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峥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总结

时间:2019-05-13 04: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邱淑峥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邱淑峥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总结》。

第一篇:邱淑峥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总结

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结题报告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孩子们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了。但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镜头:老师在上课,学生在座位上我行我素,老师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别的孩子已经高举了小手大喊:“老师,我来。”当点了其中一个孩子,没点到的就会唉声叹气;四人小组合作时,学生各顾各的,没有真正做到合作;学生在听,但老师提出的问题要重复好几遍。以上种种,不由使人深思。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话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他们的潜意识中交流指向的目标是教师,所以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认为与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

《新课标》强调,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科学课中小学生“有效倾听”的研究,是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素质教育的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同时,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为今后持续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有的喜欢静静的听,有的喜欢边听边看,有的喜欢闭着眼睛听。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听,只要在听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头脑能动起来即可。

现在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找到他人的“蛛丝马迹”他们会静下来听。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发言,在指出对方不足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对方的精彩之处,送去自己的掌声。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怎样做才能关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明确要求,教给方法

在进行科学常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记住科学课学习的16字诀,即“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精诚合作”,并讲清倾听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产生要认真倾听的动机,进而指导学生掌握倾听的“四心”方法,即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教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注意力要集中;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细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辨证地听取他人发言,并有选择地接受;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如果对方观点正确,要能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教师课前潜心钻研教材,正确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在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上都下足工夫。课堂上,老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的实验操作、即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精彩纷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幽默的语言,才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科学课要气氛活跃,时时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在认真观察、动手动脑中轻松掌握了知识。真正做到学好科学,认真观察,动手操作是关键。

三、倾听学生发言起好榜样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就得先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课堂上,无论学生说的精彩还是说的糟糕,我都用心专心地去倾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课后与学生谈心,我也注意到了耐心去听取学生的说话。这样,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起了一个榜样的作用。

四、搭建情感桥梁密切师生关系(1)在借书中建立友谊 科学教师每周在一个班里只上两节科学课,同时要教的班级有较多。如此一来,教师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所任的每个班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少了,就影响了师生的感情。因此科学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要与学生多多交流,并且还要与班主任老师适时的保持联系。对班上的一些特殊孩子进行特别的关注。有一次,我发现一个调皮的学生正低着头专心地看着书,当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竟然把书往桌子里面藏。我说,老师也喜欢看书,能不能把书借给老师看看呢?当他把书拿出来时,我发现竟是一本扬红樱著的《淘气包马小跳》 系列儿童小说。于是我说,放学后 到老师的办公室来拿行吗?不料他竟然爽快的答应了。后来我回赠他的“礼物”是自己刚买的一本儿童小说。后来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此“顽童”也乐意听讲了。一学期下来,他听讲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下午的课我会提前到教室,我会看到学生主动递书过来的情景。有儿童故事书,也有科学探险读本。我都乐于接受,并当着学生的面翻翻看看,还夸赞几句呢。我想,这是增进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的良机。有些班级的调皮学生使用这一招还真灵,上科学课时他们表现非常好。心理学告诉我们,带有良好情感的倾听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在“拉家常”中建立感情在课余时间里,我在和学生拉家常中受到了启迪。一次,有个上课爱讲空话的不爱学习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对我说,说的是在他住的小区里看见了我。我见他一脸高兴的样子,就和他拉起了家常。通过“拉家常”,我了解到了他是一个勤快的孩子,但是妈妈去世了,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他独自住在家奶奶家里,平时会帮助奶奶做做家务。通过这一次的交流,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我对他在上课时听讲的要求他更容易接受了。作业很认真并且按时上交,这次期末测评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想方设法引导体验评委滋味小学生表现欲强而自控力差,光靠一时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发现,学生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举手抢着发言,这一难得的“亮点”要给与正确的引导,既要肯定又要指出其不足,但不要大声地呵斥致使“火苗”熄灭。我善意的劝告学生要求等同学的发言结束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课堂上,我还利用手势和眼神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比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同学发言时有讲空话的现象,这是我就打出一个暂停的手势要求发言的同学停下,并暗示讲空话的同学要专心听讲。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在同学发言时做好评委,一起来评评同学的发言”。即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对同学的发言作一个评价。当然在学生评价时,还要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然后再进行指正和补充。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听得更加专心,发言也更积极了。

