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时间:2019-05-13 04:2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一篇: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二讲 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内容】 1.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2.我为什么不漂亮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我要是外向就好了》和《我为什么不漂亮》,指引家长正确了解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性格,各有优点。当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关注自己的外表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和正确引导孩子以内补外。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学目标】

1.让家长知道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各有优点。2.孩子比较内向时父母(_________)知道应该怎么正确做。

3.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4.关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去以内补外。

5.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学重点】

1.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2.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 家长怎么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法.案例分析法.教材讲尖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录音带.案列故事.课前掉查表.课后掉查表

【教学时间】 1课时(60—90分钟)。

【教学过程】(附课前掉查表)课前掉查问卷

贵家长:

您好(__)!我们现定于下周五晚上6点半在我校六年级开家长课,开课(_______________)内容为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请您准时参加。

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更好的准备好这次家长开课,请允许我继续以问卷的形式向您做以下掉查,请您如实认真填写。让学生在下周返校时捎回。一.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把下面问题的答案序号填到对应的括号内。1.您喜欢的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2.您的孩子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C 极端内向 D 极端外向

3.您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是()A 喜欢 B 不喜欢 C 烦恼 D 顺其自然

4.您认为主要决定孩子性格的是()A 先天遗传 B后天环境决定 C遗传为主后天环境影响 5.当您不满意孩子的性格时,您()A抱怨 B 烦恼 C 沟通 D 引导帮助

6.您孩子有无为外貌而烦恼的现相()A有 B没有这时您对孩子()A批评 B积极引导 C 不管不问 二.问答:

1您认为您孩子性格有哪些优点?

2.当孩子讨厌自己性格时,您是怎么回应的?

3.孩子在外貌方面有哪些烦恼?(_____________)您是怎么反应的? 4.在孩子性格方面您还有哪些问题想问或希望我们给以帮助?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再次感谢您的(______)积极配合和参与!关注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参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努力!

(设计意图:1.本掉查问卷是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通过课前掉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了解家长对孩子因性格和外貌而烦恼知道多少,孩子有这些烦恼时家长又是怎么反应的。确定上课的方式和讲尖的重点。

2.考虑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在设计掉查问题时采用选择和问答两种做答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递进层次性。

一、课堂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再次走进我们的家长学校课堂,一起来探讨有关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那我们的共同的目标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健康自信、活泼向上的好孩子,为了这一个目标我们携手共同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解决了许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的话题是第二讲《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就是要从孩子的性格说起,谈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极端内向性格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几句话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把家长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并关注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问题掉查:

首先请家长朋友们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呈现)1.您的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请家长分别举手示意)2.认为自己孩子性格是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请举手。

3.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__________)认为您的孩子这种性格有哪些优点?(分别找不同性格学生的几位家长谈。)

4.教师根据家长回答情况和课前掉查情况进行恰当小结,自然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列如:通过掉查情况来看,我们大部分孩子性格是内向或外向,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是极少数。也有性格内向孩子的家长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希望孩子能外向些更好。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相信对您有启发。下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情景对话录音《我要是外向就好了》。(设计意图:通过进一布掉查来了解家长对孩子性格的态度,也为直接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做好铺垫。)二 案例分析

(一)案例共享:听录音故事《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二)案例分析

听完这个录音故事,刚才有好多家长说也遇过类似事情,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的看法? 1.找家长谈个人看法。

2.根据家长回答教师(________)进行小结:

(1)心理上:孩子表现为不愿见陌生人。转自中国娱乐天(_______)空cnyulesky.com(2)行为上:表现羞涩。

(3)原因: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

3.下面接着让我们(_______)走进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听听她们母女的心声。(听录音《孩子的心灵独白》和《妈妈的心灵独白》)

4.听完故事和她们的心声,您(____________)还有什么想谈的? 5.找家长谈看法,6.教师总结:

(1)母亲认为孩子内向的个性糟糕透了。(2)孩子为自己的内向和母亲的不满而烦恼。

(3)母亲说孩子内向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是在时刻提醒她是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内向。

(三)讨论探究

1.这样的类似案例在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都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如文中所说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作为家长自己你会怎么做? 2.(家长讨论,畅所欲言!)

(注:在此环节处应多准备几种方备,以防家长因为此话题的敏感而不能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方备2,可以有类似现相的家长举手示意。方备3,教师可课前事先做好掉查,班级中的、同事中的以及自己家人中类似这样的现相!)三教师讲尖总结

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比较内向,您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找几位家长谈)根据家长讨论回答结果教师结合课本《专家课堂》内容总结讲尖并接合实际举例: 1.接纳孩子。内向和(_________)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是有先天遗传来的,虽然经过后天的努力会有所改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所以家长要接纳孩子,不要强求孩子改变。正如常言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遗传了我们大人就应先接纳孩子。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 2.少批评 多鼓励。如果家长向故事中所说,经常说孩子个性内向,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提醒她是一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自卑。家长怕外人误认为自己孩子不懂礼节,喜欢当着外人说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认为这样会延时孩子给自己带来的难堪。实际上会伤孩子自尊,让其更不知所措,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家长要细致观察和发崛孩子长出,让他没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找到自信。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交往机会,让孩子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合作能力,让孩子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列如:我邻居的小红非常内向,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见到生人就脸红,课堂上从不举手,但她画画很漂亮,她母亲让小红参加绘画比赛,结果获一等奖,以后小红变得大方了。她妈又让小红把同龄的小伙伴带到家中教他们绘画,渐渐的小红活泼多了,也愿意主动找小朋友玩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可适当列举些身边成功案例。)

4.相信个性没有(______)好坏之分,不同的个性可闪耀不同的光芒。每种类型的人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内向的人感觉比较敏锐,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喜欢思考问题,思想有深度和独立性,心境稳定,重视感情,为人认真踏实,做事谨慎,举止端庄,不轻浮。缺点是优柔寡断,行为刻板,主动性差。外向个性的人,热衷于社交,思维有广度,情绪开朗,意志行动果敢,反应迅速行为可塑,顺应性强。缺点是情感浅薄异变,易冲动,举止易轻浮,做事不踏实。不同个性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如:性格内向的梁朝伟、王小丫这都是大家熟悉的)。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 不必把自己的个性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有点克服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5.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

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缴刑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得来帮助孩子改变极端内向的个性。当然从掉查结果来看,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那么面对性格极端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呢?请家长谈一下看法。教师根据家长发言进行总结并讲尖(p30—32):

(1)要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

(2)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布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孩子放学回家,您无妨经常问问他学校里的事情,并注意让孩子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多让孩子看一些内容活泼的儿童题材节目,看完后,让孩子谈体会和讲疾某一情节。

(3)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内向的性格与环境有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

(4)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_______________)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客人来家里时,要提醒孩子“问好”和说"再见'',如果是闲谈,刚好孩子也没有事情,可让孩子参加,并鼓励他讲一些自己的见闻。家长还可让孩子独立地去干某种事情,如买菜,借还邻居家的东西等等。

(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漓李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扭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清晨,可带孩子散布、锻炼,星期夭和孩子多去儿童乐园,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与众多的人和事物接触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格,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还可培养绘画舞蹈乐器等的业余爱好。还可以给孩子买球拍、棋类,还可以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家长还应注意当孩子在您的影响下,性格较前开朗了些的时候,你要抓住这良好的时机,表扬鼓励她更大胆地去接触一切感兴趣的东西。

我觉得(___)做为家长,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能积极引导,注意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以利于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她们极端的内向个性有所改变。

转自中国娱乐天(_______)空cnyulesky.com 四 献计献策

(一)听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1.大家在刚才的案例分析中都很积(______________)极,献计献策,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下面再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2.走进《心灵独白》 找家长读《心灵独白》,让家长边听边思考:(1)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有哪些困惑?

3.家长说教师整(______)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1)故事中的孩子因不满意自己的外表烦恼;(2)妈妈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女儿交流。4.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他们有意无意的与别人比较,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不漂亮,变得自卑;也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因自己的美丽放弃了对能力品行方面的要求。教育故事中的妈妈发现女儿对外表的不满后,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困扰。请家长自读《教育故事》。(二)献计献策

1.父母怎么才能使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呢? 2.找家长谈。

(三)教师根据家长所谈结合课本39—41整理总结(____)讲尖: 1.悦纳自己的外貌。(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

(2)告诉孩子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 值观。(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

2.引导孩子以内补外。(1)做到心灵更美。(2)扬长避短,使孩子获得更多自信。

(3)培养优雅的气质。3.教孩子适度的梳妆打扮。

4.完善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1)正确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_____)自我。(3)善于挑战自我。五 课堂总结

1.我们也艰用崔永元曾经主持的栏目《实话实说》中的一个环节:在这节课的最后,大家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来总结概括一下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好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2.家长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3.教师总结:听到大家反馈的收获与体会,我感到很欣慰!孩子的性格主要是遗传决定的,我们要接纳这种个性;但孩子小,可塑性较强,我们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朝最有力的个性方面发展,这样相信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上充满自信的健康快乐成长。

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上找原因。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父母却只是一味的指责,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去改变孩子,更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亲临家长课堂!

六 亲子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告诉他并鼓励他。2.推荐亲子共读《兰珍妮》(43_44)。

3.推荐孩子阅读《(_______)风鞋与火鞋》。

4做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亲子成长记录册》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 温馨提示:请各位家长把亲子作业的第一小题做好并与下周一上交,谢谢你的合作。第三讲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___________)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惩罚孩(___________)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应该社何增强孩子的自信。[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________)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融洽相处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吗?今天我们就从如何教育孩子入手,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课本38页,情景剧表演)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相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推荐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看你的孩子是否有此类表现?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用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第四(__)类,对长辈继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眷莉作弊,生活散漫。(2)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 用的。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弄清情况。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 了。

二要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儿童的影响,偶尔 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 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 性质。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三要及时处理。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 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 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___________)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 抽相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薯泮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 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 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 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 他掉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七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 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 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 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 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共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 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共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 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 该受(__)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 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仪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四、课后作业: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1)了解一下孩子愿意接受怎么的惩罚?

