报导,迅速在网络、微博等媒体上掀起波澜。随后事件一再发酵,引起各方持续关注。由此引出: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大学校园是附近居民的花园? 大学校园属于学生? 大学有开放的义务? 进入大学校园是公众的权利? 大学校园开放损害了学校和学生的利益?种种这么多的问题对校方、公众、学生来说都是急于探讨、解决的问题,并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二、调查目的

通过采访以及案例分析,数据资料查找等方式,分析出此次事件背后的矛盾冲突原因,了解学校、居民、学生三方对于大学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的看法,结合当前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高校的案列,最后总结问题,并站在各方观点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三、调查对象

1)对外经贸大学东门保安。保安亲历了冲突事件,对发生冲突的原因有最直接的了解。保安是学校向社会开放决定的直接执行者,与校外人员直接接触,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了解学校目前向社会开放的现状是最真实的。2)校内及周围社区的普通居民。普通居民是此问题的直接受众,了解普通居民对于学校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的看法,能够真实了解事件背后的矛盾冲突,并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就学校是否应该对外开放问题给出建议。

3)校内学生。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不好的影响,直接受影响人是学生。通过对学生的采访调查,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同学对于校园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的态度和看法,并能了解到对校外人员进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从而对此问题进行思考与提出建议。

四、调查方法

1)实地采访法。小组成员实地采访了学校保安、附近居民、以及各年级同学、2)发放调查问卷法。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5份。

3)文献、案例、资料查找。小组成员搜集国内外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对外开放案例,并参考相关法律文献。

五、实践过程以及人员分工

1)第一周:组内成员微信群聊确定选题并开会进行任务分工

李佳琰、李佑宇:保安、附近居民采访

李本超、张瑞:学生采访、设计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郑鹏翔、包楠:资料搜集及统计

杨有为、赵晓婷:PPT制作及演讲

金祖本、岑佳容:论文撰写

2)第二周:组内所有成员进行实践并进行总结 3)第三周:PPT制作、论文撰写

六、调查结果

1)校方认为学校没有向社会开放的义务。

学校出于对校内学习环境以及公共卫生的考虑,认为“主要是孩子太多,之前每天都有100多个孩子在校园里。另外幼儿随地大小便,也影响环境。”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始加强对校外人员的管理。对儿童进入的限制,则主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从自身状况出发,目前在校区500多亩的面积上,已经容纳了近2万名师生,若再对社会开放,那学校会变得十分拥挤,难于管理。这不仅影响了同学的学习环境,也将给学校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关闭校园,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2)居民持正反两方观点。

1.居民出于自身对校园环境及设施的需求,认为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我孩子从生下来就去家门口的对外经贸大学玩,学校不让进,我们也不能硬闯,只好开车带孩子去远处的公园。现在是暑假,我觉得对外经贸大学应该让孩子进,毕竟也不上课了,附近也没孩子玩的地方。”居民认为大学是一个公共场所,大学的设施应该是社会共享的资源。

2.居民站在大学的角度以及自身安全的考虑,认为学校无需向社会开放。“人家是大学,每天都有一大群小孩在里面疯跑,哪像是大学呀,快成幼儿园了。孩子万一在学校里出什么事,家长干吗!责任算谁的。或许因我家没小孩,思考角度不同,但我觉得学校的做法是对的。”居民认为大学应该是学术的,严谨的,不应该太社会化。居民认为一旦在校园里发生安全事故,责任认定非常难,会给自己和学校都带来麻烦。这样的案例在国内外已经发生过不少。3)学生持正反两方观点。

1.学生站在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具有好的影响方面,认为大学校园应该向社会开放。“我个人是比较欣赏贸大开放的氛围的,是北京精神的体现。我不关心所谓公立大学由纳税人建立所以不应当禁止如何如何的,但大学确实不是只为学生开的。”学生认为大学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的象征,应该面向社会,与社会相融合,不应该闭门造车。应该接受社会,并在社会的监督参与下进一步提高。

2.学生站在自身学习环境及资源的角度,认为大学校园不应该向社会开放。“校外人员太多,资源确实被占用了。在自习室里就能听到下面大妈跳舞的音乐,不止一次看见孩子捞池塘里的鱼。”学生认为,学校一旦向社会开放,学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被占用,这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不便。而且儿童的行为会破坏校园环境,这也是自己不希望看到的。部分同学也对学校开放校园提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应该规定外来人员的进入时间和活动范围,以保障学生的利益为主。

