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摘 要:有些教师怕教作文,部分学生怕写作文,这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深入生活、培养情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真实作文”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实践证明,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写作;丰富素材;写作方法;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81-01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怎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养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一、重积累,丰富素材
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1、以自然、社会、生活为背景,组织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人的外貌、神情、言行、性格,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自然景观,观察天气变化。由于学生的主要时间在学校,更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的新闻、电影、风土人情等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积累习作素材,陶冶情操。
2、以语文课外活动为媒介,丰富学生的生活
为使学生写好某一类作文,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如要使学生写好“记一次篮球赛”,我们在写之前组织同规班进行淘汰赛。决赛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素材,动笔时,情绪高涨,文章洋洋洒洒。搜肠刮肚的情况不见了。再如,我们将学生举办的庆祝元旦、庆祝“六一”的联欢会、文艺表演、学生的特长展示会等等都拍摄了下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习作积累了素材。
3、走出校门,开阔眼界
平时,我们的作文课不局限于作文课堂,而是把学生带出校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商厦、农贸市场等去看一看,观察商品的种类,物价,销售情况等。由于素材不断积累,学生开阔了眼界,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在县市、矿局组织的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每次都有我们的学生获奖。
4、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上万册的图书,采取“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办法,为学生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要求家长积极的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快捷、高效的网络,如向学生介绍《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培养学生查询信息、阅读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等信息素养,从而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重指导,教给方法
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转化为习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
首先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观察动物,一是观察动物的外形,二是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三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再如观察景物,一是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角度;二是有顺序地观察,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主到次,由深入浅,由表及里;三是观察时要动静结合,如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等等,我们观察时既要注意它的动态,也要注意它的静态;四是要调动多种感官经常观察,不但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甚至用舌头尝一尝,充分借助多种感官捕捉到景物的特点。
其次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表达方法。如写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人的外貌、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尽量要口语化,不要长篇大论,总之语气要自然,句子要短;还要通过对话尽量表现人物的性格。
三、多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1、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习作目标”。如在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进行看图想象练习说话时,对于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是在“通顺、连贯”的基础上,还必须“生动、精彩”;而对于习作水平中等的同学是要求“能展开想象,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对于习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则要求“说的句子通顺、连贯”即可。这样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同时我们特别强调作文的面批、面改,使教师的习作讲评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2、组织多项习作竞赛活动
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与习作有关的各类竞赛,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自选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即兴说话比赛、新人新事报告会、演讲比赛、自编优秀作文选比赛等,并且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3、展示学生习作成果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学习园地”、“习作展览栏”展览学生的习作,满足学生作文的发表欲;将学生在各级各类习作竞赛中获奖的习作进行展览,激励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还每学年汇编一本同级部优秀习作选,记载学生作文方面取得的成果。在本班、级部交流,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总之,让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作文会一天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二实小
马利红
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三年来,我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试验已初见成效。
一、全方位解放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
作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且思维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
2、“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口”的往往是老师,或者是学生针对老师一连串轰炸式的提问作答,而挤掉了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的时间。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事物,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观察课外、校外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而今的作文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盛行,应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实现从说到写的顺利转变。
5、“解放时间”——让学生活动
许多作文指导课,学生表面上参与了,但时间不够,匆匆忙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收放自如。学生如果乐此不彼时,让他压上几小时写作又何妨。
6、“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作文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命题,选材构思,展开合理的想像,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框框的空间里,真正做到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拓宽作文内容
1、读写日记
读,以所读的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范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写,根据所“读”的阅读材料,有感而发,进行写作训练。
2、艺术作文
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学科的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教育与启迪后,由内心的冲动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快乐地进行作文。把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感悟化为文字。如写绘画的构思,写听到乐曲后想像到的,还可以给乐配画或给画配乐等。手工劳动一件件作品的完成,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么就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好文章。
3、实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诸如写广告、写商标、写产品介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调查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了“还我清新世界”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商品价格差异,通过对几家超市中价格的考察,得出“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的结论。
4、生活作文
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的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 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5、想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像的翅膀。
三、改变作文形式
1、改变过去统一的每单元两节作文指导课为每单元一节,创设融作文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要注意两点:
(1)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于公开讲评。原则上不公开批语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自评为主。作文交流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者自评,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2、改变以往每单元必有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把作文训练“日记化”。把一次作文的要求,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去逐步完成,已降低作文难度,也免去了学生的冥思苦想,做无米之炊。