(2)多读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再见。

第四讲 失败面前不言弃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第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的情绪,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______________)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和挫折,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社何帮助孩(_____________)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让家长重视孩子自(________)信心的培养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案例剖析法、讲授说理法、采访对话法

[教学过程] 转自中国娱乐天空cnyulesky.com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亲子课堂,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谢谢大家!

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您知道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理原因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增多,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学习《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第四讲,一起探讨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学习怎么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每一天。

如果说,以前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强掉“棍棒之下出孝子”,确实有些鲁莽与粗暴的话,那么现在则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如今的孩子已经是说不得更动不得了,不仅在家是“小太阳”,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也同样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一点小事就赌气离校离家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二、呈现资料,剖析案例。

1、资料回放:(出示课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几个事例: 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___________)》的一则案例讲到: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喝农药自杀;某某小学生因老师责骂愤而跳楼;某男生因母亲管教严厉而弑母;一个漂亮的16岁女孩武殊,上初中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中考的时候她在舞蹈、篮球、作文等方面都被给予加分奖励,但是现在她却多次想自杀。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多次向专家就有关自己想自杀的想法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被网友欺骗,我考试不好,我被老师呵斥。”所以她觉得整个社会特别黑暗,有一段时间还觉得大人是祸根……

2、看了刚才的资料(________),家长们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得很可怕?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些案例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事例说明了现代孩子普遍心理现状,在身体越来越强健的前提下,精神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孩子们被宠爱得几乎到了不明白挫折为何物的程度,这样的气候只能培育出娇弱的花朵,偶有飞械雨打,自然是枝折花落。因此专家呼吁,父母应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4)教(__)师总结语

教育无小事!案例中的孩子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自卑的表现。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一定要多加关注。漠视或者打击孩子,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连锁反应,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第五讲、正确交往有学问

案例一:他好打我小报告。

打小报告是小孩子经常发生的行为,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告你”。从打小报告的动机上来说,有些孩子抱有想把他人从道德和行为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有些孩子认为老师的惩罚是对犯错误的人最有效的方式,而有些孩子则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从小报告的内容上来说,有些是符合事实的,有些则带有夸大的成分。自己的孩子因为被打了小报告而和同学闹得不愉快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尽量少地干预孩子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其次,告诉孩子不要听信传言,不要猜忌。

最后,教孩子学会沟通。

案例二:叫你骂我“独眼龙”

现在的孩子很多不会宽容别人,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儿与同学闹不愉快,影响与同伴好友的相处。家长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案例中晓晓的故事正是现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在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宽容之心。案例中的妈妈在孩子发出抱怨时,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引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案例中的爸爸和女儿沟通得很好,有效地解决了冲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育。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宽容呢?

第一、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第二、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第三、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让孩子正视自己的怨恨。

第五、既往不咎。

第六、不要在宽容方面失去信心,要坚持下去。

第二篇:《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一讲 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并能适时进行指导。[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这次,我们就如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也就是如何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知识,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进行一下探讨。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学习两个案例:第一页的“我是不是生病了?”和第十页中的《我的声音怎么变了》。

(1)家长自由读案例。

(2)请家长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3)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两则教育故事。在这两个故事中,家长是如何让孩子了解性知识,缓解紧张情绪的呢?

(1)从中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2)请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3)家长发言,教师小结。

3、解读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

三、专家支招

(1)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许多家长都认为,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当孩子问起此类的话题时,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转移话题,使得孩子对性问题有一种“羞耻”的概念,可好奇心又使得他们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性的知识,由此,可能灰产生误导。因此,家长必须大方的和孩子谈性,观众古孩子的性教育,给孩子以及时科学的指导。

(2)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3)给月经初潮的女孩和出现第二性征的男孩以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4)帮助孩子对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5)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犯.四、家长应该如何做。

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发育方面的通俗读物.(2)给孩子讲一讲青春期、第二性征是怎么回事.(3)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交流性问题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以避免彼此的尴尬,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4)当孩子出现月经以后,要为孩子庆贺一下,祝贺她的成长。

五、课堂作业: 你以前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今天的所学。有什么感受?交流一下。

六、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相信如果您能对今天的所学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中去,那我门的孩子必定回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七、课后作业

1、为孩子买一本有关青春方面知识的书。

2、回家后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写出体会。

第二讲 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内容】 1.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2.我为什么不漂亮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我要是外向就好了》和《我为什么不漂亮》,指引家长正确了解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性格,各有优点。当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时家长应该怎样做,家长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关注自己的外表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和正确引导孩子以内补外。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1.让家长知道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各有优点。

2.孩子比较内向时父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做。

3.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4.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去以内补外。

5.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学重点】 1.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2.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 家长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法.案例分析法.教材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录音带.案列故事.课前调查表.课后调查表 【教学时间】 1课时(60—90分钟)。

【教学过程】(附课前调查表)课前调查问卷 贵家长:

您好!我们现定于下周五晚上6点半在我校六年级开家长课,开课内容为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请您准时参加。

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更好的准备好这次家长开课,请允许我继续以问卷的形式向您做以下调查,请您如实认真填写。让学生在下周返校时捎回。一.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把下面问题的答案序号填到对应的括号内。

1.您喜欢的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2.您的孩子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C 极端内向 D 极端外向

3.您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是()A 喜欢 B 不喜欢 C 烦恼 D 顺其自然

4.您认为主要决定孩子性格的是()A 先天遗传 B后天环境决定 C遗传为主后天环境影响

5.当您不满意孩子的性格时,您()A抱怨 B 烦恼 C 沟通 D 引导帮助

6.您孩子有无为外貌而烦恼的现象()A有 B没有这时您对孩子()A批评 B积极引导

C 不管不问 二.问答:

1您认为您孩子性格有哪些优点?

2.当孩子讨厌自己性格时,您是怎样回应的? 3.孩子在外貌方面有哪些烦恼?您是怎样反应的?

4.在孩子性格方面您还有哪些问题想问或希望我们给以帮助?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再次感谢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关注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参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努力!

(设计意图:1.本调查问卷是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了解家长对孩子因性格和外貌而烦恼知道多少,孩子有这些烦恼时家长又是怎样反应的。确定上课的方式和讲解的重点。

2.考虑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在设计调查问题时采用选择和问答两种做答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递进层次性。

一、课堂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再次走进我们的家长学校课堂,一起来探讨有关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那我们的共同的目标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健康自信、活泼向上的好孩子,为了这一个目标我们携手共同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解决了许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的话题是第二讲《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就是要从孩子的性格说起,谈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极端内向性格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几句话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把家长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并关注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问题调查:

首先请家长朋友们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呈现)1.您的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请家长分别举手示意)2.认为自己孩子性格是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请举手。3.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认为您的孩子这种性格有哪些优点?(分别找不同性格学生的几位家长谈。)

4.教师根据家长回答情况和课前调查情况进行恰当小结,自然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列如: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大部分孩子性格是内向或外向,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是极少数。也有性格内向孩子的家长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希望孩子能外向些更好。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相信对您有启发。下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情景对话录音《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调查来了解家长对孩子性格的态度,也为直接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二 案例分析

(一)案例共享:听录音故事《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二)案例分析

听完这个录音故事,刚才有好多家长说也遇过类似事情,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的看法?

1.找家长谈个人看法。2.根据家长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1)心理上:孩子表现为不愿见陌生人。(2)行为上:表现羞涩。

(3)原因: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

3.下面接着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听听她们母女的心声。(听录音《孩子的心灵独白》和《妈妈的心灵独白》)

4.听完故事和她们的心声,您还有什么想谈的? 5.找家长谈看法,6.教师总结:

(1)母亲认为孩子内向的个性糟糕透了。(2)孩子为自己的内向和母亲的不满而烦恼。

(3)母亲说孩子内向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是在时刻提醒她是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内向。

(三)讨论探究 1.这样的类似案例在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都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如文中所说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作为家长自己你会怎么做?

2.(家长讨论,畅所欲言!)

(注:在此环节处应多准备几种方案,以防家长因为此话题的敏感而不能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方案2,可以有类似现象的家长举手示意。方案3,教师可课前事先做好调查,班级中的、同事中的以及自己家人中类似这样的现象!)

三教师讲解总结

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比较内向,您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找几位家长谈)根据家长讨论回答结果教师结合课本《专家课堂》内容总结讲解并接合实际举例:

1.接纳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是有先天遗传来的,虽然经过后天的努力会有所改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所以家长要接纳孩子,不要强求孩子改变。正如常言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遗传了我们大人就应先接纳孩子。

2.少批评, 多鼓励。如果家长向故事中所说,经常说孩子个性内向,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提醒她是一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自卑。家长怕外人误认为自己孩子不懂礼节,喜欢当着外人说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认为这样会延时孩子给自己带来的难堪。实际上会伤孩子自尊,让其更不知所措,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3.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家长要细致观察和发掘孩子长出,让他没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找到自信。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交往机会,让孩子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合作能力,让孩子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列如:我邻居的小红非常内向,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见到生人就脸红,课堂上从不举手,但她画画很漂亮,她母亲让小红参加绘画比赛,结果获一等奖,以后小红变得大方了。她妈又让小红把同龄的小伙伴带到家中教他们绘画,渐渐的小红活泼多了,也愿意主动找小朋友玩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可适当列举些身边成功案例。)

4.相信个性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个性可闪耀不同的光芒。每种类型的人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内向的人感觉比较敏锐,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喜欢思考问题,思想有深度和独立性,心境稳定,重视感情,为人认真踏实,做事谨慎,举止端庄,不轻浮。缺点是优柔寡断,行为刻板,主动性差。外向个性的人,热衷于社交,思维有广度,情绪开朗,意志行动果敢,反应迅速行为可塑,适应性强。缺点是情感浅薄异变,易冲动,举止易轻浮,做事不踏实。不同个性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如:性格内向的梁朝伟、王小丫这都是大家熟悉的)。

不必把自己的个性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有点克服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5.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

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得来帮助孩子改变极端内向的个性。

当然从调查结果来看,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那么面对性格极端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呢?请家长谈一下看法。教师根据家长发言进行总结并讲解(p30—32):

(1)要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

(2)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孩子放学回家,您无妨经常问问他学校里的事情,并注意让孩子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多让孩子看一些内容活泼的儿童题材节目,看完后,让孩子谈体会和讲讲某一情节。

(3)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内向的性格与环境有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

(4)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客人来家里时,要提醒孩子”问好“和说”再见'',如果是闲谈,刚好孩子也没有事情,可让孩子参加,并鼓励他讲一些自己的见闻。家长还可让孩子独立地去干某种事情,如买菜,借还邻居家的东西等等。

(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理活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扭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清晨,可带孩子散步、锻炼,星期夭和孩子多去儿童乐园,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与众多的人和事物接触,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格,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还可培养绘画舞蹈乐器等的业余爱好。还可以给孩子买球拍、棋类,还可以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家长还应注意,当孩子在您的影响下,性格较前开朗了些的时候,你要抓住这良好的时机,表扬鼓励她更大胆地去接触一切感兴趣的东西。

我觉得做为家长,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能积极引导,注意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以利于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她们极端的内向个性有所改变。

四 献计献策

(一)听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1.大家在刚才的案例分析中都很积极,献计献策,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下面再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2.走进《心灵独白》, 找家长读《心灵独白》,让家长边听边思考:

(1)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有哪些困惑?