4)政府认为应按规定管理校园。

政府对于高校校园管理出台了一些规定,政府认为高校应该根据这些规定来决定是否向社会开放,怎样开放的问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第五条:“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未持有前款规定的证章、证件的国内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第十九条“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律师:“禁止儿童进入的规定,并不存在对儿童的歧视,因大学并未侵犯儿童的权利。” 5)国内外大学案例 1.北大限制游客引争议

北大限制游客的做法在社会上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北大向社会开放,是公众所盼,但开放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公众素质的提高,北大保卫、环卫等措施的完善等。因此,北大目前限制游客进入参观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

2.厦大开放引游客翻墙

“最美大学——厦门大学”的开放引了大量游客,同时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不少不文明游客除了翻墙,还在校园内乱丢垃圾、墙上胡乱涂鸦,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校园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3.人大拒外校自习引争议

人民大学自习室前段时间多次发生治安案件,且自习室紧张,为保障校内学生权益学校实施了此项规定。

校学生会权益部也曾多次向后勤处反映校外人员过多,影响本校学生自习。3.香港地区大学均向社会开放

大学设施开放信息透明,时间明确,公众使用简单方便。因此公众会在学校开放的时间进入校园,并合理使用校园的资源。资源学生优先享用,公众进校园不能干扰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明确的规定,公众进入校园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设施维护费主要来自政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的开放。4.国外大学均“不设围墙”

学校一般都不会反对游客来校园参观,学生也不会感觉被打扰。学校不会允许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扰。

没有围墙并不等于没有管制,完备的监控系统足以对任何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也解决了一些由于在校内发生事故的责任认定问题,促进了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

名校较多分散了游客,采取间接管制,如检查证件;学校维护经费充裕。

七、结论和建议

1)资料总结:

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公众对于大学校园开放普遍持有赞成的意见,都认为校园资源应该为公众共同享用。然而公众对于大学向社会开放校园而带来的对校园环境的破坏也予以承认。由此,向社会开放而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应该由谁负责,维护的经费应该由谁负担,在校内发生事故该怎样定责都还是很大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高校普遍对外来人员进入没有十分强烈而明确的反对态度。但是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如果教学、科研工作受影响,良好的愿望也不能维持长久。学生一方面支持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所以学生希望学校能就是否开放、怎样开放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最后能达到双赢的局面。

2)看法和建议

1.我们主张不要简单地大学开放当成让不让人进来玩一玩的事,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深层次上考虑,要有周全的筹划。一所大学的正常运作显然要摆在首位,然后才能考虑其他问题,如何有效的管理校园开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事物总是从无序走向有序,面对校园开放引发的问题,高校不应因噎废食。我们希望能够把平民意识、服务意识与国家长远利益意识结合起来,提高整个公民社会的文化水平,形成良好的观念与思想。大学也可以在这种与社会的互动中增加自己的无形资产与声誉。

3.一个泛道德化的议论和分析是不合情理的。大学的发展有赖于环境,也有赖于大学的独立。单就这一点看,高校有在某一段时间决定是否开放的自由。也许人们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倾注了热切的关注,但事物的运行自有其内在规律。如果说我们的社会有关于恶与善的道德、好与坏的道德,那么,在很多不能使用二分法的地带——这也是更为宽广的地带——我们还缺少另一种更为朴实的道德:宽容。——《南方都市报》

4.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对公众开放这个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达到既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又不给学校造成较大损失和负担的双赢。

八、附录

1)保安采访记录

Q:您这边对来往居民等人进出学校有什么要求么?

A:居民可以,但是带小孩子的不允许进,这是学校的规定,规定就是不准带小孩子进来。

Q:您听说过假期东门过往居民与工作人员冲突的事情么?

A:嗯,基本上是过往居民对保安工作或者是这个不允许小孩进入的规定有不满,但发生冲突的多是年轻人,年龄大一点的也比较体谅工作,学校规定是这样我们当然是要遵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尽量避免。Q:对于东门十一点关门,假期十点关门的看法?