六、采取了课堂记分激发学习热情科学课上,学生对课堂上的及时记分都有积极的反应。

自从科学课实施以来,老师们对科学的兴趣也渐趋浓厚,都跃跃欲试亲历科学。我也在其中之列。对于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课题,这期 间,我尝试的“课堂记分”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学初,我给科学课代表一本写有全体同学名字的记分册,要求他上课时放在自己的桌面上,作好记分的准备。实验课是小学生最喜欢最活跃的课,也是课堂纪律最难控制的课。单靠老师的大呼小叫,击掌吹哨,甚至挥棒敲桌,学生会把其当作耳边风。实行课堂记分制以来,这种被动的局面大为改观。看哪个小组同学能用心听,等汇报交流全部完成以后,老师就给这个小组加上2分。在各小组的汇报中,也会出现个别组的个别同学有开小差的现象,但不用担心,这种现象会自生自灭,即小组长马上会用眼神或手势提醒他。对于这样能及时改正的小组,我也照样给其2分,以示鼓励。这种课堂及时记分的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实验课上的各个环节,而且还可以用在教师的讲解时同学的听课情况,学生的课堂发言时其他同学的听的表现等方面。老师的加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既不要太“客气”也不要太“小气”,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分数是“奖优罚劣”的,对课堂上随便讲话的同学还要及时的酌情扣分。

七、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副

在物质相当充裕的时代,对小学生一味的进行物质刺激,并不会激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小学生处在一个群体里,他们在同学面前往往争强好胜,很想表现自己,也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科学课上,我及时对认真听讲的“后进生”进行表扬和肯定,这能带动其他“后进生”不断进步。科学实验课的汇报交流,要使听者用心倾听,教师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比如口头表扬,“五星”奖励,在记分册里加分等。这些方法可用在个别同学身上,也可用在实验小组上。经过5个班级一年多的实践,广大学生的倾听习惯逐渐的养成,倾听能力正在不断的提高。总之,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让广大学生学会倾听,养成一种倾听的习惯,并不断提高倾听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的重要课题。

八、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

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倾听,教师必须以身示范,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其次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如:在四年级一班上观察岩石一课时,我随意说了一句,我们实验室没有稀盐酸了,石灰岩和大理岩是否冒气泡,这个实验不能能做了,等实验室的老师买来再做吧,很多同学流露出很失望的表情,等我再去这个班上课时,有一位叫石瑞文的学生把一瓶稀盐酸给我,当时我很震惊,也很感动,这位学生就是一位原来倾听能力很差的学生,我表扬了这位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和训练,我们成功了。最 后我要说的是教师要重视反馈,对于孩子的表现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最终会让孩子的激情慢慢熄灭。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篇: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促进课堂有效实施

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促进课堂有效实施------右江区大楞乡龙和村小学

邓国任

[摘要]: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多数学生还不会倾听,作为小学教师有义务多渠道让学生明白课堂倾听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倾听方法,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倾听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倾听,对学生的倾听表现及时评价,鼓励倾听,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关键词:倾听

习惯

培养

数学课堂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学生在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下面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坐在那儿面无表情、漫无目的在听;有的居然在下面做小动作;就连那些在听的学生都总是缺乏耐心,不能耐心的听完同学的发言,一旦自己有了想法或与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就立即打断别人的发言,只管自己海阔天空。课堂的交流变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没听清楚别人都说了些什么,没有思考别人说得正确与否,更不可能吸取别人发言中的精华。由于没有认真听、仔细想,课堂上便不但有人重复别人的说法,一个问题不得不重复讲几次,我们也发现老师经常会说:“都讲了那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啊?”“我刚才不是都说过了吗?”“都讲过那么多遍了,还有人会错。”„„诸如此类的言语。实际上纠其本质,都是缘于孩子不懂得听。教低年级的老师尤其有体会,一个极其简单的知识,需要反反复复讲,还是会有孩子听不懂,即使到了高年级也还是有孩子不懂得怎样倾听。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一位特级教师也曾说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从倾听开始的”。因此,帮助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我们教师的使命。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我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多渠道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1、告诉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美德。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利用课堂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倾听他人说话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是有礼貌的表现,是一种美德;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倾听了,才能吸收别人思想中的精华,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灵活。