3.家长说教师整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1)故事中的孩子因不满意自己的外表烦恼;(2)妈妈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女儿交流。

4.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他们有意无意的与别人比较,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不漂亮,变得自卑;也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因自己的美丽放弃了对能力品行方面的要求。教育故事中的妈妈发现女儿对外表的不满后,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困扰。请家长自读《教育故事》。

(二)献计献策

1.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呢? 2.找家长谈。

(三)教师根据家长所谈结合课本39—41整理总结讲解: 1.悦纳自己的外貌。(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

(2)告诉孩子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

值观。(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2.引导孩子以内补外。

(1)做到心灵更美。(2)扬长避短,使孩子获得更多自信。(3)培养优雅的气质。3.教孩子适度的梳妆打扮。4.完善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

(1)正确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善于挑战自我。五 课堂总结

1.我们也借用崔永元曾经主持的栏目《实话实说》中的一个环节:在这节课的最后,大家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来总结概括一下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好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

2.家长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3.教师总结:听到大家反馈的收获与体会,我感到很欣慰!孩子的性格主要是遗传决定的,我们要接纳这种个性;但孩子小,可塑性较强,我们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朝最有力的个性方面发展,这样相信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上充满自信的健康快乐成长。

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上找原因。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父母却只是一味的指责,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去改变孩子,更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亲临家长课堂!六 亲子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告诉他并鼓励他。2.推荐亲子共读《兰珍妮》(43_44)。3.推荐孩子阅读《风鞋与火鞋》。

4做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亲子成长记录册》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

温馨提示:请各位家长把亲子作业的第一小题做好并与下周一上交,谢谢你的合作。

第三讲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融洽相处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吗?今天我们就从如何教育孩子入手,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课本38页,情景剧表演)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推荐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看你的孩子是否有此类表现?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2)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 用的。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弄清情况。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 了。二要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儿童的影响,偶尔 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 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 性质。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三要及时处理。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 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 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 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 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 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 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 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七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 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 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 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 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 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 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 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 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四、课后作业:

(1)了解一下孩子愿意接受怎样的惩罚?(2)多读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再见。

第四讲 失败面前不言弃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第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的情绪,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和挫折,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让家长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案例剖析法、讲授说理法、采访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亲子课堂,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谢谢大家!

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您知道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理原因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增多,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学习《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第四讲,一起探讨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学习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每一天。

如果说,以前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强调“棍棒之下出孝子”,确实有些鲁莽与粗暴的话,那么现在则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如今的孩子已经是说不得更动不得了,不仅在家是“小太阳”,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也同样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一点小事就赌气离校离家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二、呈现资料,剖析案例。

1、资料回放:(出示课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几个事例: 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到: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喝农药自杀;某某小学生因老师责骂愤而跳楼;某男生因母亲管教严厉而弑母;一个漂亮的16岁女孩武殊,上初中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中考的时候她在舞蹈、篮球、作文等方面都被给予加分奖励,但是现在她却多次想自杀。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多次向专家就有关自己想自杀的想法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被网友欺骗,我考试不好,我被老师呵斥。”所以她觉得整个社会特别黑暗,有一段时间还觉得大人是祸根……

2、看了刚才的资料,家长们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得很可怕?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些案例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事例说明了现代孩子普遍心理现状,在身体越来越强健的前提下,精神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孩子们被宠爱得几乎到了不明白挫折为何物的程度,这样的气候只能培育出娇弱的花朵,偶有风吹雨打,自然是枝折花落。因此专家呼吁,父母应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3、下面两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感觉陌生。让我们来听两个情景故事。

出示第一个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

(1)教师读第一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

(2)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情景是否有些熟悉呢?你的孩子或者您身边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剧中的孩子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和爸爸的感受。(心灵独白)

(3)案例中的孩子因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丑了,产生了哪些情绪变化?

(心情不高兴,忧心忡忡;说话吞吞吐吐,对事情避而不谈 等等)

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开导,会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与家长一起分析,让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害怕在老师面前再挨批评,而躲避检查;

b担心再在同学面前丢丑,而害怕上学;

c担心家长知道了在校表现,而撒谎蒙混------

(4)教师总结语

教育无小事!案例中的孩子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自卑的表现。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一定要多加关注。漠视或者打击孩子,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连锁反应,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4、出示第二个故事《妈妈,我又落选了》。

请两位家长配合读情景对话。教师简单分析情景对话。

有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后,会寻找不正当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同时,挫折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失败感、愧疚感和思想负担。家长要明白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但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童年时代完全没有尝过痛苦和挫折的人,长大后十有八九是不快乐的。”有人说,学生学生,就是要学会生存,这话虽是调侃却不无道理。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明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压力挫折甚至是打击无处不在,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给我们的孩子一点挫折吧,否则,我们播种的是“爱”,收获的却只是“愁”

三、心理分析,剖析原因。

1、教师引语:现实生活中像两个故事中的那样的孩子很多,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在一定的时间对上学或多或少地产生抗拒心理,不能正确面对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他们被自卑感笼罩着,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看不到希望,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后果很可怕。

其实,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孩子在失败面前,到底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才有可能创造出奇迹。

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采用部分家长习惯采用的粗暴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询问原因,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找回自信。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失为成功的教育,值得广大家长朋友借鉴。

2、了解“自卑”

那么,什么是自卑呢?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补充资料,课件出示)自卑感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

(1)、自卑感强的儿童对批评特别敏感,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消极、过低的评价,即使是正确的、建议性的或是开玩笑,他们也会误解为是在贬低自己,而对别人的言行作出不正常的反应。通过这种自我保护行为,来抵挡、回避人们的批评,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2)、自卑的儿童对奉承过度反应:,非常需要受到适当的表扬,并且他还常会巧妙地要求别人来奉承自己,以满足内心的需要。

(3)、对竞赛的反应:有自卑感的儿童在竞赛场合只能获胜,否则将十分痛苦。由于害怕自己不成功,所以总是躲避竞赛场合。

(4)、对别人轻视:有自卑感的儿童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经常贬低别人,对别人进行无聊的非难,以轻视别人作为自我赞赏的一种形式。

(5)、对自身的攻击:将自己暴露在危险情境中,是自卑者支撑维护自尊心、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卫机制。如果受到责备,他们即以“我本来就不如别人”作为挡箭牌。对自己的掩盖:如硬要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或不承认自己的过失以减轻自卑的压力。

3、孩子产生自卑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课件)

(1)长期受冷落;(2)被贬低;(3)家长的支配欲太强。

(1)长期受冷落:家庭生活中,有的家长由于太专注个人的事业,或因生活压力大,婚姻变异,情绪不好,家长对孩子态度冷漠,表情冷若冰霜,使孩子望而却步,只是他们逐渐将心灵之窗关闭。在学校里,在班级中,长期默默无闻,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没有成功的体验,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后美誉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具体的帮助,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影响了孩子的自信。

(2)被贬低:在不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失望时又恨铁不成钢。尤其是家长总是用天才儿童的模式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去苛求他们。对孩子的进步总以为是理所当然,不加肯定,而对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过错,却呵斥讽刺挖苦,这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家长的支配欲太强:许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或斥责,或恐吓,用种种手段禁止孩子去独自探索外面的世界,这无异于一堵看不见的墙,把孩子的精神禁锢起来。使孩子缩手缩脚、胆小怕事、孤独犹豫,甚至残害自己的身体,扼杀了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可以说,这是“心灵虐待”。

四、专家讲堂,学习对策。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厌学心理,让孩子自信地成长呢?下面来看看儿童教育专家有哪些好的建议给我们。(出示课件:专家讲堂)

1.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氛围。

2.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

3.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

4.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获得快乐。

第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家长要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第二、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也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或过早下结论。一要有信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经过努力后是否能提高,家长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教育,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感到“我能行!”。二要设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有所提高的喜悦和成功感。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都要及时地肯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以往经常开“红灯”,这次经过努力及格了,哪怕只是六十分,也应充分肯定他努力的结果,用肯定和鼓励重新点燃起孩子自信的火焰。

第三,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他认识自己,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不要对他提不切实际的要求,更不要动不动拿孩子和某某某来比。当然也不能放任自由顺其发展。

第四,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斥,让孩子获得快乐。

五、交流做法,指导行为。

1、现场采访家长,交流感受。

教育,不是专家的专利,也不是教师的特权。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独到的做法和经验。下面,请各位家长来谈一谈你们的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情绪低落?孩子遇到失败时有没有对家长倾诉?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家长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指导教育活动。(课件出示)

自信是一种力量,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让孩子觉得自己 “我能行”。

① 只有父母相信孩子能行,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我能行”。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即使孩子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也要鼓励他说:“贵在参与,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让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②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身上都有着难能可贵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③ 不要滥贴“标签”。

不管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做出“没有出息”“窝囊废”等之类的负面判断和灰色标签。只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④ 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

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的用美丽、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⑤ 要注意扬长避短。

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多。同事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又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不断的鼓励、培养。这样,就能让孩子充分发挥这些长处,取得更大的成绩。

(2)让孩子成功的四种说话语气。

① 信任的语气②尊重的语气③商量的语气④赞赏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父母要用信赖的语气说话,如“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坚持就是胜利!”