A:出于保安工作来讲,当然学校以及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关门能使学生尽早回学校或者防止一些外来人员夜间闯入等,以前有的学生图方便从东门这边翻栏杆出去,其实影响也不是很好,并且也不安全,前段时间保安处就说东门十一点之后就关闭,也不允许翻墙进了。就东门与其他门相比也是不一样的,东门距离女生宿舍楼可能比较近,附近租房子打工的外来人员也比较多。Q:您对校园开放(共享校园内资源像广场、操场等)的看法

A:学校资源,学校资源当然是周围人共享这样对大家都方便,但是出于校园管理方面也是有很多麻烦的,像学校方面当然就要考虑学生安全,学校资源是否会被破坏,比如就说这个孩子进校园的问题,他确实破坏到了学校的资源,公开的用的话,没点措施也是不行的,你看有的进来素质好的进来玩没关系,素质不好的在里面捣乱完事就走了你也不知道。

Q:您认为有什么措施可以避免这类不好行为呢?

A:就目前而言还是没有什么有效的好办法,所以就只能先这样限制部分人员进入。

2)居民采访记录(1)

Q:您是从西门过来从这里取道是么? A:是来这遛弯的,正好住在这附近。

Q:对于校外行为不好外来人员对学校造成破坏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A:那就只能是靠提示啊或者靠自己,像随地吐痰什么的这也不会有人一直看着你,这确实是没办法管理的一方面。

Q:您对校园开放有什么看法么,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A:当然我们认为开放比较好,这样也有个遛弯的地方不是,当然对于学校资源什么的我们当然不会破坏,毕竟是资源共享对大家都有好处。(2)

Q:您是从西门过来从这里取道是么? A:对,抄个近路图个方便。

Q:您对假期不开放东门或者不让小孩子进入有什么看法么?

A:对于不让小孩进入可能我还是比较理解学校做法的,但是一棒子打死确实也不好,毕竟住在附近的小孩子有的可能更喜欢学校的这种氛围,但我觉得我就不能理解不开放东门的事,因为如果从西门走到东门有的时候更省时间而且对学校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Q:您对校园开放有什么看法么?

A:我觉得还是开放好吧,校园对外面开放的话资源也可以共享,毕竟大学的氛围还是与社会不一样的,会给人一种更特别的感觉吧,也会觉得挺和谐的,当然我也知道有校园资源被破坏的现象但是校门紧闭也是不利于学生们的,只能说尽量宣传避免吧。

3)学生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调查问卷“()”内是统计的人数

1.你认为我们学校是否应该允许校外人员进入? A.是(10)

B.否(5)2.你认为我们学校是否应该禁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入? A.是(6)B.否(9)

3.校外人员进入大学是否有影响你的大学生活?

A非常大(1)B有一点(7)C几乎没有(5)D毫无影响(2)4.大学是否有义务提供公共服务?

A.没有

(4)B.有,也是公共场所。(11)

5.如果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大学(如北大)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A.合适(7)

B.不合适(8)

6.公立大学歧视儿童禁止入内的口头规定是否合法?

A.合法(5)

B.不合法(10)

4)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2、《南方都市报——谈宽容:大学校园是否应向社会开放?》

第二篇:马原与社会实践论文

浅谈上海自贸区社会实践之行

41321150 薛珍妮 工商1301班

2015/1/5

0 浅谈上海自贸区社会实践之行

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一份意外的收获。

——序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让我深有感悟的有一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根本方法,根据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重新审视我们的社会实践,并总结如下。

这次的社会实践,有太多的第一次来给它定义了,第一次远离父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第一次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生活和工作,第一次尝试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第一次关心国家经济,这些第一次足以赋予这次社会实践意义和价值。也感谢这次经历给我许多深入思考的机会。

一、正确认识实践,奠定社会适应的良好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人性置“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二是把人性归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2。两个方面契合在实践上。每个人都必然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由于人的个性不同,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这是不争的事实。改变自己也是改变环境,目的都在于达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对当下青年学生而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不是上天赋予的,也不是由他人所创设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综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就是把实践引入马克思理论体系。可以说,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还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从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在于解释世界,但需要澄清的是,它并不否认解释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它还认为科学地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必要前提。谈到这,不妨让我们联系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说仅仅停留在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已学知识的层面上。人们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可知,我们不仅要看重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看到人在实践中的自觉能动性。脱离了大学生内在需要的社会实践,注定了是不能影响和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实践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如今,人们都承认实践的重要性,但忽视实践性原则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性又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广泛存在。事实上,透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并不是把人的实践看成是外在认识的,而将其看作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原则是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客观性必然是要坚持实践性的。因此,这为在现实困境中继续坚持和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双向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曾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里“种的尺度”是指客体的规律和本质,而“内在的尺度”即体现了主体的需要和目的。由此可见,只有符合客体规律和主体需要的实践才是符合人之本性的实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三、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离不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紧紧依靠行为主体以使命感、责任感为基础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即自律。同时,还必须以他律作为保证。他律既包括相应的制度约束,又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自律是他律的本体基础,他律是自律的引导机制,他律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律,而普遍的自律又营造了一个有力的他律氛围。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个体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上要求他们必须确立自律意识。