2、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说教对学生来讲,学生不容易接受。于是,我采用“角色转换法”来教育学生认真倾听。一次晨会课上,我以“理想”为主题,让学生谈谈长大了想做什么。此时的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同学都积极发言。但当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依旧举手,而且举得很高,眼睛注视着我,希望我叫他,这时的他们已经无心去听发言的那位同学了。于是,我叫了一位学生——李健,问:“你听到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什么吗?”“没有。”“你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理想吗?”“想!”“如果你在告诉大家你的理想的时候,有些同学不听你说,你会有什么感受?”“嗯,嗯,我会不开心。”“那你没听刚才的同学说,她也会不开心的呀!”他边笑,边点了点头。抓住这个机会,我就教育学生:自己讲话的时候希望其他同学能认真听,那么别人讲的时候自己也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美德,说明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此后,有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会认真去听了。

3、辨析“聪”字助理解倾听重要性。我发现“聪”的构字很有意思,于是就萌生了将“聪”字引进课堂引导学生重视倾听的想法。我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其次呢,聪明的孩子会动手、动口和用心,其中‘用心’是基础,放在‘聪’字的右下角,而‘聪’字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要先做再说,多做事少说话,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 学生果然比平时听得更认真,而当他们忘了专心倾听时,我就会在黑板上写个“聪”字,他们则会意地笑了,马上改正了。

二、教给倾听方法,培养倾听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等同学发言完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纠正同学的错误。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1)、你听明白了什么。(2)、有无不认同的意见。(3)、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在教学“编题”时,我给同学们出示一幅图,先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上的内容后,再让同学们自编应用题。接着先在小组内说给其他组员听,然后再在班上说出自己编的应用题。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倾听的欲望,当一个学生说完后,立刻就有同学说出前面同学说的“毛病”,自己再说一说。其他同学同样认真地听,而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教师是孩子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以良好的参照,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逐步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做到“洗耳恭听”,无论他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利还是语无伦次,老师都必须以身作则,认真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进而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必须充分给予学生倾听的时间,尤其是当学生发言不清楚或是出现错误时,教师都应该和其他学生一起耐心地、专注地倾听,千万不要为了省时间而去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宽容,是信任,也是一种乐观的期待。只有这样,倾听的氛围才能逐渐形成,习惯才能慢慢养成。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倾听

小学生活泼好动,要求学生课堂40分钟都全神贯注地听课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根据教学要求,善于创设情境,不断地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激起学生倾听的欲望。事实上,数学课堂比语文课堂要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也就无从谈起了。在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在教学“七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引用学生都非常熟悉“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怎能不被吸引,又怎能不倾听呢?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倾听。

五、及时评价,鼓励倾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

“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

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不一定用语言去激励,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让孩子爱上倾听》,《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6期

2、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念与实践》,2000年第7期

第三篇:陈凤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倾听习惯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倾听习惯培养

西昌一小陈凤

“倾听”是一种艺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使他们会听。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然而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却不多。这不由得让人遗憾。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注重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浮躁心态,养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尊重—营造倾听的氛围

任何一种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地位,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到思想和心灵的高度自由。例如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赏识—激起倾听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为此,在课堂,教师要经常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一些倾听的暗示:“某某同学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某某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某某同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某某同学把别人的优点学来了,可真会学习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们找出来了,你们的耳朵可真灵!”“某某同学听出了老师的不足之处,这可帮了大家的大忙” „„在这里,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

三、引导—学会倾听的方法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吸纳与宽容、欣赏与质疑。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要让他们一下子认真地把别人的话

听完,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倾听能力的训练。

1、分阶段进行训练

(1)听别人说完,再发表见解

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发言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假如你要别人按你的要求去完成一件事,别人不予理睬,只管做自己的事,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

(2)重复别人的错误,进行听辩评析。

虽然我们允许学生犯错,但却不允许学生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要学会辨析别人语言中的正误,不能辨析判断时,要正确理解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意见,不要再重复此类错误。

(3)概括别人发言的主要意思

在听完同学的发言后,要多问一下自己:“他讲了什么?我明白了吗?”正确领会别人的意思。

(4)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突飞猛进的时代车轮,如何少走弯路,少走险路,这就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并予以分析、综合、改进,使之为我所用。