当父母向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是,用尊重的语气对孩子说,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得,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例如孩子画了一张画给家长看,如果家长劈头一顿呵斥:“你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也叫画?”一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而消失了画画的兴趣。虽然孩子画的真的不好,但如果家长这样评论:“你画的很认真,很会想象,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个更好!”孩子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3)如果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家长要高度重视, 想各种办法,帮他树立信心。督促孩子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的帮助。

六、拓展问题,指导实践。

1、孩子生活中和学习中,难免会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课件出示)假如您遇到下面的情况,您会怎么处理?

场景一:运动会赛场上,六年级一班的同学在拔河比赛中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回家摔桌子甩脸子,骂对方班级。

场景二:在班集体里,有很多同学既是班干部又是小组长,小明觉得非常嫉妒,说自己或者别人比他们都强,就是老师偏心那些人,没发现自己的能力罢了。

2、家长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相互交流。

3、教师总结,讲授“专家课堂”知识。

挫折对于人生也是一笔财富,家长朋友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课件出示小标题)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

家长要教育孩子,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关键在于正确的认识它。因此在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家长的态度很重要。作为家长要平静的作出反应,以肯定、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反应过头,成人的暴躁、斥责只会使孩子更加难受,促使其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成人要避免任何消极否定的评价“做不好就不要做了”“你怎么做什么事都不行”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你也是最棒的,因为你在努力尝试了。再加把劲,你一定能成功。”这样既客观上承认了孩子的失败,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还为孩子提供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2.)帮助孩子充满信心的战胜挫折

家长可用鼓励的语言、乐观的微笑和赞许的目光来增强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并帮助孩子分析产生挫折和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一定不要动不动就把失败归咎于孩子。在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失败的原因时,家长可以结合具体事件和具体情境引导孩子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让孩子明白有时失败是由于条件不足、方法不当、努力不够造成的。在归纳原因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强调孩子的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让孩子感到“我能行、我要努力、我要努力争取成功”。此外,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有时失败后实在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确实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这时候家长最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但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不等于替他解决困难。要让孩子自己尝试努力完成。总之,家长要尽可能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鼓励独立解决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有信心和独立意识,能尝试着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期望成人的帮助或替代解决。

(3)培养孩子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孩子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再碰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表现出萎缩、退却、逃避等消极行为。这时候,成人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做好的”。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的再次尝试。

(4)、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合理:

帮助孩子善于总结经验。

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家长不要重知轻德,不要强迫孩子达到他力所不能及的目标。)

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树立信心。(认识、评价孩子要以精神鼓励为主,要及时。如果确实需要批评,批评中也要带有鼓励,注意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孩子,而不是将气发在孩子身上。)

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4、阶段小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里不详细讲解课程中的教育活动,课下家长朋友可以自己阅读74---77页、86---88页。

七、课堂小结,欣赏名言。

“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们每位家长知道今后教育孩子的方向。让我们来看一看欣赏美国的赏识与激励教育中的几句话:

1、种子需要阳光和空气,孩子需要赏识与激励。

2、一味地责备,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3、赞美能使孩子走向成功。

4、激励是培植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教育孩子:

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2、生活就是战斗。

八、课后作业,延伸活动:

(1)想想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至少写五个品质并和孩子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3)亲子阅读推荐:P87《永不退缩的林肯总统》

家长应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别怕挫折来敲门》

在座的各位家长对今天的所学肯定有所感悟吧!我们家长要做的,不但是要让孩子在失败面前不言弃,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无论面对怎样的孩子,都要不灰心不放弃。相信只要我们抱着“他(她)能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就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讲 正确交往有学问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2.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首先对家长在忙碌之中来到学校表示感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今天我们再次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的第五讲,这次,我们就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学习如何教孩子正确处理交往中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案例:第77页的“他好打我小报告?”。(1)放情景对话的录音,家长认真倾听。

(2)请家长交流自己听到的事例,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3)你发现你的孩子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4)你是否为自己的行为找过理由呢?我们接着来看后面的儿子和妈妈的心灵独白。是否河泥有同感呢?

(5)家长自由讨论。

2、我们就来看后面的教育故事。在这则故事中,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自由读。(2)从中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3)请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4)家长发言,教师小结。

3、解读孩子打报告现象造成人迹关系紧张的危害:

“打小报告“之所以在道德上难以被人接受,是因为它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打小报告”的人或告密者之所以遭人唾弃和孤立,是因为他们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如果班级里总有人“打小报告“,班级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一定疏远的、戒备的。而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

“打小报告”虽然不等同于“告密”,但在人们心中,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打小报告“、告密是一个连续的链条。这些行为会造成群体和个人内心的激烈冲突,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卑劣的。

三、专家支招

一、自己的孩子因为被打了小报告而闹的不愉快时,家长该怎么办呢?(1)尽量少的干预孩子的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小孩子之间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许今天闹矛盾,明天说不定就成了好朋友,如果大人参与其中,说不定会使事情越弄越复杂。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孩子必须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家长应降这个权利叫给孩子,让他有机会学习、预演将来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告诉孩子不要听信传言,不要猜忌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家长应教育孩子本着“和为贵”的原则相信同学,不要听风就是雨。

(3)教孩子学会沟通。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愉快的人际心理环境,尽量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是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最后在孩子遇到沟通和交往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交往和沟通方面的技巧等等。

二、孩子该怎样面对打小报告呢? ①寻根溯源,有则该之,无则坦然。②主动沟通,消除误会。③为人大度,主动示好。

四、自学第二案例

1、自读教育故事:叫你骂我“独眼龙”,2、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五、课堂作业

你以前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今天的所学.有什么感受?交流一下。

六、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相信如果您能对今天的所学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中去,那我们的孩子必定在健康的交往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家长朋友的到来,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七、课后作业

(1)平日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孩子测测自己的宽容度。(课本94页)(3)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

第六讲 道德意识需要培养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到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2.培养起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很好地去引导呢?我们的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智慧,要有“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妈妈,请再相信我一次”。(1)自读案例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经常性的撒谎、偷拿家里的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及时的改正错误,使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家长必须首先弄清楚孩子拿钱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了之后,再解决孩子偷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要有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

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二要奖赏孩子的真话。

三要给孩子准备一份表现记录表

四、帮助孩子制订消费计划。

五、学习第二个案例“不就是一只鸟吗?”

在案例学习中,让家长认识到要以身示教,要引导孩子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孩子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要及时赞扬孩子有爱心的举动

家长做法:

1、做好孩子的爱心大使

2、给孩子买一些关于爱心故事的书来读

3、让孩子多做有益的游戏,多看益的书

六、课后作业:

为孩子做一个“爱的足迹”成长表 第七讲 帮孩子打开心结 [教学目的]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学重点] 让家长们了解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教学时间] 1小时。[教学思路] 情景演义法详细讨论学习第一个话题“只要爸爸不喝酒”;用谈话法简单学习第二个话题“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

[教学准备] 1.扮演者。2.课堂讲课提纲。3.课件。[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只要爸爸不喝酒 一.导语: 各位家长,大家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六册第七讲:帮孩子打开心结。这一讲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只要爸爸不喝酒》,这一节告诉我们,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第二节《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让家长们懂得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

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只要爸爸不喝酒。

1、首先,请家长们欣赏一部情景剧。学生表演。

2、表演结束后,家长交流。你对这对父子想说点什么?或是怎么评价他们?结合自己的孩子说说感受。

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1、各位家长分析的非常有道理。那么,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对这一点做出了解释。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得漂亮,归因于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于他人不好环境有问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这个理论应用的更普遍.比如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不会教育孩子,妻子抱怨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家长抱怨老师没有爱心,老师抱怨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老师抱怨孩子,孩子还不知道抱怨家长和老师,但孩子知道反抗家长顶撞老师,甚至用更为严重的后果来报复家长和老师,那就是学坏.2、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我们知道,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丢到狼群中几年后变成了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功能,家长只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品行良好的人.那么,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出示课件)

(1)、接纳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是父母生的,而且你在生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无论他长的漂亮还是丑陋、长得高还是矮、是聪明还是愚钝,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是你遗传给孩子的,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2)、尊重孩子---从生命的孕育开始.请各位家长做个小测验,您只要在“是”和“否”上画“○”即可。(课件出示)

1.我强迫孩子吃饭。是 否 2.我强迫孩子穿他不喜欢的衣服。是 否 3.我认为孩子的意见不重要。是 否

4.我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缺点和淘气行为。

是 否 5.我经常鼓励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是 否 6.孩子是我的,所以只要我愿意,怎么打骂都可以。

是 否 7.我希望孩子完全按我的愿望去接受教育和成长。

是 否

第三篇:《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一讲 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并能适时进行指导。[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这次,我们就如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也就是如何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知识,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进行一下探讨。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学习两个案例:第一页的“我是不是生病了?”和第十页中的《我的声音怎么变了》。

(1)家长自由读案例。

(2)请家长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3)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两则教育故事。在这两个故事中,家长是如何让孩子了解性知识,缓解紧张情绪的呢?

(1)从中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2)请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3)家长发言,教师小结。

3、解读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

三、专家支招

(1)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许多家长都认为,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当孩子问起此类的话题时,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转移话题,使得孩子对性问题有一种“羞耻”的概念,可好奇心又使得他们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性的知识,由此,可能灰产生误导。因此,家长必须大方的和孩子谈性,观众古孩子的性教育,给孩子以及时科学的指导。

(2)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3)给月经初潮的女孩和出现第二性征的男孩以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4)帮助孩子对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5)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犯.四、家长应该如何做。

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发育方面的通俗读物.(2)给孩子讲一讲青春期、第二性征是怎么回事.(3)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交流性问题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以避免彼此的尴尬,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4)当孩子出现月经以后,要为孩子庆贺一下,祝贺她的成长。

五、课堂作业: 你以前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今天的所学。有什么感受?交流一下。

六、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相信如果您能对今天的所学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中去,那我门的孩子必定回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七、课后作业

1、为孩子买一本有关青春方面知识的书。

2、回家后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写出体会。第二讲 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内容】 1.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2.我为什么不漂亮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我要是外向就好了》和《我为什么不漂亮》,指引家长正确了解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性格,各有优点。当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时家长应该怎样做,家长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关注自己的外表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和正确引导孩子以内补外。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1.让家长知道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各有优点。2.孩子比较内向时父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做。

3.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4.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去以内补外。

5.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学重点】

1.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2.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 家长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法.案例分析法.教材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准备】 录音带.案列故事.课前调查表.课后调查表 【教学时间】 1课时(60—90分钟)。

【教学过程】(附课前调查表)课前调查问卷 贵家长: 您好!我们现定于下周五晚上6点半在我校六年级开家长课,开课内容为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请您准时参加。

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更好的准备好这次家长开课,请允许我继续以问卷的形式向您做以下调查,请您如实认真填写。让学生在下周返校时捎回。

一.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把下面问题的答案序号填到对应的括号内。

1.您喜欢的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2.您的孩子性格是()A 内向 B外向 C 极端内向 D 极端外向

3.您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是()A 喜欢 B 不喜欢 C 烦恼 D 顺其自然

4.您认为主要决定孩子性格的是()A 先天遗传 B后天环境决定 C遗传为主后天环境影响

5.当您不满意孩子的性格时,您()A抱怨 B 烦恼 C 沟通 D 引导帮助

6.您孩子有无为外貌而烦恼的现象()A有 B没有这时您对孩子()A批评 B积极引导

C 不管不问 二.问答:

1您认为您孩子性格有哪些优点?