四、深刻理解实践,明确适应社会的根本要求

社会适应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最终起作用的方式是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实践中养成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习惯,是社会适应的关键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需要自我约束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加以规范。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其它。一旦失去自律自制,别人就会轻易将他击败。“具有较高心理适应性的人应该对环境变化持有积极灵活的态度,能够主动调整自身的身心,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3种各样的人和事,真善美、假丑恶混杂在一起,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难以想像的各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态泰然处之,不会忙乱而无所适从。人是从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实践的存在物。在实践中总有人们尚未认识和加以利用的东西,将牵引着人们走向实践的深处。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引领青年学生融合到社会实践中,影响环境改变自我,使思想、心理、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社会的需要达到和谐与统一,凸显人性、张扬个性,并使实践的未来意识尽显其中,在社会适应的路途中通达无阻。

上海自贸区成立与大学改革(随机采访上海财经大学有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掀起了继深圳特区、浦东特区、中国加入WTO后的第四股开放倒逼改革的热潮,我们看到前三次的开放带给中国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的巨大收益,可以预知这次的开放如若成功,掀起的巨浪会有多大!它是中国新梦想的承载者,在面对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多方封锁、国内复杂局面带给发展的阻碍时,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改革战略。然而上海自贸区仅仅是改革探索的第一步,还处于试验阶段。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它开始阶段都是最困难的阶段,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样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步都走的艰难。在这里,需要任何一份可能力量的支援。

在对自贸区的调查过程中,凭我们自身的经验和调查得知,很多人对自贸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甚至产生了误解,我曾看过网上一条评论说到,上海自贸区是中国自己跟自己玩。我是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是自己过家家吗?在调查中我们问到了一些企业对自贸区的看法,他们虽有对自贸区的肯定,但是对自贸区在中国国情背景下的成功运行还是有些怀疑,主要缘于中国政府根深蒂固的把权机制和国内企业的平均质量,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例和国内企业出现的安全问题更是大大打击了他们的信心。更何况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试验区,很多政策都是一项一项出台,慢慢实验的,这样的结果可能就会显得收效甚微,改变不大,这也是大家产生怀疑的一部分原因。其实还是对自贸区的任务不是太了解造成的,上海自贸区主推先行先试,也就是说一项政策下达之后,先在上海实验,好就推出去,不好就废掉,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和取得成效同样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上海自贸区需要更多人的正确认识和支持,允许出现不同声音,但是这些声音的出现应该是在正确理解自贸区的基础上的,并且这些声音带给自贸区的是一步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在深入自贸区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也看到自贸区发展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上海自贸区为企业的成立和注册大大降低了门槛,企业在成立不再需要实缴资本,认缴资本降低了企业创办过程中的成本,在注册程序上也极大缩短了时间,原本需要几个月的各种手续,现在即可以网上注册,也可以在自贸区办事处注册而且只需要15天的时间。但是外界认为上海自 贸区是一个对优惠政策的圈地,当大量的企业在看到如此低的门槛时,幻想着优惠政策的他们一拥而入,抢着买下自贸区的20平方米,但是在运行的很多公司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收益,甚至只是在这里挂一个名头而已。这导致的结果一是土地并没有实际发挥效用,公司只是在这里设立一个办事处,也没有什么业务可做,造成了对土地效益的浪费;二是大量的公司蜂拥而入,里面不乏有好有坏,当大量的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抱着占便宜的想法进入自贸区,而并不能长期发展时,造成的是对自贸区有限空间的浪费和优质企业的流失。现在我来说一下我们的大学。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尤以现在的自贸区实验为例,对大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我们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询问了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其中名特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郭先生特别提到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计算机和外语交流能力,另一家物流公司和它都提到这样一句话,大学生应该多方面发展,要会的多,还要精通一门,更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他们还提到公司本身更加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在面对自贸区成立后,大量公司涌入自贸区,人才上的巨大缺口,现在的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有所担当,以此为机遇。现在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值日益提高,而大学始终肩负着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在评价美国高等教育时说,在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美国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大学在社会中担起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又进行科研、生产新知识,还要走出“象牙塔”、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现代大学需要实现从被动的社会义务履行者到主动的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转变。大学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思想和观念也有了创新,行动和实践也在进步。与大学社会责任相伴的就是大学的社会贡献。对大学的社会贡献进行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考量它对社会当下的作用,也需要看它对人类文明积淀的历史影响;大学研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学术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8月4日,我们对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做了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调查中很多同学对于学校正在举办的讲座是不太清楚的,通过我们实践队对讲座的介绍才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另外我们对学生关于自贸区的关注度调查得到的结果并不太理想,很多同学只是听说过上海自贸区,而对其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很少的一部分会主动去关注自贸区的动向。不过有幸也问到了对此有自己的理解的学生,其中一位学长对上海自贸区说到了几个关键词:先进、规则、经验、实践。同时我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只有12.77%的大学生会主动关注自贸区,只有9.57%的学生上过关于自贸区的相关课程,68.72%的同学很看好自贸区,却只有32.77%的学生愿意到自贸区工作,没有去自贸区工作的同学中43.95%的人认为自贸区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和规划不符,25.54%的人因对自贸区的优势不了解而不愿意进入自贸区建设国家,而愿意去的同学中只有11.23%的人考虑到了制度改革,自贸区和国际接轨。看到这样的数据,一是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贸区的了解太少,关注的人也多是高年级的,多是研究生;二是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对国家改革缺少激情和主动性。