2、多形式专项训练

(1)精选童话故事或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录音后分期播出,学生喜欢其内容,听得也就专心了,听完后,大多数学生能复述主要内容,有的还能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录制课文中优美语句和关键段落作为听力训练的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累。

(3)主题辩论会。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倾听能力,迅速听懂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反应。可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辩论活动,由大家讨论话题,如“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看电视利多还是弊多”等。

(4)布置听的作业。听的作业操作起来很方便,完成过程又较轻松,因此特别受学生欢迎,效果当然也不错。在平时可以布置如 “听故事”之类的作业,检查时,可让学生讲讲记住了故事中的哪个词语,哪个情节,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让他们讲讲故事的大概内容或听完故事的感想。

四、评价—提高倾听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的评价

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评价语言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1)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人

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学生,即用赞扬、简短、恰当的语言给予评价,如“你的想法最有创意!”、“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有一次,我引导学生有

感情朗读《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给予了一个小女孩这样的评价:“你读得好极了!你的声音真响亮,看,树上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多开心啊!”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增,每个同学都绘声绘色地读着,比着,看看谁最喜欢灰雀。

(2)用机智风趣的语言鼓舞人

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上《群鸟学艺》一文时,有同学这样谈从文中懂得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像课文中的小燕子一样虚心好学,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位同学说得真好,但我没有用平谈如水的“好”字来对他进行“廉价的表扬”,而说:“你也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同学们笑了,他也会心地笑了。这种根据特定内容随机引发的机智风趣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用对比的方式鼓励人

对此,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力量,教师应挖掘对比中的激励性,给学生以获取成功的力量。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有位同学读得绘声绘色,我激励他说:“你比老师还读得有感情!”这样,学生的内动力得到调动,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2、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一个学生读完《会摇尾巴的狼》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如: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茄子和西红柿的异同,分工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还有的专门帮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学生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学生间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和“冬天组”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春天组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春天的景物都找出来。”有的同学说:“春天组的同学朗读没有感情,应该用轻而缓的语气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五、坚持—养成听的习惯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教师,要从小抓起,从学生跨进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更要从小处做起,抓住平时的一点一滴,注意环视周围,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及时提醒、持之以恒,才能引起学生对听的重视,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们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第四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 事实告诉我们,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本文在五个方面就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科功底、多媒体、模型、中小衔接

一、创设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

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和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创设情境有利于有效教学也作了简单的论述。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上《光的反射》这节课时,以精美图片导入:外面阳光灿烂,谁有办法把阳光请进来,送给在座的同学?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可以用镜子把阳光射向教室内,有的说可以在阳光下放一个装有水的脸盆把阳光送给在座的同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上引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提升教师的学科功底,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可靠保证。

在上《磁极的相互作用》这节课时,如果让学生观察完条形磁铁后发现相同的蓝色会互相排斥,不同的蓝色和红色会相互吸引,老师马上就说蓝色代表北极,红色代表南极。但结果在观察环形磁铁时,白色代表北极,红色代表南极,这样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就没反应过来。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老师处理的方法不是很恰当。教师应该明确说明不是用颜色代表南北极,应该看上面的标记“N”和”S”。

我以前遇到过一位老师按以下教学方法教力的单位“牛顿”。师:1牛顿的力有多大?

生:1牛顿的力相当于1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量。

师:回答正确。1牛顿的力跟1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生:1牛顿=100克 师:正确。

实际上1牛顿=100克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牛顿=100克力。100克跟100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概念。

由此可见,一位不具备足够科学素养的老师,自然很难引领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把教材吃透”是永远不过时的口头禅。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

三、巧用多媒体,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多媒体的巧妙运用,能为课堂增色不少。例如老师在执教《测量水的温度》时,可以先用微课的形式,介绍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温度计的不同类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出示3杯水【1杯冷水、1杯温水、1杯热水】,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学生很快说出了测量方法并拟定了实验计划。