2.当孩子讨厌自己性格时,您是怎样回应的?

3.孩子在外貌方面有哪些烦恼?您是怎样反应的?

4.在孩子性格方面您还有哪些问题想问或希望我们给以帮助?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再次感谢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关注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参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您我共同努力!

(设计意图:1.本调查问卷是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孩子性格所持的态度,了解家长对孩子因性格和外貌而烦恼知道多少,孩子有这些烦恼时家长又是怎样反应的。确定上课的方式和讲解的重点。

2.考虑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在设计调查问题时采用选择和问答两种做答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递进层次性。

一、课堂导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再次走进我们的家长学校课堂,一起来探讨有关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那我们的共同的目标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健康自信、活泼向上的好孩子,为了这一个目标我们携手共同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解决了许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的话题是第二讲《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就是要从孩子的性格说起,谈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极端内向性格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几句话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把家长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并关注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问题调查:

首先请家长朋友们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呈现)1.您的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请家长分别举手示意)2.认为自己孩子性格是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请举手。3.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认为您的孩子这种性格有哪些优点?(分别找不同性格学生的几位家长谈。)

4.教师根据家长回答情况和课前调查情况进行恰当小结,自然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列如: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大部分孩子性格是内向或外向,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是极少数。也有性格内向孩子的家长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希望孩子能外向些更好。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相信对您有启发。下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情景对话录音《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调查来了解家长对孩子性格的态度,也为直接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二 案例分析

(一)案例共享:听录音故事《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二)案例分析

听完这个录音故事,刚才有好多家长说也遇过类似事情,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的看法?

1.找家长谈个人看法。2.根据家长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1)心理上:孩子表现为不愿见陌生人。(2)行为上:表现羞涩。

(3)原因: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

3.下面接着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听听她们母女的心声。(听录音《孩子的心灵独白》和《妈妈的心灵独白》)

4.听完故事和她们的心声,您还有什么想谈的? 5.找家长谈看法,6.教师总结:(1)母亲认为孩子内向的个性糟糕透了。(2)孩子为自己的内向和母亲的不满而烦恼。

(3)母亲说孩子内向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是在时刻提醒她是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内向。

(三)讨论探究

1.这样的类似案例在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都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如文中所说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作为家长自己你会怎么做?

2.(家长讨论,畅所欲言!)

(注:在此环节处应多准备几种方案,以防家长因为此话题的敏感而不能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方案2,可以有类似现象的家长举手示意。方案3,教师可课前事先做好调查,班级中的、同事中的以及自己家人中类似这样的现象!)

三教师讲解总结

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比较内向,您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找几位家长谈)根据家长讨论回答结果教师结合课本《专家课堂》内容总结讲解并接合实际举例:

1.接纳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是有先天遗传来的,虽然经过后天的努力会有所改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所以家长要接纳孩子,不要强求孩子改变。正如常言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遗传了我们大人就应先接纳孩子。2.少批评, 多鼓励。如果家长向故事中所说,经常说孩子个性内向,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提醒她是一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自卑。家长怕外人误认为自己孩子不懂礼节,喜欢当着外人说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认为这样会延时孩子给自己带来的难堪。实际上会伤孩子自尊,让其更不知所措,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家长要细致观察和发掘孩子长出,让他没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找到自信。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交往机会,让孩子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与别人有充足的交流机会,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合作能力,让孩子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列如:我邻居的小红非常内向,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见到生人就脸红,课堂上从不举手,但她画画很漂亮,她母亲让小红参加绘画比赛,结果获一等奖,以后小红变得大方了。她妈又让小红把同龄的小伙伴带到家中教他们绘画,渐渐的小红活泼多了,也愿意主动找小朋友玩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可适当列举些身边成功案例。)

4.相信个性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个性可闪耀不同的光芒。每种类型的人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内向的人感觉比较敏锐,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喜欢思考问题,思想有深度和独立性,心境稳定,重视感情,为人认真踏实,做事谨慎,举止端庄,不轻浮。缺点是优柔寡断,行为刻板,主动性差。外向个性的人,热衷于社交,思维有广度,情绪开朗,意志行动果敢,反应迅速行为可塑,适应性强。缺点是情感浅薄异变,易冲动,举止易轻浮,做事不踏实。不同个性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如:性格内向的梁朝伟、王小丫这都是大家熟悉的)。

不必把自己的个性内向或外向作为一个包袱。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有点克服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5.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

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得来帮助孩子改变极端内向的个性。

当然从调查结果来看,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那么面对性格极端内向的孩子,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呢?请家长谈一下看法。教师根据家长发言进行总结并讲解(p30—32):

(1)要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2)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孩子放学回家,您无妨经常问问他学校里的事情,并注意让孩子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多让孩子看一些内容活泼的儿童题材节目,看完后,让孩子谈体会和讲讲某一情节。

(3)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内向的性格与环境有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

(4)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客人来家里时,要提醒孩子”问好“和说”再见'',如果是闲谈,刚好孩子也没有事情,可让孩子参加,并鼓励他讲一些自己的见闻。家长还可让孩子独立地去干某种事情,如买菜,借还邻居家的东西等等。(5)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理活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扭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清晨,可带孩子散步、锻炼,星期夭和孩子多去儿童乐园,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与众多的人和事物接触,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格,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还可培养绘画舞蹈乐器等的业余爱好。还可以给孩子买球拍、棋类,还可以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家长还应注意,当孩子在您的影响下,性格较前开朗了些的时候,你要抓住这良好的时机,表扬鼓励她更大胆地去接触一切感兴趣的东西。

我觉得做为家长,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能积极引导,注意评价和态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以利于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她们极端的内向个性有所改变。

四 献计献策

(一)听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1.大家在刚才的案例分析中都很积极,献计献策,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下面再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2.走进《心灵独白》, 找家长读《心灵独白》,让家长边听边思考:

(1)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有哪些困惑?

3.家长说教师整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1)故事中的孩子因不满意自己的外表烦恼;

(2)妈妈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女儿交流。

4.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他们有意无意的与别人比较,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不漂亮,变得自卑;也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因自己的美丽放弃了对能力品行方面的要求。教育故事中的妈妈发现女儿对外表的不满后,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困扰。请家长自读《教育故事》。

(二)献计献策

1.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呢? 2.找家长谈。

(三)教师根据家长所谈结合课本39—41整理总结讲解: 1.悦纳自己的外貌。(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2)告诉孩子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

值观。(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2.引导孩子以内补外。

(1)做到心灵更美。(2)扬长避短,使孩子获得更多自信。(3)培养优雅的气质。3.教孩子适度的梳妆打扮。4.完善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

(1)正确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善于挑战自我。五 课堂总结

1.我们也借用崔永元曾经主持的栏目《实话实说》中的一个环节:在这节课的最后,大家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来总结概括一下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好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

2.家长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3.教师总结:听到大家反馈的收获与体会,我感到很欣慰!孩子的性格主要是遗传决定的,我们要接纳这种个性;但孩子小,可塑性较强,我们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朝最有力的个性方面发展,这样相信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上充满自信的健康快乐成长。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上找原因。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父母却只是一味的指责,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去改变孩子,更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亲临家长课堂!

六 亲子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告诉他并鼓励他。2.推荐亲子共读《兰珍妮》(43_44)。3.推荐孩子阅读《风鞋与火鞋》。

4做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亲子成长记录册》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

温馨提示:请各位家长把亲子作业的第一小题做好并与下周一上交,谢谢你的合作。

第三讲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融洽相处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吗?今天我们就从如何教育孩子入手,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课本38页,情景剧表演)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推荐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看你的孩子是否有此类表现?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2)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 用的。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弄清情况。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 了。

二要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儿童的影响,偶尔 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 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 性质。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三要及时处理。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 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 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 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 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 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 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 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七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 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 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 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 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 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 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 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 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四、课后作业:

(1)了解一下孩子愿意接受怎样的惩罚?(2)多读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再见。

第四讲 失败面前不言弃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第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的情绪,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和挫折,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让家长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案例剖析法、讲授说理法、采访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亲子课堂,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谢谢大家!

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您知道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理原因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增多,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学习《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第四讲,一起探讨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学习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每一天。

如果说,以前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强调“棍棒之下出孝子”,确实有些鲁莽与粗暴的话,那么现在则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如今的孩子已经是说不得更动不得了,不仅在家是“小太阳”,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也同样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一点小事就赌气离校离家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二、呈现资料,剖析案例。

1、资料回放:(出示课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几个事例: 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到: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喝农药自杀;某某小学生因老师责骂愤而跳楼;某男生因母亲管教严厉而弑母;一个漂亮的16岁女孩武殊,上初中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中考的时候她在舞蹈、篮球、作文等方面都被给予加分奖励,但是现在她却多次想自杀。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多次向专家就有关自己想自杀的想法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被网友欺骗,我考试不好,我被老师呵斥。”所以她觉得整个社会特别黑暗,有一段时间还觉得大人是祸根……

2、看了刚才的资料,家长们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得很可怕?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些案例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事例说明了现代孩子普遍心理现状,在身体越来越强健的前提下,精神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孩子们被宠爱得几乎到了不明白挫折为何物的程度,这样的气候只能培育出娇弱的花朵,偶有风吹雨打,自然是枝折花落。因此专家呼吁,父母应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3、下面两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感觉陌生。让我们来听两个情景故事。

出示第一个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

(1)教师读第一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

(2)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情景是否有些熟悉呢?你的孩子或者您身边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剧中的孩子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和爸爸的感受。(心灵独白)

(3)案例中的孩子因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丑了,产生了哪些情绪变化?