对这样的一份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推测一下那些没有相关研究的大学里的那些大学生对自贸区又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就像在我们没有接触这个课题之前我们是不知道自贸区的,即使知道的人也只是听说过一个名字而已,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样运行的,我们是不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感觉他还是遥远的存在,虚幻缥缈,与我们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缺乏关注它的意识;二是大学里没有这方面的涉及,学校不开设课堂,老师从未提及这件事,哪怕作为一个经管院的学生。这种心理和这样的学习环境明显地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对大学的要求,是与大学改革不适应的。而这样的不适应就会导致自贸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断口,自贸区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大学生对于自贸区建设和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改革都是强大和不可缺少的后备军,保证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对于自贸区的实验以及在全国的推行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整个调查中,包括我们本身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大学生,逐渐缺失了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眼观天下,志在四方的胸怀和抱负。我们小时候就在说这样一句话,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其实还应该有这样的后半句,只有看的远,才能走得远。大学里很多的情况下是教我们务实进取、脚踏实地的,于是乎,我们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因为老师说过万事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做好。所以在面对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遭到了质疑,来自学校老师和社会上那些有经验的boss们,原因是课题太大我们做不了。但是有一句话是,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我们说上海自贸区是整个中国的星空,那里有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我们大学生同样是中国梦的承载者,我们连星空都不知道抬头去望望,又怎么去奢望到达那里。在这里,我并不否定大学教育,只是想说大学生应该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要做到眼观天下、志在四方,要时刻记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机时刻需要我们,国家建设时刻同样需要我们这群充满理想的新希望。大学里更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去仰望星空,去接触那里,培养他们建设祖国,为祖国改革抛洒热血的主动性,同时为祖国改革和前进储备人才。

我们是TEAM 12个小伙伴,富有难度的课题,完全陌生的城市,怎样才能达成我们充满挑战的目标呢?我想离不开这一句,我们是一个TEAM。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解释TEAM为: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在这次社会实践当中,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互依赖,这个团队离不开每一个成员。

初期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抱着摸索的态度,虽然有收获,但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前往洋山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楼,由于之前我们没有得到办公人员的许可,我们的采访任务就被中途停止了。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花了近3个小时,路途的疲惫加上这一天可能事事无成的挫败感,我们12个人灰心丧气极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反思,为什么之前不联系好我们再出发,为什么我们的效率那么低?被辜负的期望值在每个人心里炸开了,大家焦躁不安,甚至把矛头指向了队长。这个时候,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说我们应该分工明确把每个人的责任落到实处,有人说我们应该提前与调查对象联系好以确保我们的出行是否有价值,有人说任务的进度出现了瓶颈我们应该做出一份合理的规划,突然之间大家都吐露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是处于争论状态,但这次争论确实让我们的团队进步了一大步。团队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建设性意见,需要每个人都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一个人的力量加起来才是团队的力量,而团队的力量才是我们达到目的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团队协作的时候,你的每一位小伙伴都是你要依靠的人,这种依靠产生的信任感会是团队的制胜法宝。