总之,让学生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第三篇:作文素材源于生活
学生作文的素材-------从生活中来
山西忻州
每周的作文课,学生们总是感到没东西可写。因而不是照搬照抄,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停滞不前。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技巧,就必须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学校的环境、纪律、校风、校训及教师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碰撞每个幼小的心灵,迸出种种火花。如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性格、工作、讲课如何,对学生怎样,衣着是否考究,何其丰富。学生呢,优秀者清高孤傲,落落寡欢,低劣者畏首畏尾,自卑自贱,或有的孤芳自赏,自怜自爱,性格或热情如火或冷漠似冰,或活泼好动或喜静独处,或深沉或直率;细细道来,多如牛毛。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锁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学生自身的苦乐喜忧,爱恨歌泣,娓娓诉来,一部洋洋洒洒的感情历程。
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我们常教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呢,却在编作文:写家庭的作文,“家丑不可外扬”,父母性格中的懦弱或粗暴或蛮横或恣肆,这些性格一般是见不到的。写学校题材的作文,学生心中有杆称,“宁愿编,不可得罪老师”。老师家访好不好,惩罚学生对不对,处理某事公不公,学生不敢写,丰富的学校生活变得乏味,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事物有两面性,阳面、阴面,簿如蝉翼的纸亦是如此,正是阳光下的镜子,明亮而耀眼,可另一面,暗多了。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那么暗面就不是真事、就不是生活了吗?只写一面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他们圆滑事故,虚伪自私的性格。因此,要改变这种柴米堆积却无米下锅的现状,老师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发挥主导作用,取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是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对学生说,家丑也可扬一扬,短也可揭一揭,暗面也可曝曝光,使学生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写作文,以“临池学书,池水为墨”的王羲之为楷模,勤恒结合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笔,总结提炼生活素材,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经验源于生活
经验源于生活,启示来自实验。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这无数的第一次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像一个个欢快的脚印,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最令我忘的,是第一次做实验。
八年级的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蜡烛在水里仍可燃烧。老师的话在我心里激起了万丈波澜,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是常说“水火不容吗?蜡烛怎么可能在水里燃烧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好容易熬到了周末,准备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看老师的话是真是假。
我很快找来一根蜡烛和一个盆子,我把蜡烛固定在水盆底上,然后往盆子里倒入比蜡烛边缘稍微低一点儿的水,再把蜡烛点燃。一切准备好后,我便拉过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耐心地等待着。我盯着盆中蜡烛上一跳一跳的小火苗,心也不由得跟着七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个实验是否成功呢?蜡烛是不是真的在水里燃烧?但现在能做也只有等待而已。我全神注地凝视着那微弱的烛光,直到眼睛看得酸痛了,也不原把视线转移开来。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等了好久,蜡烛还未烧到水面。我抬手揉揉涩痛的双眼,心里不停抱怨:为什么这么慢呀,快点快点!可蜡烛丝毫没有觉察到我此时的心急如焚。仍是优哉游哉地闪动着小小的火苗。我渐渐开始不耐烦起来,于是就想做点儿什么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我随手抓起一张报纸,一本正经地看起来。可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人还很“认真”地看报纸,但心却飞回了还在慢悠悠烧着的蜡烛那儿了。我很快又按捺不住自己了,扔开报纸又走身了水盆。
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蜡烛终于十分接近水面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蜡烛以“龟速”向下挪移着,慢慢地、慢慢地、竟真的沉下了水里!只见一层薄薄的壳小心翼翼地“拥抱”着那微微跳动的炎苗,实验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就去寻找答案,谜底随之揭开,原来那一层壳是蜡烛的“外衣”它叫蜡壳,当蜡烛燃烧到与水面刘平时,正是蜡壳“挺身而出”保护住了火苗不被子水淹灭。
我第一次做实验就尝到了成功,谁能说这不是幸运的事呢?它让我懂得了:生活是充满色彩的,它带给我们的乐趣无处不出,只要勇敢地去尝试,大胆地去探索,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次的做实验,给了我无限启示。
第五篇: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行为。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问题。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大力提倡教学改革,但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提到作文,孩子们往往还是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认为作文太难了。学生对作文的困惑,就其根源其实主要集中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只有立足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多写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察、心得、感受等等,才能使作文化难为易。
记得那天同学们上了一节体育课,课上老师带领大家玩拔河比赛的游戏,我在办公室看到操场上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兴致盎然,情绪十分高涨,完全投入到了游戏中去,心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机会吗?何不趁此机会让他们把这次游戏写成一篇文章呢?下课了,我在教室里等同学们回来。孩子们回来了,我问他们这节体育课上的怎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这节体育课真是太意思了,我们太开心了!”我又接着问:“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怎么玩的?比赛结果怎么样呢?赢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输了以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纷纷发言。我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意犹未尽。于是我趁热
打铁说:“同学们,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一时半会也听不过来,能不能把你们玩游戏的情景落实到笔上,写出来呢?这样老师可以坐下来细细欣赏品味,还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大家说好吗?”同学们一改往日一见作文就唉声叹气的样子,异口同声地说“好!好!”当然我并没有忘记让大家一定要把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的精彩瞬间以及当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写详细。
下午,同学们把一篇篇作文交了上来,当我一篇篇看完之后,发现这次作文要比以往的作文写的好多了。以前孩子们写作文,作文内容空洞,像记流水账似的只有过程,虽然每次都要求要有细节描写,但结果总是不容乐观,一看就是从作文书上东拼西凑来的。而这次的作文却大不一样,几乎是每篇作文都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他们不仅详细具体地写了游戏的过程,而且大部分同学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现在,我才明白,其实不是学生不会运用这些描写,而是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写不出来。这次的作文足以证明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并不是很差,而是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生活的经历,只要有素材,让孩子们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他们是可以写好的。
这次的作文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感受到了课改后新作文教学观的优势。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以往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其内容枯燥、脱离生活,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使学生一直处于
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而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则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样的写作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次的作文中,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习作。整个过程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鉴于这次习作的成功,于是我试着走进同学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诉说他们最想说的话。就这样孩子们的作文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当初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文约意丰,从当初优美词句的堆砌到现在的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从当初东拼西凑的抄袭到现在力求个性张扬的特色追求,无不展现了生活带来的乐趣。反思: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适当降低要求,淡化文本意识,减少学生写作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应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会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瞬间,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美丽多姿”了。其次要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真实的情感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多年来教学中不断的探寻摸索,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平市永康小学
贾建英
作文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姓名:贾建英
单位:原平市永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