(心情不高兴,忧心忡忡;说话吞吞吐吐,对事情避而不谈 等等)

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开导,会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与家长一起分析,让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害怕在老师面前再挨批评,而躲避检查;

b担心再在同学面前丢丑,而害怕上学;

c担心家长知道了在校表现,而撒谎蒙混------

(4)教师总结语

教育无小事!案例中的孩子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自卑的表现。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一定要多加关注。漠视或者打击孩子,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连锁反应,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4、出示第二个故事《妈妈,我又落选了》。

请两位家长配合读情景对话。教师简单分析情景对话。

有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后,会寻找不正当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同时,挫折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失败感、愧疚感和思想负担。家长要明白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但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童年时代完全没有尝过痛苦和挫折的人,长大后十有八九是不快乐的。”有人说,学生学生,就是要学会生存,这话虽是调侃却不无道理。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明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压力挫折甚至是打击无处不在,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给我们的孩子一点挫折吧,否则,我们播种的是“爱”,收获的却只是“愁”

三、心理分析,剖析原因。

1、教师引语:现实生活中像两个故事中的那样的孩子很多,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在一定的时间对上学或多或少地产生抗拒心理,不能正确面对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他们被自卑感笼罩着,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看不到希望,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后果很可怕。

其实,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孩子在失败面前,到底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才有可能创造出奇迹。

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采用部分家长习惯采用的粗暴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询问原因,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找回自信。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失为成功的教育,值得广大家长朋友借鉴。

2、了解“自卑”

那么,什么是自卑呢?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补充资料,课件出示)自卑感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

(1)、自卑感强的儿童对批评特别敏感,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消极、过低的评价,即使是正确的、建议性的或是开玩笑,他们也会误解为是在贬低自己,而对别人的言行作出不正常的反应。通过这种自我保护行为,来抵挡、回避人们的批评,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2)、自卑的儿童对奉承过度反应:,非常需要受到适当的表扬,并且他还常会巧妙地要求别人来奉承自己,以满足内心的需要。

(3)、对竞赛的反应:有自卑感的儿童在竞赛场合只能获胜,否则将十分痛苦。由于害怕自己不成功,所以总是躲避竞赛场合。

(4)、对别人轻视:有自卑感的儿童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经常贬低别人,对别人进行无聊的非难,以轻视别人作为自我赞赏的一种形式。

(5)、对自身的攻击:将自己暴露在危险情境中,是自卑者支撑维护自尊心、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卫机制。如果受到责备,他们即以“我本来就不如别人”作为挡箭牌。对自己的掩盖:如硬要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或不承认自己的过失以减轻自卑的压力。

3、孩子产生自卑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课件)

(1)长期受冷落;(2)被贬低;(3)家长的支配欲太强。

(1)长期受冷落:家庭生活中,有的家长由于太专注个人的事业,或因生活压力大,婚姻变异,情绪不好,家长对孩子态度冷漠,表情冷若冰霜,使孩子望而却步,只是他们逐渐将心灵之窗关闭。在学校里,在班级中,长期默默无闻,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没有成功的体验,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后美誉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具体的帮助,从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影响了孩子的自信。

(2)被贬低:在不少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失望时又恨铁不成钢。尤其是家长总是用天才儿童的模式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去苛求他们。对孩子的进步总以为是理所当然,不加肯定,而对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过错,却呵斥讽刺挖苦,这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家长的支配欲太强:许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或斥责,或恐吓,用种种手段禁止孩子去独自探索外面的世界,这无异于一堵看不见的墙,把孩子的精神禁锢起来。使孩子缩手缩脚、胆小怕事、孤独犹豫,甚至残害自己的身体,扼杀了孩子天然的好奇心。可以说,这是“心灵虐待”。

四、专家讲堂,学习对策。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厌学心理,让孩子自信地成长呢?下面来看看儿童教育专家有哪些好的建议给我们。(出示课件:专家讲堂)

1.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氛围。

2.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

3.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

4.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获得快乐。

第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家长要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第二、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也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或过早下结论。一要有信心。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经过努力后是否能提高,家长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教育,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感到“我能行!”。二要设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有所提高的喜悦和成功感。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都要及时地肯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以往经常开“红灯”,这次经过努力及格了,哪怕只是六十分,也应充分肯定他努力的结果,用肯定和鼓励重新点燃起孩子自信的火焰。

第三,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他认识自己,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不要对他提不切实际的要求,更不要动不动拿孩子和某某某来比。当然也不能放任自由顺其发展。

第四,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斥,让孩子获得快乐。

五、交流做法,指导行为。

1、现场采访家长,交流感受。

教育,不是专家的专利,也不是教师的特权。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独到的做法和经验。下面,请各位家长来谈一谈你们的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情绪低落?孩子遇到失败时有没有对家长倾诉?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家长畅所欲言,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指导教育活动。(课件出示)

自信是一种力量,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让孩子觉得自己 “我能行”。

① 只有父母相信孩子能行,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我能行”。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即使孩子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也要鼓励他说:“贵在参与,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让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②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身上都有着难能可贵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就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③ 不要滥贴“标签”。

不管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做出“没有出息”“窝囊废”等之类的负面判断和灰色标签。只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④ 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

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的用美丽、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⑤ 要注意扬长避短。

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多。同事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又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不断的鼓励、培养。这样,就能让孩子充分发挥这些长处,取得更大的成绩。

(2)让孩子成功的四种说话语气。

① 信任的语气②尊重的语气③商量的语气④赞赏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父母要用信赖的语气说话,如“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坚持就是胜利!”

当父母向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是,用尊重的语气对孩子说,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得,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例如孩子画了一张画给家长看,如果家长劈头一顿呵斥:“你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也叫画?”一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而消失了画画的兴趣。虽然孩子画的真的不好,但如果家长这样评论:“你画的很认真,很会想象,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个更好!”孩子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3)如果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家长要高度重视, 想各种办法,帮他树立信心。督促孩子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的帮助。

六、拓展问题,指导实践。

1、孩子生活中和学习中,难免会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课件出示)假如您遇到下面的情况,您会怎么处理?

场景一:运动会赛场上,六年级一班的同学在拔河比赛中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回家摔桌子甩脸子,骂对方班级。

场景二:在班集体里,有很多同学既是班干部又是小组长,小明觉得非常嫉妒,说自己或者别人比他们都强,就是老师偏心那些人,没发现自己的能力罢了。

2、家长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相互交流。

3、教师总结,讲授“专家课堂”知识。

挫折对于人生也是一笔财富,家长朋友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这些问题:(课件出示小标题)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

家长要教育孩子,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关键在于正确的认识它。因此在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家长的态度很重要。作为家长要平静的作出反应,以肯定、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反应过头,成人的暴躁、斥责只会使孩子更加难受,促使其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成人要避免任何消极否定的评价“做不好就不要做了”“你怎么做什么事都不行”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你也是最棒的,因为你在努力尝试了。再加把劲,你一定能成功。”这样既客观上承认了孩子的失败,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还为孩子提供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2.)帮助孩子充满信心的战胜挫折

家长可用鼓励的语言、乐观的微笑和赞许的目光来增强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并帮助孩子分析产生挫折和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一定不要动不动就把失败归咎于孩子。在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失败的原因时,家长可以结合具体事件和具体情境引导孩子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让孩子明白有时失败是由于条件不足、方法不当、努力不够造成的。在归纳原因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强调孩子的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让孩子感到“我能行、我要努力、我要努力争取成功”。此外,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有时失败后实在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确实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这时候家长最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但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不等于替他解决困难。要让孩子自己尝试努力完成。总之,家长要尽可能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鼓励独立解决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有信心和独立意识,能尝试着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期望成人的帮助或替代解决。

(3)培养孩子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孩子对待任何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再碰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表现出萎缩、退却、逃避等消极行为。这时候,成人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做好的”。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的再次尝试。

(4)、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合理:

帮助孩子善于总结经验。

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家长不要重知轻德,不要强迫孩子达到他力所不能及的目标。)

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树立信心。(认识、评价孩子要以精神鼓励为主,要及时。如果确实需要批评,批评中也要带有鼓励,注意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孩子,而不是将气发在孩子身上。)

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4、阶段小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里不详细讲解课程中的教育活动,课下家长朋友可以自己阅读74---77页、86---88页。

七、课堂小结,欣赏名言。

“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们每位家长知道今后教育孩子的方向。让我们来看一看欣赏美国的赏识与激励教育中的几句话:

1、种子需要阳光和空气,孩子需要赏识与激励。

2、一味地责备,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3、赞美能使孩子走向成功。

4、激励是培植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教育孩子:

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2、生活就是战斗。

八、课后作业,延伸活动:

(1)想想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至少写五个品质并和孩子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3)亲子阅读推荐:P87《永不退缩的林肯总统》

家长应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别怕挫折来敲门》

在座的各位家长对今天的所学肯定有所感悟吧!我们家长要做的,不但是要让孩子在失败面前不言弃,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无论面对怎样的孩子,都要不灰心不放弃。相信只要我们抱着“他(她)能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就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讲 正确交往有学问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2.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首先对家长在忙碌之中来到学校表示感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今天我们再次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的第五讲,这次,我们就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学习如何教孩子正确处理交往中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案例:第77页的“他好打我小报告?”。(1)放情景对话的录音,家长认真倾听。

(2)请家长交流自己听到的事例,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3)你发现你的孩子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4)你是否为自己的行为找过理由呢?我们接着来看后面的儿子和妈妈的心灵独白。是否河泥有同感呢?