关心国家经济是大学生的一份责任

从定课题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上海自贸区周年成果调查这个课题的意义在哪,我怎样才能从中收获到自己想收获的东西。经济这方面是我从未涉及到的一个领域,我想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不关心经济,一方面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面对上海自贸区这个课题,起初我的抱怨是很大的,我没有勇气去把一个未知的课题做好。但是来到上海自贸区,近距离接触了之后,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对上自贸区感触最深的是它的独特性和战略意义。首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通俗来讲,传统的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块玩,游戏规则由多国共同制定;而上海自贸区是在自己国家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但两种自贸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务发展而设立。上海 自贸区是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而选在上海我想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上海的繁华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成立自贸区的必要条件。上海自贸区独特的管理模式如“负面清单”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负面清单相当于列出“黑名单”,它是上海自贸区的关键内容。其次,就是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义。上海自贸区是先试先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建设上海自贸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它的试验成立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这些经济知识,如果没有这次机会我想我是不会去接触的。了解经济知识、关心国家经济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会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有更开阔的视野。同时,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大学生主动关心国家经济的意识。这就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承担责任,关心国家经济。

自贸区的意义从小到大,我们的实践意义不仅仅是自身能力不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填充,当几个人学会团结或独立思考问题时,当面对任何企业高层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升华,要说实践的意义,身边的小事让我们学会的东西。要说大事,我们亲身走在国家政策前沿,体会国家带给我们身边的变化,从我们身边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只有亲身走进这国家经营谋略的自贸区,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亲身体验着国家的政策,从大学生角度走近国家发展战略,对国家教育强国更深层次的理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说简单也简单,使我们触手可及的,但也是我们无法触及的,只有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贸区,才会发现其真正的经济蓝景。在深层次的分析和体会自贸区时,才会看到自贸区的意义,国家的行动。意义的最大化,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似我们的实践队名:明珠上的经济蓝景。在璀璨的东方明珠上,看到也得到属于我们的意义。

第三篇:马原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黑体4号)

关于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研究

(题目黑体三号居中 其它均为宋体四号)

班级:12级工商管理 组长:徐永辉 201007020008 电话:***

组员: 郭鸿飞 201007020046 王晓龙 201007020048

李惠萍 201007020015 景婷婷201007020040 郝浩浩 201007020041 刘旭东201007020042 郜海礼 201007020050 史秋生201007020052 公鹏飞 201007020063

张昀辉201007020066 张

恒 201007020067 聂慧清201007020074 苏亚静 201007020009 英

杰201007020038

指导老师:王伟玲

实践时间: 2013年10月14日—11月8日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黑体小三,居中)

(机制11-1班 李玉凤 刘志国 张国烨 等)(宋体五号,居中)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国迅速普及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本论文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出发,重点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正、负面影响。在揭漏网害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问题,提出了预防性措施应的对策,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危害,应尽快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寻找新的求知空间、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和掌握高新技术服务的有益工具。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营造和谐的社会公德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宋体五号)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影响(黑体五号)

调查目的(黑体4号)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影响方面及对策。(宋体小4)

调查对象(黑体4号)

安阳工学院、安阳师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黑体4号)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

(正文一级标题:黑体4号,其他标题均用黑体小4号,除标题外,均用宋体小4,行间距22磅;一级标题与上段加一空行)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并总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部分人的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女生占50占%,男生占50%;从年级来看:大一占60%,大二占20%,大三占15%,大四占5%。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黑体4号)调查显示,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一)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黑体小4号)

根据调查情况得:对于问卷调查中的第5题有80﹪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广 2 开学生的信息渠道,获得营养。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

(二)开拓知识视野,有所创造(黑体小4号)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问卷中的第7、14题有88.5﹪的学生认为网络确实开拓人们的视野。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

(三)友情互动,共同提高(黑体小4号)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在问卷中的第5、9题有75%的学生都是这样认为的),网络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畅。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黑体4号)

世间的事物都有双面性,“祸福相随,利弊相生”就是事物的本质特点,网络当然也不例外。网络就像1条巨龙,它既带来雨水的润泽津润,又带来了暴风的肆虐,既撒下了文明又囊括来了文化垃圾。

(一)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黑体小4号)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二)影响学业(黑体小4号)

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问卷中的第2、4、7题有91.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影响了学业,其原因总结为,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三)影响心理健康(黑体小4号)

不难发现在问卷中的13、15题中有4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导致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神经生物钟混乱,精力和体力的透支,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三、分析与对策(黑体4号)