接着老师提问“温度不同的水,几分钟后温度会有变化吗。”以往测量时老师们会让学生自己测量3杯水的温度,但是测量的时间长短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学生很快就测完,因为没有时间的一个过渡,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2分钟之间水温的变化过程。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老师可以应用课件“一根红色的长度线”表示时间的变化,学生对于时间的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在课件中,时间变化分为四段,要求每段有一个学生进行测量和测量时间为2分钟,这样小组的4位同学就可以在8分钟时间内都进行了一次测量。因为有一个时间的限制,每个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测量时都非常认真、专注,当要换人时,想到自己可以测量了,每个人都认真,兴奋。这一课件的运用对学生会很有吸引力。降低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对突破难点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如,在上《测量水的温度》这节课时,也可以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使用ipad照相,实验操作结束播放照片让学生互相点评。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可以看到同伴的操作方法,通过点评掌握到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样长久的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更注重细节,实验过程会更有效。

四、利用模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儿童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包括好奇心、尊重实证、批判地思考、灵活性和对变化世界敏感等几个方面。模型教学能使学生在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学习《轮轴》,我们可以先用竹棍带动竹筒转动,提起重物,建构“轮带动轴运动的方式”,然后比较直接提物和利用短竹棍提物,让学生感受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不省力,接着再给学生3跟长竹棍,让学生感受竹棍的运行轨迹是圆,形成一个“竹轮”。引导学生从事实资料的具体形象思维中,抽取出轮带动轴运动的本质,运用此教学模型学习轮轴知识,学生会理解地更透彻一些。

教师要意识到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要摒弃以往的以知识、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模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过程,养成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五、注意中小衔接,科学素养要逐步养成。

小学升初中是台阶式的跳跃,搞好知识衔接,将决定初中阶段科学学习的效果。有些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使科学概念严谨一些,用初中的知识代替小学的知识,导致小学生对学习科学慢慢失去了兴趣。

例如有关“杠杆”的知识,小学和初中都有。由于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杠杆”的知识时,就不能用初中的知识代替小学的知识。

比如: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时,初中的描述是“当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反之,使用杠杆费力。”小学的描述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反之,使用杠杆费力。”小学教师绝对不能为了概念的严谨,不顾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初中有关杠杆的知识在小学课堂上进行讲授。这就是初中科学课堂和小学科学课堂不一样的地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懂得教学要符合科学课堂的递进,知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逐步养成。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主编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能力

浅淡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公刘小学郑小东

摘要 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利用美术的创作,开发出超乎寻常的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作能力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美术教学大纲提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写生、选材、欣赏、添画、记忆画、联想等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写生欲望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主观感爱大自然美丽画面的能力有限,需在教师的指导。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和风采,让他们去寻找美,这样引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也就为表现大自然的美打下了基

础。

1、描述

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大自然的美。如:“枫桥夜

泊”、“春江花月夜”、“春江水暧鸭先知”等,这样的画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只是印象不深,感受肤浅,需在老师以准确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美。

2、认识自然

学生有的喜欢灿烂的朝霞,有的喜欢朦胧的明晚景,有的喜欢田野的风光,可有的却喜欢市场的喧闹景象。学生写生时可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自由组合,自找景点,描绘自认为最美的景物。这样,由于学生选择的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的景物,写生时就会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

二、推理训练

美术写生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像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写生教学花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因果关系。因此可以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思考,体会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一致性。

三、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但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老师要通过对优秀作品或图片的构图、色彩、明暗等分析,对构图、透视、色彩等方面的赏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情感,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娓娓动听的讲解,惟妙惟肖的表情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四、创设情境美

小学生年龄小,易疲劳,持久性差,要创作出好作品更需要一个优美的创作情境。学生创作能力发挥如何,一定程度上需要有一好的创作情境。在上创作课时,可播放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用音乐形象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会觉得创作是一种享受,是美的熏陶,于是乎不知疲倦的创作作品。

五、学会添画

添画是指在已画好某些形象的画面上,启发和指导学生添加与其有密切联系的人物或其他物象,从而使画面构图形式完整,内容具体而充实。有些学生画的画面很单调,只有一些主要的事物,我就启发他们对画面进行联想,把一些相关的东西添画进去,使画面丰富多彩。有时我教学生画风景画,有意识地空出背景让学生添加自己喜欢的事物,学生添东西,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临摹画的范围,这里已经开始包含着创作的雏型了,如对画面构图的安排、色彩的处理等等。其实,添画是绘画创作的初级阶段,也是创作的基础。让学生添画,这已经是创作的雏形了。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首先应

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是创作活动之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另外,美术教学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下载邱淑峥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邱淑峥培养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有效倾听的习惯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