(5)家长自由讨论。

2、我们就来看后面的教育故事。在这则故事中,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自由读。

(2)从中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3)请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4)家长发言,教师小结。

3、解读孩子打报告现象造成人迹关系紧张的危害: “打小报告“之所以在道德上难以被人接受,是因为它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打小报告”的人或告密者之所以遭人唾弃和孤立,是因为他们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如果班级里总有人“打小报告“,班级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一定疏远的、戒备的。而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

“打小报告”虽然不等同于“告密”,但在人们心中,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打小报告“、告密是一个连续的链条。这些行为会造成群体和个人内心的激烈冲突,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卑劣的。

三、专家支招

一、自己的孩子因为被打了小报告而闹的不愉快时,家长该怎么办呢?(1)尽量少的干预孩子的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小孩子之间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许今天闹矛盾,明天说不定就成了好朋友,如果大人参与其中,说不定会使事情越弄越复杂。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孩子必须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家长应降这个权利叫给孩子,让他有机会学习、预演将来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告诉孩子不要听信传言,不要猜忌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家长应教育孩子本着“和为贵”的原则相信同学,不要听风就是雨。

(3)教孩子学会沟通。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愉快的人际心理环境,尽量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是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最后在孩子遇到沟通和交往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交往和沟通方面的技巧等等。

二、孩子该怎样面对打小报告呢? ①寻根溯源,有则该之,无则坦然。②主动沟通,消除误会。③为人大度,主动示好。

四、自学第二案例

1、自读教育故事:叫你骂我“独眼龙”,2、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五、课堂作业 你以前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今天的所学.有什么感受?交流一下。

六、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相信如果您能对今天的所学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中去,那我们的孩子必定在健康的交往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家长朋友的到来,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七、课后作业

(1)平日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孩子测测自己的宽容度。(课本94页)(3)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

第六讲 道德意识需要培养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到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2.培养起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很好地去引导呢?我们的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智慧,要有“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妈妈,请再相信我一次”。(1)自读案例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经常性的撒谎、偷拿家里的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及时的改正错误,使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家长必须首先弄清楚孩子拿钱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了之后,再解决孩子偷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要有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二要奖赏孩子的真话。

三要给孩子准备一份表现记录表

四、帮助孩子制订消费计划。

五、学习第二个案例“不就是一只鸟吗?”

在案例学习中,让家长认识到要以身示教,要引导孩子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孩子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要及时赞扬孩子有爱心的举动

家长做法:

1、做好孩子的爱心大使

2、给孩子买一些关于爱心故事的书来读

3、让孩子多做有益的游戏,多看益的书

六、课后作业:

为孩子做一个“爱的足迹”成长表 第七讲 帮孩子打开心结 [教学目的]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学重点] 让家长们了解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教学时间] 1小时。[教学思路] 情景演义法详细讨论学习第一个话题“只要爸爸不喝酒”;用谈话法简单学习第二个话题“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

[教学准备] 1.扮演者。2.课堂讲课提纲。3.课件。[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只要爸爸不喝酒 一.导语:

各位家长,大家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六册第七讲:帮孩子打开心结。这一讲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只要爸爸不喝酒》,这一节告诉我们,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第二节《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让家长们懂得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

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只要爸爸不喝酒。

1、首先,请家长们欣赏一部情景剧。学生表演。

2、表演结束后,家长交流。你对这对父子想说点什么?或是怎么评价他们?结合自己的孩子说说感受。

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1、各位家长分析的非常有道理。那么,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对这一点做出了解释。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得漂亮,归因于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于他人不好环境有问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这个理论应用的更普遍.比如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不会教育孩子,妻子抱怨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家长抱怨老师没有爱心,老师抱怨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老师抱怨孩子,孩子还不知道抱怨家长和老师,但孩子知道反抗家长顶撞老师,甚至用更为严重的后果来报复家长和老师,那就是学坏.2、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我们知道,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丢到狼群中几年后变成了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功能,家长只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品行良好的人.那么,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出示课件)

(1)、接纳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是父母生的,而且你在生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无论他长的漂亮还是丑陋、长得高还是矮、是聪明还是愚钝,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是你遗传给孩子的,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2)、尊重孩子---从生命的孕育开始.请各位家长做个小测验,您只要在“是”和“否”上画“○”即可。(课件出示)

1.我强迫孩子吃饭。是 否 2.我强迫孩子穿他不喜欢的衣服。是 否 3.我认为孩子的意见不重要。是 否

4.我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缺点和淘气行为。

是 否 5.我经常鼓励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是 否 6.孩子是我的,所以只要我愿意,怎么打骂都可以。

是 否 7.我希望孩子完全按我的愿望去接受教育和成长。

是 否 8.我觉得那些什么都听父母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是 否 9.我认为孩子是一位尊贵的朋友。是 否 10.我经常教给孩子一些日常礼仪。是 否 计分规则:

1~8题,答是1分,答否2分;

9、10题答是2分,否1分。

得分解释:

19分以上,您是一个优秀的尊重孩子的家长; 16~18分,您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15分以下,您是个不合格的家长。

家长判断自己是一个优秀、合格还是不合格的家长。

分析: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孩子关键性的教育在七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七岁之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人生的发展与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是,很多家长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资源,没有给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凡事都想当然地提孩子做了主张.孩子之所以不尊重父母,是因为父母从一开始就没有尊重过孩子.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的翻版,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做家长的能够自始至终对孩子发出的信号积极地回应,经常通过微笑、交谈、爱抚等形式向孩子积极地表达情感,凡事与孩子多商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等孩子长大后,他一定会对父母发出的指令作积极地应答,并尽可能地理解和依从父母.但是,

第四篇:一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第五讲

让孩子自主发展

【教学目的】

生活中经常看见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学,替孩子背书包,有的家长甚至替孩子检查书本、文具有无带全,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极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有害无益。当然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但是有的家长忽视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与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教学方法】

游戏、话题讨论、教师点拨、分享 【切入点】

由游戏导入,让家长在游戏中体验到孩子不可能完全依靠父母,需要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并适当加以引导和培养。

【教具】 眼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今天的亲子课程,请家长和自己的孩子组成一组,一起做游戏:一根手指过山洞。

家长和孩子并肩站好,孩子用眼罩帮家长把眼睛蒙上,两人各伸出内侧手,以指尖接触,两人之间的接触仅限于一点指尖,不可抓住或勾住对方的手,也不可以分开。

活动开始,孩子用指尖带领家长在场地中练习漫步,家长用心感觉孩子的动作,借由指尖的接触,随着孩子活动。

听到老师下达“过山洞”的指令后,每组站在原地,将指尖接触的手举起,孩子在老师的指挥下带领家长穿过一个个由其他小组组成的“山洞”。

每组完成任务后,家长与孩子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二、游戏感受分享

老师:两轮游戏后,家长在其中有什么感受,谁愿意与家长分享,请主动发言。

1、当蒙上眼罩有孩子领着时,您的感觉怎样?您相信孩子领着您能通过山洞吗?当孩子领您完成后,您有什么感受?

2、当您用一个指尖引导孩子的时候,您又是什么感受?您担心孩子跟不上您的节奏吗?

3、不能抓住孩子的手,您用什么方式让孩子感觉到您的引导?您的方法奏效吗?

4、您与孩子之间有默契吗?这游戏给您什么启示?

三、话题讨论

每位家长给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充分认识并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联系自己在刚才游戏中的表现,各位家长,下面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几个问题:

1、让孩子自主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您的孩子生活中限制多吗?

3、您认为孩子从多大开始能够自己对自己的事情做主?

4、您觉得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应该怎样做?

5、您打算怎样帮助孩子安排学习时间?

6、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您如何帮助他?

四、结合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不可拔苗助长,尤其是七八岁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贪玩。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特长班,不让他玩,天天束缚他,孩子会精神紧张,个性压抑,容易走向极端,或者消极应付,萎靡颓废,精神抑郁,或者暴躁易怒,逆反叛逆,厌学厌世。

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教育和抚养孩子是家长应尽的义务,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所以,每位家长在爱孩子时要因材施教,适宜教育;又要留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

【针对原因,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对策】

我们应该给孩子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这需要父母的理智的爱。要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就要做到:

一是父母要充分尊重儿童,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二是父母应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能包办代替。

三是父母应有意识的为儿童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课后作业】

(参见《牵手两代亲子成长记录册》小学①第21~25页)

第五篇: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初中(推荐)

初中① 第三讲 亲情关爱的需要

乔官中学朱瑞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中的不当做法,激起家长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

2、使家长了解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为有的放矢的关爱孩子打下基础。

3、进一步和家长探讨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理解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

四、教学过程

很高兴我们又一次有机会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家长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准时参加这次家长会,本次探讨的主要话题是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要。

一、首先,对目前家长有些关于亲情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现况分析: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做法上存在的不适当的做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的宠爱孩子,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的事情让步,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家长甚至有时候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过分的包容。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有关的案例:

过分宠爱

一次我女儿邀请我去观看小学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期间目睹了一位家长的所做所为后我深有感触。这位家长对孩子的服务周到到只差替孩子吃东西了:从孩子脱下外套,快抱到怀里,到孩子休息的间隙,一手抱着衣服,一手递上插上管的酸奶,再腾出手递上水果,矿泉水,拿出毛巾擦擦汗„„但是孩子并不领情,他觉得好像很没面子,对他妈妈的服务好像很不满意,脾气很大也很不耐烦,最后自己夺过东西就回到自己班级中去了。可以想象这些爱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全身心的透支着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又张大着胃口期待着孩子丰厚的回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逐渐增加,非常反感家长用照顾小孩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他们很注重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这些家长能否随之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期望值过高或者管教过分严厉

有一年,我教过一个学生,叫鑫鑫,初一刚来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长得又细又高,脸很白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很可爱,走起路来,挺胸抬头,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在英语课上,她的英语表演,大方得体。但一看成绩,让人很是惊讶,倒数前十名,并且开学不久,就极少再看到她的亮点了——完不成作业,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一系列的坏毛病暴露了出来。我找