调查组认为,针对网络存在的问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采取以下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对沉溺网络游戏者的原因探析(黑体小4号)

这一陷阱里跳,像朝圣者一般,那样 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在网游上成为了迷途的羔羊,为什么不断地还有人往地一如既往,奋勇直前,为什么惩罚和约束会失效,如此种种皆有其因:

1.网络游戏本身的魅力(1)内在控制力差

(2)没有对大学生活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 2.学生自己的原因 3.学校的原因

(1)学校的管理和引导疏忽(2)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3)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

在对网络游戏进行客观审视,全面的评判,辩证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它并不是主流观点所鼓吹的那样夸张,那样可怕,就算它是毒品,我们也可以很好驾驭,将其变为一种良药,鸦片本身是被作为一种药引进来,然而由于人们过度地使用,便成为了一个毁灭人的毒物。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从大学生自身这个主体入手,找出症结所在

(1)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自控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万事都有一个度,大学生玩网游亦然。

(2)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防治玩网游成瘾,制定个人目标和规范日常生活。(3)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思想防范能。2.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缺乏人生追求。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健康地一代,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五、结束语

古往今来,我们的道德教育逐渐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 业服务,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日益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逐渐开辟出一条新途径。然而,网络就像阴阳之分一样,从出现之初就是矛盾的产物,一方面,网络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拓宽了新的求知空间,极大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另一方面,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痴迷忘返,无法自拔,网络毒瘾贻害一代,负面影响很大。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谢辞:衷心感谢小组各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网站及书籍资料的支持,以及被调查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黑体小5号)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8.(宋体5号)[2]何光主编.当代中国的劳动力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395.[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4]陈少辉.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78.[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7.[6]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7.5 附:(宋体5号)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宋体5号)

1.你的性别 A 男 B女

2.请问你经常上网吗? A 经常 B 不经常 3.你最早接触网络的时间?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4.你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

A半小时以内 B半小时至一小时 C一小时至两小时 D两小时以上 5.你上网花时间较多的几项?(多选)

A网游戏 B使用聊天工具,比如QQ、MSN等 C看电影、小说、D网上购物拍卖览各类新闻信息 F查阅资料 G下载各种资源 H专业课用 I其他

6.每次上网在QQ、MSN等聊天软件上的时间?

A不到半小时 B 0.5—1小时 C 1—2小时 D 2小时以上 7.每次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A不到半小时 B 0.5—1小时 C 1—2小时 D 2小时以上 8.每次上网用来学习的时间?

A不到半小时 B 0.5—1小时 C 1—2小时 D 2小时以上 9.通过网络和别人交流吗? A经常 B偶尔 C不经常 D很少 10.平时上网途径?

A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B去网吧 C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D手机 11.平时上网都利用什么时间?

A上课时间 B空余时间 C晚上睡觉时间 D减少其他娱乐活动 12.你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吗? A 是 B 否

浏 E

组员: 郭鸿飞 201007020046 王晓龙 201007020048

李惠萍 201007020015 景婷婷201007020040 郝浩浩 201007020041 刘旭东201007020042 郜海礼 201007020050 史秋生201007020052 公鹏飞 201007020063 张昀辉201007020066 张

恒 201007020067 聂慧清201007020074 苏亚静 201007020009 英

杰201007020038

(宋体小4)

(空3行)

指导老师:王伟玲(宋体小4)

第四篇:马原社会实践

2017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学原理、读经典、看现实”主题实践说明

“学原理、读经典、看现实” 主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课内实践,该主题实践是我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满分为100分,计1学分。要求每位同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献中汲取思想力量,并围绕所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调研,撰写调研论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

1.经典阅读:选取所指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献目录中一项进行认真阅读。2.访谈调查:围绕所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利用访谈方式进行实践调查,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完成2500字左右的调研论文。

3.撰写论文:调研论文要求必须运用所学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引用本学期指定的自己所选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献、必须联系所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撰写。调研论文同时要求确定论文题目、观点正确、格式规范、逻辑性强、字迹清楚。

4.提交论文:每位同学在提交主题实践纸质调研论文的同时,要求提交调研论文的电子版,电子版每个同学以“学号+姓名”重命名建立一个文件夹,调研论文及调研中的照片、录像资料放在个人文件夹中,照片不要插入文档。各班学习委员以班为单位建立一个文件夹,以“班级专业”重命名,将纸质与电子版统一交任课教师。

5.展示汇报:任课教师将利用随机抽取学生和推荐学生两种形式,确定参加汇报展示调研论文的学生名单,汇报展示是评定主题实践成绩的一部分。对于汇报展示不合格的同学将不予学分认定。

6.推荐评奖:对于主题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态度认真、表现出色、调研论文撰写好、汇报展示优秀的同学,在评定成绩、记录学分的同时,将评选出该课程课内主题实践的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校级获奖证书。

附件1:调研论文格式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所选择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献:

一、选择该题目和进行该项调查的重要意义

二、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所调查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原理分析调查所发现、存在的、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问题)(或者调查所发现大家对该问题的重视情况,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等。)

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中汲取对该问题的启示

四、大学生在其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能够发挥的作用、需要承担的责任

五、“学原理、读经典、看现实”主题实践感言(该活动对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的加深的收获,对读经典的收获,对现实问题关注、调查、撰写论文等环节中自身认识上的收获等)

附件2:参考调研题目

1.青年大学生如何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3.人工智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塞罕坝精神与大学生环保意识

5.当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证实

6.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指导大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7.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热”调查

8.大学生如果正确看待生态危机、环境破坏等全球问题

9.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步走”战略 10.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11.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指导 13.如何让手机成为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有利助手 14.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日常学业与兼职的关系 15.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价值观分析 16.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17.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18.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与脚踏实地作风 19.大学生如何使自身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 20.合理作息制度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辩证唯物论分析 21.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优势资源 22.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23.关注新闻在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4.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5.大学生如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26.青年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自身成长发展中的困难与曲折 27.青年大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8.如何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青年大学生成长 29.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30.青年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诚信品质 „„

附件3:经典著作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2.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3.毛泽东的《 矛盾论》 4.毛泽东的《实践论》 5.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6.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7.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8.习近平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任选其中的1篇)„„

第五篇:马原社会实践

天津市高校学生社会兼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天津工业大学)同学们:

你们好!本调查是河北工业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一部分,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兼职情况,调研工作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您的回答对于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匿名调查,请根据您的内心感受如实回答,感谢您的合作!

河北工业大学调研小组

1、您的性别:A 男

B 女

2、您来自哪里?A 市区B 县城C 城镇D 乡村

3、您在大学期间是否做过兼职?A 做过 B 没做过

4、您做兼职的时间选择在:A 周六、日B 节假日C 课余的其他空闲时间D 占用上课时间

5、您获得兼职信息是通过;A 中介公司B 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C 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D 自己到公司去找F 其他

6、您做过哪些兼职?A 家教B 促销C 服务生D 派传单E 导游F 办公室文员G 网页设计制作H 其他

7、您对兼职的报酬的选择:A 50~60B 70~80C 100~120D 120以上

8、您不愿意做某个兼职的原因;A 因学习占用太多时间,没有时间兼职B 没有适合自己的兼职工作C 觉得在大学期间没必要做兼职D 担心受骗E 薪酬太低F 交通吃住不方便G 竞争压力大H 不知道去哪里找合适的机会

9、您觉得大学生暑假兼职难找吗?A 难B 不难 C一般

10、您做兼职工作的原因:A兼职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B赚取零用钱C 帮补家计D 积累实践经验E认识社会上不同方面的人F暑期时间较多G 为了完成暑假实践任务

11、您所从事的兼职与您的专业是否相关?A 完全相关B 很相关C 一般相关D 不相关

12、您暑期兼职花费的费用主要有:A 中介费B 交通费C 吃住费D 培训费E 其他

13、您觉得我们社会上有必要开设兼职咨询中心吗?A 有必要,能够起导向作用B 没必要,帮助不大

14、您觉得或做过兼职后自身能力有提高吗?A 有,很明显B 没有C 不清楚D 多少有一点

15、您以后还愿不愿意兼职呀?A 愿意B 不愿意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下载马原社会实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原社会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原社会实践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

    马原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贫富差距 临床36 杨拓 2132001127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从马克思主义......

    马原论文

    论如何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要: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

    马原论文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

    马原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有感——小议唯物主义史观和共产主义之于我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

    马原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课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研究 。就青年来说,青年发展是青......

    马原论文

    从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看全面振兴中国制造 财务管理1501 虞坤 201505171011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预备、过渡、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跨越无不是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

    马原论文

    “美”是主观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美‛来描述身边的事物。看到奇山异水时,我们说风景‚美‛;看到俊男靓女时,我们会说他/她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