她谈过多次,表面上也很乖巧,听话,但过后依然照旧。并且越来越差,让我觉得她就像我手中的沙子,我抓得越紧,她从我手中漏得越快,让我心中很没底。就赶紧找了她的家长。家长很无奈地讲述了他的教育苦恼:他说:“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五岁的时候,我守在她旁边写作业,她只要一写得不认真,我三下两下就给她撕掉,结果也没管好,我是一工人,和她妈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工作之余不敢玩,陪她学舞蹈,学音乐„„结果越来越差,我早没劲了,家长一脸的沮丧和无奈。我终于知道孩子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根源了。孩子还不知学习为何意义的时候,家长粗暴的做法已让孩子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了学习的痛苦,那么在后面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孩子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下是一位学生写的日记发到网上后偶尔被我看到摘录下来,读后感触很深.我们来看一下:

爸爸妈妈:我不需要你们的理解,只希望你们能不再骂我了!爸爸,妈妈:

我知道这封信你们永远都看不到!妈,你还记得吗 ?我们有时在那看电视,电视上的那些孩子在嬉戏.我有时就对你说“我的童年都是黑暗的,没快乐”.妈,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看见我总是“喜欢”对我发火,骂我.骂着骂着,就一巴掌扇到我的脸上了,为什么?你骂就骂了,还要动不动就打我? 妈,我不知道为什么 你骂我时我都一句话也不说了,你还要骂下去呢?妈,为什么别人的孩子 都是那么的快乐 而我连“快乐”是什么我都不知道........妈,为什么?为什么?爸,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从小到现在你要用皮带抽我.我是个女孩啊?你怎么这样对我呢 ?我也有自尊!爸,你还记得吗?我2年前跟你坐下来 谈心 而你对我又吵 又骂的 又怕桌子 摔东西的 我只想让你 明白我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你总是听不进去呢 ? 爸,我实在受不了你 门 对我我这样 爸,为什么我不可以交朋友?我到现在连一个 朋友都没有你总是说,不该相信任何人.爸,你知道吗 ?你的女儿 根本不开心.爸,你明不明白?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 静下心来 听我说说我是怎样想的呢?我找过你们谈了多少次了 ? 而你门是怎样 对我呢? 我不在找你们 谈话了 我现在只希望你门能不要在骂我了我烦了, 我累了 我活着没意思 什么是“爱” 我不想知道了 我对什么都失望透了

女儿

2005年6月2号1点32分

这是一种另类的爱!在妈妈爸爸面前我听到的是他们不住的责骂,但是在另一面我又看到对我的爱,我的内心很茅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感觉自己患了抑郁症,差一点去自杀,但是,等心情平稳一些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爸爸妈妈之所以这样,是对我爱太深了,他们养了我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我能够幸福吗?可能有时候的方法错了。生为他们的女儿,不能这么自私,是他们给了我生存的权利,我的生命是他们给我的,所以,我要忍,因为,我要报答他们,但是,如果有下辈子,我不想再做你们的女儿,真的不想了,太累!

上个礼拜我们又吵架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呢?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心好难受!好难受!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爸爸亲热的在一起,我好羡慕!可是你那让人捉莫不定的性格,让我感觉好烦!爸爸,不要让我们之间越走越远好吗?

妈妈,我欠你的,我知道你生下我时所受爷爷奶奶的气,我知道你的苦,放心,我不会辜负你的,一定不会,我要让爷爷奶奶后悔,一定!

女儿

2005年6月28日

以上两种管教方式的初衷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都想把孩子紧紧抓在手里,只不过一种是春风化雨式的,一种是急风暴雨式的。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讲求方法,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也有的家长能够适时地权衡利弊,对孩子的教育能够恰到好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发展全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学校感到自信,在家里感到幸福。看以下案例:

我的班里有个学生小扬表现很好,有一次她跟我谈心时谈到一件事,让我也想起自己小的时候这类事情好像也似曾发生过.她说:我自我感觉从小就是一个比较敏感也较懂事的人,用我爸爸的话说:比较善解人意。一直以来,我们家吃鱼都是爸爸吃鱼头,我们吃鱼肉,我也真得相信了爸爸爱吃鱼头。有一次,奶奶到我家吃饭,饭桌上有鱼,奶奶刚要吃鱼头,我说:“奶奶,我们家爸爸爱吃鱼头。”奶奶笑了,说:“真是个傻孩子,谁不知道鱼肉好吃啊!你爸爸不是不爱吃而是不舍得吃呐。”我很惊愕,一直自我感觉较懂事的我,竟然如此心安理得地吃了这么多年鱼肉„„以后的日子里再吃鱼的时候我也吃起了鱼头,我想真正体会一下爸爸吃鱼头是什么滋味.再后来,我干脆跟爸爸妈妈商量好,谁也不吃鱼头了,给我们家小狗狗吃,因为鱼头太难吃了.妈妈说我懂事了,我很感激爸爸妈妈,我感觉我很幸福.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他们.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这种做法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看出,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爱孩子是对的,但是让孩子自主地意识到父母对他的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孩子们更是得到了家长全方位无条件的关爱,当他们把家长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当成一种自然的时候,除了换来的是儿女的冷漠与贪婪外,更得到的是孩子对社会不会以同样方式关爱他们的不满,失去了爱的能力后的自卑。因此,我们要明确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要。

二、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特点 1.对家长的关爱开始有选择性.初一学生的行为特点还是和六年级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学回家后会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有时孩子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或被同学误解了,回来后会闷闷不乐甚至大哭大闹,当家长询问时,他们基本还是能够向家长倾诉的。他们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与帮助。但是时间长了,每个孩子熟悉了他所在的班级,也组成了适合他生活的群体,同时也确定了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时,有些喜悦与苦恼就可以与同伴分享与倾诉了。而且这时他们会发现,和同伴分享喜悦与苦恼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学和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所说的内容也就不同,传达给倾听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学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找到认同感。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学习成绩是否只升不降,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往往没有他的同学关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长还只会习惯性地给予是非式的评判,有些家长甚至还没听明白就烦了,训

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少上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经过几个回合,就会发现,把学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恼跟爸爸妈妈讲的结果是我爱批评或招来一串唠叨,而跟同学讲他们从来不会说我,还会安慰我,给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会什么都跟父母说了,得有选择地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对他的亲情关爱呢?

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这个家庭是开放式的,家庭成员都有言论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畅所欲言。人说“听话听音”,因此,引导孩子全方位的说,您就会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为以后正确教育孩子号准脉。

⑵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并学会跟他们友好相处.当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或到家里来时,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一方面从孩子的同伴中,或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们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对您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她的同学就会向着您说话了。同学都觉得您是个好家长,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吗?能不愿意接受您的亲情关爱吗?

⑶换位思考,时刻体会孩子的感受.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一个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对你的好挂在最边,你是否会反感,但她的好若通过他人转达,那效果是否会不同。每新接一个班,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伙子,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是个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让小伙子去把他母亲的心挖给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挖出心,捧着往姑娘那儿跑去,跑着跑着,跌倒了,心摔了出去,这时,这颗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吗?”母亲的心是这样,父亲的心也是这样。每听到这里,即使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泪流满面。如果父母自己说自己对孩子有多好有多爱,孩子一般都不爱听,效果则适得其反。

2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因人而异.(1)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阳光的感知生活。

(2)从孩子的性格倾向上看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如果家长过多的表示关心的话,他会感到厌烦。但这并不是说内向型的孩子不需要关爱,他们同样也需要亲情关爱,只是他们更需要准确而深刻的关爱。比如:当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他自己却不知如何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对外向型的孩子,家长可用相关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从性别角度可分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欢家长管他的小事。但当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被诈钱时,他也会求助家长。女孩更希望家长的具体关爱,比如: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但并不希望对她们所有的事都管,还是希望给她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3.特别孩子需要特别关爱

目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的家庭,父母曾经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员的家庭,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另外,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关爱。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个人恩怨,以大爱为切入点关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健康成长。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演员王刚,他和前妻离婚后,对女儿的教育令人觉得原来“大家”处理离婚问题也如此的高明。他对女儿说:“爸爸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妈妈,我们分开,只说明我们两个之间出了问题,不合适了,与你没有关系。”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女生,性情温和,做事如大家闺秀般,学习踏实上进,成绩优秀。在她14岁时,父母离异,并且父亲在女儿面前说她妈的不好,甚至爷爷奶奶也附和,母亲在女儿面前说她爸窝囊,在外面有人,不要她们了,并叫孩子,去跟父亲一家作对„„如此,一来二去,孩子小小的心灵再也无法承受如此扭曲的爱,一度想自杀„„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三、家长需要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认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创造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行,孩子才觉得自己“我能行”。

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和支持,它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体谅。

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不公,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长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一双耐心的耳朵,轻轻拍拍肩膀,拥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给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时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就会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4.帮助

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想法过于幼稚,需要家长给他以有效的帮助。这是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集中可供孩子选择的解决办法,最后的实施要让孩子自己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

我相信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能把自己最无私的爱奉献给我们的孩子们,我也相信我们会端正心态,把握尺度,做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作业

1.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两个案例

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的母亲 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时间可以自己阅读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会给大家一些启示,请书面写出您读后的体会.2.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请书面写出孩子有哪些变化.交作业方式:两周后让孩子将作业带来上交.

下载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教案 各位家长: 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慢慢走,欣赏孩子呦!》的教材内容。这册书紧扣三年级段孩子......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5篇可选)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三岁—发现自我的年龄” 【教学目的】 1、帮助家长认识三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解释孩子在三岁发现自我年龄这一阶段......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四年级教案

    《孩子的问题 教育的契机》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培训班讲义小学段第四册 【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非常有幸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 为人父母,哪个不望子成龙?靠自己的无私付出和精心抚育,早日把儿女培养成人,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施起来......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总结反思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总结反思 4月23日周六上午 我们学校开展了家长课程学习活动。自家长学校开课以来各位家长普遍反映较好,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孩子现年龄阶段的特点并对孩子进行......

    二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定稿]

    家长课程教案 第一讲、事物皆有正反面、心态亦分正与偏 第二讲、自古娇儿无孝子、溺爱后患悔不及 第三讲、恩爱慈爱家之幸、人和家和万事兴 过程: 一、提出课题:事物皆有正反......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一年级教案 第五讲 让孩子自主发展 一、导入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某高校的一位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

    六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师授课心得体会(2012.11)

    家长课程班主任授课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17日上午8:00,我们召开了《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培训,我和家长共同学习讨论了《为孩子解读青春的奥秘》这一课,通过这次家长课程授课我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